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旅游景点介绍 綦江景点有哪些地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綦江旅游景点介绍 綦江景点有哪些地方,第1张

綦江的旅游景点

綦江,长江上游南岸支流。发源于乌蒙山西北麓贵州省桐梓县北大娄山系,流经重庆市綦江区,于江津区仁沱镇顺江村汇入长江。据明代曹学_《蜀中名胜记》载: “江发源夜郎,作苍帛色,故名綦。”因流经夜郎境曾称夜郎溪。南齐时称棘溪,元代又称南江。接下来,就和我一起领略它独特的美吧。

重庆市万盛石林风景区

位于重庆市南部的万盛区,距重庆市区89公里(全高速),景区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其成岩年代距今约46 亿年,比云南路南石林成岩期早2亿年,是中国最古老的石林。其主要景观有芦花湖、情侣石、万成奔腾、莲花争妍、香炉胜景、千塔雄矗、化石长廊、水上石林、天下第一石扇、地缝一线天等。还有多姿多彩、秀丽壮观的天门溶洞与地表石林交相辉映。浓郁、纯朴的苗家风情及婀娜多姿的民族歌舞使石林更添情趣。经过多年系统的开发建设,万盛石林全面实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显示出巨大的综合旅游观光价值和科考价值,连续两届被评为“重庆十佳旅游景区”。

漫步石林,可以在许多石头上发现一个个形似虾类、通体呈黄褐色的彩色化石——珠角石,它由6亿年前的海洋生物演变而成。其鲜艳的颜色来源于演变过程中体外外含铁物质的置换作用。据考证,世界上化石的颜色多呈灰白色或没有颜色,象这样颜色鲜艳、保存完好的化石实属珍宝。

神奇的`地下艺术宫殿天门洞,全长726米,因溶洞顶部有一“天窗之门”而得名。该溶洞内有各种石笋、石幕、石钟乳、石瀑布及莲台水池等,造型精巧、千姿百态、其“宝莲灯”及“天山雪源”堪称洞景一绝。

篆塘镇

位于重庆市綦江区南部,幅员面积81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3万人。东与石角镇和扶欢镇接壤,南连东溪镇,西邻郭扶镇,北接三江街道。总耕地面积26024亩,森林覆盖率41%,境内最高海拔986米,最低海拔2264米。篆塘是綦江农民版画的发源地,也是“饭遭殃”系列产品的原产地。

篆塘镇物产丰富。已建成西南最大的眼镜蛇产业化开发基地、山地梅花鹿养殖示范基地、綦江特色水产养殖休闲体验区。依托规划区的特色养殖项目和渔家乐、溪钓、农家乐等特色项目,成功打造“珠滩溪市级特色养殖现代农业示范园”。

篆塘镇交通便捷。210国道、渝黔铁路、渝黔高速公路横贯全镇。镇政府所在地距渝黔高速公路出口6公里,距綦江城区18公里,距重庆主城区65公里。

篆塘镇资源丰富。“水、气、铁”储量丰富,可开发水能资源2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天然气的日供能力已达30万立方,已探明铁矿石储量近5000万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境内有企业11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个。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已形成能源、建材、化工、玻璃、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区级中小企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篆塘镇北面毗邻綦江区桥河工业园和中国西部齿轮城,南面毗邻重庆煤电化工基地。篆塘镇将依托丰富的“水、气、铁”资源,充分发挥立体气候优势,以珠滩湖开发、铁马半岛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园打造、古歧山纳凉胜地开发为重点,着力打造 “绿色水乡·休闲篆塘”。

永新镇石塔村

距綦江城区22公里,主要有草莓采摘园和香提园2个乡村旅游采摘体验项目。

亲亲草莓采摘园:占地约15亩,主要种植甜查理、丰香、佐贺清香、红颜等草莓品种。采用温室大棚种植技术,不使用药物催熟确保绿色健康。草莓上市时间长,从10月底至次年5月均可采摘。

香提园:由重庆中益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经营,占地100余亩,主要有“阳光玫瑰”、“安艺皇后”、“金手指”、“夏黑”、“温克”等优质香提。香提园采用标准化大棚避雨技术,充分模拟原产地生态环境,产出的香提含糖量高,果形优美,果色鲜艳,口感异常清甜。每年7月至10月可供游客采摘品尝。

地址:永新镇石塔村

联系电话:亲亲草莓采摘园,电话:13618265993。

香提园,电话:18602357689。

线路:

重庆主城出发:南坪→(渝黔高速G75)→ 綦江→永新镇(17公里)→石塔村。

紫薇花海

位于打通镇吹角村,占地面积700亩。紫薇园内种植了美国紫薇花500余亩、种苗180余万株,以“红火箭,红火球、红叶”三个品种为主,进入8月盛花期,这里是红艳艳的夏日花海。紫薇园内游览基础设施完备,周边龙泉山庄等乡村旅游接待点别具特色,可满足游客餐饮、休闲需求。

地址:打通镇吹角村。

咨询电话:13568338984。

紫薇花海

线路:

主城——经渝黔高速(东溪下道)——打通镇——打通紫薇园

龙泉山庄

周边乡村旅游接待点:

龙泉山庄:占地面积10亩,床位80个,满足800人用餐,山泉喂养的鱼是山庄一大特色。电话:13594606879。

綦江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綦江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在众多景点中,有地势险峻、景色壮丽的“白云寺”。“古剑名山”,重庆十二景之一,气候优雅独特;有青翠的避暑胜地“顶山湖”、“天山梯田”;有仅在重庆见到、全国罕见的反映巴渝文化古老的生殖图腾;“石门寺”石刻众多,工艺精湛,佛像众多。这里有浪漫刺激的“西南第一漂”,有家喻户晓、古色古香的东溪“明清街”。

綦江景点:

綦江烈士陵园:近代/现代重要历史遗迹和建筑,县周楠公园管理处;

沙村崖墓:东汉、六朝/古墓葬;

庙子顶崖墓葬:东汉、六朝/古墓葬;

马山悬棺葬:明/古墓;

关锋石刻:明/石窟寺和石刻;

泰山碑刻:明/石窟寺和石刻;

珠村牌坊:清/古建筑;

黄金牌坊:清/古建筑;

双向孝牌坊:清/古建筑;

新仁洪水碑刻:清/石窟寺和石刻;

“冯祺士气”石刻题记:清/石窟寺和石刻;

页岩上的铭文:清/石窟寺与石刻;

《金庸》碑文颂:清/石窟寺和石刻;

英山石达开碑文:清/石窟寺与石刻;

《放生台》石刻题记:宋/石窟寺与石刻;

余家嘴石刻题记:宋/石窟寺与石刻;

七嘴崖墓群(省级文物):东汉/古墓葬;

森林崖墓(省级文物):东汉/古墓葬;

石昊红军烈士墓(省级文物):1935年/近代重要历史遗迹和建筑。

綦江或周边的旅游景点有那些

1、东溪古镇原名万寿场,位于东丁河、福林河和綦河交汇处,现重庆綦江境内,建镇于唐代,距今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人文景观十分丰富。

2、老瀛山位于綦江县东部,距重庆主城区60分钟车程,平均海拔900米,最高峰马脑山海拔1354米,面积约8平方公里,气势巍峨、挺拔雄距,集险、奇、峻、秀、幽为一体。

3、清溪河,古名奉恩溪,发源于贵州习水茂密的原始森林,是綦江县境内最优美的河流之一,经贵州、江津四面山、綦江中峰、永新至清溪口汇入綦河。

4、长田山位于县城南部,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为省级森林公园。上百年从未采伐,是綦江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森林植物库,被誉为綦江的“原始森林”。

5、花坝草原位于渝南和黔北之间的群山之中,藏于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与贵州省桐梓县夜郎镇、天坪乡、新站镇交界处花坝大山之中,属綦江区最高点,娄山山脉中段,夏季气候凉爽宜人。

重庆綦江有那些风景区?

綦江城区有衡山凤凰花谷、营盘山公园,版画院,沙溪河公园等景点,綦江本地人去的比较多的地方是凤凰花谷,那边花种类繁多、风景秀丽~~一家人自驾的还是挺多的

綦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1、万盛黑山谷

推荐理由:目前重庆最大、保护最完好的原始生态自然风景区

2、万盛奥陶纪旅游度假区

3、重庆花坝旅游景区

4、古剑山风景区

5、龙鳞石海景区

6、东溪古镇

推荐理由:山水自然清幽意远,文化底蕴厚重朴实,还是多部电视剧的外景地

7、万盛石林风景区

8、板辽湖

9、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10、横山凤凰谷

还有172条相关问答,更多綦江新奇玩法,

重庆图书馆哪个最好?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

重庆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前身是创建于1947年“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是当时中国仅有的五个国立图书馆之一。重庆图书馆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是重庆市主要的文献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务中心,是中国抗战时期出版物收集最全、保藏最多和最完整的图书馆,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古籍线装书收藏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图书馆以及中国两个最早的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

2

沙坪坝区图书馆

沙坪坝区图书馆始建于1986年,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沙坪坝区图书馆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35万余册(其中盲文图书200余册),少儿图书3万册,电子图书15万册,视听文献35万件,报刊近1000种;与主城其它九馆同步实现通借通还。

3

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是西部地区独立建制省级(直辖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本馆目前总建筑面积8707平方米,阅览坐席455个。重庆少儿图书馆纸质文献馆藏量达到10055万册,电子图书1241624万种。每周开放56小时,全年365天无休。

4

万州区图书馆

重庆市万州区图书馆始建于1957年,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白岩路159号,馆舍面积536731平方米,总投资380万元,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300102多册,古籍约44581册。万州区图书馆阅览室内有可供读者使用的座席200个,设置外借室、少儿阅览室、参考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服务窗口14个。

5

黔江区图书馆

黔江图书馆位于黔江新城区的教育文化中心区内,馆前为风景秀美的黔江城市峡谷公园,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新馆占地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设计藏书80万册,内设阅览座位近2000个,电子阅览室2个,日均可接待读者6000人次。全馆现有书刊30余万册,各类电子文献近30万件。

6

涪陵区图书馆

涪陵区图书馆成立于1976年10月,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涪陵区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6090平方米(其中总馆面积5484平方米,5个分馆面积606平方米),下设有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老年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地方文献室、工具书查阅室、视障读者阅览室、经典读物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等服务窗口。

7

渝中区图书馆

渝中区图书馆始建于1932年,渝中区图书馆新馆在文图大厦落成开放。新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中山三路32号,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内拥有纸质图书40万余册,报刊1000多种,数字资源38TB,2013年,渝中区图书馆加入了重庆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服务。

