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之的学术著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力之的学术著作,第1张

1 《招魂》考辨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71

2 《宋玉作〈招隐士〉考辨》驳议 《江汉论坛》19978

3 《远游》考辨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3

4 说范晔《后汉书》之“志” 《文献》19974

5 楚辞学三题 《广西师院学报》19974

6 试论唐初史家之文学思想 《广西大学学报》19982

7 《艺文类聚》之问题种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4、5合

8 《〈招魂〉考辨》补说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4

9 《闲情赋》之评价种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84

10 《容斋随笔》刊误 《贵州文史丛刊》19985

11 《九辩》考辨:兼说其史料价值及在文学史上之地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6

12 关于《文选》的编者问题 《文学评论》19991

13 试论赋之范围与汉赋“序文”之作者问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1

14 《史记》《汉书》《后汉书》注札记 《内蒙古师大学报》19991

15 《楚辞》研究二题 《云梦学刊》19991

16 新的开拓 新的建构:读敏译《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3

17 建构宜 考辨精 系年详:读张志烈《初唐四杰年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95

18 《全汉赋》小补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95

19 《文选·诗》与《文心雕龙》诗论和《诗品》之比较 《江汉论坛》199911

20 《卜居》《渔父》作者考辩 《学术研究》19912

21 《文选》李注札记 《贵州文史丛刊》20001

22 《史记》引文札记与后世引文问题说略 《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1

23 《文心雕龙》论文不及当代乃因其“讹”不称于“休明”辨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1

24 从《楚辞》成书之体例看其各非屈原作品之旨 《四川大学学报》20002

25 总集之祖辨 《郑州大学学报》20002

26 “受屈为客卿”之“客”为王逸注原有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2

27 《远游》非唐勒所作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4

28 《楚辞章句》前十五卷的前序刘向作驳议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4

29 《文选》骚类李善注引《楚辞章句》小序均非原貌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

30 论以他称写己与自我称扬:兼说屈宋某些作品之真伪问题 《云梦学刊》20005

31 《文心雕龙》不提陶渊明乃因渊明入宋辨 《社会科学战线》20013

32 《惜誓》非唐勒所作辨 《内蒙古师大学报》20016

33 关于《古今诗苑英华》的编者问题 《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

34 《艺文类聚》杂志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14

35 关于《诗品序》与《诗品》价值取向的差异问题:兼辨“子卿双凫”与“谢客山泉”无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1

36 关于《文选序》与《文选》之价值取向的差异问题:兼论《文选》非仓卒而成及其《序》非出自异手 《文学评论》20022

37《艺文类聚》刊误(一)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2

38 关于《文心雕龙》论文不及陶渊明之问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2

39 王逸释《涉江》的“伍子”为“伍子胥”无误辨 《云梦学刊》20024

40 《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之真伪辨 《东方丛刊》20023

41 关于《七月》之作者问题 《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2年)

42 执中与超越:读敏泽《文化·审美·艺术》 《人民日报》2002年11月21日第十二版

43 关于“骚”“赋”之同异问题 《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3年)

44 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一 《江汉大学学报》20031

45 文学地位的提高: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二 《江汉大学学报》20034

46 《文选·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无疑辨 《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3年)

47 关于《文选》编目次第的“失序”问题:《文选》编次作家“失序”与“彼此失照”现象研究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1

48 关于《文选》编目次第之“彼此失照”问题:《文选》编次作家“失序”与“彼此失照”现象研究之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

49 《东坡外集·蔡使君传》即《南史·蔡道恭传》辨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1

50 关于姚鼐章学诚批评《文选》分类之得失问题 《江汉大学学报》20043

51 综论《文选》的编者问题(上) 《江汉大学学报》20051

52 《文选》四题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2

53 关于《文选》的选文范围与标准问题 《河南大学学报》20053

54 关于日本古抄白文本《文选序》“略以时代相次”之“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4

55 综论《文选》的编者问题(中) 《江汉大学学报》20055

56 《文心雕龙》不可能对《文选》产生太大的影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4

57 《楚辞章句》十九篇序文均王逸所作无疑辨 《中国楚辞学》第7辑(2005年)

58 《艺文类聚》汪绍楹先生校语商兑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59 关于《艺文类聚》引书文之无序问题——《艺文类聚》研究之二 见:端木黎明宋永培先生纪念文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98-108。

60 关于“事具……”所涉引文之略详诸问题:《艺文类聚》研究之三 《钦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61 关于《文选》的编撰工作量、成书状况与编者问题:兼论《文选》成书时间研究之方法 《江汉论坛》2011年第5期

62 《中国文学思想史》,合著(敏泽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本人写其中的第六章9万字)

