2015年湖南卷语文文言文翻译
1 求07年湖南卷文言文翻译
明君治理国家的原则,像有若回答密子所说的那样,要有办法。君主听取言论时,一味欣赏说话人的口才,观察行动时,一味赞赏远离实际的作风。所以臣子和民众讲起话来,就高深莫测,做起事来就远离实际。这章的解说反映在“说一”中田鸿回答楚王一段。所以有墨子用木头做茸巧而无用,讴癸用唱歌鼓舞修筑武宫的故事。药酒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只有明君圣主才能理解的。
宓子贱治理单父,有若会见他说:“您为什么瘦了?”路子贱说:“君王不知道我没有德才,派我治理单父,政务紧急,心里忧愁,所以瘦了。”有若说:“从前舜弹奏着五弦琴,歌唱着《南风》诗,天下就太平了。现在单父这么个小地方,治理起来却要发愁,那么治理天下该怎么办呢?所以有了办法来统治国家,就是安闲地坐在朝廷里,脸上有少女般红润的气色,对治理国家也没有什么妨害;没有办法去统治国家,身体即便又累又瘦,也还是没有什么好处。”
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个声名显赫的学者。他亲自实践起来还是不错的,他讲的话很多,但不动听,为什么?”田坞说:“过去秦国君主把女儿嫁给晋国公子,叫晋国为他女儿准备好装饰,衣着华丽的陪嫁女子有七十人。到了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媵妾,却看不起秦君的女儿。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妄,不能说是善于嫁女。楚国有个在郑国出卖宝珠的人,他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匣子用香料熏过,用珠玉作缀,用玫瑰装饰,用翡翠连结。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把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叫做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宝珠。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是一些漂亮动听的话,君主只看文采而不管它是否有用。墨子的学说,传扬先王道术,阐明圣人言论,希望广泛地告知人们。如果修饰文辞的话,他就担心人们会留意于文采而忘了它的内在价值,从而造成因为文辞而损害实用的恶果。这和楚人卖宝珠、秦君嫁女儿是同一类型的事,所以墨子的话很多,但不动听。”
墨子用木头制作了一只飞聋,经过三年才制成,飞了一天就坏了。弟子说:“先生手艺真巧,竟能达到让木鸢高飞的境界。”墨子说:“我比不上制造车的人手艺高超。他们用细小的木头,不费一天功夫,就能牵引三十石的重量,走很远的路,出很大的力,并且可以用很多年。现在我做了木鸢,三年做成,才飞了一天就坏了。”惠子听到后说:“墨子真精明——他知道做车较是精明的,做木聋是笨拙的。”
宋王和齐国作对时,专为习武修建宫殿。讴癸唱起歌来,走路的人停下来观看,建筑的人不感到疲劳。宋王听说后,召见讴癸并加以赏赐。讴癸回答说:“我老师射稽的歌,唱得比我还好。”宋王召来射稽让他唱歌,但走路的人还不停地走,建筑的人也感到疲倦。宋王说:“走路的人还不停地走,建筑的人也感到疲劳,射稽唱得不如你好,这是为什么?”讴癸回答说:“大王可以检查一下我们两人的功效。”讴癸唱歌时建筑的人只筑了四板,射稽唱歌时却筑了八板;再检查墙的坚固程度,讴癸唱歌时筑的墙能打进去五寸,射稽唱歌时筑的墙只能打进去两寸。
良药苦口,但聪明人却要努力喝下去,这是因为他知道喝下去后能使自己疾病痊愈。忠言逆耳,但明智君主愿意听取,这是因为他知道由此可以获得成功。
2 文言文翻译鲍子难客原文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翻译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 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凭借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注释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食:宴饮祖于庭:在庭院里设宴祭路神祖:古人出远门先设宴祭路神叫“祖”殖:种植,使……繁衍生长以:用来 为:给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预于次:参与在末座预,参与次,中间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和:应和表示同意亦:也坐:通“座”,坐席,座位响:回声徒:只类:种类;物类蚊蚋(ruì)囋(zǎn)肤:蚊蚋咬人的皮肤蚋,一种吸血昆虫囋:叮咬食客:投靠在贵族门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一起智力:智慧和力量本:本来,原本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3 湖南13年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翻译找不到最后一段的,互相抄袭原文原文: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译文:
我之前接受了陛下的诏书,命我搜集三国时期多方面的史料,来注释陈寿的《三国志》,陈寿的书权衡轻重得当,史实大多精审而正确,实在是像一座适宜游览观赏的园林,是近代的一部难得的史书。然而此书的缺点在于太过简略,常常有遗漏的地方。我奉旨寻求历史的详情,致力于完备周全。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见闻,旁征博引遗事逸闻。我考察三国时代虽然经历的年代并不久远,但它的历史却关涉到汉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相差有一百年。这期间记载注释的史料纷乱错杂,经常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对于那些陈寿没有记载,但却应该记录的史料,我就全部选取,来弥补他的缺漏。或者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言辞却背离交错的,或者对于发生的事情本来就说法不一,存疑不能下论断的,我就一并记录在书中来保存不同的说法。如果是错误非常明显的,言辞不符合常理的,就在错误之处予以纠正,来警戒他的荒诞。对他记录的时事不知恰当与否应该存疑之处和陈寿有小的失误的地方,就多按我自己的意思来做分析。自从我编辑完成此书,至今已经将近一月。写作校勘刚刚完成,恭敬地封合好呈给陛下。
4 2011高考新课标卷,辽宁卷,北京卷,湖南卷,浙江卷语文文言文翻希望对您有帮助。
(全国新课标卷)
