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谁知道法律的法字繁体字的解释
法古字写作“灋”,最早见于金文。字形由“氵(水)”“廌(zhì)”“去”三部分组成,“水”代表执法公平如水;“廌”就是獬豸,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能明辨善恶是非的神兽,杨孚《异物志》记载:“东北荒中,有兽名獬,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原文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法,今文省。
佱①,古文。方乏切(fǎ)
注释
①佱: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从亼会意。亼者,集也。”
译文
刑法。(法律)像水一样平正,所以从水,“廌”是用来抵触不正直的一方的神兽,使不正直者离开它,所以从廌、去。
法,今文字,是灋的省略。
佱,是古文字。
说文解字注
(灋)刑也。
刑者,罚辠也。《易》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引伸为凡模笵之称。木部曰:模者、法也。竹部曰。笵者,法也。土部曰。?者、铸器之法也。
平之如水,从水。
说从水之意。张释之曰。廷尉、天下之平也。
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
从廌去。下廌字今依韵会补。此说从廌去之意。法之正人、如廌之去恶也。方乏切。八部。
(法)今文省。
许书无言今文者。此葢隶省之字。许书本无。或增之也。如艸部本有㪿无折。
(佱)古文。
扩展资料
具体释义:
1、名词
①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用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法律、法令。
②方法;方式。
③标准;模范;可以仿效的。
④佛教的道理
⑤法术,即用念咒、画符等制敌或驱邪的迷信手法。
2、形容词
〈文言〉合法的
例句:《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3、动词
①〈文言〉仿效;效法
例句:《周易·系辞上》: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②〈文言〉通“废”(fèi),废弃。
例句:《管子·侈靡》:利不可法,故民流;神不可法,故事之。
4、量词
法拉的简称,一个电容器充以1库仑的电量时,电势升高1伏特,电容就是1法。
-法
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后世便通称这类限制立意和韵脚的命题赋为“律赋”。
律赋,辞赋学术语,赋体的一类。“律”是格律,指作赋必须遵守的对仗、声韵的限制。唐代进士科举考试命题作赋,除须遵守俳赋对仗声律要求外,还限定了表示立意要求的韵脚字,一般为四言两句八字,即限八韵。宋代试赋沿袭唐制。后世便通称这类限制立意和韵脚的命题赋为“律赋”。南朝俳赋的对仗、声韵有一定讲究,但未形成格律。
宋代律赋
宋代律赋不仅数量大,而且佳作也不少。刘敞(1019—1068)《杂律赋自序》云:“当世贵进士,而进士尚词赋,不为词赋,是不为进士也;不为进士,是不合当世也。” ③ 宋人为入仕计,不得不从小练习诗赋,因此名篇佳作,代不乏人。
否定律赋者往往说律赋限制太严,其实文学如戴着枷锁跳舞,限制越严而又越能自由驰聘,就越能表现作者的才华。正如律诗限制很严,但仍出现了大量名家名作一样,律赋限制虽严,也不乏名家名作。
1、概念不同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但也有一些极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自己做的。
2、称呼不同
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
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
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
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
扩展资料
佛经基本分类
佛教典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分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这样可分为三种,即经、律、论。
佛教典籍主要有如下几种分类:
一、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可以分为经、律、论三种。这三种
大藏经
合称为三藏,也叫大藏经。唐僧玄奘又被称为“唐三藏”,就是因为他熟知佛教所有的经、律、论三藏,而对他的一种尊称。
二、按照佛教的派别来分类,可以分为小乘佛教三藏、大乘佛教三藏和密宗三藏。
三、按照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不同来分类,可以分为汉文大藏经、蒙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日文大藏经、巴利文大藏经等。但现存佛教大藏经中比较成系统和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三大类,即巴利文大藏经、汉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
四、按照制作技术的不同来分类,又可以分为手抄大藏经、刻版印刷大藏经、石刻大藏经等等。
参考资料-佛经
本文2023-08-04 05:00: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