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中的杨六郎是哪一代?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6收藏

杨家将中的杨六郎是哪一代?,第1张

应该是第四代了小说中没怎么介绍到他

杨家将的故事并非虚构,是见诸历史文献的。《宋史》卷二百七十二《杨业传》中记杨业本名重贵,后名继业,并州太原(一说山西保德)人。幼时跟在麟州(今陕西神木)做刺史的父亲杨信生活。因当地接近北方的少数民族,多以战射为俗,所以杨业自小练就一身好武艺。本传记:“业幼倜傥任侠,好亩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耳。”①又《续文献通考》记:“使枪之家十七,一曰杨家三十六路花枪”。《小知录》记:“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枪。天下盛尚之。”②可知杨业及其后人武艺超群,致使杨家成为世代名将。杨业初为五代时北汉刘崇的部将,因屡立战功,被赐姓刘,官至建雄军节度使。当时以刘崇为头子的北汉割据政权,实际上是北方契丹族(契丹贵族耶律氏建辽国)的傀儡。杨业对刘氏臣服契丹引以为耻,早有归顺中原之意。宋初几次征北汉,皆因契丹声援而未成。公元979年(太平兴国四年)五月赵光义领兵亲征北汉,契丹之援未至,杨业便以“保生聚”为由,劝北汉国王刘继元降了宋。杨业降宋后,直光义复其姓,官授领军卫大将军,八月任郑州刺史。当宋王回师时,因杨业有对北方少数族作战的经验,而把他留守代州(今山西代县),镇守雁门关一带。“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杨业治军有一套办法。《宋史》本传记:“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在茫茫荒原的塞外,他不是畏寒冷,露天治事,深为将士敬佩。又加上他“为政简易”,较能体恤士卒,所以他率领的队伍战斗力较强。因其骁勇善战,当时人称“杨无敌”。

公元986年(雍熙三年)正月,宋军为了收复失地,兵分三路对辽发动进攻。东路由曹彬等指挥,出雄州(河北雄县);中路由田重进指挥,出飞狐(河北涞源);西路由潘美指挥,杨业为副,另派蔚州刺史王侁及刘文裕为监军,出雁门。潘、杨部一路勇作战,于同年三月连克云(今大同)、应(今应县)、寰(今朔县马邑)、朔(今朔县)四州。但当杨业前军进至桑干河时,东路却大几于岐沟关。为不使孤军深入,宋王令潘、杨部停止前进,保护雁门关以北的人民向关内撤退。正当此时,契丹主耶律绪的太后肖氏统十万大军进入寰州,逼近雁门,形势十分危急。杨业赁着多年对契丹作战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稳妥的作战船方案:避敌锐锋,出兵应州,用主动进攻之策挽回被动局面。可是王侁等却提出了一个直扑寰州,与敌硬拚的主张。杨业力争不成,只得打此无把握之仗。他在出兵前向王、潘表示了“业当先死于敌”的决心。为了力求胜利,他又提出在朔县陈家谷口设援兵用以夹击敌人的建议。战斗开始,王侁暸望杨业初战得手,为了争功,上前接阵。后见杨业失利,王侁和潘美都撤了兵。杨业率残部“且战且行,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至谷口,望见无人,抚膺大恸。再率麾下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藏匿林中。耶律奚底望见袍影,射之,业堕马被擒,其子延玉死焉。”③杨业被擒后,坚贞不屈,竟至“三日不食而死”。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仍关心自己的部下,对他们说:“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但其部下“皆战死,无一生还者”。多年跟随他的老将、淄川刺史王贵最后也在杀死数十个敌人后,“矢尽,张空拳,又击杀数十人,遂遇害”。

杨业之死,与其说死在辽军这手,不如说死于监军王侁及主帅潘美(戏曲作潘仁美)之手。所以事后宋王将等除名,也将潘美降了三级。对杨业则下诏表彰,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封其子为供奉官等。

《杨业传》中记他有七个儿子: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还有一个在陈家谷口和他一起战死的幼子延玉。但其传后却只附了延朗一人的略传。