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登第,做河东路从事。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历数道何巡检好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啊。”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何灌随后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了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凿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那么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七千四百青壮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箭靶,再次发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随后升侍卫步军都虞候。金兵南下,朝廷让所有的禁兵都出来京城交付给梁方平守卫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金师于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作战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
(辽宁卷)
参考译文
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居庸、岳岭、五回等条道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他。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南采访使。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互掠夺,边远地区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瘅气,从没人到达过。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开元年间,作河北支度营田使。当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那以后移到幽州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庆礼陈述很有利。于是下诏委派宋庆礼等人充任使者,再在柳城筑立营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而完成。不久授任宋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处,并且招集行商的胡人,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营州粮仓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但喜欢兴作工程,多有更改,议论此事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实际。开元七年逝世,追赠工部尚书。太常十二张星评议说:“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挫,对人太苛察就无可用之人,在东北生出事故,损失的数以万计。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以为是叫做‘专’,请谥为‘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宋庆礼为人苦守忠节,是国家的辛劳之臣,一到边疆,历时三十年。在家本厅欢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波;农作本艰辛,又能使军粮充实。无不是从事劳辱之事而兢兢业业,恪守坚贞之规而竭尽全力,即使其中的一样,都是别人难以做到的。请把所议论的,再下发太常寺,希望体现平日的行迹,使立谥的典礼不至于坠失。”于是议定谥号为“敬”。
5 2008年湖南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欧阳)公名颍,字孝叔。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考上了进士,开始担任峡州军事判官,因为有治理的才能而名声远扬,就被州中任命为秘书省著作佐郎,担任建宁县知县。不到半年时间,峡路转运使薛颜巡视检查到万州,撤消那些不称职的官吏,认为要替代那些不称职的官吏没有那些能力特别突出的官员是做不到的。因而上奏朝廷从建宁县派遣欧阳颖前往担任。到任后又因为治理得力而闻名,从万州担任州级长官连续九次担任州级长官并且都治理得很不错。一迁再迁而到那叫做鄂州的地方,他两次推辞没有到任:第一次是安排在彭州,因为母亲老夫人年岁太老,没有真正到任;最后安排在嘉州,因为年岁已老,而告老还乡,也没有到任。真正治理的是七个州,大州繁杂宽广,小州民俗恶劣而奸窄,都是世人所指的难于治理的地方。其中特别历害的是歙州,这地方的百姓都熟悉法律令法,本性就喜欢诉讼,家家户户自备有簿书,凡是闻听到别人的一点点阴私,日常的行坐起立的句言片语,慢慢的都记录下来,等到有诉讼的时候就拿出来作为证据。他们把进入监狱戴脚镣手铐,就好象戴帽子束腰带,在竹席上睡觉一样,泰然着啊。有强盗把当地百姓董氏杀死在大街上,捕捉了三年还是没有捉到,州太守一到,就把这强盗逮捕了并将他按法律处置了。又有一富家有盗贼夜晚进入他家仓库偷盗东西,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想要尽快捕捉到,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欧阳公说不要追捕和悬赏捉拿,只是召来了富家的两个儿子,把他两人戴上刑具关进监狱,审讯他们。州里的官吏百姓都说“这两人一贯是好孩子呀”,感到非常奇怪,还有的疑虑弄错而相互到欧阳颖公处谏劝。欧阳颖公坚持没有答理,审讯更加急迫,这两个富家儿子认罪服法。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等到在某此处所取出他们所偷盗某些物件时,大家才认为欧阳颖公是对的,然后欢呼着说:“欧阳颖公,真有如神明啊。”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想而知道了。
欧阳颖公刚毅果断很有气质,外表严厉内里聪明,有不可侵犯的气质,分是凭这些来治理地方政务,也是凭这些来洁持他的本身。当初,曾祖父颖以侍郎的身份担任许田县县令,当时丁晋公尚且年少,客居在曾祖父治理的县内。曾祖父见到丁晋公,认为他有贵人的气质,就让欧阳颖公与丁晋公交游,给予丁晋公的帮助非常多。到欧阳颖公治理峡州的时候,丁晋公推荐欧阳颖公,于是任命为著作之职。自这以后,丁晋公担任非常显赫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大权,天下的士人往往因为攀上丁晋公而得到荣显的地位,但欧阳颖公却退避不与丁晋公过多接触。所以欧阳颖公在仕途上,从担任著作佐郎开始、到秘书丞、到太常博士、到尚书屯田、到都官、到职方三员外郎、到郎中,都是凭借着年年岁岁考核评介,按次第升迁,担任万州、峡州、鄂州、歙州、彭州、岳州、阆州、饶州、嘉州的知府,都是他劳绩所应当得到的。到丁晋公败落,其他士人大多不免受到牵连,惟独欧阳颖公没有牵连到。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因为年老乞求到陪都任职,在荆南有田产,于是就告老归乡。在景佑元年(1034)正月二十六日在家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三。
应该没错吧!! 给点分咯!
