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颐和园资料,第1张

  颐和园概况: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颐和园(6张)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静明园、静宜园、颐和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非常好。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编辑本段世界文化遗产

  多年以来,颐和园管理处以“文化建园 ”为宗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环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观为颐和园的核心保护内容,建立了完整的颐和园保护管理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保护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资恢复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耕织图等景区,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延续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设了国内园林系统内最先进的文昌院博物馆。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颐和园于1987年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时期;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年,光绪帝曾 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 园中的玉澜堂;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 静宜园、玉泉山 静明园、万寿山 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以海军军费的名义筹集经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结束。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编辑本段造园手法

  万寿山

  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昆明湖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由于岛堤分隔,湖面出现层次,避免了单调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使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映潋滟水光,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 万寿山的南坡(即前山)濒昆明湖,湖山联属,构成一个极其开朗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湖、山、岛、堤及其上的建筑,配合着园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连续展开、如锦似绣的风景画卷。前山接近园的正门和帝、后的寝宫,游览往返比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区,所以园内主要建筑物均荟萃于此。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后者就其体量而言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阁高约40米,雄踞于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攒尖顶的形象在园内园外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轩昂,凌驾群伦,成为整个前山和昆明湖的总绾全局的构图中心。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镶嵌在葱茏的苍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庄、典丽的中央建筑群。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后湖的河道蜿蜒于万寿山北坡即后山的山麓,造园匠师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与宫墙的局促环境,在北岸堆筑假山障隔宫墙,并与南岸的真山脉络相配合而造成两山夹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宽有窄,时收时放,泛舟后湖给人以山复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为园内一处出色的幽静水景。 后山的景观与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林木蓊郁,山道弯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它们或踞山头,或倚山坡,或临水面,均能随地貌而灵活布置。后湖中段两岸,是乾隆帝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买卖街”遗址。后山的建筑除谐趣园和霁清轩于光绪时完整重建之外,其余都残缺不全,只能凭借断垣颓壁依稀辨认当年的规模。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一座园中园。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池北岸叠石为假山,从后湖引来活水经玉琴峡沿山石叠落而下注于池中。流水叮咚,以声入景,更增加这座小园林的诗情画意。

  编辑本段主要景区

  东宫门区

  仁寿殿

  东宫门区: 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

  乐寿堂

  乐寿堂

  乐寿堂 :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乐寿堂殿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风。座旁有两只盛水果闻香味用的青龙花大磁盘,四只烧檀香用的九桃大铜炉。西套间为卧室,东套间为更衣室。室内紫檀大衣柜为乾隆时遗物。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这里的玉兰花很有名,现在邀月门前一株是乾隆从南方移植来的。

  玉澜堂

  玉澜堂

  玉澜堂: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是光绪皇帝的寝宫。

  大戏楼

  大戏楼

  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也可从“地”而出,还可引水上台。

  昆明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佛香阁

  佛香阁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排云殿

  排云殿: 排云殿

  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智慧海

  智慧海:是万寿山顶最高处一座宗教建筑,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的,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 长廊

  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所以也称它为“无量殿”。

  长廊

  长廊: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石舫

  石舫: 清晏舫,俗称:石舫

  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取名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

  画中游

  画中游: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一组重要景点建筑。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两层的楼阁,左右各有一楼,名“爱山”、“借秋”。阁后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后边的是“澄晖阁”。建筑之间有爬山廊。由于地处半山腰,建筑形式丰富多彩,楼、阁、廊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红、黄、蓝、绿琉璃瓦覆盖着的建筑群体,酷似一幅中国山水画。

  听鹂馆

  听鹂馆

  听鹂馆:原是乾隆皇帝为其母看戏所建,内有两层的戏台,因古人常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的优美动听,故名之为“听鹂馆”。咸丰十年(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光绪时改建。在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前,慈禧经常在这里看戏,宴饮。现在听鹂馆已成为专营宫廷菜式的餐厅,先后接待服务过上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听鹂馆饭庄是著名的宫廷菜系饭庄。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铜牛与十七孔桥

  铜牛: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

  铜牛

  铜牛(宝云阁):铜亭是中国目前尚存的工艺最精致、体量最大的铜铸品之一。建在佛香阁西侧的五方阁院中一座高4米的汉白玉石座上始建于乾隆年间,高75米,重207吨。四面有菱花扇。虽为铜制,但完全按照木构架结构而做。东、南、西三面有门,门为四扇格扇门,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门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帘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为内外二层。

