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314本」珍稀抄本、精华丛书、奇方妙治、祖传手抄本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5收藏

「中医古籍314本」珍稀抄本、精华丛书、奇方妙治、祖传手抄本等,第1张

目录(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

《秘授古脉法抄本》

中医-急救仙方

中医三补 养生

中医与汉方医腹诊

中医专家谈糖尿病饮食调养(高清版)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资料

中医之钥

中医五字经

中医人沙龙民间中医绝学专号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娄绍

中医体表疗法妙治百病(王启才)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学2008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秦伯未

中医入门一学就通-林政宏

中医入门必读歌诀

中医入门歌诀

中医入门谈

中医入门(高清版)

中医六方治百病(张子明)

中医典籍PDF电子书《经穴秘密》

中医内科学笔记图解

中医减肥秘传

中医十大名方+归脾汤

中医十大名方--小青龙汤-谭庆刚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谭宗艾等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逍遥散-温平康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六味地黄丸

中医十大名方-小柴胡汤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

中医十大名方

中医十大名方_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妙用:血府逐瘀汤

中医升降学(寇华胜)

中医单方应用大全(黄国健)

中医原来这么有趣—胡献国编着

中医古籍医论荟萃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28遵生八笺校注-[明]高濂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35名医别录(辑校本)-[梁]陶弘景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黄帝内经素问校注(郭霭春主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89随息居饮食谱清王士雄扫描版()

中医古籍珍本提要(余瀛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见能医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临症经应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儒医心镜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医通祖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1-5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孕育玄机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医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惊搐门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折衷秘传真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济世珍宝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温病辩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王应震要诀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考证病源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理集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薛氏济阴万金书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诊验医方歌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诚求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资生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01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1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8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20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中医临床思辨录(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一)—医家明镜(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结合探讨脏象(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证病对照问答(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肾病诊疗(高清版)

中医名言大辞典

中医名言录(邓铁涛)

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

中医四大基础讲稿合订本

中医四大方证治要气血痰郁(刘山雁编著)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指导

中医四部经典之温病条辨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7版

中医基础理论名言名句诵读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

中医基础理论的哲学思考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孙广仁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版)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曹东义)

中医外治法简编(理论骈文)

中医外治法集要

中医外用药治腰痛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大词典-PDF电子书下载-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大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太美《字里藏医》徐文兵

中医奇异治法

中医奇方妙治真传(张俊庭)

中医如何辨证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学习交流(第二讲小林谈阴阳)

中医学和藏医学基础理论特征的比较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高清版)

中医学基础(上、下册)

中医学概论--陈文慧2008(2)

中医学派

中医学熟读精选(2)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

中医学辨证概要(精华版)(1)

中医学问答·上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下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上册)

中医学问答(下册)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实践经验录(魏长春)

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余奉仙医方经验汇编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好东西)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

中医手心疗法大全

中医执业医师全科精华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解析(上下)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护理学—第三章经络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诊法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中医教程新编

中医敲打术经络拳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方法全书

中医时间医学(繁)

中医望眼辨证图解(0303;郑德良;彩色)

中医望眼辩证图解(郑德良)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彩图版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0809;本书编委会;彩色)

中医望诊测 健康

中医望诊相法--仿佛居士(1)

中医望诊相法-1991年版清晰版

中医望诊识病图谱(0606;陈家旭;彩色)

中医术语-证治要览

中医止咳糖浆功效各异

中医正骨学(岑泽波)

中医气机圆运动机理本源探讨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丛书—高血压病的中医预防保健(高清

中医治未病解读王琦扫描版

中医治法精华(邢玉瑞)

中医治疗学

中医治疗法则概论

中医流派

中医湿病证治学

中医熏洗疗法大全高树中冯学功

中医熟读背诵精选

中医理论辩(瞿岳云)

中医生理入门

中医病因病机学

中医病机论

中医病理(赖畴)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症治精华录

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中医眼科学

中医神志病学

中医筋伤学(韦贵康)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五脏病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儿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内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外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妇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学基础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诊断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药学

中医精髓图解汤泰元1997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标幽赋(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温病条辨-04下焦篇78秋燥(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八十一难经(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01(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2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1(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5(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4(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6(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73(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3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合并版

中医经典必背(高清)

中医经典必背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金匮要略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_内经

