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的生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4收藏

黄炎培的生平,第1张

1878年10月1日(清光绪四年九月六日)出生川沙镇内史第,早年父母双亡。1887年随外祖父发蒙,接受传统教育。迫于生计,年未弱冠,即在家乡任塾师。1899年时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1901年入南洋公学﹐选读外文科﹐受知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1902年后又中江南乡试举人。1903年返乡兴办小学堂。期间,开始接触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等新学书籍。次年在乡办校,因鼓吹反清被逮捕,一度入狱,在江苏巡抚“就地正法”批文到达一小时,由基督教外籍牧师保出,逃亡日本,一年后事息归国,继续兴办学校。1905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先后创办和主持广明小学和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在爱国学社、城东女学等新教育团体和学堂中任教,并参与发起江苏学务总会。辛亥革命后,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全力以赴改革地方教育,全面规划建设了省立高、中等学校和县立小学,省教育会副会长,上海申报馆旅行记者。1908年与童世亨等共同创办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浦东最早的供电设施。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1914年2月至1917年春,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山东、北京、天津等地考察了五个月。随中国游美实业团体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座学校,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尤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

1915年4月,随农商部“游美实业团”赴美报聘,考察教育,撰写《旅美随笔》。黄炎培还到日本、菲律宾、南洋各地考察。每次考察均有记录,并结集出版。他认为办教育如同治病,知病源才能开好药方,做到对症下药。“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方书诚不可不读,而病所由来,其现象不一,执古方治今病,执彼方治此病,病曷能已。”所以,他都是从中国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考察。1917年赴英国考察,同年5月6日,联络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建中华职业学校。此后数十年时间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主要通过中华职业教育社来展开。1921年被委任教育总长而不肯就职。曾参与起草1922年学制,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和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筹备主任(现河海大学)、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上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炎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创办《救国通讯》﹐宣传爱国主义﹔组织上海市民维持会(后改为上海地方协会)﹐支持淞沪会战。1941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一度任主席。

(左图)为1945年7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宴请国民参政员饭桌上仅4菜1汤。

1945年又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同年7月应邀访问延安。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如实介绍延安。

1946年在上海创办比乐中学,探索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的普通中学。 至1949年前,先后又创办重庆中华职校、上海和重庆中华工商专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校、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校等。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65年12月21日病逝于北京。骨灰安放于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夫人姚维钧的骨灰也安放于此。

曾创办有“人文图书馆”,1933年,筹建新馆,实业家叶鸿英捐款40万元,改名“鸿英图书馆”。收藏以社会科学、历史及关于近代史料为主。至1946年,藏有报纸136种、杂志3 604种、图书5万余册。私人藏书丰富,古籍法帖珍品不少。所藏魏晋、唐、宋碑帖数种,名人书画等,毛泽东曾借过其收藏王羲之书法真迹。

黄炎培文章峭拔清健、傲岸不群。笔歌墨舞、酣畅淋漓。诗初学温、李,继复寝馈李、杜。思力沉厚,趣味隽永,章调铿锵。兴到落笔,虽语必工,富于著述。著作有《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新大陆之教育》、《东南洋之新教育》、《中国商战失败史》(合作)、《中国教育史要》、《黄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海环游记》、《断肠集》、《蜀道》、《抗战以来》、《延安归来》、《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八十年来》、《南洋华侨教育商榷书》、《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中国关税史料》、《对外贸易史料》、《淞沪抗日史料》,诗集《断肠集》、《苞

桑集初稿》、《红桑》等。家乡故居建有纪念馆。

修复:需要专门的装裱技术,个人DIY是达不到的。修复技术不在此叙述。

保管:将古籍字帖用塑料袋封装,里面放些烟叶,可防虫,扎紧缝口,放阴凉通风处保存,注意防光、防尘、防鼠、防潮、防压、防高温即可。如能掌握好温湿度(要求保存物的环境温度在12-16度、湿度在60-40%左右)则更佳。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65年12月21日病逝于北京。骨灰安放于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夫人姚维钧的骨灰也安放于此。

曾创办有“人文图书馆”,1933年,筹建新馆,实业家叶鸿英捐款40万元,改名“鸿英图书馆”。收藏以社会科学、历史及关于近代史料为主。至1946年,藏有报纸136种、杂志3 604种、图书5万余册。私人藏书丰富,古籍法帖珍品不少。所藏魏晋、唐、宋碑帖数种,名人书画等,毛泽东曾借过其收藏王羲之书法真迹。

黄炎培对职业教育有深刻的见解,他的"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名言被很多职业教育学校所引用。他的职业教育观点至今影响很大。

我家住在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亦庄镇西面紧挨着的是旧宫镇。因为这两个地方离得很近,所以我经常去旧宫转转,两年前当我路过旧宫地铁站南面我都能看到一大片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我心里就一直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建筑,后来我遛弯溜到旧宫这片古建筑的附近,原来是一大片在建的寺庙的建筑群,德寿寺。德寿寺到底什么来头?

