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图书馆的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6收藏

慈云图书馆的简介,第1张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香港慈云阁董事局的大力支持下,该工程于2002年9月28日动工兴建,2003年10月1日封顶。经过两年多的紧张施工,目前工程建设总体已完工,正组织大规模的搬迁,并将于本月30日开馆。

由惠州市政府和香港慈云阁董事局共同投资兴建的惠州慈云图书馆,在经过两年多的紧张施工之后,踏着金秋的脚步投入使用。

慈云图书馆是粤东最大的图书馆.这座集藏书、借阅、信息咨询、文化研究、教育培训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馆体呈“丙”字形结构,正中楼顶造型酷似翻开的书本,成为惠州市区的又一座标志性建筑。

惠州慈云图书馆现藏书35万册,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等各门类学科图书。内设置19个功能厅,有1090个阅读座位和360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其图书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是一座集藏书、借阅、信息咨询、文化研究、教育培训、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建筑,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设施。慈云图书馆总投资5224万元,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高4层,地下架空一层,园林绿地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楼顶绿化面积约2000平方米,地下架空层和室外停车场共设有120个停车位。慈云图书馆设计颇具匠心,馆体呈“丙”字形结构,面朝西北,正中楼顶有本翻开的书本造型,可谓别出心裁。正门沿着台阶层层递进,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别具一格的风格和雄壮的气势使其成为惠州市区又一座标志性建筑。

建设市图书馆新馆最早提出动议是在1993年,但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拖到2001年。2001年11月20日,市文化局向市政府送交了《关于新建惠州市图书馆的请示》和建设方案,市政府非常重视,对设计方案给予了肯定,有关领导分别作了批示;26日,市发展和改革局批准该项目立项。12月,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了图书馆新馆的规划和选址,并确定2002年5月动工。2002年1月举行了设计方案的投标,广州承总设计院的方案在参加竞标的4家单位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5月28日举行了奠基仪式,9月28日正式动工。2003年10月1日,主体工程部分封顶。为确保工程质量,负责承建工程的惠来华强建设集团公司和市文化局派驻建筑工地的工作人员,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经过两年多的紧张施工,目前工程建设总体已完工和交付,将于本月30日正式开馆。

现代化多功能的设置 方便自由的图书超市

慈云图书馆不仅是一个藏书的地方、一个图书阅览场所,同时也是一个开展文化活动的去处。该馆拥有政治、经济、法律及其它各门类学科图书25万册;中外文期刊及古籍、小人书近10万种(册)。设置了19个功能厅,有1090个阅读座位,同时拥有360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已购建了较为完善的自动化计算机网络体系,有500个网络接点,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建立了惠州慈云图书馆数据库、惠州旅游数据库、惠州地方文献数据库等现代化设备和服务设施;建立了慈云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实现了全市县(区)图书馆联网。此外,还设有展览厅、购书中心、读者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

慈云图书馆内有一个1300平方米的阅览室,这是一个借书实行刷卡制度的图书超市,读者可随意查看自己需要的书,省去了登记、签字等繁琐环节,只需刷刷卡,出门时自动验条形码即可。对工作人员来说,现代化的管理在为他们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节省了人力资源,原先需要8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4个人就可以了,这既改进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质量,又深化了服务层次。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隶属韩国文化观光部,在1991年4月以前则隶属文教部。文化观光部是韩国政府宏观管理全国图书馆事业的行政机构。

根据韩国图书馆法,在文体部长官下面设置图书馆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组织和职责及其有关运作的必要事项由总统令规定。图书馆发展委员会由包括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一名在内的20-30名委员组成。委员长由文体部副部长担任,副委员长由国立中央图书馆馆长担任,委员由经济计划院、内务部、财务部、文体部、邮政通信部、文化公报部、科学技术处各派一名,系各机关首长指名负责与图书馆业务有关的二级或三级公务员担任;成员还有依法成立的图书馆协会会长;文体部委托的图书馆学或文献情报学教员及其他具有丰富图书馆业务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各部门的委托人员任期3年。 1)图书馆的基本政策及与运行计划有关的事宜;2)图书馆情报协作网体制的建立及其职能的调整、运行有关事宜;3)图书馆振兴基金的建立及运行有关事宜;4)与图书馆发展有关及文教部长官所提出需审议的重要事项。

