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才的主要著译目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莫道才的主要著译目录:,第1张

著作:

1骈文通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4年3月第1版

2骈文通论(修订本) 齐鲁书社 2010年5月第1版

3骈文观止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年2月第1版。

4骈文研究与历代四六话 辽海出版社 中华书局 2005年1月版。

5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合作)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版。

6帝王文化与中国文学(合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版。

7青年必读古文手册(合作,副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年12月版。

8缠绵悱恻 爱恋永忆——唐代爱情诗 中华书局 2002年5月版。

9骈文绝唱 独步千古——王勃及其骈文(合作) 中华书局 2002年11月版。

10悲怆苍凉 寓意深厚——唐代咏史赋 (合作) 中华书局 2003年8月版。

11宋代诗话选释·《苕溪渔隐丛话》选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2月版

12大学语文 (主编)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第1版。

13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3月版。

论文:

1唐代散文研究的新收获——读孙昌武新著《唐代古文运动通论》《光明日报》1985年4月9日《文学遗产》第678期专刊。

2骈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语文导报》1987年第9期。

3古典文学札记二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4骈文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5试论唐代骈文的流变 《古典文学新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10月版。

6骈文名称的演变与骈文的界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2年第4期转载。

7近年来文学史观与方法论问题研究述评 《江海学刊》 1991年第2期。

8胡仔及其《苕溪渔隐丛话》论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9从文化学角度看骈文的产生 《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3期。

10近年来骈文研究述要 《文史知识》1993年第9期。

11论骈文的形态特征与文化内蕴 《江海学刊》1994年第2期。

12论《四六丛话》的学术价值与骈文思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3期转载。

13李白应有三个自号 《阅读与写作》 1996年第6期。

14论宋代四六话的兴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15论中国古典诗歌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广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12期转载。

16《汨罗民间招魂词》的程式内容及其对《招魂》、《大招》研究的启示 《民族艺术》1997年第2期。日本《滋贺大学经济学部研究年报》1999年第6 卷译载。《中国湖南省汨罗の民间に伝わる葬礼“招魂词”の形式と内容およびそれに拠る楚辞研究上の発见》。修订稿收录《求实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黄庭坚论杜甫 《中国韵文学刊》1997年第1期。收入黄君主编《黄庭坚研究论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18“朱门酒肉臭”之“臭”作何解? 《古典文学知识》 1997年第2期。

19以诗为文:骈文文体诗化特征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2080年代以来唐代骈文研究述评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9)》,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

2120世纪前期骈文学学术发展述论 《东方丛刊》 2000第3辑。

22六朝谢氏世系新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23生命的终结:汨罗民间丧葬招魂习俗考察札记 《民族艺术》 2000年第4期。

24叠山公祠堂记:新发现的一篇研究谢枋得的重要资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8期。

25近20年骈文研究述议 《江海学刊》 200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1期转载。

26新旧唐书经籍艺文志所载书名变异考——《唐人著述考》之一《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27《大招》为战国时期楚地民间招魂词之原始记录说 《云梦学刊》2001年第5期;《中国楚辞学》第5 辑收录。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转载。

28李商隐寓桂居所遗址考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桂林文化》2002年第1期收录。

29石介与苏舜钦:谁是《石曼卿诗集序》之作者? 《文学遗产》2002年第4期。

30论清代骈文研究的几个问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1从历史语境角度重新审视花间词 《光明日报》2004年9月1日《文学遗产》专刊。

32唐宋时期文人的游历与人文山水名胜的形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3新旧唐书经籍艺文志失载唐人著述考 《古籍研究》2004年卷下(总第46期)。

34《旧唐书》本传所叙唐人著述《经籍志》未见载者知见录 《河池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5《全唐诗》载吕温二首诗均为伪诗说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

36从上林唐碑《大宅颂》和《智城碑》看唐代中原文风对岭南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 《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

37李贺死因初探——李贺死于马凡氏综合征臆说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8发展广西人文科学刍议 《广西日报》2007年3月28日。

