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执着追求理想就算死亡也不后悔的句子是什么?
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执着追求理想就算死亡也不后悔的句子是:“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我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表达作者为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后来人们在表达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常引用这一名句表达心志。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
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1.《周易探源》(李镜池著)北京:中华书局1978�
2.《周易大传今注》(高亨著)济南:齐鲁书社1979�
3.《周易杂论》(高亨著)济南:齐鲁书社1979�
4.《周易思想研究》(张立文著)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5.《周易尚氏学》(尚秉和著)北京:中华书局1980�
6.《周易通义》(李镜池著)北京:中华书局1981�
7.《周易新论》(宋祚胤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
8.《周易参同契新探》(周士一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9.《周易浅述》(<清>陈梦雷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北京:中国书店1984�
11.《周易古经今注》(高亨著)北京:中华书局1984�
12.《科学无玄的周易》(沈宜甲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13.《易学会通》(苏渊雷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14.《周易大传新注》(徐志锐著)济南:齐鲁书社1986�
15.《周易概论》(刘大钧著)济南:齐鲁书社1986�
16.《周易纵横录》(唐明邦等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17.《周易译注与考辨》(宋祚胤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18.《易图的数学结构》(董光璧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9.《周易本义》((宋)朱熹注)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
20.《易卦浅释》(沙少海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21.《帛书周易校释》(邓球柏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22.《周易讲座》(金景芳讲述)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
23.《周易今注今译》(南怀瑾,徐芹庭注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24.《宋本周易注疏》((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孔疑达疏)北京:中华书局1988�
25.《易经今译》(孙振声编著)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
26.《周易卦爻辞通说》(钱世明著)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27.《周易经疑》((清)阮元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28.《船山全书》((明)王夫之著)长沙:岳麓书社1988�
29.《周易集解》((清)孙星衍著)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8�
30.《周易秘义》(黎子耀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31.《读易会通》((法)丁寿昌著)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8�
32.《泰轩易传》((清)阮元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33.《周易要义》((清)宋书升著)济南:齐鲁书社1988�
34.《易象通说》(钱世明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5.《周易新讲义》((清)阮元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36.《河图洛书解析》(孙国中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37.《周易导读》(黎 子耀 著)成都:巴蜀书社1990�
38.《周易通说》(刘正、杨冰编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 版社1989�
39.《易数钩隐图》((宋)刘牧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0. 《易经白话 新解》(孔日昌编著)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
41.《中国文化之本源》(应鼎成 著)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42.《周易述》((清)惠栋著)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89 �
43.《中国医学与〈周易〉原理》(黄自元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
44. 《诚 斋易传》((宋)杨万里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5.《易经十六讲》((美)钟 启 禄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9�
46.《大易探微》(金文杰著)青岛:青岛出版 社19 88�
47.《白话易经》(南怀瑾,徐芹庭译注)长沙:岳麓书社1988�
48.《〈周 易〉与现 代经济科学》(周豹荣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
