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葶滚痰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金鉴》卷五十三 21 组成 22 主治 23 苏葶滚痰丸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苏葶滚痰丸 1 拼音
sū tíng gǔn tán wán
2 《金鉴》卷五十三 21 组成苏子(炒)1两,苦葶苈(微炒)1两,大黄(酒蒸1次)4两,沉香5钱,黄芩4两,青礞石(火煅如金为度)5钱。
22 主治小儿食积咳嗽,便秘者;小儿痰饮喘急,其音如潮响,声如拽锯者;小儿燥痰,痰多燥粘,气逆喘咳,夜卧不宁,面赤口干,小便黄赤。
23 苏葶滚痰丸的用法用量量儿虚实服之,生姜汤送下。
24 制备方法上为末,水为丸。
古籍中的苏葶滚痰丸 《幼科心法要诀》:[卷五痰证门]燥痰
口干,小便黄赤。轻者用清气化痰丸清之,重者用苏葶滚痰丸下之。清气化痰丸胆南星(九转)半夏(姜制,各
《医宗金鉴》:[卷五喘证门]痰饮喘急气逆也,其音如潮响,声如拽锯者,须急攻痰壅,苏葶滚痰丸主之,若停饮喘急不得卧者,又当泻饮降逆苏葶丸
《医宗金鉴》:[卷五痰证门]燥痰口干,小便黄赤,轻者用清气化痰丸清之,重者用苏葶滚痰丸下之。(清气化痰丸)胆南星九转半夏各一两五钱
《医宗金鉴》:[卷五咳嗽门]食积咳嗽频频咳嗽,便溏者以曲麦二陈汤消导之,便柲者以苏葶滚痰丸攻下之。(曲麦二陈汤)陈皮半夏姜制茯苓甘草生
《幼科心法要诀》:[卷四喘证门]痰饮喘急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实喘的病因病机 5 实喘的症状 6 实喘的治疗 61 风寒喘/风寒袭肺/风寒束肺 611 风寒喘的症状 612 证候分析 613 治法 614 方药治疗风寒喘 615 针灸治疗风寒喘 616 风寒袭喘的食疗方法 6161 推荐食材 6162 推荐食疗方 62 风热犯肺 621 症状 622 证候分析 623 针灸治疗风热犯肺型喘证 63 燥热伤肺 631 症状 64 表寒里热/外寒内热证 641 表寒里热型喘证的症状 642 证候分析 643 治法 644 方药治疗表寒里热型喘证 645 食疗方法 6451 推荐食材 6452 推荐食疗方 65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 651 痰热郁肺型喘证的症状 652 证候分析 653 治法 654 方药治疗痰热郁肺型喘证 655 痰热郁肺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6551 推荐食材 6552 推荐食疗方 66 痰浊阻肺/痰湿蕴肺 661 痰浊阻肺型喘证的症状 662 证候分析 663 治法 664 方药治疗痰浊阻肺型喘证 665 针灸治疗痰湿蕴肺型喘证 666 痰浊阻肺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6661 推荐食材 6662 推荐食疗方 67 水气凌心 671 水气凌心型喘证的症状 672 证候分析 673 治法 674 针灸治疗水气凌心型喘证 68 外寒内饮 681 症状 69 肺气郁痹 691 肺气郁痹型喘证的症状 692 证候分析 693 治法 694 方药治疗肺气郁痹型喘证 695 肺气郁痹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6951 推荐食材 6952 推荐食疗方 7 关于喘证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实喘的方剂 2 治疗实喘的穴位 3 治疗实喘的中成药 4 实喘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实喘 1 拼音
shí chuǎn
2 英文参考dyspnea of exces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cessive dyspne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实喘(dyspnea of excess [1]、excessive dyspnea[2])为病证名[3]。是指辨证为实证的喘病[2][1]。
4 实喘的病因病机因邪气盛实导致的气喘[3]。实喘多因六*外袭,痰火郁热,水饮凌肺,使肺气壅阻,肃降无权,气道不利而致[3]。
5 实喘的症状
一般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呼吸气粗等[3]。
《景岳全书·杂证谟》:“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气长而有余,……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快出。”
6 实喘的治疗临床应注意辨别寒、热、痰、饮等不同类型[3]。
61 风寒喘/风寒袭肺/风寒束肺实喘·风寒袭肺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windcold invading lung[2])是指风寒袭肺,以咳嗽,气喘,胸闷,痰色白而清稀,口不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咽痒,舌不红,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611 风寒喘的症状《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风寒外束喘,喘必有力,其气粗,有余之喘也。”
