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字汇》是什么内容,哪有下载或购买?
《 字汇》由宜城辞书老前辈 梅膺祚 所撰
是研究我国字典发展史价值很高的一本书
这套《字汇》工具书为32开本,书高23.4厘米,宽14.5厘米,全书分为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尾共14册,每册页码不等。该书辰集、巳集、午集三册上刻有“宜城梅膺祚诞生音释兰陵刘永懋式围重订”,该书亥集刻有“宜城梅膺祚诞生音释云林益昭氏关西梓行”,其余各集只刻有“宜城梅膺祚诞生音释”。
该书首卷目录后五行空白处有原藏书者用朱笔写的:“于乾隆四十年桂月下旬七日在护国寺买,天命大道,万象归一,正心修心,养心原明,太素太极,古今循还……”由此可知,此书刊行160多年后被人在护国寺收藏。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其著作中曾写道:“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字书是清初的《康熙字典》,而《康熙字典》的前身则是《字汇》和《正字通》。”
说明《字汇》对《康熙字典》编撰有重大影响。
《字汇》在字书方面最大的改进,是对于部首的改革。梅膺祚认为笔画排列法比音序排列法更为方便,所以他把《说文》五百四十部与《篇论》四百四十四部合并为二百一十四部以后,还将部首以字画多寡循序列之。《字汇》全书按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都按笔画多寡排列,后来,编撰《康熙字典》时亦采取了此法。此外,《字汇》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如教人写字的笔顺,辨认字形相似的字,这种普及知识的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字汇》后面附有《韵法直图》《韵法横图》,据梅膺祚说,此为上元李世泽所作,刊行于甲寅年(1614年)。虽然这些对韵部革新还不彻底,到《康熙字典》前面所载的《字田切韵要法》才真正在韵部方面有所突破,但这套《字汇》工具书,对近代语音史的研究,还是很有价值的。历经390年的岁月洗礼,这套《字汇》依然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藏书珍品。
要买来这里 http://wwwe1988com/collection/article-23144html
网上购买
这种古本书已经 算古董了
没有电子版的
“汉字”又被称之为“中国字”或者又叫做“方块字”,它是汉语书写的一种文字体,我们通过使用汉字就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在我国古代社会人们对会写字的人是非常敬佩的,十分推崇。随着汉字文化的不断演变和发展,逐渐从刚开始用汉字记事的基础行为,上升为可以传留下去的“书法”。
在中国出现最早的文字是记载在距今9000-7800年。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一批刻符,又称贾湖刻符。它的出现引起了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它只是刻符,还有的认为它是文字。饶宗颐曾经对贾湖契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考证,提出了“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健性问题提供了一份崭新的资料”;历史系古文字学家葛英会他也认为贾湖刻符“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文字”。
汉字是在现在世界上使用的人数最多的字体了,汉字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通过考古学家发现在早期的龟背上或者石头上都会刻有一些类似于文字的符号,被称作为"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商朝,在殷商时期通过画动物或者用一些比较常见物体的图形来表达出自己需要的文字。甲骨文可以说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古老的文字了,它时代是最早、体系也是较为完整的文字了,距今3600多年。现代的文字多是一个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一开始是先有口头上的语言,后来又产生了书面的文字。甲骨文它是中国及东亚所知道中的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汉字的发展对于国家文化的发展是具有巨大的意义。
古人写字用麻纸。
麻纸有多种,如白麻纸、黄麻纸、麻布纹纸、桑麻纸等,但主要分白、黄两种。白麻纸洁白光滑,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
纸纹均宽,约一指半。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略厚。但这都是蔡伦纸出现之后的麻纸。其实,麻纸的历史非常久远。在西汉时期,用于书写的最初的麻纸已经出现。
扩展资料
麻纸的特点是纤维长,纸浆粗(纸表有小疙瘩)纸质坚韧,虽历经千余年亦不易变脆、变色;外观有粗细厚薄之分,又有“白麻纸”、“黄麻纸”之别;其抄纸帘纹间距二三公分、三四公分、五六公分不等。
有的横帘纹和竖帘纹相交,间距竖约一指半;背面未捣烂的黄麻、草迹、布丝清晰可辨;可作为可靠的古籍鉴定依据之一。隋唐五代时的图书(碑帖装裱)多用麻纸,宋元时已不占主要地位,明清时麻纸的使用更为稀少,麻纸后人伪造及难。
华夏殷商时期,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麻纸
-纸
竹简起源于西周;甲骨文起源于殷商晚期。
具体见下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简牍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更广。公元4世纪左右,由于纸已广泛使用,简牍才为纸抄本所代替。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汉代简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本文2023-08-03 18:31: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