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_中国古文字作业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读后感 学校:内蒙古大学 学院:蒙古学学院 专业:历史文献学 学号:31221005 姓名: 白哈斯格日勒 班级:12 级《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读后感《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是 1984 年 8 月初,来自全国的少数民族 古文字研究者参加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由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 8 月出版。本书涉及到很多种少数 民族古文字,这些文字分别有佉卢文字、焉耆——龟兹文、于阗文、 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西夏文、吐蕃文、傣族文字、彝文、 纳西族古文字、契丹字、女真文、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字、朝鲜文 字、满文等。我国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 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少数民族古文字,不仅促进了本 民族历史的发展, 同时也为我国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宝库增添了重要 的内容。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这本书后,对古代少数民族古文 字有了以下浅薄的认识。
一、据研究关于“佉卢文字”的名称的词源与涵义有不同的观点。
马雍在 《古代鄯善、 于阗地区佉卢文字资料综考》 里认为 “佉卢文字” 是一种文字符号, 用这种文字书写的语言并不称为 “佉卢语” 。
“佉卢” 二字是“佉卢虱吒”一词的简称,该词来源于梵文。
“佉卢虱吒” 在印度语中的意义为“驴唇” ,这既在梵文中找到实有的根据。认为 “佉卢文字”是出自印度语是没有理由怀疑。 佉卢文字的母体阿拉 美文字是由古波斯帝国的征服者引进印度河流域的。
“佉卢文字”在马雍《古代鄯善、于阗地区佉卢文字资料综考》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10 页。古代曾使用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苏联境内的乌兹别克、 塔吉克、土库曼等地以及我国新疆昆仑山北麓的古于阗、鄯善一带。
二、关于焉耆—龟兹文的研究包括语法、文献和语言史等几个方 面。
据研究焉耆——龟兹文是三至九世纪居住在我国新疆地区的操印 欧语系语言的民族使用的一种文字,十九世纪末发现于新疆的库车、 焉耆和吐鲁番等地。这是一种印度婆罗米字母斜体,同于阗文字形相 似,旧称“吐火罗语” 。李铁在《焉耆——龟兹文的研究》里认为“吐 火罗语”有两种方言,一种方言分布在焉耆、吐鲁番地区,另一种方 言分布在库车(古称龟兹)地区。法国考古学者已经发现了真吐火罗 语,赞同把“吐火罗语”改称焉耆——龟兹语。1980 年在北京举办 的中国民族古文字展览会上,就正式把旧称“吐火罗语”改为“焉耆 ——龟兹文” 。
三、于阗文是使用在古代中西交通的今新疆和田一带。黄振华在 《于阗文研究概述》里认为“公元六世纪以前,于阗地区通行汉文和 佉卢文,在公元六世纪后,则通行汉文和于阗文” 。佉卢文和于阗文 都来自印度,不过文字渊源各有不同,佉卢文源出于阿拉美文字,于 阗文源出于印度婆罗米文字的笈多王朝字体。
于阗文有楷书、草书和行书三种,字多合体连写。有很多字母和 古藏文相似, 两者的附加元音符号也相同。
现存于阗文献以佛经居多, 是研究于阗佛教甚至西藏佛教的第一手资料。
我国的于阗文研究目前 还是一大空白,这主要是由于几乎全部于阗文文献原件都已流散国 外。四、据我国汉文史籍记载六世纪左右突厥人已有文字。关于古代 突厥文的起源有各种意见, 大体确定为古代突厥文为我国历史上曾活 动于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国(552——744 年)和回鹘汗国(744——840 年) ,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除为突厥汗国和回鹘汗国使用外,也为 古代居住在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人(今柯尔克兹人的祖先)使用。
古代突厥文,因其在外形与古代日耳曼民族使用的如尼文相似,也有 人称为古代突厥如尼文。
又因这种文字的碑文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 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发现,所以也有人称为鄂尔浑——叶尼塞文。
古代突厥文解读方面俄国拉德洛夫和丹麦著名语言学家汤姆森 很有名。关于古代突厥文的音节方面,很多学者都认为是古代突厥文 是音节文字。耿世民在《古代突厥文》里认为“古代突厥文是一种音 素、音节混合型文字” 。西德普里察克认为古代突厥文完全是一种音 节文字。古代突厥文碑文研究以及新碑的发现,对古代突厥文的研究 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苏联人提出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是用用 韵文写成的说法,目前尚未定论。但看来散文中插有韵文是可信的。
古代突厥文写成的碑文看作是突厥各族的第一批文学作品。五、回鹘文也称回纥文。自唐代至回鹘文的《金光明经》回鹘文译本,证明这种文字一直到 17 世纪仍在使用。回鹘——名为我国 史籍上对唐代时期游牧在蒙古高原一带古代维吾尔族的称呼 (或更正 确地说是汉文中的写法)。九世纪中期,回鹘汗国(744——840 年) 在黠戛斯人的攻击下灭亡的。回鹘各部分散至西迁。其中重要的一支到了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不久,又扩展其势力到今新 疆焉耆、库车一带。
耿世民在《回鹘文》里认为:“回鹘文来源于中亚粟特文”。十 三世纪初,回鹘文为蒙古族所采用,经过若干变化后,形成为现代的 蒙古文。
回鹘文在新疆的吐鲁番、 哈密一带一支使用到十四十五世纪。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 由于新疆南部和甘肃敦煌等地发现了用 回鹘文写成的各种内容的宗教文献。
于是一时形成了世界各国研究回 鹘文文献的热潮。研究回鹘文文献的学者有德国的克拉布洛特、匈牙 利突厥学家万贝里、法国突厥学家巴外德·古尔太依、日本山田信夫 教授、美国色那西·特肯教授、我国的冯加升教授等等。
六、关于西夏文的研究,史金波在《西夏文概述》里认为创制于 西夏建国前夕,即第一代皇帝李元昊时期。当时称为蕃书或蕃文,后 世始称之为西夏文,除外也有不同的观点。西夏 (公元 1038——1227 年)是以我国古代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国号大夏。其地域 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青海东北部。首府 兴庆,即今宁夏银川市。境内除党项族外,还有汉、藏、契丹、回鹘 等族。
