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云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4收藏

推云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疡医大全》卷十一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制备方法 3 《古方汇精》卷二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推云散的用法用量 4 《异授眼科》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推云散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推云散 1 拼音

tuī yún sǎn

2 《疡医大全》卷十一 21 方名

推云散

22 组成

石蟹1钱(滚水泡,去夹石并砂土,用竹纸包,槌碎,再研至无声为度),黄连1钱(去须),白丁香1钱,宫粉3分,金锡3分(坚重有金星,研飞),青盐3分(锅内水化开,澄去砂土,火上煎干),赤石脂3分,铜绿(古钱上者刮下,研细,水飞,晒干)3分,硼砂4分,乳香4分(透明者,箬包45层,铜锅内清水煮数沸,换水煮去油),没药(制同上)4分,熊胆1分(去皮膜),当门子1分,枯矾1分,冰片1分。

23 主治

诸般外障,云翳蟹睛,血翳赤膜。

24 制备方法

共乳细用。

3 《古方汇精》卷二 31 方名

推云散

32 组成

防风1钱,木贼草1钱,秦皮1钱,荆芥1钱,羌活1钱,白蒺藜1钱(去刺、炒),蝉壳1钱(去土),僵蚕1钱(去丝,炒),元参1钱,牡丹皮1钱,枳壳1钱(炒),草决明2钱(炒)。

33 主治

风寒外侵,火热内炽,肝窍不利,目赤痛日久,渐生外障翳膜。

34 推云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远服。

4 《异授眼科》 41 方名

推云散

42 组成

炉甘石5分,珍珠2分,玛瑙3分,朱砂4分,熊胆1分半,黄连1分半,乳香6厘,没药6厘,麝香2厘,硼砂3厘。

43 主治

白膜遮睛。

44 推云散的用法用量

点眼。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推云散 《验方新编》:[卷十七眼部]眼科七十二症问答症因丸散

肺,其金旺而木衰,故白膜遮睛。宜点珍珠膏,或点推云散,服连翘饮,四顺清凉散。连翘饮∶连翘、甘草、黄

《疡医大全》:[卷十一眼目部]外障门主论

和养胃汤,后服石斛夜光丸,俱加五味子以敛之;点推云散、八宝散。此证外点内服,必要积以岁月,其翳方能

《异授眼科》:[眼有七十二症医治]第十四问

肺矣。金旺而木衰,故白膜遮睛。宜点珍珠膏,或点推云散,服连翘饮、四顺清凉散。连翘饮连翘甘草黄芩栀子

《异授眼科》:[眼有七十二症医治]第三十问

铜烙熨之平复。若热泪睛痛,怕日羞明,胞肿,宜点推云散,(方见十四问。)服加味洗心散(方见二问五问。

《异授眼科》:[眼有七十二症医治]第三十三问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黄连黄芩汤的用法用量 5 备注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黄连黄芩汤 1 拼音

huáng lián huáng qín tāng

2 处方

黄连6克 黄芩6克 郁金45克 香豆豉6克

3 功能主治

清热化浊。治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

4 黄连黄芩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5 备注

温热,燥病也;其呕,由于邪热挟秽,扰乱中宫而然,故以黄连、黄芩彻其热,以郁金、香豆豉宣化其秽。

6 摘录

《温病条辨》卷二

古籍中的黄连黄芩汤 《西塘感症》:感症变病

五苓散。经以喘而汗出脉促者。(邪气内攻)葛根黄连黄芩汤利之。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外邪壅盛)麻黄杏仁

《伤寒心法要诀》:[卷三]汇方

白头翁汤,即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也。葛根黄连黄芩汤干姜黄连黄芩汤黄连汤黄连阿胶汤葛根连芩汤甘草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汇方

白头翁汤,即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也葛根黄连黄芩汤 干姜黄连黄芩汤 黄连汤 黄连阿胶汤29葛

《医宗己任编》:[卷七西塘感症(中)]感症变病

五苓散。经以喘而汗出脉促者。(邪气内攻)葛根黄连黄芩汤利之。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外邪壅盛)麻黄杏仁