39《典论·论文》和《文赋》:一个被忽略的细节 《光明日报》2007年8月10日《文学遗产》。

40《粤西丛载》误载唐玄宗诗考:李隆基《丹霄驿》非昭州作及伪作说 《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41柳宗元的《三戒》与孔子的“三戒”:柳宗元《三戒》寓意新说 《文学与宗教:孙昌武教授七十华诞纪念文集》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7年8月版。

42从早期文献的骈偶现象看骈文文体产生的民间文化基础:骈文生成于民间说初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4期转载。

43《桂林风土记》佚文献疑 《广西地方志》2007年第5期。

44厘清杜甫的亲眷交游与杜甫创作的关系(合作) 《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2期。

45李清照佚文《祭湖州文》为挽联考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4期。

46古代骈文与骈偶理论的文学史价值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8期转载。收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发皇华语 涵咏文学:中国文学暨华语文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津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47从“后宫佳丽三千人”说起 《文史知识》2010年第7期。

48唐代“古文运动”概念平质 《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49新旧《唐书》李商隐传“三十六(体)”为“三才子”之误考 《文献》2011年第2期。收录朱崇先主编《古典文献学理论探索与古籍整理方法研究》,民族出版社,2013年9月版。修订稿收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代文学研究》(第十四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版。

50唐代“古文运动”宜作“古文思潮”说 王水照 朱刚主编 《中国古代文章学的成立与展开——中国古代文章学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

51“四六”指骈文之形成与接受过程考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10期转载。

52 宋玉赋的作者问题及其文学史处理的思考 《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第4期。收录《宋玉及其辞赋研究 2010年襄樊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53 桂学研究与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兼论“桂学”的内涵与外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54 从“话”的文本特性看宋四六话的博杂特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55 从谚语入诗看唐宋文学向世俗化转型的一个细节轨迹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第3期。

56 骈文文论:从辞章之论到气韵之说——论朱一新“潜气内转”说的内涵、来源与价值 《文学评论》2013年第4期。收入韩国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散文研究集刊》(第二缉)。

57黄庭坚在广西的最后十七个月《中国艺术报》2013年7月26日大视野第六版。

58《全唐诗》征引之《桂林诗评》残诗出处考 《文献》2014年第2期。

译文:

1寒山诗为什么在远东和美国广泛流传(译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研究参考》1988年第7期。

2时代风格和文学分期:对中国文学史与欧洲文学史的编史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译文) 《东方丛刊》1992年第3期。

3杜甫与花卿 (译文,合作)《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5期转载。

4骈文的含义、涵盖的范围以及骈散合一问题:《骈文史序说》节译(译文)《柳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5唐代古桂柳运河“相思埭”水系的实地勘访与新编地方志的记载校正 (译文,合作)《广西地方志》2000年第4期。

1、《〈晋书〉校点志疑》,《江海学刊》1999年第1期、1999年第2期。

2、《传国学之真谛——〈嘉定钱大昕全集〉评介》,《文教资料》1999年第2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版。

3、《敦煌学史上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光明日报》1999年7月2日;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

4、《〈全汉赋〉疑误辨证》,《语言研究集刊》(第六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5、《汉魏六朝语词研究考论》,《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

6、《〈搜神记〉校勘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2期。

7、《耄耋之年创辉煌—-记三礼学家钱玄先生》,《书与人》2000年第1期。

8、《通学术之变 成专精之业——徐复先生主要著作述评》,载《当代江苏学人丛书》之《朴学之光——语言文字学家徐复》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

9、《创新的精神 实证的方法》,中华书局《书品》2000年第4期;又载《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

10、《此生原为读书来——记周勋初教授》,《书与人》2000年第5期。

11、《旷世之作 历久弥新——〈洪诚文集〉简介》,《新华日报》2000年10月10日。

12、《徐复先生对古文献学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又收入《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3、《庄子》文论选注,3万余字,收入郭丹主编《先秦两汉文论全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4、《读书之门径 治学之津梁——读〈清人别集总目〉献言》(与徐复先生合撰),《古籍研究》2001年第3期。又收入《徐复语言文字学晚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5、《〈汉书·五行志〉考论》,《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又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编《历史文献研究》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史记〉新整理本刍议》(二人署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又载《史记论丛》第一辑(华文出版社2004年8月版),单独署名。

