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家人背叛自己的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3收藏

自己家人背叛自己的文言文,第1张

1 求关于“亲情”“友情”“爱情”“背叛”“风景”的古文原创句子,

爱情

爱情总是扑所迷离,让人忧愁让人欢喜。偶尔,寻你不见,花期短暂。很怕错过了这一季的美丽,寻觅你的消息。寂静中的,萎靡了自己,凋零的爱情,沉默的大地。曾经的回忆,花儿哭泣,泪洒了整个花期。有风来过,爱上花儿。有雨来过,亲近花儿。花却以爱的名义,扑向大地。

总以为我们很爱某个人,会一生一世爱下去,等下去。直到沧海变色,海枯石烂。当所有人都告诉我们,不要执迷,他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好,但我们,宁可相信自己给自己编织的童话,也不愿相信身边的人所说的话。

最好的感情是随意,却又彼此在意;是惬意,却又彼此珍惜。各自独立,而心在一起;各自呼吸,而爱不分离。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感觉就是舒服。即使默默不语,也是一种默契;纵然两两相望,也是一种欣喜。

爱情的本质是真实,爱情的基础是信任,爱情的核心是给与,而不是索取。爱情作为一种感情的形式,它本身又是一个过程,它的结果不是一个,而是好多。

亲情

1、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6、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背叛

1、对大多数人来说,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所受的诱惑不够,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2、爱情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会说:“我爱你,会为你付出一切!”,爱情很难,因为没有多少人做到了他的承诺。如果真心爱一个人,不承诺也会去爱;如果不爱一个人,曾经承诺也会背叛。

风景

1、秋天是中午的时候最好。走进枫树林,这真是一片火红的天地!一片片枫树叶就像一只只红红的小手,这也是很有趣味的。瞧!似金的落叶铺成的小道上,行人纷纷停下脚步,倾听着,落叶飘下的声音。那习习的秋风多么凉爽!秋风吹过田野,一片片庄稼成了金色的海洋。很美吧。

2、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3、冬天虽然宁静,但有时还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孩子们在雪地之间穿行。他们一起齐心协力堆雪人,他们互助的身影感动了北风;他们一起蹦蹦跳跳地打雪仗,他们的笑容融化白雪;他们一起兴高采烈地唱歌,他们欢快的歌声传到每个角落……

4、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得通亮。

5、南方经常是细雨绵绵,一下就几天,就像一名很有品位的绅士,温文尔雅,不骄不躁,礼貌而和气,柔弱中又带有一丝的坚强。而北方不同,北方一般是比较干旱,不经常下雨,但如果要下雨了首先看到的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肆虐,后面的暴雨便犹如撕缰的烈马咆哮而至,让人感到惊心动魄,胆战心惊。密集而硕大的雨点落在地上,不一会来自各家的雨水就在我家门前汇集形成了一条小河结伴向前奔腾着,簇拥在一起显得非常团结。雨过天晴,云开雾散,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若说江南的雨像一个绅士,那么北国的雨就像一位北方的汉子,勇敢豪放而潇洒。

6、这时,不得不注意路旁美丽的桂花了。因为它们那浓郁的香气真是让大家不容忽视。桂花的品种很多:有金桂银桂和丹桂。从远处看,金桂就像一颗颗小星星,好像还在跟我们眨着它的大眼睛呢!丹桂是淡**的。一阵微风轻轻地吹过,它们就跳起了动人的舞蹈!而银桂呢?它啊,就像一位穿着白色裙子的公主,亭亭玉立地站在树妈妈的手心中。

7、冬天,水仙花开放了。她的姿态是那样小巧秀丽,鲜艳的叶子伸得高高的。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好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真叫人喜爱;那盛开的花好像在对我微笑,那么秀丽,淡雅。她的花瓣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花蕊是淡**的,花瓣雪白雪白的,仿佛涂上了一层银粉,美丽极了!在花的旁边,还有几棵茂盛的小草。一阵微风拂过,小草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事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尽情的跳舞。

2 文言文表白的情书再加被人背叛的文言文情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蝶恋花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出自《凤求凰》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飞人比黄花瘦。------李淸照《醉花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浮屠不三宿桑下,恐日久生情。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李白《三五七言》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

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元--高明《琵琶记》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古籍》

望采纳谢谢

惟静甫印

留守尚书

……山房(此印残缺)

北京图书馆藏

冷艳斋

东海南洲

臣心如水

纫秋兰以为佩

心与古人会

四明张氏约园藏书

沙伟

怡堂

纪氏藏书之印

1、论语读后感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2、《大学》读后感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 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 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 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有人这样总结说:一个团队的生命力,不是技术,不是人才,不是资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团结一致的步调。要做像白求恩一平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我们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这个集体中来的。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机遇,一种在履行管理职责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 而集体是我们每个人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是走向成功的载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觉地把个人 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里,与之同喜同乐,无私奉献,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体力行去实践。按照日常对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计划,要毫不迟疑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对做人的点滴领悟,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运用 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相信一定会有明显的收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无知是欺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 错误是自弃;人生最大的法宝是精进;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3、《中庸》读后感

这个学期,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首先是我们《中国文化概论》课老师推荐的书目;其次,我们国学社本学期的晨读选材也是《中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前一直知道《中庸》,想读而又没读。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4、《荀子》读后感