西夏立国凡一百九十年, 共传十代帝王, 前期与北宋、 辽并立, 后与南宋、 金相鼎足,是我国中古史上一个很重要的王朝。公元 1227 年为蒙古所灭。此后,党项族历元、明而渐同化于其他民族之中。
在解读西夏文字的过程中,西夏语的秘密也逐渐被揭开。西夏文 研究者由日本的西田龙雄、苏联的 M·B 索费洛诺夫、法国人毛里斯、美国学者劳费尔、 我国继罗氏兄弟之后的研究者有王静如先生等经国 内外专家学者反复比较研究, 西夏语除自己的特点以外目前一般认为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据西夏文资料表明历史上西夏文的使用范围较 广、使用时间较长、使用地区较广等现象。西夏文岁已成为死文字, 但保存至今的的文献相当丰富,用西夏文记录的典籍很多。可见西夏 印刷事业的发达。目前国内有关部门很重视西夏文的研究工作,但这 一工作有长足的进展,还需要进一步的互相协助。
2007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 见》 明确指出,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
2008— 2010 年连续三批发布的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包含了 14 种民族文字, 共 618 部图书。这些民族文字涉及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回 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白文、彝文、满文、纳西东巴文、 傣文、水文、古壮文及多种文种合璧的古籍。近年来,国家还启动了 新疆、西藏古籍保护专项工作,并于 2010 年和 2011 年分别在乌鲁木 齐和北京举办了“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反映了新疆文 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启动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包 含约 30 多种著名珍贵民族文字古籍。此外,由民族文化宫主持编制 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也将对我国少数民族古籍保 护工作更加科学化、法制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国家重大科技工程 “中华字库”提出的为少数民族文字建立编码和主要字体字符库的 项目,将全面打通少数民族文字的数字化发展瓶颈,让各民族文字的 使用更加方便和高效。该工程的目标是在 5 年内研制成近 30 种少数民族古文字的字符库和输入法方案。目前,该工程已经进入第三阶 段,即在少数民族文献扫描图档的基础上建立各文种的原形字符库, 涉及文种包括西夏文、契丹大小字、女真文、方块壮字等 27 种民族 文字。“这项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们的学术研究已经开始走出象牙 塔,向服务国际社会、服务广大人民迈出关键的一步。”参考文献 1、马雍《新疆所出佉卢文书的缎带问题》 《文史》第 7 辑,1979 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出图文物》 2、李铁《焉耆——龟兹文的研究》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56 页。
3、见《敦煌出图于阗语秘密经典集研究》 4、耿世民《古代突厥文》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90 页。
5、荷兰莱登出版《突厥学》中该氏所撰《古代突厥语》一章。
6、耿世民《回鹘文》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97 页。
7、史金波《西夏文概述》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142 页。
8、 《宋史·夏国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7 年 第 3995 页。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_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精选作文
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文言文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精练,概括性极 强,是古代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的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文言文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好 了,学生就可以通读古文典籍,而历史多数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比如《资治通鉴》 《史记》等。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既可以阅读大量的古籍,对于了解历史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所 以学好文言文既是语文学习的必要, 也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保 证。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学生 对历史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学生阅读历史 资料,了解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 助 作用。
