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飞船的传说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宇航飞船的传说有哪些?,第1张

我们从爱斯基摩人的神话中知道,最早的部落是由长黄铜翅膀的神从北方来的。最古老的印地安人的神话故事中提到一种给他们带来火和果子的雷鸟,依据印加人的宗教传说,星星上都坐满了人,神是从星座上降临人间的。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速人以及埃及的楔形文字中曾不止一次地描述同一个场面:神从星星上降临人间后又回去了,他们乘坐着大大小小的火船飞越天空,这看起来让人感到十分奇怪。

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我们读到了一种名叫维摩那的飞行动力装置,它可以借助旋风在很高的空中飞行,能够飞得很远,可以自由地向前、向上、向下任意飞行。其中写道:“在罗摩的命令下,一驾堂皇的车子带着巨大的声响升到云中。”这里不但提到了飞行物,还提到了“巨大的声响”。在印度的另一部史诗《摩呵婆罗》中,还有一段类似的描述:在一大片像太阳般耀眼的光亮之中,毗摩驾着维摩那飞过,发出一阵雷鸣般巨大的响声。在这段描写中,至少涉及到了有关火箭的某些概念,知道这样一种飞行器可以驾着一道光,发出可怕的甚至恐怖的响声。这部史诗的第十篇中写道,枯尔呵从一个巨大的维摩那上向三重城投下一颗炸弹,当时的情景是,比太阳还要亮千万倍的白炽烟云腾空而起,城市片刻之间化为灰烬。这使我们想起了氢弹爆炸的情景。

藏文古籍《丹多娃》和《康多娃》也讲到了史前的飞行装置,书中把飞行装置称为“天上的珍珠”。在《萨玛朗加那——苏德拉德哈拉》一文中,用了整章整章的篇幅来描写尾后喷出火和水银的飞船。

梵蒂冈博物馆阿里伯托·杜利发现了公元前1600年图特摩斯三世时代的一卷古文残篇,它记载了这样一段神奇传说:有一个火球从天而降,气味十分难闻,图特摩斯和他的士兵们一直望着这个景象,直到火球向南方飞去,从视野中消失为止。

在古挪威和冰岛的传说中也讲到在空中邀游的神。弗莉葛女神有个使女叫格娜,女神派她乘一匹能够飞过陆地和海洋的骏马到另外的世界去,这匹马叫“虎厄斯路厄”(意为四蹄喷火)。在死海附近发现的《启示录》中写到了这种喷火车。文中写道:“在那个人身后,我看到一辆火轮车,每个轮子满是眼睛,轮上有个宝座,周围是一团火。”宝座和天车都是犹太神灵的传统象征与图腾崇拜,大致相当于希腊及早期基督教中的普利洛马(巨光)。

在位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古城孟斐斯,也有这样的传说,普塔神交给国王两个模型,用以庆祝他统治的周年纪念日,命令他10万年内庆祝该纪念日6次,普塔神来给国王送模型时,乘着一辆闪光的车,不久,他又乘车在地平线上消失了。今天,在埃德弗的房门上和庙宇里我们还可看到画有翅膀的太阳和带着永恒标记的飞鹰图画。

假如一架直升机第一次在非洲丛林里着陆,当地人谁也没见过这玩意儿。直升机发出吓人的隆隆声,在一块空地上降落。驾驶员身穿战地服装,手提机关枪,头戴着防撞头盔,从机舱里跳了出来。缠着腰布的野人看着这个从天而降的东西和从没见过的神吓呆了,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连手脚都不知道该往什么地方放了。过一会儿,直升机又起飞了,消失在天空之中。剩下这个野人时,他开始想法来解释这件事。他会告诉那些不在场的伙伴,他看到一辆飞车,一只大鸟,发出可怕的声音和臭味,还有带着喷火武器的白皮肤的生物。这不同寻常的来访者被记录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就形成了这些神奇故事,父亲讲给儿子听时,这只天鸟显然不会变小,而里面跳出来的生物则变得更加奇特、更加仪表堂堂、更有本领。故事会添上这样那样的枝叶,但是,这个神奇的传说的前提是确有直升机降临了。从那时起,这件事就成了这个部落的一个神话,永远流传下来,而且越流传越神秘。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中国民族图书馆是一所全国性的民族专业中心图书馆,1959年9月建成开放。原为民族文化宫图书馆,1989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文化部批准,改称中国民族图书馆。 中国民族图书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内花园式庭院之中,馆舍面积2700平方米,有近百个阅览座位,并拥有国内少见的封闭式书库。

现设采访编目部、典藏阅览部、研究发展部等部门,有汉、蒙古、回、藏、维吾尔、朝鲜、彝、满、水等多个民族的工作人员。

中国民族图书馆多年来以藏书丰富,独具民族特色而著称。现有藏书50多万册,以汉文和民族文献为主,外文文献为辅。民族文字古籍占17万余册,其中不少是特种文献、孤本。所藏的民族文献种类繁多,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24种;外文有英、俄、日、德等14种。

中国民族图书馆特藏文献中有不少国内外罕见的各种民族文字写本、刻本、金石拓片、舆图,还有年代久远的稀世真品、菩提叶写本等。汉文古籍中大量收藏了地方志、史志、民族史志、年谱、传记,并有部分孤本。如《甘省便览》、《西昌备乘志》等。此外还有极为珍贵的元初补雕的《金藏》,它是《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的底本之一。民族文字古籍中,有蒙古、藏、满、彝、水等文种,仅古藏文经典就有数千包,数万种之巨。这些古藏文珍品中有《红史》、《萨伽班智达贡嘎坚赞本生事记》等。其它民族典籍精萃有蒙文《成吉思汗格言》、彝文《西南彝志》、水文《水书》、西夏文《佛经》等。