小说《冰果》只有这一本,完了;至于冰果系列,即古籍研究社系列,现有五本,未完结,以下是五本的名称。

冰果

愚者的终幕

库特利亚芙卡的排序

绕远的雏鸟

二人距离的估算

1、《〈晋书〉校点志疑》,《江海学刊》1999年第1期、1999年第2期。

2、《传国学之真谛——〈嘉定钱大昕全集〉评介》,《文教资料》1999年第2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版。

3、《敦煌学史上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光明日报》1999年7月2日;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

4、《〈全汉赋〉疑误辨证》,《语言研究集刊》(第六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5、《汉魏六朝语词研究考论》,《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

6、《〈搜神记〉校勘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2期。

7、《耄耋之年创辉煌—-记三礼学家钱玄先生》,《书与人》2000年第1期。

8、《通学术之变 成专精之业——徐复先生主要著作述评》,载《当代江苏学人丛书》之《朴学之光——语言文字学家徐复》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

9、《创新的精神 实证的方法》,中华书局《书品》2000年第4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

10、《此生原为读书来——记周勋初教授》,《书与人》2000年第5期。

11、《旷世之作 历久弥新——〈洪诚文集〉简介》,《新华日报》2000年10月10日。

12、《徐复先生对古文献学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又收入《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3、《庄子》文论选注,3万余字,收入郭丹主编《先秦两汉文论全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4、《读书之门径 治学之津梁——读〈清人别集总目〉献言》(与徐复先生合撰),《古籍研究》2001年第3期。又收入《徐复语言文字学晚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5、《〈汉书·五行志〉考论》,《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又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编《历史文献研究》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史记〉新整理本刍议》(二人署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又载《史记论丛》第一辑(华文出版社2004年8月版),单独署名。

17、《挖掘历史资源 开拓发展空间——由〈老苏州·百年历程〉说起》,《出版参考》2002年第18期。

18、《南京图书馆所藏〈三国志〉版本简论》,“首届《三国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复旦大学),后发表于《古籍研究》2003年第1期。

19、《〈史记〉三家注音切疑误辨正》,《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1期。

20、《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校读札记》,“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后部分发表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4期。

21、《〈史记〉校点本讹误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

22、《〈史记〉整理平议》,《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

23、《〈史记·八书〉校读札记》(二人署名),收入马景仑、薛正兴主编《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皇皇巨著 巍巍范公——评〈范仲淹全集〉》,《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5、《试论〈史记〉校勘的原则》,《古籍研究》2005年上卷,安徽大学出版社版。又收入《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

26、《中国书院志及其学术价值》,《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又收入卞孝萱、徐雁平编《书院与文化传承》,中华书局2009年版。

27、《赋学文献与〈历代赋汇〉》,《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6年1期。又收入《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

28、《〈史记〉正文校议》(第一作者。二人署名),中华书局《文史》2006第3期。

29、《一代宗师徐复先生》,《江苏文史研究》2006年第6期。又修改后发表于《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0、《试论黄宗羲的创新精神》,收入《从民本走向民主——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

31、《校点本〈史记〉标点问题举隅》,收入《史记论丛》(第四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2、《〈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出版及其意义》,收入《王阳明的世界——王阳明故居开放典礼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3、《论章黄之学对国学研究的贡献》,“第五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二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4、《史记校点补遗》,《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二辑),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35、《乐把金针度与人——试论叶圣陶先生的出版思想》,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会议论文(2007年11月,南京),《江苏民进》2008年第1期。民进中央网站全文转载。

36、《评〈王念孙王引之评传〉》,中华书局《书品》2009年第4期。

37、《海峡两岸〈史记〉整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第六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三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8、《道德文章、山高水长—记钱玄先生》,《经学研究论丛》第十六辑,台湾学生书局2009年版。

39、《〈汉书〉校读拾遗》,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

40、《〈水经注校证〉校读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

41、《〈史记〉整理研究与辞书编纂》,“《康熙字典》暨词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9年7月,山西),收入《中华字典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2、《四史学》3万多字,收入卞孝萱、胡阿祥、刘进宝主编《新国学三十讲》,凤凰出版社2010版。

43、《段玉裁著述及其版本考略》,“段玉裁与清代学术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收入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主办、赖永海主编的《宏德学刊》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4、《试论张文虎〈史记札记〉的文献价值》,《史记论丛》(第六集),华文出版社2011年版。

45、《〈项羽本纪〉校释汇证》,《项羽研究》(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46、《百衲本史记前言》,载广陵书社2011年版《百衲本史记》卷首。

47、《〈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的出版及其意义》,中华书局《书品》2012年第5期。

48、《怀念“学者编辑”薛正兴先生》,《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12年第5期。

49、《〈史记〉局本吸收王念孙〈史记杂志〉成果之研究》,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提交论文。(浙江大学)