《伤寒附翼》:[卷上]太阳方总论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槲皮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槲皮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性味 29 功能主治 210 槲皮的用法用量 211 附方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槲皮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槲皮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槲皮 1 拼音

hú pí

2 《辞典》:槲皮

21 出处

《唐本草》

22 拼音名

Hú Pí

23 槲皮的别名

赤龙皮、槲木皮(《肘后方》),槲白皮(《崔氏纂要方》)。

24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树皮。

25 原形态

槲树(《纲目》),又名:朴樕(《诗经》),槲樕(《尔雅》郭璞注),金鸡树、大叶栎(《纲目》),槲栎、大叶柞、柞栎。

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直径达1米许。树皮暗灰色,有深沟;小枝粗壮,淡**或灰**,被灰黄星状柔毛。叶互生,革质或近革质,阔倒卵形至倒卵状楔形,长10~20厘米,亦有达30厘米者,宽6~13厘米或较宽,边缘具4~10对深波状齿或深裂,基部耳形,有时楔形,先端钝,上面深绿色,初有短柔毛,后无毛,下面有灰绵毛及星状毛;侧脉4~10对,直达齿端;叶柄长2~6毫米。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柔荑花序,生于新枝叶腋,花被具灰白色绒毛,雄蕊8~10;雌花数朵集生于幼枝上,子房3室,柱头3。壳斗大,杯状,包围坚果1/2,鳞片披针形,呈覆瓦状排列,棕红色,薄,向外反卷。坚果卵形或椭圆形,长15~25厘米,无毛。花期5~6月。果期10月以后。

26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阳坡成疏林。分布全国大部地区。

27 化学成份

树皮含鞣质370~1444%。壳斗含鞣质341~513%。

28 性味

《唐本草》:"味苦。"

29 功能主治

治恶疮,瘰疬,痢疾,肠风下血。

①《药性论》:"治恶疮,煎汤洗。"

②《唐本草》:"水煎浓汁,除蛊及瘘。"

③《纲目》:"止赤白痢,肠风下血。"

210 槲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熬膏或烧灰研末。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敷。

211 附方

①治附骨疽:槲皮烧末,饮服方寸匕。(《千金方》)

②治毒病下部生疮者:榉皮、槲皮合煮汁如粘糖以导之。(《补缺肘后方》)

③洗诸败烂疮:槲树皮,切,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春、夏冷用,秋、冬温用。洗乳疮及诸败疮,洗了则敷膏。(《肘后方》赤龙皮汤)

④治一切瘘疾:槲白皮,切,五升,水八升,煮令泣尽,去滓,再煎成膏,日服枣许,并涂疮上。宜食苜蓿盐饭以助之,以瘥为度。(《崔氏纂要方》)

⑤治小儿瘰疬:槲皮,去粗皮,切,煎汤频洗。(《圣惠方》)

⑥治一切赤白痢久不差:干姜、槲白皮(姜汁炙五度)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食前,温米饮调下。(《圣济总录》干姜散)

⑦治赤白久痢:新槲皮一斤,去黑皮,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煎膏和酒服。(《纲目》)

2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槲皮的方剂 槲皮汤

拼音:húpítāng《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槲皮汤:处方:槲皮18升(细切)功能主治:治产后乳痈,

大蛇皮涂方

蛇蜕皮1条(大者,烧作灰用),石硫黄(研)2钱,槲皮(烧作灰)2钱。制法:上为极细末,以清熟漆调和,

槲皮煎

鼠粪14枚(微炒用粒)。制法:上药以水1硕,先煮槲皮取1斗,去滓,重煎如饧,入鼠粪及酒1升,搅匀。功

秦皮丸

方名:秦皮丸组成:鼠尾草、蔷薇根、秦皮(如无,用槲皮代之)各等分。主治:血痢,下赤连年。用法用量:上

槲皮散

拼音:húpísǎn《圣济总录》卷一四七:槲皮散:处方:槲木北阴白皮4两,桃根白皮4两(细锉),猬皮

更多用到中药槲皮的方剂

用到中药槲皮的中成药 肝苏颗粒

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

山楂精降脂片

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槲皮素14mg,置100ml量瓶中,加乙醇40ml溶

泌石通胶囊

C6H12O6)计算]计,不得少于100mg。槲皮素: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银杏叶胶囊

峰面积比: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色谱中,槲皮素峰与山柰素峰的峰面积比应为08~13。其他

脑心清片

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理论板数按槲皮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槲

更多用到中药槲皮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槲皮 《证类本草》:[卷第十四]槲(音斛)若

及,俗用甚效。(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槲皮亦可单用。主治恶疮,煎汤洗之良。日华子云∶槲皮,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槲实