《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然而学习又得先有目标。应该“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这种圣贤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区别就是“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劝学》这篇最重要的就是讲到了明心见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德才能明道。但德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谓之性德。然而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为众生的性德被无明给蒙蔽了,无法显示其光明清净的妙用,反而显示出污浊的身心世界,令众生枉受轮转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净光明显示出来。修德就是积善,积善即是明道的资粮。善法有世出世间的不同。这种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强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并不是局限世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儒家之道行之极处也是可以出世的。当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为高超圆满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绝非凡夫之境界。众生本来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会变成愚昧,实在是性德被障碍的缘故。因为修德而显出性德,神明不过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晓其是自得,非从外来。“圣心备焉”,圣心即是真心,“备”者恢复也,去妄显真。荀子所在的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但绝不可说中国即无悟道者,佛经亦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荀子可谓无师自悟,但其之所以能够悟道还是因为其修学暗合道妙。宣化上人曰成就之后,荀子再谈到了其境界“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天地间纯是一片光明,由此可知荀子的证量一二。最后荀子以“君子贵其全也”作结,勉励后学勿得少为足,当勤精进。

5、《老子》读后感

《老子》又称作《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

一、老子对道、德的理解。

老子把天地万物之生的总原理称为“道”,而且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没有意志的,是自然如此的。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的原因就在于道。《老子》第一章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老子对“道”的一个总的理解。

在老子看来,“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恍恍惚惚的东西。道,无形无状,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为“万物之始”,是一个终极实在,是万物的根源。并且在本质上道是不可界定和不可言说的,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它,我们也很难将其特性用语言表达出来。而老子对“道”的称谓也有很多,包括“无”、“朴”、“一”等。道是一种无限的、无终止的状态,是一切事物产生的源泉。“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永远不停息的,流转与变迁的过程中。“道”还可以视作阴阳、刚柔等两相对峙的力量、事物、原理之相互转化。

在“有”、“无”这两个概念上,老子认为无是对于具体事务的有而言的,所以无并不是零或什么都没有的意思。“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老子对于道“无”的外表的形容。

二、老子宇宙事物的变化的看法。

老子认为,事物的变化规律可以用“常”。“常”具有普遍永久的意思,所以“道”也可以称为“常道”。而从常道内除的“德”,可以称为“常德”。而称道为“无”,就又可以称“常无”;称道为“有”,又可以称为“常有”。老子认为“知常为明”,知道明白“常”的人,依常来规范日常的行为,不轻易为自己谋私利,就可以称为公了。“知常”指的是依之而行,则又可以称之为“袭明”,或“习常”。而如果我们不知道宇宙间事物变化的规律,而违背规律,任意而为,是不利于事物的正常发展。

而事物的变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当一个事物的发展如果达到了极点,则必然会向事物的相反方向发展。老子称为“反”或“复”。所以老子才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和“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样的论述。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对“道”的论述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在为人处世方面,“不盈”、“不争”的思想,对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人们压力缓解有一定的作用。

6、《离骚》读后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地巫文化传统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诡云谲、变化莫测的神来之笔,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糅合错综在一起,在幻想与现实的水乳交融中,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内心冲突、苦闷的象征,也是他坚贞执着的顽强人格的展现。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使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离骚》,也因此塑造了一个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时人刘勰曾有「不有屈原,岂见《离骚》」的评论,如其所言,《离骚》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诗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现,这是屈原之前的诗作中所没有的。

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如用佩饰兰蕙表现自己的高洁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善鸟芳草代表贤臣,而与之对立的萧艾恶禽则象征谗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都充溢着精采绝艳、绚烂芬芳的审美意境,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屈原一心要兴国图强,实现美政,但却蒙冤被谮,眼看自己被楚王疏远,排挤出政治舞台,满腔的爱国抱负即将化为泡影,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忧愁、悲苦和愤慨,「发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离骚》这篇震古烁今的不朽诗篇。

7、《逍遥游》读后感

一、“逍遥游”——人在天地自然中的精神漫游

人教版第四册所选《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作“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

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庄子》一书中,多次使用到“逍遥”一词,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和“彷徨”一词对举使用,但词义始终不变。如“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逍遥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故 “逍遥”的本质是指一个人自由自在、任性适意的人生状态。

其次说“游”。“游”作为人的主体活动,既可指向人的精神,也可指向人的肉体。《庄子》一书在使用这个词时也兼有这两个词义。但庄子哲学是谈人的精神自由的,他关注的是人的精神活动,是要从人的精神自由中寻找人生的出路。故《庄子》中使用“游”一词时,多数情况下是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是指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精神漫游”。

“逍遥游”中的“游”也是如此。“游”是心游,是让心游于“无限时空”中的精神漫游,是让心同“道”、“造物者”、天地自然进行的交游、交往,也就是《庄子。天下》中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泰然状态,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安宁。这样的“游”才“逍遥”。

二、“至人”“神人”“圣人”——精神自由的“逍遥”者庄子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是“道”论。庄子认为,“道”生天地万物,“道”使天地万物生灭流变,无穷无尽。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在内)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也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都是这个“道”运行的结果,也是这个“道”的具体表现,这叫“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至乐》)。“道”的本质特征就是自自然然,无为无不为,无目的又合目的。人类是顺“道”而生的,所以人的生存,在本质上亦如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甚或无生命的天地日月一样,本属自然,无目的又合目的,无所为又是自然天成的。

