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出自哪部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2收藏

刻舟求剑出自哪部古籍,第1张

想了解刻舟求剑出自哪部古籍的最新玩法及新闻信息么,下面跟着小骨来一起学习关于刻舟求剑出自哪部古籍的知识吧,希望各位玩家了解后能够对该游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梦幻西游手游中科举乡试是玩家积累丰厚的知识的重要途径,当然也是获得状元头衔的主要方法,那么回答问题就成为了玩家的日常,因为有些问题比较生疏,所以不易回答,本文就为大家带来科举乡试刻舟求剑故事出自哪部古籍的答案解析。

问: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出自哪部古籍

答: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徴。

过五关斩六将的主人公是谁,想了解到关于过五关斩六将的主人公是谁的更多攻略及相关信息吗,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带来过五关斩六将的主人公是谁的分享!

使用什么道具可以提高耐力?

答案:鸡腿

能够升为金将的武将不包括?

答案:黄盖

火把节在每年农历的什么时间举行?

答案:六月二十四

以上是部分答案,更多答案后续更新!

01砸金蛋每天可以砸几次?

10

02下面那个成语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

一字千金

03身为黄巾党的残党并一直存活到蜀国灭亡的长命武将是?

廖化

04可以无双的武将不包括?

黄月英

05在虎牢关战役结束后不久董卓烧毁洛阳并迁都,请问是迁都何处?

长安

06猫头鹰是什么动物的天敌?

老鼠

07三国时期,割须断袍的是谁?

曹操

08红绿灯最早应用于哪做城市?

英国伦敦

09“黄巾之乱”中广宗大营的下一城叫什么?

广宗

10关羽过五关时杀的第一将是谁?

孔秀

11才高八斗指的是谁?

曹植

12制作霸者战甲需要消耗多少紫金石?

2000

13在《三国演义》中从未遭受战火洗礼的城市是?

成都

14在汜水关之战中被当时默默无名的关羽斩杀的猛将是?

华雄

15简雍是什么职业?

法师

16曹植在哪年被封为平原侯?

建安十六年

17“陛下”是古代人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

宫殿的台阶

18我国最早的发电厂是建立在哪一年?

1882

19授予张角太平要术天书三卷的仙人是?

南华老仙

20维纳斯不是罗马神话中的?

战争神

21黄酒名品“加饭酒”的产地在哪里?

浙江

22关羽刮骨疗毒和谁下棋?

马良

23群英塔重置需要花费多少金币?

300

24火烧新野一役中被诸葛亮安排在博凌渡口埋伏的是谁?

张飞

25竞技场第一名奖励多少银币?

20000

26全民主公的游戏logo上共有几面小红旗?

4

27“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杜甫

28被第一次上场作战的关羽一刀毙命的黄巾党武将是谁?

程志远

29地球表面有百分之多少的地方被水覆盖?

71

307级战马是什么品质的?

金色

31《三国演义》中张合是怎么死的?

中箭而亡

32“粗中有细”是形容哪个武将的?

张飞

33在下列人选中没有成为皇帝的是谁?

曹操

34大将徐晃被谁一箭射中头额,不治生亡?

孟达

35下面哪个戏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

昆曲

36木鹿大王的坐骑是什么?

大象

37云垂阵是军团副本的第几阵?

3

38神将府能获得什么?

神将碎片

39全民主公的宣传语“一骑平天下”的下一句是?

三炮定江山

40长坂坡之战后,刘备为什么要摔阿斗?

抚慰赵云

41谁劝张绣投降曹孟德的?

贾诩

42下面哪个武将不是法师?

周瑜

43斩将塔有多少层?

40

44最后一击击败魔神可额外获得多少魔神币?

2000

45一个鸡腿可以恢复多少点耐力?

10

46炮塔可以切换几种形态?

2

47VIP4可以做的事不包括?

购买吕布

48神秘商人200金币可以兑换多少银币?

20万

49战国时期的兵器大多用那种材料制成?

青铜

50限时神将中抽取一次武将是多少积分?

10

51谁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

关羽

52蔡文姬被谁接回中原?

曹操

53下面哪个塔防御塔可以使敌人眩晕?

抛石塔

54三国时期建造“铜雀台”的是谁?

曹操

55娃娃鱼属于我国几级保护动物?

二级

56刘禅的老婆是哪位大将的女儿?

张飞

57刘备的情缘武将不包括?

曹操

58《洛神赋》中的洛神是意指谁的妻子?

曹丕

59东汉最初的皇帝是谁?

光武帝

60讨伐黄巾余党,每次消耗多少体力?