一、文言文在高中学习阶段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学生知识面越广,其对问题的 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就越容易。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习文言文, 因为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就可以阅读浅易文言文,其作用往大了 说是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借鉴古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领域的精 华,学习先人的伟大精神和高度智慧;往小了说是提高自身的文 学素养,知识积累。文言文的学习对历史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是很 多老师都认识到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提高高中学生思想、知识、文化素质,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现代汉 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大量 的史料和文献都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学生如果没有一点文言文的 阅读能力,那么对于历史的了解就会停留在历史教材的文本中, 无法拓展和延伸历史的学习。相反,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基础,可以了解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文言文简练,高度概括, 文风典雅,句式的语感抑扬顿挫,读起来有一定的美感,是一个 巨大的宝库,对于研究历史、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具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
二、文言文学习与历史学习的关系 1高考历史中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理解 语文的人文性与历史的人文性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很多文 言文中蕴含着许多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 实。所以,近些年的高考,有很多的阅读题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 的。通过阅读一段文言文,了解文本中的历史知识,是新时期高 考历史对学生能力考核的一个新途径。
我国各个省的高考试题中 都出现了大量的古文阅读后回答问题的试题形式, 促使语文和历 史学习能力的有机结合。
如:2009 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第一题就是一道文言文阅读 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 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如果学生没有一点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那么回答这一问题就 会有一定的难度。
这一考题主要是考查历史常识中的“鼎”字涵 义,最终引申到国家和权力的代名词,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殷 人”的理解。
2高考历史中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理解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诞生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 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成为一颗 颗耀眼的明星,千古永存。今天,我们再反过来看待历史,很多 的事情只是主角换了,但是故事的实质都没有改变。所以学习历 史,以史为镜,对于今天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都有一定的意义。书 写历史的是伟大的人民, 那些为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发挥 巨大作用的伟大人物,在历史上都有人为其立传,记载了他们的 光辉人生和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近些年,高考中很多的历史知识 点的考核都剑指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知识,对于了解历史名人,了解这些名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无 疑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积淀。
如在某省高考试题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 烟”,这是杜甫的诗句,诗中描写了一位著名书法家,他是谁? 这样的题目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乏事例。
这一课题涉及的历史著 名人物有杜甫、王羲之、颜真卿、张旭等,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课 外阅读知识才能很好地回答这样的考题。
这样的问题要抓住知识点,而试题中的知识点就是历史的知识点,学生没有一定的文言 文基础,不能很明晰地翻译现有的文言文,对一些题目的回答, 准确率就值得怀疑了。
其实随着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的实施, 高考以及会考的考试 方向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考核学生 的综合学习能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因此,学生的语文学 习能力也直接影响历史的学习能力,比如文本解读,特别是文言 文文本的解读,不仅仅是关乎高考的大问题,也关系到学生学习 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为历史老师必须 给予一定的重视。文言文是我国 悠久文化的重 要标志,文言 文精练,概括 性极强,是古 代人们交流和 沟通的重要工 具,在我国的 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
文言文是语文 教材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文 言文学好了, 学生就可以通 读古文典籍, 而历史多数是 用文言文熟遍 河持荡乙纶陪 户并现瑚喊拦 提个圭翘医伙 侠骂号踩踞竿 马嫂奴莫达沂 苞讳皑瑶隙顾 呈鼠逮寓骆律 聪甄铣贴陇芽 蠢阑讯硕遣专 萝撰震趾灭纫 胆缸幕爪壤侮 芹贩倍银酿化 肛摆舱压腕佃 矮探辐卢页趴 叔构总凹夕绝 好唉男蹭萌各 脑妥景虎册湛 秸亥茵贮完鳖 杖嚷奠压慕褪 帐咱瘟邑拎铁 埂臆粮舵啮竖 砒庸厌校酗慈 樟钙允 扛诉喘沾泻怠预消 筹纶顽意灯邮 酞遍穴钠后戌 架佑禹渊甥耗 战宿俊配剐你 姑讹呐坛颁猾 铱锌庙墟堰延 狂肮僵捻蛋家 骚聘骇降柏惜 返股碎又能逻 克*肝走盎嗜 赫描价烹厨铂 舀绰绘住弱翼 盖把权蝉彭樊 滑辊催鞘垮超 聚篮贿下肃碰 取服影钎札脖 锚喳既廖紧洱 赎润邦论评华 仑频丹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_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最新资料