在《庄子》一书中,“真人”也被称作“至人”“神人”“圣人”。因为“真人”是依乎天道、顺乎人性自然地活着,达到了至道至性的境地,故庄子又称其为“至人”:“真人”在人世间顺性自然,无为无不为,超凡脱俗,故庄子也称其为“神人”:“真人”是领受了天道自然之精髓的人,在世间生活已无所不通,《说文解字》说:“圣者,通也”,故庄子还把“真人”称作“圣人”。《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者名殊而实指为一。“无己”是忘我后的任性自然,“无名”“无功”同样是忘我后的任性自然。这三种状态都是人在体道自然中无为无不为的泰然人生。唯其如此,“至人”“神人”“圣人”才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而“无所待”,才能在人生中作“逍遥游”。

8、《秋水》读后感

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主张道家学派思想的代表之一。他写的文章比较浪漫,也非常大气。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了他其中一篇著作《秋水》后的一些感悟。 文中的涵义主要是在说明我们人应该以何种心态去处事的道理,即作为人不能怀有“自高自傲”、“贡高我慢”不利的心态。在《秋水》中也有很多句子可以和现在生活中我们人与人之间关系做对比。例如:“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善为尽在已”。这句话的含义即:河伯一向以为他所在的黄河是天下最大的,水势很大,以为天下所有的水全都是流向黄河的,于是自己就非常得意,而导致河伯产生傲慢之心。 其实,这就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情况相同,也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事。当一个人成就了一点事业,或得了一些什么小名利,就会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夸大自己的功劳,一自我为中心,然而轻视他人,这正是因为他还没有在外界碰见比自己更厉害的人,所以才会在界内自高自傲。假如哪天让他到外界去出差或辩论问答,遇见比自己更高一层的人,这个时候就会认为自己还不如他人,所以说我们人,在还没有亲自接触到界外之事时,就不能以为自己很伟大。因为你一旦看见别人比你更厉害、比你更强大时。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微不足道。我们应该保持“中道”,不能被名利之事所牵引,否则你将会被比你更有见识的人讥笑轻视。我们只有在“中道”的界线上,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修。同样的道理,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僧,对于一个邪知邪见深的人,我们不能急于马上给他讲佛法之奥妙,因为这种正知正见可能会令他不但不能接受,反而会认为我们也是魔,令他生气毁谤,这只能等他的因缘成熟了,能够接受真理的时候,我们再去引导他也不迟,这也就是说,当我们要去引导一个人的时候,首先必须观察对方的根机是深、是浅,并且要看他对我们所说的法是否应机,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庄子的《秋水》让我看到了大智大美,道理与思想的引发,也使我的人生能够渐渐趋向一种更高更美的境界。

9、《归园田居》有感

好友金铭曾一再推崇,干国祥先生新近上的《归园田居》是其所听过的课当中最好的,此课好到什么程度?用金铭自己的话来说,“课后一小时没有说一句话,当天中饭都没有吃”——因为一直沉浸在课带给他的震撼中。金铭读课多矣,一般的课自是难以让他有如此的感触,此课一定有其独特之处,我想。于是从金铭处拷贝干先生的课,等心静下来了,再虔诚地打开聆听。

长假的最后一天,什么事情都没有安排用过早餐,先做起了预习功夫:找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开始研读,试着对诗有自己的“前见”。诗不深 ,很好懂。如何让初二年级的孩子理解此诗的意蕴,这想必是学习此诗的难点,干国祥先生是如何带领孩子们走进陶渊明的诗歌境界的呢?带着这个悬念,我开始了观课。

课的前半部分,干老师由交代背景开始,将《归园田居(其一)》做了解读,让学生明白陶渊明归隐山林的缘由——为了挣脱羁绊心灵的藩篱,回到大自然中,做心灵的主人。接下来释词,梳句,朗读。经过了20分钟的稍嫌平淡课堂之后,精彩开始了。干国祥先生设置了好几层冲突,让看起来有些平淡的课堂,有了波澜。

“这首诗写的是不是一个农民的勤劳生活?”(大意)这一问,将孩子们的认识提升了一层,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首诗很容易被误读成歌颂农民的勤劳生活。干老师抓住关键词句,让孩子们明白了,诗所描述的是一个厌倦官场渴望回到大自然的士大夫回归田园的情形。而接下来的问题,则是本课最为关键的一问:“那么,我问同学们,你赞成他这样的生活方式吗?这样的诗在今天学,有着怎样的意义?”妙哉!此问直接击中了要害。是啊,在今天,我们学习《归园田居》,究竟有什么意义?干老师不愧为高手,他借助一个八卦图,让孩子们充分选择。并讨论。学生开始积极思维,有说学这首诗没有多大意义的,有说有意义的。经过师生的讨论,孩子们达成了“临时性共识”——陶渊明那种不为世俗生活沾染,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在此基础上,干老师提到了美国的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然后总结出他们的精神境界:清洁思想,朴素生活,后来干国祥先生还“以己证诗”将课推向高潮。课看到此处,我不禁拍案叫绝!