50、《〈水经注校证〉校读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2012年西华师范大学等主办“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

51、《王念孙〈史记杂志〉平议》,《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52、《徐复先生对中国训诂学的贡献》,“训诂学与民族民俗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九届二次理事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

53、《论段玉裁校勘学之特色》,南京大学等举办的“经学与中国文献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

“红袖添香夜读书”,因为鲁迅《忆刘半农君》(发表于1934年10月上海《青年界》月刊第6卷第3期,后收入《且介亭杂文》)一文的影响力,而为世人所熟知。《忆刘半农君》中说:“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再改半侬、半农,江苏江阴人。幼年在家乡念私塾,中学毕业后到上海“以卖文为活”,给鸳鸯蝴蝶派主持的报刊写过稿。《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1998年以迄2005年版均未注“红袖添香夜读书”之出处。刘衍文《名句出处·红袖添香伴读书》(收入其《寄庐杂笔》,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李士彪《“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出处》(收入杜泽逊主编《国学茶座》第1期,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郭长海《追踪“红袖添香夜读书”——为〈鲁迅全集〉提供一条注释》(《书屋》2014年第3期),曾先后探讨这一问题。刘文考证,此句出自清代女诗人席佩兰的《寿简斋先生》“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认为“鲁迅先生记错了一个字:‘夜’字当作‘伴’字才对”。李文则认为,道光、咸丰、同治年间,金兰贞有《红袖添香夜读书图为殷茂才乐尧题》,收入《绣佛楼诗钞》,卷首有马承昭序,写于“同治十有二年秋九月”,写作时间在席佩兰之前。郭文材料最丰富,但并未提及前述二文(或许并未寓目),自称1978年即留意这一典故,曾三度在近代文学史料中查找答案,从梁启超、姚石子上溯至孙次青、管斯骏,直到道咸间的江南名士郭频伽,邹弢和赵怀玉。

但据笔者考察,从时间上看,关于“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出处,较之以上诸家更早者,是胡季堂(1729—1800)《题王方伯梅屋读书图》八首其五:

一簇花容拥笑容,风流儒雅竟谁宗?芸窗赢得红云伴,可胜添香几个侬。

作者自注云:“公侍姬多吴人,有小印,镌‘红袖添香夜读书’句。”(清道光二年胡刻本《培荫轩诗文集》诗集卷二)胡季堂,字升夫,号云坡,光山(今属河南)人。父煦,官至侍郎。时季堂7岁,由荫生补顺天府通判,调刑部员外郎,迁郎中。三十一年出庆阳府知府,四十四年擢刑部尚书。五十五年暂署山东巡抚,加太子少保。先后多次奉使出京察案,所至历积悬案,应手立定。六十年署兵部,管理户部三库事。嘉庆三年(1798)授直隶总督,赏戴花翎。四年正月乾隆薨,和珅被革职拿问,季堂奉谕据实复奏定其大罪二十款,直声大震。嘉庆赐和珅自缢,季堂晋太子太保。不久因长辛店被盗,以失察游击范某过失,被革职留任。五年奏陈川楚军务,力主对白莲教采取剿抚兼施之策,并请发兵赴豫防堵,旋复原职原衔,同年病卒。晋封太子太傅,谥庄敏。诗中所云王方伯,是哪位清代布政使待考。

稍晚,江苏武进人赵怀玉(1747—1823)《题双鬟伴读图》云:“万卷驱贫,尽读君能否?更红袖添香销永昼。”又将读万卷书与红袖添香销永昼分作两句。邹弢(1850?—1931)《题潇湘侍兰图》“红袖添香休鄙薄,妆楼伴读也风流”亦然。邹弢,字翰飞,又字瘦鹤,自号司香旧尉、潇湘馆侍者。江苏无锡人。早岁即有诗名,尤以《黄花诗》传诵一时,因有“邹黄花”之称。又善长短句、骈体文、散文、小说,文名颇著。在沪时,与 汪畹根有过恋情,后汪嫁万姓,邹弢惆怅不已,撰成小说《断肠碑》(又名《海上尘天影》)六十回,被公认为晚清狭邪小说代表作之一。