附方旧四,新六。赤龙皮汤∶治诸败烂疮、乳疮。用槲皮(切)三升。水一斗,煮五升,春夏冷用,秋冬温用附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一诸痢方治]治热痢方

并空心食前服。沈存中言。予家常作此药。最获大效。槲皮汤治如前。以新槲皮不拘多少。去外黑皮。细切晒干。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瘰候

四钱,水盏半,灯芯二十根,煎六分,食后临晚卧服。槲皮散小儿瘰痛,以此洗之。槲皮(去粗皮,此木在处有之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一瘰门]诸瘰

目录 1 拼音 2 王旭方:解毒清热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解毒清热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解毒清热汤 1 拼音

jiě dú qīng rè tāng

2 王旭方:解毒清热汤

21 处方

金钱草30克,柴胡10克,黄芩15克,葛根15克,白头翁20克,金银花25克,秦皮10克,黄柏15克,黄连6克,甘草6克。

22 功能主治

解毒,清热、祛湿。主热毒挟湿。

23 解毒清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频服(或饭后半小时服)。可用3050毫升保留 。

24 摘录

王旭方

3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31 方名

解毒清热汤

32 组成

公英1两,野菊花1两,大青叶1两,紫花地丁5钱,蚤休5钱,花粉5钱,赤芍3钱。

33 功效

清热解毒。

34 主治

疔、疖、痈、急性丹毒初期及一切体表感染初起。

35 各家论述

本方力专解毒清热。方中公英解毒,长于消痈;紫花地丁解毒,长于治疔毒;大青叶解毒,清热凉血,常用于治疗瘟疫斑疹,丹毒等症;蚤休能解肝胆之郁热,熄上扰之火毒,善治上焦痈肿疮毒;佐以赤芍凉血活血散瘀;花粉清热生津护阴。药少力专,各尽其用。

古籍中的解毒清热汤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卷之一]总论大法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黄连败毒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黄连败毒丸 1 拼音

huáng lián bài dú wán

2 处方

黄连2两,甘草2两,连翘1两,防风1两5钱,羌活1两,细辛1两,薄荷5钱,黄芩1两(酒炒),甘菊花1两。

3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

眼丹。

5 黄连败毒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以白汤送下。

6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古籍中的黄连败毒丸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黄连

珍曰∶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集解《别录》曰∶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之阳。二月、八月采根。弘景

《普济方》:[卷二百十一泄痢门]热痢

白头翁当归犀角艾叶甘草桑寄生(锉各半两)升麻黄柏黄连黄芩酸石榴(各三分)上粗捣筛为散。每服五钱。水一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暴赤眼

昏痛泪出隐闷。槐枝汤方槐枝(碎锉二两)秦皮(锉)黄连(去须)蕤仁(去皮)马牙硝黄柏(去粗皮锉)山栀子

《本草思辨录》:[卷一]黄连

连阿胶汤、泻心汤,治心也。五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治胃也。黄连粉,治脾也。乌梅丸,治

《普济方》:[卷七十三眼目门]目赤烂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各家论述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二陈加黄连栀子汤 1 拼音

èr chén jiā huáng lián zhī zǐ tāng

2 处方

二陈汤加炒栀子、姜炒黄连。

3 功能主治

食郁有热之嘈杂。

4 各家论述

痰之生也,本于湿,故用半夏燥湿,茯苓渗湿,湿去则痰不生;甘草能健脾,脾健则能制湿;陈皮能利气,气行则痰亦行;黄连、栀子之加,取其寒能胜热,苦能降火尔!

5 摘录

方出《丹溪心法》卷三,名见《医方考》卷四

古籍中的二陈加黄连栀子汤 《幼科指南》:幼科证治汇方

铃子肉、吴茱萸,为末,酒煮为丸,盐汤下。)乌头栀子汤(乌头、栀子,用顺流水入姜汁煎服。)十味苍柏散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黄连

药酒煮为佐,广木香为使,治小儿五疳。以茱萸炒者,加木香等分,生大黄倍之,水丸,治五痢。此皆得制方之

《普济方》:[卷二百十一泄痢门]热痢

禁。用生姜、枣子、陈米煎服。痢后手足疼痛。败毒散加槟榔、木瓜煎服。此即所谓痢后风水。治热痢。(出本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暴赤眼

昏痛泪出隐闷。槐枝汤方槐枝(碎锉二两)秦皮(锉)黄连(去须)蕤仁(去皮)马牙硝黄柏(去粗皮锉)山栀子

《本草思辨录》:[卷一]黄连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