旧宫是简称,全称应该是清朝旧衙门行宫,旧宫是清朝在南海子建的皇帝一个行宫,因为应该是清朝皇帝的行宫建在明朝海子提督衙门旧址上,所以这个行宫就叫旧宫,旧宫作为地名应该从清朝开始的,当然旧宫行宫,现在已经荡然无存,现在连遗址可能都没留下,只留下旧宫这个地名。

上网一查,北京德寿寺碑位于大兴区旧宫镇。清乾隆帝御制碑。大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德寿寺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为孝庄而建,后毁于火灾,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加修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再次扩建。

 《日下旧闻考》载"德寿寺山门三间,东西建坊二,大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殿后随墙门内为御座房""规格崇丽,庭中金鼎,范治精致""营造特为宏敞,蔚然杰构"。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及阿兰迦舍佛。庭中金鼎,铸造精细。

 自改为皇家寺院后,乾隆或在狩猎时到此驻跸诵经,或专门到此膜拜。另外每年皇族由东陵转至西陵祭祖时,也定在此处驻跸。

 德寿寺曾经显赫一时。顺治帝在此迎谒过五世达赖,乾隆帝在此谒见过六世班禅。《日下旧闻考》称这两次谒见是"后先辉映,实为国家盛事"。顺治帝谒见时册封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零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乾隆为了谒见六世班禅,特下御旨将全寺油饰一新,并改建御座房三楹,谒见时赐予大量的金银绸缎,使各寺院供养无虑。同时做诗刻于碑上"德寿禅林成世祖,尔时达赖喇嘛朝,何期一百经年久,又见班禅祝嘏遥  "

 1900年,八国联军抢走德寿寺的金鼎和大量古籍法帖。民国年间德寿寺被焚毁,仅存两碑。双碑为重修德寿寺时敕建,立于大殿院内。均为汉白玉制,分居东西面南而立。两碑形制相同,螭首龟趺,通高750米,龟座长330米,高205米,碑身面宽180米,厚093米。碑首四龙盘顶,碑四边浮雕龙云宝珠。雕工精细,为北京地区罕见。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黄炎培的人生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炎培的人生简介文献来源黄炎培方圆人生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黄炎培一生致力于发展教育包括哪些他都是创始人之一

民建会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早年在家乡任塾师,先中秀才,后中举人,是远近闻名的“江南才子”,曾师从蔡元培先生受业。辛亥革命前后,曾任江苏学务总会评议员、江苏教育总会常任调查员,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江苏省议会议员。

黄炎培是什么人物?

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

黄炎培,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曾字楚南(一作号),改字韧之(辛亥年在上海赵凤昌惜阴堂讨论国事会议记录签署。后见1915《学生会会报》、1917杭州《教育周报》),一作_之,,又改任之(署见《学生会会报》),别号观我生,笔名抱一(见《小说月报》)、同父(见解放前《展望》)影射名王培芝(见龙公《江左十年目睹记》),人称珐琅博士(早年欲以抵制舶来品的搪瓷器皿,曾在中华职业学校设置珐琅科,附设珐琅工场,提出“劳工神圣,双手万能”口号,以致遭到少数人的讥刺为“珐琅博士”)。

1878年10月1日(清光绪四年九月六日)出生川沙镇内史第,早年父母双亡。1887年随外祖父发蒙,接受传统教育。迫于生计,年未弱冠,即在家乡任塾师。

1899年时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1901年入南洋公学_选读外文科_受知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1902年后又中江南乡试举人。

1903年返乡兴办小学堂。期间,开始接触严译《天演论》等新学书籍。次年在乡办校,因鼓吹反清被逮捕,一度入狱,在江苏巡抚“就地正法”批文到达一小时,由基督教外籍牧师保出,逃亡日本,一年后事息归国,继续兴办学校。

1905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先后创办和主持广明小学和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在爱国学社、城东女学等新教育团体和学堂中任教,并参与发起江苏学务总会。辛亥革命后,任任为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全力以赴改革地方教育,全面规划建设了省立高、中等学校和县立小学,省教育会副会长,上海申报馆旅行记者。1908年与童世亨等共同创办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浦东最早的供电设施。

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1914年2月至1917年春,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山东、北京、天津等地考察了五个月。随中国游美实业团体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座学校,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尤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

1915年4月,随农商部“游美实业团”赴美报聘,考察教育,撰写《旅美随笔》。黄炎培还到日本、菲律宾、南洋各地考察。每次考察均有记录,并结集出版。他认为办教育如同治病,知病源才能开好药方,做到对症下药。“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方书诚不可不读,而病所由来,其现象不一,执古方治今病,执彼方治此病,病曷能已。”所以,他都是从中国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考察。

1917年赴英国考察,同年5月6日,联络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建中华职业学校。此后数十年时间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主要通过中华职业教育社来展开。1921年被委任教育总长而不肯就职。曾参与起草1922年学制,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和筹办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筹备主任(现河海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炎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_创办《救国通讯》_宣传爱国主义_组织上海市民维持会(后改为上海地方协会)_支持淞沪会战。1941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一度任主席。

1945年又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同年7月应邀访问延安。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如实介绍延安。