相似描写还有大学士尹继善之子庆兰得《蝶恋花·为竹岩公子题双鬟伴读图(碧梧翠竹图中景也)》:“十二曲阑花影绕,露展蕉心,月照梧桐悄。怪底书声听更好,相依一对云鬟小。香篆频烦添瑞脑,试数莲筹,已近三更了。莫再裁诗重起稿,应怜翠袖新寒峭。”(清丁绍仪《国朝词综补》卷十三,清光绪刻前五十八卷本;吉林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李澍田主编《白山词介》,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及郑宗彝的同题词作《金缕曲·竹岩同年嘱题双鬟伴读图》:“韵事真如许,碧阴阴梧桐庭院,玉蟾初吐。半帙黄庭临过了,好把青箱检取。有解意樊蛮仙侣,瀹茗添香书案侧,更天然秀色呈眉宇,娇相对,两无语。春风鬓影应输与。又何需高烧银烛,悄歌金缕。一卷芸编双翠袖,不信天公也妒。怅此日玉人何处?十载盛衰同转瞬,剩宵来月色还如故。年时事,忍重数。”此外,朱寯瀛(1845—1913)《屡乞劭农作画未应诗以嬲之》云:“小亭着个读书人,红袖添香侍茶鼎。”(清光绪二十七年刻本《金粟山房诗钞》卷九)

在此前后,女画家兼诗人金兰贞有《红袖添香夜读书图为殷茂才乐尧题》,诗云:“金猊香烬玉钩斜,料理龙涎次第加。侬自殷勤君自读,漫教纤手摘灯花。”(胡晓明、彭国忠主编《江南女性别集初集·绣佛楼诗钞》下册,黄山书社2008年版)金兰贞,字纫芳。浙江嘉善人。自幼随父宦游青田,23岁时嫁举人王丙丰,十年而寡。同治元年(1862),曾避战乱于奉贤。早年诗作明丽天真,中年以后渐趋沉郁,而无衰飒之气。又善画,尤工花鸟墨兰。作品大多毁于兵火,有《绣佛楼诗钞》一卷传世。

张澍(1781—1847)亦有《题彭仁山红袖添香夜读书图》(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养素堂诗集》卷八《南征前集》下):

虬漏冰荷夜正良,丁东银蒜响前廊。迟回想是怕鹦鹉,小玉翻羞李十郎。

一握蘅芜月下贻,思香媚寝许来窥。阿侬可有琅玕赠,金缕清歌惜少时。

偎肩一笑气如兰,砚北含睇醉眼看。汉事秘辛佯不解,罗衣辰耐五更寒。(智按:辰耐,疑当为叵耐)

曾向石城访莫愁,笑佗杜牧梦扬州。拈豪欲拟相如赋,钗挂臣冠月一钩。

周之琦(1782—1862)有《喜迁莺》,词前小序云:“红袖添香夜读图,为王蓉洲孝廉题。蓉洲余僚婿,今皆作玉溪生久矣。”(清刻本《心日斋词集·鸿雪词下》)词云:

兰红绽,更偎倚画中,春风人面。钗影横窗,书声出屋,恰和小莺低转。篆纹蕙炉轻,袅冶思梨云相乱。可人语,问芸编何似,柔乡堪恋。眉案,还记取,箫凤谢庭,一例神仙眷。好梦难留,潸痕宛在,憔悴玉京重见。绛河旧情空,溯珠树才名争羡。称心事,待浓熏秘省,宫袍催换。

王宪成,字蓉洲,常熟(今属江苏)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汀漳龙道。官至兵科给事中。有《桐华仙馆词》一卷(钱仲联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1840—1919 诗词集》第2册,上海书店1991年版)。同题之作还有翁心存(1791—1862)《王蓉洲孝廉宪成红袖添香夜读书图》(清光绪三年常熟毛文彬刻本《知止斋诗集》卷十二):

翠幕香浓梦尚温,骊歌一阕黯销魂。宵分检取征衫看,犹有梁园旧泪痕。

他年簪笔侍璇除,宫锦裁红宿直庐。莲炬两行香满案,有人争羡宋尚书。

董毅(1803—1851)《烛影摇红·题王蓉洲红袖添香夜读书图》(孙广华《常州词派词选》,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何处轻风,暗吹芳意来疏幌。绿云低护黛螺浓,和梦飞鸳帐。镜里团栾月朗。便人间、还如天上。银炉篆缕,绕遍屏山,玲珑巧样。爇透檀心,帘波不隔烟痕漾。神仙消息认青云,也共情丝扬。修到十分圆相。未消他、冶游尘赏。好将绮语,谱入鸾箫,一般清响。

顾广圻(1766—1835)有《题戈小莲红袖添香夜读书卷子廿六韵》(《思适斋集》卷二赋诗,清道光二十九年徐渭仁刻本;《顾千里集》,中华书局2007年版):