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5][6]。
喘息咳逆,胸部胀闷,呼吸急促,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伴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7]。
612 证候分析《东医宝鉴》卷五:“风寒喘,寻常感冒,风寒内郁,肺胀逆而为喘。”
风寒袭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7]。
风寒上受,内合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故喘咳气逆,胸部闷胀。寒邪伤肺,凝液成痰,则痰多稀薄色白。风寒束表,皮毛闭塞,故见恶寒、头痛、发热、无汗等表寒证。苔薄白而滑,脉浮紧亦为风寒在表之征。[5][6]
613 治法宣肺散寒[5]。
614 方药治疗风寒喘《景岳全书·杂证谟》:“凡风寒外感,邪实于肺而咳喘并行者,宜六安煎加细辛或苏叶主之。若冬月风寒感甚者,于本方加麻黄亦可,或用小青龙汤、华盖散、三拗汤之类主之。”
风寒喘可用金沸草散、麻黄散、加味三抝汤等方治疗[8]。
风寒喘可用麻黄汤[备注]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治疗。方中麻黄、桂枝宣肺散寒解表;杏仁、甘草化痰利气。若寒痰阻肺,痰气不利可加半夏、橘红、苏子、紫菀、白前等;若得汗而喘不平,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备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和营卫,宣肺气;若属支饮复感外寒而喘咳,痰液清稀多泡沫,可用小青龙汤[备注]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发表温里。[5]
615 针灸治疗风寒喘[6]
治法:散寒止咳,宣肺平喘。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穴、背俞穴为主。取列缺、尺泽、风门、肺俞穴。
随证配穴:鼻塞流涕者,加迎香。寒热者,加支正。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背部穴可加灸或拔火罐。
方义:列缺、尺泽、肺俞宣肃肺气,风门功专解表疏风,上穴共用,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之功。
616 风寒袭喘的食疗方法[7]
6161 推荐食材生姜、杏仁、大蒜、葱白、杏仁、紫苏、淡豆豉等。
6162 推荐食疗方1.防风粥(《备急千金要方》):粳米60g,防风5g,葱白适量。先以防风、葱白水煎取汁,粳米煮粥,粥成加入药汁,再煮数分钟即可。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
2.葱豉汤(《补缺肘后方》):葱白10g,豆豉10g。用温水泡发豆豉,洗净备用。将清水放人锅中,大火烧开后,放入葱白、豆豉,煮10~15分钟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3天为1个疗程。
3.葱白粥(《济生秘览》):糯米50g,葱白、白糖各适量。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3茎及适量白糖放入即可。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
62 风热犯肺实喘·风热犯肺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windheat invading lung[2])是指风热侵肺,以喘促,胸闷,短气,发热,微恶风寒,或身痛,咽痛,咳嗽,气喘,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621 症状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稠,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可伴有发热恶风,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数[6]。
622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热盛气壅,肺气急迫,故喘促气粗。热灼津液,则咳嗽痰黄而稠粘,口干而渴。痰热内扰,故心胸烦闷。发热恶风为风热犯表所致。舌脉为风热之象。[6]
623 针灸治疗风热犯肺型喘证[6]
治法:清热解表,宣肺平喘。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取合谷、大椎、丰隆、膻中、中府、孔最。
随证配穴:喘甚者,加肺俞、云门。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大椎并可用拔罐法。
方义:合谷、大椎疏表解热。中府、孔最肃肺平喘。丰隆化痰止咳。膻中降气平喘。