49.《河洛精蕴》((清)江慎 修著)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50.《周易本义》((宋)朱熹著)北京:中国书店1987 �
51. 《东坡易传》((宋)苏轼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2.《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 》( 马济人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3.《周易稗疏》((清)王夫之,易图明辨 ,(清)胡 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4.《易经求正解》(郭扬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 社19 90�
55.《周易占筮学》(章秋农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
56.《易学精华 》( (唐)李鼎祚等著)济南:齐鲁书社1990�
57.《周易研究论文集(三)》(黄寿祺,张善 文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8.《周易研究论文集(四)》(黄寿祺,张善文编)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9.《周易的智慧》(邓球柏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 版社1990 �
60.《周易新解》(欧阳维诚著)长沙:岳麓书社1990�
61.《易理新研》(沈持衡 著) 北京:文津出版社1991�
62.《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后蜀)彭晓等撰)上海:上海 古籍 出版社1990�
63.《〈周易参同契〉通析》(潘启明著)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0 �
64 .《周易阐真》((清)素朴散人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65.《周易象数图说》( 段长 山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66.《焦氏易林注》(尚秉和注)北京 :中 国书店1990�
67.《周易阐微》(吕绍纲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68.《大众白话 易经》(秦磊编著) 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69.《大众实用周易》(刘哲著)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 1989 �
70.《周易阴阳八卦说解》(徐志锐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71.《医易会 通精 义》(李浚川,萧汉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72.《周易古经白话解》( 刘大 钧,林忠军著)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9�
73�《〈易经〉释疑》(沈子复著)北京:学苑 出版社1990�
74.《易的占筮与义理》((日)金谷治著)济南:齐鲁书社1990�
75.《易 经新论》(周山著)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76.《周易与中医学》(杨力著)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 989 �
77.《周易经传异同》(宋祚胤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78.《周易通俗评 议》(谭景 椿著)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79.《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傅景华主编)北京: 中医 古籍出版社1990�
80.《周易思想要论》(蔡尚思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
81.《周易研究史》(廖名春等著)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82.《周易译注》(周振 甫译注)北 京:中华书局1991�
83.《周易 解题及其读法》(钱基博著)上海:上海书店1991�
84.《〈易传〉今译》(徐志锐编 译) 沈阳:辽沈书社1991�
85.《周易浅说》(谈嘉德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86.《古代名医解周易 》( 何少初编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
87.《易经精华》((清)薛嘉颖编)北 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
88.《文明的生命力》(陈子斌著)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
89.《周易系统》(韩连武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90.《周易入 门》(吕美 泉, 吕绍纲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91.《易经》(徐澍,张新旭译注)合肥:安 徽人 民出版社1992�
92.《易学大辞典》(张其成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93.《 八卦与 河图洛书破译》(田合禄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94.《周易与怀德海之间》(( 美)唐力权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95.《易经》((英)巴克特著)银川:宁夏人 民出 版社1989�
96.《周易科学观》(徐道一编著)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97.《周易初阶 》(袁庭栋著)成都:巴蜀书社1991�
98.《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著)成都:巴蜀书社1991�
99.《易经与 祭 祀》((日)吉野裕子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100.《生命与八卦》(田合禄,田 蔚编著)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01.《周易的美学智慧》(王振复著)长沙: 湖南出版社1991�
102.《周易杂卦证解》(周善培著)上海:上海书店1990�
103.《易 之 哲学》(贾丰臻著)上海:上海书店1991�
104.《周易古经今注》(高亨著)上海:上海 书店1991�
105.《周易全译》(徐子宏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106.《周易 美学》(刘纲纪著)长沙:湖南教 育出版社1992�
107.《周易辞典》(吕绍纲主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108.《周 易新探》(李大用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09.《大易论集摘要》(毕群圣主编)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0�
110.《易经传说》(杨复俊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
111.《步入神秘的殿堂》(刘长允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
112.《易图明 辨》9(清)胡渭著)成都: 巴蜀书社1991�
113�《八卦纵横》(李桦编著)北京:团结出版社1991�
114.《易经 与现代生活》(李英豪著)广州:花城出版社1991�
115.《周 易大辞典》(萧元主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
116.《中国古代建筑与周易哲学》 (程建军著)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117.《周易与现代管理科学》(段长山主编)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118.《漫画周易故事》(李殿忠,谭晓春编绘)北京:中国 工人出版社1992�
119.《巧解周易》(王启铭编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120.《 易经图解》9刘平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121.《焦氏易诂》(尚秉和撰)北 京 :中华书局1991�
122.《太极太玄体系》(郑军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23 .《周易本义》((宋)朱熹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24.《话说太极图》(李申 著)北京:知识出版社1992�
125.《读易会通》((清)丁寿昌撰)北京:中国书店1992�
126.《大衍新解》(王赣,牛力达著)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
127.《易经指南》(孙国 中,董光和编)北京:团结出版社1992�
128.《周易与人生智慧》(顾文著)南宁:广西 民族出版社1992�
129.《大易探微》(金文杰著)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
130.《周易正 义》((魏)王弼,韩康伯注,孔疑达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31.《周易老子新 证》(刘坤 生著)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
132.《周易参同契研究》(赵春明著)海口:南海出 版公司1991�
133.《〈易〉 与人类思维》(张祥平著)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134.《实用六十四卦》(杨万强编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135.《周易三极图贯》((清)冯道立著)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2�
136.《周易与现代化》(一)(段长山主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
137.《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丘亮辉等主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138.《帛 易说 略》(韩仲民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39.《易经与当代企业家》(贾志岱 ,张毅编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140.《易通》(苏渊雷著)上海:上海书店199 0�
141.《周易人生哲理博览》(宋文安,张文郁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142. 《周易辞典》(张善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43.《10分钟周易》(雷士铎 著)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144.《易经问卜今译》((宋)朱熹著)天津:天津社会 科学院出版社1993�
145.《白话三玄》(孔泽人编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146. 《大道之源》(郭树 森,张吉良主编)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47.《医易汇通》(邹学熹主编)成 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48.《易学精要》(邹学熹主编)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2�
149.《儒道释经典译注》(张芳彦主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
150.《 十家论易》(蔡尚思主编)长沙:岳麓书社1993�
151.《易经智慧与成功秘诀》(胡士光 编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152.《〈周易〉通读》(张吉良著)济南:齐鲁书社1 993�
153.《易经快速入门》(祖秉天著)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
154.《实用医易 小辞典》(漆浩主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
155.《易经新探》(吕嘉戈著)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