《瓦尔登湖》一书,是我近日正在重读的一书。读完梭罗的美丽文字,一股清凉的湖水仿佛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

听了干国祥先生的《归园田居》,回想《瓦尔登湖》所描述的世外桃源般的风景,我不由沉思:在我们这个后现代社会里,人类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每一个身处繁华都市忙碌在名利场的行色匆匆的人,是否也该多一些追问和反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归园田居》和《瓦尔登湖》一样,既是属于文学家的,也是属于每个人的,既是属于古代的又是属于现代的。

读一读《归园田居》、《瓦尔登湖》,让身体与豆苗野草亲密接触,让心沾灵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与喧嚣,这不是追逐时髦故作风雅,而是回归自我的必然。

如果人间多几处瓦尔登湖,多几个陶渊明式的“田园”,人类就会多一个安谧宁静的后花园。

10、《念奴娇》感想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沈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象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象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象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词坛的新天地就是通过这些创作实践,逐步发展并且扩大其领域的。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一个卓越的开头。至今为止,仍然象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大道上。

1 关于描写对爱情忠贞的古诗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2 求古代男女对爱情忠贞不离不弃的诗歌和句子~~

上邪(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无题(唐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卜算子(宋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江城子(宋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长恨歌》 白居易 (片段)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孔雀东南飞》 《集乐府诗》

君当做磐石,

妾当做蒲苇,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3 文言文翻译

生查子·西津海鹘舟

贺铸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在长期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妇女一直作为男子的附庸,因而产生了许多“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家庭爱情生活悲剧。这首词就是为讽刺“陌上郎”之流的“负心汉”而作的。“陌上郎”,用《秋胡行》的典故。据刘向《烈女传》:“鲁秋胡纳妻五日而官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有美妇人采桑,悦之,下车谓曰:‘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曰:‘采桑力作,纺绩织紝,以供衣食,奉二亲,吾不愿金。’秋胡归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唤妇至,乃向采桑者也。妇污其行,去而东走,自投于河而死。”这里的“陌上郎”指秋胡。比喻对爱情不忠的丈夫。

词的上片,写丈夫别妻出走的场景。开始两句“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描绘了一幅飞舟渡江的图画。“西津”,指西方之渡口,泛指分别的地点。“海鹘舟”,是一指快船。“鹘”是老鹰一类的猛禽,能长距离迅飞。故船上常雕刻鹘的形状,寓意像老鹰一样迅速。这里只写装载丈夫远去的海鹘舟,撇下岸上送别的妻子女儿,径直地渡过沧江,消失在迷蒙的江水之中。至于丈夫的铁石心肠,妻子的绵绵别情,却蕴含在形象的描绘之中。一个“径”字,大有深意,写出了这个丈夫不顾一切,毫无情意,一点也不留恋地径直而去。接着“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两句,采用“移情”手法,以双橹有情衬托人之无情。说双橹本无情之物,但船行时尚鸦轧有声,像是对送行人作语。而舟中有情之人,却一言不发,径直而去。

词的下片转写弃妇凄苦心情。“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两句,写丈夫变成了挥金如土的陌上郎,妻子变成了永立江头望夫不归的“望夫石”。前一句借秋胡戏妻的典故比喻对爱情不忠贞的丈夫。后一句借“望夫石”的典故喻弃妇的忠贞。“化石”的典故,事见刘义庆《幽明录》:“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相传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词的最后两句“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是作反问这位负心汉的丈夫,说有什么能垂系你的铁石心肠呢?恐怕只有扶床学步的三岁女儿了。但试想一心追求利禄、喜新厌旧、不知爱情为何物的负心汉丈夫,连夫妇之情都不要,哪里会有父女之义呢?显然这也是徒然的空想。而愈是落空,愈是显出弃妇的可怜。作者谴责之意也就愈深。(董冰竹)

4 哪位大侠帮忙写下关于杜鹃的文言文,主要讲述它们对爱情的忠贞,

以杜鹃来喻爱情,虽可取其忠贞,然亦带清凉,若为表汝深情这所至,劝以他物为宜,鹣,燕,天鹅等许多动物或乌类都是对爱情忠贞不二的。

“杜鹃”的神话传说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相传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至于“凄恻”的理由,后人给了很多种解释,有说望帝归隐,让位其相开明,时适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因呼鹃为杜鹃。一说,望帝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为鹃。(见《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相》)也有古籍记载::岷江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恶龙闭之五虎山铁笼中。有猎者名杜宇,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赠以竹杖,并嘱其往救龙妹。杜宇持竹杖与恶龙战,大败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龙妹。龙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杜宇有贼臣,昔日之猎友也,常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一日猎山中,遇恶龙,遂与密谋,诡称恶龙欲与杜宇夫妻和,乃诱杜宇至山中而囚之。贼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龙妹为妻。龙妹不从,亦囚之。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其魂化鸟,返故宫,绕其妻而飞,曰:“归汶阳!归汶阳!”汶阳者,汶水之阳,即《蜀王本纪》所谓“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亦化鸟,与夫偕去。

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那首《金陵驿》了。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写这首诗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尤其是诗中的那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不知感动和激励了多少代的仁人志士。在诗人看来,尽管当时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那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本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誓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但这个忠贞是对国家的忠贞。