8

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位于江北区金源路重庆工商大学旁的文化艺术中心大楼,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三十三余万册、电子图书二十六万册,设有电子阅览室、图书借阅处、报刊阅览室、特藏查阅室、少儿阅览室、视障阅览区、数字报刊阅读区、读者自学区等服务窗口,是一座面向社会,为广大群众服务的综合性图书馆。

9

大渡口区图书馆

大渡口区图书馆始建于1988年,新馆于2010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位于大渡口区松青路98号,占地4123_,建筑面积10300_,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馆内设有成人及少儿书刊借阅室、电子阅览室、经典阅览室、基藏书库、特藏书库、培训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等窗口。现藏书18万余册。

10

渝北区图书馆

重庆市渝北区图书馆始建于1987年,建筑面积3058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新馆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祥和路,坐落于空港新城广场,2017年6月新馆开放。拥有纸质图书近40万余册,报刊近1000种,数字资源近50TB。

重庆国家级公共图书馆名单

序号名称所在地区图书馆等级

重庆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沙坪坝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万州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黔江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涪陵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渝中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大渡口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渝北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垫江县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永川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三级图书馆

巴南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奉节县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长寿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璧山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江津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重庆市潼南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重庆市开州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铜梁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綦江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三级图书馆

合川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三级图书馆

重庆市梁平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三级图书馆

巫山县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南岸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忠县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重庆市荣昌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二级图书馆

北碚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丰都县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云阳县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武隆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二级图书馆

九龙坡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南川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涪陵区少年儿童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城口县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巫溪县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大足区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一级图书馆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图书馆重庆市国家二级图书馆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上了点年纪的人,谁不会唱这首歌呢?

少林少林

有多少神奇故事

到处把你传扬

精湛的武艺举世无双

少林寺威震四方

悠久的 历史 源远流长

少林寺美名辉煌……

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是**《少林寺》的主题歌,唱着这首歌,人们把藏着故事的少林寺寻望。

01

抵达重庆市江津区,立刻被这里的山风水韵陶醉。区文化和 旅游 发展委员会文旅推广科科长钟捷告诉我们,江津以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始建于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建县史,1992年撤县设市,2006年撤市设区。江津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陈独秀晚年寓居地,是中国长寿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花椒之乡、柑橘之乡、富硒 美食 之乡……江津还有一座四面山少林寺!

“江津也有少林寺?”钟捷的介绍引起了我的兴致,我急忙问到。

“是的,我们江津也有一个少林寺,这次聚焦山水重庆采风活动,专门安排了探访江津四面山少林寺的行程。”钟捷告诉我。

2020年8月 16日,我们聚焦“山水重庆”采风团,在领略了江津的 旅游 “颜值”和“特色”后,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四面山少林寺。

山清水秀好似是四面山少林寺的专用成语,秋到江津,宛若风行水上,果实飘落大地。四面山少林寺宛如一轴泼墨写意,被秋色信手拈来,俨然有了山水叠翠、烟云流润的怡人画境。

站在四面山少林寺的高点向南望去,金色屋顶为特色的少林寺禅院在山地间铺展,展示着特有的绮丽和威仪,这里山水含笑,美不胜收。

历史 积淀深厚,规模宏大的四面山少林寺又称西少林,总面积15万平方米,坐落在江津区中山古镇南15公里外白鹤村,在重庆江津区中山古镇的双峰寺旧址上重建而成。

据寺内碑刻记载,双峰寺大约建于唐末,在明代和清康熙、道光年间相继维修。时人按照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的格局在此重建寺庙,时名“景德寺”。后因背靠插旗山上的双峰而改称为双峰寺。

双峰寺秉承学道应该山居、远离尘嚣的修行理念,实行生产自给,把日常劳作视为修禅的一个组成部分,贯彻农、禅结合的禅宗指导思想。双峰寺曾在临近的中山镇太合场开办一所名为“书院头”的学校,在寺庙方圆数十里范围内置有大量庙产,引入了少林寺武艺,鼎盛时期单武僧就达五百人。

双峰寺是贵州习水、四川合江、重庆江津、綦江等临近地区少有的保存完好的有名的复式四合院禅宗寺庙。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占地约6500平方米,除部分居民居住外,寺庙建筑约3500平方米,主体建筑属土木穿逗结构,小青瓦屋面,寺庙共分四殿。正殿为土木结构,硬山式顶,并施以弓型翘角风火墙,梁架结构用五柱,前为乳伏搭牵,中用二拱梁,以驼峰为支柱,后用五横梁四支柱,柱未落地,并置于蟾蜍脊背上。双峰寺有气势宏伟的古建筑房屋数百间,风格不同的佛像70余座,损坏未修复的佛像随处可见,有方、圆大小石质柱础30余座,形式各异,雕工精湛。有古墓5座,汉墓155座,有对联10余幅,壁画15余幅,另有许多石刻、木雕。寺前有500级巨型石板大路直通笋溪河上游,这些石板长12米,宽07-08米,厚02米。

相传当年要到寺内当和尚,每个人必须得背得起这样一块石头,修上一步路,才能受戒当武僧。 选址四面山景区 建筑风格融闽南与西南特色因与少林寺有深厚的 历史 渊源,2012年经江津区委区政府的批复同意,在旧址上重建双峰寺。2014年,经重庆市、区佛教协会批复同意,双峰寺更名为“四面山少林寺”。