156.《易经俗解》(郑国俊著)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 2�
157.《周易·太极思维与现代管理》(程振清,何成正著)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158.《周易与中华文化》(王树森著)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
159.《〈周易〉妙语选 》(陈景春等主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
160.《〈 周易〉故事钩沉》(田佐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 3�
161.《易经卦象》(工一编著)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162.《周易卦辞详解》(靳极苍著)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163.《易学图解》(邹学熹主编)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64.《周易的数学原理》(欧阳维诚著)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1993�
165.《学易必读》(房松龄著)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166.《周易表 解》(潘雨廷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167.《〈周易参同契〉释义》(任 法融注)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168.《周易八卦实解》(海沧斋主编著)广州:花 城出版社1993�
169.《医易相通论》(陈大舜主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70 .《英译易经》(汪榕培,任秀 桦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171.《 周易哲理与现代人生》(温振宇著)北京:中 国书店1993�
172.《周易策略与经营管理》(陈传康,董恒宇主编)北京:万国学术出版 社1993
�173.《象数与义理》(张善文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174.《周易经商 手册》(董恒宇编著)北京:万国学术出版社1993�
175.《周易王韩注》((魏)王弼,(晋 )韩康伯注)长沙:岳麓书社1993�
176.《周易人生决策指南》(雒启坤著)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93�
177.《周易人生醒世真言》(紫竹公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 993�
178.《周易传文白 话解》(刘大钧,林忠军注译)济南:齐鲁书社1993�
179.《周易参同契考辩》(孟乃昌 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80.《简明周易读本》(吴新楚编著 广州:华南理工 大学出版社1993�
181.《白话易经》 (邓球柏著) 长沙:岳麓书社1993�
182.《易医妙用 》 (贾向前,李仲瑞编著)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83.《周易述》 ((清)惠栋) 著 成都:巴蜀书社1993�
184.《易学启门键》 (张汉著)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3 �
185.《白话易经》 《白话易经》编译组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186.《周 易》((英)理雅各英译 )长沙:湖南出版社199 3�
187.《易经百事通》(吴义方,吴卸耀编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188.《易经与遗传密码》((德)舍恩贝格(Schonberger,Martin)著)西安:西 安电子科 技大学出版社1993
�189.《周易大辞典》(伍华主编)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206.《易贯中西:〈周 易〉与人类文化》((跨世纪中学生文库)珊泉著)北京:北京燕 山出 版社1993�
190.《〈易象图说〉破译》((元)张理原撰)沈阳:辽沈书社1994�
191.《弥 纶天地》(程振清著)桂林:漓江出版社1994�
192.《易经应用大百科》(张其成主编)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
193.《周易集解纂疏》((清)李道平撰,潘雨廷校点)北 京:中华书局1994�
194.《 易经杂说》(南怀瑾著)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4�
195.《易学与占卦》(刘心武主 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
196.《周易六十四卦新探》(穆野著)西安:三秦出 版社1994�
197.《〈易经〉浅讲》(宋祚胤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98.《 中国太极八卦全书》(尹协理主编)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
199.《易医通源》(张尚臣 等编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 200.《周易基础》(杨维增,何洁冰著0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
� 201.《周易与现代化》(二)(段长山主编)郑州:中州古籍1993
� 202.《书经精义》9(清)黄淦纬编著)北京:学苑1994
� 203.《周易新概念》(郁立安著)太原:山西人民1994
� 204.《卜筮全书》((明)易卜老人著)郑州:中州古籍1994
� 205.《周易经源》韩永贤著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1994
� 206.《易学名著博览》(郑万耕编著)北京:学苑1994
� 207.《南极神数》9(唐)果老著0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 208.《周易与康节易数》(弓智峰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 209.《周易文化论》(周山著0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