63 燥热伤肺实喘·燥热伤肺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drynessheat injuring lung[2])是指秋令燥热,入侵犯肺,以发热,恶风,咳喘气急,痰少而咯吐不易,胸部疼痛,痰中带血,口干,鼻干,大便干结,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631 症状发热,恶风,咳喘气急,痰少而咯吐不易,胸部疼痛,痰中带血,口干,鼻干,大便干结,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4]。
64 表寒里热/外寒内热证实喘·外寒内热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external cold and internal heat[2])是指寒邪束表,热郁于里,以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不多,喘急烦闷,痰黄而浓,咳吐不利,口渴,舌尖红,苔薄白微黄,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641 表寒里热型喘证的症状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痰吐稠粘,伴有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质红,脉浮数(滑)[5]。
642 证候分析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7]。
因寒邪束表,肺有郁热,或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郁于肺,肺气上逆,而喘逆,息粗,鼻煽,胸部胀痛,咳痰稠粘不爽,热为寒郁则伴形寒、发热、烦闷、身痛。苔薄白或黄,质红,脉浮数为表寒肺热夹杂之象。[5]
643 治法宣肺泄热[5]。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7]。
644 方药治疗表寒里热型喘证麻杏石甘汤[备注]麻杏石甘汤(《伤寒论》):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重用生石膏之辛寒,合麻黄共奏清里达表,宣肺平喘之效;杏仁、甘草化痰利气。可加黄芩、桑白皮、瓜蒌助其清热化痰之功。若痰多可加葶苈子、射干。[5]
645 食疗方法 6451 推荐食材青笋、梨、杏仁、甘蔗、藕、荆芥、桑叶等[7]。
6452 推荐食疗方[7]
1.杏仁粥(《食医心镜》):杏仁(去皮尖)15g,粳米100g。将粳米放入锅内,加水煮至熟,再放入杏仁煮即可。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
2.甘蔗鲜梨饮(《民间食疗》):甘蔗500g,梨2个。甘蔗削去皮,洗净切成小段,梨去皮、心,剖成4块,加水600mL,煮半小时,去渣取汁,代茶饮。每日3次,5天为1个疗程。
3.发汗豆豉粥(《太平圣惠方》):淡豆豉15g,荆芥5g,麻黄2g,葛根30g,栀子3g,石膏30g,生姜10g,葱白2茎,粳米100g,盐3g。先将淡豆豉、荆芥、麻黄、葛根、栀子、石膏洗净同入砂锅内,加清水煎取汁液,去渣,生姜切片,葱白切段。粳米淘洗干净,加入药汁、生姜片、葱白,加清水适量,煮粥,米熟透加盐,每日1~2剂,3日为1疗程。
65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实喘·痰热壅肺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phlegmheat congesting lung[2])是指痰热互结,壅阻于肺,以喘急面红,胸闷炽热,口干,痰黄而稠,或虽白而黏,咯吐不利,舌红,苔黄腻而干,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651 痰热郁肺型喘证的症状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夹血色,伴有胸中烦热,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大便或秘,苔黄或腻,脉滑数[5][7]。
652 证候分析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7]。
邪热壅肺,灼津成痰,肃降无权,而致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粘稠色黄,热伤肺络则见血痰,痰热郁蒸故伴有烦热、渴饮、咽干、面红等症。苔黄或腻、脉滑数为痰热之征。[5]
653 治法清泄痰热[5]。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7]。
654 方药治疗痰热郁肺型喘证桑白皮汤[备注]桑白皮汤(《景岳全书》):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芩、黄连、山栀药用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清泻肺热;贝母、杏仁、苏子、半夏降气化痰。身热甚者加石膏、知母;痰多粘稠加海蛤粉;口渴咽干加天花粉;喘不能卧,痰涌便秘酌加葶苈子、大黄、风化硝;痰有腥味配鱼腥草、冬瓜子、苡仁、芦根。[5]
655 痰热郁肺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6551 推荐食材柿饼、白连萝卜、鲜荸荠、甘蔗、丝瓜花、百合、枇杷、川贝等[7]。
6552 推荐食疗方[7]