图书馆振兴基金来源分别为政府出资(拨款),法人、团体或个人捐款与基金运营收入。 1采购国内外资料,进行编目、加工,提供给公众使用。

2管理韩国法定缴送本。

3与各图书馆进行资源交流。

4各种书目的制作与标准化以及国际标准编号制度的运营。

5通过计算机化管理国家文献信息系统及图书馆协作方案。

6与国外图书馆协作并进行资料的国际交换。

7指导、支援其它图书馆和文库的业务、文化活动及全国图书馆员的在职教育。

8负责图书馆事业发展政策的研究,编制图书馆教育的教材,举办公共图书馆业务研讨会。 为了提高出版物缴送率,从1997年4月开始,实施由地区代表图书馆代行缴送出版物1部的制度,并计划逐步扩大下去。目的是减轻呈缴者的负担,将现行的多元性的缴送制度一体化,同时也是为了广泛收集地方出版物。

该馆资料的收集是按照收集方针进行的。收集方针经过藏书建设委员会审议决定,藏书建设委员会负责审议藏书建设的基本采选原则和图书馆资料采选的其他相关事宜。委员会由馆方委托的各领域的11名专家组成。近年来,面对全世界每年巨大的新书出版量,该馆正在积极地探索用何种媒体、何种方法采购和收藏资料。

对于国内出版物的收集,主要渠道是接受缴送本。外文资料的收集,国立中央图书馆专门在国内各领域聘请委托了90多名专家组成外文资料采选委员会,负责有关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的采选工作及解答咨询。

外文资料收集的主要对象是:1有关韩国内容的资料。2阅读国内资料时所需的各种参考工具书。3各国的法令及政府出版物。4起草国家政策的参考资料。5国际机构出版物。6图书馆学信息学资料等。7对外国期刊的收集,则把重点放在大学图书馆中欠缺的学术期刊方面,收藏的日本、美国政府及国际机构的期刊大多是国际交换获得的。收集的外文资料中,英文资料占主要部分,其次是日文、中文、德文、法文等其他语种资料。原则上翻译的资料不在收集范围之内。

该馆1998年度全部采选经费为28亿韩元,其中用于外文资料的采选经费约11亿。采购外文资料的具体做法是,负责外文资料采选的职员,通过各国出版社提供的出版物目录和因特网上的出版信息、图书目录等,把将要采选的资料准备好递交给外文资料采选委员会,委员们以递交上来的采选资料为基础进行选定。最后确定购买的图书资料,通过签定年度供应合同或通过国内书店等方式购买。1997年共采选了11,700册外文资料。 在依靠交换进行资料收集方面,该馆同世界上92个国家的291个图书馆及各种学术团体建立了国际交换关系。1997年通过国际交换收集到的资料约为3万册。

通过委托方式接受的资料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洲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等8个国际机构发行的出版物、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出版物、中国台湾出版物等。

古籍书作为韩国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和研究韩国学的重要资料,国立中央图书馆历来十分重视其收集工作。成立了由馆长任委员长、全国多所大学著名教授参与组成的古籍委员会,咨询和决策馆藏古籍建设的基本政策。

该馆收集的古籍书是指1910年以前出版或以手抄本形式的东装本。在这以后出版的,其内容形式上是东装本资料,也在收集范围之内。该馆每年有相当多的经费用于古籍书的收集与开发。如1994年为16亿韩元。另外,从1991年起,每年还可从国家文艺振兴基金中得到2500万韩元作为古籍书的经费。近年古籍书项目的重点是调查与影印国外收藏的韩国古典文献。目前,该馆每年接受缴送、捐赠以及购买的古籍约1,800册,收集国内外的影印本约500册。

