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砂益原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辰砂益原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辰砂益原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奇效良方》卷五 31 辰砂益原散的别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辰砂益原散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用药禁忌 38 各家论述 39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辰砂益原散 1 拼音
chén shā yì yuán sǎn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辰砂益原散21 处方
辰砂(三钱)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22 炮制上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治伏暑,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心神恍惚。
24 辰砂益原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不拘时服,白沸汤调下。
25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奇效良方》卷五 31 辰砂益原散的别名
辰砂益元散、朱砂益元散、益元散、辰砂六一散、天水散、益元凉肌散
32 组成辰砂3钱,滑石6两,甘草1两。
33 功效镇心安神,清热利湿,催生下乳。镇心神而泻丙丁之邪热。
34 主治中暑、伤寒热不退,烦渴引饮,小便涩痛而黄,心神恍惚,谵语惊悸;积聚水蓄,里急后重,暴注下迫。痘疹34日,里热,小便黄赤,神气不清者。伤寒热不退,狂言澹语。暑乘肺咳则口燥心烦,声嘶吐沫。暑月惊悸多汗,小便涩痛。疰夏。
35 辰砂益原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3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37 用药禁忌老人、虚人,及病后伤津,而小便不利者,不宜用。
38 各家论述1《医方考》:滑石清利六腑,甘草解热调中,辰砂安神去怯。
2《医学传灯》:六一散有辰砂,能引甘、滑之凉,先入心经,使热与湿俱解,无朱砂者,但能利湿,不能解热,以其无向导之兵也。
39 附注辰砂益元散(《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朱砂益元散(《景岳全书》卷五十九)、益元散(《医方集解》)、辰砂六一散(《张氏医通》卷十六)、天水散《金鉴》卷二十八)、益元凉肌散(《痘疹会通》卷五)。
古籍中的辰砂益原散 《杂病广要》:[外因类]中暑亦得。(《直格》)《元戎》名六一散。《奇效》辰砂益原散,治伏暑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心神恍惚,于本方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二十第三十一门]辰砂汤入辰砂细末二,三钱,看颜色如何,脑麝并根据前法。《是斋百一选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一第二门]宁志丸大,以留下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人参汤下,不拘时候。《是斋百一选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严氏济生方》:[诸虚门虚损论治]玉关丸者二个,去皮瓢切开项,入辰砂附子四个在内,以木瓜原项子盖之,线扎定,蒸烂讫,取出附子,切作片,焙干
《本草分经》:[原例(次序略经更定)手少阴心]朱砂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青州白丸子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青州白丸子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局方》卷一 31 方名 32 青州白丸子的别名 33 组成 34 主治 35 青州白丸子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各家论述 38 附注 4 《医学纲目》卷二十七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青州白丸子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青州白丸子 1 拼音
qīng zhōu bái wán zǐ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青州白丸子21 处方