我友儒之珍,湛然窒欲久。好色向短宋,避嫌今学柳。唯彼靡曼捐,爰此记藉狃。箧中一卷秘,循环绝纤手。时时读半树(斋名),金石声贯牖。夜分未肯休,独与长檠守。英名扬子宅,万古元虚友。忽为添香图,红袖盈前后。既非马融侈,亦异张禹鲰。本事洵厚诬,寓言岂十九。画师苦结撰,观者穷谁某。或乃目之笑,我已色为愀。想当诵风人,劳心生扰受。彼美不可思,怅望怜琼玖。又逢讽牢愁,盛年概无偶。多女兼良媒,欢爱诚结纽。不然块幽居,画此其何有?因思人间世,遽甚朝生绣。敏给矜少壮,昏眊痛衰丑。拘挛割快意,茫昧争不朽。寂寂竟寡娱,悠悠遂多负。便从理义缰,复脱世故杻。跌宕拥异书,戏弄置小妇。如佩萱忘忧,胜服散益寿。尚博达士赏,宁惜腐儒□。更乞得少闲,相从饮醇酒。

郭麐(1767—1831)有《清平乐·红袖添香夜读书图》(清光绪五年许增刻本《灵芬馆词四种》蘅梦词卷二):

丁丁莲漏,篆缕销香兽。心字渐微长烛瘦,催得冬郎诗就。人间良宵迢迢,劝君书卷须抛。只有一支红烛,休教负了春宵!

管斯骏(1840?—1914后)有《题查履光〈红袖添香夜读书图〉》:“毕竟咿唔意味长,侍儿灵慧解添香。诗书有福方能读,名利见心不碍狂。怜我青灯常寂寞,泥他红袖细商量。此生安乐同俦羡,敢让清才细商量。”(《申报》1882年7月13日)

晚清《娱言报》主任、兰痴词人胡芝教(胡兰痴)绘有《红袖添香夜读书图》,许多文人词客就此题诗作词,如陈栩《洞仙歌·题胡兰痴红袖添香夜读书图》(《著作林》1900年第16期,署名陈栩[蝶仙];又载《游戏杂志》1913年第1期,署名陈蝶仙)云:

风灯羊角,照青藜夜读。信说书中有金屋。借宝钗拨火,翠珥挑香,享尽了,才子佳人双福。红颜嗟命薄,愿共心违,错种蓝田一双玉。检点旧缥缃,不是丹铅,是点点泪痕斑驳。试画幅生绡,证相思、这梦断如烟,怎生能续!

陈栩(1879—1940),字蝶仙,别号“天虚我生”。浙江钱塘人,既是南社诸子之一,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髫龄时即好为词,以文学名世,词曲兼善。有《海棠香梦词》四卷、《天虚我生曲稿》三卷及《和〈白香词谱〉》等。并与其长子陈小蝶合作,选《白香词谱》百首,加以考正,著为《白香词谱考正》,有民国七年(1918)振始堂石印本,上海古籍书店1981年又据振始堂石印本影印出版。前面提到鲁迅批评刘半农“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或许与刘半农曾给鸳鸯蝴蝶派的报刊供稿有关。这个清末民初产生的“鸳鸯蝴蝶派”,因常用“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而得名,注重消遣性、娱乐性与趣味性,“红袖添香夜读书”堪为此派写照。

许伏民(?—1913)《题胡兰痴〈红袖添香夜读书图〉》(《月月小说》第12号“则山簃芟存稿”,1907年)诗云:

隐约红楼认梦中,欲圆明月忽朦胧。灵犀一点通心曲,秘草分仇炉化工。女子大都薄命鸟,男儿生是可怜虫。几回怕剔秋灯穗,香散昙花 中。

刻苦相思只自悲,新镌小印篆兰痴。讵知同气犹难合,乃信姻缘亦数奇。未怜博山心字火,断连鲛织泪珠词。海棠红褪芭蕉绿,伴读何堪忆旧词。

孙次青《题兰疵〈红袖添香夜读书图〉》(《月月小说》第14号,月月小说社1908年)诗云:

一双人影玉纤纤,不住名香信手添。心似鸭炉怜妾热,光分萤火叹郎严。早知今日姻缘假,深悔当初胶漆粘。读千卷书何所用,清才浓福两难兼。

凄凄一片画图秋,红是相思绿是愁。早识司香难做尉,也该投笔去封侯。恨连蕉叶心长卷,血染棠花泪不休。梦断蘅芜清夜冷,月光犹照读书楼。

诗题之“兰疵”,疑当作“兰痴”。包瑞斧《题红袖添香夜读书图》(《墨缘丛录》1912年第16期),洪嘉言《风入松·题红袖添香夜读书某公席次出其藏画示余也》(《复旦》1918年第7期),不知是否亦为同题之作。但下面周范亚这首套曲《南正宫》显然为同题之作,因为前有小序:“题胡兰痴哀倚兰女士之亡,作《红袖添香夜读书图》索题,爰用《桃花扇·访翠》谱,为制斯曲。”(《游戏杂志》1913年第1期,署名红树。又载《钱业月报》第7卷第3期,1927年,题为《南正宫·题胡兰痴红袖添香夜读书图》,署名红树词人周范亚)曲云:

〔正宫引子〕〔缑山月〕庭院乍昏黄,花影上红墙。正碧天如水月如霜。见鹦哥倦了,狸奴睡也,胆怯空房。

〔正宫过曲〕〔锦缠道〕步回廊,伴伊家攻书那厢。风透绿蕉窗。玉葱长,试他睡鸭温凉。拔钗尖,炉烟篆飏。卷衣梢,钏臂金锵。艳福不寻常,艳福不寻常。侭消受,眉青唇绛。救飞蛾,剔银釭;口儿里,书声郎朗,却眼波偷掷,觑红妆。

〔朱奴剔银灯〕胡猜做琴挑凤凰,生搁着绣学鸳鸯。听读到毛诗第一章,捻罗裙,低鬟半晌推详;晕娇羞满庞。为甚的恁般孟浪。

〔雁过声〕堪伤,尘生绣幌。扶不起还魂丽娘,迷离影事追想。藕丝囊,荔枝香,到而今一例抛荒,何当金屋藏。书中有女如非谎,怎唤煞芳名无影响。

〔小桃红〕春风雨,空惆怅。夜月魂,还凝望。准备着香花供养。心坎儿丹青,纵有新图像,笑颦难画娇模样。展生绡,泪滴双双。

就胡兰痴《红袖添香夜读书图》所题,不仅有诗词曲,还有骈文。寿阳(今属山西)人李荔泉《红袖添香夜读书图骈序》(《自由杂志》1913年第1期,署名“荔泉”。又载《钱业月报》第7卷第10期,1927年,署名“李荔泉”)云:

玉露处零,金风四起。……一轮高挂,人游不夜城中;万籁全消,地近迷香洞里。则有琼楼仙吏,玉案娇娥。青衫摇曳,红袖飘扬。一则证到前身,拥五车而励志;一则舒来皓腕,焚百合以含情。爱晶球之朗照,期铁砚之同磨。纵未画眉,也喜春山吐秀;似曾濯骨,定凝秋水横空。有碧玉绿珠之体格,助青灯黄卷之精神。校勘初闲,殷勤问字。披吟偶倦,辗转拂笺。看窗前数尺展阴,灵思共剥;羡槛外一枝娇艳,醉态同酣。蠧简流芬,合倩蔷薇盥手;鸭炉拨火,宛如豆蔻薰身。有时戏置萤囊,想前度青罗扇扑;倘使摩挲鸳枕,卜他年翠被春融。既两美之相逢,岂百年之易尽。是宜带结同心,花开并蒂。金猊暖透,含芳吟静好之诗;玉兔辉扬,按谱奏长圆之曲……莫谓左图右史,徒增哀怨于孤帏;须知才子佳人,定结良缘于再世。