截至到1998年12月,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的藏书量为330万册(件),图书25百万册年递增10万册,包括韩文图书194万余册,西文图书26万余册,日文图书20万余册,中文图版物7,000种;韩国政府及外国政府连续出版物15,000种;出版于1910年前的古籍图书23万册;非书资料47万件,包括地图、磁带、录像带、磁盘及各种电子出版物,极大地丰富了馆藏。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自七十年代中期就开始致力于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的工作,是韩国图书馆界最早具备自动化系统的图书馆。1976年,韩国政府对图书馆实施自动化进行调查论证,此后该馆便正式起步。1982年设立了“电算室”,1987年制定国立中央图书馆计算机化综合发展计划,1988、1993年又相继增添了计算机。从1991年起,陆续开发出馆内使用的采购、编目、检索、连续出版物管理、非书资料管理等业务处理系统,建成中央图书馆自动化系统(CENTLAS)。此外,还研制了用于微机和大型计算机系统的图书馆业务软件。

该馆1980年开发出图书用韩国文献自动化目录法(KORMARC)。1991年开发连续出版物用、非书资料用KORMARC,1992年开发古籍书用KORMARC。其后,经过多次修改,1992年7月作成KORMAC形式的国家标准规格草案,1993年1月发布了KORMARC的国家标准“韩国文化自动化目录形式(单行本用)”,同年开发了规范控制用KORMARC。以后又陆续发布了连续出版物用、非书资料用KOMARC的国家标准。由于这些国家标准的制定,因而得到广泛的使用。有99%的公共图书馆、92%的大学图书馆和74%的专业图书馆总共621个单位都采用了KORMARC。

该馆作为国家书目数据中心,负责编辑出版韩国国家书目《大韩民国出版物总目录》、《纳本月报》、《学术论著综合索引》及《外国图书联合目录》等,建立了各种数据库。1945年以后的馆藏目录信息已全部输入计算机,1996年开始使用联机目录检索系统,配置了50多台终端,通过资料的书名、著者、关键词、分类号、ISBN号可以检索书目数据。特别是始建于1991年的古籍书目数据库现已全部完成,收录63,583种善本书目。由于古籍数据库中使用大量汉字,为此,还开发了拥有15000个汉字字库集,其中包括韩国国家标准KSC5601标准字库中的4,888个汉字。

国立中央图书馆将本馆的书目数据制成CD-ROM提供使用。1994年开发出收录1945年以来的普通图书和学位论文的韩国文献目录情报系统CD-ROM,分发给全国的各类图书馆、研究机构以及主要的公共机构。各图书馆可以在微机上利用这个系统进行馆藏资料的数据加工,避免了分类、编目的重复作业,节约了经费。当时国立中央图书馆以普及为目的,分发CD-ROM是无偿的,总计2,000张。现在是通过图书馆协会发售。到目前为止,该数据库已存有137万条数据。该馆还建有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光盘塔,每个能容纳500张光盘,韩国的历史资料已全部制成光盘公开发行。 1995年该馆开始建立全文数据库。这种数据库可在网络上浏览目录、提要和全文。现已建立了学位论文、学术志、善本等全文信息数据库,并与因特网连接,可从网上得到服务。

为了进一步提高业务自动化水平,更高效地开展服务,该馆正在将已建成的TANDEM HOST方式的CENTLAS系统转换为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方式,从1997年起研制综合系统软件。该系统可将图书、连续出版物、非书资料、古籍书等所有资料,在一个集成系统软件中进行处理,预计1998年底完成。这一系统建成后可以在网上使用。

