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商人的称谓各朝代有哪些不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86收藏

中国古代商人的称谓各朝代有哪些不同?,第1张

古代称行走贩卖货物为商,住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行商坐贾。以买卖方式,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人叫商人。中国古代商人的称谓如下:

1、商朝

"商人"称谓和历史上的商朝有关。商被周推翻后,商朝遗民处于社会下层,生活十分艰难,不得不从事被社会请示的产品交换活动。因为他们是商朝遗民,故人们称他们为"商人"。

2、汉代

往来于各地运货贩卖的商人又叫“客商”。《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江边烽火台上守台军盘问时,吴人答曰:我等皆是客商,因江中阻风,到此一避。”流动的商人又叫“商旅”或“行商”。

3、唐代

小商贩则又低一等,叫“市井徒”。唐代李密《淮阳感旧》:“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虽不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褒扬,也仍然流露出对“市井徒”和“刀笔吏”的轻视。

4、宋代

古代城邑之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叫“市井”,后代指商人,所以,商贾又叫“市井”、“市井人”。南宋鲍照《行乐至城东桥》:“扰扰游宦子,营营市井人。”也是将商贾视为营营苟苟、寸利必争之人。

5、清朝

清代魏源《筹海篇》四:“西洋互市广东省十余国,皆散商无公司,惟英吉利有之。”“散商者,各出己资,自运自集,利害皆一人独当之。”

清代官府于垄断行业特许商人中指定一二殷实富户为首领,称为“总商”,其余则为“散商”。鸦片战争前广州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外的外国商人,即所谓“自由”商人,也叫“散商”,又称“港脚”。

扩展资料

商朝时期,已有专门做买卖赚钱的群体。周朝灭商后政府允许商朝遗民继续做买卖,并称之为商人,当时商人受严密监视。其后商人地位一度有提高,但商鞅变法时期,秦国严厉打击商业,借此提高农业的地位,后来历代封建王朝沿用重农轻商的政策。

唐朝时期,由于国家开放,商人地位再度提高。其后商人地位再次受打压,并形成“士农工商”的职业排名,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令商人地位严重受打击。中华民国时期,政府鼓励工商,商人地位大幅提升,更成为爱国救亡的主力军,至今商人已属于社会较上层的人物。

-商人

-商贾

-市井

-商旅

商人这个称呼始于春秋时期,因为春秋时在周王朝各诸侯国之间,往来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大多都来自商丘。而且当时职业一般都是世袭的,一个家族会一直从事同一种职业,因此久而久之,当时的人便统称从事贸易的人为商人了。

商丘在周王朝时期是宋国的国都,而历史上这个宋国也非常的特殊,它是周朝时的三恪之一,三恪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陈、杞、宋三国。之所以三国会被称为三恪,是因为陈、杞、宋三国是虞(舜所建立的朝代)、夏、商三朝后裔所聚居的国家。周武王为了表示对三个朝代的尊重,封三朝后裔所建之国的君主为公爵,以此表示三国国君不是周的臣属而是友人。

所以后世当齐桓公打着尊王旗号,号召各国一起讨伐自称王的楚国时,管仲给楚国安的罪名并不是它称王,反而是它没按规矩给周天子进贡。有人对于管仲向楚国问罪避重就轻表示不满,管仲只能含糊地说楚国称王已经两代了,现在追究这个罪名不合适。

其实管仲不追究楚国称王,很可能是因为齐国没资格追究这点,齐国多半当时已经擅自称公了。在周王朝时期诸侯国国君称公,就意味着他的身份从天子的部下转变成了天子的客人,也是一种和楚国称王一样的僭越行为。

如果管仲责问楚国称王,那么楚国便可以反口责问齐国称公的事,指出齐国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而在三恪之国里面,宋国又是特例中的特例,因为它不同于陈、杞是前朝遗民所建,它的缔造者正是周王朝的开国天子周武王。

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将朝歌的商朝遗民都迁移到了曾经作为商朝国都的商丘(商朝历史上有记载的都城就有六个)。周武王还任命了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为宋公,宋国于是便都于商丘,宗室以子为姓。

可为什么偏偏宋国人成了商业的代言人呢?

这应该是由于宋国人在从事商业活动上,有着属于他们的特殊优势。

翻看史料结合考古,我们不难发现夏商两朝时期,国都一直到处迁移并不是固定的。这种不固定在一地生活的状态,很可能使得商朝人在商朝时,就已经走南闯北充当起了天下诸国交易中介人的角色。

等到周王朝建立后,作为王朝核心地区的国都固定了下来,不再轻易迁移了。这种国都稳定的状况也使得人们纷纷定居下来,再加上当时在野外行走是非常危险的事情,遍地虎豹盗贼随时随地充满了危险,因此一般的人们不会涉足较远的地区。

可无商不活啊,而继承了商朝商业传统的宋国人,自然而然地便继续担起了,新生的周王朝诸侯国间商品交换的中间人角色。另一个宋国人大量从事商业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商朝以遗民从朝歌迁移到了商丘后,由于商丘荒废已久所以当地容纳人口的能力有限,于是本来在朝歌就是商业从业者的人们,在生活所迫下不得不继续从事商业。

商人的商字来自于春秋战国历史上的宋国国都商丘,而商丘的商正是来自于商朝,因此从事贸易的商人这个称呼里的商字,实际上就是继承自商朝的商。

宋国国力在诸侯国中一直都属于中上流,这使得它成为周王朝诸侯国里十分坚挺的一国。从公元前11世纪立国,直到公元前286年亡国历经八百载,最后才因为内乱被战国七雄中的齐楚魏三雄乘机联手攻灭。虽然宋国已经湮灭了两千多年,但是商人这个称呼从春秋时期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在古代初期“商”和“贾”是有区别的,而且有“行商坐贾”的说法。也就是指经营方式的不同,“商”就那些拿着货物穿街走巷的去贩卖货物的人,也就是说“商”需要游走在路上,从一个地方买进,到另一个地方卖出,用这种方式做生意的人。而“贾”有固定的场所,坐着吆喝贩卖货物的人。只是后来因为“商”和“贾”之间混合的人越来越多了,不易区分,所以人民就统一称呼他们为“商贾”,就是指做生意的人

最早的商业活动可以追溯到炎黄二帝的时期,而黄帝和炎帝就是当时的商业的创始人。在《易经》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意思就是说在那个时候,一般都是中午这个时候进行商业的交易的,老百姓们会统一聚集到一个地方,也就是所谓的市集,展示和交易自己的货物,各取所需。

但是有人却认为舜帝是史上第一位出现的商人。古籍《五帝本纪》中曾经这样说:舜在他年轻的时候,会到山上面耕种,并且在河流捕鱼,制作一些陶器,并在寿丘制作一些生活的用具,拿到负夏和那里的人进行交易,这就是典型的“商贾”经营模式。

“商贾”的地位在古代一直是不高的,到了商朝,朝廷甚至限制老百姓的商业活动,仅允许他们做生意,但是他们的一些商业的走动就收到了限制。因为当时都是做生意的人,因此后来又称“商贾”为商人。但是由于商人的活动受朝廷的管控,商贾地位在商朝慢慢开始下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地位又得到了提升,在当时商贾可是被列为“四名之一”。在《左传》有这样的记载:“士农工贾,不败其业。”“商贾”的道路从古到今可以说是起起伏伏,但是“商贾”的存在是不能磨灭,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是社会,就会产生交易,就会存在商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