17、《挖掘历史资源 开拓发展空间——由〈老苏州·百年历程〉说起》,《出版参考》2002年第18期。

18、《南京图书馆所藏〈三国志〉版本简论》,“首届《三国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复旦大学),后发表于《古籍研究》2003年第1期。

19、《〈史记〉三家注音切疑误辨正》,《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1期。

20、《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校读札记》,“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2年11月),后部分发表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4期。

21、《〈史记〉校点本讹误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

22、《〈史记〉整理平议》,《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

23、《〈史记·八书〉校读札记》(二人署名),收入马景仑、薛正兴主编《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皇皇巨著 巍巍范公——评〈范仲淹全集〉》,《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5、《试论〈史记〉校勘的原则》,《古籍研究》2005年上卷,安徽大学出版社版。又收入《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

26、《中国书院志及其学术价值》,《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又收入卞孝萱、徐雁平编《书院与文化传承》,中华书局2009年版。

27、《赋学文献与〈历代赋汇〉》,《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6年1期。又收入《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

28、《〈史记〉正文校议》(第一作者。二人署名),中华书局《文史》2006第3期。

29、《一代宗师徐复先生》,《江苏文史研究》2006年第6期。又修改后发表于《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0、《试论黄宗羲的创新精神》,收入《从民本走向民主——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

31、《校点本〈史记〉标点问题举隅》,收入《史记论丛》(第四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2、《〈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出版及其意义》,收入《王阳明的世界——王阳明故居开放典礼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3、《论章黄之学对国学研究的贡献》,“第五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二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4、《史记校点补遗》,《古文献研究集刊》(第二辑),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35、《乐把金针度与人——试论叶圣陶先生的出版思想》,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会议论文(2007年11月,南京),《江苏民进》2008年第1期。民进中央网站全文转载。

36、《评〈王念孙王引之评传〉》,中华书局《书品》2009年第4期。

37、《海峡两岸〈史记〉整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第六届海协两岸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会议论文,收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评论》第三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8、《道德文章、山高水长—记钱玄先生》,《经学研究论丛》第十六辑,台湾学生书局2009年版。

39、《〈汉书〉校读拾遗》,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

40、《〈水经注校证〉校读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载王华宝《古文献问学丛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

41、《〈史记〉整理研究与辞书编纂》,“《康熙字典》暨词典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9年7月,山西),收入《中华字典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2、《四史学》3万多字,收入卞孝萱、胡阿祥、刘进宝主编《新国学三十讲》,凤凰出版社2010版。

43、《段玉裁著述及其版本考略》,“段玉裁与清代学术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收入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主办、赖永海主编的《宏德学刊》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4、《试论张文虎〈史记札记〉的文献价值》,《史记论丛》(第六集),华文出版社2011年版。

45、《〈项羽本纪〉校释汇证》,《项羽研究》(第一辑),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46、《百衲本史记前言》,载广陵书社2011年版《百衲本史记》卷首。

47、《〈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的出版及其意义》,中华书局《书品》2012年第5期。

48、《怀念“学者编辑”薛正兴先生》,《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12年第5期。

49、《〈史记〉局本吸收王念孙〈史记杂志〉成果之研究》,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提交论文。(浙江大学)

50、《〈水经注校证〉校读续记》(与王勇博士合撰),2012年西华师范大学等主办“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收入会议论文集。

51、《王念孙〈史记杂志〉平议》,《中国训诂学报》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52、《徐复先生对中国训诂学的贡献》,“训诂学与民族民俗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九届二次理事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

53、《论段玉裁校勘学之特色》,南京大学等举办的“经学与中国文献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13年8月。