中国民族图书馆丰富而独特的藏书体系不仅赢得了“民族典籍之宫”的美誉,而且为对外弘扬中华各民族的古老文化,对内开展多层次、高质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首先,图书馆积极开展外借、阅览、邮借等多种服务业务,每年可接待国内外读者万余人。

纪念邮票

其次,设有缩微照相机、复印机、微型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几十台,为开发文献资源做出了努力。自1981年以来,陆续复印出版了《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八旗通志》、《丹珠尔》和《妙法莲华经》、《声闻地》贝叶写本等几十种30万余册图书,服务范围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的还传播到国外。此外,图书馆编辑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作大事记》、《中国少数民族图书馆概况》、《中国民族年鉴》(1995年卷-2003年卷)等书。 1983年起先后举办民族地区图书馆馆长研讨班、进修班,采取多种方式培训人才。

另一方面,与国际间的交往逐年增加,先后接待了日、美、英、印度、意、澳、德、尼泊尔、泰、匈、伊朗、蒙、朝、韩、吉尔吉斯等国的政府官员、图书馆界学者、学术团体和民族宗教界人士以及旅居国外的藏胞及台、港、澳同胞等,并派员出访了匈牙利、澳大利亚、前苏联、印度、日本、蒙古、土耳其等国,与国外及台、港、澳许多学术机构和图书馆建立了友好文化交流关系。

藏文书法展馆:通过一百多种不同风格的藏文书法,介绍了历史悠久的藏文化丰富内涵。藏文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淳厚的高原气息、浓重的乡土特质和明丽的雪域色彩,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瑰丽珍品。藏文书法展馆通过展示、介绍,力求将藏文书法这一瑰丽珍品进一步继承发扬。

藏族民俗展馆:通过复原和展示藏族民居、服饰文化、民间工艺、马具文化、卡垫文化、宗教法器和生活用具,形象而生动地展现藏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独特的民俗民情。如馆藏的一块硬质方圆木上雕琢有许多动物和地方生灵图像的朵巴尔(祭祀模子),是整个藏区流传至今的祭祀模板文化的代表。

彩绘大观展厅:展出有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受国家版权保护的《中国藏族彩绘大观》。《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画面达1500平方米,上有唐卡700多幅,不同的堆绣图案3000多种,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包括藏族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历史、宗教、医学、艺术、民俗、文化生活等诸方面,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藏族民俗馆:通过复原和展示服饰文化、民间工艺、马具文化、藏族卡垫和生活用具,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藏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独特的民俗民情。

藏医史展厅:通过藏医药学发展的七个历史时期的介绍,28位历代著名藏医药学家的事迹、塑像、名著和琳琅满目的藏式器物,勾勒出藏医药发展的辉煌历史轨迹,图文并茂地向人们介绍了作为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并通过一位位造诣高深、影响久远的名医和他们对疾病的独到见解和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展示了作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的藏医史绚丽多彩的画卷。

曼唐器械展厅:展出的80幅唐卡,为祖国医药学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医药学史上亦属罕见。80幅曼唐作品(即彩色系列挂图唐卡),通过4900多幅小图诠释了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的比想学、胚胎学,解剖学、心理学、养身保健学、药物临床学等诸多内容。这在世界医药学史上也是亦属罕见绝无仅有的。除此之外还展出了藏医临床中比较普遍用到的180多件外科手术器械。

古籍文献展厅:陈列了卷帙浩繁的藏医药文献中最具代表性的1000多函典籍,还展出有用传统工艺制成的藏纸,以金、银、珍珠、珊瑚等为原料书写的《四部医典》。还展出了300多部现当代藏医药学书籍和珍贵的古籍印版。

藏药标本展厅:展出有2000多件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其中有利用汞、金、银等原料经特殊工艺炮制而成的、被誉为“甘露精华之王”的“佐太”。还有已收入国家药物基本目录、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等成品药。展厅不但展示了藏药学名著《晶珠本草》中所收载药物中的精品,而且也成了高原生物学的一个最精彩、最集中的展示课堂。展厅的一侧,模拟高原雪山、湖泊、河流、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陈列有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野牦牛、雪豹、藏原羚、金雕、藏马鸡、旱獭等标本。

天文历算展厅:采用木雕时轮坛城、天文历算工具、古籍、历代有突出贡献的藏历算学家雕像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再现场景复原和模拟藏族历算的日月星辰运行状况,演示它在藏历推算、天气预报、测定方位等方面作用与推算方法。

仓央嘉措,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扩展资料:

仓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

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足见藏族人民喜爱之深。汉文译本公开发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种,或用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动活泼的自由诗,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欢迎。

英文译本于1980年出版,于道泉教授于藏文原诗下注以汉意,又译为汉文和英文。汉译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实准确并保持原诗风姿,再加上赵元任博士的国际音标注音,树立了科学地记录整理和翻译藏族文学作品的典范。

仓央嘉措在藏族诗歌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开创了新的诗风,永远值得纪念和尊敬。仓央嘉措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

-仓央嘉措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