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食疗养生篇——广藿香(藿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夏季食疗养生篇——广藿香(藿香),第1张

广藿香,又称藿香、枝香,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份。原产于亚洲菲律宾等亚热带地区,我国主产广东、海南。我国按产地不同分为“石牌广藿香”和“海南广藿香”。老中医廖佐芹教授说,藿香,药性为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主要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症。

古籍记载

《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本草正义》:“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为捷药。”

《药品化义》::“其气方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

《本草纲目》:“升降诸气,脾胃吐逆为要药。”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中药广藿香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活性,实验研究表明,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对金**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广藿香油对阴道念珠菌、黄曲霉菌、新型隐球菌等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对肠道调节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广藿香水提物、去油水提物、挥发油对兔肠道调节功能进行了研究,表面对肠道自发收缩和痉挛收缩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在不同程度增加胃酸分泌,显著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胰腺分泌淀粉酶的能力。

3、抗病毒作用

研究报道,在广藿香中提取出广藿香油,分离出的相对含量最大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并进行了体外抗病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对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广藿香油对季节性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等均具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在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的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中医食疗推荐:(藿香)

藿香佩兰茶

原料:茶叶6g,藿香9g,佩兰9g

做法:

1、先把茶叶、藿香、佩兰放入清水中洗净。茶壶也洗一洗。

2、将茶叶、藿香、佩兰放入茶壶内,倒放沸水泡10-20分钟,代茶饮之。

养生 功效:解暑热,止吐泻。

凉拌藿香

原料:藿香250g,盐2g,味精1g,酱油5g,香油5g

做法:

1、先将藿香鲜嫩叶拾去杂物,用清水洗净,沥干水。

2、把藿香直接放入刚煮沸的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放在清水中洗净,挤干水。

3、将藿香叶切成段,放入盘中,加入精盐、味精、酱油、香油拌匀,即可食用。

养生 功效: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

藿香鲫鱼

原料:鲫鱼1条,黄瓜1根,泡姜,泡辣椒,泡青菜少量,大葱,姜,蒜,藿香,豆瓣酱。

做法:

1、鲫鱼两面都开小刀口,用盐和料酒腌制15分钟;黄瓜切丁,泡姜,泡辣椒,泡青菜,大葱,姜,蒜切好放盘准备,藿香切碎;

2、把腌好的鱼放入油锅内煎下,煎至两面都变色后捞起;

3、锅内加入适量的油,加入豆瓣,将准备好的调料倒入锅内一起炒至闻到泡菜香味;

4、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将煎好的鱼放入锅中,煮3-4分钟;

5、待鱼煮熟后即可将鱼起锅,放入盘中。

养生 功效:消暑祛湿理气。该菜品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高,是夏季开胃菜。

藿香饼

原料:藿香叶40g,面粉200g,鸡蛋1个,食盐、油、水等适量。

做法:

1、先将藿香鲜嫩叶拾去杂物,用清水洗净,沥干水;

2、藿香叶切碎与鸡蛋,面粉和食盐放入一个稍大的碗里,缓缓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成面糊;

3、平底锅放少量油,将面糊倒入平底锅烙饼,当面饼中间开始网上鼓,晃动平底锅时面饼与平底锅分离,此时将面饼翻面继续烙2min左右;

4、出锅,将烙好的饼切好,摆盘即可。

养生 功效:消暑祛湿,芳香化浊。

藿香蚕豆

原料:藿香20g,蚕豆30g,食盐、油等适量。

做法:

1、蚕豆先在锅里煮熟,捞起沥干水分,藿香洗净切成1寸长。

2、锅里放油至油温8成热,放入煮熟的蚕豆,翻炒至蚕豆无水分外壳开始微微变硬的时候,下藿香,翻炒几下,放入盐炒匀起锅。

养生 功效:清暑,止呕。

1《本草纲目》时珍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民生日用,蹈其弊者,往往皆是,而妇妪受害更多,习俗移人,自不觉尔。况真茶既少,杂茶更多,其为患也,又可胜言哉?人有嗜茶成癖者,时时咀啜不止,久而伤营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抱病不悔,尤可叹惋。晋干宝《搜神记》载∶武官因时病后,啜茗一斛二升乃止。才减升合,便为不足。有客令更进五升,忽吐一物,状如牛脾而有口。浇之以茗,尽一斛二升。再浇五升,即溢出矣。人遂谓之斛茗瘕。嗜茶者观此可以戒矣。陶隐居《杂录》言∶丹丘子、黄山君服茶轻身换骨,《壶公食忌》言∶苦茶久食羽化者,皆方士谬言误世者也。

按∶唐右补阙母炅代茶饮序云∶释滞消拥,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功归茶力,贻患则不谓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乎?又宋学士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

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蠹,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茗为酪奴,亦贱之也。时珍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至数碗,轻汗发而肌骨清,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不痞闷呕恶,即腹冷洞泄。故备述诸说,以警同好焉。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涌泄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

