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在古代地位超高如今地位很低的动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5收藏

有什么在古代地位超高如今地位很低的动物?,第1张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动物始终伴随着人类,这种动物曾经古人被誉为神兽,它的粪便甚至比黄金还珍贵。 几千年过去,它的地位却一落千丈,如今成为了同等动物中地位最低的一类。

这种传奇的动物是什么呢?这就是人人都知道的家畜——驴。

驴最先起源于非洲大地,其先祖为非洲野驴。据文献资料记载,野驴最先在埃及的尼罗河谷地被驯化。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养驴历史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当时尼罗河谷的人们已经开始捕捉幼小的野驴驯养,并用来作为拉车的动物。考古学家发掘到的最早驴骨化石,是在两河流域,埋藏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650年。几百年后,家驴已经在北非和西亚地区广泛使用,大马士革这个词在古代楔形文字里的意思就是“驴城”。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对驴的驯养历史也同样悠久。据古籍《吕氏春秋》记载:在距今约3700年前,有一贤人名为简子养有白驴两头,被当时人称之为至宝。三皇五帝时代,秦岭当地的土著曾经将上等的毛驴献给黄帝;西汉时期,汉武帝也将驴养在御花园中作为珍禽异兽,在民间驴则很少见。

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之后,大批毛驴从西亚、北非一带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输入中国,人们开始大规模养殖毛驴作为役畜。在隋唐时期,朝廷专门设置繁育毛驴的牧场和官吏,毛驴此时已经成为了随处可见的家畜。

在古人心中,毛驴的地位曾一度尊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古希腊史籍《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载:公元前481年,波斯王大流士攻打斯奇提亚人时,他别出心裁地将几百头毛驴作为前锋,从未见过驴的斯奇提亚人的马队惊惶万状四散奔逃。大流士在此战中大获全胜,从此将毛驴尊为“神畜”。

 古代流传下来了很多看似荒唐实则寓意深远的寓言故事,比如博士买驴就是其中之一。博士买驴的寓言故事很短,但是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能为了炫耀文笔就夸夸其谈,最后却没有说到点子上。现在大家也时常喜欢用博士买驴的典故,来讽刺那些废话连篇、行文啰嗦的人。

 博士买驴的寓言故事出自于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这个故事用文言文记载十分短小精悍,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颜之推祖籍山东临沂,他是古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他的主要成就就是创作完成了《颜氏家训》,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写了很多富有人生哲理的内容,而博士买驴;的故事就出自这里。

 这个故事看上去更像是个讽刺意味很浓的笑话,据说是颜之推到邺城去办事的时候听别人说起的。

 从前有个博士(虽然这里的博士跟我们现在的博士不是一个含义,但古代的博士指的也是熟读四书五经,学识渊博的人),他很自负,也时常为自己的才华而感到洋洋得意。

 有一天,博士家里死了一头驴,他就想着到市场上再买一头。买驴卖驴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只要双方谈好价钱,就能成交了。但是博士是个严谨的人,他让卖家给他写一份买卖的凭据,可是卖家大字不识一个。这个时候博士觉得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到了,他答应替卖驴的写这份买卖凭证。

 本来几句话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博士愣是写了好长时间,还密密麻麻写满了三张纸。事后他将自己写的东西念给卖驴的听,念完之后,卖驴的十分不解。他质问博士,为什么写了满满三页纸,却连一个驴字都没有提到呢?其实博士只需要写他花了多少钱,于哪年哪月从卖家手中买了一头驴子就好了,结果他非要长篇累牍写一大堆的东西,不仅啰嗦,还都不在点子上。

驴远古就有了。

国外记载最早的是俄国人夫格米申柯1888年翻译的Herodot所写一书——《九本书中的历史故事》,公元前600年左右的巴比仑被波斯帝国围困时,为了保证战争的食物供给,有一支由骡子组成的运输队,半路上一匹母骡子出人意料地生下了一匹马驹。