12点

61先锋营最多可以放多少人?

50

62请问“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所形容的人是谁?

太史慈

63“陷弓阵”受援军中什么职业的影响?

军师

64蜀国五虎将中最慢成为刘备部下的是?

马超

65下面哪位将领不是“过五关斩六将”中的六将之一?

孙权

66大乔是谁的夫人?

孙策

67蔡瑁之弟是被谁用箭射杀?

甘宁

68诸葛亮抓了孟获几次他才臣服?

7

69统一三国的是哪个国家?

晋国

70竞技场结算奖励的令牌是?

猛将令

71下面不是系统吃包子的时间的是?

12-16点

72武将可以比主公高多少级?

10

73神将郭嘉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魔神币兑换

74祖冲之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第几位?

7

75精英西华关掉落谁的武将信物?

张角

76《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刘备和曹操

77地球引力是月球引力的多少倍?

6

78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号?

6月5号

79退出军团后多长时间可以重新加入?

24小时

80历史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是?

《春秋》

81甄宓在成为曹丕的妻子之前是谁的妻子?

袁熙

82一个军团能有几个军团长?

1

83下面哪个不是提升战力的方法?

分解装备

84每天系统有几次限定时间吃包子?

3

85几次三番到刘备处索要荆州的是谁?

鲁肃

86发动黄巾之乱的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中最后被打倒的是谁?

张宝

87军团副本的伤害排名是根据?

副本伤害

88《全民主公》中没有的职业是?

道士

89“陷军阵”受援军中什么职业的影响?

炮手

90《三体》是一部什么题材的小说?

科幻

91“火把节”在每年农历的什么时间举行?

六月二十四日

92关羽死后,青龙刀被谁获得?

潘璋

93汜水关之战中成为反董卓军前锋的是?

孙坚

94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出自哪部古籍?

吕氏春秋

95“冷艳锯”是谁的兵器?

关羽

96孙尚香因喜好武术且时常携带某种武器?

97传说中“八大山人”有几个人?

1

98臭氧层离地面有多高?

20-30公里

99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几月?

九月

100传说中文字是谁发明的?

仓颉

101魔神每日排名第一会获得多少魔神币?

2000

102连续登陆第三天可领取多少金币?

60

103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年号叫什么?

贞观

104关羽被尊称为美髯公请问他的胡须长度是?

2尺

105古代许多诗句中都有折柳二字,这是什么情况下的习俗?

送别

1 文言文中的代词,分为几种类型

这个要讲一节课的东西居然还不给分,建议楼主去买本高中文言文翻译那书,以前见过。上面还挺全。

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二、疑问代词

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三、指示代词

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这个网上搜得,高考差不多够了。

2 文言文中远指代词有哪些

文言文中远指代词并不多,最常见的是“彼”。

彼:

1、那,与“此”相对。这个远指代词在文言文中最常见。如《诗经·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2、别人,对方,与“己”“我”相对。如《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它代词中,用作远指而比较常见的有“其”、“夫”、“之”、“匪”

其:用为远指时——

1、那、那些。如《孙膑减灶》:“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

2、他们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筯骨。”

注其作为代词,并非都是远指,也常用作近指。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如《游褒禅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夫:用为远指时——

1、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相当于第三人称代词。如《左传·襄公二十年》:“使夫往而学焉。”

2、那,那个,那些。如《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注夫作为代词,并非都是远指,也常用作近指。

之:用为远指时表示“那个”;“他(她、它)”;“其他的”。如《武王伐纣平话》:“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

注之作为代词,并非都是远指,也常用作近指。

匪:通“彼”。如《诗经·桧风·匪风》:“匪风发兮,匪车偈兮。”

3 语文文言文中全部的代词和介词有哪些

1古代汉语介词宾语同现代汉语一样通常放在介词的后边,但是少数介词,主要是“以”的宾语因为表达的需要而放在介词的前边。

例如: (1)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左传·僖公四年》 (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史记·项羽东纪》 例(1)是“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的意思;例(2)是“以一当十”的意思。 还有一些代词与介词组合的固定结构,如“是以”、“所以”、“所从”“所自”、“所由”、“所与”等 ,也是宾语前置的介宾结构。

2现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古代汉语中“以、为、与、从”等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于”的宾语不能。例如: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3 在语法功能上,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于”字介宾结构除了表示对于、关于的意义要作状语以外,其余(如表处所、时间)则多作补语;而“以”字在介宾结构中表工具,方式的既可作状语,也可作补语。这些方面,现代汉语一般是用状语来表达。