02

四面山少林寺依山而建,背靠双峰插旗山,左右龙盘虎踞,前庭三江汇源,远山万重蜿蜒,远远望去,富有闽南特色的红砖琉璃瓦在巍巍青山间熠熠生辉,与西南的青砖黑瓦相互映衬,独有韵味。四面山少林寺在完整保留双峰寺的前提下,进行延伸依山扩建,于壬辰年(公元2012年)春重建双峰寺,乙未年(公元2015年)秋落成。包含天王殿、大雄宝殿、准提殿、藏经楼、文殊阁、普贤阁、观音阁、钟楼、鼓楼等殿宇及设施,依照泉州少林寺的规制建筑而成,占地800亩,整体保护区域共2000多亩。寺名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大和尚题写,寺院建成后由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泉州少林寺方丈释常定入寺住持管理,传承禅宗佛法及少林武术,成为中国第四大少林禅宗宗寺院。

泉南少林风入渝,延续法脉传承少林文化。2012年,受重庆市江津区民宗部门、佛教协会邀请,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泉州少林寺方丈释常定率监院常贤法师以及僧众前往四面山少林寺入驻负责奠基建设事宜。2015年举行开光典礼,正式对公众开放。四面山少林寺以泉州少林寺为法脉源地。数年前,在重庆发展的福建籍商人郑德荣曾到泉州少林寺游览,当时,泉州少林寺里拳声霍霍、经诵朗朗的场景,让他感受到生机与禅意,并且泉州南少林文化品牌早已享誉海内外,于是产生将少林文化引入西部的想法,而后热心捐资建设。

在重庆江津区委区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历经3年建成。自2012年释常定方丈带领监院常贤法师及僧众入驻建设管理后,四面山少林寺延续法脉、传承少林武学、佛教文化,整合当地 旅游 、宗教、商贸、景观等资源,已建设发展成为集宗教、武术、 旅游 为一体的精神圣殿,是重庆市江津区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

03

四面山少林寺大力弘扬南少林武术文化,每年暑假班开办武术传承班,弘扬不叫苦、不叫累的少林武术精神,积极融入国家全民健身战略。 扶贫扶弱 助力脱贫攻坚重庆四面山少林寺,在筹建寺院的同时,秉持一贯热心慈善公益、乐善好施的精神,提倡救危济贫、团结互助的风气,积极关心 社会 弱势群体,开展敬老爱老、资助贫困生等各类慈善活动。

常贤法师率僧众前往贵州山区开展暖冬慈善活动,走村入户慰问困难泉州,与当地群众开展禅武文化交流,并为村民捐资捐物,为贵州百姓送去温暖与祝福,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捐资助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四面山少林寺一直关注、关爱着贫困家庭学生,积极开展助学等慈善活动,并将4名重庆贫困学生送往泉州读书,持续负担他们的学费直至大学毕业,充分发挥了佛教界对促进 社会 和谐的作用。

在钟捷的帮助下,四面山少林寺为信众和游客安排了少林寺武术表演。这是一场生动精彩的少林武术表演,简直就是**《少林寺》的重现。

那些在少林寺学习武术的少年表演的少林武术虎虎生风,令游客信众眼界大开,观赏的人们大声喝彩,热烈鼓掌。

“佛法不分高低,东西南北都是少林”。四面山少林寺,正在成为禅武文化的新兴之地,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和造访的咚咚脚步。

关于江津老区有哪些革命故事:地下党津(江津)綦(綦江)边区特别支部遗址

1946年,地下党员向天培、但林文夫妻受上级党组织派遣,到江津县南部与綦江县交界的笋溪河边的蔡家岗笋溪中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活动,在学校建了“津(江津)綦(綦江)边区特别支部”和中共蔡家区委,领导江津和綦江两县边前乡镇的党的工作。

  这是个气势磅礴,又布局谨严的庞大建筑群:它坐西南朝东北,呈复式四合院结构,占地2万多平方米(约307亩)。园内共有院落16所,天井18口,房屋202间,门308道,窗户899扇。整个庄园沿中轴线向东西方向展开,分为前厅、中堂、大堂三重,院内戏台、花厅、绣楼等一应俱全。它就是会龙庄,位于重庆江津双凤场的一片原始森林中。

可是,关于它为何要隐姓埋名,藏于与世隔绝的深山密林中?又为何会与千里之外的紫禁城格局相似?它建于何时,又由谁督建?它的主人是谁?修建会龙庄到底花费了多少资金,资金的来源又是哪里……至今仍然是谜。

为此,本刊记者专程前往双凤场原始丛林深处的这座神秘庄园一探究竟。

当世界各地的人们摩肩接踵穿过午门和奉天门,兴奋地涌入北京紫禁城时,在距离重庆市江津县县城125公里处一片平均海拔990米的密林里,一座号称是“深山小紫禁城”的神秘庄园却独自在疯长的野草里门前冷落车马稀。这个庄园名叫会龙庄,而它头顶的这片密林就是双凤场原始森林。