1992年,德国的《畜牧科技年鉴》中享泽勒(HHenseler)在有关章节中写道,1759年在爱庭根有一例由母马所生的母骡生下一匹骡驹,但这匹骡驹在外貌上和马驹极为相似。又写道,1762年在巴伦西亚有一例安达鲁母马生的一匹母骡一生共生下6匹后代(B1),这些后代外貌与马驹没有任何差别。作者还报道了1873年在阿尔吉尔有一例由公马配母骡生下了一匹后代。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报道了这样一例,即:在特黎波里塔尼亚的一个实验站上一匹叫“摩尔”的母骡子同阿拉伯种公马交配生下两匹外貌酷似马驹的骡驹,后来又用公驴同“摩尔”交配,也生下了双驹。不过这次生的双驹从外貌看是典型的骡驹。

在1916年德国的《畜牧科技年鉴》中德尚布尔(PDechambre)曾报道,在法国布伦发现1匹由白色埃及公驴和阿拉伯母马交配所生的母骡子先后共生5匹驹子(B1),其中3匹驹子是由柏伯尔公马(北非一地方品种)所配而生,两匹是由埃及公驴所配而生。前3匹浑名分别为“库米尔”、“康斯坦丁”和“根普旁”,它们同马的外貌无任何差别,并且均有生育能力。而后两匹则是典型的骡子外貌而且无生育能力。德尚布尔在文章中还提到,远在1898年,在印度也有母骡生驹的事例。

1928年在遗传学杂志《Journal of Heredity》中格罗斯(ARGroth)报道,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学院有一匹名叫“奥尔德拜克”的母骡子在1923年由一匹乘用型种公马交配生下一匹公驹(B1),这匹驹子很像其父亲,和马的外貌没有差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匹由骡子所生的公驹成年后有正常的性功能,并且于1926年由它交配了两匹母马,其中一匹怀孕并生下了很像母马体形外貌的马驹(B2)。后来又配过几匹母马,再生了一匹公马驹(B2)。其后代均有生殖能力。

作者又写道,还是“奥尔德拜克”这匹母骡子在1919年曾用公驴交配生下了后代,但其外貌是典型的骡子,而且是不育的。1924年又一次用公驴进行了交配,虽已怀胎,但后来流产了。

沃伦(AWarren,1926)曾报道,1924年在南非一匹叫“弗斯”的母骡由公马交配生下一驹,外貌与马相同,该驹7年后一次发情中又同公马交配怀孕并生一驹,其外貌与马相比也无任何差异。

安德森(WSAnderson)1939年在《遗传学杂志》上报道,一匹母骡同贝尔雪龙公马交配生下一驹,该驹具有父亲贝尔雪龙公马的全部特征,而不带其外祖父——驴的任何特征。

骡子生驹的国外报道还有不少。例如马勒(Muller)曾报道,1903年非洲的艾斯坦茨发生一例骡子生驹的报道;Harveu曾报道,1913年在塞蒲鲁斯岛上有一匹母骡同公驴交配生了一匹公驹,遂年又发情配种(仍用公驴),又生了一匹母驹;Montpair曾报道,1923年在摩洛哥有匹母螺用乘用型柏伯尔公马交配所生一驹,外貌相似其父亲——柏伯尔马;劳伦斯(Laurence)曾报道,1927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有一匹母骡由公驴交配生下一驹;史密斯(HSmith)曾报道,1939年在美国亚利桑纳州有一匹母骡由公驴交配生下一驹,完全是其母亲——骡子的模样。

外加一句。你好无聊啊。

除非你是养马的。-_-||

老王寨驴肉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志记载,起源于公元1696年,清朝圣祖康熙三十五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享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誉称。

清朝康熙年间,文坛领袖王士禛(字子真,别号渔洋山人)来高唐省亲。其外甥齐鲁著名诗人朱缃(和蒲松龄相交最契)召集文人墨客设宴恭迎,并奉上老王寨驴肉品尝。席间,众人品尝后赞叹不已,推之为人间肉类极品。王渔洋即席赋诗两首,书之,并悬挂于酒楼:

其一曰:高唐古齐地,盛产良种驴。膘肥体也壮,毛色亮如月。王氏技绝伦,几代传此艺。配料几十种,制作多道序。晶莹又清香,肉精纹丝细,汤鲜尚不腻。爽滑世难作,名士独此品,相聚皆称奇。翰墨真情至,云烟落笔底。

其二曰:佳脍开坛满庭香,骚人搁笔费评章。

此品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马科和驴属。它比马和斑马小,但与马属有许多共同点:第三个脚趾发达,有蹄,其它脚趾已退化。 品种简介:中国幅员辽阔,养驴历史悠久。驴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驴与中驴和泌阳驴有关。这两种驴身高超过130厘米;辽宁驴是中型驴,高于110-130厘米之间;小驴,俗称华北、甘肃、新疆等地,这些地区85-110厘米之间。 