国立中央图书馆通过与外界联网,提供文献情报服务。于1992、1993年相继与韩国公众情报通信网DACOM的千里眼及微机通信HITEL联通。近年又与因特网相连。读者无论是在馆内还是馆外,都可以利用网络迅速方便地查阅资料。 此外,该馆在1997年基本实现与国内三大系统(公共、高校与科研)的486个图书馆和24个地方文献中心、以及国外图书馆的联网,构成韩国图书馆情报系统网(KOLIS-NET)。该网络是根据1983年韩国国家基干电子计算机网络建设方案而建立的。在计划中,全国建设5条基干电子计算机网络,其中教育研究网络是基干网络之一。而图书馆情报网是作为它的一个分支网络。按照图书馆法和国家基干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计划,以及1987年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以国立中央图书馆为网络中心,从1991年起开始建设,逐步向四周推进。该馆是该项目的主管机关,也是公共图书馆的分主管机构。为建设这一国家级图书馆情报网络系统,国立中央图书馆特别成立了与此有关的专门机构,每年投入相当大的经费,如1995年为137亿韩元,占总经费的126%。

国立中央图书馆1994年开设网络主页,网址http://2032372485/。开始用朝鲜文提供国内学术资料图象信息服务,进而依据KOMARC建立格式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标准化国家文献综合目录数据库?1998年该综合目录网络的成员馆已达350所。国立中央图书馆作为龙头,在与其他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的书目网络建设协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创设50多年来,依照韩国有关图书馆事业的法规,履行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1988年新馆建成以来,更是取得飞速发展。该馆在全国图书情报系统中的中心地位和核心作用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由于近年的改革,读者以及利用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该馆作为国家图书馆同时还保留着公共图书馆的特征。将来的定位是朝着具有国家图书馆和调查研究图书馆的双重功能转变。

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满足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提供准确、迅速的服务。2000年2月金大中总统提出图书馆信息化综合计划,国立中央图书馆作为核心机构,除承担着文献信息收集、保存、流通服务外,还负有向后人展现、传播国家知识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所以面对国内文献的全面收集,重点是设法提高缴送率,消除漏缴;同时加快建设用于电子图书馆的国家文献联合目录数据库,并为此构造信息环境,情报网的运用;并从目前以司书职公务员为中心的研修制度,进一步向私立大学、专业图书馆的司书开放,进行培训。

作为全国图书馆网络核心,该馆正在为确立国内外主要信息中心的资源共享服务体制而努力。国立中央图书馆在推进资源数字化、管理系统标准化、统合利用集成化、共享服务网络化的建设中起着骨干作用,为国家电子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2000年8月竣工的资料保存分馆,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图书保护工作的重视,该馆为6层建筑物,地上4层地下2层,可容纳图书400万册,内有保存国宝级文献的木制贵重书库和图书防腐防蛀设施。而将于2002年建成的国立儿童图书馆则是儿童、青少年的图书馆,重点是培养下一代的思考力、创造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成为儿童青少年文化园地和国际交流的窗口。

规模不大的韩国国家图书馆充分发挥了其精干、高效--短期内出效果、务实--提高服务质量、协同--从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协作和书目共享着手促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突出特点。 韩国国家图书馆休馆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不包括星期六、日)及 每月的第二与第四个星期一。年均开馆日为327天。

资料室:12月至2月9:00~17:00,3月至11月9:00~18:00;

阅览室:星期一至星期五 6:00~21:00, 星期六与星期日 冬季6:00~17:00,夏季6:00~18:00。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保障公民终身学习与公平获取信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四川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管理和运行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公共图书馆,是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具有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存储、研究、传播和服务等功能,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文化机构与社会教育设施。

  本条例所称文献信息资源,是指一切知识和信息记录的总和,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文献和缩微制品、音像制品、数字资源、网络信息等。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领导,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普及,对民族、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事业给予重点扶持。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国家规定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投入。