此外,现代汉语 的介宾结构还可以作定语(与群众的联系),古代汉语则不能。例如: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髪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同上) 我们认为介词的范围应该从严,只有动作意义已经虚化,不单独作谓语,或者作谓语时同作介词时意义又明显区别的词才能算作介词。因此,古代汉语介词只有“于(於,乎)、以、因、由、为、自、从、与、及”等十几个。

下面对“于(於,乎),以、因、为、与”等较复杂而特殊的用法做一些介绍。 一、于(於,乎) “于”和“於”原来都是动词。

二字上古读音不同,但作为介词用法相同,其差别主要在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作者用字不同:甲骨文中只用“于”不用“於”,先秦一些古籍如《左传》、《荀子》等“于”、“於”并用,战国以后古书则多写作“於”。汉字简化后,“於”又简化为“于”。

“乎”字的上古音与“于”相近,除常作为语气词外,还常作介词用,用法基本和“于”一致。 “于”的用法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用法是表示处所和时间。例如: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越王句践栖於会稽之上。 《国语·句践灭吴》 这 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介词“在”、“到”、“从”等。

除“乎”字外,现代汉语书面语还一直沿用,如“写于北京”、“成立于一九四九年”。但在古代汉语里,表示处所的“于”字有时可以不出现,该处所名词直接用在谓语动词或动宾词组之后作补语,这体现了古今汉语的差别。

例如: 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 《史记·项羽本纪》 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史记·西门豹治邺》 两句应为“于钜鹿”“于河中” 第二种用法是介绍涉及的对象。例如: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言博问也。 《荀子·大略》 刍荛(打柴的人)是询问的对象。

这种用法除“乎”字外,也常见于现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如“献身于革命事业”、“有利于各国人民”。 第三种用法是表示比较。

例如: 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 《荀子·劝学》 这 种表示比较的用法在古书中一般只用“於”和“乎”,很少用“于”。

由于表示比较,一般只放在形容词谓语的后面,它的意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比”。但在句中的位置不一样,“比”和它的宾语要放在形容词谓语的前面作状语。

“寒於水”,如果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比水寒”。“於”的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书面语言中有时 也使用,例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第四种用法是表示被动。(见被动表示法一节) 二、以 “以”字原是动词,义同“用”,虚化为介词。

介词“以”的用法最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用法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或“拿”。“以”的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比较抽象的。

例如: 寿毕,请以剑舞。 《史记·项羽本纪》 蛇出於其下,以肱击之。

《左传·鞍之战》 “以剑”“以肱”均表示动作的工具或凭借。 第二种用法是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

例如: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 《史记·西门豹治邺》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 “以八千人”是率领八千人的意思。 第三种用法是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由于”。

例如: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战国策·魏策》 第四种用法是表示时间,相当于“于”、“在”。

例如: 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文(指田文,即孟尝君)以五月五日生。

《史记·孟尝君列传》 “以” 字的用法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它在句中的位置。

“以”可以用在谓语动词之前,也可以用在谓语动词之后,上边举的《荀子·劝学》“以羽为巢,而编之以髪” 一例,两个“以”字的位置就不同。但在表示时间时,就只能放在谓语动词之前。

二是它的宾。

4

我下面写的都是初一课文中的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其:他的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前一个“其”的意思是:他的,后一个“其”的意思是:那个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出处同上) 其:他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赵普》出自《宋史》) 这里面的两个“其”都解释为:那个4、益习其声(《黔之驴》)其:它的,指驴子的另外,“其”除了这两种意思,还可以当语气词用,放在句首,比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出自韩愈的《马说》)前面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以解释为:难道后面一个“其”表猜测语气,可以解释为:恐怕不过这是初二的一篇课文,。

5 第一二三人称在古文中的代词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

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三,第三人称,又叫他称。常用“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

“他”在上古汉语中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只表“其他”、“别的”之类的意思,是指示代词。“他”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大概始于晋代。“渠”后来也可作第三人称代词。

扩展资料:

其他人称

一,谦称

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

1,自称其名;

2,自称低贱的身份,如下官,奴家,愚,小人等。

二,尊称

1、称人之字。

2、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如君,公,先生等。

3、称人以其近侍、所在。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人称代词

6 古文中的人称代词分别有哪些,怎么表示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卬(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

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谦称:

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称其名。如: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自称低贱的身份。如: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牛马走”指“像走马一样被役使的仆人”,是谦称。②愚以为宫中之事。

此外:“臣、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

注意:

“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

如:孤不度德量力,安陵君其许寡人

“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如: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卬(áng)”,多用在《诗经》中,“台”多用在《尚书》里,后代都不使用了。

