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广西真的发生了僵尸袭人事件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清朝年间,广西真的发生了僵尸袭人事件吗?,第1张

世界上真的有僵尸存在吗?不好说。从字面意思来解读,僵尸,人死后僵化不动的尸体,譬如马王堆出土的千年不腐女尸,譬如,埃及金字塔里的不死之身木乃伊,都算得上一种僵尸。古籍《子不语》中还把僵尸分为八大类: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这些僵尸都不甚骇人。民间野史中,还有一种令闻者变色的活僵尸,听说会混迹于人群中吃人!不止是传说,历史上确有僵尸袭人事件记录在案呢!下面,历史揭秘一番恐怖又神秘的1872年广西僵尸袭人事件。

清朝,同治十一年,广西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城管头子,严树森在他的日记中写下了‘僵尸袭人’事件经过。

  事发地在如今的广西凭祥县。算是清朝时期的交通要塞,地处边境,紧邻越南河内,还是一个人多眼杂多民族混杂的山区。

  1872年七月初,凭祥县彝族部落莫名其妙死了三个人,族人怀疑是附近的壮族部落搞怪闹事,于是找壮族人报仇,发生机械斗殴事件,造成几十人受伤,并惊动了官府。很快,当地太平府便派人介入调查,就在他们到达死者所在村庄当晚,又有一人死亡,不过这回死的是傣族部落的人。发现及时,尸体被捕头们带回去给法医检查去了。负责调查的捕快们可乐了,前三具尸体都早已被火化,没捞到有价值的线索。这送上门的尸体总该暴露凶手真实身份了吧! 案子很快就能破了!?怎料,尸检报告差点吓死人:死人不是活人所杀。难道附近有未知猛兽巨怪出没?

  很快,官府联合了各部落巫师和神汉商量对策,可是,农历鬼节就在眼前了,凶手还在逍遥法外,弄得人心惶惶。果然,七月十五晚上,出事了!幸存者回忆说,只见一群僵尸冲了进来,逢人就咬,就连院子里的鸡、鸭、猪、羊等都不放过。村民们拔腿就跑。事发后第二天,有18人丧命。

  事件影响极其恶劣,惊动了时任广西按察使的严树森,其立刻起身前往事发地。严树森一到那里,便下令封山,事发地点方圆三十里不得进人,然后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烧了整整七天七夜。严树森下了禁口令,不准人们提及半句‘僵尸’有关事情,烧山后,也再没出现过僵尸袭人的事。僵尸袭人事件算是平息。

  如若不是严树森的日记,恐怕这事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了。不过,奇怪的是,在不久后严树森给朝廷上报的奏折中,却是另一番说辞:越南境内英吉利人,勾结我国奸人,烧杀抢掠,欲行不轨。奏折中只字未提里僵尸袭人,只说英国人搞鬼。实在蹊跷,令1872年广西僵尸袭人事件成了未解之谜。

《苏秦以连横说秦》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苏秦以连横说秦》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说客苏秦见秦王时献连横之策,秦王没有采纳,于是苏秦发奋学习纵横之术、终于成功当上赵相,并且以功名显于天下的故事。

原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

  出处:《战国策》

  苏秦始将连横(1)说秦惠王曰(2):“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3),北有胡貉、代马之用(4),南有巫山、黔中之限(5),东有肴、函之固(6)。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7),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8),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9),愿以异日(10)。”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11),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12),尧伐驩兜(13),舜伐三苗(14),禹伐共工(15),汤伐有夏(16),文王伐崇(17),武王伐纣(18),齐桓任战而伯天下(19)。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20)?古者使车毂击驰(21),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饰(22),诸侯乱惑,万端俱起(23),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24),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25),明言章理(26),兵甲愈起。辩言伟服(27),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28),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29),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30),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31),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32),诎敌国(33),制海内,子元元(34),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35),忽于至道(36),皆惛于教(37),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38),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39),负书担橐(40),形容枯槁,面目犁黑(41),状有归色(42)。归至家,妻不下紝(43),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44),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45)。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46),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47),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48),抵掌而谈(49),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50)。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51),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52)。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53);式于廊庙之内(54),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55),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56),使赵大重(57)。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58),伏轼撙衔(59),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60)。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61),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62)?”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63)。”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64)?”