南星壹(生用二两) 白附子(二两) 川乌头(去皮脐半两) 半夏(好白者水浸洗过七两)
22 炮制上碾为细末,以生绢袋盛于井花水内,摆出末出者,更以手揉令出,以滓更研,再生绢袋摆净为度。于磁盆中日晒夜露,每旦换新水,搅而复澄。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晒干,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绿豆大。
23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手足瘫痪,风痰壅盛,呕吐涎沫,及小儿惊风,并皆治之。
24 青州白丸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服。如瘫痪风湿,酒送下;小儿惊风薄荷汤下三五丸。
25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局方》卷一 31 方名
青州白丸子
32 青州白丸子的别名白丸子、青州白露丸
33 组成半夏(生用,白好者,水浸洗过)7两,川乌头(去皮脐,生用)半两,南星(生)3两,白附子(生)2两。
34 主治风痰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斜,肢体麻木,痰涎壅盛,遗精,眉棱骨痛。男子、妇人半身不遂,手足顽麻,痰涎壅塞,及一切风,他药所不能疗者,小儿惊风,大人头风,洗头风,妇人血风。
35 青州白丸子的用法用量初服5丸,加至15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如瘫痪风,以温酒送下20丸,每日3次。至3日后浴,当有汗,便能舒展,服经3、5日,呵欠是应。常服10丸以来,永无风痰膈壅之患;小儿惊风,薄荷汤送下23丸。
3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生绢袋盛,用井花水摆,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放瓷盆中,日中晒,夜露至晓,弃水,别用井花水搅,又晒,至来日早,再换新水搅,如此春5日、夏3日、秋7日、冬10日,去水,晒干,候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绿豆大。
37 各家论述①《医方考》:痰之生也,由于湿,故用半夏、南星之燥;痰之滞也,本于寒,故用乌头、白附之温,浸以数日,杀其毒也。②《中风斠诠》:喻嘉言曰,此方治风痰之上药,然虽经制炼,温性犹存,热痰迷窍,非所宜施。寿颐按,此方本用青州范公泉之水澄粉,故方以地名,如阿胶之类。取水性之沉重者,以开痰降浊,乌、附、星、夏,皆用其生,而澄浸去毒,又是制炼之一法,然本性犹存,诚如嘉言之论,要知制方之意,必为阴霾猝乘,真阳欲亡者,立法犹之三生饮,而其毒稍减,其性较和。虽曰专治风痰,须知风非外风,而痰是寒痰,本非通治热痰之剂,用生姜汤下者,仍是为星、夏、乌、附解毒之计,初非欲以疏泄外感风寒;若曰瘫痪,酒下,则茍是肝阳,温以济温,殊非良法;而小儿惊风,尤多热痰上壅,已非所宜,乃用薄荷汤下,是又以为外感之风,而欲其疏泄,甚非立方之旨,惟中风虚寒之慢脾风,其痰上塞,自可用之,然更取薄荷泄散,以为导引,亦是未妥。凡用古方,皆宜细心探讨,自有权衡,不可人云亦云,囫囵吞枣。
38 附注白丸子(《直指》卷十八)、青州白露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4 《医学纲目》卷二十七 41 方名青州白丸子
42 组成半夏半两,枳壳(炒)4钱,桔梗2钱,陈皮2钱,木通2钱,黄芩2钱,麻黄1钱半,紫苏1钱,防风1钱,甘草(炙)5分。
43 主治老年妇人,自来无汗、多痰,今得喘病,眠不得。
44 青州白丸子的用法用量上分作5帖,加生姜3片,水煎,去滓,入竹沥2蚶壳许,热饮。
古籍中的青州白丸子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二·肝脏部惊]慢脾风者,不宜用之,盒饭补脾及温白丸、羌活膏之类。青州白丸子治小儿惊风,大人诸风。半夏(生,七两)南星(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六·小儿部肝主风]惊搐用之,盒饭补脾,及温白丸、羌活膏之类。〔阎〕青州白丸子治小儿惊风,大人诸风。半夏(生,七两)南星(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二·肝脏部惊]慢脾风者,不宜用之,盒饭补脾及温白丸、羌活膏之类。青州白丸子治小儿惊风,大人诸风。半夏(生,七两)南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中]论中风证候入脏,狂言恍惚,与排风汤。中风手足瘫痪,多与青州白丸子。中风项背拘强,牙关紧急者,可与三五七散。中
《普济方》:[卷九十二诸风门]风口眼斜(附论)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四白丹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四白丹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保命集》卷中 31 组成 32 功效 33 主治 34 四白丹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3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四白丹 1 拼音