  文昌阁

  颐和园文昌阁

  文昌阁:文昌阁在颐和国昆明湖东堤北端。原是一座城关,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现存城楼为光绪时(1875-1908)重建。城头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中层供奉文昌帝君铜铸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铜骡一个,极富特色。 文昌院位于文昌阁之东,文昌院博物馆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文物陈列馆。 馆内设有六个专题展厅,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家具、书画、古籍、珐琅、钟表、杂项等,类。由于颐和园特定的皇家环境,这些艺术品代表了当时最好的工艺水平,许多珍品在当时即为国之重器;馆中还陈展了部分清代宫廷生活用品。

  后山后湖景区

  后山后湖景区:位于颐和园最北部,建筑较少,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与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日台,象征着日月环绕佛身 谐趣园

  。

  谐趣园

  谐趣园: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

  苏州街

  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现在的景观为1986年重修。

  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拥有众多历史文化保护片区,每一片保护区、每一个文物单位都是古都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其自身的独特品质。在整体的名城保护中,需要对不同的对象进行详细分类,根据它们的特性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方法和措施,使它们在统一的古都文化氛围里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历史文化保护区内一般包含有四种保护对象:保有历史空间尺度和特征的街区结构,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相关联的文物建筑,为传统文化内涵提供物证的普通历史建筑群,以及由上述空间及建筑实体共同烘托产生的场所精神。文化多样性在这个层次已经由概念变成了千差万别的实体,每一个保护对象需要不同的保护与利用策略,而策略的制定需要依据,依据的来源则是对保护对象价值的判断与取舍。保护目标制定的正确与否,保护对象利用的恰当与否,都取决于对价值的准确把握,否则,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将走向失败。2004年9月,消失了47年的永定门得以重建,中轴线因恢复了起点而得以完整再现。2008年8月7日,依据民国时的街道风貌改造后的前门大街重新开放。与此同时,前门大街西侧大栅栏片区的几条胡同进行着局部改造,三个保护、改造的历史文化承载体共同构成了北京前门地区的新风貌。在对上述三个对象的改造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态度,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对策,最终呈现在街区中的场所精神自然也就不同,所反映的价值定位值得重新审视。

复原性重建――永定门城楼的重建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为增加北京外城的防范功能,在城楼外增建瓮城,瓮城墙南面开门洞,与城楼门洞相对应。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在被迫退出北京城时,放火焚烧了一些宫殿和城楼。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修永定门时增建箭楼,同时将城楼规制提高,使永定门成为外城七门中规格最高、最大的一座城门。1950年,为打通北京环城铁路,将瓮城拆除。(见图1)1957年,为扩充通向永定门外的交通大道,将城楼、箭楼拆除,原本环绕瓮城的护城河被裁弯取直。从此,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消失,不再完整。直到2000年6月1日以王世仁先生为主的著名文物及建筑界专家给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写了《关于重建永定门的建议书》,请求以历史文脉的保护为重,恢复中轴线的完整,建议得到了政府的批准。2004年9月,根据瑞典国家博物馆学者奥斯伍尔德・喜仁龙1921拍摄的北京城门与城墙照片以及相关的考察测绘资料、梁思成先生在1930年代的考察资料、1937年永定门的城楼实测图、以及基泰工程建筑师事务所在1941至1945年的测绘资料,仿照清乾隆年间的样式,参照正阳门,重新复建了永定门城楼(见图2)。历史、测绘资料的丰富,使得永定门的重建减少了推测的成分;做法、材料、工艺的原汁原味,再现了永定门的风貌。所以,重建的永定门从实体的真实性上讲是“假古董”,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真文化,是北京皇城文化轴线的开端。

北京旧城的永定门至前门一线是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段,是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78公里中轴线的起首――永定门,更是如此。中轴线被认为“寄托着国家民族统一,优良文化赓续,社会结构平衡,生活秩序合理种种大同理念,象征着政令贯通,权力集中法统延续等政治理念”,以其蕴含的礼制精神价值成为了北京城的核心景观。永定门是北京外城与中轴线的垂直交叉点,从明代北京前门外的关厢围建城墙、纳入城防以后,它就取代前门(正阳门)而成为了北京城向南开启的正门,既是城门又是中轴线的端点,在中国面南为重的文化中,无论是出于自然因素的考虑,还是从精神层面的需求来看,永定门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从“永定门”的意义赋予中,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体希望“江山永定”,“江山永定”之后人民可以安居乐业,整个社会才能和谐有序地发展,国家才能兴旺富强。中国古代社会被看作是一个“家天下”的文化体,“家”的概念统御天下,家的安定是“万事兴”的前提,所以在首都北京的正门额上把理想“永定”标彰给世人,宣示所有的礼、规、法、制均以此为基础和前提,可见永定门对于北京城、中轴线的重要作用,它被赋予了极高的政治、文化意蕴。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评价,永定门和其它城门一样,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它的重建,使得人们对北京城门、城墙的记忆再次成为了部分的真实,观念和现实再次重叠在了一起,北京城的历史文化得到了实体性的保存与传承。