  公共图书馆经费应当给予保障,专款专用。

  财政、审计部门对公共图书馆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的情况应当加强监督检查。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新闻出版、通信管理、教育、科技、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保障和支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图书馆行业组织发挥行业指导、协调、服务等作用,支持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联合服务。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社会组织及个人以捐赠方式支持公共图书馆建设。倡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对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设置与职能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和人口分布状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第九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纳入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公共图书馆选址应当位于人口相对集中、环境相对安静、交通便利、符合安全卫生和环保标准、市政配套设施良好的区域。

  公共图书馆规模和面积应当依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文献信息资源等因素确定,建筑设计应当能满足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开放性和现代化方式的需求。第十条 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建设设计方案应当由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并公开征求本地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专业人士及社会公众的意见。第十一条 公共图书馆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新建或者改扩建公共图书馆应当执行重点设防类设计建设标准。第十二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具有以下基本职能:

  (一)系统保存文献信息资源,传承文化;

  (二)传递信息、传播知识;

  (三)提供公民终身学习环境;

  (四)促进科学研究和公众阅读。第十三条 省公共图书馆负责全省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地方文献收藏、古籍保护、学术研究、业务辅导、图书馆协作协调等业务。

  市(州)公共图书馆承担区域内社会公众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和指导基层公共图书馆业务。

  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承担区域内社会公众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第十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本级公共图书馆设立分馆或者服务站点,整合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村(社区)文化室(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资源,形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第十五条 县(市、区)公共图书馆集中管理和整合基层图书馆(室)或者服务站点的文献信息资源,统一服务标准,建立通借通还的便捷服务体系,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和服务的最大化。第十六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分馆或者少年儿童阅览室(区),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残疾人阅览室(区)或者阅览专座。

  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民族文献分馆或者民族文献阅览室。

湖南大学关于修建图书馆的请示该公文的作者是巫纪光。1926年建立。其前身为创建于宋代的岳麓书院藏书楼。现有16000平方米总馆及岳麓书院御书楼古籍分馆,藏书116万册,重点收藏土木、机械、化工、电气、数理、管理及文史哲书籍。该馆拥有电子计算机、复印机、**录相系统、图书防窃系统和书库机械运输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和服务手段。

市图书馆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1952年秋,县政府成立文化馆,内设图书股,分图书、阅览两室。1974年5月图书股从文化馆分离成立县图书馆,馆藏图书4万余册。1978年图书馆迁址至现在的位置,内设文物、采编、辅导、借书、阅览、资料三组三室。1983年增设儿童阅览室。1985年图、博分离,成立博物馆,文物组分出。1989年随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成为日照市图书馆,为正科级事业单位。

日照市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110433平方米,1986年以前的馆舍全部由地方财政投资兴建,1978年馆舍(平房)20间、面积450平米;1983年县政拨款建设“少儿阅览室”,图书馆又增加房8间、144平米;1985年日照市文化系统集中建设办公场所(文化综合楼),图书馆又增加楼房10间、200平米;截止到1986年日照市图书馆全部馆舍只有650平米。1992年12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市城建总体规划,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泛地与社会各界接触、联系、洽谈,引进外地资金近百万元,在市图书馆原址上进行合作改建,由于建筑面积达不到市级图书馆的标准要求,报请市政府同意,馆舍扩建工程作为市少儿图书馆建设立项,在新市区兴建符合上级标准的市图书馆。1993年11月,建筑面积1560平米的市少儿图书馆楼竣工并投入使用(由于是合资建设,图书馆实际使用馆舍864平米)。新馆建成后,图书馆的馆舍面积由原来的650平米增加到110433平方米。

我馆古籍部工作人员正在接受读者咨询日照市图书馆现有馆藏10万余册,其中:社会科学类图书6万余册,自然科学类图书3万余册,报刊合订本1万余册;各类工具书比较齐全。馆内存有国家级、省市级报、刊300余种。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自创刊起完整收藏。古籍图书171种1381册,善本图书9种31册。最具地方特色的古籍图书是日照市清代学者丁恺曾的《望奎楼遗稿》、丁守存的《旷视山房文集》。清代朴学家许瀚的《攀古小庐镜铭》,已成为海内外仅存的孤本。