1.雪羹汤(《古方选注》):海蜇50g,荸荠4枚,食盐适量。海蜇用温水洗净,切成丝备用;荸荠去皮洗净,切成片备用。海蜇、荸荠放人锅中,加清水以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继续煮10分钟,以食盐调味即成。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2.丝瓜花饮(《滇南本草》):取丝瓜花10g,冰糖适量,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温浸10分钟后即可饮用。代茶饮,每日3次,5天为1个疗程。
3.杏仁饼(《丹溪纂要》):杏仁10g,柿饼10个,青黛10g。将杏仁炒黄,研为泥状,与青黛搅拌均匀,放入掰开的柿饼中摊开,用湿黄泥巴包裹,煨干后取柿饼食用。每次1个,分两次食用,5天为1个疗程。
66 痰浊阻肺/痰湿蕴肺实喘·痰湿蕴肺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phlegmdamp amassing in lung[2])是指痰湿壅肺,以气喘,咳嗽,痰多而黏,咯吐不利,胸中满闷,恶心,舌淡,苔白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661 痰浊阻肺型喘证的症状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腻,口粘不渴,脘痞腹胀,苔厚腻、色白,脉弦滑[6][5]。
662 证候分析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7]。
中阳不运,积湿成痰,痰浊上壅于肺,阻塞气道,肺气失降,故喘满闷窒,胸盈仰息,痰多色白粘腻;痰湿蕴中,肺胃不和而见呕恶、纳呆、口粘,苔厚腻,脉滑。脾为痰湿所困,则可见脘痞腹胀、口腻。舌脉均为痰湿内蕴之象。[6][5]
663 治法化痰降气[5]。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7]。
664 方药治疗痰浊阻肺型喘证二陈汤[备注]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卉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合三子养亲汤[备注]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加减。方中半夏、陈皮,茯苓化痰;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化痰下气平喘。可加苍术、厚朴等燥湿理脾行气,以助化痰。[5]
665 针灸治疗痰湿蕴肺型喘证[6]
治法:健脾祛痰,降气平喘。
选穴:以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穴为主。取脾俞、章门、丰隆、列缺、天突穴。
随证配穴:胸闷者,加膻中。腹胀者,加天枢。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并可加灸。
方义:章门为脾之募穴,与脾俞相配以健脾化痰。丰隆为除痰效穴。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平喘。天突属局部取穴,可疏导气道而平喘。
666 痰浊阻肺型喘证的食疗方法[7]
6661 推荐食材薏苡仁、橘皮、山药、茯苓、杏仁、贝母、莱菔子等。
6662 推荐食疗方1.茯苓饼(《本草纲目》):茯苓细粉30g,米粉100g,白糖30g。将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加水调成糊状,蒸或煎成饼。每日作早餐食用,10天为1个疗程。
2.陈皮米仁饮(《简单便方》):橘皮9g,薏苡仁30g,红糖适量。将薏苡仁洗净布包,加水400mL,与橘皮同煎去渣,服食前加入红糖。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3.萝卜饼(《清官食谱》):白萝卜 2sOg,面粉250g,猪瘦肉100g,油、葱、姜、盐各适量。白萝卜洗净切细丝,猪肉剁细,放入油、葱、姜、盐各少许,共调为馅,面粉加水制成皮,制成小饼,油锅烙熟。空腹食用,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
67 水气凌心[6]
671 水气凌心型喘证的症状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尿少肢冷,苔白腻,脉弦滑。
672 证候分析喘病日久,由肺及肾,肾气受损使水液代谢失常,水湿上犯于心肺,故见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心悸怔忡。津液代谢失常而溢于肌肤,则可见肢体浮肿、尿少肢冷。舌脉为痰饮内盛之象。
673 治法温阳利湿,安神定喘。
674 针灸治疗水气凌心型喘证选穴:以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取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内关、肺俞穴。
随证配穴:心悸怔忡者,加神门。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并可加灸。
方义:关元为补益元气之要穴,取之可温阳除湿。阴陵泉、足三里相配可健脾利湿,扶正祛邪。内关可强心气以平喘。肺俞补肺气而平喘。
