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关于栗姓的一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中国姓氏关于栗姓的一切,第1张

一姓氏渊源

①风俗通:古栗陆氏之后。望出长女。

②路史:战国时有燕国战将栗腹。

③中国姓氏集:清时有栗耀,浑源人,字仲然,道光时进士,累官湖北按察史。

④风俗通义:古栗陆氏之后,汉有栗融,字客卿。按,清有嘉庆举人栗应宏。

按《风俗通义》:古栗陆氏之后

远古时代,经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女娲 氏以至神农氏,天下为12氏: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 、赫胥氏、尊庐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在炎黄古史传说体系中,排列在前的是伏羲(太皞系)、然后依次是神农(炎帝系)、轩辕(黄帝系)等等,至于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等,则是从伏羲氏到神农氏之间过渡的氏族人物,属于太皞系。容成氏和仓颉氏较晚)

据《易·系辞·疏》《礼记正义·序》《帝王世纪》和《汉书·古今人表》等多种史料记载:“太昊庖羲氏没,女娲氏立为女皇,亦风姓,承庖牺制度, 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 中央氏, 栗陆氏, 骊连氏, 赫胥氏, 尊芦氏, 混沌氏,昊英氏, 有巢氏,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可见栗姓出自华夏最古老姓氏之一的栗陆氏,伏羲后人。

此外,有宋姓人躲避官府追杀改为栗姓。

考证:栗姓的原姓为李 安使之乱爆发后,长安城中的李隆基西去蜀地,在那时有一个李姓王孙与皇族走散,隐与渭河以北的一座山谷中!而后为敝人耳目,把李通为栗姓!此外,满族中有栗姓。

二迁徙分布

栗姓也是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北京、天津、安徽等地。如果是河南的有很大的可能是来源于大槐树迁民的后人。

比如:临漳县栗岗村:

明洪武十八年,漳河发大水,将原岗村冲毁,后以栗姓为主的村民南迁,另建新村,取村名栗家岗村,后简化为栗岗村。栗岗村现有耕地1314亩,农业人口1152人。

栗辛庄:

据查,明初,栗姓人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故名栗新庄,后演变为栗辛庄。栗辛庄耕地面积1230亩,农业人口1103人。

泰安市泰山区栗林庄:因村近栗姓坟地,初名“栗家林”,后演化为“栗林庄”。

山东苍山县芦柞乡小卞庄有200多家姓栗的,离老家---长城镇栗堡不远,才10里路 听说是道光年间遭难了 被抄家了 灭门之灾 很多逃跑了 跑的全国各地都有 附近乡镇也有不少栗姓同宗 比如长城镇前王庄, 三合乡栗皇路,江苏邳县(邳州市)栗家。

总的来说,栗姓人少而且分散在大江南北,从东北到中原 从华北到南方湘粤台湾等省均有栗姓后人。

(1)根据《春秋左传》,《国语》,《史记三家注》等古籍记载,周朝时晋齐往来密切主要是亲缘往来和屏周的战争往来,由此带动经济文化往来,这在当时是重要的治政往来需要万方数据和治政往来的基础齐姜女占据特殊重要地位是肯定的