巍巍三重堂:蓦然回首,繁华尽在深山最深处

正是热火朝天的九月,当记者一行从重庆到江津县县城,再一路颠簸,辗转到达双凤场时已是下午三点过。经当地人指引,从双凤场新街沿着一条倾斜的小路下去,几分钟后,一个被树木遮挡着的青瓦白墙的建筑群便赫然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太阳很大,阳光像雨水一样泼下来淹没了一切,只有知了的叫声还在看不见的树影里藕断丝连。穿过一座新仿制的大朝门,我们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会龙庄。推开厚重的木门,绕过一扇屏风,眼前的景象简直让我们大吃一惊。在进入庄园以前,单从外面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只是普通民居,等到进入园内才发现,里面屋舍俨然,重重叠叠的三重院落扑入眼帘,壮阔非凡。

环视一周后发现,庄园内所有的建筑都分为上下两层,并且沿中轴线严格按照对称分布。等到登上了中堂前的空地后,一回头,记者才发现,刚进门时的头顶上原来是一方戏台。戏台由24根石柱支撑,石柱最高可达94米。而整个庄园就是由328根这样的石柱支撑起来的,它们或圆或方,但无一例外都被打磨得细腻圆润,丝毫不见锋芒。

戏台上的木雕人为毁坏的痕迹十分明显,虽然已经不大容易雕刻的图样,但从它上面零星残余的镀金,依稀可以想见会龙庄当年的无上繁华。与戏台相连的是两排听戏台,右边的戏台略高,为女宾楼,有木梯直接与内院相通;左边则为男宾楼。

穿过戏台前的空地,进入地势比前院略高的中堂,一块上书“祖德流芳”四个大字的烫金匾额高高在上。屋顶上更是雕梁画栋,满目琳琅。堂内圆形石柱都被漆成了黑色,即使屋外酷暑难当,手摸上去依然温润清凉。经介绍,这些高约7米,周长19米的石柱之所以手感细腻不同于别处,是因为这几根石柱的表面未遭风化,依然还保留着当年的生漆原样。与庄园内的其它三百多根石柱一样,中堂的石柱也是由整石雕琢而成,石柱顶端留有与木梁衔接的孔洞,而它底座上的深浅浮雕更是精美绝伦,保存完好。

绕过中堂的高大屏风,一个地势更高,但格局稍小的院落出现在记者面前,这便是后堂。在后堂前的空地上,四个据说是当年用来安放华表的石墩早已苔痕累累,风光不再。只余下后堂内的台阶上,一座木制的仿建龙椅固执地模拟着当初的繁华与尊荣。

据自称是庄园王氏后人的王永建说,祖上告诉他,由于家族曾侥幸逃过一场灭门之灾,此后便立下家规:世世代代只能经商,不许从政。所以历史上,王家虽有很多举子文人,但都没有谋求权位。后来,到了王雅常这一代,家业达到鼎盛,家丁数百,洋枪百余支,钱地无数。他便开始幻想当一个呼风唤雨的土皇帝,于是,他命石匠在中庭雕刻了四根华表。

没想到,当地一穷秀才因未得王家厚遇,一怒之下,竟向清廷举报了此事。王雅常这才如梦初醒,为免灾祸,他连忙命人将华表就地销毁,并埋入中庭的地下,而且还将后堂的所有房屋连降7尺,只剩下了四个石墩在此……

鸳鸯亭、绣楼、碉堡、城墙:明修栈道,不如暗渡陈仓

与三重堂左右相连的是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天井,穿过这些天井和花厅,位于中堂一侧的便是女眷的厢房。这里有个石砌的鸳鸯亭横跨在一个小池上,初略看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随行的何老先生坚持让我们猜猜这石桥有什么机关。

记者在桥上来回走了几次,实在没能发现玄机所在,何老先生却笑而不答。只见他弯下腰,从桥面上搬开了一块长方形的石板。他示意我们往下看,原来石桥是空心的,石桥下面竟然掩人耳目地暗藏通道通向里边的厢房。何老先生告诉我们,这空心桥下面可以同时藏匿二十来个人,而且,桥身上极隐蔽的四个小孔保证了空气的对流,使躲在下面的人不至于窒息死亡。

如此一来,若是遇上土匪或别的动乱,家里的男女老少就能就近躲藏。而如此隐秘的设计不仅设计科学,而且安全系数还极高。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池子里的水终年不枯不漫,无论是大旱还是大涝,池水始终都保持着那个高度。然而,关于鸳鸯亭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至今仍然还是个未解之谜。

与鸳鸯亭相对的,是位于中堂另一侧的会龙轩,这是会龙庄的书房,和其它任何一个天井一样,这里也光线充足,无比亮堂,很有几分北方建筑的气质。书房上面便是与碉楼相连的绣楼,这是专门供女眷们做女红的地方,在二楼的小天井里,火红的纸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曾有许多梨花一样美丽又忧伤的心事在此随风而逝。

然而,眼睛所能企及的,究竟又能有多少呢?当我们毫不怀疑绣楼的雕花窗棂外便是蓝天时,何老先生指着木椅背靠的木墙告诉我们,这墙外面还有一层夹墙。记者探身进去一看,果然,夹墙有近一米宽,相互连通,可以用来藏人和通行。据老先生介绍,夹墙平素用来藏贵重之物,到了紧急关头则用作藏身之所。如果土匪强行进入会龙庄,女眷和老人、小孩可进入夹墙暂时躲避匪灾。据说,夹墙十分隐蔽,在解放后,会龙庄用作粮站和学校的时期里,无数住在这里的老师很多年里一直都没发现这个夹墙。