68 外寒内饮实喘·外寒内饮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external cold and internal fluid[2])是指脾肾阳虚,触冒风寒,外寒引动内饮,以喘息,咳嗽,痰多清稀,恶寒,发热,无汗,形寒肢冷,背冷,面色青晦,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苔白滑,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4]。
681 症状喘息,咳嗽,痰多清稀,恶寒,发热,无汗,形寒肢冷,背冷,面色青晦,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苔白滑,脉弦紧[4]。
69 肺气郁痹 691 肺气郁痹型喘证的症状因情志 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7][5]。
692 证候分析肝郁气逆,上冲犯肺,肺气不降[7]。
郁怒伤肝,肝气冲逆犯肺,肝气不降,则喘促气憋,咽中如窒。肝肺络气不和而胸闷胸痛。心肝气郁则失眠,心悸,脉弦。[5]
693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5]
694 方药治疗肺气郁痹型喘证五磨饮子(《医方集解》):乌药、沉香、槟榔、积实、木香
五磨饮子方用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白酒等开郁降气平喘,伴有心悸、失眠者加百合、合欢花、酸枣仁、远志等宁心安神。并宜劝慰病人心情开朗,配合治疗。[5]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695 肺气郁痹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6951 推荐食材柚子、萝卜、玫瑰花、百合、山楂、佛手、木香等[7]。
6952 推荐食疗方[7]
1.佛手柑粥(《宦游日札》):佛手柑15g,粳米100g,冰糖适量。将佛手柑洗净加水500mL,煎煮2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及冰糖,文火熬粥。每日2次,5天为1个疗程。
2.玫瑰茶(《本草纲目拾遗》):玫瑰花1~3g,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3次,5天为1个疗程。
3.橘皮粥(《调疾饮食辩》):橘皮20g,粳米60g。橘皮煎汁去渣,与粳米共煮。或单以粳米煮粥,待粥成时加入橘皮末3g,煮至粥成。空腹食用,每日1~2次,5天为1个疗程。
7 关于喘证喘证为证名。简称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为临床主症,其发病与肺肾关系密切,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见《类证治裁·喘证论治》)。喘证颇多危急病情,须辨证精确,治疗及时。
喘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为外感六*,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其病主要在于肺、肾,亦与肝、脾等脏有关。[5]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状的病证。一般来说,邪气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者为虚喘。[6]
喘证大要分为实喘与虚喘两大类,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治予祛邪利气[5]。实喘的基本病理属于“清浊相干,气乱于肺。”(见《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如外感六*,水饮痰浊壅阻于肺,使肺气失于宣降,此为实喘。禀赋虚弱或元气亏损,使“肺主气”的功能明显削弱,以致肾不纳气,治予培补摄纳[5]。
实喘以祛除病邪为大法,虚喘当补元摄纳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证,元气已损,兼有病邪(痰浊、水饮、气壅)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兼用扶正与祛邪二法,通常在发病时,先以祛邪为主;邪去大半,则以扶正法为主。喘证发作,每兼咳嗽,亦须喘、咳同治。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拽锯者,称之为哮喘,简称为哮。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配合针、灸、外治和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至于虚喘、实喘,又可因为病因、证候、体质等不同情况而分为多种证型。
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为此必要时需结合辨病,与有关病篇互参,以便全面分析疾病的特点,并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5]
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病,在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治疗。[5]
详见喘证条。