中医经穴秘密(中医典籍电子丛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脉法解

中医脐疗大全

中医脐疗大全·高树中

中医脾胃论白话解

中医自学百日通1

中医舌像与胃镜像对照图谱

中医芳疗

中医薪传

中医要籍重言研究:阅读中医古籍必懂的词汇

中医论证处方入门(龙野一雄)

中医证病名大辞典

中医诊断学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中医运气学解秘

中医面诊(高清版)

中医顽症金方—妇产科顽症金方

中医顽症金方—精神神经科顽症金方

中医食疗学_倪世美_11930348P

中药外治及外用配方实用专利精选CHM

中西医汇通派

丹溪学派(滋阴派)

人体核周天医学 王英秋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x

众方大成

医理大概约说 刘止唐

古今名医验方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

吉林省中医验方秘方汇编 (第三辑)

周宁中医锦方第一辑

周易与中医学

周易大传今注

唐容川

孙一奎

宗筋疗法讲义

寒凉学派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二辑)

攻邪学派

易水学派

智能医药学(郭志辰)

最全中医自学笔记

杏林集叶

温病学派

温补学派

祖传中医手抄本[失红方]

祖传九代老中医的神奇脉法

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_邢斌黄力注解

竹棠医镜(钱远铭)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经络三焦九道脉诊学(台湾 张胜利)

脾胃派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1阴阳五行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2病因病机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3脏腑经络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4诊法概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5八纲与八法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6六经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7卫气营血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8脏腑病证常用方药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9心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0肝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1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2肺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3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4中医病案分析

著名中医张锡纯著作

诸病源候论校释·上册

诸病源候论校释·下册

诸症歌诀

走廊医生事件再次升级:兰越峰被“拟解聘”-爱爱医医周精选第23期

走近中医_唐云着

走近中医_唐云著

走近中医大家周仲瑛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朱良春口述曹东义整理

走进中医

跌打秘方

重剂起沉疴古今医家大剂量用药经验集萃

重楼玉钥

重订十万金方(1958)

针灸快针治疗法则(周左宇)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俗语说:"礼多人不怪。"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国,方方面面都有礼节。行"折腰礼"是古代的礼俗之一,是一种虔诚、恭敬的表示。在中医学里,腰被认为是生命的枢纽。

"折腰礼"是我国古代礼节的一种,是 社会 交往中对人虔诚、恭敬的表示。按照清代著名学者姚鼐的说法:"若今之折腰,一揖而已;再拜而送之,两揖而已。夫折腰,则尻高首下,俗所云打恭者也。"

看来,人们对头和腰是很看重的,弯腰低头在许多场合还被理解为趋炎附上、没有骨气的意思。古人有"不为三斗米折腰"者,古诗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者,表现的都是上述意义。

中医说肾

中医医学认为,腰对人的 健康 乃至生命力的强弱都有紧要的关系。这是因为,"腰为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人的禀赋强弱、 健康 素质高低、生命系数大小都是由肾决定的。

肾藏精,主人体生殖发育,不论是生殖之精还是生命活动中作为动力的精气,皆出于肾。肾主精的功能失常,不仅会出现发育迟缓、筋骨痿软、发落齿脱、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等方面的病态,而且还会导致机体的早衰,使人的生命历程缩短。

肾还主水,对人体水液代谢发挥调节、平衡、约束、管理等多种功能。其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水肿、尿潴留等病症。现今临床上的许多肾病,如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无不从"水"论治。

此外,肾的病变也表现在腰、骨、髄、毛发、耳、肛门和男女生殖器上。发生在这些部位的疾病如腰痛、腰扭伤、腰肌劳损、骨折、骨髄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耳鸣、耳聋、大便干结、小便不畅等,如从肾论治无有不效的。

祖国医学中肾的功能既包括现代解剖学上肾的概念,又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把生命的主宰权交由肾掌握了。《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把女子7 49岁、男子8 64岁中生老病衰的变化,归结为肾气充 肾气实 肾气盛 肾气衰的动态生理过程,以肾气决定人的终生。

腰为肾之家,肾为人之本,壮腰可健肾,健肾固根本。

中医说补肾

中医的这一理论,经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证实是正确的,经现代科学的研究证实是科学的,同时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认可和接受。"男子补肾,女子减肥"作为当今保健的 时尚 ,虽然具有理解上的偏颇,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体生命活动中肾中心理论在人们心目中的深入程度。