6 2011年湖南高考语文翻译严祺先文集序 归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生之文,深叹其矫然拔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艺术,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
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①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言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
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言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 (选自《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注]①浼(méi):玷污。
参考译文 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他的诗歌也是怪异奇特,独自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但是朱熹(考亭先生)曾经批评他诗文的俗气,认为他的《上宰相书》和《符读书城南诗》就是这种情况,(他)不正是借此来急切的谋求仕进,志在财利俸禄吗?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他的俗气才行。
现在天下文人很多,身处偏僻乡野,却(试图)在高官权贵那里通报自己的姓名,并且早晨写篇文章,傍晚时候就刊印出来,经常结集成鸿篇巨制,在拜谒达官贵人,结交知名人士时,就拿它来作为见面的礼物。像这样,文章即使不错,也显得很俗。
我读严祺先先生的文章,深深的感叹他的卓尔不群,超出世俗之人。无锡自从顾端文(顾宪成)、高忠宪(高攀龙)两位先生在东林讲学,远远的继承古圣绝学,圣人流传下来的风尚不曾远离,严先生出生在这个地方,诵读诗书,蒙受教化,信奉儒学,在儒家经典研究方面很精通。
平日看重名节,行止(行,做事;藏,隐退)谨慎。看待社会的功名利禄就好像将要玷污了他。
心有感触愤懑填塞其中,就事而发感慨,所以他的文章行文的主旨(思想),大多是被世人耻笑为不合时宜的。韩愈曾说:“他人取笑我,我心中把它当做一种喜悦。”
人们笑韩愈,只是因为他(文章的)言辞被流俗取笑,仍然还算是杰出的一代儒家领袖;如果是文章的主旨(思想)被流俗取笑,不又是比古人(韩愈之类)更超出一层了吗!即使这样,假如韩愈处在当今之世,他行文的主旨(思想)也应当像严先生这样不合时宜,一定不至于写出《上宰相书》和《符读书城南诗》这样的诗文,而被名儒大家所嘲笑。严先生的文章,我所见到的只有几十篇,论理叙事,语言明快晓畅而思想严峻犀利,一个恭谨温顺的读书人却能以文笔杀人,其文章言辞的精巧犀利可见一斑。
但我认为,文辞的精巧,现在世上那些不免于俗气的文人,也有的能做到这一点;严先生之所以卓尔不群而超出一般的俗人,是在于他文章的命意立论,被世俗之人所共同讥笑为不合时宜。世人都讥笑他不合时宜,只我不这样认为,且(对他)欣赏感叹,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了啊! 说明:此次湖南的文言文阅读考的是"序"这种文体,属于文言散文,相较于传记文要难,但这也是湖南卷历来的风格。
不同于其他省份,湖南从自主命题以来,传记文考的很少,取而代之的是评论性文章和文言散文。《严祺先文集序》虽然只有510多字,但因为是文集之序,且议论性强,故并不易读,但好在题目不难。
这也湖南卷文言文的风格之一,通常给出的文章难懂,但相关的题目则不难。题型较去年有变化,选择题从4个减为3个,翻译题不变,仍为三个,增加一道简答题,客观题的减少,主观题的增加,可以看出湖南加大了对文言文考查的难度。
分值也从22分增加到23分。加上后面的文言选做题,明显可以看出湖南卷对古文的考查又加大加难的趋势,这是值得注意的。
作者简介归庄,字玄恭,江苏昆山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其曾祖父即为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
归庄与顾炎武同乡齐名,17岁时与之一同参加复社,并与之共谋抗清。两人志同道合,友情深挚,时有“归奇顾怪”之称。
归庄的诗文,以反对清朝统治、富有民族气节之作为主体。其诗或质朴明畅、直抒胸臆,如《古意十二首》、《卜居十四首》等;或工整绵丽,如《落花诗十二章》等,被吴伟业评为:“流丽深雅,得寄托之旨,备体物之致。”
宋琬评归庄:“以磊落崎嵚之才,为婀娜旖旎之词,兴会所至,犹带英雄本色。”其散文亦酣畅雄恣,感情浓冽,颇受好评。
光明网02-23 13:53
《老子》版本之芜杂,在中国学术界罕有出其右者。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严遵《老子指归》、傅奕本合称传世本中的四大体系。其中王弼注本和河上公注本的影响尤其广泛。河上公本多被道教人士和下层民众所推崇,王弼本则广为文人学士所喜好。此外,还有唐代景龙碑本等版本也有一定影响。20世纪以来,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郭店竹简本、西汉竹书本(又名北大竹简本)等文献资料先后问世,为老学研究增加了新材料,带来了新活力。以下依据学界现有研究成果,撮其要点加以综述,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个参考坐标。
一
《汉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河上公又称河上丈人,姓名不详,其生活的时代有秦、西汉、东汉、魏晋诸说。“详其词旨,不类汉人,殆道流之所依托欤?相传已久,所言颇有发明,姑存以备一家可耳。”(《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934页)《老子河上公章句》把《老子》分为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合称为《道德经》,并在每章的前面冠以章题。这是现存最早的《老子》注本。今传有敦煌六朝唐写本、宋刊本、明刊本、道藏本等,通称河上本。现有中华书局“道教典籍选刊”本。河上公注中用“气”来充实“道”,其中多有神仙思想,如第六章注“谷神不死”曰:“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第十三章注“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曰:“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反映了东汉黄老思想的特征。
推荐阅读:(汉)河上公注,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中华书局,2009年。
严遵《道德经真经指归》。严遵(或曰严尊),字君平。汉成帝时成都人。生平事迹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此书又名《老子指归》《道德指归论》,史籍多有著录,然卷数、版本颇有差异。《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分别著录为十一卷、十四卷、十四卷、十三卷,宋以后则多为十三卷。据《君平说二经目》可知,此书原分《老子》为上下篇、七十二章;《德》经四十章在上,《道》经三十二章在下。此书融通《易》《老》,不仅以阴阳之数裁制经文,亦以《易》理解之。……旨在劝诫天下君臣、父子尊道行德,无为守分,以使上下玄通,四海平和。”(傅璇琮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59页)