8目录 1 拼音 2 《江西中医药》:金黄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金黄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金黄汤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金黄汤 1 拼音
jīn huáng tāng
2 《江西中医药》:金黄汤21 处方
金果榄10克,黄精18克,密蒙花6克,谷精草8克,急性子9克,菟丝子9克,枸杞子13克,炙甘草5克。
22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肝补肾,明目退翳。主实证热证。
23 金黄汤的用法用量水煎2次服,每日1剂,日服2次。第3次加入杭菊花9克,白蒺藜12克,水煎后熏洗患眼,每晚1次。
24 摘录
《江西中医药》
3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31 方名
金黄汤
32 组成郁金(锉)1两,瞿麦穗1两,生干地黄1两,车前叶1两,芒消1两,滑石1两。
33 主治小便出血,水道中涩痛。
34 金黄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5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金黄汤 《圣济总录》:[卷第九十六]小便出血钱匕、搅匀,食前温服。治小便出血,水道中涩痛,金黄汤方郁金(锉)瞿麦穗生干地黄车前叶芒硝滑石(各一
《幼科心法要诀》:[卷四喘证门]肺虚作喘虚喘气乏声短涩,洁古黄汤效捷,百合固金化虚痰,本事黄清虚热。注虚喘之证,气乏声音短涩,以洁古黄
《喉科指掌》:[卷之五大舌门第六]左雀舌根。初起将针挑破,以去其血,吹金不换。六味汤加三黄汤、凉膈散治之。如久之必烂,用龙骨生肌散收功。(三
《张氏医通》:[卷十五]舌门黄连泻心汤(伊芳尹三黄汤下)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凉膈散(方祖)甘露饮(二冬膏下)金沸草散(咳嗽门)
《原要论》:总附鼻涕鼻衄诸方论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神效黄耆汤的用法用量 6 注意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神效黄耆汤 1 拼音
shén xiào huáng qí tāng
2 处方蔓荆子3克 陈皮(去白)15克 人参24克 炙甘草 白芍药各30克 黄耆60克
3 制法上药哎咀。
4 功能主治治浑身麻木不仁;两目紧急缩小,羞明畏日,隐涩难开,或视物无力,睛痛昏花,手不能近,或目少睛光,或目中热如火者。
5 神效黄耆汤的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临卧时稍热服。
小便淋涩,加泽泻15克;有大热证,加酒洗黄柏09克;如麻木不仁,虽有热不用黄柏,只加黄耆至90克;如眼缩急,去芍药;如麻木甚者,加芍药至60克。
6 注意服药期间,忌酒、醋、面、大料、葱、韭、蒜辛物。
7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古籍中的神效黄耆汤 《医宗金鉴》:[卷五喘证门]肺虚作喘
虚喘气乏声短涩,洁古黄耆汤效捷,百合固金化虚痰,本事黄耆清虚热。[注]虚喘之证,气乏声音短鴙,以洁
《医宗金鉴》:[卷四杂病心法要诀]消渴治法竹叶黄耆汤3便硬能食脉大强,调胃金花斟酌当,不食渴泻白术散,竹叶黄耆不泻方,黄耆黄芩合四物,竹叶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股部]股阳疽、环跳疽出黑血,其腿即能转动。若漫肿大痛者,俱宜服内托黄耆汤;痛而筋挛者,万灵丹汗之;痛止换服神应养真丹。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胫部]内踝疽、外踝疽宣通之,外用蒜片灸法以消之。发三阴经者,服内托黄耆汤;发三阳经者,服内托羌活汤。若虚弱将欲作脓,跳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总纲]风牵睑出歌目录 1 拼音 2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医方考》卷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肾热汤的用法用量 2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肾热汤 1 拼音
shèn rè tāng
2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医方考》卷五 21 方名肾热汤
22 组成磁石5两,白术5两,牡蛎5两,甘草1两,生麦门冬6两,生地黄汁1升,芍药4两,葱白1升,大枣15枚。
23 功效清寒重镇,敛阴退火,健脾和胃。
24 主治肾热,背急挛痛,耳出脓血,或生核塞之,不闻人声。
25 肾热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26 各家论述1《医方考》:耳者,肾之窍,故肾热则令人病耳,生脓出血,不闻人声也。是方也,磁石能引肺金之气下降于肾,肾得母气,自然清肃,而热日愈;生地汁、麦门冬、白芍药,所以滋肾阴而泻肾热;乃葱白者,所以引肾气上通于耳也;牡蛎咸寒,能软坚而破结气,得葱白引之入耳,则能开听户而消脓血;乃白术、甘草、大枣者,健脾之品也,所以培万物之母,益土气而制肾邪尔!