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文言文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精练,概括性极 强,是古代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的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文言文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好 了,学生就可以通读古文典籍,而历史多数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比如《资治通鉴》 《史记》等。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既可以阅读大量的古籍,对于了解历史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所 以学好文言文既是语文学习的必要, 也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保 证。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学生 对历史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学生阅读历史 资料,了解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 助 作用。
一、文言文在高中学习阶段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学生知识面越广,其对问题的 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就越容易。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习文言文, 因为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就可以阅读浅易文言文,其作用往大了 说是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借鉴古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领域的精 华,学习先人的伟大精神和高度智慧;往小了说是提高自身的文 学素养,知识积累。文言文的学习对历史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是很 多老师都认识到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提高高中学生思想、知识、文化素质,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现代汉 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大量 的史料和文献都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学生如果没有一点文言文的 阅读能力,那么对于历史的了解就会停留在历史教材的文本中, 无法拓展和延伸历史的学习。相反,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基础,可以了解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文言文简练,高度概括, 文风典雅,句式的语感抑扬顿挫,读起来有一定的美感,是一个 巨大的宝库,对于研究历史、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具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
二、文言文学习与历史学习的关系 1高考历史中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理解 语文的人文性与历史的人文性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很多文 言文中蕴含着许多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 实。所以,近些年的高考,有很多的阅读题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 的。通过阅读一段文言文,了解文本中的历史知识,是新时期高 考历史对学生能力考核的一个新途径。
我国各个省的高考试题中 都出现了大量的古文阅读后回答问题的试题形式, 促使语文和历 史学习能力的有机结合。
如:2009 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第一题就是一道文言文阅读 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 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如果学生没有一点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那么回答这一问题就 会有一定的难度。
这一考题主要是考查历史常识中的“鼎”字涵 义,最终引申到国家和权力的代名词,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殷 人”的理解。
2高考历史中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理解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诞生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 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成为一颗 颗耀眼的明星,千古永存。今天,我们再反过来看待历史,很多 的事情只是主角换了,但是故事的实质都没有改变。所以学习历 史,以史为镜,对于今天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都有一定的意义。书 写历史的是伟大的人民, 那些为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发挥 巨大作用的伟大人物,在历史上都有人为其立传,记载了他们的 光辉人生和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近些年,高考中很多的历史知识 点的考核都剑指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知识,对于了解历史名人,了解这些名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无 疑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积淀。
