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在古代
将老虎称为“大虫”,最早形成与唐朝,原因并不复杂。唐朝的皇帝姓李,开国皇帝李渊的祖先名叫李虎。李家当了皇帝后,“虎”字就不是老百姓可以叫的了,这种做法在中国古代叫避讳。因此,在唐朝的官方文字记录中,几乎见不到“虎”字。其他还有,因李世民的名字里有“民”字,朝廷的一个重要部门,以前叫“民部”,后来也改叫“户部”了。唐朝避讳“虎”字以后,曾经被大家叫惯了的老虎,就不得不改一改称呼。读书人想来想去,从古代经典里找出一个“五虫”说法,便依此给老虎改了名号,又不失掉书袋的文雅。因此《大戴礼记》中的“五虫”分类,只是把老虎称之为“大虫”的弱势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唐朝时期对“虎”的避讳,《大戴礼记》中的“五虫”分类,也许早就被人忘了。换句话说,唐朝以前将老虎称为“大虫”的并不多,也并不流行。至于《搜神记》中将老虎称为“大虫”,我觉得或许也是后人修改的结果,因为这部书确实被后人改过不少。
唐朝如果是一个短命的朝代,老虎改名为“大虫”可能不会在唐朝灭亡后还延续了很长时间。偏偏唐朝寿数很长,老虎改名“大虫”终于被叫习惯了,约定俗成了。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
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
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
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
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
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
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
本文2023-08-04 04:47: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