2《医方集解》:此足少阴药也。磁石体重辛咸,色黑补肾祛热,通耳明目,故以为君;牡蛎咸寒,软痰破结,生地大寒,泻火滋肾,麦冬、甘草补肺清金,白芍酸寒,平肝和血,皆能生水而制火,退热而敛阴;白术、甘草、大枣,补脾之品,益土气正以制肾邪也。数者皆固本之药,使精气充足,邪热自退,耳窍自通。加葱白者,以引肾气上通于耳也。
古籍中的肾热汤 《校注医醇剩义》:[卷二火]肾火人参(一钱)元参(二钱)甘草(五分)猪肾(二枚煎汤代水)生地、元参、白芍、猪肾,养阴益肾,显而易见
《医方歌括》:正文苓)砂(仁)草(甘草),滑(石)寒水(石)月石肾热汤载《千金翼》,能治耳聋流脓血。磁(石)牡(蛎)
《类证治裁》:[卷之二喘症论治]附方〔通治〕定喘汤麻杏芩夏草白果款冬苏子桑皮〔补摄〕六味丸见一卷中风。〔发散〕三拗汤见本卷哮。〔解利〕
《类证治裁》:[卷之二]喘症论治,胸满声粗,客邪干肺,上焦气壅,治在疏利;通用定喘汤。虚喘者,呼长吸短,肾不纳气,孤阳无根,治宜摄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四喘证门]药方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痰证发热的方剂 2 治疗痰证发热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痰证发热 1 拼音
tán zhèng fā rè
2 注解
痰证发热 病证名。因痰证所致之发热。《证治汇补·发热》:“痰证发热,向夜大作,天明渐止,必兼胸膈不快,恶心不食,肢倦体瘦。盖痰滞中宫,阻滞升降,故恶心痞满。血无所滋,故夜分转甚。津液不化而体瘦,气血阻滞而倦怠。均宜健脾化痰、宽中清火,则痰利而热除矣。如果实痰为患,滚痰、化痰二丸,皆可选用。”参见湿痰发热、痰积发热等条。
治疗痰证发热的方剂 祛痰剂用于风邪(外风或内风)与痰浊为患的病证。症见恶寒发热,咳嗽咳痰,或眩晕头痛,或发为癫痫,甚则昏厥,不
木一事,脉滑疾。临床应用:痘前痧胀:夏子亮幼子,五月发热,痰喘气急,四肢战动,两目无神,不省人事,口热如
柴胡半夏汤
伤风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而咳嗽,或协热自利,及一切痰证,状似伤寒。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
二陈汤之二陈汤主治流注初起,皮色不异,唯肿唯疼,虽身体发热,内未作脓。用法用量:加阳和丸,同煎服。摘录:《
六君子汤者,气壮足以行其痰也。若中气一虚,则不足以运痰而痰证见矣。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前之四君子
更多治疗痰证发热的方剂治疗痰证发热的中成药 二陈丸
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7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
更多治疗痰证发热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痰证发热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用药赋
热捻丸龙眼核大,薄荷煎汤化下。治结胸胸膈满痛及痰证发热,或咽喉如拽锯者。平胃消食,陶氏加以果连枳术姜
《伤寒百证歌》:[卷二]第三十证·四证似伤寒歌脉证辨之。)中脘寒痰胸痞满。脉浮自汗体难干。(此痰证也。有痰则胸中痞满。自汗。脉浮。)食积令人头必痛
《明医指掌》:[卷五]伤食证二治中汤,或木香见丸,仍用炒麸皮熨之。二陈汤(方见痰证。)治中汤(方见脾胃。)木香见丸巴豆霜(五分)京
《明医指掌》:[卷三]喘证九枝,以温散之。二陈汤(方见痰证条。)麻黄汤(方见发热条。)《明医指掌》明皇甫中公元1368年—164
《医宗金鉴》:[卷五痘中杂证]咳嗽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外奇穴名·痰喘 5 病证名·痰喘 51 痰喘的症状 52 痰喘的治疗 521 治法 522 方药治疗 53 关于喘证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痰喘的穴位 2 治疗痰喘的方剂 3 治疗痰喘的中成药 4 痰喘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痰喘 1 拼音
tán chuǎn