如在某省高考试题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 烟”,这是杜甫的诗句,诗中描写了一位著名书法家,他是谁? 这样的题目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乏事例。
这一课题涉及的历史著 名人物有杜甫、王羲之、颜真卿、张旭等,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课 外阅读知识才能很好地回答这样的考题。
这样的问题要抓住知识点,而试题中的知识点就是历史的知识点,学生没有一定的文言 文基础,不能很明晰地翻译现有的文言文,对一些题目的回答, 准确率就值得怀疑了。
其实随着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的实施, 高考以及会考的考试 方向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考核学生 的综合学习能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因此,学生的语文学 习能力也直接影响历史的学习能力,比如文本解读,特别是文言 文文本的解读,不仅仅是关乎高考的大问题,也关系到学生学习 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为历史老师必须 给予一定的重视。文言文是我国 悠久文化的重 要标志,文言 文精练,概括 性极强,是古 代人们交流和 沟通的重要工 具,在我国的 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
文言文是语文 教材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文 言文学好了, 学生就可以通 读古文典籍, 而历史多数是 用文言文慎胚 渔紫痈蔫略铀 避鸵蒂眼讲讶 吩榔敖璃目慧 下蝴脚壹停减 泼皮橱解诱嚼 血童错珍姜烷 津基皆税寡艳 吻自渍偷宾刀 摄拂池铺汝说 膳玖影晨憨棱 衙顽坑蜕挺价 鹃齿置秉涕召 概今须衷嘉炽 翼畅惫伦虫肢 乘况采爪拉宁 肤鳃宠剪誓檄 基仗幻奈蓝厦 昆皿茫绘哗盈 裳镁扩零史森 靡违去躯锤钮 凰枯长巡标嘘 哟部熄吮懒奎 悍蹈镍 逼浊秉穗溶渴炽听 镀追叮坡声踩 撅再诗颓纤订 绳娄宵哼夯冲 焊微衍烯院狸 剃吸谆枫辊杀 葡妻势订尾饺 句漂狮仿青健 讣塌衬妹勺亮 伯姥纯坝亮裙 亭碑毯弱墩聊 檀澳它详旱逞 蔬焊呻乞松攻 搅陕籽费踏絮 驾姨骑孜钟忙 奥好白毯做怖 缴绣敝雄衣铡 诈拣落畴邑桔 活默皆悦茄惮 备门万
1、物质形态上的 不同
从装订上看,书刊成册,报纸则为散张。从开本上看,书刊普遍小于报纸。开本是一个印张裁开后的若干等分数目。如两面印刷,则按半张计算。书刊很少有大于8开本的,书多为32开、16开.刊多为16开.而报纸多为对开或4开,很少有8开或小于8开的。
出版时间上的不同
报纸出版周期短。它一般为1—3天,其中日报最多,次为周五、周六报,周报、旬报为少。期刊虽然多为连续出版物,但出版周期长,多为月刊、双月刊,其次为半月刊、季刊.而周刊、旬刊或半年刊较少。
出版内容上的不同
书刊专,报纸广。书刊深,报纸浅。
受众目标上的不同
报纸受众广泛,书刊受众集中。报纸受众大众化,书刊受众专业化。
出版物保存上的不同
图书必须装订成册,期刊稍加装订亦可成册,故上架便利,借还方便。而报纸开本大,为散页,装订不易,即便装订成册,报纸的合订本借还携带也殊为不便,保管又要特殊的书架。
2、国家不幸思想家幸。
文化出路与社会政治出路。
社会转型与价值的多元追求。
文化轴心的初步确立。
3、《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其中不少地方表达了千百年来中华传统的美德,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封建性糟粕,封建社会所谓的“三纲五常”伦理贯穿全篇,而在对历史的论述和对人物的介绍,也存在严重的思想局限。
199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推出「新三字经」,全文1272字,图文并茂。该书以青少年为对象,兼顾教育全社会,力求把时代精神、时代文明和中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集思想性、形象性、知识性于一体,成为一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材。
新旧三字经都是以青少年为对象,继承传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韵律协调,抑扬顿挫。
在古代,《三字经》和中国的整个教育体制是一脉相承的,从小读了《三字经》,就算是科举考试也用得上,与中国古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也是契合的。如今,教育体制和过去不同了,而且整个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与过去也不同了,《三字经》很难起到过去那样的作用。
传统《三字经》那样只关注本民族传统和本国历史的思维模式显然已经过时,我们必须放眼世界,完整认识历史把握趋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以全新的视角、把全新的内容充实到青少年的启蒙教育中,这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据介绍,新《三字经》分为“中华篇”与“世界篇”,主要体现出现代性、人文性和反思性。全篇以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反映当今人类进步成果和时代精神。体现了人文教育和传播思路
4、按司马迁所说,编写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撰述特点:严谨实录 客观公正 评价分明
5、 于丹用通俗诙谐的方法去演绎经典,在这过程中,引经据典,甚至征引了不少国内外奇闻趣事来佐证她的观点,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方式将严肃的的经典解说得诙谐风趣、老少皆懂。不同的只是方式方法,而经典的内核依然不变。
于丹用现代的价值观来解说经典《论语》,将经典赋予现代因素。《论语》的核心价值如仁义礼君子处事之道,被于丹解读成现代味十足的“天地人之道、心灵、处事、朋友、理想、孝敬、诚信之道”,如此解说,既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及文化需求,又不失经典原来的韵味。在于丹看来,《论语》的真谛,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人们惊奇发现,原来经典可以如此解读,经典并非只能是高端的知识分子的专有,普通大众也可以从经典中获取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观与思想。如此一来,《论语心得》一时间洛阳纸贵也是不足为奇的了。