除了这些隐蔽的防御设计外,与绣楼相连的,还有一个专门用来进攻的碉堡。碉堡共五层,38米高。每一层的墙上都有射击孔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碉楼修建于民国初年,据说它曾在一次土匪抢劫中,以一当十,击退了来势汹汹的土匪,保住了会龙庄上上下下的生命财产安全。

登上碉堡的顶楼上,12扇木制窗户四面临风,昭然若揭。何老先生告诉我们,其实会龙庄以前一共有四个碉堡,现在却只剩下了这一座。不仅如此,会龙庄外曾经还有三堵围墙,每道间隔10―30米,最外面一层是石墙,里面两道则为土墙。据说最外面那道石墙高4至5米,墙顶上不仅筑有巡逻用的步道,而且还设有若干土堡。但是,目前这三道围墙均已消失殆尽,只留下一些绰约的传说和回忆在夕阳西下的时刻徘徊不去。

地下排水系统:神龙见首不见尾

俗话都说,“山不转水转”。当记者走完会龙庄的每一个天井和每一间房屋后,会忍不住疑惑这座神秘的庄园究竟是靠什么来排水的?要知道,会龙庄背靠深山,若是遇上大雨,很容易就会出现“水漫金山”的情况。

可奇怪的是,设计如此精巧的会龙庄,它的所有天井却通通只有一个出水孔。那么,这究竟是出于设计者的疏忽,还是另有玄机呢?

走访中,一位自称是会龙庄主人后代的王姓老人告诉记者,虽然会龙庄的地下出水口又小又少,但会龙庄却从来没有出现过“水漫金山”的情况。无论下多大的雨,要不了多久,会龙庄的地面都会迅速变干。

对此,不少参观过会龙庄的专家也十分好奇。曾有专家专门在庄内做了一个实验,他先是将米糠壳洒在天井中的出水口处,将大量的水倒在米糠壳上,然后便让人在会龙庄附近和山下四处寻找米糠壳,想以此来找到会龙庄的下水道出口。可找遍了所有地方,也没有见到米糠壳。

这时候又有人说,米糠壳也许是被什么东西堵在了会龙庄的地下。于是,人们又采用有色颜料代替米糠壳,重复了上述实验。结果,实验人员找遍山上山下,依然没能找到有色水流的痕迹。而会龙庄的地下排水系统之谜也就成了悬案。

同样成为悬案的,还有会龙庄的建筑材料来源。双凤场当地的山脉属于丹霞地貌,石材呈红色,可是支起会龙庄的这328根石柱无一例外都是青石。而且,这些石柱都是由整石雕成,很难想象,在几百年前,人们究竟是怎样将这些巨石从别处运来,并在庄内完好无损地树立起来的?

会龙庄的主人竟是明朝的建文帝?

从会龙庄布局所达到的美学和科学水平来看,都明显地高于当地水平,那么,会龙庄的主人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掩人耳目,故意躲进深山密林中?而规模如此巨大的会龙庄,又是如何做到在众目睽睽之下销声匿迹的?

关于会龙庄主人的说法,目前民间流传这这样几个版本:一是和�官邸说。相传,在和�政治生涯晚期,特别是乾隆皇帝禅位嘉庆后,为避免乾隆驾崩后自己遭逢不测,和�打算隐姓埋名远走他乡。为此,他委派自己的党羽,一名王姓侍卫携巨资为他修建出逃后的住所。而会龙庄正是王姓侍卫代和�修建的官邸。这位侍卫即是王姓家族的祖先。后来和�没能如愿逃出清廷,为避免被牵连,这位负责督建的王姓侍卫决定不再回京,携家人在会龙庄安住下来。

二是明代王姓大臣避难说。说的是原籍山西太原的王氏家族,曾有4辈任都担任过押运使一职。然而,在一次押运途中,却遇到国宝不慎丢失。为避诛连九族之罪,先辈王仕文令家眷从湖北向西逃难,自己则留在家里顶罪。已有身孕的王妻带领家人,在几名贴心随从的保护下,来到江津双凤,生下儿子王文杰。王文杰聪慧过人,勤俭节约,带领王家日渐发达。据传,最红火时,王家地盘南达贵州、西接合江、东靠綦江、北到江津李市镇,素有“王半县”之称。 此外,最富传奇色彩的,便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允�的行宫一说。

由于年代久远,可考文献资料又少之又少,而且自称是庄园主人后代的王姓族人对庄园历史的说法也相互矛盾,各执一词。因此,会龙庄的身世就仿佛雾里看花,虚实不明。

从建筑风格来看,显而易见,会龙庄既不是寺庙,也不是宗祠,既不是集镇商铺,也不像川东民居,而是典型的宫廷建筑风格。然而,仅靠当时当地的建筑技术和西南土著居民的视野,根本不可能建造如此宏大的“紫禁城”。于是,人们便联想到了那个失踪的皇帝――明惠帝朱允�。

根据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三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中模的观点,会龙庄的确与朝廷政治背景有关。先不说它与紫禁城建制的类似,光是中堂内康熙御笔的“祖德流芳”牌匾,以及王氏祖坟上的“金枝玉叶”字样,会龙庄命名上的不避讳“龙”字,还有传说中立于大堂前面的四根华表等……都能证明会龙庄的特殊身份。而且,会龙庄的建筑规模和技术水平,以及财富水平都可以从另一方面辅证这种说法。

那会龙庄的主人究竟是和�,还是明朝朝廷高官,或者是明朝的建文帝呢?