sì bái dān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四白丹21 处方
白术(五钱) 白茯苓(五钱) 人参(五钱) 缩砂(五钱) 香附(五钱) 甘草(五钱) 防风(五钱) 川芎(五钱) 白芷(一两) 白檀香(三钱半) 知母(二钱) 羌活(二钱半) 薄荷(二钱半) 独活(二钱半) 细辛(二钱) 麝香(一钱另研) 牛黄(半钱另研) 龙脑(半钱另研) 藿香(一钱半) 甜竹叶(二两)
22 炮制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
23 功能主治清肺气养魄、中风多昏冒,肺气不清也。
24 四白丹的用法用量
临睡前嚼一丸,煎愈风汤送下。上清肺气,下强骨髓。
25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保命集》卷中 31 组成
白术半两,白芷1两,白茯苓半两,白檀1两半,人参半两,知母3钱,缩砂仁半两,羌活2钱半,薄荷3钱半,独活2钱半,防风5钱,川芎5钱,细辛2钱,甘草5钱,甜竹叶1两,香附子5钱(炒),龙脑半钱(另研),麝香1字(另研),牛黄半钱,藿香1钱半。
32 功效上清肺气,养魄,下强骨髓。
33 主治中风昏冒,气不清利。
34 四白丹的用法用量临卧服1丸,分57次嚼之。
3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
36 各家论述《法律》:此方颇能清肺养魄。方中牛黄可用,而脑、麝在所不取,以其耗散真气,治虚风大非所宜。然本方以四君子汤作主,用之不为大害。今更走牛黄仍用五分,龙脑、麝香各用二分,取其所长,节其所短,庶几可也。
古籍中的四白丹 《医门法律》:[卷三中风门]中风门方空心一服,吞下二丹丸,谓之重剂,临卧三服,吞下四白丹丸,谓之轻剂。假令一气之微汗,用愈风汤三两,加
《医学正传》:[卷之一医学或问]中风去渣温服。空心一服,咽下二丹丹。临卧一服,咽下四白丹。动以安神,静以清肺。假令一气之微汗,本方药一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中风门]药方空心一服,吞下二丹丸,谓之重剂。临卧一服,吞下四白丹九,谓之轻剂。假令一气之微汗,用愈风汤三两、加
《医学纲目》:[卷之十·肝胆部]中深半身不收舌难言俱要食远服。空心咽下二丹丸,谓之重剂;临卧咽下四白丹,谓之轻剂。是动以安神,静以清肺。假令一气之微
《丹溪心法》:[卷一]中风一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霹雳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秋疟指南》卷二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45 用药禁忌 5 《丸散膏丹集成》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急救痧症全集》卷下 61 方名 62 霹雳散的别名 63 组成 64 主治 65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66 制备方法 7 《温病条辨》卷一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用药禁忌 8 《古方选注》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86 各家论述 9 《良朋汇集》卷四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幼科发挥》卷二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活人书》卷十六 111 方名 112 霹雳散的别名 113 组成 114 主治 115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17 附注 12 《圣惠》卷九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证类本草》卷十引《孙兆口诀》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霍乱论》卷下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46 用药禁忌 15 《伤寒全生集》卷四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56 附注 16 《育婴秘诀》卷二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活幼心书》卷下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7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霹雳散 1 拼音