推荐阅读:(汉)严遵著,王德有译注,《老子指归译注》,商务印书馆,2004年。该书注释详细,便于阅读。
《老子想尔注》。该书作者一说是张陵,一说是张陵之孙张鲁。《老子想尔注》早已散失,《隋书·经籍志》和新、旧《唐书》都未记载,《道藏》中也未收录。清末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古本典籍中,有《老子道经想尔注》残本,全本共五百八十行。注与经文连写,字体不分大小,章次不分,过章不另起一行。据考证,它是六朝钞本。此残卷在1905年失窃,现收藏在大不列颠博物馆,编号为斯氏(斯坦因)六八二五。该残卷始自《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终至第三十章“无欲以静,天地自止(正)”,大致反映了《想尔注》的基本思想内容,是研究早期道教思想的珍贵资料。今人饶宗颐据《河上公注本》分章排列整理。
推荐阅读: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王弼《老子注》。王弼(226—249),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魏晋玄学家。《隋书·经籍志》:“《老子道德经》二卷(王弼注。梁有《老子道德经》二卷,张嗣注;《老子道德经》二卷,蜀才注。亡。)”王弼的《老子注》也分为81章,但没有章题,现在的传本也是在古本基础上经后人加工调整过的版本。学界认为从版本的角度看,王弼本与河上公本区别不太大,王弼本的字数虽然多于河上公本,但多出的字主要是虚词。河上公注以修身炼气为本,王弼注以谈玄说虚为主。王弼不是通过文字训诂力求恢复《老子》的本义,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进而成功地构筑了一个玄学化的老学体系。
推荐阅读:王弼著,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2008年;或王弼著,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中华书局,2011年。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唐初傅奕据北齐时项羽妾墓出土的“项羽妾本”,与几种流传版本参合校订,组合成《道德经古本篇》,人称“傅奕本”,学界称之为善本。傅奕本保存了较多的古句、古语、古字。傅奕本有许多优点,但因其是根据几个旧本参校的,这些旧本本身就存在不少讹误,且傅奕本在流传过程中,被后人改动的地方也很多,存在讹文、衍文、脱文、倒置的情况,且有些篇次及文章内容也非《老子》原貌。
推荐阅读:傅奕《道德经古本篇》,见刘笑敢《老子古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景龙本《道德经碑》。唐代道观中流行刻立《道德经》,现存最早的是唐景龙二年(708)河北易州龙兴观的《道德经碑》。该碑简称景龙碑本、景龙本、碑本、易州本。此碑正面(阳面)刻道经,阴面刻德经。严可均《铁桥金石跋》谓:“世间真旧本,必以景龙碑本为最。其异同数百事,文谊简古,远胜今本者甚多。”
推荐阅读: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该书在选本方面以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文为主,次取敦煌写本与遂州碑本参订。此外还参考旧抄本、佚本、正统《道藏》本诸刻本共100余种。本书校勘精审,训诂严谨。
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宋范应元字善甫,号果山,又号谷神子。此书依范氏所藏古本《老子》作注,其经文上《道》下《德》,作八十一章,各章次序与通行本相同。该书征引古本及前人音训注释凡40余家,附以范氏本人的见解。其内容体现由精气至性命,最后归结为修心的解《老》思路。此书《道藏》失收,焦竑《老子翼》采摭时也没有涉及。现存版本有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续古逸丛书》所录宋刻本等。
二
帛书《老子》甲乙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本。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有两种抄本,分别被称为甲本和乙本。专家认为:两种抄本内容大体相同。甲本不避讳“邦”字,其抄写年代应在刘邦称帝之前;乙本避讳“邦”字而不避汉惠帝刘盈之讳,其抄写年代应是刘邦在位之时。甲、乙本皆分二篇,乙本篇末标出《德》3041字,《道》2426字,合计5467字。甲本尾题残缺不明。两本都不分章次。帛书《老子》保留了许多虚词。马王堆本虽是全本,但残破较甚,在甲、乙两本可互为补充的情况下,仍有不少残缺的文句。西汉时期,《老子》中《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有人认为道上德下出自西汉刘向之手。西汉时期的《老子》乙本无分章,甲本有划分章节的符号。此时的《老子》并非八十一章。到了西汉时期,《老子》文本基本定型。高明《帛书老子校注序》曰:“帛书《老子》甲乙本在当时只不过是一般的学习读本,皆非善本。书中不仅有衍文脱字、误字误句,而且使用借假字也极不慎重,出土时又因自然损坏,经文均有残缺,但是,它的珍贵,主要是抄写的时间早,近古必存真,因而较多地保存《老子》原来的面貌。尤其是同墓出土两个来源不同的古本,不仅可相互印证,而且同时用两个古本一起勘校今本,对订正今本讹误,更有价值。”(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
推荐阅读: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该书将甲、乙两本的文字,逐句与王弼注本及敦煌卷本、道观碑本、历代刊本(共33种)相互参校,最后复原帛书甲、乙本《老子》,堪称这一版本研究的压卷之作。
楚简《老子》摘抄本。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一号楚墓出土三种《老子》摘抄本。专家认定:墓主人入葬于战国中期,大约为公元前300年左右。郭店楚简《老子》书写于形制各异的甲、乙、丙三组竹简上。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见的《老子》一书的最原始的文本。郭店楚简本的简文不分章,次序和文字与通行本有较大差异。郭店本的内容仅为传世本的五分之二。思想上并不激烈地抨击儒家的仁义观念。郭店楚简本是战国时期《老子》的三种全文本的摘录本呢?还是当时并没有完整的文本?在今天依然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当时已经有完整的《老子》全文本,也有人认为,今天我们看到的《老子》,在起始阶段只有一些简单的格言,后人慢慢添加,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全文本。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推荐阅读:《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廖名春《郭店楚简老子校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李若晖《郭店竹书老子论考》,齐鲁书社,2004年。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西汉竹简本。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是北京大学于2009年1月接受捐赠的一批从海外回归的西汉竹简。据介绍北大简本《老子》经拼缀后共有完整简218枚,保存近5300字,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阙文仅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一。其中还保存了“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上经”相当于传世本《德经》,“下经”相当于传世本《道经》。北大简本《老子》每章之前均有分章符号,其章节划分与传世本有所不同,为探讨古本《老子》分章问题提供了最为齐备的资料。西汉竹书约抄写于汉武帝时期。