(2)晋靖侯的后代,受封在栗(今河北架城县地)的后世孙架枝的孙子架书,曾率下路军随同晋主帅谷G克,于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90年)援救鲁国同齐军作战奉之战后,从弈中邱舆击马隆 古代进军,下路军为左路军团,是支援保障军团前面解说到,晋军进入今天的博山秋谷地,根据地形看,必用下军,即左路支援保障军团驻守齐鲁主要通道,古莱芜谷即今天博山到莱芜的主要通道,博山城区一带及神头南出青石关到莱芜的交通要道,有架叔的亲族领兵驻守而且沿秋谷到今天淄川城子驻兵扎守,同齐国谈判这样,沿线应该留下架氏后代(贵族将兵亲族)根据实地察勘,沿线确有数量可观的栗氏族群村落分布特别是古关卡的隘口咽喉地带平阔地,都有栗姓族群村落居住地(3)晋平公六年(公元前547年)晋国贵族栗逞(架盈,齐庄公三年)获罪逃跑到齐国晋平公八年,齐庄公暗派亲逞潜回曲沃,齐国随后兵压太行,准备攻晋但是亲逞败露,齐军撤回,亲氏在晋国遭灭族之灾栗氏活着的逃到齐国,所以到齐景公三年(公元前542 年)齐国田,鲍,高,架四大族氏共同平灭崔抒氏,庆氏乱政,原本晋国周宗室栗姓家族成为姜姓齐国的公卿贵族这一史实同时说明,齐国立政不单纯是以姜氏血亲为基础,而是扩展到五姓旺族立政,这比单纯以姬姓宗亲为根基立政的晋国以及周鲁等宗主国进步发展所以,架姓家族迁人齐国,成为贵族宗支,齐国成为晋国公卿贵族的避难求生地晋定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85年),晋公卿范中行遭四公卿(晋知伯与赵韩魏四卿贵族)攻灭分割土地的灾难,两个儿子跑到齐国避难求生就连晋国的国主晋出公,也在内乱中无法在晋国维持统治,在位十七年(公元前453年),要跑到齐国避难求活,可怜死在路上这些史实证明,晋国姬姓宗室分裂败落,难承唐叔虞开业的祖祭迁到齐国来的姬宗大族(周宗亲族),亲氏,范氏(架,范都是姬姓宗支受封邑立氏的周宗族)这些重要宗族,必定要在齐国立宗祀祭祖亲问题是宗族分支不能再立唐叔虞庙祀,立母系先族神祀庙祭是唯一可行并且能标志宗亲关系的可行途径,立姜氏女母神庙祭,成为亲,范氏等晋宗亲必行的祖祭方式齐国政权更迭与权力争斗严重,栗,范氏难立足,迁徙国都外,或者南迁古莱芜谷,即今天博山到莱芜,沂源等地带鲁国地域,方便好活因为亲叔将兵散布在这里有栗氏族群居落, 范氏(范中行祖为晋重卿士燮,鲁成公二年为晋都克副将在弃中秋舆,今博山地与齐军作战)也有族群居落,所以沿古"宾中"出峡谷到今天博山神头地域的开阔地,晋宗族架,范氏族群居落地建母祖祭庙"颜(宾)文姜"祠成为必然同时利于宣扬齐国地域附近应该有架,范氏的祖莹地)

三历史名人

栗 融:汉代人,字客卿。

栗应宏:清代嘉庆举人。

栗 腹:战国时有燕国战将,路史。

栗 耀:清时浑源人,字仲然,道光时进士,累官湖北按察史。

栗成金:1933年10月1日生于河南林县,籍贯河南省林州市,195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教研室,教授。60年去"苏联"学习2年后在北航高分子材料专业任教至今,先后承担非金属材料、塑料模具设计、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制品工艺等专业课教学;科研成果有:"复合材料旋冀用预浸胶机"研制,获航空工业部科技进步3等奖;"复合材料旋翼"研制,获航空部科技进步2等奖;"棉杆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叶片"研制,在"七届"全国复合材料会议文集;"聚四氟乙烯材料间及其与其他材料间粘接技术"研究,被成功应用,获校科技成果4等奖;"缠绕成型两端具有外弯边,内衬F-4膜层的筒形件"研制,在加拿大国际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发表;"多功能微机控制预浸胶机"研制,1994年通过部级鉴定:"该机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技术先进,功能齐全,适用范围广,属国内首创,国内外查新确认,尚未见到公开发表的同样研究内容"。本项目服务于研制或生产复合材料预浸料,包括各种纤维粗、细纱(或布)供应;去湿;供胶和浸胶;烘干;冷却;揭、垫隔离层;纵切;收卷等;可进行液、熔、膜浸;制胶膜:单带或多带同时浸;各种质量参数均能有效调控,获航空部科技进步2等奖;获国家发明奖3等奖;纤维预浸渍工艺及装置研究,获航天部科技进步2等奖;获光华科技基金奖3等奖;获政府特殊津贴。传略被载入"中国当代科技发明家大辞典"、"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世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人物大典"、"中国专家人才库"。