此外,江宁(今江苏南京)人陈作霖(1837—1920)有《不寐集句》,云:“独卧无人雪缟庐(苏轼),寒宵吟到晓更初(姚合)。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红袖添香夜读书(阙名)。”(清宣统元年刻增修本《可园诗存》卷二十六《近游草》)上海金山人姚光(1891—1945)有《本事诗》(辛亥),云:“徙倚闲窗月上初,仙霞朗润托明珠。银屏华鬓人如玉,红袖添香夜读书。”(柳亚子编《南社诗集》第二册,中学生书局1936年版;姚昆群等编《姚光全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红袖添香夜读书”,曾衍变为“红袖添香伴读书”,其意更为贴切,更为温馨,更为隽永,出处就是席佩兰《寿简斋先生》诗“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天真阁集》附《长真阁集》卷三,清嘉庆十七年刻本;胡晓明、彭国忠主编《江南女性别集·初集》)。 席佩兰(1760—1829后),名蕊珠,字月襟,又字韵芬、浣云、道华等。昭文(今江苏常熟)人。诗人孙原湘之妻。早岁工诗,为袁枚女弟子中诗才最著者。其诗清新秀雅,不拾古人牙慧,而能天机清妙,屡为随园老人称引。善画兰,笔墨精妙,遂号佩兰。有《长真阁集》七卷,内附《诗馀》一卷,嘉庆五年(1800)秋九月,与其夫孙原湘《天真阁集》合刻,光绪十七年(1891)重刊。其后,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抽《长真阁词》一卷辑入。而袁枚早在嘉庆二年(1798)十一月即已归道山。席佩兰诗中“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等语,未见于《随园全集·续同人集·闺秀类》,“估计寄袁枚的尚是初稿,后刻集时则加以增补完足。”(刘衍文《寄庐杂笔》,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尽管袁枚曾为何兰庭题过《红袖添香图》,尽管也有一位“添香女史”马翠燕对他无限崇拜,但却并未在袁枚身边真的添香伴读书,但这并不妨碍诗人杰出的女弟子席佩兰女史,虚构这样一个想当然的艳事,坐实在乃师身上。唯一可惜的是,老师身前尚不及见到。当年袁老师到虞山去探访这位女弟子时,适其“有君姑之戚,缟衣出见”,给袁老师留下“容貌婀娜,克称其才”的印象;又说她“小照幽艳”(均见《随园诗话补遗》卷八)。其夫孙原湘作诗,最初还是跟她学的!《天真阁集》陆续付刊,也是靠她鬻钗钏而助成。夫妇均工诗词,声闻嘉庆、道光间,成为诗坛佳话。孙原湘《天真阁诗集》卷一有《病起》,诗云:“赖有闺房如学舍,一编横放两人看。”可谓其婚后生活实录。女诗人是否也曾“红袖添香伴读书”呢?孙原湘有《春夜同道华》三绝,其二云:“大婢添香小婢歌,水如天上月如波。忍将一刻千金夜,付与华胥梦里过!”(《天真阁诗集》卷六)道华,即席佩兰之号。“添香”者,乃是大婢,而非才貌双全的贤妻,未免令人略有不慊于心。但女诗人却有一首《夏夜示外》,诗云:“夜深衣薄露华凝,屡欲催眠恐未应。恰有天风解人意,窗前吹灭读书灯!”(《长真阁诗集》卷二)则伴读书,自是题中应有之意。巧的是,袁枚老师有《寒夜》一首:“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小仓山房诗集》卷六)一吹一夺,后先辉映。只是女诗人笔下,毕竟大家闺秀,尔雅温文,不会采取强制行动,自有天风解意,得遂所愿,所以含而不露之情,更为难得。

张维屏《听松庐诗话》载,福建侯官人黄其棻(字则仙),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其试帖诗“红袖添香伴读书”首句云:“心字氤氲气,毛诗窈窕章。”(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二编》卷五十七,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出句写香,对句写添香之人。语工笔活,可称锦心绣口。文康(?—1865前)《儿女英雄传》(清光绪四年京都聚珍堂活字印本)第二十九回“证同心姊妹谈衷曲酬素愿翁媪赴华筵”提到:“他说他那面儿叫作天下无如读书乐,姐姐这面儿叫作红袖添香伴读书。”

红袖添香,再添加上书香,可谓三香合,而三美俱。这一充满诗意的意境,逐渐凝集,而散见于以上清人诗词曲赋之中,最后定格为“红袖添香夜著书”,又衍化变格“红袖添香伴著书”,再到“红袖添香夜读书”,“红袖添香伴读书”等。期间,又有若干“红袖添香图”,“红袖添香夜著书图”的推波,使得这一香韵十足的诗词意境,成为清代文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中可以看出,在不同风格、层次与好尚的诗人词客笔下,呈现出缤纷各异的风致。无论对文人心态研究,或女性主义批评而言,还是对理解香道由传统文化转入新文化的递变过程而言,这道靓丽的风景线,相信都将会有或多或少的启迪之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1 哪些语文教学杂志比较好

不知道你所需要的是什么年级段的 所以大概说几个 上海的《语文学习》 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 河北的《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廊坊的《语文教学之友》陕西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江苏的《新语文学习》 还有《试题探究》 《语文教学研究》 如果单要题,推荐下龙门书局的书,还有《中学语文习题集》 《语文知识全表(高中)/考前急速60秒大冲刺》 《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资料包(改进版)》 《常见文言词手册(修订本)》 《文学常识精讲》江苏古籍出版社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300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初中语文阅读与训练》北京教育出版社 《 征服阅读理解(初中攻略版)》外文出版社 《走进文言文》 《文学名著必考常识掌中宝》吉林教育出版社 还有很多很多 建议你去网上书城和教师资源网浏览下。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文史哲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1 社会科学

12 社会科学战线

13 江苏社会科学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河北学刊

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8 浙江学刊

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 浙江社会科学

21 天津社会科学

22 社会科学研究

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5 求是学刊

26 人文杂志

27 江西社会科学

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0 学习与探索

31 江汉论坛

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5 求索

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 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

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3 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 山东社会科学

4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 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 学术界

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2 广东社会科学

53 国外社会科学

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6 学术交流

57 东岳论丛

58 东南学术

59 学海

60 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 探索

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67齐鲁学刊

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

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

82探索与争鸣

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88高校理论战线

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

100云南社会科学

101社会科学家

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9江淮论坛

110北京社会科学

111前沿

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17宁夏社会科学

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9内蒙古社会科学

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22青年与社会杂志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