杨延朗即杨延昭,为杨业长子。自幼沉默寡言,在其父教育下,杨业曾对人说“此儿类我”心健康。长大后,其父每征必从。在随其父攻应、朔州充先锋时,曾在朔州城下臂上中箭,仍坚持战斗,打退敌人。公元999年(咸平二年)冬,曾用城上泼水使辽兵不得攀登的办法固守遂城,以此升莫州刺史。不久又在羊山大败辽兵,升为本州团练使,后又任保州防御使。在宋真宗赴澶州抗击契丹时,延昭上书言战,但未被采纳,结果北宋与契丹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杨延朗二十余年镇守北边,“智勇善战”,号令严明,战斗时身先士卒,论功时推给部下,“故人乐为用”。他所率部战斗力也较强,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后以功升任高阳关副都部都,在其五十七岁时,死于任上。

杨延朗有三个儿子,传中只记有杨文广一人。文广,字仲容,初曾在范促淹治下为将,也曾随狄青南征。在北宋与辽及西夏的战争中,曾屡立战功,先后被授为成州团练使、典州防御使等。后因反击西夏有功,升任定货州路副都总管等职。后来宋、辽在代州一带争战时,文广曾献阵图,并提出收复幽、燕之策,但却在北宋王朝内主和派的阻挠下,其志未竟,抑郁而死。

宋元以来,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大约到了明朝后期,有人根据民间口头传说的杨家将故事整理编成《杨家将演义》。从宋太祖、太宗征北汉、杨业降宋起,到其孙征西夏得胜回朝止,共五十回。多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成为各种杨家将戏曲的蓝本。

元曲中已有以杨家将为题材的戏曲,其内容和历史记载有同有异。《宋史》记杨业的七个儿子中,除长子延朗袭爵继续为将,幼子延玉随其父战死外,其他均“奉供朝迁”。有的为“供奉官”,有的为“殿直”。元曲中却记杨令公(杨业)的七个儿子是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朗、延景、延嗣。④明曲中记其七子中有延昭无延景,其余与元曲同。⑤后世流传的《杨家将演义》除将延平改为渊平外,又加上八郎和两个女儿:八姐、九妹。晚近戏曲即采此说。尤其是杨延昭,说法更不一。《宋史》记其“本名延朗”,为大郎,但同篇中却又记其“为杨六郎”。“大”和“六”字形相似。古籍中的刻本、钞本中,两字往往相混。此处“六”字当系“大”字之误。在他二十多岁时,曾随其父守备宁武关附近的 “六郎寨”。至清时,直录安肃县仍有“六郎堤”,传说即杨延昭守益津关时所筑。⑥由延朗改延昭系为了避道士赵立明的讳(赵曾被宋真宗尊为圣祖)。从元曲《吴天塔》到解放后的山东梆子《两狼山》,都说他名杨延景,但后世京剧中从来名杨延昭。同是一个杨延昭,《宋史》中是大郎,元曲中是四郎,明曲中是五郎,演义及后世流行的戏曲中又是六郎。这种情况在小说史上是常见的,这也正是后世人民对杨家将转相传颂的结果。演义及戏曲中更具体地说他镇守三关(梁州遂成关、霸州益津关、雄州瓦桥关),在抗辽斗争中功勋卓著。此类传颂正表达出后世人民对抗敌有功的将才的敬意。

史书中只杨延昭有传,其他无传。说明杨业的另几个儿子都不如杨延昭出名。但他们下落如何?却又有各种说法。京剧中有个戏叫《金沙滩》,写辽国在金沙滩设双龙会,骗赵光义赴会议和,暗伏人马,要将宋室君杀尽。杨继业令大郎延平假扮宋王,众子随行保护。宴会上延平先发制人,用袖箭射死辽主。辽国估兵四起,展开了一场大厮杀。结果大、二、三郎战死,四、八、郎被擒,五、六、七郎突出重围。有的戏又写四郎延辉被擒后,投降辽国,将“木、易”,被肖太后招为驸马。王郎延德因权奸用事,史北凋零,忿然出家为僧,但到了关键时刻却也参加了抗辽斗争。⑦七郎因曾在天齐庙擂台上打死潘豹,与潘美结下了仇,后来在激战求援的紧急关头,被潘美射死在芭蕉树下。京剧《李陵碑》杨令公的一段唱词中更对他们的下落一一作了交待。由此可见,后世对天波府“七郎八虎”的传颂都是因为他们在抗敌御侮中或多或少地方出过力。