驴的形象就像一匹马,大多是灰棕色的,不强壮,头大耳长,胸部稍窄,四肢薄,躯干短,所以身高和身长大致相同,是方形的。颈部皮薄,脚小而坚实,体质强壮,抵抗力强。驴很强壮,耐粗放,不易生病,气质温顺,努力工作,服从使命等优点。 

驴子的起源和驯化历史一直存在争议。研究小组收集了来自9个国家的126头驴、1头非洲驴和6头亚洲驴的样品,通过全基因组的重测序检测了大量基因组的遗传变异。通过系统的进化分析和主要成分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上所有的驴都起源于非洲野驴。种群遗传关系分析进一步表明,热带非洲驴与非洲驴的关系更密切,其次是埃及驴,这表明驴可以驯化在热带非洲,然后通过埃及传播到欧洲、中亚和东亚。驴被称为驴的固执,因为人们抽得越多,它就越不动,越固执,所以驴在中国文化中被称为固执的驴。

人们形容脾气倔强的人就像驴。在古代,人们交通不便,所以人们养了很多牛、马和驴来方便,但人们更喜欢养马,因为马比驴更容易驱动。驴大部分时间都很温顺,但骨子里有一种韧性。正式的韧性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非常有效。它可以用作载重工具、交通工具和劳动工具,但有时它很固执,不管你怎么鞭打它。但它有它的脾气。如果它不想移动你,它就不会离开。

它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并将坚持下去。这就是它的优缺点。因此,人们发现驴很固执,因为它是驴的天性。不管你怎么教,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后来,人们用固执的驴子来形容那些不听别人建议的人。就像驴子一样,你越叫他往东往西,他就越想往西走。你越叫他这样。你必须坚持你的建议。你不能听别人的建议。你越喜欢它,你就越喜欢它,你就越不能做得越慢。他们越不喜欢我的生活得越不好。他们越喜欢它们就越不好。

“诸葛恪得驴”选自《三国志·吴书十九》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之一,是由晋朝西晋时期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纪传体史书。

《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从篇幅来看,《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约占三分之一,《蜀书》约占将近六分之一,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在陈寿撰《三国志》以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可供陈寿参考取材。但蜀汉不设有史官,仅有陈寿在蜀为官收集,这造成了蜀汉史料的缺乏。

《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这虽使《三国志》拥有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关键人物记载史料不足的缺点。

诸葛恪得驴

原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贴了一张长的标签在驴的脸上,写着:诸葛瑜。诸葛恪跪下来说:“我请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于是就听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所有人都笑了起来。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赏赐给了诸葛恪。

靖远县城西北郊碾子湾一带的黄河河段,由于河床绕道而使水流方向有所改变,河水因此形成巨大的漩涡,人们称这一带为黑驴漩。关于它的来历,康熙《重纂靖远卫志》祥异篇中记述道:“明成化十年,有水兽从卫北碾子湾黄河漩水中出见,其形若黑驴,因名黑驴漩。”这一明代记载的黄河中出现水兽的奇闻,到了清朝被人们说成了神驴遇上康熙皇帝的故事,在当地民间甚为流传。

  

  话说康熙年间某个寒冷的冬天,黄河水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人们时常看到有一头黑色的毛驴,在冰面上驰骋嬉戏。但见其浑身乌黑发亮,蹄颈上长有一圈白毛,双耳竖立,煞是精干。它在冰河上尽情地奔跑着,偶尔还会放开嗓门嘶叫几下,清脆的嘶叫声传遍山野村庄,将熟睡的人们从甜蜜的梦境中吵醒。起初,人们以为这是谁家的驴子脱逃圈舍,跑了出来,无人在意。可日子过了好久,也不见有人来寻找,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人试图捉住这条驴子,可谁也无法接近这只神秘的黑驴。

  

  转眼间到了春天,时逢春耕季节,很多人家由于缺少畜力,正在为不能适时播种而犯愁。这时,人们想起了去年冬天那头游荡在河面上的黑驴。但是只要有人走近,他便飞快地奔跑起来,一溜烟消失得无影无踪。令人惊奇的是,那些家中真正没有畜力的穷苦农户,只要在晚上睡觉前心中默默念叨一下,第二天清早,这头黑驴便乖乖地站在家门口,等着让你来使唤。而且它从来不吃草料,干完活后,到了天黑就会跑掉不见了。

