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是什么意思
典故的意思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拼音:diǎn gù。
引证释义:
1、 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讌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北史·高隆之传》:隆之性好小巧,至於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
2、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老舍《茶馆》第三幕: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一》:语杂诙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
近义词:故事、掌故、典籍、智取。
典故造句
1、这篇文章滥用典故,有些句子读起来有晦涩之感。
2、这首诗里堆砌了大量典故,显得太过矫揉造作。
3、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典故让人不禁赞叹和敬佩。
4、在前往中学的小面包车,大哥哥给小朋友讲了“君子绝交不出恶语”的典故。
5、张大爷给我们讲述了“嫁鸡逐鸡,嫁犬逐犬”的成语典故。
6、仉氏含辛茹苦,为教育年幼顽皮的孟轲,留下了杀豚不欺子、三迁择邻、断织劝学的著名历史典故。
亣这样读dà
亣是“大”的籀文写法,读音dà,如:——亣氻,中的“亣”就是大的意思,“氻”是水声、泉声,本句的意思就是:大的水声。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十:亣部:亣dà他达切、原文籀文大,改古文。亦象人形。凡亣之属皆从亣。译文:籀文大字,是古文大字的改写。也像人的形状。凡是亣的部属都从亣。
说文解字注
籀文大,改古文
谓古文作大,籀文乃改作亣也,本是一字。而凡字偏旁或从古,或从籀不一。许为字书乃不得不析为二部。犹人儿本一字,必析为二部也。顾野王玉篇乃用隷法合二部为一部。遂使古籀之分不可考矣。
亦象人形
亦者,亦古文也。大象人形,此亦象人形。其字同,则其音同也。而大徐云大徒盖切,亣他达切。分别殊误。古去入不分。凡今去声之字,古皆入声。大读入声者,今惟有会稽(kuài jī)大末县。独存古语耳。实则凡大皆可入。非古文去,籀文入之谓。凡亣之属皆从亣。
康熙字典
《唐韵》他达切,音闼。《说文长笺》原本亣,佗盖切,与大字徒盖切本作一字异傍,居上为大,处下为亣。徐氏谬读盖为盇,又改作佗达切,而归之入声,误矣。
知识拓展:
生僻字是一个汉语词汇,又称冷僻字,指不常见的或人们不熟悉的汉字。生僻字没有一个标准,不能拿《新华字典》框定。
用途
生僻字没有一个标准,不能拿《新华字典》框定。因为字典里也有很多大学中文专业毕业也不认识的字,也有不少电脑里拼不出来的“麻烦”。因为汉字数量太大。跟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一样,字典里的字词,绝大部分都是不常用的。
以公认的《汉语大字典》为样本,它共收单字五万多。但是,实际通用的汉字并不很多。据统计,3500个常用字就覆盖了现代出版物用字的9948%。
十三经(《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毛泽东选集》四卷,总字数为660273个,使用不同的单字只有2981个。
籍:jí
1 书,书册:古籍。书籍。经籍。典籍。
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籍贯。户籍。国籍。学籍。
3 登记:籍没(mò)。籍吏民。
4 征收:籍田。
5 〔籍籍〕❶形容纷扰很大;❷形容名声很大;❸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6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本文摘自《汉典》)
鮀品是汕头一家企业公司,“鮀城”、“鮀岛”都是汕头的别称,因此“鮀”意思是源自于汕头。“品”是品质、质量的意思。鮀品公司口号是“共创优品,一生与你”。
"鮀"现多用于地名,有:鮀岛、鮀浦、鮀江街道、鮀莲街道等,皆位于广东汕头。
"鮀"一般也用来代指汕头市,比如"鮀城"、''鮀岛",都是指广东省的汕头市。如汕头一群"80"后年轻人,为实践自己的**梦想,自筹资金拍摄了本土**《鮀·恋》。里面的鮀字就是代指汕头的意思。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亥集中鱼字部鮀·康熙笔画:16 ·部外笔画:5。
《唐韵》徒何切《集韵》《韵会》《正韵》唐何切,音驼。《尔雅·释鱼》鲨鮀。《注》今吹沙小鱼,体圆而有点文。《正字通》鮀卽小沙鱼别名,说文以鮀为鮎,以鰋为鮀,非。详後鰋字注。
又《本草图经》鮀鱼生湖畔土窟中,形似守宫而大,长丈馀,背尾俱有鳞甲。
说文解字
卷十一鱼部鮀。
鮎也。从鱼它声。徒何切。
说文解字注
(鮀)鮎也。释鱼、毛传皆曰。鲨、鮀也。许以魦系乐浪潘国。释鮀为鮎。於古说不同。葢有所受之也。春秋传名鮀者字子鱼。玉裁又按鲨见於诗。尔雅、毛传皆曰。鲨、鮀也。许当无异说。不当训鮀为鮎、而以鲨为出乐浪潘国。葢鮎、也。鮎也。许同尔雅、毛传。而鮀下训沙也。亦与古同。毛诗鲨本作沙。故说文无鲨字。鮀下云沙也。浅人以为怪。遂窜改错乱如此。
诸书纪载虽有魦字、从沙省声。此乐浪潘国之鱼。非诗之沙也。故不相牵混。许书之精严如此。邠风莎鸡、古只作沙。释鱼开卷鲤鱣为一。鰋鮎为一。鲨鮀为一。许说皆同。惟鱧鲩为一。许说不同。舍人云。鲨、石鮀也。郭云。今吹沙小鱼也。体圆而有点文。从鱼。它声。徒何切。十七部。
以上内容参考 -汕头市鮀品贸易有限公司;-鮀
坟典的意思:三坟五典。泛指古籍。
坟典的拼音:fén diǎn
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九州之志)等古书。
坟典造句:
1、好像大家都来做忠臣节士,便有万年不倒的王朝了。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此其所以翻遍坟典,拍破脑袋,也想不出出路者也。刀尔登
2、仰休明之盛世,慨道教之陵迟,蹈先儒之逸轨,伤群言之芜秽,驰骛坟典,厘改僻谬,修撰始毕,图事适成,天违人愿,途不我与。