推荐阅读:韩魏编《北京大学西汉竹书(老子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二十世纪以来,我们有幸发现了帛书本竹简本和西汉竹简本等出土文献,对于《老子》研究来说,值得庆贺。在看到出土文献与传世本的不同之时,也要看见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对于《老子》研究而言,探寻不同版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同样重要的。
三
20世纪以来,众多学者赓续传统进行考据释义的工作,出现了一大批《老子》整理本和译注本,例如马叙伦的《老子覈诂》和《老子校诂》、杨树达的《老子古义》、高亨《老子正诂》和《老子注译》、蒋锡昌《老子校诂》、于省吾的《老子新证》、任继愈的《老子今释》、严灵峰的《老子达解》和《老子章句新编》、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后改为《老子注译及评介》)、陆永品的《老子通解》、王凯《老子〈道德经〉解释》、牛贵琥《老子通释》等。
推荐阅读: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2015年。该书是一本经过作者数十年反复打磨的老学著作,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子的经典读本。该书先后多次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北京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出版。原文部分以中华书局张氏所刊王弼注本为底本,参照帛书及郭店本等做了校对。对于初学者是一本入门的必读书,对于老子和道家思想研究者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参考书。需要说明的是该书附录三为“《老子》校定文”。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一个理想的文本,作为《老子》研究的定本,其想法可以理解,其做法让人钦佩,但所谓理想的定本目前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作者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吴松弟
吴松弟,男,1954年生,浙江泰顺人,1986年参加工作。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海关史与海关文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史和历史经济地理(以宋代和近代为主)、中国人口史和移民史(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时期)、东南沿海区域史。
中文名:吴松弟
外文名:WuSongdi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温州
出生日期:1954年(甲午年)6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代表作品:《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中国近代经济地理》9卷本;
个人经历
1954年6月出生于浙江省泰顺县罗阳镇
1982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
1986年7月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
1990年至1992年师从谭其骧院士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
1995年5月起副教授
1999年9月起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12月起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
2010年10月至2015年2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2015年12月起复旦大学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6年02月起复旦大学海关史与海关文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
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20148任满)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5-)
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20126-)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201311-)
《历史地理》主编
《温州通史》主编
《中国人文田野》编委
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会长
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
获奖情况
独立或排名第一
1、1995年6月,被评为复旦大学跨世纪人才、百名优秀青年教师。
2、1996年独著《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获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著作奖二等奖(一等奖缺)。
3、2002年独著《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获中国宋史研究会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二等奖。
4、2006年8月,被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评为2006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
5、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地理》获第15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
6、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地理》获上海市第14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其它奖项
1、1991年作为上海史学界的青年代表,参加在西安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会议。