  

  黑驴帮穷人耕田种地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一位地主老财主的耳朵里,他眯起肥肿的小眼睛,在腹中打起了自己的主意。有一天,地主老财看见黑驴正在为一户穷人拉犁种地,便叫上几个打手,来到穷人的地头,声称是穷人偷了他家的驴,耽误了他的春播农活,不但要将黑驴强行牵走,而且还要穷人赔偿损失。那个穷人还未来得及辩解,狠心的老财主便抢了缰绳,牵着黑驴要走。孰料这驴子突然又蹦又跳,扬起后蹄,朝地主老财的嘴上踢去,只见老财主口中流血,两颗门牙也随之落地。再看那黑驴,挣脱缰绳,跑到黄河边不见了。

  

  老财主抢驴未成,反而赔掉两颗门牙,心中十分恼火。便又生诡计,到县府衙门状告穷人私养妖驴,踢掉他的牙齿。这县太爷是个赃官,一手接了状子,一手收了老财主的贿赂,立即将穷人抓捕到堂审问,限其三日内交出黑驴,并向老财主赔情道歉。可怜那穷人无端遭受如此冤屈,无处可伸,只好来到黄河边祈祷,恳求那黑驴出现,以帮他了却这桩冤案。那黑驴果真出现在眼前,温顺地跟随穷人到了县衙去见县太爷。走到衙门口,遇上一个商人模样打扮的人,和着两个仆从,见此黑驴与众不同,要以一百两纹银买下。穷人只好将冤情如实相告,商人听完后告知穷人如此这般,随后一同进了衙门。

  

  县太爷高坐大堂之上,一副趾高气扬的神态。传令衙役将地主老财带上公堂,审理这桩公案。那老财主见了黑驴,内心好不欢喜,很不能一下将它牵到自己手中。此时,在旁听县官断案的商人突然发话,问那穷人道:“你这穷家子弟,不知本分务农,为何要偷别人的毛驴呢?”这穷人便将黑驴出现以及帮助穷人耕地的过程从头至尾详细讲述一遍。听完穷人的叙述,那商人说:“原来如此!这驴我要了。这是一百两银子,是我与你献驴的赏钱,你拿着回家种地务农去吧!”县太爷见有人居然敢扰乱公堂,气得火冒三丈,遂喝令衙役将商人拿下,要问他私闯公堂闹事之罪。几个衙役刚要上前动手,却已被商人的仆从即刻打翻在地。又见商人从腰间露出一面小小金牌,县太爷看到此物,吓得面如土色,滚下公堂,跪在地上叩头如捣蒜一般,身体也软做一团。地主老财见此情景,被吓得呆若木鸡。那商人随即传令仆从:“这贪婪县令,坐视一方,不为民众谋生计,却与恶人勾结,徇私枉法,现予革职,待后押解京城查处。这财主为富不仁,罚他八十大板,其余便不追究。这黑驴朕以百两纹银买得,从今往后永为朕代步宝驹。”

  

  原来这位商人乃清朝康熙皇帝,微服私访到了靖远县城,恰好遇上了这件奇事。也该那神驴就是为皇帝受用的,据说后来康熙下江南访贤时所骑黑驴,正是靖远出现的神驴。

1 关于动物的文言文有哪些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 有关动物的文言文

精卫填海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 《山海经》

卫”,其鸣自詨(音同“消”)。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启示:这个神话故事写炎帝(传说中的神农氏)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常比喻坚持不懈的人。

3 学生写的关于动物的文言文

《黔之驴》 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

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注释]:1慭: (yìn)2噬: (shì)[评析]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笔法老到,造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不仅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启示和教育,而且给人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和满足,难怪它千古传诵成为我国文苑里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花。

《大鼠》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聊斋志异》释义1阖:关上2逡巡:偷偷地3啻:止4迟:慢,渐迟:渐渐地慢了下来5硕:硕大6掬:抓7齕:含着8噫:语气词乞 猫(明)刘基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盍:何不,为什么不。

垣墉:都是指墙,“墉”指高墙。 若之何:为什么要。

译文 赵国有个人(他家)老鼠成灾,(他)到中山国求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

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全没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患,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去掉猫?”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