推断性重建――前门大街的改造

从前门箭楼的月亮湾往南至珠市口的路段已在改造之后于2008年8月7日重新开放,新前门商业街改为步行街,为北京城的老商业区扩大了活动空间,增加了活动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条著名的商业街在修缮方案之初确定为恢复前门大街民国初年的风貌,理由是“这条明清时期形成的前门大街(见图3)早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就被全部焚毁了。老北京人所熟悉的前门大街是清末民初形成的,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据此,重新开放的街道上,青白石路面再次出现在御道的位置上,五牌楼作为标志性建筑重现在大街北端,有轨电车在消失40年后重新出现,一些沿街建筑根据民国时期的照片加以重建。但是,前门大街最先秉持的保护、修缮原则没有完全实现,最终实现的是“仿民国一条街”,而且是一种推测性成分过多的仿造(见图4)。另外,在仿造的一条街中出现了一些后现代的设计手法,部分中国传统造型、装饰元素被应用到了街道的美化装饰中,例如鸟笼、拨浪鼓式的街灯,石鼓状的花盆等等。虽然极力营造富含中国意蕴的街道意象,但却偏离了历史街区保护的原则,使得改造后的前门大街变成了“再诠释”之后的前门大街,后现代的成分掩盖了仿古建筑和仿民国建筑的意象,民国初年前门大街的历史风貌踪迹难寻。

局部改造――廊房二条胡同的微循环改造

廊房二条是前门大栅栏商业区的一条胡同,有悠久的历史,自明代成街以后商业就比较发达,到了清代,沿街店铺以经营珠宝、翡翠、玉器、珊瑚和书画为主,是北京有名的珠宝玉器经营中心,珠宝玉器的经营活动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由于南城的城市形成与内城的严谨规划不同,多带有自然生成的意味,所以,大多数的建筑形式比较小巧、自由,不似内城受规制约束那么严谨。其原因可以上溯到清兵入城以后采取的“满汉分城而居”政策的实施,汉人被迫由内城迁出,杂居在地势低洼、池塘罗布的外城。再加上商业的繁盛导致了地价昂贵,店铺的门面也就较为窄小,以图经济。街东口有十几座清末小楼,窗外有铁花栏杆眺台,檐头上镌刻的“当朝一品”“延年益寿”“其大心得”等字样隐约可见。街道中其余的建筑绝大部分为中式、中西结合式建筑,建筑式样的变迁并没有消磨掉明代永乐年间规范的商业制度,依然见证着前门商业的发展历史。早期的金银珠玉贸易活动,现在已经被北京小吃所替代,零星的字画玉器店铺只能在历史的追溯中才能找到渊源。但是,街道功能的转变不影响历史遗存的珍贵,不影响城市街区的格局、尺度、建筑艺术所汇合而成的历史名城精神。在政府和许多文物保护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沿街的历史建筑在大栅栏地区的微循环改造的过程中,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态度实施了保护和拆迁,多数有价值的建筑被以局部整修改造的方式保护下来。有如谢辰生先生建议的那样“有些实在需要改建或者需要拆迁但又有价值的地方,可以选择就地翻建,要最大限度地保持胡同肌理”, 另外一些没有价值的房屋被拆掉。廊房二条胡同的微循环改造和前门大街的重建做法不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街道空间尺度和其中的单体历史建筑,在延续历史文化的同时尽可能地实现了城市文化保护的真实性。(见图5)

三种结果

在前门外旧城区的改造中,依据不同的价值取向,针对文物建筑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做法:复原性重建、推断性重建与微循环改造,最后完成的建筑呈现为三种不同的改造结果。前门大街的改造带有一定的主观推测性,建成后的街区风貌失真的程度最大;而永定门的重建有更多的依据和参照,属于复原性重建,在历史文化的精神层面上具有一定的“文化真实性”;以廊房二条为代表的局部维修改造属于微循环改造,在比较大的程度上保护了旧城的胡同肌理、保护了街区建筑的原汁原味、延续了街道空间中的场所精神,保护了历史街区的文化“原生态”。