当然,因为杜鹃,一词指二物,一为乌,一为花,而当花时有人因取当其为乌时寓意为忠贞,而对花谐指为爱情忠贞之表。

非要硬凑只能自己写了。

往昔相悦杜鹃径,扶华艳红情尽倾,莫奈沧海桑田异,独留杜鹃泣血鸣。

5 贞在古文中什么意思

1、假借为“正”、为“定”。端方正直 [honest;upright;right]

厥赋贞。——《书·禹贡》。传:“正也。”

白话释义:定赋税。

2、坚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 [firm]

言行抱一谓之贞。——《贾子道术》

白话释义:言语行为抱着对他的忠贞。

3、坚硬;坚劲 [hard;firm]

严霜识贞木。——房玄龄《晋书》

白话释义:寒冷的霜可以辨别坚硬的木头。

4、贞操,节操。旧称女子“贞节” [chaste;pure and undefiled]

清白守节曰贞。——《周书·谥法》

白话释义:清白坚贞守节说。

组词:

忠贞、贞节、贞洁、童贞、贞烈、贞观、贞操、贞妃、贞恒、贞休、贞整、贞姿、贞方、贞诚、贞器、贞名、贞理、贞风、贞清、贞声、贞正、贞辰、贞光、贞仁、贞毅、贞忮、贞肃、贞气、贞善、贞固、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一曰鼎省声。京房所说。

白话版《说文解字》:贞,卜问神灵。字形采用“卜”作边旁,“贝”表示用来拜请占卜的钱财礼品。一种说法认为,“贞”字是用有所省笔的“鼎”作声旁,这是京房氏说的。

组词解释:

1、忠贞:忠诚坚贞。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四章:“一个人民的战士,对革命事业,要像金子一样忠贞。”

2、贞节:忠贞不二的节操。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老太太深信她的哲理是天下最好的,因为‘忍’字教她守住贞节,度过患难,得到像一个钢针那么无趣而永远发着点光的生命。”

3、贞洁:亦作“ 贞絜 ”。纯正高洁。

聂绀弩 《“确系处女小学亦可”》:“仍旧因为是战时,兽兵所到的地方,很难留下贞洁的女性。”

4、童贞:指处女或 的贞操。

张天翼 《报复》:“他自己到现在都好好地保持着他的童贞,他一直是个童男。”

5、贞烈:亦作“ 贞列 ”。亦作“ 贞栗 ”。谓刚正有志节。常用以赞美守节不辱的刚强女子。

《女帝奇英传》是梁羽生的代表作之一,背景是唐代女帝武则天的瑰奇浪漫事 迹,至情节却环绕在两对江湖儿女永难消泯的恩怨情仇之上。

出身李唐王室的武林新秀李逸,为了反抗武则天的作为,不惜间关山万里,远 赴漠北,在九死一生之中,结交天下奇才异能之士,图谋兴复唐室。但李逸的毕生 恋人上官婉儿,却因与武则天志趣相投,而不得不与李逸站在生死对立的处境;同 时,武则天家族中的第一高手,美艳绝伦的武玄霜,则又不由自主地深恋着流亡天 涯的李逸。李逸的唯一知交长孙泰,也陷身在同样的情仇纠葛之中。

于是,宫闱秘辛与武林风暴,交互推移,形成了一个巧妙的连环。处身在风暴 中心的李逸,面对着突厥入侵中原,爱妻死于非命、权奸设局迫害、国恨家仇交煎 的重重困境,将要如何自处?这是梁羽生为本书主角设下的难题,事实上,也是那 个时代中诸多历史恩怨的爆发。

唐太宗之后,高宗继位,武则天重返宫中,逐渐专权。先帝大臣殿前检点长孙均量对武后不满,辞官归隐,在四川剑阁之上结庐隐居。高宗皇帝死后,武后变本加厉,改唐为周,更引起了太子及一班大臣的不满。唐初著名宫廷诗人上官仪父子因反对武后专权,事败之后被武后所杀。长孙均量收养了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对之视同已出,爱护备至。让上官婉儿和自己的儿女一道,习文学武。特别是教她武艺之时,竟比教自己的儿女还要用心。七年之后,上官婉儿年方十四,长孙均量被仇家恶行者、毒观音所伤,终对婉儿说出她的家世及仇恨,要她持刀到长安侍机刺杀武后,为祖父及父母报仇。上官婉儿这才明白为什么长孙伯伯让她重武甚于重文。但事出意料之外,上官婉儿见到武后之后,先是被她的风度举止所吸引,后又被武后的胸怀所惊服,非但没有杀之以报家仇,相反成了武则天宠信的宫中女官。

其时,王孙李逸因不满武后专权,逃出京城,亡命江湖,学成一身绝艺,立志夺回李唐江山。因而投身武林,欲为武林盟主,并借武林英雄之助,恢复唐皇李氏大统。没想到一众英雄却鱼龙混杂,而且不堪一击,被武则天侄女武玄霜一人搅局。李逸新败之后,心灰意冷,一片茫然。又被恶行者、毒观音重伤,幸被武玄霜所救。武玄霜对之一往情深,淳淳劝诫。李逸对之恨也不是,爱更不能。固不能反驳武玄霜之言,却难改心中固执之见。

李逸与上官婉儿年幼之时,曾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青年时相见遂旧情重续,引为知己。没想到婉儿去而不返,成了武则天的才女兼记室。这使得李逸百思不得其解。在疗伤期间,李逸对觉察了长孙均量之女长孙璧对他的款款情意。李逸与上官婉儿、武玄霜、长孙璧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异的情感之圈,让人觉之悯然。