pī lì sǎn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霹雳散21 处方
附子(一枚)
22 炮制烧为灰,存性为末。
23 功能主治治阴胜隔阳伤寒,其人必躁热而不欲饮水是也。
2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蜜水调下而愈。此逼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而汗出乃愈。
25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31 方名
霹雳散
32 组成香附子6两(去毛),川乌头2两(炮,去皮,尖),石灰2两(油炒)。
33 主治妇人经脉妄行,血崩不止。
3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食前每服2钱,烧秤锤淬酒调下。
3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4 《秋疟指南》卷二 41 方名霹雳散
42 组成生大黄1钱,黄芩3钱,吴萸1钱。
43 主治痢症胀闭,有宿食,发呕。
4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水2碗,煎至1碗,先服半碗,得快利即勿服;如不快利再服1次。
45 用药禁忌此药只可服3次,不可多服。
5 《丸散膏丹集成》 51 方名霹雳散
52 组成麝香4分,生香附1钱8分,硫黄5分,肉桂8分,母丁香1钱4分。
53 主治寒凝腹痛。
5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每次1分,开水送服。
55 制备方法除麝香、硫黄另研外,余药共研和匀。
6 《急救痧症全集》卷下 61 方名霹雳散
62 霹雳散的别名通关散
63 组成北细辛5钱,生半夏半钱,皂角半钱,鹅不食草2钱,茅山术2钱,灯心灰2钱。
64 主治痧毒闭结,七窍不通,经脉阻滞,吐泻不出,胀满绞闷;及中风、中恶、中气、中暑、一切昏仆不省人事者。
65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临用以灯草1段,蘸少许,刺搐鼻孔中。即嚏。
66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瓶收封固。
7 《温病条辨》卷一 71 方名霹雳散
72 组成桂枝6两,公丁香4两,草果2两,川椒5两(炒),小茴香4两(炒),薤白4两,良姜3两,吴茱萸4两,五灵脂2两,降香5两,乌药3两,干姜3两,石菖蒲2两,防己3两,槟榔2两,荜澄茄5两,附子3两,细辛2两,青木香4两,薏仁5两,雄黄5钱。
73 主治中燥吐泻腹痛,甚则四肢厥逆,转筋,腿痛,肢麻,起卧不安,烦躁不宁;再甚则六脉全无,阴毒发斑,疝瘕;一切凝寒固冷积聚。
7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开水和服,大人每服3钱,病重者5钱;小人减半。再病甚重者,连服数次,以痛止厥回,或泻止筋不转为度。
7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76 用药禁忌寒轻者,不可多服;寒重者,不可少服,以愈为度。非实在纯受湿、燥、寒三气阴邪者,不可服。
8 《古方选注》 81 方名霹雳散
82 组成雄黄5分,人言4分,冰片5分,生山栀20枚,牛黄5分,急性子1钱,生绿豆180粒,雌黄5分。
83 功效涌吐风痰,泄浊阴。
84 主治阳狂,痴癫。
85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先将绿豆冷水洗,去皮,同余药各生晒干为末。大人用7分,1516岁者用4分。或粉面糕饼令其食,少倾吐出顽痰为妙。晚以稀粥补之。
86 各家论述明系痴癫是藏病,多由肝经风痰随气上逆于心,迷乱神明,故宜涌而吐之。生黄砒不及炼白砒,燥烈纯热,劫痰善吐,但炼砒毒能伤人,故必重用生绿豆以解其毒。然有服之其毒内攻而不吐者,又必以食物如粉面糕饼鼓动胃气,则无有不吐者矣。山栀轻扬上浮,急性子下气透骨,是即栀子豉汤激而行之,相助以吐。雄黄入肝之阳分,杀精辟鬼;雌黄入肝之阴分,祛风杀虫。牛黄入肝藏引风外出;冰片入骨髓搜风可尽。刚猛毒药,无微不入,胸中即有固结顽痰,亦必倒仓吐出,其神明得以归舍而清矣。
9 《良朋汇集》卷四 91 方名霹雳散
92 组成黄芩(炒)2钱,荆芥(炒)2钱。
93 主治血出崩漏,行经不止。
9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黄酒4两同盛碗内,先将铜称锤1个,用枣木柴烧通红,淬入药碗内,酒滚,乘热服。
9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10 《幼科发挥》卷二 101 方名霹雳散
102 组成踯躅花1分半,雄黄3分,麝香少许。
103 主治小儿中恶、眩仆、四肢厥冷,两手握拳,不能喘息。
10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用灯心3寸长,蘸少许,插入鼻孔。得嚏即醒。
10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1 《活人书》卷十六 111 方名霹雳散
112 霹雳散的别名黑散子、霹雳煎