打开智慧之窗1-4册(合作编译),安徽科技出版社1991年

汉字与古风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

汉字文化学简论,贵州教育出版社1994年

汉字古俗观奇──先民衣食住行新视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

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汉字文化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古汉字与中国文化源(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异体字字典(副主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

无意的辉煌──汉字文化百谈(合著),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年

汉字体态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古文字诂林(第一册至第十二册)(常务编委),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004年

汉字的世界(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金文引得·春秋战国卷(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零距离看远距离——字词春秋,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

金文今译类检·殷商西周卷(主编之一),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新汉字读本(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新概念成语词典(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  甲骨文今译类检(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金文新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

铁砚斋学字杂缀,中华书局2006年

汉字——中国文化的元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

《文字中国》丛书五册(主编),大象出版社2007年

汉字艺术(合著),大象出版社2007年

字辨百题,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8年

字脉:撩起汉字的面纱(主编),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

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一~三册(主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2011年。

汉字的风景(合著),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年

中国出土简帛文献引得综录·郭店楚简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商周金文数字化处理系统(策划、总制作之一)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战国楚文字数字化处理系统(策划、总制作之一)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从部分女旁字看汉民族古代风俗,民间文艺季刊1989年1期

汉字中所见几个先民崇拜物,国风第1卷第5期

《异体字手册》评介,辞书研究1989年4期

汉字异体流变说(合著),汉字文化1989年4期

从若干以弓箭形象构形的汉字看先民的弓箭崇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5期

试论《说文解字》递训的价值,辞书研究1990年3期

漫谈汉字形义联系的文化蕴涵,语文学习1992年11月

“鱼”与“余”,语文学习1993年6月

汉字品格与书法艺术,书法研究1994年1期

在语言与文学的交接点上──语象论,书城杂志1994年4期

“宇宙”说源,语文学习1994年5月

试论汉字表义字素的意义变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2期

汉字方形美学价值论,语言文化学刊15辑

甲骨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考古与文物1997年1期

论汉字体态的汉语范型, 语言文字学刊第一辑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年2月

部首意义三论,辞书研究1998年2期

甲骨契刻与汉字体态的规整化,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10月

读《甲骨文诂林》兼论古文字考释工具书的编纂,辞书研究1999年5期

隶书字形趋扁因由考,中国文字研究1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电脑对汉字的影响,语文建设2000年6期

“氓”“流氓”与“盲流”,语文建设2000年12期

《左传》“族”字考,语苑集锦――许威汉先生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拉氏与孔氏,语文建设2001年2期

从《左传》释《春秋》用语看“春秋笔法”的性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古文献与古文化研究专号

“公子”的来历,语文建设2001年4期

“贴”“帖”辨,语文建设2002年9期

简说“古文字三级字符全拼编码检字系统”,辞书研究2002年第1期

试论古文字信息化处理中“字”的处理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3期

古文字信息化处理基础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语言研究2002年第3期

金文原形字整理与金文字库建设,中国文字研究3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汉字方形的书法美学内涵,书法2003年3期

从出土文献书迹看“捺”的成因,中国文字研究4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常用字字理分类教学构想,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名正·言顺·事成——由“萨达姆·邓·非典”引起的思考,《给城市洗把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

说楚简帛文字中的“宀”及其相关字,中国文字研究5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应当注重异体字的历时特性,异体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

也说“严在上,翼在下”之“翼”,考古与文物2005古文字论集三

甲骨文部首改良刍议,载中国文字研究7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只”字新考——兼说楚简帛文字“人”的一个变体的形成因由,中国文字研究8辑,大象出版社2007年9月

试说楚简新见字理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

古文字在国际标准字符集中的编码与古文字通用数字化平台建设,杭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月

古文字异体字辑证,中国文字研究9辑,大象出版社2007年12月

《汉语大字典》古文字字形收录缺失拾零,辞书研究2008年2期

说楚简文字中的及其相关字,中国文字研究10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6月

战国出土文献字频的初步研究,中国文字研究11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12月

简说古文字异体字的发展演变,中国文字研究12辑,大象出版社2009年6月

楚简帛文字内部差异初步研究,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第二十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5月