对北京旧城的保护应该参照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原则和实际操作经验进行,要以我们自己文化特色为出发点,以文化生命的延续为核心。前门外的历史街区结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群和场所是北京平民生活的主要载体,前门外的历史是北京平民的历史。拥挤的街区是明代关厢居民的聚居点,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是清代以降下层官吏、普通民众混居所产生的文化多样性的母体,它的价值涵盖范围应该是更加宽泛、包容力更强的一种泛价值取向,像廊房二条那样,不仅能够包容珠宝玉器,也完全能包容特色鲜明的地方小吃。对它的街道风貌保护应该如谢辰生先生所建议的那样,尽可能地保留,尽可能地修复,以便尽可能地保留胡同肌理,但实在该拆的也要拆掉。在微循环改造完的胡同中,有历史内容和价值的金银珠玉店铺建筑得到了较好的修缮,墙面上镶嵌的砖石匾额得到了清理保护,局部腐朽的木制构件得到了修补替换,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形制和风貌。廊房二条的保护在前门外旧城片区的保护中是相对较好的一种做法,价值取向符合了片区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旧城的文化和活力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延续。

永定门属于纪念性的文物建筑,与今天的生活不必发生直接的联系,在历史文化方面有更重要的价值,它联系着北京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北京“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是北京的记忆、梦和希望的构成体。可惜,永定门在20世纪50年代与北京的城墙一起被拆除了,原先具有历史性、真实性的建筑实体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消失了。重建之后的它,若以《威尼斯宪章》来衡量,不具备实体的原真性和历史性,也不具备完整性。但是针对中国木构建筑的特点和原真性概念的灵活掌握,它却起到了保存历史文化、延续城市精神的作用。永定门的重建源自北京旧城中轴线的复原需求,作为中轴线的发端它的重建是完整的,作为更大的环境组成部分它却不具备完整性,因为城墙、瓮城、箭楼不存在了,护城河被裁弯取直了。所以综合衡量永定门的重建结果,它只具备文物建筑部分的精神支撑作用,建筑本身虽然不是历史文物,但重建依据的准确性和参照物的有效性,又使得它在观念上具备了文化的真实性。它对北京皇城文化的延续有一种不容怀疑的承托作用,它使得几千年来浓缩了中国人的设计、文化、智慧、想象的这条轴线恢复了完整性,其意义超越了文物建筑所具备的历史价值,人们对永定门的想象、对皇城辉煌的神往、对国家安定富强的期望,已经使人们脱离了质疑其真实性的文物保护层面。

相比之下,前门大街的改造是仿造的历史街区,沿街的历史建筑在改造的过程中,因重建依据欠缺,仅有少量建筑留存有民国初年的照片等原因,改造后的建筑只注重现代生活的实用性,抛弃了老商业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从历史文化保护的角度来看,既不是民国的风貌,也不是仿古的风貌,而是折衷式城市设计的结果。

廊房二条胡同属于历史街区,沿街的建筑部大部分属于历史建筑。与前两者相比,在微循环改造的过程中,多数历史建筑遵循了历史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三大保护原则。前门外旧城区中大多数建筑是木结构的危旧房屋,人口密集,生活设施落后,房屋使用者的生活质量远远落后于现代生活,这促成了旧城改造的原动力,同时也构成了旧城保护的障碍。解决好现代生活与文物建筑之间的矛盾,将有效延续旧城历史建筑的时代生命。微循环改造基本符合世界通行的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在建筑的形制与精神上维持了建筑的原真性;在有价值建筑的保护中坚持了一定的历史性;通过旧城胡同肌理的保护实现了局部的整体性。廊房二条胡同实施的微循环改造,使得大栅栏片区的保护比永定门和前门大街两者更为成功,其原因就在于对保护对象价值更加准确的判断与把握。

纵观前门外历史街区的改造,分析针对历史文化保护对象的三种不同做法,可以看到,旧城历史文化的各个载体有着内涵上的区别,价值凝结点也存在着差异,保护的策略和措施应该分别制订、实施,但应以准确、恰当的价值判断为前提。

参考文献

1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

2 王世仁《文化的叠晕:古迹保护十议》,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3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4 张金起《百年大栅栏》,重庆出版社,2008年。

5 李建平《魅力北京中轴线》,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

6 董鉴泓、阮仪三编著《名城文化鉴赏与保护》,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年。

7 《商业复兴 新前门大街改造》陈建波撰文,来源:焦点广州商铺网。https://news省略/showaspxpage=2&&id=27535&cid=174

8 《北京大栅栏改造:拆迁和保护同步进行》,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省略/Article/cyzx/200605/1328html。