栗淑敏:女,1943年11月生,河南滑县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天津一中史地学科组组长,高级教师,教科室教研员,天津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天津和平区地理学会理事长。对教育教学工作兢兢业业,曾多次在市、区做观摩课、地理教学手段改革展示、教学模式理论讲座等。多年担任高三毕业班地理教学工作,所教学生地理高考成绩名列天津市前茅,曾在天津市地理高考复习经验交流会上发言。参加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八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中学学科能力目标与培养”的研究,并于1990年出版《中学学科能力目标与培养》地理分册一书。参与举办全国“中学学科能力目标与培养”学习班的组织工作,并在学习班发言。1998年带领地理学科组研究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手段,并编写和制作“月相的变化”计算机教学软件,此软件在首届全国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软件研究会上演示,荣获一等奖。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在市级双优课中获优秀奖。参加编写和修改从小学至初中年级活动课程活页材料。1998年参加高中课改实验学科课程导学丛书——史地分册的编写,并于1999年出版。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天津市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

栗颖达:1939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海南分会副理事长、海南省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海南省卫生系列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成员、广东微侵袭神经外科治疗中心学术顾问。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疗系。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病、脑脓肿、脑积水等疾病诊治方面有精深的研究。1986年参加中国医疗队援外时,因业绩突出获几内亚比绍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参与研究的一项科研成果,1983年获贵州省政府荣誉奖;1984年获贵州省卫生厅一等奖。主持研究的三项科研成果1992年以来分别获得三亚市科技进步一、二、四等奖,有两项科研成果载入《中国技术成果大全》1991年第17期和《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辞典》。发表论文40余篇,曾赴曼谷、新加坡、奥地利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上交流论文3篇,代表作有“垂体卒中”。“非肿瘤性大脑导水管梗阻及正中孔粘连”、“谈颅脑手术的止血技术”等。1996年获省政府授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1997年获“三亚市优秀知识分子”称号。

栗 杰:1961年11月生,内蒙古准格尔旗人,中专文化,主治医师,内蒙古准格尔旗卫生防疫站工会主席、结核病防治所所长。1982年于伊克昭盟卫生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大路峁卫生院和榆树清中心卫生院工作;1992年被调到准格尔旗卫生防疫站工作;1995年从事卫生防疫站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承担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此项目在内蒙古西部属首次实施,项目实施3年来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和自治区结防所的要求,1997年底被自治区卫生厅评为全区结核病控制项目先进集体。

栗全喜:1949年7月生,内蒙古准格尔旗人,中共党员,初中文化,助理经济师,内蒙古准格尔旗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支部书记。1964年10月在准格尔旗五字湾乡手工业合作社参加工作;1979~1998年在准格尔旗建筑公司工作,先后任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1998年5月任准格尔旗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栗志孝:1930年12月生,陕西府谷人,现就职于伊克昭盟东胜市饮食服务公司,盟、市政协委员,东胜市第三届政协常委,东胜市工商联副主任。是伊克昭盟东胜市有名的糕点师傅,东胜市糕点饮食门市部创始人,多次被评为东胜市饮食服务先进个人,并受到奖励。1949年前在家学艺,主要是靠做样点为生;1949~1953年在伊金霍洛旗种地;1953年春到东胜开糕点销;1956年公私合营参加工作,创办糕点门市部,任经理。糕点门市部由4人发展到35人,为国家创利100多万元,由小店铺发展建成2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曾带队到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学习糕点制作,使东胜市糕点品种、质量大有提高,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民健康、改善人民群众糕点食品供应做出了贡献。

栗润泉:1932年3月生,河北省抚宁县人。副教授。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河北秦皇岛教育学院中文科主任,兼任河北省教育学院系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现已退休。主要业绩:1950年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教师、教导主任;中学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大学副教授等职。50年代起在地方报刊上发表儿童文学、散文、诗歌。曾参加江苏常熟程癯鹤老先生主办之“嘤鸣诗社”在《嘤鸣》诗集上发表古体诗多首。到高等学校任教后曾参加北方五省协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撰写了《张天翼:〈华威先生〉》;参加编写了《中国现代文学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并撰写了书中的《张天翼》、《沙汀》、《艾芜》等章节,参与该书的审稿与修改工作;参加编著了《新中国文学四十年》连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发表古体诗《游北戴河海滨》,收于《全国诗社诗友作品选萃》(群言出版社1992年版);《中秋怀友人》,收于《中华诗词佳作选》;(甘肃民族出版社1991年出版)《无题》收于《当代千家诗词选》;(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版)参与主编《新时期100部中篇小说漫评》,任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自1979年起连续获秦皇岛市教委先进工作者、记功、记大功奖,被评为优秀党员。曾获秦皇岛市100名优秀知识分子荣誉称号。