� 210.《周易知识通览》(朱伯主编)济南:齐鲁书社1993
� 211.《易学哲学史》(一、二、三卷)(朱伯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 212.《易学基础教程》(朱伯主编)广州:广州出版社1993
� 213.《〈易经〉之谜是如何打开的》(谢宝笙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 214.《大易集要》(刘大钧主编)济南:齐鲁书社1994
� 215.《象数易学发展史》(林忠军著)济南:齐鲁书社1994
� 216.《易学书目》(山东省图书馆编0济南:齐鲁书社1993
� 217.《心易》(张延生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 218.《周易探源》(韩永贤著)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 219.《易》(张延生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 220.《实用易学成语辞典》(祖秉天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 221.《易经新译》9罗志野译)青岛:青岛出版社1995
� 222.《实用周易详解》((宋)李杞原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
223.《〈周易〉与当代自然科学》(徐道一著)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 224.《中国易学史话》(商国君编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 225.《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罗炽,刘泽亮著)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
� 226.《周易白话解析》(李晋忻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 227.《中华医易全书》(张益民,张韬著)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
� 228.《易学通解》(李友仁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 229.《易经中的法律现象》(从希斌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 230.《周易说略》((清)张尔岐撰)济南:齐鲁书社1993
� 231.《纳甲筮法》(刘大钧著)济南:齐鲁书社1995
� 232.《周易图释大典》(施维,邱小波主编0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
� 233.《易经与孔子的蝉蜕龙变》(谢宝笙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 234.《易医文化与应用》(张其成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 235.《周易文化与中医学》(孟庆云著)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236.《易经大侃》(王晓强编著)长沙:岳麓书社1995
� 237.《周易与古今生活》(柳村著)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 238.《〈易〉与生命奥妙》(余先莹,余良编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 239.《本土与域外》(杨宏声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 240.《〈易经〉卦主分析》(朱启经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 241.《易学心知》(林忠军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 242.《〈易经〉与东方营养学》(谢文伟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 243.《中华第一经》(宋会群,苗雪兰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 244.《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著)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 245.《周易的思维与逻辑》(李廉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
� 246.《周易探秘》(朱渊青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247.《插图本易经》((美)RLWing译著)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248.《易经杂说》(南怀瑾著)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
�249.《学易必读》(房松龄著)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 250.《周易新释》(黎翔凤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 251.《中国四大宝典》(孟泽注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
� 252.《漫画周易》((韩)崔英辰,(韩)李基东著)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2
� 253.《易学解难》(邹学熹等编著)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254.《周易评注》(唐明邦主编)北京:中华书局1995
� 255.《周易》(<宋>朱熹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256.《易学精华》(郑万耕主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 257.《周易本义》(<南宋>朱熹撰,廖名春校点)广州:广州出版社1994
� 258.《易学与道教文化》(詹石窗,连镇标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 259.《易学与兵法》(邹学熹等编著)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 260.《国际易学研究》(二)(朱伯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 261.《白话帛书周易》(邓球柏著)长沙:岳麓书社1995