2、独著《中国古代都城》所属的《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任继愈主编)1992年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第二届希望杯优秀图书奖,1992年第三批优秀畅销书奖。
3、合著《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1995年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4、合著《简明中国移民史》1996年获上海社会学科成果著作三等奖。
5、6卷本《中国移民史》(担任第3卷、第4卷作者)获1998年上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一等奖,1999年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6、合著《中国历史人文地理》2002年获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三等奖。
7、6卷本《中国人口史》(担任第3卷作者)2003年获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研究项目
独立承担
1、宋代南方人口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991年。
2、近七百年来东南沿海主要港口经济腹地的变迁,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993年。
3、点校《欧阳修全集》,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资助项目,1996年。
4、近代以来北方主要港口城市—腹地的经济互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年。
5、港口-腹地和近代现代化的空间过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研究项目,2005年。
6、长三角地区经济地理过程和区域差异,复旦大学“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项目,2008年。
7、港口-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2011年。
8、港口-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形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年。
9、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题研究课题,2011年
10、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整理与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1年。
主要参加者
1、国家历史大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参加审稿并承担交通图组的部分图稿编绘任务,已完成。
2、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和文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完成。
3、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研究,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已完成。
4、中国移民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完成。
5、中国人口史,上海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完成。
学术交流
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日本大阪大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日本学习院大学担任客员研究员或客座教授。
先后在欧洲第17次汉学大会(瑞典隆德)、美国地理学家年会(美国西雅图)、东海(日本海)地名国际学术讨论会(韩国汉城)、国际宋史学术研讨会(中国台北)、东亚国际交流与中国沿海的交通和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大阪)、纪念晚清中国海关总税司罗伯特·赫德学术研讨会(英国伦敦)等重要国际会议做学术报告。
先后于1994年至1998年(合作者:日本大阪大学滨岛敦俊教授)、2000年至2004年(合作者: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PeterKBol教授)、2006年(合作者:美国哈佛大学PeterKBol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刘杰副教授)在浙江嘉兴、湖州、金华、温州(泰顺)、上海(崇明)进行10余次中外联合历史文化调查,总共时间超过200天。
学术著作
先后出版6部学术专著,另有合著、主编著作多部,内容涉及中国移民史与人口史、中国经济史与经济地理、东南沿海区域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以及部分通俗读物。
主要代表作包括:
《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
《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中国百年经济拼图》,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港口:腹地与北方的经济变迁(1840-1949)》,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九卷本《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全书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和2015年陆续出版(第一卷,绪论和全国概况,本卷主编和主要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整理者,并撰写“书目提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共279册,其中的199册2014年9月出版,80册2015年出版。
《两唐书地理志汇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合著,邹逸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
学术论文
前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地理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代表性论文包括:
1浙江温州沿海平原的成陆过程,《地理科学》1988年第8卷第2期。
2重视历史地理学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合作,执笔人,《求是》1993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3年第4期转载。