栗 俐:1941年4月生,云南昆明市人。副主任医师,现在云南中医学院中医门诊部和云南省药材公司“延寿堂”老店应诊。1962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38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妇科疾病及内儿科疑难杂症。笔者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人的精神状态,脏腑功能,气血运行情况,认真辨证施治,审证求因,从整体观念出发,重视通因通用,以通为用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新陈代谢,驱除病邪,平衡阴阳,使身心恢复健康。曾撰写“120例瘀血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刊载于《云南中医药杂志》1991年第5期。 栗 蕊:女,1934年9月6日生,山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副主任、副主任医师。1950年从师那松山老师学习中医(那老在安定医院名医);先后学习"中医经典"等针灸学,同时向曹希平医师学习临床(曹医师北京市中医医院院长);1953年参加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门诊部工作,在针灸科工作,由于工作方便当时中医师进修学习都在中午、晚上、讲课,因此我便去中医进修班进修到了两年西医。医疗特长与成就:1957年经北京市卫生局考试针灸医师合格,便正式搞针灸专科,治疗专治(甲状腺瘤、甲亢、甲低)针灸治疗手法比较专长,同一般医师手法不一般。"采用针灸综合治疗法治疗'瘿'(甲状腺肿)906例疗效观察"参加山西治疗甲状腺会议论文资料。"针刺治疗瘿病体会"1964年北京学会年论文等;1982年参加国际第一届第二届针灸针麻会议,住院观察针灸治疗甲亢112例疗效分析,被市科委评为科研成果三等奖。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石瘿 5 泥瘿 6 劳瘿 7 忧瘿 8 气瘿 9 肉瘿 10 血瘿 11 筋瘿 12 石瘿 13 关于瘿病 1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五瘿的穴位 2 治疗五瘿的方剂 3 治疗五瘿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五瘿 1 拼音

wǔ yǐng

2 英文参考

five kinds of goit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五瘿为病证名,五种瘿病的合称[1]。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有五瘿丸方。其瘿瘤第七列“治石瘿、气瘿、劳瘿、土瘿、忧瘿等方”。大凡各按其瘿之形状、软硬、病人体质、病因等而分别命名者。因此,五瘿之名在历代医著中其内容多有小异。

1五瘿即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1]。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五:“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是为五瘿。”

2五瘿即石瘿、肉瘿、筋瘿、血瘿、气瘿[1]。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

4 石瘿

石瘿(stony goiter[2])是指以颈靥部结块坚硬如石,不可移动为主要表现的瘿[2]。多由气郁、湿痰及瘀血凝滞而成[3]。可伴有易怒多汗,胸闷心悸;后期可有气管、食道、声带受压症状[3]。治宜化痰开郁,行气软坚,用海藻玉壶汤,外用阳和解凝膏掺阿魏粉,亦可选用手术等疗法[3]。相当于甲状腺肿瘤[3]。

5 泥瘿

泥瘿即地方性甲状腺肿大[4]。《圣济总录》卷一二五:“石与泥(瘿)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治宜用海藻汤、海藻散、昆布散之类内服。

6 劳瘿

劳瘿指瘿病由情绪 引起者[5]。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孙思邈将瘿分为石瘿、气瘿、劳瘿、土瘿与忧瘿五种,并处五瘿丸以治疗之。即“取鹿靥以佳酒浸令没,炙干,纳酒中更炙,令香,含咽汁,味尽更易,尽十具愈。”《圣济总录》卷一二五:“忧、劳、气(瘿)则本于七情,情之所至,气则随之,或上而不下,或结而不散是也。”治以海藻、龙胆、海蛤、通草、昆布、矾石、松萝各三分,麦面四分,半夏二分,共为末,酒服方寸匕[5]。