2 中国法学

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

8 法学评论

9 法律科学

10 法制与社会发展

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

13 环球法律评论

14 当代法学

15 法学论坛

16 政治与法律

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

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

22 人民司法

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4人民检察

25知识产权

26中国法医学杂志

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5教育学文摘16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 教育科学博览11 继续教育12 教育学文摘13 中国特殊教育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视艺术 1**艺术 2当代** 3世界** 4 北京**学院学报5 **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市场 8 **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1《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词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

2《〈佛国记注译〉指疵》,《安顺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3《〈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1期;

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札记》,《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

5《训诂学的开拓性硕果》,《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

6《〈清平山堂话本〉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

7《释“管押”》,《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

8《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的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5期;

9《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奠雁”习俗》,《文史杂志》1998年第5期;

10《从形声系统与同源系统的关系看声符示源问题》,《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期;

11《〈释名〉声训中的声符示源功能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4期;

12《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99年第5期;

13《“年龄”探源》,《语文月刊》1999年第11期;

14《〈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再补》,《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

15《“二程语录”词语小札》,《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

16《元明剧曲中“耨”的词义文化探源》,《汉字文化》2000年第2期;

17《释“不间”》,《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

18《黄永武〈形声多兼会意考〉述评》,《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

19《王力先生有关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5期(2000年9月);

20《〈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指瑕》,《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

21《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融合——读〈古汉语文化探秘〉》,《台州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22《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

23《从“陆九渊语录”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

24《〈原本玉篇残卷〉中的同源字问题》,《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25.《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

26《宋儒语录二种点校指瑕七则》,《书品》(中华书局)2001年第2期;

27《形声字声符示源现象中的若干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

28《市语研究的硕果》,《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

29《人名禁忌及其文化内涵》,《华夏文化》2001年第1期;

30《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价值论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2期;

31《“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

32《历代万卷楼及其藏书》,《华夏文化》2001年第2期;

33《读〈元本琵琶记校注〉札记》,《古籍研究》2001年第2期;

34《杨树达先生有关“形声字声中有义”之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8期(2001年6月)。

35《〈寒山诗注〉札记》,《书品》2002年第1期;

36《“馒头”的传说及其语源辨正》,《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

37《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华夏文化》2002年第1期;

38《〈古代汉语〉教改初探》,《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39《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2期;

40《〈清平山堂话本〉词语选释》,《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2期;

41《“有请的”、“经纪人”的称谓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

42《关于声符示音功能研究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年第1期;

43《中古佛经词语零札》,《广州华苑》2002年第2期;

44《谈明清俗语辞书在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作用》,《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1期;

45《从中古佛经词语看语文辞书的书证溯源问题》,《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

46《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47《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新创获》,《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

48《中古佛经词语与辞书书证溯源》,《台州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

49《解读故训材料的科学方法》,《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

50《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

51《〈风月锦囊笺校〉词语札记》,《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

52《从汉民族思维特点看声符示源的理据》,《汉字文化》2003年第2期;

53《唐传奇〈玄怪录〉〈续玄怪录〉释词》,《唐都学刊》(社科版)2003年第3期;

54《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暨南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55《中古佛经释词四则》,《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

56《〈小学考〉的学术价值》,《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57《读明清俗语辞书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

58《面对新世纪的训诂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9期。

59《明代歌曲释词三例》,《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

60.《〈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简评》,《汉字文化》2003年第4期

61.《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著作》,《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

62《当代权威词典应重视明清俗语辞书》,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6期(2003年12月);

63《解读〈孟子〉同义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

6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例释》,《汉语史学报》第四辑(2004年1月);

65《〈文史文献检索教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

66《〈古辞辨〉在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特刊;

67《汉语成语的佛教渊源》,《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68《释“诅”》,《广州华苑》2004年第1期;

69《〈风月锦囊笺校〉补议》,《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70《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论争回顾》,《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期;

71《佛经音义研究的力作》,《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7期;

72《〈尔雅·释诂〉郭璞注中的双音词》,《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总第45期);

73《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

74《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华夏文化》2004年第3期;

75《〈慧琳音义〉中的词源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

76《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述略》,《暨南学报》2004年第6期;

77《当代大型辞书书证晚出词条举例——以见于明代歌曲中的词语为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9期(2004年10月);

78《近代汉语研究的世纪总结》,《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

79《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80《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方法刍议》,《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七辑,2004年12月;

81《面向应用语言学的汉语词源研究刍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2《话说“凤凰”》,《文史知识》2005年第1期;

83《中古佛经中的字序对换双音词举例》,《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

84《中古佛经词义抉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5《中古佛经中的委婉语考析》,《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86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