历史上虽记杨延昭有三个儿子,但却只给出名的杨文广一人立了传。可是到了演义中却说杨延昭有两个儿子:宗保和文广。但所述宗保的事迹却又和《宋史》中文广的事迹略同,可知系由一人演化而来。按文广字仲容,依过去的习惯,仲(老二)之上必有“伯”或“宗”,杨延昭又任过保州防御使,也许是从杨家世代保卫边疆的意思出发,而引早出“宗保”二字。但是到了戏曲中,却又把杨宗保说作杨延昭的独子,杨文广又成了杨宗保的独子。通过对他们三代单传的艺术创造,歌颂了世代为将的杨门中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精神。

《宋史》中未记杨业的妻子,但在演义和戏曲中却出现了一位有声有色的人物――余太君(余赛花)。清人华源在《关中金石记》中考证余太君。有的书上更直接地记“业娶府州永安军节度使折德之女”。⑧按折氏之曾祖嗣伦、祖父从远、父德扆在五代末及北宋初皆为北方名将,折德扆及其其两个儿子(御勋、御卿)在抗辽中也很有名。其传中虽无其女嫁杨业事(旧史为名人立传时,一般只记儿子,不记女儿),但折德扆将女嫁给杨业还是有可能的。今山西保德折窝村有折太君墓。墓前有公元1010年(大中祥符三年)的碑文。西北人读“折”音如“蛇”,所以后世俾官称作“佘太君”(也有的作“蛇太君”),当地还把折窝村呼作社家村。后世演义及戏曲中的佘太君由《佘塘关》到《百岁挂帅》,杨家将的历次主要活动几乎都有她参加,并且一直是一位坚毅果敢、赤胆忠心地保国卫民的英雄人物。在后世人民心目中她是古代妇女中有勇气、有智谋、有主见的杰出代表。

一、 评书书目:

《杨家将》评书书目,除收入《杨家将九代英雄传》丛书者外,还有十余种不同版本。尚未出版者还有北方评书《大破洪州》、《杨宗英下山》、《扬再兴寻父》;苏州评话《金枪传》,扬州评话《杨家将》等书。现将已经见到的评书书目开列如下:

《杨家将全传》,王增义口述,刘兰芳等整理,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写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三代人的故事,从杨七郎打擂起,到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止。

《群仙破天门》,张香兰等口述,李冠雄等整理。从杨宗英下山起,至大破天门阵止,有神话成分。书中有杨宗保、杨宗英、杨宗飖等人物。

《杨宗保征西》,张贺芳口述,耿银等整理,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写宋真宗时,杨六郎死后,杨宗保征西,大战延安府的故事。

《呼杨合兵》,又名《三下南唐》,张贺芳口述,白树荣整理,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写宋仁宗时,南唐再次作乱,杨文广、杨文举、杨金花及呼延庆等征南唐的故事。

《小五虎演义》,张贺芳口述,方殿整理,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写宋英宗时,杨怀玉、呼延云飞、孟通江、焦通海、高英等“五虎小将”征西夏等三国的故事。后部中有罗三娘带子杨世汉认祖归宗之事。

《玉面虎出山》,郝艳芳口述,王润生等整理,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写杨怀玉化名吴玉,下山救父,刀劈奸臣盘太师的故事。

《大宋三代英雄传》,王汝昌等编著,黑龙江民族出版社出版。此书为《呼杨合兵》别本,三代英雄为穆桂英、杨文广、杨怀玉。

《十二寡妇出征》,郝艳霞、王润生编写,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写宋仁宗时,杨门女将征西的故事。书中的十二寡妇是:佘太君、大郎之妻张金定、二郎之妻李翠平、三郎之妻朱玉梅、四郎之妻林素梅、五郎之妻马赛英、六郎之妻王兰英、七郎之妻杜金娥、八郎之妻周淑荣、杨宗保之妻穆桂英、杨宗英之妻姜翠苹、杨宗勉之妻焦月娘。

《杨文广平闵十八洞》,杨瑞仁、林寿龙编写。本书是根据原小说残本及大陆、台湾说书艺人口述本整理成书的。写杨文广平息闽王蓝凤高叛乱的故事。

《杨排风演义》,张贺芳口述,任聘整理,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写烧火丫头杨排风抗辽的故事。

《杨家将后传》,黄秉刚口述,熙明整理,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写宋神宗时,杨士瀚打死奸王,化名花昆,二次上山学艺,下山救驾,大战洪飞龙的故事。

此外,还有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将杨排风》、《小将杨文广》,江西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杨家小将》等书。

二、小说书目:

据元人罗烨在《醉翁谈录》中记述,南宋时已有话本《杨令公》、《五郎出家》及《青面兽杨志》三种。明人叶盛在《水东日记》一书中提到中篇小说《杨六使》。明代中期,产生了长篇小说《北宋志传》和《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清代有《杨家府》、《两狼山》、《北宋金枪倒马传》、《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杨文广平南十八洞》等书。解放后又有改写本《佘赛花》、《金沙滩》、《女将穆桂英》等小说问世。此外,还有一些小说中涉及杨家将及其后代。如《四游记》中,有“大破天门阵”的故事。《说呼全传》、《万花楼》、《五虎平南》、《五虎平西》中都有杨文广。《水浒传》中的杨志、《说岳全传》中的杨再兴也为杨门后代。《十粒金丹》又名《宋史奇书》,书中有杨门之女。最荒唐的是《小红袍》一书,写明代清官海瑞的故事,书中也出现了天波府的杨令婆等人物。现将有本可查的小说书目,开列如下:

《杨家将演义》,宝文堂书店出版。根据明刊本《北宋志传》校订,全书共五十回,描写了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三代英雄。

《杨家将演义》,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根据明刊本《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校订。全书共五十八回,描写了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五代英雄。

《佘赛花》,史果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叙杨继业、佘赛花成亲的故事。

《金沙滩》,史果编写,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叙杨继业父子抗辽的故事。

《两狼山》,史果编写,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叙杨继业碰碑、杨七郎被害的故事。

《女将穆桂英》,史果编写,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叙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故事。

《穆桂英全传》,柳吟著,山东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叙杨宗保、穆桂英及其子杨文广的故事。

我最早听的是刘兰芳先生的版本,当时也就五六岁,

后来才听到田连元先生的版本,感觉田版更好些

艺术加工更精致,细节更突出,

有些段落极其精彩,如“调寇”,“寇准背靴”,“盗凤发”,“王强叛逃”等,唯一的遗憾是后半部(102回之后的部分)找不到,我所知道的后半部唯一的一个细节是杨五郎下山后,开始并不想杀人,后来目睹董铁锤和宋铁棒惨遭杀害,这才大开杀戒。

贴吧上有一篇文章,基本跟我意见一致,抄给你:

最早听评书杨家将是刘兰芳版本的,后来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了一套田连元版本的《杨家将》,发现真是各有千秋

,而且,他们两个人的评书远要比原来的《忠义杨家将演义》好听、热闹的多。现在,就把自己的记忆收刮一遍,和喜欢杨家将的朋友们聊上一聊。

《杨家将》不像《隋唐演义》那样好汉极多、眼花缭乱的,而且也不像隋唐那样极端,李元霸一出来,宇文成都以下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打残,一个小孩子锤打十八路诸侯,就是演义也不能瞎编啊。《杨家将》就没有这类胡编的情节,就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也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杨七郎那么英勇,力杀四门,最后韩昌一出场,体力不支打不过了。这就是合理的一面。再者,《杨家将》的人物情节比较曲折,像杨六郎装死、寇准审案、五郎下山等都透着股新鲜劲。人物刻画也是基本没有特别雷同的。

要说武功高强,杨六郎在前期是最高的,杨七郎被韩昌给打下马来,六郎一枪就把韩昌的耳环给挑飞了,吓得韩昌

以后一直不大敢和六郎正面交手。可是,等穆桂英一出山,六郎让人给打趴下了,这也正常,穆桂英多大年纪?杨六郎那时多大年纪?还有就是岳胜,武功高强,可也没有漫过韩昌去,韩昌一柄三股托天叉除了六郎和王兰英以外 ,很少有能够把他打败的(穆桂英是后来的了),孟良、焦赞一对活宝,粗中有细,这点和隋唐里的程咬金、岳飞中的牛皋都差不多。

我以为田连元版本的杨家将比刘兰芳版本的有几个地方处理的比较好,一个是黄土坡决战,刘兰芳版本的是六郎和韩昌正面对决,焦赞假冒杨七郎助阵,六郎打败韩昌,却没有杀他。这就不合乎情理了,两军阵前,六郎作为主帅 怎么会,也怎么敢轻易放纵敌人呢?而且,六郎和韩昌的武功都差不多,不见得能够一见高下。所以,田连元版本的就把这一段给忽略了。再有,抓王强那一段,田连元版本的比较曲折,中间穿插着孟良盗马的故事,而刘兰芳只是写了王兰英在酒店把王强父子给活捉了。为了救六郎、寇准引出了四郎探母,而刘兰芳则搞出了一个八郎,没什么大意思。降龙木在刘兰芳版本中说成了神奇的木头,而田连元则加工成穆桂英的别称,显得比较符合实际。

