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下一个时代叫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3收藏

平成下一个时代叫什么,第1张

平成下一个时代叫令和

2019年4月1号,“令和”被选为日本新年号,是日本第126代天皇的年号。它出自《万叶集·梅花歌卅二首并序》中的“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令和”是日本历史上的第248个年号,也是首次使用日本古代典籍作为引用来源。

2019年4月3日,日本外务省就新年号“令和”向外国媒体公布了官方英文翻译:“Beautiful Harmony”,为“美丽和谐”之意。2019年5月1日零时(日本东京时间),日本正式启用“令和”为年号。

“令和”创下4个首次

第一,日本宪政史上首次因天皇“生前退位”而进行的改元。战前,日本年号是以天皇为中心决定的,1979年出台的《元号法》规定由内阁负责决定。遵照这项法律,此次是继1989年1月的“平成”之后,第2次由日本内阁决定。不过,与因昭和天皇驾崩而变更年号不同,因天皇“生前退位”而变更年号在日本宪政史上还是首次。

第二,首次在新天皇即位前,由现任天皇签署政令公布新年号。2019年4月1日上午,日本内阁决定新年号“令和”,现任天皇签署政令后对外公布。在新天皇即位前公布新年号的做法史无前例,此前还曾遭到坚持“一世一元”的保守派的猛烈批评。不过,为了避免变更年号带来的不便,日本政府还是决定提前1个月公布,让各界有所准备。

第三,首次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自645年日本启用首个年号“大化”以来,过去247个年号中辨明出处的均出自中国古籍,多数是《四书五经》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献。比如“昭和”出自《尚书》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平成”出自《史记》的“内平外成”和《尚书》的“地平天成”。因为此前负责选择年号的专家多由通晓中国古典文化的学者担任。

第四,首次通过网络现场直播。1989年改元“平成”时,时任日本首相竹下登的讲话由时任官房长官小渊惠三代读,并通过电视转播。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这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仅亲自发表讲话,阐明新年号含义,还首次通过首相官邸官方账号在推特等社交媒体上现场直播,此举被认为是符合新时代的宣传手法。

“天翔”与日本国内某葬礼公司的名字重复了。日本在颁布新年号“令和”后,终于是又迈向了一个新阶段。但在整个年号敲定的过程中,其实“天翔”才是最热门最有力的选项。当初几乎是已经敲定了“天翔”,但是为什么在最后关头收住了手脚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是特别偶然的发现,预备作为年号的“天翔”,竟然同时出现在一家葬礼公司上。取年号是需要有一个好兆头的,要是一旦和有着不太欣欣向荣的意头扯上了关系,这对于大家也都是不好交代的。如此下来,自然是比较忌讳的了。

“天翔”曾一度超越“令和”成为最热门的候选。这一次是日本第一次从本国的古籍中选年号,日本古籍的专家、大阪女子大学的前任校长中西进提议将《万叶集》中的“天翔”为年号备选。天翔也曾是所有备选年号里呼声较高的那一个。但是最终,“天翔”还是被搁置。当然,最后选出的“令和”同样也是出自《万叶集》,也同样是中西进提议的。

日本年号在此之前都惯用咱们的古籍取名。在“令和”年号颁布之前,此前的日本年号有据可查的最少就有五个是出自咱们的古代典籍。例如大家很熟悉的年号“明治”,是出自我们的《易经》,选段为:“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还有年号“大正”同样也是出自于《易经》,选段为:“大亨以正,天之道。”年号“昭和”是从“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里头摘出来的,出自《上书》。

关于日本人种的起源,我国古代史上不乏记载,有种说法说日本人的祖先是秦始皇派去的徐福。

比如《史记》,千古一帝秦始皇,派遣徐福带着3000童男童女,去海上寻求长生不死药。徐福是个方士,放在今天来说,就是个超级大忽悠,他从秦始皇那里忽悠来大把钞票,带着童男童女和好多精工巧将,还有好多粮食种子,坐着船东渡来到日本,开创了日本民族。

其实徐福并非是个传说人物,1982年经考证他的故乡乃是今天江苏省连云港郊外的徐阜村。在中国古籍中徐福是个聪慧过人且大胆细心的骗子,因为当过“方士”,可还算个早期化学家。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位高权重,最盼望的就是长生不老。于是,公元前219年徐福来到秦始皇宫前,声称自己能找到不死药,说是《山海经》中有记载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中有一种不死药。

然而第一次东渡徐福并没有带回来什么不死药,他告诉秦始皇,东方确实有仙药,但是神仙需要三千童男童女,各种人间礼物,同时海上航行有鲸鱼挡路,还需要强弓弩击退大鱼,秦始皇都答应了,结果徐福却一去不复返。

徐福去了日本后没有回来,反正那时秦始皇已经死了。徐福带去的人在那繁衍生息,他们就是日本人的祖先。

注意:

然而大多数人都认为徐福东渡只是传说,那时航海技术差,稍有大风浪就会船只倾覆。东海风浪可不小,徐福东渡日本怎么也得几个月,难道这几个月都没遇到大风大浪

至于徐福在日本留下的遗迹本身就很可疑,这是千年后的日本人修建的,没有直接证据能说明就是徐福的活动遗迹。

又有人认为徐福东渡是真,但最后达到的不是日本,而是琉球、台湾,更扯的是,有人说他到了美洲,美洲印第安人是黄种人,他们是中国人后代。

日本人一直努力搞清自己来自哪里,他们通常把目光瞄准在大陆上。不管怎么说,日本人与中国人在长相上几乎没区别。从地理山看,朝鲜半岛离中国最近,但半岛上的居民与中国人外貌差异明显。反倒更远的日本与中国人长得没区别,这点很值得研究。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前夕,全中国有4747所图书馆,但是到了1943年,中国图书馆的数量下降到940所,五分之四的图书馆不是被毁坏,就是被抢空。在日本入侵期间,中国损失了图书馆藏书量的40%。

1905年,中国才开始建立现代图书馆体系。到1930年之前,中国所有的主要省市都建立了公共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中的大部分遭到日军洗劫。

根据日本和中国的文件记载,在南京 大屠 杀期间,日本军队对南京各类图书馆进行了系统地劫掠,掠夺图书总数达897,178册。

掷柶(윷놀이)

윷놀이是韩国常见的民俗游戏之一。윷놀이是什麼意思呢? 根据디지털구로문화대전的解释「윷」是「넷(四)」的古语,놀이是玩、或游戏的意思。所以윷놀이是用四支木棍玩的游戏。在中文的翻译上,早期有《尤茨游戏》,最近看到有《翻板子游戏》、《投骰游戏》,但我觉得还是古代的《掷柶》翻译比较传神,各位觉得如何呢?

윷놀이 玩法很简单,有下列东西就可以玩:

一、棍棒(윷가락/ 윷짝)四支。

二、棋子(윷말)数个(依玩的人数而定)。

三、棋盤(말판/윷판)一张。

这张棋盤图案总共有二十九个点,据说代表的是二十八星宿围绕著中心的北极星,也是一年四季的代表。

윷놀이基本的玩法是,四支棍棒当成骰子用,先将它往上抛,然後依照落地後的状态来走步数(윷발),由於每支棍棒都做成一面平的、一面弧形,所以落地後有的会平面朝下的盖住称为盖,有的就会平面朝上称为翻,於是就有下面几种组合:

第一种:三盖(三平面向下)、一翻(一平面向上),这种情形韩文称做「도」,只能走一步。

第二种:二盖(二平面向下)、二翻(二平面向上),这种情形韩文称做「개」,只能走二步。

第三种:ㄧ盖(一平面向下)、三翻(三平面向上),这种情形韩文称做「걸」,可以走三步。

第四种:四翻(四支平面都向上),这种情形韩文称做「윷」,可以走四步。

第五种:四盖(四支平面都向下),这种情形韩文称做「모」,可以走五步。

先走回终点的人,就获胜。走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规则就是,必须是前一次旗子正好走到双圈圈上面停下来,那麼当轮到你再次掷柶(抛棍棒)时,你才可以选择路线,否则不能走斜线,必须一直绕走最外面的框框走,当然这是最远的一条路。

而为了更有趣味性、变化性,也可以玩之前自定各式各样的规则,例如:

掷出윷或모的人可以继续再掷。

或者走到相同地方的人,後者可以取代前者,也就是说前者被踢回到出发处,从新开始。

或者必须掷出刚刚好的抵达步数,才能抵达终点,否则要倒退噜,等等……。

掷柶这个游戏是什麼时候开始的呢?

根据朝鲜王朝大学者李瀷(1681~1763)的『星湖僿说』中的柶戏条记载,是高丽时代的遗俗。

한국민족문화대백과(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说,根据注解日本古籍『万叶集』的权威学者鹿持雅澄(1791-1858),在『万叶集古义』中有提到「一伏三向」训读为 고로(コロ) 、「三伏一向」训读为시쿠(シク)。 以及1922-1937年间,曾经担任朝鲜史编修会编修员的葛城末治也说这个训读和韩国的윷놀이似乎相关。

《万叶集》是现存最早的日语诗歌总集,收录由四世纪至八世纪之间约4,500多首长歌、短歌作品。如果这样,那麼윷놀이至少在八世纪以前就已经存在,并且还已经传到了日本。那麼윷놀이开始的时期,就不仅仅是高丽时期,而是应该可以向上追溯到韩国的三国时代。

另外如果从语源方面来看的话,윷가락(棍棒)掷骰之後的名称有도개걸윷모五种。根据韩国学者的研究,认为它们分别是五种动物的别称,도是돼지(猪)、개是개(狗)、걸是양(羊)、윷是소(牛)、모是말(马)。도的原语是돝,但後来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脱落掉了「ㅌ」,也就是说돝是돼지(猪)的古语,现在虽然都是说돼지,但是还是有人将种猪称为씨돝,以及在一些老人之间仍旧使用돝고기来代替돼지고기(猪肉)。不过除了猪之外,한국민족문화대백과(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并没有对其他的羊牛马的语源做说明,可能是还需要再考证吧。

今日看来윷놀이是单纯的娱乐的一种,但是据称以前它是岁初的时候农民占卜当年农事吉凶的一种遗风。

今天它是很普遍的一种游戏男女老少咸宜,但过去(朝鲜时代)它都出现在象徵閤家团圆的场合,例如过年的时候,因为朝鲜时代严格的身分区隔、男尊女卑、长幼有序,是不容许随便造次。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