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

不担心没有鸡啊!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如此怎么能驱除猫啊!” 1解释加点词 (1)赵人患鼠 患:遭受祸害 (2)乞猫于中山 乞:向人讨 (3)中山人予之 予:给 (4)其子患之 患:以……为患 (5)是非若所知也 是非:这不是。

若:你 (6)不病于无鸡乎 病:担心 (7)去饥寒犹远 去:距离 2翻译句子 (1)中山人予之,善扑鼠及鸡。 (2)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3)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 (4)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3儿子为什么要求父亲去除家中的猫? 因为猫不但吃鼠,而且连鸡也吃光了。

4赵人同意儿子的要求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赵人认为猫可以灭鼠是问题的主要方面,猫吃鸡是问题的次要方面。

只要能灭鼠吃鸡是次要的,所以应该留猫。 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看问题要用长远眼光,权衡利弊,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做事、用人都应权衡利弊大小:做事不要怕付出带价,因噎废食;用人不要责备求全,以瑕掩玉。)

4 关于保护动物的文言文和古诗,成语

关于鸟的古诗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晓风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鹅鹅鹅 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天净沙①·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③夕阳西下,断肠人④在天涯⑤唐]韦应物的《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和鸟有关之谚语 ◎夫妻本是同林鸟比喻夫妻本是一时的伴侣,遇有危险之时,只能各奔前程,自求多福◎鸟之将死,其鸣也哀鸟将死亡,其鸣声是十分悲伤凄凉的比喻人若将死亡,则所说的话是良善而有价值的◎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比喻群众失去首领,即不能有所行动◎深山出俊鸟比喻穷乡僻壤也会出现相貌俊秀或有才干的人◎人来投主,鸟来投林比喻人择主而事,择地而居◎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为谋取钱财而不惜生命,就像鸟为了觅食而丧生一样◎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比喻作事积极或及早者,能获得利益◎鹦鹉能言,不离飞鸟比喻人很难改变他原始的身分◎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鹰和鹞子的脚互相抓住,正好像铁环一样互相紧扣在一起比喻两人十分亲密而不肯分离◎偷鸡不著蚀把米比喻想占便宜,结果反倒吃了亏◎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人宁可在小场面中自主,也不要在大场面为人所支配◎菱角磨作鸡头有棱有角的菱角被磨成圆滑的鸡头比喻人历经众多苦难挫折◎公鸡给黄鼠狼拜年凶多吉少黄鼠狼喜欢吃鸡,公鸡向黄鼠狼拜年,必定大难临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喜食鸡,故比喻人不怀好意,别有居心◎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鸡狗的叫声都能听到,但至老死都不相往来◎鸡儿不吃无工之食比喻人不能无缘无故接受优待或赠与◎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贴天飞比喻至亲虽受委屈、责难,但仍不肯离去◎旗杆上绑鸡毛好大掸子比喻胆大包天◎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比喻事生有因,唯有自己先做错,别人才会来欺侮◎三更灯火五更鸡比喻勤奋刻苦,晚睡早起◎野鸡戴皮帽儿充鹰意指野鸡戴上皮帽子假装是老鹰讥讽人冒充主人或自以为了不起◎鸡蛋里挑骨头比喻故意挑剔◎拿鸡蛋往石头上碰鸡蛋碰石头 比喻自不量力,自讨苦吃◎拿著鸡毛当令箭部属欺上瞒下,滥用职权,公然发号施令比喻玩弄权术◎不管讲鸡讲鸭,我只讲鹅 全句指不管别人说什麽,我只一味胡说八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生在世应该做些好事,留下好名声◎燕雀安知鸿鹄志比喻庸俗者无法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两相争持,第三者得利 关于鸟的歇后语 爱叫的鸟——不做窝 百灵鸟碰到鹦鹉——会唱的遇上会说的(比喻各有特长) 百灵戏牡丹——鸟语花香 百年鸟龟下臭卵——老坏蛋 百鸟展翅——各显其能 草原上的百灵鸟——嘴巧 长翅膀的小鸟——欢跃欲飞;迟早要飞 长虫钻到鸟铳里——拐不过弯来 吃了鸟枪药——火气冲天 痴鸟等湖干——痴心妄想 翅膀长硬的鸟——要飞了 出笼的鸟儿——有去无回 吹火筒打鸟——不是真枪 窜蛇盯小鸟——列奏(逮住) 打鸟没打中——非(飞)也 打鸟人的眼睛——尽往上看(比喻眼高,净交些有用人) 打鸟政策——睁只眼闭只眼 打鸟姿态——睁只眼,闭只眼 鸟的俗语 枪打出头鸟 天高任鸟飞 小鸟依人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与凤同飞出俊鸟,与虎同眠无善兽 笨鸟先飞 惊弓之鸟 飞鸟尽,良弓藏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5 有哪些关于动物的文言文