要解开这个疑团,就得首先确定会龙庄的修建时间。从庄内的木制窗花和石墩雕刻花式的风格来看,专家们认为会龙庄应属于明代风格。此外,据王氏第12代子孙王永正回忆,他曾亲眼所见会龙庄外一个墓地石碑上刻着“大明湖南果后大营花翎都监御”的字样。并且,黄中模教授也指出,他曾专门去北京紫禁城研究过,会龙庄的石柱比紫禁城的柱子还大,清代人是不可能有这样大的大胆量敢将庄园的建制超过当朝皇宫的。

如此看来,会龙庄极有可能建于明代,这便排除了和�官邸一说。

那么,接下来需要确定的便是,会龙庄的主人到底是明朝的王姓大臣,还是明惠帝朱允�,还是说这位大臣其实就是建文帝身边的近臣?

历史上,在明朝,王姓一直是望族,有不少人都在当朝为官。而从王氏族谱来看,王家第九、十代人中,王真、王英、王懋、王玺等人名,也均在《明史》中有列传记载。特别是王真还曾在建文年间屡立战功。据说,他在建文四年(公元1403年)曾遭遇伏敌,格杀数敌后见大势已去,便拔刀自刎。明成祖即位后被追封为“金乡侯”,谥忠壮。此外,王通也有传列史,而王英也是历仕四朝,在翰林40余年。

《明史•恭闵帝本纪》记载:“建文四年(公元1403年),谷王木惠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起火,帝不知所踪。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公元1441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思恩知府岑瑛闻于朝。按问,乃钧州人杨行祥,年已九十余,下狱,阅四月死。同谋僧人十二人,皆戍辽东。自后滇、黔、巴、蜀,相传有帝为僧往来迹。” 照此来看,这些王姓大臣的生活年代与建文皇帝逃亡的时间大致相当,因此,极有可能会龙庄的主人就是建文帝本人。当他从江津逃亡四川后,王姓大臣便受主之托留在了此地,从此成为会龙庄的主人。若果真如此,这一说法倒也暗合了会龙庄藏于深山,隐姓埋名的初衷。

不过,根据记者观察,会龙庄的大门体制狭小,而且庄内建制和厢房配置比例也不大符合皇家规格。而更重要的是,会龙庄大门进去后一抬头,头顶上便是戏台,这样的格局显然会冒犯帝王的至高尊严。而且,作为会龙庄最精华部分的大堂,它的规模和气度也远不似皇家大殿的威严与壮阔。

至于会龙庄的命名,事实上,在明清时期,在名字中使用“龙”字的情况在民间也十分普遍,并不算犯讳。倒是皇家的书房在命名上,则决不会以“会龙轩”的“轩”字来命名。除此之外,从时间上来看,建文帝出逃时是公元1402年,而明成祖朱棣在北京修建紫禁城的时间却始于公元1407年。也就是说,会龙庄不太可能是建文帝及其身边近臣仿造紫禁城格局来建造的……

总之,会龙庄主人的身份至今仍然谜团重重。但是,不管它的主人究竟是谁,会龙庄都云淡风轻地在海拔990多米高的深山里,听风,听雨,看山,看水……

重庆綦江隶属于重庆市,位于重庆市南部,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结合部。綦读作:qí。

綦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qí、四角码:44903

部首:糸、总笔画:14、部首外:8

98五笔:adwi、86五笔:adwi、郑码:ecz

统一码:7DA6、仓颉:tcvif、笔顺:12211134554234

释义:

1、青黑色:~巾。

2、极,很:~难。~切。言之~详。

3、姓。

笔画

綦组词

1、綦履:[qí lǚ] 

指用斜纹丝织品制成的鞋。

2、綦巾:[qí jīn] 

青白色的女服。古代未嫁女子所服。

3、綦针:[qí zhēn] 

古代缝制衣帛的长针。

4、綦母:[qí mǔ] 

见"綦毋"。

5、綦溪:[qí xī] 

犹言极深。

6、綦迹:[qí jì] 

见“綦迹”。

7、缕綦:[lǚ qí] 

用线织綦。

  一 姓氏源流 蒙姓的来源有三: 1 以山名为姓。周朝的时期,有官职名为东蒙主,职责是管理、主持祭祀蒙山。这位官吏的后代也世世代代居住在蒙山,并且以山名为姓,形成蒙姓。 2 为他姓所改。这一支蒙姓改自东蒙氏。 3 来源于高阳氏。夏朝建立以后,颛顼的后代被封在蒙双(有说法为双蒙),他的后代于是将封地的名作为姓氏,成为蒙姓和双姓。 二 迁徙分布 蒙姓的望族居住在安定(今天的甘肃固原)贵州南部、广西。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安定郡:汉武帝时期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地区的一部分和宁夏西部。 堂号: 1 献典堂: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楚国的势力。但发现楚国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谷又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 四 历史名人 1 蒙恬:秦朝著名将领。他的祖先为齐国人,自从他的祖父开始,他的家庭就世代为秦朝的名将。他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匈奴。秦国统一六国以后,他率兵30万人击退了匈奴,收复了河南地区,并且奉命修筑长城,长达万余里。在他守卫边疆的数余年,匈奴都不敢进犯。他同时还是毛笔的发明者,他用枯木作为笔管,鹿毛为柱,羊毛作为被。这种笔又叫做“苍毫”。 2 蒙得恩:太平天国的将领。广西平南人。贫苦农民出身,早年参加拜上帝会,后来跟随太平天国参加了金田起义,曾任御林侍卫、殿右二指挥。咸丰三年定都天京以后又任春官又正丞相,总理女营事务。后来升职为正掌率,得到洪秀全的宠信。咸丰十一年五月病死。终年55岁。 3 蒙毅:秦朝上卿,在朝廷中势力很大,经常作为皇帝的参谋,其他将臣都不能和他相比。 4 蒙古纲:金代右副元帅,咸平府猛安人。5 在内蒙古包头有很多姓蒙的。但不知道是否都是本家。