� 262.《现代易学优秀论文集》(段长山主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 263.《易经集注》(<明>来知德著)上海:上海书店1988
� 264.《周易与气功教程》(李邦正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 265.《复斋易说》(<宋>程大昌,<宋>赵彦肃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 266.《易经来注图解》(郑灿订正)成都:巴蜀书社1989
� 267.《周易梅花数全译》(沈伯春著)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1
� 268.《象数易学研究》(刘大钧主编)济南:齐鲁书社1996
� 269.《易传与道家思想》(陈鼓应著)北京:三联书店1996
� 270.《两汉象数易学研究》(上下册)(刘玉建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 271.《中国古代龟卜文化》(刘玉建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 272.《帛书周易校释》(邓球柏著)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 273.《易玄释老》(邱进之等著)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 274.《实用易学辞典》(李树政,周锡编著)海口:三环出版社1993
� 275.《占易秘解》((清)张丙哲著)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
� 276、《周易辨证》(马恒君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
� 277.《高岛易断》(<日>高岛吞象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 278�《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 279.《易经杂说》(南怀瑾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 280.《读易杂识》(杭辛斋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 281.《周易》(廖名春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 282.《新刊四书五经》(<宋>朱熹注)北京:中国书店1994
� 283.《国际易学研究(三)》(朱伯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 284.《〈易经〉应用大观》(郭俊义,刘英编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
� 285.《易医妙用》(贾向前,李仲瑞编著)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 286.《易道新论》(顾文炳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 287.《易老子与王弼注辨义》(苏东天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 288.《〈易经〉对话录》(孙映达,杨亦鸣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三皇五帝,是 中国 在 夏朝 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燧人 、 伏羲 、 神农
伏羲 、 女娲 、 神农
伏羲 、 祝融 、 神农
伏羲 、 神农 、 共工
伏羲 、 神农 、 黄帝
黄帝 、 颛顼 、 帝喾 、 尧 、 舜
宓戏( 伏羲 )、 神农 、黄帝、尧、舜
太昊 、 炎帝 、黄帝、 少昊 、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 尚书 》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 汉朝 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 道教 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关于三皇五帝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祝融
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 火神 。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女娲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 风里希 (可能是凤里牺)。传说中人类始祖,人类为她和其兄 伏羲 的后代。又传说她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鳖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在 中国神话 中,她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后来 水神 共工 和 火神 祝融 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 不周山 ,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 五色石 补好天空。
除此之外,女娲还创造了 瑟 这样乐器。另外,女娲在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
一说女娲后来升天,由 白螭 和 腾蛇 保护著去了天宫。神话中说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同时也是夫妻。在中国的 图腾 上更有女娲和 伏羲 交合的图像。
在中国南部的 苗族 等 民族 尊其为大神,并建有 庙宇 供奉。
燧人氏
燧人氏是 中国 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有说法他为 三皇 之一。
《 韩非子 ·五蠹》有记载:“民食果蓏蚌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传说中的 农业 和医药的发明者。一说神农氏即 炎帝 ,与 黄帝 为兄弟。
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甚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