7 忧瘿

忧瘿指因忧思气结,情志不遂而致的瘿病[6]。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

8 气瘿

气瘿多因情志抑郁或水土因素所致[7]。主症为颈部生肿物,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按之柔软,随喜怒增大或缩小[7]。治宜理气解郁,化痰软坚,健脾除湿[7]。用四海舒郁丸,或海藻玉壶汤化裁[7]。亦可选用碘剂、针灸及手术治疗[7]。

9 肉瘿

肉瘿多因郁结伤脾,脾气不行而致[8]。症见颈部单个或多个肿块,状如覆碗,皮色如常,软如棉,硬如馒,始终不溃,可伴有性急多汗,心悸胸闷[8]。相当于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病[8]。治宜开郁化痰,佐以软坚[8]。用海藻玉壶汤;外用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8]。

10 血瘿

血瘿多因肝火暴盛,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搏而致[9]。症见颈生瘿块,皮色紫红,上有交叉露现的赤脉红丝[9]。治宜滋阴抑火,养血化瘀[9]。用芩连二母丸,或以海藻、海蛤、昆布、泽泻、猪靥、黄芩、黄连、川贝等合四物汤加减治疗[9]。相当于颈部血管瘤[9]。

11 筋瘿

筋瘿多因怒气伤肝,火旺血燥而致[10]。《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筋脉露结者名筋瘿。”症见颈前瘿块,青筋显露;结如蚯蚓[10]。治宜清肝解郁,养血舒筋[10]。用清肝芦荟丸化裁[10]。相当于甲状腺肿伴有明显颈部血管怒张者[10]。

12 石瘿

石瘿多由气郁、湿痰及瘀血凝滞而成[3]。症见颈部肿块,凹凸不平,坚硬不移[3]。可伴有易怒多汗,胸闷心悸;后期可有气管、食道、声带受压症状[3]。治宜化痰开郁,行气软坚,用海藻玉壶汤,外用阳和解凝膏掺阿魏粉,亦可选用手术等疗法[3]。相当于甲状腺肿瘤[3]。

13 关于瘿病

瘿病为病名。出《诸病源候论·瘿候》。又名大脖子[11]、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说文解字》:“瘿,颈瘤也。”瘿瘤的名目较多,《圣济总录》卷一二五有五瘿,即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所引起,以颈前喉结的两侧漫肿或结块,皮色如常,不痛不溃,随吞咽而上下移动,逐渐增大,缠绵难消为特点[12]。多指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11]。可发于任何地区,以高原地带及山区多见,男女老幼均可罹患,而以中青年女性为多[12]。古典医书将本病分为气瘿、肉瘿、血瘿、筋瘿和石瘿等五类。

气瘿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参照本条治疗[12]。

针灸对单纯性甲状腺肿有较好的疗效,其效果优于甲状腺腺瘤和甲亢。腺肿局部针刺时宜取仰卧位,应避免误伤颈部血管和神经。[12]

瘿病与饮食缺碘或机体消耗碘过多而摄入量不足有关。因此,针灸治疗同时给予碘剂治疗可增强疗效。[12]

详见瘿病条。

14

注解瘿瘤为病名。出《中藏经》卷上。即瘿与瘤的合称。或单指瘿。瘤瘤又名瘤赘,病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有六瘤记载,即骨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石瘤。多因七情劳欲,复感外邪,脏腑失调,生痰聚瘀,气血凝结而成。症为体表出现肿物,如梅如李,日久增大,界限分明,色白而肿痛,亦可破溃化脓,病程漫长,多属阴症。治宜化痰解瘀,软坚散结;破溃化脓者,佐以解毒。须按瘤体不同而选方。瘿瘿为病名。出《尔雅》。又名大脖子、瘿病、瘿气、瘿瘤、瘿囊、影袋。《说文解字》:“瘿,颈瘤也。”瘿瘤的名目较多,《圣济总录》卷一二五有五瘿,即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所引起,以颈前喉结的两侧漫肿或结块,皮色如常,不痛不溃,随吞咽而上下移动,逐渐增大,缠绵难消为特点。多指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可发于任何地区,以高原地带及山区多见,男女老幼均可罹患,而以中青年女性为多。古典医书将本病分为气瘿、肉瘿、血瘿、筋瘿和石瘿等五类。气瘿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参照本条治疗。针灸对单纯性甲状腺肿有较好的疗效,其效果优于甲状腺腺瘤和甲亢。腺肿局部针刺时宜取仰卧位,应避免误伤颈部血管和神经。瘿病与饮食缺碘或机体消耗碘过多而摄入量不足有关。因此,针灸治疗同时给予碘剂治疗可增强疗效。