113 组成附子1枚(及半两者,炮熟,用冷灰焙之,去皮脐,为粗末),真腊茶1大钱(细研)。
114 主治阴盛格阳,身冷,烦躁,面青唇黑,腹痛,大便自利,脉沉细欲绝。
115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每服用水1盏,煎6分,临熟入蜜半匙,放温冷服之。须臾躁止,得睡,汗出即愈。
116 制备方法上同和,分作2服。
117 附注黑散子(《普济方》卷一三五)、霹雳煎(《准绳·类方》卷五)。
12 《圣惠》卷九 121 方名霹雳散
122 组成大黑附子1枚(入急火内烧,唯存心少多,在临出火时便用瓷器合盖,不令去却烟焰)。
123 主治伤寒2日,头痛,腰脊强硬,憎寒壮热,遍身疼痛。
12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汗出立愈。
125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13 《证类本草》卷十引《孙兆口诀》 131 方名霹雳散
132 组成附子1枚(烧为灰存性)。
133 主治阴盛隔阳伤寒,其人必躁热而不欲饮水者。
13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蜜水调下,为1服而愈。此逼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而汗出乃愈。
13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4 《霍乱论》卷下 141 方名霹雳散
142 组成附子(浓甘草汤煎去毒)3两,吴茱萸(泡去第1次汁盐水微炒)3两,丝瓜络(烧酒洗)5两,陈伏龙肝2两(烧酒1小杯收干),木瓜(络石屯7钱煎汁炒干)1两5钱,丁香(蒸晒)1两。
143 主治阳虚中寒、腹痛吐泻,转筋肢冷,汗淋,苔白,不渴,脉微欲绝者。
14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外以醋半酒杯,盐1钱5分,藕肉1两5钱,煎滚,瓦上炙存性研,每服加3厘,每病止须用半服,参汤下。
145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分作19服。
146 用药禁忌确系寒证,此散固佳,若未辨阴阳,极宜审慎,勿轻试也。
15 《伤寒全生集》卷四 151 方名霹雳散
152 组成熟附子、人参、甘草、白术、干姜、细茶1撮。
153 主治阴极发烦躁,阴极似阳,身热面赤,烦躁不能饮水,脉沉细或伏绝。
15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水煎,入蜜2匙,麝香少许调,顿冷服下。须臾汗出,得睡躁止乃愈。
155 加减烦躁欲坐卧泥水井中者,阴盛故也,加辰砂、远志、茯神;面赤者,下虚故也,加葱白9茎;身热者,里寒故也,加桂枝;泻不止,加炒白术、人参;呕吐不止,加姜汁、半夏、陈皮、丁香;腹痛,加砂仁、吴茱萸、木香,甚不止,加乳、没;虚寒气逆上,加沉香、苏子;有痰,加半夏、橘红;无脉,加猪胆汁1匙调服。
156 附注药后如不得睡无汗,复加烦躁不安,身热下利不止,脉不出者,死。
16 《育婴秘诀》卷二 161 方名霹雳散
162 组成牙皂3分,细辛5钱,川芎5钱,白芷5钱,羊踯躅花1分半,雄黄2分,麝香少许。
163 主治卒中恶死者。
16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每用少许,以灯心草3寸长,蘸点鼻内,喷嚏为验。
16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7 《活幼心书》卷下 171 方名霹雳散
172 组成猪牙皂角3钱,细辛2钱,川芎2钱,白芷2钱,踯躅1钱半。
173 主治急慢惊风,不省人事。
17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每以少许,用大灯心3寸长,蘸点鼻内。得喷嚏为验。
17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76 附注本方药物不可焙,焙则不应。
古籍中的霹雳散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十三伤寒门(上)]证候冷脉细,烦躁不饮水,此阴盛格阳也。《活人书》以霹雳散通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汗出乃愈。许氏云∶不甚
《证治准绳·伤寒》:[卷五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烦躁(虽大躁欲于泥水中卧但饮水不得入口者是也活人用霹雳散)又有邪气在表而躁烦者(太阳中风脉浮而紧不汗出
《吴鞠通医案》:[卷五]中燥钱)青橘叶(三钱)半夏(五钱)苡仁(五钱)接服霹雳散。十七日复诊病稍减,脉仍紧,去∶楂炭橘叶及川椒
《伤寒证治准绳》:[卷五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烦躁(虽大躁欲于泥水中卧但饮水不得入口者是也活人用霹雳散)又有邪气在表而躁烦者(太阳中风脉浮而紧不汗出
《伤寒证治准绳》:[卷四]阴毒本文2023-08-04 04:02:1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