坟字笔顺:横、竖、提、点、横、撇、捺,坟共 7 画。
坟组词:坟山、坟窠、坟腴、坟土、坟茔、坟丘、坟场、坟堆、坟头、坟起、坟地、坟墓、坟冢、孤坟、哭坟、古坟、祖坟、岳坟、扫坟、上坟、迁坟、挖坟、荒坟、负土成坟、五典三坟、自掘坟墓、三坟五典
典组词:典案、典藩、典衣、典雅、典史、典章、典当、典制、典赡、典试、典借、典藏、典故、典据、典列、典票、典质、典礼、典兵、典韦、典范、典丽、典狱、典籍、典则、典铺、典刑、典型、典诰、典押、典子、典藉、典城、典卖
有啊,我学汉语言文学的。
恩《说文解字》是第一部以分析字形入手的字典。它是由许慎编写的。
至于《康熙字典》,它极其详细地分析字形,诠释字义,对字的来源也引许诸如明朝《正字通》这样的古籍,而且对于汉字的注音,它引《广韵》等注音法,特别是这本字典对异体字有详细介绍,现装最豪华的是内府影印本。 但是这本书它的查阅太繁琐,就是很多字根据古代形体,跟我们现在的查阅方法有很大出入,所以如果你不专门研究古代汉语方向的话,不建议你买它。
从字形和来源入手的比较全的 ,还有《中华大字典》(商务印书局)、《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等,这几个和我们现代查阅方法基本相同,其中一本是汉语专家陆费奎先生编著的。
以上是从字形字义来源查阅分析实词的,如果是查阅虚词,你还可以 找《助字辩略》等等,当然,古代汉语你也可以找《尔雅》 但是关于这方面的古籍,价格都不菲哦
1 籍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基本字义
1
书,书册:古~。书~。经~。典~。
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国~。学~。
3
登记:~没(mò)。~吏民。
4
征收:~田。
5
〔~~〕a形容纷扰很大;b形容名声很大;c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6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竹,耤( 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2
同本义 [book;register]
籍,簿书也。——《说文》
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
掌邦国宾客之体籍。——《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
非礼也勿籍。——《左传·成公二年》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
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籍口(户口);籍戎(编入军籍);籍地(官宦门第);削籍(官吏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除籍(于簿籍中除名)
4
泛指书,成册的著作 [book]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梦溪笔谈·活板》
由是文籍生焉。——萧统《文选序》
5
又如:籍图(文籍图书);书籍;古籍;经籍;典籍
6
代表个人的身份;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 [membership]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街问紫芝。——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7
又如:军籍;党籍;外籍;客籍;团籍;队籍
8
籍贯 [native place]
顷小儿回籍应举。——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书》
9
又如:回籍;原籍
10
征籍。中国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taxes]
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
11
又如:籍税(征收租税);籍赋(赋税);籍敛(征收田税);籍求(敛取);籍取(敛取;征收);籍兵(征集兵士)
12
门籍,一种写有当事人姓名的小牌子 [card]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汉书·魏相传》
13
又
汉代有事需要出入宫门者,皆有门籍悬于宫门,以备案验
〈动〉
1
登记 [register]
籍吏民。(籍,登记。登记官吏、人民,就是造花名册、户籍册等。)——《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籍名(登记籍贯名字);籍没(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籍夫(登记征用民夫);籍田(藉田。古代天子亲耕之田。以所获祭祀宗庙,并寓劝农之意)
3
没收入官 [confiscate]。如:籍配(籍没和充军);籍略(籍没和强取);籍死(犯罪被籍没致死);籍产(没收罪犯所有的财产)
4
假借。通“借” [use as a pretext; make use of]。如:籍甚(有所凭藉而更强大);籍在(依赖,慰藉)
〈形〉
1
杂乱 [in disorder]。如:狼籍
2 项藉的文言文字词翻译都有什么啊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3 “旧籍在东都”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旧籍在东都。(经《百度文言文翻译》翻译结果,依然是‘旧籍在东都’)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2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4 孔子文言文籍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本文2023-08-03 20:04: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