电视剧版本~分别标出,附简介

1杨家将

这个版本虽然比较短 也算是短小精悍 不过把它排在第一个的主要原因——光看演员表就

绝对值得看了 阵容简直是八十年代香港帅哥美女的集合 现在那些人中有的淡出了 有的则

成了大牌中的大牌 不复当年盛况 所以这一版绝对值得珍藏 强烈感谢把它上传到ftp的某

位仁兄 不然我都部知道有这个哩

杨令公杨业杨泽霖 饰 杨夫人畲赛花湘 漪 饰

杨大郎延玉黎汉持 饰 大娘欧阳佩珊 饰

杨二郎延定吴镇宇 饰 二娘商天娥 饰

杨三郎延安李国麟 饰 三娘毛舜筠 饰

杨四郎延辉苗侨伟 饰 四娘龚慈恩 饰

杨五郎延德黄日华 饰 五娘谢 宁 饰

杨六郎延昭刘德华 饰 六娘柴郡主刘嘉玲 饰

杨七郎延嗣梁朝伟 饰 七娘杜金娥曾华倩 饰

杨八妹杨盼盼 饰 杨九妹周海媚 饰

宋后吕有慧 饰 潘妃庄静而 饰

八贤王汤镇业 饰 潘国丈刘绍铭 饰

潘龙骆应钧 饰 潘虎陶大宇 饰

萧太后李琳琳 饰 辽王刘 江 饰

二公主碧莲唐丽球 饰 大公主青莲戚美珍 饰

玉皇曾 江 饰 华山圣母汪明荃 饰

观音大士赵雅芝 饰 九天玄女张曼玉 饰

玉女卲美琪 饰 金童李树桂 饰

鬼谷子黄允财 饰 五台山高僧吴孟达 饰

八仙

谭炳文、周润发、郑裕玲、万梓良、鲍方、陈复生、张英才、朱铁和

2穆桂英传奇 大破天门阵/征西挂帅

亚视的这一版穆桂英是我最喜欢的 个人觉得除了剧里的奇门遁甲之术有点夸张 其它的剧

情都挺不错的 而且我对耶律浩南和杨排风的喜爱超过了穆桂英和杨宗保

刚开始看到的耶律浩南虽然也算是文武全才 但是他为了复国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甚至嘴上

说着对穆桂英倾慕许久 向她求婚 也只是因为穆桂英的穆桂英的命格能够配合他 是他顺利

的完成复国大业 简直就是慕容复的翻版 毫无可爱之处 但是从他和排风掉下断崖的时候起

他人性的一面渐渐地流露了出来 在他放飞小鸟的那一刻 杨排风爱上了这个她口中的坏蛋

我对这个角色的感觉也转为了喜爱 在我看来 不管他多么的十恶不赦 只要有他对排风的

那份真心 我便会觉得他值得喜爱了 联想到杨康 杀生丸(汗 打住!)