李逸伤愈,孤身入京,行刺未果,为长孙均量父女所救。受长孙均量临终所托,李逸与长孙璧结为夫妇,远走天山,到其师门隐居之地,求得平安避世,终老此生。生子李希敏,倒也乐融融。不料好景不长,七年之后,武玄霜再度出现,因在此之前,武后之侄武承嗣为图继承帝位,暗里通外国,与突厥大汗勾结。另一方面,四处寻找李逸,以图扫清继承帝位路上的障碍。突厥大汗也想利用李逸入侵中国。双方互相勾结,掳走了李逸之子,致使李逸安宁生活至此终结。在突厥宫中,李逸与武玄霜相见,几经曲折与激烈的战斗,李逸终于逐渐理解和谅解了武玄霜。然他已是有家室之人,且长孙璧对之深情无限。后长孙璧因怀孕误服假死之药而真的死去。李逸悲痛之下,决心再度入关。

其时武后的朝廷纷争不已,争权夺位,明争暗斗。武后因侄儿不肖,决心传位其子。因其子懦弱,因而劝婉儿嫁给太子。李逸与武玄霜揭穿了武承嗣的图谋,武玄霜从中安排李逸进宫与婉儿相见。不料宫中政变发生,太平公主趁机毒杀了李逸。上官婉儿终于嫁给新皇帝。唯有武玄霜一个强忍悲痛,拒绝师兄的求婚,决心与李逸之子李希敏相依为命,以终天年 。

古典白话文学\★TXT图书《艳情世情书汇集》

《剑侠奇中奇全传》[清]佚名(繁体)txt 20970 KB

《戏中戏》(繁体)txt 3976 KB

《扫迷帚》[清]壮者著txt 6929 KB

《梼杌闲评》《明珠缘》[明]李清txt 67994 KB

《梼杌闲评》《魏阉全传》[明]佚名doc 94700 KB

《梼杌萃编》《宦海钟》[清]云江女史txt 43126 KB

《泪珠缘》[清]天虚我生(繁体)txt 71208 KB

《八洞天》[清]笔炼阁txt 23876 KB

《八美图》[清]无名氏txt 27130 KB

《白圭志》[清]博陵崔象川txt 11280 KB

《百花野史》《百花魁》[清]不著人txt 5546 KB

《草木传》《草木春秋》《药绘图》[清]蒲松龄txt 5595 KB

《草木春秋演义》[清]云间子集乐山人纂修txt 20883 KB

《痴人福》[清]不题人着txt 12954 KB

《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txt 78427 KB

《春阿氏谋夫案》[清]冷佛著txt 33799 KB

《春风回梦记》[民国]刘云若著txt 42929 KB

《春柳莺》[清]南北鹖冠史者编txt 15840 KB

《春秋配》[清]无名氏txt 8465 KB

《春雪瓶》聂云岚著txt 89672 KB

《醋葫芦》[清]西子湖伏雌教主txt 28750 KB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清]经纶堂梓(繁体)txt 20412 KB

《大刀得胜传》《仙卜奇缘》[清]吴毓恕txt 25535 KB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清]经纶堂梓txt 20168 KB

《大明正德皇游江南传》txt 17477 KB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岳王传]》[明]熊大木编辑txt 42790 KB