  蒙 11525广东番禺蒙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间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重庆江津蒙氏族谱 包括江津、綦江等地,2002年修订,一册

  姓氏起源

  关于蒙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以山名为姓。周朝的时期,有官职名为东蒙主,职责是管理、主持祭祀蒙山。这位官吏的后代也世世代代居住在蒙山,并且以山名为姓,形成蒙姓。

  为他姓所改。这一支蒙姓改自东蒙氏。

  来源于高阳氏。夏朝建立以后,颛顼的后代被封在蒙双(有说法为双蒙),他的后代于是将封地的名作为姓氏,成为蒙姓和双姓。

  蒙作姓,始于安定郡。以地名为姓,即东蒙山(《》蒙氏《风俗通》)。约于公元前一千一百年,周文王建国分封,牲封“颛臾”以主蒙山祭,继伏羲之后,司太皋之杞。赐姓为蒙,是非偶也。故蒙氏自周以来有3101年历史。

  蒙山也叫东蒙山,位于山东蒙阴县,西南接费县界。西北——东南走向,东汶河、杜河分水岭。蒙山绵亘一百二十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古刹七十余所,主峰龟蒙顶,在平邑县东北,高1156米,相传在西首为龟蒙,中央者为云蒙,在东者为东蒙,其实一山(《书·禹贡》)。

  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时候的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有一个孙子叫作颛顼也是著名的部落首领。后来到了夏朝时候,夏朝的君主敬重古代的伟人,就把颛顼的后代封到蒙双城,其后代中有的以地名中的蒙和双字作为姓氏,分别称为蒙氏和双氏,这是今天蒙姓的最早起源。还有一支蒙姓起源于于周朝,那时朝廷在蒙山(在今山东省中部)设了祭坛,并设有专门主持蒙山祭祀的官员,称为东蒙主。东蒙主的后代有的定居在蒙山,他们以地名作为姓氏,是历史上蒙姓的一个发展。

  蒙氏上川史

  廿七世先祖父蒙定贵,葬于湖广,先祖母杨氏,迫于清雍正帝“湖广填四川’之命,在雍正五年丁未岁(公元1728年),带六子:庆荣、魁、惟、贵、德、爵及庆荣之妻陈氏和两个孙子:奉朝、奉熙共十人,历尽艰险,由湖南靖州白象园到四川合州鱼门镇插栈为业,迄今二百七十四年。在合州住了二十二年。

  杨氏先祖母又于乾隆十四年辛酉岁(公元1750年),从合州迁居江津县笋里八都七甲黄家坝(今为李市镇慈云乡)落户。随带六子:庆荣夫妇、庆魁、庆惟、庆贵、庆德、庆爵,孙子三人:奉朝、奉熙、奉祥,两个孙媳妇:曹氏、杨氏共十三人。此为江津蒙氏始祖。迄今二百五十二年。后庆魁、惟迁居龙吟乡,庆德、爵、贵迁居放生坪。

  字辈排行

  (本谱从明朝万户将军起算)

  字辈 字辈 字辈 字辈 字辈

  代数 名称 代数 名称 代数 名称 代数 名称 代数 名称

  24 再 25 幸 26 公 27 定 28 庆

  29 奉 30 万 31 均 32 世 33 秀

  34 仁 35 义 36 进 37 昌 38 明

  39 佐 40 国 41 开 42 文 43 运

  44 登 45 廷 46 选 47 武 48 英

  49 传 50 家 51 惟 52 孝 53 友

  54 训 55 子 56 以 57 忠 58 诚

  59 正 60 本 61 清 62 沅 63 远

  64 光 65 前 66 裕 67 后 68 荣

  69 同 70 族 71 齐 72 大 73 启

  74 美 75 盛 76 德 77 才 78 亨

  迁徙分布

  郡望

  蒙姓的望族居住在安定郡。安定郡:汉武帝时期设置,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地区的一部分和宁夏西部(今天的甘肃固原一带)。典故“望出安定,姓启蒙山。”指的就是蒙姓的望族居住在安定郡。

  堂号

  献典堂。春秋时期,楚国复国以后,楚昭王决定重新治理国家,壮大楚国的势力。但发现楚国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没有了,这时楚国大夫蒙谷又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献给楚王,使楚国的治理有了新的标准。

  蒙姓家谱目录

  1 广东番禺蒙氏族谱,不分卷,民国间钞本,一册

  2 重庆江津蒙氏族谱,不分卷, 包括江津、綦江等地,2002年修订,一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