1946年在上海创办比乐中学,探索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的普通中学。至1949年前,先后又创办重庆中华职校、上海和重庆中华工商专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校、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校等。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_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_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_全国人大副委员长_全国政协副主席_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1965年12月21日病逝于北京。骨灰安放于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夫人姚维钧的骨灰也安放于此。

扩展资料:

1898年,南汇县周浦镇有位附贡生王筱云先生,在黄炎培姑父沈肖韵的书斋里看到黄炎培写的诗文,赞不绝口,说:“这个青年很有前途!”沈肖韵乘机说:“这个青年正在求婚,你有一个女儿,肯许配给他吗?”王老先生欣然一诺,遂成好事。

于是,两家先订了婚。第二年(1899年)黄炎培考中秀才,而且是松江府第一名。喜报传来,王老先生高兴异常,择定良辰吉日,让黄炎培和自己的女儿王纠思**拜了天地。黄炎培在屡屡碰壁之后,终于抱得美人归。

黄炎培一生出了三部诗集,他与姚维钧婚后出版的《天长集》、《红桑》都是姚维钧作序,里边收入了不少黄、姚唱和的诗。

姚不仅擅诗文,还写得一手好字。工作之余,黄姚在院子中铺上纸墨,边书写边赏评,共同玩味,视为乐趣。姚维钧待人宽厚,善解人意,书房里黄炎培前妻王纠思的遗照一直挂着,姚还经常叫自己生的子女向遗照行礼。姚维钧对黄炎培前妻的子女十分关照,把黄孟复兄弟接回来抚养成人。

参考资料:

:姚维钧

黄炎培为什么又被称为黄任老

先看他的生平简介:

黄炎培,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曾字楚南(一作号),改字韧之

对德高望重的人,政界、学界喜欢称他的姓加名中的第一个字(有时加“字”中的第一个字),如赵朴初称为“赵朴老”。黄炎培字任之,故称“黄任老”。这种称呼法最初是为了避免同姓误会,比如有两个姓黄的,称“黄老”就不明确,故加名(或字)的一字。后来成为习惯,即使没有同姓者在场,也这么称呼。

黄炎培的剧情简介

1903年,黄炎培在新场镇演讲被奸人告密,清政府将他抓捕入狱,按革命党论罪,面临杀头之祸。开明绅士杨斯盛请美国神甫步惠廉出面,将黄炎培救出。在蔡元培的介绍下,黄炎培加入同盟会。在重庆期间,黄炎培继续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为抗战救亡奔走。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黄炎培竭力呼吁国共和谈,四下奔走,带领褚辅成、傅斯年等五位国民参政员亲赴延安考察,在延安窑洞与毛泽东彻夜长谈,留下了著名的“周期率”的经典谈话。

1945年12月,成立以进步的工商界人士和许多文化界人士组成的新的政党——中国民主建国会,黄炎培担任主任委员。黄炎培为了制止内战,奔走在国共两党之间,触怒了国民党。1949年初,他成为黑名单上的第一名,是特务暗杀的对象。

在中共的帮助下,黄炎培取道香港转赴北平,参加新政协,投身革命阵营,解放后以73岁高龄出任第一届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兢兢业业为人民做事,是中国***信赖的诤友,与毛泽东主席有着非比寻常的友谊。

扩展资料

《黄炎培》总投资2000多万元,于2008年12月在重庆开机。2009年3月份,为了真实反映黄炎培当时的生活情况,摄制组在全国各地跑了七个不同的古镇。经过认真比选,一致认为,塘河古镇从地理位置、建筑风格,都保持了当时的风貌。所以最终选在塘河古镇拍摄外景。、3月中下旬完成重庆的所有戏份,4月初转场到横店、车墩等影视基地继续拍摄,5月份完成外景拍摄,随后进行后期制作。

黄炎培的主要事迹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_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_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_全国人大副委员长_全国政协副主席_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65年12月21日病逝于北京。骨灰安放于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夫人姚维钧的骨灰也安放于此。

曾创办有“人文图书馆”,1933年,筹建新馆,实业家叶鸿英捐款40万元,改名“鸿英图书馆”。收藏以社会科学、历史及关于近代史料为主。至1946年,藏有报纸136种、杂志3604种、图书5万余册。私人藏书丰富,古籍法帖珍品不少。所藏魏晋、唐、宋碑帖数种,名人书画等,毛泽东曾借过其收藏王羲之书法真迹。

黄炎培对职业教育有深刻的见解,他的"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名言被很多职业教育学校所引用。他的职业教育观点至今影响很大。

电视剧《解放》中的黄任老指哪位历史人物

黄任老指的是黄炎培,他是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人。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_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_全国人大副委员长_全国政协副主席_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扩展资料:

毛泽东字润之,黄炎培字任之,音相近,只一字之差。因此二人纸笔往来时,黄多称毛为“润之主席”或“毛主席”,而毛称黄为“任之先生”、“任老”或“黄老”或“黄副总理”。

应当说,即使到了“阶级斗争”如火如荼的年代,毛与黄无论在相见时,还是书信中都还是以礼相待、客气相往的,多年的交谊还是保持了下来,未受某些政见不一而中止,在那个年代也堪称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黄炎培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