3客家南宋源流说,《复旦学报》199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1995年第12期转载,华东师大《客家学研究》第4辑(1997年)转载,广东梅州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客家学辑刊》(1998年)转载。
4唐后期五代江南地区的北方移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3期,1997年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第2期转载。
5宋代户口的汇总发布系统,《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
6南宋人口的发展过程,《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2年第2期转载,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编《南宋史研究论丛(上)》,杭州出版2007年,第415-438页转载。
7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的空间进程,《河北学刊》2004年第3期,教育部委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4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地理学》2004年第5期转载。
8一座尚未充分利用的近代史资料宝库——中国旧海关系列出版物评述,第一作者,《史学月刊》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5年第7期转载。
9TheimpactoftheopeningofTianjinoneconomicchangeinitshinterland,FrontiersofHistoryinChina,SelectedPublicationofChineseUniversities,Volume1,Number2April2006,publishedbyHighereducationpress与樊如森合作。
10南宋移民与临安文化,《历史研究》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7年第1期转载。
11市的兴起与近代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7年第2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7年第2期转载。
12中国历史地理学の过去と现在,秋野_译,载日本《都市文化研究》第10期,2008年3月出版
13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史学月刊》2009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地理》2009年第1期转载。
14从人口为主要动力看南宋经济发展的限度兼论中西生产力的主要差距,《人文杂志》2010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2011年第2期转载。
15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侯甬坚合作,《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第30卷第6期,第30卷第12期。
16TheeconomicconnectionbetweentheopeningportcitiesofChinaandEastAsiaduring1843-1949,TheJournalofKoreanStudies,No26,Feb2012,pp119-142,CenterforKoreanStudiesInhaUniversity,Korea吴松弟、王哲。
17近代中国开埠通商的时空考察,《史林》2013年第3期,吴松弟、杨敬敏,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3年第10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13年第6期转载。
18近代中国海关贸易资料摘编的可靠性分析——以全国年进出口额和各关直接对外贸易额为例,吴松弟、伍伶飞,《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14年第2期转载。
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城市革命及其性质,《南国学术》201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5年第3期转载。
20旧海关出版物与近代中国研究,《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5年第4期转载。
21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和主要贸易港的变迁,《史学集刊》201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5年转载。
苦读人生
吴松弟:我的苦读人生
我出生在浙江地势最高的山乡泰顺县罗阳镇。罗阳虽然是县城,但改革开放前其实只是一个人民公社,居民绝大多数是农民,生活比较贫困。我出生时,父母年事已高,在我幼小时便相继亡故。当帮助照料病中母亲的邻居深夜将我叫醒,告诉我母亲已经离我而去时,我还睡在母亲的脚后头。当时我才8岁,不知哭泣,只是发呆。自此以后,我成为农村的五保户,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便成了住校生。那时生产队很穷,仍给我提供了差不多10年的每年360斤的稻谷。除此之外,出租自家房屋获得的每月2元的租钱成为我多年生活费的另一主要来源。由于小学时经常吃不饱,我长得又小又瘦。
孤儿在书中成长
8岁的年龄正是最需要父母疼爱的时候。每当周末同学纷纷离开学校以后,我面对空空的宿舍,沉浸在深深的孤寂和凄凉之中。幸好小学附近是县图书馆,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个图书馆很小,书也不多,但摊放在报架上的一份份报纸杂志,却深深地吸引着我。每当课后周末,我都到县图书馆看报读书。直到1974年参军离开泰顺,我都是县图书馆为数不多的常客之一。
每当寒暑假,我都要到在温州市居住的我唯一的亲人、年龄比我大许多的姐姐那里度假。位于五马街的新华书店,又成了我假期读书的好去处。后来,姐夫调到瑞安县新华书店工作,我假期读书从书店的门市部,一直读到书店的仓库。
“文革”开始以后,学校停课,在那个人妖颠倒的日子,读书成了我劳作之余的全部乐趣所在。无论白天多累,晚饭后我总是习惯到县图书馆看书读报。我又到供销社的废品收购站找书看,每找到一本,便视如至宝,购回阅读。冬日里,邻居小伙看中我一人之家,是最好的玩牌赌钱的地方,叫门再三,我装聋作哑,拒之门外,继续读自己的书。
我对地理一向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时,我国开始与较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每当与一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报纸都要刊登有关这个国家的资料。我将这些报纸上抄来的资料和废品收购站找来的地理书上的资料,揉为一体,编写各国地理,举凡自然、经济以及政治情况,都有简要的说明。此外,又将中国各省的市县镇名称,以及报刊出现的大工厂的名字,分类抄写,汇编成文。又逐句背诵《宋词三百首》,模仿格律,试着写词。此外,介绍各国历史的著作、政治经济和哲学的教科书,以及中医中药的书,只要找到,无不浏览阅读。虽然我兴趣广泛,但当时无书可读,只好找到什么看什么。