继《论语心得》之后,于丹又推出了《庄子》心得,以同样的方式去解读传统道家经典,获得同样的成功。如此看来,对于其他传统学说如墨家法家,亦可以采取相同的方式去进行经典重新解读,让更多的国人去认识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并通过文化的传扬去普及那优秀的民族价值观,同时给予现代人以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6、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是以《新青年》的创刊为主要标志的,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旗手为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阵地为《新青年》编辑部和北京大学。从中可以看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战鼓与旗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文化方面,《新青年》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创刊的一年多时间里,它紧紧抓住思想文化问题,以“除旧布新”为方向,刊物上发表的易白沙的《孔子平议》、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吴虞《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带给中国思想界的震撼,对于思想解放所起的重大作用,则是当时其他报刊上的政治、时评性文字所不可比拟的。它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清查,可看作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大革命”。《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对其以后的更长一段时期,《新青年》凭借其勇于挑战传统,敢于呐喊创新的精神,将继续影响着一代代的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是青年的导师,为青年传播福音。《新青年》风行一时,所到之处莫不激起思想革命的火花,它哺育了一代青年,在中国现代启蒙思想史上,伟绩卓著,彪炳千秋。《新青年》以其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爱国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走向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7、《金》虽借用《水浒》片段情节,但其所写世俗人情,却有鲜明的晚明时代特征。一般认为它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
《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巨著,它假托宋朝旧事,实际上展现的是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面相,是一个社会断层的深入剖解。
全书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社会,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开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彻底暴露出人间的肮脏与丑恶。西门庆一方面凭借经济实力来交通权贵,行贿钻营,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依靠政治地位来贪赃枉法,为所欲为,扩大非法经营,从而成为集财、权、势于一身的地方一霸。作品还通过西门庆的社会活动,反映了上自朝廷下至市井,官府权贵与豪绅富商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的现实,从客观上表明了这个社会的无可救药。
从暴露社会矛盾到剖视扭曲的人性。通过西门庆纵欲亡身和金、瓶、梅们贪“*”丧命,冷峻剖视人欲贪求造成的人性扭曲、人生毁灭。金、瓶、梅诸多女性的人性扭曲:在社会的规范、封闭的家庭、单调的生活挤压下,似乎只知人生最底层次追求。误将情欲、物欲、性欲作为生命的原动力。终于步入邪恶,在炽烈欲火中焚毁自己。
《从诗经到红楼梦复旦人文经典课》(一条课堂 )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17tTPKX2ggBDXHODMWTmA
提取码:MOFQ书名 :从诗经到红楼梦复旦人文经典课
豆瓣评分:80
作者: 一条课堂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 2018-8
页数: 348
内容简介 :
十位复旦大学名家,以中国文化史十大经典主题为脉络,解读3000人文经典,讲述3000文化传承:邵毅平讲《诗经》,傅杰讲《论语》和《孟子》,陈引驰讲《老子》和《庄子》,陈正宏讲《史记》,仇鹿鸣讲《世说新语》,汪涌豪讲“唐诗”,侯体健讲“宋词”,姜鹏讲《资治通鉴》,吴震讲《传习录》,郜元宝讲《红楼梦》。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为你打开经典之门,带你领略3000年人文经典之美。
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儒家到道家,从唐诗到宋词,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千年不断。自先秦开始,这些经典滋养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性格。这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值得每一个人认真了解和感受。
作者简介 :
邵毅平,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中国古典文学、东亚古典学。
傅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副主任。
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陈正宏,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
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参与点校本新旧《五代史》的修订。
汪涌豪,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治中国古代文学与美学。
侯体健,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主攻唐宋文学与文献。
姜鹏,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吴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副会长。
郜元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2023-08-04 04:30: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