王海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栏目策划、责任编辑:赵卓

柯岩造像位于柯岩风景区柯山东麓。其地产石。自秦汉以降。采石不止,造就悬洞峭壁,孤岩指天矗立。有巧匠琢石为佛。唐以来创寺覆之,初名柯山寺。寺多经兴废。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黄猷吉、任胜臣发起重建,“沙门性专徒海岳”,将石佛“折装金相全身”。万历三十二年,海岳偕徒道志又“折立三大士像,重兴修理殿宇完备”,乃更寺名为普照寺。年久复颓。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邑人南阳知府沈渊捐千金修葺,并为石佛饰之以金。民国二十六年(1937),尚存寺舍25间,旋寺毁于战火,仅存石佛。20世纪70年代,石佛双手及膝部一下遭毁。1997年绍兴县文物部门修复双手及螺发。

造像雕凿于一孤岩内。为善跏趺弥勒像。螺型发髻,宽颐广额,双目略俯视。宽鼻,唇角上翘。耳廓紧贴双颊,耳垂肥厚。“左手舒掌膝上,可供两人卧而有余,此殆《圣教序》所云‘四八之相’(《梦厂杂著》卷五)。”右手齐肩作说法印。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袒胸,垂领近似方形,腰带于腹部打结。佛像雕工娴熟,线条流畅,造型敦厚。更为独特的是:1、佛像与佛龛、华盖、莲台及佛殿之台基、石阶皆通体一石。民国二十三年汉文正楷印书局《越游便览》一书中有照可稽,惜乎佛殿在抗战间为日本侵略军炸毁。2、佛身圆雕,佛背与佛龛不相连缀,立体感极强。3、大佛耳洞各深10余厘米,仰视之,似乎两耳贯通,别具匠心。

柯岩造像之高度,乾隆《绍兴府志》载为“高五丈余”。《绍兴县志》载“1992年实测,孤岩高273米,佛像高113米,佛像离地55米起雕”。按石佛股膝处在“文革”间曾遭破坏,故原确切高度较难廓清,姑且存疑。由吕立春总摄影、顾美华编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首版及2005年修订版之《中国大佛》一书,收录范围为“各地造像之在13米以上者”,首版60余尊,修订版近百尊。柯岩造像以“通高138米”载列其中。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是由原南京农业专科学校(1958年创办,1984年复校)的畜牧水产系、动物科学系传承而来(2003年7月)。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高级实验师2人,中级职称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硕士学位教师22人(其中3人为在读博士生)。目前在校生872人,其中公办学生689人,承担教学任务的民办学生人数183人。

学院设有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及实验教学中心,有专业实验室9个,建有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7个。仪器设备投入490余万元,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69件。设有金陵科技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能够承担食品检验工、动物检疫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饲料分析化验工等职业技能鉴定。秉承学校服务南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教学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20多年来已培养毕业生3200名,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0%以上。

学院强化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我院教师先后获得国家兽医执业资格证、国家食品安全审核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考评员资格等,一批教师具有教师系列及研究系列双职称,教师来源于国内十多个高校,学缘结构较好。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及青年学术骨干,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培养对象1人。 人文学院是金陵科技学院办学规模较大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二级学院,开设行政管理、旅游管理、古典文献(古籍修复)、对外汉语等本科专业,现代秘书、经济信息管理、法律事务等专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还承担着全校各专业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人文素质教育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944人。

学院下设公共管理系、旅游管理系、中文系、古典文献系、信息资源管理系、法律系、思政教研部等6系1部,教职工总数为8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人,占239%;讲师54人,占614%;博士、硕士69人,占784%。2名教师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学院建有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实验中心,下设办公自动化、文献修复、模拟法庭、模拟驾驶、旅游管理等分实验室和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还与江苏省、南京市的行政、司法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共建了3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院各专业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近3年来,本院教师主持或参与完成11项省部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8部,发表论文170余篇,获得各级奖励29项,其中2项成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成果获江苏省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5项成果获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目前在研课题17项,其中省部级课题6项。

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走向社会后,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3年,毕业生协议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积极发展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技术教育的先进模式和丰富经验,强化自身办学特色,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技术人才,1995年金陵科技学院率先创办了国际教育学院,并迅速汇入全球化潮流。