1974年我应征入伍,来到大兴安岭当铁道兵。第一年在施工连队,繁忙艰苦的劳动和训练,又加缺少图书,我只能在有限的时间中读读报纸。第二年幸运地调到师机关,工作之余的读书时间多了。通过朋友的帮助,读了《第三帝国兴亡史》、《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名著,以及有关文学创作的书。
一本本图书,一张张报纸,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我。一个个正面人物,成了我的朋友。我体会着书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领悟了人生的前进方向,书也成了我的导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各门成绩都在年级名列前茅,并始终担任年级学习委员。加上学校老师、村中干部和善邻的关心,尽管生活是那么的艰难,道路是那么的坎坷,我总是充满自信地成长,并没有因自己是孤儿而自卑或自暴自弃,没有因经历曲折而迷失方向,也没有形成孤僻的性格。
命运在书中改变
读书伴随我成长,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之所以能够从基层连队调到师机关,除了工作认真之外,主要靠我好读能写,给领导留下的好印象。1978年全师集中六七百名军人考生集训,参加全国统考,考上本科仅2人,我是其中之一。我只有初二学历,如果没有多年的读书积累,那2人中肯定没有我。
我本科就读的东北师大是我国著名的师范大学,历史系更是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教授以及在学术界崭露头角的新秀,他们学识渊博,诲人不倦。当时,东北师大像我们这种因“文革”辍学的人极多,大家饱尝过失学的痛苦,无不刻苦读书。
1982年,我从东北师大毕业,报考杭州大学的历史地理专业,准备成为陈桥驿先生的研究生。然而,因外语不及格考研失败,被总政治部分到西安的第二炮兵技术学院政治教研室任教。在陈桥驿先生的多次写信鼓励下,第二年我再次报考历史地理专业,当年全国只有复旦大学的邹逸麟先生招此专业,二十多人报名。我有幸被录取,开始进入这所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江南名校。
入学不久,便考虑研究方向。我想,人生在世,首先要吃饭穿衣,经济是第一要务,那就研究经济。我对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以来的南方经济特别感兴趣,于是决定先从宋代开始。全国地域太大,要选一个区域,江南研究者太多,东南沿海丘陵研究者较少,于是选定宋代东南沿海丘陵的经济开发作为研究题目。谁料这个选择,竟是此后多年研究宋代历史的开端。我在东北师大读书刻苦,成绩不错,但到了读研究生时才知道原先学的仍极为浅显,因此到复旦以后加倍努力。当时历史地理所只有五六个研究生,借书不受限制,我每每提着旅行包去借书,看了不少的书。又喜欢到学校的文科报刊阅览室翻阅杂志,从第一架上的第一本开始,到最后一架上的最后一本结束,无论什么,拿起放下,看到感兴趣的便坐下来仔细阅读。这种没有目的、不分专业的阅读,对于开阔视野、学科综合,其实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当硕士论文《宋代东南沿海丘陵地区的经济开发》答辩时,谭其骧先生不问我宋代的问题而问我明代的问题,我从容回答,有根有据,得到老先生的青睐,将论文评为当时非常难得的“优秀”。我此后研究出唐入宋,从古到近,视野和思路尚觉宽广,或许也是得益于这种读书习惯。
至今为止,读书仍是我的第一兴趣,快乐之所在。如果一天不读书,不写几个字,便感到难受。积累至今,攒下满满一书房的书。我也从读书人,变成写书人,先后写过十余本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的著作。或许受我影响,我的一对双胞胎儿女从小也喜欢读书。我送他们的礼物,最多的就是书。每当我跑书店时,也带他们一起去,他们找他们喜欢的书,我找我需要的书。天长日久,他们的书也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更与日俱增。由于这样的原因,他们从小都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很好的学习成绩,最后都考上不错的大学。儿子尤其好学,文科理科,天上地下,历史地理,几乎没有不要看的书,门门成绩都名列前茅,高中尚未毕业便被美国长春藤盟校、著名的DartmouthCollege录取,并获全额奖学金。
我通过个人的经历,深刻地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可以什么都喜欢,而首先要喜欢的应当是读书。财富需要,知识更需要。知识改变命运,知识自然也会给人带来财富。古代农业社会,有头脑的人靠“耕读持家”,即一边耕种,一边读书,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不缺。今天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对知识的追求更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您好!
职称英语考试免考条件:
1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2申报副高级职称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要求,申报正高级职称需再次参加同一级别考试的;
3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或以其他方式证明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并经一定程序确认的;
4经审核确认,能力业绩突出、在本行业本地区作出重要贡献的;
5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经省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放宽至县级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6在地市以下单位,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7年龄较大并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8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9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
10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职称计算机免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一)具有计算机专业中专毕业及以上学历的人员;
(二)获得硕士学位,初次认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
(四)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的合格人员;
(五)1954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员;
(六)转换系列参加同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人员。
本文2023-08-04 02:30: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