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得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终于身亡。
共工氏
中国上古传说 中人物。据说共工氏姓 姜 ,是 炎帝 的后代。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关于他的传说,几乎全与水有关,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一说共工部落活动区域在今河南 辉县 。
黄帝
黄帝被认为是 中华民族 的始祖。根据记载,号 轩辕氏 、 有熊氏 , 姬姓 ,一说姓 公孙 ,姬姓部落首领,传说中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 共主 , 五帝 的第一个。黄帝也被 道教 尊为 道家 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 史记 ·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 少典 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中国古都学会(中国七大古都确认机构)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日 河南 省 郑州 市轩辕丘,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另有传说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 的 沮源关 降龙峡 ,农历二月初二(参见 二月二 )。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 北极光 ,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 炎帝 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建都在 涿鹿 。他推算 历法 ;教导 百姓 播种 五谷 ;发明 指南车 ,造舟车弓矢;兴 文字 ;作 干支 ,制 乐器 ,创 医学 。
今日在 陕西省 的 桥山 有 黄帝陵 ,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
黄帝与 炎帝 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 嫘祖 ,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 史记 》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 颛顼 、 帝喾 、 唐尧 、 虞舜 ,以及 夏朝 、 商朝 、 周朝 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后世对黄帝的神化是逐渐进行的。《 庄子 》中提到黄帝得道成仙;《 列仙传 》中的黄帝还能够驱使群仙。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
颛顼(拼音:zhuānxū,注音:ㄓㄨㄢ ㄒㄩ),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阳东南),号高阳氏。颛顼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传说楚王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屈原与楚王为同族。
帝喾
帝喾,中国上古历史的五帝之一,姬姓,名俊,号高辛氏,黄帝长子玄嚣之孙,颛顼是其伯父。
帝喾十五而佐颛顼,封于有辛(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得颛顼帝位,都于亳(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寿百岁。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许多古文献认为帝俊就是帝喾。《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帝俊有中容、晏龙、黑齿、季厘等子族,“生十日”,“生月十有二”。
传说帝喾元妃姜原生弃,即后稷,为周之始祖;次妃简狄生契,为商之始祖;次妃庆都生放勋;次妃常仪生挚。帝挚承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尧。
孔子认为帝喾“博施厚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仁以威,惠而信,以顺天地之义。知民所急,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抚教万民而诲利之,历日月之生朔而迎送之,明鬼神之义而敬事之。其色也和,其德也重,其动也时,其服也哀”。曹植作《帝喾赞》颂曰:“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帝尧
尧,名放勋,又称陶唐氏,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有两个儿子—挚和放勋;帝喾死后传位于挚,就是帝挚;帝挚不善,而让位于放勋,也就是尧。尧在位时,他的仁德使百姓爱戴,万国敬服。尧的都城在山西南部。 《尚书·尧典》记载:尧命羲氏、和氏观察天象,授时于百姓;委派禹的父亲鲧治水,可惜不成功;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暴虐凶恶,没有传位给丹朱;后来因为舜的德行而传位与他。
舜
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舜是否有其人史学家们争论不清。一般认为舜的时代中华文明开始进入农耕的时代,并是道德观的开始。传说舜受尧传位,自己则传位于禹。 作家柏杨的观点认为:舜得王位并非由尧禅让,而是篡权,“除四凶,举十六相”培养自己的羽翼,架空尧的权力。而后由禹重蹈覆辙,所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实际情况可能是被禹流放死于途中,因为中国的上古时代江南地区仍属蛮荒之地,舜已是高龄的老人,到蛮荒之地"巡狩"不符合逻辑。 以下引用周时的一些关于舜的记载:
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墨子: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管子: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
司马迁史记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又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炎帝