经过几年的发展,金陵科技学院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先后与澳大利亚(QUT,BNIT)、加拿大(SENECA)、新西兰(AUT)、荷兰(STENDEN)与美国(SUNY Cobleskill)的有关院校合作,开设了中澳国际商务,中澳国际会计,中澳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中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加影视动画设计、中新电气工程、中荷市场营销、中美生物技术等多个专业,已有500多名学生分别赴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新西兰、荷兰与美国继续学业,其中有近400名学生已经完成本科的学习,大部分在国继续深造,包括就读国际知名大学的硕士学位或在当地就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交流与合作使国际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院的专业设置国际化、培养模式现代化、人才素质综合化,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前瞻性,毕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对应性和充分的能力发展空间。学院教师皆为外国文教专家,拥有专业和外语双重素质,富有责任心和创新意识,积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的应用型优质人才。 材料工程学院是根据学校学科建设需要而在原视光学技术学院和珠宝首饰学院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学院,现下设材料系、视光工程系、珠宝系,材料工程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眼视光技术等专业,突出前沿性、应用性、基础性。

材料工程学院是一个不断开拓进取、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学院,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7名,博士11名,硕士14名。教师专业基础扎实、治学严谨、工作负责,教学手段新颖、完善,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学院下设教学实验中心,共有26个专业实验室,设备资产达1000余万元,包括分光光度计、磁力搅拌器、台式高速离心机、超声清洗仪、微粒分析仪、旋转蒸发仪、金相显微镜、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注射成型机、压力成型机、V棱镜折射仪、偏光显微镜、万能电子拉力机、数字阿贝折射仪、数字阿贝折射仪、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全自动手持式电脑验光仪、裂隙灯、角膜曲率仪、立体玉雕机、自动测金仪、钻石标本等先进实验设备。

学院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海之美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上海舒曼光学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为依据,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适销对路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历届学生就业率均达到100%,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

珠宝首饰学院是国内首个专门从事珠宝首饰教育研究的学院,招生计划纳入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和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计划。专门培养从事珠宝首饰设计、加工、鉴定、营销的国家急缺高级专业人才。同时面向社会提供珠宝玉石鉴定及咨询服务。雄厚的办学师资是珠宝首饰学院建设江苏省特色专业的可靠保证。珠宝首饰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 20 余名,并聘请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英国FGA主考官、原中国地质大学常务副校长陈钟惠教授任名誉专业负责人。珠宝首饰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建设了宝石加工、鉴定等多个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条件,并在多家鉴定机构、大型商场和大型珠宝公司设立校外实训基地。

材料工程学院将加大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加快教学科研的平台建设,尽快建成具有特色优势的高水平材料学院。 园艺学院是我校最早建立的院部之一,现有教工51人,专任教师35人;具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15人,其中正教授3人;具博士学位研究生3人,具硕士学位研究生19人,在读硕士7人,在读博士13人。“双师型”教师19人,在校学生近1000人。现开设全日制园艺、园林2个本科专业,园林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2个专科专业;设置成人教育园艺、园林2个本科专业。学院内设园艺系、风景园林系、专业基础课教学部3个教学单位,以及园艺学院实验中心和园艺学院综合办公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00多万元,其中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达20多台(套)。设有金陵科技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园艺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能够承担蔬菜工、插花工、绿化工等10多个工种的初、中、高三个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

办学近30年来,园艺学院积极极实践“一本、二主、五性”(以能力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应用性、融合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南京市、江苏省培养了近3000名园艺、园林等各类专业人才,他们中大部分已成为园艺业、园林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园艺学院老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先后主持校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30多项,获得部(省)、市级、校级成果20多项。园艺学院的教师走遍了南京市的各个郊县,把“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及时送给农村、农民,为新农村建设、都市农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园艺学院全体教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勤奋工作,为把我校建设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科技大学”而奋斗。 自1980年开办建筑学、工民建、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城市建设等五个专业始,于1981年和1982年开办了建筑学本科班、道路桥梁本科班;于1982年开办了土木工程本科班;于1987年开办了建筑施工管理专业的对口招生班;1994年开办了建筑设计(含室内设计)专业;于1999年开办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专业;于2000年开办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双专科;桥梁工程/计算机应用双专科;于2001年和2002年同南京工业大学联办本科——工程管理专业;于2002年开办建筑经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于2003年又开办了城市景观设计专业;于2005年随着学校的摘筹,又恢复了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到2005年,建筑工程学院已为江苏省培养了数千名全日制应用型专门人才。建筑工程学院现有建筑学教研室,建筑工程教研室,城市建设教研室,工程管理教研室,力学教研室等5个教研室;并有1个实训部和1个建筑工程检测与试验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下设机械工程教研室、电气工程教研室、楼宇智能化教研室、汽车工程教研室和机电一体化教研室等。自80年开始创办“机械制造”本科专业以来,先后开办了“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检测技术”、“现代汽车技术与营销”、“现代制冷技术与管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制造管理技术”、“电机与电器”等本、专科专业。并创出了“机械设备及其自动化”、楼宇智能化等校重点、特色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是金陵科技学院一个建制早、基础扎实、各项管理规范、教学条件优良的综合性工科二级学院。目前机电工程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楼宇智能系、汽车工程系四个系和实验中心以及机电研究所和楼宇智能工程处等教学科研机构。机电学院1980年开始创办机械制造本科专业,开办本科教育的历史已近三十年,先后开办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现代汽车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楼宇智能化”等本、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