随着“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活动的深入,日照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资金给予较大支持,使日照市图书馆的藏书建设逐步加快。馆藏也有较大增加。原日照县图书馆在1978年以前,馆藏总量按财产帐目统计有40000余册,其中包括1919年至1937年县民众教育馆、县立图书馆遗留下来的图书资料8000余册,1950年组建县文化馆图书借阅室时,征集收购的图书5000余册,“文革”期间达到40000余册,但1970年至1974年,因管理混乱,损失过半,1976年实际藏书只有20000余册。1978年以后,随着党和国家对科教、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逐年加大。

在藏书建设方面,日照市图书馆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特色及读者阅读需求,制定长远的藏书发展规划,依照“侧重重点、保证一般”的原则,致力于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科学的藏书体系。既根据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各领域的发展和读者的基本需求,确定不同学科范围、不同水平程度的文献比例,形成有重点、有特色的信息型文献资料藏书体系。为日照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文献保障。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很多的年轻人在休息的时候喜欢泡在图书馆里看看书,因此来放松自己的心情。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亚洲最大图书馆,希望你们喜欢。

  亚洲最大图书馆:北京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

 中国国家图书馆分为总馆南馆、总馆北馆和古籍馆,馆藏书籍3119万册,其中古籍善本有200余万册。200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

北京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一九〇九年九月九日,清政府批准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调内阁大库、翰林院、国子监南学书,以及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劫余遗书作为基本馆藏。一九一六年, 教育 部饬京师图书馆,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庋藏,国家图书馆职能开始体现。

 百年来,京师图书馆陆续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改称国家图书馆,通过国家拨交,社会捐赠和馆员努力购藏,形成了两千七百万册件藏书、两百TB数字资源的浩瀚馆藏。馆舍面积达到二十五万平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位,承担着为国家立法决策机构、教育科研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的重任。

 国家图书馆先后有缪荃荪、陈垣、梁启超、蔡元培、任继愈等出任馆长,团结社会贤达共襄馆务,培养出众多图书馆人才。还有一代代默默奉献的普通员工,他们立志岗位成才,恪尽职责,甘为人梯, 爱岗敬业 ,求实创新,支撑起国家图书馆这座知识大厦,也形成了贯穿百年的国图精神。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图书馆大胆开拓,锐意改革,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承担了许多国家重要 文化 工程。国家图书馆以人才兴馆、科技强馆、服务立馆为宗旨,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09年9月9日(清宣统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朝廷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的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

 京师图书馆成立后,缪荃荪首任监督。江翰、夏曾佑、梁启超等先后任馆长。鲁迅等知名学者为它的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尽管清政府及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国库空虚,无力维持图书馆的经费,但京师图书馆古籍馆藏丰富,同时因接受全国缴送而具有国家馆地位,它的成立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同年7月,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隶属大学院。为解决经费问题,经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谈判并签定协议,国立北平图书馆与中基会属下的北海图书馆于1929年8月合并。合并后,馆名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直接接受南京政府教育部和中基会合组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领导。中海居仁堂为一馆,北海庆霄楼为二馆。这一时期,由于经费有了保障,馆藏丰富,关心图书馆建设的各界知名人士众多,又聘用了大批高水平的馆员,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并于1931年在文津街建成了新馆舍。这一切,使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事业发展出现了飞跃。

 抗日战争期间,该馆部分馆藏和馆员南迁,并陆续在上海、香港、昆明、重庆等地建立了办事处。抗日战争胜利后,该馆驻各地办事处及藏书,除存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善本书和自南京运台北的18箱内阁大库舆图外,陆续运回北平。在此时期内,该馆多次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直到1949年2月北平解放后,该馆才重获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馆归属文化部领导。1949年9月27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58年6月,该馆改属北京市领导。1960年11月,该馆重归文化部领导。