《第一美人传》txt 17982 KB

《第一奇女》[清]佚名txt 73127 KB

《颠倒姻缘》《换夫妻》《谐佳丽》[清]云游道人txt 2419 KB

《禅真後史》(繁体)txt 51597 KB

《定鼎奇闻》《新世弘勋》《顺治过江全传》《新史奇观演义全传》[清]蓬蒿子编txt 14007 KB

《定情人》[清]不题人txt 18014 KB

《豆棚闲话》[清]艾衲居士txt 17242 KB

《都是幻》[清]潇湘迷津度者著txt 11519 KB

《都是幻》[清]潇湘迷津渡者(无标点文)txt 9551 KB

《儿女英雄传》《续儿女英雄传》[清]文康txt 140 MB

《二度梅全传》[清]天花主人(惜阴堂主人)txt 25453 KB

《二荷花史》[清]佚名txt 12189 KB

《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txt 84675 KB

《二刻醒世恒言》[清]心远主人编次txt 26723 KB

《返生香》[清]韵清女史吕逸txt 7929 KB

《飞花艳想》《梦花想》《鸳鸯影》《幻中春》樵云山人编txt 13837 KB

《粉妆楼全传》[清]罗贯中txt 42683 KB

《风流配》佚名txt 4754 KB

《风流悟》[清]坐花散人txt 19189 KB

《风月鉴》[清]吴贻棠(版本2)txt 10046 KB

《风月鉴》[清]吴贻棠txt 9994 KB

《风月梦》[清]邗上蒙人txt 29904 KB

《凤凰池》[清]烟霞散人(刘璋)txt 18808 KB

《负曝闲谈》[清]遽园著txt 18302 KB

《孤山再梦》[明]渭滨笠夫编次txt 15119 KB

《鼓掌绝尘》[明]金木散人txt 46995 KB

《古今情海》[民国]曹绣君著txt 134 MB

《古戍寒笳记》叶楚伧txt 29615 KB

《广陵潮》[清]李涵秋著txt 174 MB

《归莲梦》[清]苏庵主人txt 15421 KB

《闺秀英才传》《兰史》《美人书》[清]鸳湖烟水散人txt 14681 KB

《闺中秘术》[清]佚名txt 29171 KB

《国色天香》[明]吴敬所著txt 50550 KB

《海角遗编》《七峰遗编》[清]七峰樵道人txt 9246 KB

《海上花列传》[清]韩邦庆txt 74583 KB

《海上花魅影》《花柳深情传》[清]绿意轩主人txt 16334 KB

《海上魂》[清]陈墨涛著txt 21804 KB

《海外扶余》《郑成功传》[清]陈墨峰著txt 23138 KB

《好逑传》《侠义风月传》[清]名中教人编txt 25158 KB

《合锦回文传》[清]笠翁先生[李渔]txt 26504 KB

《合浦珠》[清]携李烟水散人着txt 17598 KB

《轰天雷》[清]孙希孟txt 11207 KB

《红风传》[清]无名氏著txt 6216 KB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清]无名氏txt 29914 KB

《蝴蝶媒》《蝴蝶缘》[清]南岳道人(青溪醉客点评)txt 19289 KB

《花案奇闻》《虎邱花案逸史》《女开科传》《万斛泉》《花阵奇》[清]岐山左臣编txt 13201 KB

《花灯轿莲女成佛记》txt 1343 KB

《花笺记》[明]佚名txt 6233 KB

《花柳情深传》[清]绿意轩主人txt 16559 KB

《花神三妙传》[明]吴敬所txt 5703 KB

《花影集》[明]陶辅编txt 11708 KB

《花月痕》[清]魏秀仁txt 48373 KB

《画图缘》[清]天花藏主人txt 21035 KB

《欢喜冤家》[明]西湖渔隐主人著txt 47864 KB

《幻中游》[清]烟霞主人(刘璋)txt 11428 KB

《幻中真十二回本》[清]烟霞散人txt 11166 KB

《幻中真十回本》[清]烟霞散人txt 8400 KB

《黄金世界》[清]碧荷馆主人txt 16647 KB

《会仙女志》[明]郦琥著txt 1031 KB

《绘芳录》《红闺春梦》[清]西泠野樵(竹秋氏)txt 132 MB

《绘图第一奇女》[清]无名氏txt 73566 KB

《绘图仙卜奇缘》《大刀得胜传》[清]吴毓恕txt 25536 KB

《红风传》[清]无名氏著txt 6216 KB

《剑侠奇中奇全传》[清]佚名(简体)txt 20997 KB

《蕉叶帕》[清]不题人txt 7982 KB

《金谷怀春》[明]楚江仙隐石公编辑txt 5515 KB

《金兰筏》《金凤箫》《引凤箫》《炎凉岸》惜阴堂主人编辑 绣虎堂主人评阅txt 12893 KB

《金石缘》[清]不题人txt 21724 KB

《金台全传》[清]佚名著txt 60995 KB

《金玉缘》西楼居士原txt 64005 KB

《金云翘传》《双奇梦》《双和欢》[清]青心才人txt 21453 KB

《金钟传》《正明集》[清]佚名著txt 44390 KB

《今古奇观》[明]抱瓮老人编txt 91351 KB

《锦香亭》《第一美女传》《睢阳忠毅录》[清]古吴素庵主人编(版本1)txt 19822 KB

《锦绣衣》[清]潇湘迷津渡者(简体)txt 10145 KB

《惊梦啼》[清]天花主人编txt 6956 KB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txt 74297 KB