网络时代古文字图书编辑一种探索——“文字网”关联书系编后,编辑学刊2009年3期

简说部首的“识字”功能,语文学习2009年5期

甲骨文字形规整化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5期

字频视角的古文字“四书”分布发展研究,古汉语研究2009年4期

西周春秋金文字频研究,语言科学2010年1期

字频视角的古文字“四书”分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4期

甲骨文结构的特殊现象:(韩)汉字研究(创刊号),2009年12月

字频视角的甲骨文构件定量研究,(韩)汉字研究(2辑),2010年6月

甲骨文字表《屯南》《花东》字形补遗,中国文字研究13辑,大象出版社2010年10月

简论甲骨文字频的两端集中现象,语言研究2010年4期, 2010-10

“吾大夫恭且俭,靡人不俭”补释,中国文字研究14辑,大象出版社2011年11月

用数字化“激活”出土古文献宝藏,光明日报2011年11月9日

楚简帛文字笔迹分析方法刍议 ——以《郭店楚简·五行》第10、11简文字异写分析为例,中国文字研究15辑,大象出版社2011年10月

偏旁视角的先秦形声字发展定量研究,语言科学2012年1期

出土古文字文献语料库建设刍议,(韩)汉字研究(3辑),2011年6月

为“曰”字避复草写说,中国文字研究16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

汉字:浸润着历史的精灵,秘书工作2012年5期

楚简帛文字信息呈示摭谈,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楚简“用字避复”刍议,古文字研究29辑,中华书局2012年10月

西周金文用字避复再研究,(韩)汉字研究(3辑),2012年12月

甲骨文同辞同字镜像式异构研究,中国文字研究1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关于汉字古文字进入 ISO/IEC 10646 工作进程的建议》,国家语委 2003 年 11 月 20 日采纳。

《关于确立古文字字库标准的可行性报告》,国家语委 2002 年 3 月 20 日采纳。

《解决 GBK 生僻字输入难的对策研究》,国家语委 2001 年 3 月 20 日采纳。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 《北方论丛》1986(6)。

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 《东北师大学报》1988(4)。

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 《东北师大学报》1989(4)。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 《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1—2)。

“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 《甘肃社会科学》1991(1)。

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 《贵州文史丛刊》1991(2)。

《离骚》审美价值的层次分析 《延边大学学报》1992(2)。

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 《东北师大学报》1992(3)。

《招魂》作者补证 《社会科学战线》1993(3)。

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 《人文杂志》1993(3)。

中国礼乐文化初论 《东北师大学报》1993(6)。

《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 《松辽学刊》1994(1)。

话说《橘颂》 《名作欣赏》1994(2)。

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 《苏州大学学报》1994(3)。

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 《东北师大学报》1994(5)。

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轫之作——读楚辞《渔父》 《文史知识》1994(12)。

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1)。

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 《中国文学研究》1995(2)。

公木的诗学世界 《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

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 《社会科学战线》1998(3)。

读诗札记(六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6)。

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 《江海学刊》1999(2)。

“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 《社会科学战线》1999(2)。

《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 《文学遗产》1999(2)。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 《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孔子的诗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0(6)。

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 《社会科学辑刊》2001(2)。

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 《社会科学战线》2001(1)。

睹新春之景 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 《名作欣赏》2001(1)。

夏夜的图景 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古典文学知识》2001(3)。

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 《名作欣赏》2001(4)。

仰望泰山 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 《古典文学知识》2001(6)。

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 《文学遗产》2001(4)。

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 《深圳大学学报》2001(6)。

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 《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

屈原的诗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2(6)。

道家语言哲学对中国古典诗学的影响《学术研究》2002(12)。

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2)。

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 《深圳大学学报》2005(3)。

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向 《文艺研究》2007(11)。

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 《文史知识》2007(12)。

眼观风云浩荡 胸怀日月运行——读曹操的《观沧海》 《古典文学知识》2008(2)。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