1、《马说》南宋·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黔驴技穷》唐·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狼》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世无良猫》清·乐钧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5、《乞猫》明·刘基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6 动物的古文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

1慭: (yìn)

2噬: (shì)

[评析]

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笔法老到,造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不仅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启示和教育,而且给人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和满足,难怪它千古传诵成为我国文苑里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花。

《大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聊斋志异》

释义

1阖:关上

2逡巡:偷偷地

3啻:止

4迟:慢,渐迟:渐渐地慢了下来

5硕:硕大

6掬:抓

7齕:含着

8噫:语气词

7 孔子故事涉及动物的古文,还有他的含义是什么

在古籍记载和历史传说中,孔子是麒麟的化身《拾遗记》上记载:“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继衰周而素王’”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很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麟去”当时就有相者说:“夫子继殷汤,水德而素王”意思是孔子上承殷汤,是无冕之王这个故事就是“麟吐玉书”和“麒麟送子”传说的由来关于孔子的出生,在巨野有“孔母梦麟”的传说:孔子的祖籍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从商丘到曲阜,巨野是必经之路有一次孔母颜征在跟随家人自商丘返乡,路过巨野的麟山,看到麟山风景优美,就提议在此歇脚她坐在麟山上的一棵树下,打了一个盹,忽然梦见麒麟入怀,醒来感而有孕,十一个月后就生下了孔子到孔子出生的前两天,麒麟又到曲阜阙里人家送去玉书三卷在明本《巨野县志》中有这们的记载:“巨野南有樵氏山,世传樵氏山产麟,麟吐玉书于阙里,因名麟山” 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莫过于“西狩获麟”的典故到了孔子晚年,麒麟再一次现身《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观之,曰:‘麟也’取之”大野,就是今天的山东省巨野县《孔子家语》也有类似的描述,也更详细:“孔子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害,吾是以伤焉’”孔子认为,麒麟是灵兽,只有君王贤明,太平盛世才会出现现在周王室衰微,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麒麟怎么会出现呢?它的出现又死去,不是好征兆,恐怕国之将亡,自己的生命也到头了于是命令弟子就地掩埋,堆了个大坟堆,就是现在的麒麟冢麒麟冢位于巨野县城东十二里麒麟镇获麟集村西北3里处,1979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周列国志》记述,七十一岁的孔子埋葬麒麟之后感情难以控制,抚琴悲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兮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他编修的《春秋》正是止于这一年《春秋》的最后一句话即是“(鲁)衰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从此孔子无心著述终因伤心所致,两年后就去世了因为孔子梦麟而生,见麟而死,麒麟的出现贯穿了孔子的一生,所以《春秋》这部书后来被人们称为“麟史”,或“麟经”麒麟从此成为孔子的化身而被尊为“圣兽”到了元代,在巨野又有了孔子和麒麟相关的故事《巨野县志》记载,元代至正年间,巨野有一名县尹,名字叫孔浩,是孔子的五十三代孙他在这里做官三年后致仕,“上书请留”,把家安在这麒麟冢旁边,并且修建了春秋书院后来因为麒麟台地地势太洼,受水患的侵扰,举家迁到县城南二十多里的吉星滩,就是今天的大义镇孔楼村几年后,又取春秋“微言大义”之意,将春秋书院改为大义书院,每年春秋两季到麒麟台来祭祀先祖他认为,这里不仅埋藏着一只麒麟,而且还有孔子的灵魂,所谓“先祖灵爽必栖于此”孔子第五十五代衍公孔克坚撰写的《重修大义书院碑记》里,对这件事有祥细的叙述现在巨野有大义镇,镇里有个孔楼村,村民绝大多数姓孔,他们都是孔子的后裔。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