详见百科词条:瘿瘤 [ 最后修订于2016/10/18 15:24:08 共57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柳根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柳根的别名 24 来源 25 性味 26 功能主治 27 柳根的用法用量 28 附方 2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柳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柳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柳根 1 拼音

liǔ gēn

2 《辞典》:柳根

21 出处

《分类本草》

22 拼音名

Liǔ Gēn

23 柳根的别名

杨柳须(《天宝本草》),水柳须(《中医药实验研究》),红龙须(《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分水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青龙须(《四川中药志》)。

24 来源

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根及根须。全年可采。

25 性味

苦,寒。

①《滇南本草》:"味苦,寒。"

②《滇南本草图说》:"味甘,寒,无毒。"

26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祛风,除湿。治淋病,白浊,水肿,黄疸,风湿疼痛,黄水湿疮,牙痛,烫伤。

①《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

②《滇南本草图说》:"治大肠下血。"

③《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④《草木便方》:"祛风除湿,疗热痢,崩、带,四肢拘挛,筋疼,汤火,牙痛。"

⑤《分类草药性》:"治水肿。"

⑥《中医药实验研究》:"治黄水湿疮,痔疮,淋浊茎中痒。"

27 柳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熏或酒煮温熨。

28 附方

①治黄水湿疮:水柳须烧存性,研末,麻油调涂。(《中医药实验研宄》)

②治耳痛有脓不出,及痈已结聚:柳根细切,熟捶,封之,以帛掩,燥即易之。(《斗门方》)

③治痔疮:水柳须二、三两。水煎滚,加入皮硝三钱,再煎数滚,倾入罐或盆内;另用圆桶一只,将罐放桶中,坐桶上,使药气熏入肛内,水冷为止,渣再煎,日熏二次。(《中医药实验研究》)

④治风火牙痛:水柳须五钱至七钱。猪精肉二、三两炖汤,以汤煎药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⑤治瘿病:柳根三十斤。以水一斛,煮得五斗,同米三斗酿之,酒成,先食服一升,日三。(《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血崩:红龙须五钱。甜酒一杯煮服。(《贵州中医验方秘方》)

2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柳根的方剂 中庸饮子

,五更时绢帛滤汁,食前暖吃。下黄水,匀气药补后,樟柳根煮粥吃。附注:《杂病广要》:中庸,樟柳根是也。

落鸦枪散

iāngsǎn处方:落鸦枪、大金钱、羊蹄菜、水杨柳根。制法:上砍烂。功能主治:鸦叉。五指叉处结毒焮肿

柳根酒

拼音:liǔgēnjiǔ《圣济总录》:柳根酒:处方:柳根(近水露出者)750g糯米750g细曲50g

归表汤

能主治:水气,四肢虚肿。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樟柳根、绿豆、桑自皮煎汤调下。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二

赤豆方

chìdòufāng处方:赤小豆3升(淘净),樟柳根(好者,切)1升。功能主治:老人水气胀闷,手足浮

更多用到中药柳根的方剂

用到中药柳根的中成药 石膏散

。《普济方》卷七十方之石膏散:组成:石膏、细辛、柳根各等分。功效:《普济方》卷七十方之石膏散功在除腐

更多用到中药柳根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柳根 《普济方》:[卷三百十三膏药门]总论

(三两另研)白薇桑白皮(各一两)白芷白蔹黄商陆根柳根白皮(各一两)杏子油(一斤如无麻油代之)上药锉油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柳

仍以热汤洗之。(《集验方》)。项下瘿气∶水涯露出柳根三十斤,水一斛,煮取五升,以糯米三斗,如常酿酒,

《杂病广要》:[内因类]水气

重一两者佳半只湿纸裹炮裂)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樟柳根自然汁,蜜一大匙,将前附子同擂碎,取汁放温,五更