机电工程学院紧随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潮流,构建了具有同类高校较高水准的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拥有机械实验中心、电气实验中心、汽车实验中心和智能楼宇等四个实验中心,良好的实训设施为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增强就业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业务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1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

近三十年来,机电工程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由于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适应就业需要的多种技能,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各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均供不应求。

1丘小君,我国著名的陶瓷评鉴专家,从事陶瓷文物鉴定工作30余年,师从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目前居于香港和纽约两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学会“求之雅集”的董事和陶瓷鉴定顾问,还兼任海内外多家拍卖行、博物馆的征集顾问。2李健,生于黑龙江铁力,祖籍江西上饶,上海复旦大学文博学院陶瓷考古专业毕业,浙江省考古队队员,现任上海古陶瓷标本展览馆馆长,中国古陶瓷研究学会理事,中国艺术品收藏协会理事,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首席鉴定师。拥有中国国家级文物类玉石,金属,陶器鉴定证书,是目前中国国内较少拥有文物类全科鉴定证书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年轻文物类鉴定专家。其个人著作有:《明清瓷器鉴定》《元青花与明洪武瓷器分期探讨》《明代建文瓷器初探》。其数篇研究性文章发表于《收藏》《文物鉴定与鉴赏》《收藏家》《东南考古》杂志。

李健出生于古玩世家,其曾祖父李洪兴在民国时期就开设“集粹斋”古玩店,做学徒,收藏有众多精品,包括宋,明清精品瓷器,书画。其祖父李清江喜好书法,古陶瓷鉴定。在这种背景下,李健从小喜欢把玩古物,进而专项于古陶瓷鉴定,在其祖父李清江的指导下,从2005年开始从事古器物绘图,练眼力,定力。

2009年,李健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师从陈淳,张浦生,并因此结缘南京博物院张浦生,大学期间,奔走于上海周边地区博物馆与古陶瓷窑址,采集标本,在此期间得到江西考古研究所刘新园帮助,得以上受大量实物。2012年,李健自费创办“上海古陶瓷标本展览馆”,其馆藏时间跨度较大,从德清窑原始瓷到文革瓷标本。并有哥窑,官窑,汝窑,龙泉窑标本。2013年至2014年,李健先后取得文物类玉石,金属,陶器鉴定师,成为中国最年轻拥有全科鉴定师资格证人之一。并进而成为中国古陶瓷研究学会理事,中国艺术品收藏协会理事,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首席鉴定师。在大量接触实物的第一线工作多年,李健总结了大量经验,结合传统与最新出土资料,李健先后编写著作《明清瓷器鉴定》《元青花与明洪武瓷器分期探讨》《明代建文瓷器初探》。目前文物界避而不谈的一些问题,李健善于激流而上,这也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明代建文瓷器初探》一书的出版,成为目前研究建文瓷器最权威资料的集结版,其著作《明清瓷器鉴定》一书出版总结了近30年明清瓷器研究成果。3杨静荣,男,瓷器专家,1948年生于北京,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1985年于复旦大学历史荣毕业,曾在邯郸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颜料和传统色釉的研究实验工作,1979年调入故宫博物院研究陶瓷史至今。2002年入选《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博界百位“学术成就显著,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北大资源学院文物专业教授,博宝艺术网瓷器鉴定专家,中国世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 中古陶(北京)国际艺术品有限公司鉴定专家。

4单国强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1942年2月出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后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业务工作。主攻古代书画史论和书画鉴定研究,撰写发表文章百余篇,专著主要有《古画鉴赏与收藏》、《戴进》、《中国绘画史· 明代》、《中华艺术通史·明代美术》、《古画鉴定》、《巨匠与中国名画·任伯年》、《中国巨匠》"戴进"、"吴伟"、"林良"、"吕纪"、"禹之鼎"等。

5叶佩兰,女。瓷器专家。任职于故宫博物院,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世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主要从事古代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鉴定工作。是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香港中信拍卖有限公司特约鉴定专家。