  (出自士礼居覆宋本《战国策》。)

注释

  (1)苏秦:战国时洛阳人,著名策士。  连横:战国时代,合六国抗秦,称为约从(或“合纵”);秦与六国中任何一国联合以打击别的国家,称为连横。

  (2)说(shuì):劝说,游说。  秦惠王:前336年至前311年在位。

  (3)巴:今四川省东部。  蜀:今四川省西部。  汉中:今陕西省秦岭以南一带。

  (4)胡:指匈奴族所居地区。  貉(hé):一种形似狐狸的动物,毛皮可作裘。  代:今河北、山西省北部。以产良马闻世。

  (5)巫山: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黔中: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  限:屏障。

  (6)肴:同“肴”,肴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  函: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南。

  (7)奋击:奋勇进击的武士。

  (8)天府:自然界的宝库。

  (9)俨然:庄重矜持。

  (10)愿以异日:愿改在其他时间。

  (11)神农:传说中发明农业和医药的远古帝王。  补遂:古国名。

  (12)黄帝:姬姓,号轩辕氏,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涿鹿: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  禽:通“擒”。  蚩尤:神话中东方九黎族的首领。

  (13)驩(huān)兜(dōu):尧的大臣,传说曾与共工一起作恶。

  (14)三苗:古代少数民族。

  (15)共工传为尧的大臣,与驩兜、三苗、鲧并称四凶。

  (16)有夏:即夏桀。“有”字无义。

  (17)崇:古国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

  (18)纣:商朝末代君主,传说中的大暴君。

  (19)伯:同“霸”,称霸。

  (20)恶:同“乌”,何。

  (21)毂(gǔ):车轮中央圆眼,以容车轴。这里代指车乘。

  (22)饰:修饰文词,即巧为游说。

  (23)万端俱起:群议纷起。

  (24)稠浊:多而乱。

  (25)聊:依靠。

  (26)章:同“彰”,明显。

  (27)伟服:华丽的服饰。

  (28)厉:通“砺”,磨砺。

  (29)徒处:白白地等待。

  (30)五伯:伯同“霸”,“五伯”即春秋五霸。指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31)杖:持着。  橦(chōng):冲刺。

  (32)凌:凌驾于上。  万乘:兵车万辆,指大国。

  (33)诎:同“屈”,屈服。

  (34)元元:人民。

  (35)嗣主:继位的君王。

  (36)至道:指用兵之道。

  (37)惛:不明。

  (38)说不行:指连横的主张未得实行。

  (39)羸(léi):缠绕。  縢(téng):绑腿布。  蹻(jué)草鞋。

  (40)橐(tuó):囊。

  (41)犁:通“黧”(lí),黑色。

  (42)归:应作“愧”。

  (43)紝(rèn):纺织机。

  (44)太公:姜太公吕尚。  阴符:兵书。

  (45)简:选择。  练:熟习。

  (46)足:应作“踵”,足跟。

  (47)摩:靠近。  燕乌集:宫阙名。

  (48)华屋:指宫殿。

  (49)抵:通“抵”(zhǐ),拍击。

  (50)武安:今属河北省。

  (51)溢:通“镒”。一镒二十四两。

  (52)关:函谷关,为六国通秦要道。

  (53)式:用。

  (54)廊庙:指朝廷。

  (55)隆:显赫。

  (56)山东:指华山以东。

  (57)使赵大重:谓使赵的地位因此而提高。

  (58)掘门:同窟门,窰门。  桑户:桑木为板的门。  棬(quān)枢:树枝做成的门枢。

  (59)轼:车前横木。  撙(zǔn):节制。

  (60)伉:通“抗”。

  (61)张:设置。

  (62)倨:傲慢。

  (63)季子:苏秦的字。

  (64)盖:同“盍”,何。

白话翻译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奔驰,用言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象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化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导读

  秦汉之际有人杂采战国至秦朝时期谋臣、策士的政治活动与言论编纂成集,这部集子后被西汉刘向整理成为一部反映当时重大的政治、外交与军事事件的著作,并定名为《战国策》。全书依国分类,各自成策,包括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共计三十三篇。《战国策》的语言流畅奔放,人物形象生动,善用比喻,长于论辩,文学色彩浓郁。不过,为了渲染气氛,突出情节,文中遣辞往往铺饰夸张,甚至虚构故事,因而不乏失实之处,不可尽信。