“臣”是春秋战国时的人自称。后来则变成臣子的自称了。

第二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其中以“女、汝、尔、若”四个为常见。

“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例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汝:汝是大家子

尔:尔等

若:若属皆且为所虏

尊称:

“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1、称人之字。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汉书•李广苏建传》)

2、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子”、“君”、“公”、“先生”等。

例如:①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孟子•滕文公下》)

3、称人以其近侍、所在。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如:①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②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③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第三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彼、之、其、厥、他、渠”等六个。其中以“彼、之、其”三个为常见。

彼: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之:公与之乘

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他”在上古汉语中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只表“其他”、“别的”之类的意思,是指示代词。“他”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大概始于晋代。“渠”后来也可作第三人称代词。如:“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 (《三国志•吴书•赵达传》

7 谁能告诉我点比较常用的古文诗句代词和翻译好吗

一、人称代词 1、自称——第一人称 吾·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我) 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 予·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我的) 余·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我的) 卬·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卬,读如昂,第一人称代名词。

这句话的意思是,船夫摇摇把船摆,旁人过河我等待。旁人过河我等待,等个人儿过河来。)

——以上为自称代词,⑴用在动词前面作主语,相当于“我”。⑵用在名词前面作定语,相当于“我的”。

⑶单独用以表示复数,相当于“我们”。 吾辈·三湘登眺还吾辈,千古江山独此楼。

(我们) 我辈·我辈本无流俗态,不教离恨上眉多。(我们) 吾侪·文王犹用众,况吾侪乎?《左传·成公二年》。

(我们这些人) 我等·像此种字简意深之例,通文比比皆是,看我等动辄洋洋数万言,才知其贵重也。此为我等后学当学之一也。

——以上为自称代词后面加“侪”、“等”、“属”、“曹”、“辈”等字,表示复数,相当于“我们”。 朕·“朕为始皇帝”。

(朕 我,我的。中国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

·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后汉书·和殇帝纪》(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屈原《楚辞·招魂》。

(朕,古人自称之词,先秦时期一般人也可自称“朕”) 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资治通鉴》(孤,孤家,人君谦称) 寡人·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战国策·魏四》(寡人,古代君王的谦称,意思是寡德之人) ——以上为帝王自称。

对己称名·项王(项羽)曰:“不然,籍何以至此?”(籍,项籍自称)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腾王阁序》(勃,王勃自称) ——谦称的另一种特殊表示法,古人对尊长说话,直呼自己的名字,以示自谦,相当于“我”。

2、对称——第二人称 若·是非若所知也。(你) 乃·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 汝·吾与汝毕力平险。(你们) 女·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尔·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你的) 而·吕后真而主矣。

(你的) ——以上为对称代词,,⑴用在动词前面作主语,或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相当于“你”。⑵用在名词前面作定语,相当于“你的”。

⑶单独用以表示复数,相当于“你们”。⑷⑺⑹⑸ 若属·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们) 汝辈·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你们) 汝曹·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你们) 尔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你们) 尔等·使尔等片帆不返。

(你们) ——以上为对称代词后面加“侪”、“等”、“属”、“曹”、“辈”等字,表示复数,相当于“你们”。 上·上使外将兵。

(皇上,指秦始皇) 君·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指项羽) 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指齐威王) 大王·大王来何操? 陛下·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您) 阁下·阁下以为如何? 足下·足下事皆成,有功。 将军·将军岂愿见之乎?(指刘备,您) ——以上为对帝王将相的尊称,其作用相当于对称代词,有时可译为“您”,有时也可不译。

君·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你) 卿·卿欲何言? 公·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子·子何恃而往? 夫子·夫子固拙于大用矣。 先生·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 左右·左右不明,卒从吏讯。

执事·若亡郑而有利于君,敢以烦执事。 ——以上为对一般人的尊称,其作用相当于对称代词,有时可译为“您”,有时也可不译。

对人称字·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意。

·冀君实或见恕也。 ——以上为尊称的另一种特殊表示法,对人说话,讳其名而称其字,以示尊敬,相当于“您”。

3、他称——第三人称 之·我见相如,必辱之。 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彼·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夫不恶女乎? ——以上为他称代词。

⑴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⑵用在动词前面作主语,(“之”除外),或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相当于“他”、“她”、“它”。

⑶用在名词前面作定语(“之”除外)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⑷表示复数时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4、复称和旁称 自·宁信度,无自信也。 己·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其·余亦悔其随之。 身·于其身也,同则耻师焉。

——以上为复称,反身自称,相当于“自己”。 他·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己歌。

人·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以上为旁称,指称别的人,相当于“别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