穆桂英 ——陈秀文

杨宗保 ——焦恩俊

杨排风 ——文颂娴

耶律浩南——林伟辰

3一门忠烈穆桂英

总体来说台湾的电视剧我不太喜欢 不过魏秋桦确实英姿飒爽 看了一部分 觉得前面还是不

错的 魏秋桦那时也算年轻貌美(至少还可以) 到了古天乐版的神雕里就只能演人家的娘

了 想到这里就不由自主得联想到:How time flies~~

龙隆 六郎杨延昭

金超群 寇准

张振寰 杨宗保

鲍正芳 杨七娘

魏秋桦 穆桂英

李丽凤 佘太君

杜满生 王钦

4/5亚视碧血青天 杨家将/珍珠旗

这两部我已经没什么印象了 依稀记得里面有展昭 还有演穆桂英的麦丽红演过剑啸江湖和

仙鹤神针

6山西版杨家将

这个版本我是彻底没看过 而且我看这个怎么都觉得像红楼梦 哪位知道的请多多指教

7杨门女将

这一部人物塑造的还挺丰满的 就是太长 要花我好大的耐性才看完的 印象是宁静版的穆桂

英挺野性 杨宗保比较帅 排风很pp 很有杜金娥很有个性 罗氏女那个坚强

佘太君 郑佩佩饰

杨八妹 李若彤饰

杨排风 李绮红饰

穆桂英 宁静 饰

柴郡主 童爱玲饰

罗氏女 王渝文饰

银镜 岳翎 饰

杨宗保 张智尧饰

杨安 连凯 饰

杜金娥 孙莉 饰

8杨门虎将

首先觉得剧名和情节有点不符 说是虎将 可是剧情怎么看都是感情戏比较多 而且几乎杨家

每个儿子都具体描述到了 一个一个地谈恋爱也拖了不少集啊 再有就是杨四郎和潘语嫣在

一起的感觉我不是很喜欢(个人见解 没有针对苏有朋和蔡琳)

喜欢的是儿子们和媳妇们选的人还都不错 当然芝芝要首先赞一个

苏有朋 杨四郎

赵雅芝 佘赛花

张谊 杨楚楚

蔡琳 潘语嫣

狄龙 杨业

王艳 毛小英

胡静 明姬公主

寇振海 潘仁美

严昆 杨七郎

贾乃亮 杨六郎

保剑锋 杨五郎

赵强 潘豹

张梓宸 杨二郎

牛萌萌 柴郡主

于小伟 杨三郎

有朋 杨四郎

赵雅芝 佘赛花

于小伟 杨三郎

林江国 杨大郎

9少年杨家将

优点同上 选的人我很喜欢 而且比较励志 不错的说

最大的感触还是陈秀文演穆桂英的时候也还年轻 现在也来演人家的娘了 我也从那时看到

现在 时间过得好快哦~~

陈秀雯 饰 佘赛花 翁家明 饰 杨 业

何润东 饰 杨四郎 胡 歌 饰 杨六郎

陈 龙 饰 杨五郎 彭于晏 饰 杨七郎

刘晓洁 饰 杜金娥 赵梓存 饰 杨八妹

魏小军 饰 关 红 袁 弘 饰 耶律斜

林家宇 饰 柴郡主 童 瑶 饰 潘 影

明代长篇历史小说。全名《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凡8卷,58则故事。序文后题"秦淮墨客校阅",但究竟作者属谁,现已很难确定。

内容与熊大木的《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大致相同。小说写杨门一家几代人前赴后继,忠勇卫国的英雄事迹。作品在着重表现激烈民族矛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表达了人民群众要求抵御外患,谴责权奸,表彰忠烈的理想和愿望。语言通俗朴素、生动活泼,风格粗犷豪放。但其情节的安排尚欠妥帖,形象的塑造也显粗糙。现存明三十四年(1606)刊本,清嘉庆十四年(1809)书业堂重印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杨家府演义》即据以上诸本刊印。

小说从宋将杨业与辽作战,身陷重围,碰碑殉节写起,以十二寡妇征西,凯旋后归太行山结束,中间穿插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熊大木小说《杨家将演义》中杨文广是杨延昭之子、杨业之孙,而《杨家府演义》中杨文广是杨宗保之子)、杨怀玉五代将领的征战业绩。其中对杨门女将的描写尤为生动,塑造了以穆桂英为代表的众多的巾帼英雄形象。

在各种各样历史小说中,大家印像中国防较为弱的宋朝一朝却诠释了数最多的三国武将名门小说全集,《杨家将》《呼家将》《折家将》《种家将》,这还没有算宋代的岳家军。在其中最被大伙儿赞叹不已的毫无疑问是《杨家将》。

《杨家将》

《杨家将》在史书上是存有的,但其演义版本大量,后代就用这众多版本的小说集和话本改写拍摄了许多影视作品,尤其是中国香港TVB以前派出一大票知名漂亮美女演员出演杨门女将。但在我眼里,最具备经典实际意义的则是一部没有知名演员加盟代理的电视连续剧,这就是1991年由山西电视台投拍,知名导演张绍林加盟代理制作的《杨家将》。

这一部《杨家将》里演员诸多,光天波杨府就几十个人了,众多演员里真实较为有名的大约便是饰演老年人萧太后的周贤珍了,她在《红楼梦》里出演了王夫人。别的演员虽然几个较为脸熟的,例如饰演寇准的马昌钰,其他绝大多数演员全是在中国没什么知名度的。但刚好便是这一部没有星味道的著作却变成了最经典的《杨家将》。