  最早为《战国策》作注的是东汉学者高诱,但传至北宋已散佚过半,宋人曾巩为之补充重编,成为传世之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汇集诸家校本,并附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将《战国策》标点出版。1985年该书再版,成为比较容易得到的本子。

  本文选自《战国策》的《秦策一》。文章运用明快的议论和犀利的推理,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热衷名利的投机家形象。战国之际,虽然号称七国分立,而其大势是秦国与东方的齐、魏、赵、韩、燕及南方的楚国之间的对峙。针对这一形势,当时存在着互相对立的两种策略,其一,主张秦与六国中的个别国家联合,以便各个击破其余各国,称为连横;其二,主张六国联合一致抗秦,称为合纵。苏秦出身贫寒,为了谋求富贵,他始则为秦主张连横,继而为六国主张合纵,从而奔走游说于诸侯之间。在他的一败一成之间,既有狼狈不堪的窘状,又有踌躇满志的神气;在他的一辱一荣之中,鲜明地体现出庸俗的世态炎凉。本文在对话中大量地运用对偶、排比,使苏秦的议论虎虎风生,气势磅礴,一位摇唇鼓舌的策士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眼前。苏秦一类的策士追求的只是衣锦还乡,夸耀于妻嫂面前,而作者则通过苏秦的活动与议论,发表了自己对于战国局势的看法。

讲解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纵横驰骋,朝秦暮楚,以逞其智能,获取功名。这篇文章记载了苏秦始以连横之策说秦,而其说不行,于是发愤读书、终于相赵的故事。其中刻画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策士形象。正如南宋鲍彪所说:“(苏)秦之自刺,可谓有志矣。而志在金玉卿相,故其所成就,适足以夸嫂妇。”(《战国策注》)为使人物个性鲜明突出,作者移花接木,将苏秦游说路过洛阳,周显王“除道效劳”(元代吴师道注)的史实,移植到其亲属身上,以亲属的前倨而后卑,映衬苏秦的前窘困、后通显,并以前抑后扬的对比表现,造成讽刺当时世态人情、社会风气的强烈效果。此外,文中写苏秦的说辞,铺陈夸饰,气势充盈,可视为汉赋铺张扬厉文风的滥觞。

评析

  此文颇能代表《战国策》的风格,与《左传》文风迥异。《左传》凝练,言简意赅;《国策》舒放,铺陈夸张。《左传》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国策》则驰辩骋说,富于气势。此外,本文在语言方面还大量使用排偶句,渲染气氛,使文气贯通,气势奔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充分显示了纵横家的风格。

  善于选取典型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它并没有全面地叙写苏秦的一生,而是选取赴秦受挫、发愤读书、游说赵王、位极人臣以及家人前倨后卑几个典型情节,构成大悲大喜、冷热悬殊的曲折故事,描绘这位著名纵横家的独特经历与个性。

  在谋篇构思上,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来描写人物,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其一,说秦说赵的鲜明对比:游说秦王,驰辩骋说,引古论今,高谈阔论,颇显辩士的口若悬河之才,结果却是“书十上,而说不行”。游说赵王,则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正面浓墨重彩地描写他受封拜相后的尊宠。其二,说秦失败与说赵成功的对比之外,是家人态度的前后对比:说秦不成,家人冷落至极;在赵尊宠,家人礼遇有加。其三,苏秦自身的形象与心态的对比:说秦失败后的穷困潦倒的形象与失意羞愧的心境,说赵成功后,以卿相之尊,“炫煌于道”的威仪与得意忘形的心态,栩栩如生。“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一语道出纵横家们人生追求的肺腑之言。昨天还是“穷巷掘门、桑户栳枢”的穷光蛋,一夜之间暴富暴贵。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古文观止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此外,在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方面,与其他先秦散文相比,这篇文章也有所突破。比如,写他说秦失败后那困顿狼狈之窘态的肖像描写,发愤读书锥刺股的细节描写,读书充满自信的独白等等表现手法,颇有小说的味道,这在其他先秦著作中是少见的。