 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步伐,该馆也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藏书量年均增长40万册,并接受了国内很多藏书家和知名学者捐赠的珍贵图书和手稿,充实了国家书库。读者人次和图书流通率均有成倍增长,并积极开展为科研和生产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出版了多种联合目录与专题书目,还举办了多次展览和 报告 会,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1957年,根据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该馆作为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在主持编辑图书分类法、全国联合目录、统一编目卡片和图书馆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发挥了国家图书馆的作用。

北京图书馆的书库资源

 国家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核心,其主要职能是:①完整、系统地搜集和保管本国的文献,从而成为国家总书库。②为研究和教学采选外国出版物,使其拥有一个丰富的外文馆藏。③开展科学情报工作,为科学研究服务。④编印国家书目,发行统一编目卡片,编制回溯性书目和联合目录,发挥国家书目中心的作用。⑤负责组织图书馆现代技术设备的研究、试验、应用和推广工作,开展全国图书馆网络化的设计、组织和协调工作,在推动图书馆实现现代化中起枢纽作用。⑥为图书馆学研究搜集、编译和提供国内外情报资料,组织学术讨论,推动全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⑦代表本国图书馆界和广大读者的利益,参加国际图书馆组织;执行国家对外文化协定中有关开展国际书刊交换和国际互借工作的规定;开展与国际图书馆界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综合性研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建立的负责收集和保存本国出版物,担负国家总书库职能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 学位论文、古籍善本、特藏专藏、工具书、年鉴、电子出版物、缩微资料、视听资料。国家图书馆一般除 收藏 本国出版物外,还收藏大量外文出版物(包括有关本国的外文书刊),并负责编制国家书目和联合目录。国家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推动者,是面向全国的中心图书馆,既是全国的藏书中心、馆际互借中心、国际书刊交换中心,也是全国的书目和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心。履行搜集、加工、存储、研究、利用 总馆和传播知识信息的职责。国家图书馆是全国书目中心、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承担着为中央国家领导机关,重点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的任务。负责全国图书馆业务辅导,开展图书馆学研究。1998年开始,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立项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部分馆藏资料实现数字化,部分数据已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国家图书馆全面入藏国内正式出版物,是世界上入藏中文文献最多的图书馆。同时重视国内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博士论文收藏馆,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并特辟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出版物专室。

 国家图书馆的外文书刊购藏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国内典藏外文书刊最多的图书馆,并大

 量入藏国际组织和政府出版物,是联合国资料的托存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不仅收藏缩微制品、音像制品,还入藏了国内外光盘数据库近百种,电子出版物8000余种。

 国家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提供和开发文献等方面,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藏用并重的格局。

 国家图书馆重视图书文献的保护工作,采用传统的修整技术和先进的缩微摄影技术,对馆藏要籍和各类珍稀文献进行修复和再生性保护。

 中国国家图书馆履行全国书目中心职责,编辑出版国家书目、联合目录和馆藏目录。国家图书馆编辑全国书刊联合目录始于1927年,1957年以后此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和完善。1997年10月正式成立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与管理图书馆计算机联合编目工作,共建网上联合目录,共享书目数据资源和文献资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重要的文化机构。代表国家执行有关对外文化协定,开展与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接待外国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团的参观访问;增进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界、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参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学术活动。与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图书馆、学术研究机构建立并保持着书刊交换关系。通过设在馆内的ISSN中国国家中心,使中国连续出版物的书目信息参加世界范围内情报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与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等图书馆界开展人员交换、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合作,成功地举办了各类以中国文化典籍为主的展览。

1 世界最大的湖泊

2 中国大学排名2017最新排名

3 世界最大的图书馆

4 探秘亚洲最大管风琴

5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