炎帝,神农氏(有说为神农后人),姜 姓 ,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是中国传说时代(或称上古时代),约西元前三、四千年,今陕西、湖北一带姜氏族部落的共主,出生於烈山(今湖北省厉山镇),所以炎帝之后又称烈山氏。
少昊
少昊,亦作少嗥。五帝之一,黄帝之子。
少昊陵,山东省曲阜市城东。
郑州城隍庙全名为郑州城隍灵佑侯庙。位于市区商城路东段路北。郑州人都说郑州城隍与别地的城隍不一样,因为郑州城
隍曾两次接驾,两次封侯,所以可以黄袍加身,头戴平顶皇冠。
郑州城隍曾两次接驾,两次封侯
传说第一次接驾是在明洪武元年。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巡游天下,这一天从河南归德府(今商丘)往郑州来,走到郑州附近的黄河边时天还未亮,却走得人困马乏,朱元璋命令停下来歇息。这时忽报郑州地方官接驾,朱元璋于黑暗中隐约见百米外有一群官员跪拜,随即吩咐:“天太黑,等天明了再起驾。你们先回去吧。”来人诺诺连声,带众人离去。这些人刚离去,突然出现一道光亮,照亮了河边道路。正诧异间,又报郑州知州前来迎驾,一个郑州怎会有两个官?朱元璋心下狐疑,便下旨道:“你们先回去,天明后在城中迎接就是了。”将地方官员打发走后,朱元璋即命启程,跟着光亮行走,一直来到了郑州城隍庙。朱元璋心中明白,先接驾的地方官就是城隍,见天黑路暗,就执火照路,一时龙心大喜,便下旨封郑州城隍为灵佑侯,允许黄袍加身,娶妻纳妾。
另一次接驾是在清朝。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走到郑州,在东门口不知路该如何走,多亏一直跟在其身后保驾的郑州城隍指向引路。乾隆爷甚为感动,当即封其为“引路侯”,责令郑州为城隍重塑金身。接到圣旨,郑州州官就用铁和木头重塑了城隍爷像,穿戴上蟒袍玉带。城隍爷木像身上还暗藏机关,膝盖可以活动,可坐可立,有人烧香时,旁边道士偷按机关,城隍就站了起来,人们便认为是城隍爷显灵了,对城隍爷更笃信无疑。
因为是皇帝封的,所以郑州城隍便娶妻纳妾,有了三位夫人,郑州还另修了三圣庙供奉三位城隍奶奶。三位城隍奶奶的职责各有分工,一个管送子,一个管财禄,一个管健康疾病。据说送子奶奶是郑州杜岭人,是城隍爷正式迎娶的夫人,迎娶时姑娘的父母与村里人都在梦里看到了迎娶的热闹场面:城隍爷头戴王冠,身披黄袍,亲自迎娶。彩旗、乐队开道,众判官紧随花轿,大吹大擂,非常排场。所以杜岭的人到城隍庙不但不烧香磕头,还敢在城隍爷身上摸摸拍拍,因为郑州风俗娘家人可以跟姑爷乱,姑爷不兴恼。
郑州城隍接驾的传说不知是否真实,但朱元璋封侯的事确实存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太祖朱元璋大封城隍,说“城隍神历代所祀,宜新封爵”,于是将府城隍封为公,州城隍封为侯,县城隍封为伯,郑州城隍被封为灵佑侯。洪武三年,朱元璋又下令各地仿照同级官府衙门的规模营建城隍庙,供奉木主。于是各地官府纷纷重建或扩建城隍庙,雕木像塑金身。
多次修葺重建的郑州城隍庙
据文献记载,公元239年中国就有了城隍庙,后经历代皇帝加封彰扬,城隍庙逐渐遍布全国,凡有城的地方就有城隍。本来城隍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个形象,是虚无的,无所谓名姓。
宋代以后,城隍被人格化,各地多将本地的忠勇节烈之士奉为城隍神。据研究人员考证,郑州城隍爷是纪信。纪信为汉高祖刘邦的大将,青年时随刘邦起兵反秦,后与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城中,绝粮断炊,情况危急。纪信挺身救主,扮作刘邦诈降,使刘邦得以趁机逃跑,自己却被项羽焚身而死。其忠烈之举感动世人,后有很多地方将其奉为城隍神。但郑州城隍是否是纪信,还有待商榷,因为郑州人一直认为郑州城隍是文官而非武将,以前的城隍塑像也均为文官模样。
郑州城隍庙的始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据民国五年(1916年)《郑县志》记载,明清两代曾多次修葺重建。城隍庙坐北向南,原占地面积约十亩,由大门、过庭、戏楼(又称乐楼)、大殿、后寝宫和东、西廊房组成,南北排列在中轴线上的五组建筑,屋顶形式各有差异,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大屋顶常见的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全部三种形式,是目前尚存的郑州明清建筑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以建造精致、结构坚实著称。
民间关于城隍的传说
数百年来,郑州城隍庙早已进入了郑州人的生活,初一、十五来上香烧纸,平时有了什么难处或想法,也来给城隍诉说或祈祷许愿,民间更产生很多关于城隍的传说故事,如城隍迎驾、城隍娶亲、城隍庙影壁、城隍金库等。
其中城隍金库的故事内容大致为:原先的时候,城隍庙四周没有人家,城东北角庙院后边,全是湖泊沙冈,荒草蔓延,野树成林,还散放着一些无主的棺材,城墙上有个石洞,洞里有一条大蟒,偶有过往之人,常被蟒蛇吸到空中再扔下来,摔得皮开血流,因此很少有人敢到那里走动。一天,一拾粪老头走到这里,路过城墙石洞时不由往里扫了几眼,洞内不但无蛇,还放着三串铜钱。他看四处无人,赶紧进去捡起三串铜钱,正要转身出去,却发现洞深处光芒耀眼,堆满金银财宝。他想:这是该我发财。等夜里来用车拉吧。于是看准地形方位,将石门关上,又抓两把青泥糊在门上作个暗记。
夜里兴冲冲来运财宝时,再也找不到石洞石门。他正着急地摸索寻找,南边有两个红灯笼说着话走过来:“城隍爷让修补北金库墙的事你办好了吗?”“我已雇人修好了。用青泥补得很结实,还给了他三串钱工钱。”“这人也就三串钱的时运,再多他就承受不起了。”拾粪老头听了就灰心而去。从那以后再无人见到金库的石洞石门。这个故事颇有些命运天定的思想,教导人们要安贫守贱,不可胡思乱想。
城隍庙最能影响郑州人生活的还是每年的庙会和城隍出巡仪式。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城隍庙主持道人和四街会首都要联合举办一次大规模的城隍出巡,为地方官减罪免灾。四乡百姓多持斋诵经,参加活动。
那天一大早,便将城隍木身请入官轿,沿路由60名壮汉轮流抬着。四街会首率领,锣鼓响器开道,全副执事如金瓜钺斧、朝天蹬、半副鸾驾、旗伞等列队随后,四名道士护轿,后边是高跷、狮子、旱船社火队伍,最后是浩浩荡荡的群众队伍,有扮马童者,有扮囚徒者,有扮地方鬼者,有顶枷戴锁者……沿途十余里,人山人海,填途塞巷。
中午在行宫稍加休息,夜晚继续巡游,更增添了灯笼火把和龙灯,场面更为热烈壮观。那时扮作鬼卒囚徒者多是临时雇用的乞丐或贫苦人家儿童,也有孝子为行孝自愿披带锁链木枷扮作罪犯,替父母免罪。有人曾赋诗记此俗曰:“玉鼎香迎木偶尊,即心即佛信弥真。可怜枷锁横身上,无罪反成有罪人。”庙里寝宫内四壁彩绘便是城隍出巡的宏大场面。(摘自《图文老郑州·老风物》主编孟宪明作者朱淑君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城隍庙内建于清朝的戏楼
本文2023-08-03 16:05:1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