 台本改写优异

《杨家将》版本诸多,针对剧本大纲而言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刀,改过多或是改太偏都是会变成硬伤,彻底依照历史时间或是演义拍也是一个难题。我觉得科普剧台本改写非常优异,尤其是末尾。一部好的影视剧末尾十分关键,一个好的结尾能拯救一部不如何的著作,一个烂末尾也可以摧毁一部出色影视作品例如《那年花开月正圆》和《乔家大院》《杨家将》的末尾修改很大但十分震撼人心,李家所有男生阵亡。

为了更好地拯救山穷水尽的形势,李家十二女将军征西,皇上率文武百官长街跪送,这一幕本就早已很凄凉了。结尾,天波杨府只剩余一个老管家杨洪和青春年少的杨文广,杨文广扒住大门口目送李家最终一批成人奔赴战场,杨洪哄着李家最后一个男丁回府。大门口关掉,天波杨府依然屹立。这一末尾设计方案我给它打100分,悲痛、震撼人心和沧桑令人五味杂陈。

无可奈何下的意外惊喜

这一无可奈何指的是摄制组的资产难题,大家从《杨家将》的各种各样材料和电视连续剧制成品里能感受到科普剧项目投资毫无疑问并不大。但在这类标准下,摄制组关键打造出了一种氛围而不是场景,并且这一打造出很取得成功。《杨家将》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一幕不幸,不仅是李家满门为国而死的忠烈,本剧里还着重描写了李家遭到的几回憋屈,潘仁美、王钦数次诬陷李家,天波杨府也屡屡恶运。

这部电视连续剧许多情况下看上去让观众们很委屈,这类状况下**导演对各种各样沧桑情景的应用和凄凉氛围的3D渲染就很及时。应当说科普剧在情景游戏道具等层面的设计方案或是十分合乎科普剧的悲凉主旋律的,这样一来反倒让缺点化为了优点

非知名演员一样出色

我前边讲了,《杨家将》中就没有好多个著名演员加盟代理,但是论表演,科普剧基本上全部演员都非常优异,就算是穆桂英身旁的一个穆瓜都非常有戏。科普剧**导演在工作人员应用上也较为用心,他没有让一个演员将一个人物角色从头开始播到尾,像萧太后和佘太君都是有中青年三个演员出演,这一点在许多电视剧中倒不常见。

弥足珍贵的是无论是饰演萧太后萧银宗的三个演员或是出演佘太君的三个演员,他们的表演都非常得了,尤其是萧银宗,本剧里她基本上是一个极致的反派角色,明智、完善、空气,和被塑造成软弱无能品牌形象的宋太宗和宋真宗产生迥然不同。除此之外也要说一下饰演杨门女将的女演员们,他们虽为三国武将,但在本剧里每一个无论是长相或是表演都很线上,就算是一个生火小丫头杨排风都非常有戏。假如单论长相的话,契丹二公主和杨八姐、杜金娥等也是非常震撼,品牌女装艳丽迷人,军装又飒爽英姿。遗憾那么好的标准都没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趋势,缺憾。

经典情景令人难以忘怀

说起版本《杨家将》中最令人震撼人心的好多个精彩片段,除开末尾以外,那就需要属金沙滩之战了。这一战帮我留有的印像乃至要远超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大郎杨延平扮成皇上,被辽兵用长兵器围堵而死,那长兵器戳人来半空中的情景甚为震撼人心。二郎杨延定扮成八王,为了更好地解救许多人独立支撑点大门最终被大门夹死。三郎杨延安市在乱军内被马踏而死。杨四郎和杨八郎被俘虏,杨五郎出家,弟兄八人上场仅有两个人重归。

这一精彩片段尽管没有规模性的战事主戏,但**导演从关键点下手让每一个杨家将的阵亡界面都令人震惊,可以说认真之作。除此之外便是两狼山对决,杨继业轧死李陵碑,杨七郎被潘仁美乱箭射杀精彩片段,令人心里极其块垒。1991年的《杨家将》并并不是历史正剧,应当也归属于历史时间演义电视连续剧的范畴,但在主创和演员们的勤奋下,科普剧却拍出了历史正剧的层次感和厚重感,称得上历史时间演义电视剧中的经典之作。

《杨家将》最后得到了中国电视飞天奖三等奖,**导演之一张绍林也也从而获得了**导演大制作《水浒传》的机遇。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