2 英文参考humid asthma [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痰喘:1经外奇穴名;2病证名。
4 经外奇穴名·痰喘痰喘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国针灸学》。位于胸部。用绳从患者极泉穴量至乳中穴止,截去一半。以一端置极泉穴,一端向膻中穴斜引,绳尽处约对第四肋间处是穴。左右计2穴。主治痰喘、肺气肿、喘息。一般灸3~5壮。[1]
5 病证名·痰喘
痰喘为病证名[2]。见《丹溪心法·喘》。指痰浊壅肺所致的气喘[2]。
51 痰喘的症状症见呼吸急促,喘息有声,咳嗽,咯痰黏腻不爽等[2]。
52 痰喘的治疗 521 治法治宜祛痰降气为主[2]。
522 方药治疗《医学入门·痰类》:“痰喘,必有痰声。风痰,千缗汤或合导痰汤;痰气,苏子降气汤、四磨汤;食积湿痰,古二母散、神保丸、大萝皂丸。”
《类证治裁·喘症论治》:“痰喘必涤其源,气郁生涎,温胆汤;火动生痰,清膈煎。”
《景岳全书·喘促》:“痰盛作喘者,虽宜治痰,如二陈汤、六安煎、导痰汤、千缗汤、滚痰丸、抱龙丸之类,皆可治实痰之喘也。六君子汤、金水六君煎之类,皆可治虚痰之喘也。然痰之为病,亦惟为病之标耳,犹必有生痰之本。故凡痰因火动者,必须先治其火,痰因寒生者,必须先去其寒,至于或因气逆,或因风邪,或因湿滞,或因脾肾虚弱,有一于此,皆能生痰,使欲治痰,而不治其所以痰,则痰终不能治,而喘何以愈哉。”
53 关于喘证喘证为证名。简称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为临床主症,其发病与肺肾关系密切,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见《类证治裁·喘证论治》)。喘证颇多危急病情,须辨证精确,治疗及时。
喘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为外感六*,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其病主要在于肺、肾,亦与肝、脾等脏有关。[3]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状的病证。一般来说,邪气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者为虚喘。[4]
喘证大要分为实喘与虚喘两大类,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治予祛邪利气[3]。实喘的基本病理属于“清浊相干,气乱于肺。”(见《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如外感六*,水饮痰浊壅阻于肺,使肺气失于宣降,此为实喘。禀赋虚弱或元气亏损,使“肺主气”的功能明显削弱,以致肾不纳气,治予培补摄纳[3]。
实喘以祛除病邪为大法,虚喘当补元摄纳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证,元气已损,兼有病邪(痰浊、水饮、气壅)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兼用扶正与祛邪二法,通常在发病时,先以祛邪为主;邪去大半,则以扶正法为主。喘证发作,每兼咳嗽,亦须喘、咳同治。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拽锯者,称之为哮喘,简称为哮。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配合针、灸、外治和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至于虚喘、实喘,又可因为病因、证候、体质等不同情况而分为多种证型。
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为此必要时需结合辨病,与有关病篇互参,以便全面分析疾病的特点,并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3]
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病,在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治疗。[3]
详见喘证条。
6本文2023-08-04 03:46: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