《普济方》:[一百九十一水病门]水肿(附论)

治水肿。大戟芫花甘遂海藻郁李仁续附子(各半两)章柳根(一两)上为细末,水煮枣肉商陆丸(出《圣惠方》)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五妇人诸疾门]乳痈

乌贼骨 药材来源 本品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金乌贼、乌贼、白斑乌贼、虎斑乌贼、拟目乌贼等多种乌贼的内壳。 制剂 浸膏粉,颗粒剂。 性味归经 味咸、涩、性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主治吐血,呕血,崩漏,便血,衄血,创伤出血;肾气不固之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嘈杂,嗳气泛酸;湿疹溃疡。 古籍论述 《别录》:“(治)惊气入腹,腹痛环脐,阴中寒肿,令人有孕。又止疮多脓汁不燥。” 《药性论》:“止妇人漏血,主耳聋。” 《食疗本草》:“主小儿大人下痢,炙令黄去皮细研成粉,粥中调服之良。久食之主绝嗣无子,益精。” 《本草拾遗》:“主小儿痢下,细研为末,饮下之。亦主妇人血瘕,杀小虫。” 古代临床应用 用于血证,治崩漏下血,可与黄芪、白术、山萸肉、茜草,棕炭等同用,以奏补气摄血,收敛止血之功,方如《衷中参西录》固冲汤; 《圣惠方》以本品单味研末,用米饮调服,治吐血及衄血不止; 治妇女赤白带下,可与白芷、血余炭同用,以增止带之效,如《妇人良方》白芷散; 《疡医大全》四海舒郁丸即以本品配青陈皮、海蛤、海带、海灌等,以理气解郁,消痰散结,治疗气瘿病; 《得宜本草》:“得生地,治血淋,得干姜,治血瘕;得鹿茸、阿胶,治崩中带(下)。” 《本草求真》:“同冰片少许以治赤白目翳;同干胭脂为末,油调以治小儿脐疮出血及脓。” 《本草用法研究》:“合秋石、石决明、龙胆末,治肺结核咯血;佐胆矾、枯矾,治痔出血;同葛根粉、麻油,治疮汤。” 化学成分 乌贼骨含碳酸钙85%以上,此外,内壳中含蛋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 药理作用 1、骨缺损修复作用。 2、抗辐射作用。 3、抗肿瘤作用。 4、抗溃疡作用:海螵蛸因其所含的钙盐,能中和胃酸,因此可缓解泛酸及胃烧灼感等。 临床应用 1、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出血等。 2、治疗浅度溃疡期褥疮。 3、治疗疟疾。 在中药店有售。

瘿病为病名。《诸病源候论·瘿候》。又名大脖子、瘿(出《尔雅》)、瘿气(见《医学入门》卷六)、瘿瘤(出《中藏经》卷上)、瘿囊(《儒门事亲·瘿》)、影袋(《杂病源流犀烛·瘿瘤》)、影囊(《医学入门·外科脑颈门·瘿瘤》)。《说文解字》:“瘿,颈瘤也。”瘿瘤的名目较多,《圣济总录》卷一二五有五瘿,即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所引起,以颈前喉结的两侧漫肿或结块,皮色如常,不痛不溃,随吞咽而上下移动,逐渐增大,缠绵难消为特点。多指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可发于任何地区,以高原地带及山区多见,男女老幼均可罹患,而以中青年女性为多。

瘿在古代文献中,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及与五脏的配属关系,分为五瘿:筋瘿、血瘿、肉瘿、气瘿、石瘿,其中筋瘿、血瘿多属颈部血管瘤以及气瘿与石瘿的合并症。现代一般分为气瘿、肉瘿、石瘿、瘿痈4种。

针灸对单纯性甲状腺肿有较好的疗效,其效果优于甲状腺腺瘤和甲亢。腺肿局部针刺时宜取仰卧位,应避免误伤颈部血管和神经。

瘿病与饮食缺碘或机体消耗碘过多而摄入量不足有关,针灸治疗同时给予碘剂治疗可增强疗效。

瘿相当于西医甲状腺疾病的总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均属于本病范畴。

详见百科词条:瘿病 [ 最后修订于2018/9/3 15:26:45 共1137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