6李彦君,祖籍山东省登州府,成长于黑龙江巴彦县,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与博物馆专业。现为北京东方大学文物学院院长、教授,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兼玉器珠宝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鉴定中心金牌鉴定专家。先后在黑龙江巴彦县文物管理所、木兰县博物馆、文物管理所、哈尔滨《都市资讯报》、哈尔滨社会科学院、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等机构任职。

7毛晓沪, 男,1951年生于中国上海,古董投资专业顾问,现任北京华夏物证陶瓷鉴定研究所所长。擅长瓷器鉴定、古陶瓷修复。早年受到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先生、刘九庵先生等老前辈的真谛亲传,在古陶瓷鉴定、古陶瓷修复和古陶瓷复制三大领域均有高深造诣。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鉴定中心金牌鉴定专家,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寻宝》、《艺术品投资》以及河南卫视《华豫之门》等节目的特约鉴宝专家。[1] 

8张如兰编辑女,北京市文物局鉴定组组长、副研究员,擅长玉器、陶瓷、杂项鉴定。主要著作有《中国鼻烟壶》、《北京玉器大全》、《明清文具书》等。1963年毕业于北京市文物鉴定专业学校。93年至今任北京市文物出境鉴定所副所长。

9金运昌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10蔡国声,男,1941年出生,浙江定海人。中国近代书法家,文物鉴定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是一个中国文物鉴定界内响当当的名字,他从事文物、古玩鉴定40余载,出版《珍宝鉴别指南》、《古玩与收藏》、《蔡国声隶书阿房宫赋》、《过眼云烟录——蔡国声谈古玩鉴赏》等书二十余本,在文物鉴定界被誉为“高产专家”。

11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收藏家、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1] ,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

12金申,北京人,回族,自幼习画、通文史。中国著名佛像文物鉴定专家、国学名家、禅画名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早年在日本研究佛教考古5年。归国后多年来,为国家文物局培训班、海内外高校授课;为国内外博物馆鉴定佛像;在佛教文化、考古、鉴定研究方面著述丰富,对禅意书画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成就斐然。

13欧阳朝霞,央视《寻宝》栏目特邀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宝石学硕士学位,持有国家注册拍卖师证书、文物拍卖单位专家证书。她现任北京越王珠宝会所总经理。CCTV—1《寻宝》节目珠宝玉石鉴定专家,《私人财富》等多家媒体珠宝鉴赏、收藏栏目专栏作家,珠宝鉴赏收藏与拍卖方向资深讲师。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修缮工程

实施时间:1953年至1955年

项目主持人:余鸣谦;参加人员:李良姣、李全庆、梁超、何凤兰、姜怀英、汪德庆、李竹君、贾瑞广。

山西永乐宫建筑群搬迁保护工程

实施时间:1958年至1964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杜仙洲、金荣、王仲杰、刘世厚、陈长林、李惠岩、吕俊岭、张中义、陈继宗、王真、梁超、赵仲华、贾瑞广、张智、崔淑贞、秦秀云、王德庆、律鸿年、姜怀英、何云祥、黎辉、张思信等。

北京十三陵昭陵保护维修、复建工程

实施时间:1985年至1992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孔祥珍、梁超、崔兆忠、张之平、杨新、贾克俭、袁毓杰、闫明、何流以及北京市文物局的同志。

山西云冈石窟保护工程

实施时间:1974至1998年

项目主持人:余鸣谦;参加人员:姜怀英、贾瑞广、蔡润、李哲元及云冈石窟解廷藩等。

北京大学红楼维修加固工程

实施时间:1977年至1979年

项目主持人:罗哲文;结构设计人:崔兆忠;设备设计人:白丽娟;参加人员:傅连兴、陶宗震、杨玉柱、李建勋、张思信等。

天津蓟县独乐寺修缮工程

实施时间:1997年至1998年

项目主持人:余鸣谦、杨新;参加人员:崔兆忠、孔祥珍、袁毓杰、顾军。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大修工程

实施时间:1977年至1980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孔祥珍、梁超、李全庆、孔德垿、李良姣、李竹君、杨玉柱等。

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阁落架大修工程

实施时间:1963年至1999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李全庆、李方岚、孔祥珍等。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88年至1990年

项目主持人:孔祥珍。参加人员:袁毓杰。

河北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维修加固工程

实施时间:1995年至2001年

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审核人:罗哲文;参加人员:贾克俭、张立方、孙刚、甄文宜、鲍雷、程俊峰等。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地保护规划与工程

实施时间:2002年至2003年

项目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员:李宏松、顾军、陈超平、葛川、王金华、刘忠平等。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2年

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审核人:罗哲文;参加人员:贾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