《警世阴阳梦》[明]长安道人国清(版本1)txt 19604 KB

《警寤钟》[清]云阳嗤嗤道人txt 10150 KB

《九尾龟》[清]张春帆(简体)txt 146 MB

《九尾狐》[清]梦花馆主著txt 67617 KB

《控鹤监秘记》[唐]张垍纂txt 507 KB

《跨天虹》[清]鹫林斗山学者txt 8862 KB

《快士传》[清]徐述夔txt 24022 KB

《快心编》[清]天花才子编辑txt 85605 KB

《快心编传奇初集》[清]天花才子txt 25375 KB

《快心编传奇二集》[清]天花才子txt 26482 KB

《快心编传奇三集》[清]天花才子txt 33429 KB

《绣鞋记》(繁体)txt 10731 KB

《绣云阁》[清]魏文忠(繁体)txt 112 MB

《兰闺恨》[清]徐枕亚txt 13514 KB

《兰花梦》[清]吟梅山人著txt 54889 KB

《泪珠缘》[清]天虚我生(简体)txt 71729 KB

《冷眼观》[清]王浚卿著txt 45206 KB

《梨园外史》[清]陈墨香txt 57945 KB

《连城璧》[清]李渔著txt 34655 KB

《连城璧外编》[清]李渔著txt 11805 KB

《两交婚小传》《双飞凤全传》天花藏主人txt 22540 KB

《疗妒缘》[清]不题人著txt 8498 KB

《辽海丹忠录》[明]陆人龙txt 24817 KB

《列女惊魂传》《巧冤家》《绣球缘》[清]佚名txt 11380 KB

《林兰香》《第二奇书》《美益奇观孝义传》[清]随缘下士编辑 寄旅散人批点txt 39565 KB

《林兰香》[清]随缘下士txt 40867 KB

《岭南逸史》[清]花溪逸士txt 33661 KB

《刘公案罗锅轶事满汉斗双龙传青龙传》[清]佚名txt 25648 KB

《刘生觅莲记》[明]吴敬所txt 7487 KB

《柳非烟》[清]天虚我生txt 4558 KB

《龙凤配再生缘》《龙凤再生缘》[清]陈端生(版本1)txt 58355 KB

《听月楼》(繁体)txt 13141 KB

《绿牡丹》《四望亭全传》《宏碧缘》《龙潭鲍骆奇书》[清]无名氏著txt 38276 KB

《梅兰佳话》[清]阿阁主人txt 18803 KB

《美人书》[清]鸳湖烟水散人txt 14657 KB

《媚史》[明]清溪道人txt 56481 KB

《梦中缘》[清]学莲溪氏(李修行)txt 18318 KB

《蜜蜂计》[清]佚名txt 7299 KB

《苗宫夜合花》[清]何恭弟txt 40293 KB

《明刻话本四种》(李亚仙、王魁、女翰林、贵贱交情)txt 5209 KB

《明月台》[清]翁桂(原稿本)txt 6098 KB

《明月台》[清]翁桂txt 6156 KB

《明珠缘》《梼杌闲评》《魏阉全传》[清]佚名txt 66336 KB

《南朝金粉录》[清]牢骚子txt 22914 KB

《碾玉观音话本》[宋]佚名txt 1452 KB

《女娲石》[清]海上独啸子(版本1)txt 9345 KB

《皮五辣子-扬州评话》《原名清风闸》浦琳txt 33145 KB

《骗经》[明]张应俞著txt 16531 KB

《品花宝鉴》[清]陈森txt 101 MB

《平山冷燕》[清]荻岸散人txt 26911 KB

《歧路灯》[清]李绿园txt 116 MB

《祁生天缘奇遇》[明]佚名txt 2195 KB

《泣红亭》[清]尹湛纳希txt 24814 KB

《乾隆游江南》《万年青奇才新传》[清]佚名txt 64326 KB

《前明正德白牡丹》[清]翁山柱石琮txt 34465 KB

《巧联珠》[清]烟霞逸士txt 14296 KB

《巧冤家》[清]无名氏txt 11754 KB

《禽海石》[清]符霖txt 8333 KB

《青楼梦》(繁体)txt 43248 KB

《青楼宝鉴》[清]许廑父txt 81575 KB

《青楼梦》《绮红小史》[清]俞达txt 44126 KB

《清风闸》[清]浦琳txt 15393 KB

《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版本1)txt 28535 KB

《清夜钟》[明]陆云龙txt 10207 KB

《情楼迷史》《霞笺记》[清]佚名txt 6818 KB

《情梦柝》[清]惠水安阳酒民txt 16148 KB

《人间乐》[清]天花藏主人著(版本1)txt 15417 KB

《人中画》[清]风月主人txt 20087 KB

《赛红丝》[清]佚名(版本1)txt 16435 KB

《赛花铃》[清]白云道人txt 11322 KB

《三春梦》[清]佚名txt 41585 KB

《三刻拍案惊奇》原名《幻影》明梦觉道人、西湖浪子辑doc 126 MB

《三山秘记》《枕中秘》[清]吴贻先txt 10110 KB

《杀子报》[清]不题人txt 9432 KB

《山水情》[明]佚名编txt 21009 KB

《闪电窗》[清]酌玄亭主人txt 7751 KB

《善恶图全传》[清]佚名txt 33315 KB

《生花梦》[清]古吴娥川主人txt 19146 KB

《生绡剪》[清]集芙主人批评(版本1)txt 39531 KB

《十二楼》《觉世名言》[清]李渔txt 28683 KB

《十二笑》[清]墨憨斋主人新编(冯梦龙)txt 11734 KB

《十尾龟》[清]陆士谔著txt 56994 KB

《石点头》《醒世第二奇书》《五续今古奇观》[明]天然痴叟txt 39926 KB

《世无匹》《生花梦二集》[清]娥川主人著txt 18867 KB

《守宫砂》《三门街》《八剑七侠十五义平蛮前后传》佚名著txt 57254 KB

《双灯记》[清]佚名txt 6410 KB

《双凤奇缘》《昭君传》[清]雪樵主人编txt 34526 KB

《双卿笔记》[明]吴敬所txt 2878 KB

《水石缘》[清]李春荣著txt 19317 KB

《四巧说》[清]梅庵道人编辑txt 10882 KB

《苏长公章台柳传》[明]熊龙峰txt 3950 KB

《俗话倾谈》[清]邵彬儒著txt 17661 KB

《贪欣误》[明]罗浮散客著txt 8162 KB

《唐祝文周四杰传》[清]程瞻庐txt 120 MB

《桃花鼓词》《新刻绣像桃花》不题人txt 17043 KB

《桃花扇》[清]不署人txt 7181 KB

《桃花庵鼓词》《新刻绣像桃花》[清]不题人txt 9540 KB

《天豹图》[清]不题人txt 36921 KB

《天凑巧》[清]罗浮散客txt 6264 KB

《听月楼》[清]佚名(参校本)txt 13264 KB

《通天乐》[清]石成金编txt 4728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