打开

古人造词功能太强大,“黄肠题凑”4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文史道

2022年7月16日06:45山西

关注

当第一次看到“黄肠题凑”这4个字的时候,料想很多人都不会和墓葬联系在一起。

这么规整、严肃的四个字,第一眼看上去甚至还会被理解成一个成语。“题凑”又会和奏折联系起来,貌似很高大上,其实完全是错了。

所谓“黄肠题凑”,其实是古代等级最高的一种椁室,一般只有帝王一级才能享用。士大夫、公卿一级都没有资格。

除非是为国家做出了非常之功,皇上特许赏赐的大臣才能享用。

要理解“黄肠题凑”这四个字,我们必须将其分开解读。

“黄肠”是柏木中最上等的黄心柏木,这种柏木去皮之后,会呈现出淡淡的**,故称“黄肠”。

而“题凑”则是墓葬中的一种结构。

据文献记载,这种结构最迟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但缺乏实物的证据。到了汉朝,才出此结构的墓葬出现。

“题凑”在结构上的特点有:1、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2、“木头皆内向”,即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或木条)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题凑的名称,便也是由这种特定的方式衍生出来的。

“黄肠题凑”在西汉时期最为流行,也是汉代厚葬之风的产物。

我国发现最早的黄肠题凑墓是河北石家庄市小沿村的诸侯王墓,约属西汉早期。

另外具有代表性的“黄肠题凑”墓葬,还有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和石景山区老山汉墓,以及保存最好、形制最复杂的江苏高邮的西汉中晚期某代广陵王或王后墓。

单从构造上就可以看出黄肠题凑的墓葬耗资非常巨大,通常要使用大量木材,并且还是非常昂贵的极品柏木,如北京大葆台出土的汉墓题凑,足足用了1万5千8百8十根木条。

黄肠题凑是汉代厚葬之风的产物,也是我国重要的考古文化遗产。他不仅一方面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棺椁的长期保护,使之不受损坏。

关于黄肠题凑墓葬,还有一个小故事:

说的是,在2011年6月,位于山西省凤翔县的秦公六号大墓被一伙盗墓贼盯上了,公安人员达到现场时发现墓区有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盗洞,盗洞两米以下是用炸药炸出的,已经炸到了构成主墓室的黄肠题凑,但正是由于黄肠题凑结构稳定,木质坚固,没有被炸透,使得棺椁未受一丁点损害,墓室内的珍贵文物也能幸免于难。

由此可见,“黄肠题凑”这四个字,不仅从字面上看很有文化味,是古人强大的造词功能的体现,这种奇巧的墓葬结构,每一处也无不体现出我国古人非凡的创造力和智慧。

读者们,关于“黄肠题凑”,大家有怎样的看法呢?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该院收藏的甲骨档案数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机构的第二位;瓷器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该院的中国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馆中最精、最多的;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龙纹盘、兽面纹壶、西周毛公鼎、战国牺尊等;玉器5万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玉如意”等;书画真迹近1万件,其中有从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苏东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万册,包括中国仅有四部的《四库全书》较完整的一部;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石+朱)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见的满文老档40巨册。

  铜器-6,044件 绘画-5,287件

  瓷器-25,423件 法书-3,046件

  玉器-12,104件 法帖-474件

  漆器-707件 丝绣-306件

  珐琅器-2,510件 成扇-1,651件

  雕刻-651件 善本书籍-198,459册

  文具-2,379件 清宫档案文献-386,729册件

  钱币-6,953件 满蒙藏文文献-11,501件

  杂项-12,347件 拓片-895件

  织品-138件

  以上总计677,609件册,是到2009年11月底全院的典藏量。

  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来宋至清历朝皇帝推祟艺术、广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万件,这是一般博物馆(院)的收藏都不能比的。价值连城的极品更是数以千计,如铜器中的西周毛公鼎、散氏盘;玉器中的翠玉白菜、辟邪雕刻(六朝古墓出土);书法中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颜真卿、宋徽宗(赵佶)书法手迹;画卷中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瓷器中的宋、明、清名窑名家亲制品,官窑制御用艺瓷等,还有大量为目前有关当局秘而不宣的国宝级文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