2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六木部普洱茶

出云南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云南志∶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南诏备考∶普洱府出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按∶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有伪作者,名川茶,乃川省与滇南交界处土人所造,其饼不坚,色亦黄,不如普洱清香独绝也。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物理小识∶普雨茶蒸之成团,狗西番市之,最能化物,与六安同(按∶普雨即普洱也)。

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皮血者,研敷立愈。

闷百草镜云∶此症有三,一风闭、二食闭、三火闭,惟风闭最险,凡不拘何闭,用茄梗伏月采,风干,房中焚之,内用普洱茶二钱煎服,少顷尽出,费容斋子患此,已黑黯不治,得此方试效。

3《本草图经》:旧不著所出州郡,今闽、浙、荆、江湖、淮南山中皆有之。今通谓之茶,茶、茶声近。故呼之。春中始生嫩叶,蒸焙去苦水,末之乃可饮,与古所食殊不同也。

4《茶经》曰:茶者,南方佳木,自一尺、二尺、至数十尺,其巴川峡山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木如瓜芦,叶如桅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桐,蒂如丁香,根如胡桃。茶性极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痰。

5《纲目》:茶有野生、种生,种者用子。其子大如指顶。正圆黑色,其仁入口,初甘后苦,最戟人喉,而闽人以榨油食用,二月下种,一次须百颗乃生一株,盖空壳者多故也。畏水与日,最宜坡地荫处。清明前采者上,谷雨前者次之,此后者皆茗尔。

6《纲目拾遗》:雨前茶产杭之龙井者佳,莲心第一,旗枪次之,于谷雨前采撮成茗,故名。三年外陈者入药,新者有火气。凡茶皆能降火,清头目。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过腊,故以命名。佐刘寄奴治便血最效。产徽者曰松萝,长于化食;产浙绍者曰日铸,专于清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

7《汤液本草》:茗,苦茶、腊茶是也。治阴证汤药内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阳,大意相似。茶苦,《经》云:苦以泄之。其体下行,所以能清头目。杨士瀛:姜、茶治痢,姜助阳,茶助阴,并能消暑解酒食毒。且一寒一热,调平阴阳,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良。

8《纲目》: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蠢,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为酪奴,亦贱之也。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涌泄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

9《本草经疏》:茗,《本经》味甘,气微寒,无毒,藏器言苦,然亦有不苦者。太阴为清肃之脏,喜凉而恶热,热则生痰而津液竭,故作渴也;瘘疮者,大肠积热也;小便不利者,小肠热结也;甘寒入心、肺而除热,则津液生,痰热解,脏气既清,腑病不求其止而止矣,令人少睡者,盖心藏神,神昏则多睡,清心经之热,则神常自惺寂,故不寐也。下气消食者,苦能下泄,故气下火降,而兼涤除肠胃,则食自消矣。凡茶之种类极多,方宜大异,要皆以味甘不涩,气芬如兰,摘于夏前者为良。夫茶能涤肠胃一切垢腻,宁非木中清贵之品哉?昔人多以苦寒不利脾胃,及多食发黄消瘦之说,此皆语其粗恶苦涩,品类最下者言之耳。

10《本经逢原》: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开郁利气,下行之功最速,故《本经》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之患,然过饮令人少寐,以其气清也。消食止渴,无出其右,兼香鼓、葱白、生姜,治时疫气发热头痛。凡茶皆能降火,清头目。其陈年者曰腊茶,以其经冬过腊,故以命名。佐刘寄奴治便血最效。产徽者曰松萝,长于化食;产浙绍者曰日铸,专于清火;产闽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蒙山者世所罕有,近世采石苔代充,误人殊甚。其余杂茶,皆苦寒伐胃,胃虚血弱之人,有嗜茶成癖者,久而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呕逆洞泄,种种皆伤茶之害,而侵晨啜茗,每伤肾气。酒后嗜茶,多成茶癖。又新茶饮之。令人声音不清,以其能郁遏火邪也。至于精气寒滑,触之易泄者勿食,宜以沙菀蒺藜点汤代之。

11《随息居饮食谱》:茶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法,收藏不泄气者良。色红者,已经蒸庵,失其清涤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饮也。

12《本草经集注》:(主)好眠。

13《千金·食治》:令人有力,悦志。

14《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

15《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

16《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

17《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

18张洁古:清头目。

19《汤液本草》:治中风昏愤,多睡不醒。

20《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藭、葱白煎饮,止头痛。

21《纲目》:浓煎,吐风热痰涎。

22《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

23《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马齿苋粥的用法用量 6 注意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马齿苋粥 1 拼音

mǎ chǐ xiàn zhōu

2 处方

新鲜马齿苋60克(干品30克)粳米100克

3 制法

将鲜马齿苋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

4 功能主治

清热止痢。适用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和肠炎。

5 马齿苋粥的用法用量

可供早晚餐,温热食。

6 注意

脾虚慢性泄泻者忌服。

7 摘录

《食疗本草》

古籍中的马齿苋粥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八十九]食治赤白痢

熟,空腹食之。如渴即将药末煎汤服亦效。治血痢。马齿苋粥方马齿苋(二握洗切)上一味。以粳米三合淘净,下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粥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