把补肾理解成狭义的壮阳是不正确的,但补肾确实可以达到壮阳的目的,这也是千真万确的。

问题的关键是,首先要弄清是不是肾阳虚,需不需要壮阳,如何壮阳。这些问题都需要由中医辩证确定的,万不可自己凭"想当然"就给自己戴上"肾虚"的帽子。况且,肾虚有肾阴虚、肾阳虚之分,如果把药物用反了,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还会补出毛病来。

除了确以诊断为"肾虚"的病人之外,对于正常人保健来说,是不必用补的,应改为"养肾"或"益肾"之法,通过调节饮食、加强锻炼等科学 养生 方法和相应的保健措施,以固肾之根本。

补肾 壮阳

曾几何时,国外的"伟哥"、国内的"三鞭",在全球引起了轰动效应,"肾亏不亏"一时成了一些人的嘴边话。在过去"谈性色变"的中国,真不知该如何评价这件事。女性对补肾的要求也不亚于男子。

需要澄清的是,补肾虽有壮阳之功,但又与壮阳不能打等号,壮阳问题需要冷静、需要慎重。现代研究认为,壮阳药大都是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量达到其目的的,它的这一作用势必会为心脏增加负荷。而研究表明,阳痿可能正是某些心脏病的征兆,有40%的阳痿患者与心脏冠状动脉阻塞有关。糊里糊涂给带着病的心脏再加负荷,想的是"雪中送炭",其实是"火上浇油",危险肯定是存在的。

温馨提示:

总之,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2月7日,重庆中医院发布讣告,重庆的第一位国医大师(国家级中医大师,代表了中医界的最高荣誉)中国***党员郑新在2月6日21时46分去世,96岁高龄。其中重庆市中医院发布的讣告对这位国医大师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他的毕生都奉献给了中医药事业,专心研习岐黄之术,潜心研究中医药典籍,曾拜了重庆名医大家唐阳春、吴佩衡等为师,他的突出贡献之一是携手中医大家黄星垣共创了中医急诊研究的先河。

他总结出来的中医内科急诊基本治疗,提出了“热毒学说”“温病截断疗法”等的学说,发明推广了参麦针等为代表的现代中医急诊制剂,成为了全国中医急诊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他专研慢性肾病,研制出疗效独特的肾病1号、肾病11号中药制剂,形成了理、法、方、药一系列的诊治体系,提出了肾病三因论,肾病多於论,肾病“治未病”思想,他驱邪扶正并重、扶正重在脾肾,衷中参西为我用等的理论思想对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位国医大师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众多的成就与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为了改变人们印象中的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的看法,他利用了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的古代中医典籍,对古方进行改良,逐渐形成了一套中医应对急诊的理论。同时还研发了系统的中医制剂配方——清热解毒针、参麦针、针液养阴针、火把花根片等,这些药有些能够直接静脉注射,有的可以口服,对于外感高热、感染性休克、心绞痛、心律失常、休克等的急诊和慢性肾炎等的疾病都有显著的效果。

回顾郑老的一生都在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他的孜孜不倦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后辈人学习。

肾病综合征(NS)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是与感染有关,也与环境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长期处于风寒以及潮湿情况下很容易发病。而且容易反复,发病率高,危害大。患者出现蛋白尿、水肿、身体乏力、食欲不振、厌食、血尿等情况。

肾病综合征分很多种病理类型。一般来说,需要根据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穿刺病理情况、肾功能以及血压情况等指标,综合选择使用激素或者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大概有60%-70%的患者有效,也有的患者效果不好。有些患者使用中药或西药配合中药治疗,病情控制稳定。

男子肾病多年2个中药方调理肾功能恢复

病例:患者xxx,男,50岁,年轻时从事体力工作,平时出汗多,吃饭喜欢多放盐,晚上还要喝酒解乏。后来调整到比较轻的工作部门,但仍然有饮食重口味,否则吃饭无味。后来体检发现血压偏高,医生建议饮食调理。因身体没有不适,并没有改变。8年前感觉身体不舒服,时常乏力,眼睑水肿,以为是劳累,没有重视。

大约一年后腿水肿,感觉身体可能出了问题,到医院检查,发现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2g,血浆白蛋白23g/L,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没有进行肾穿刺,吃激素一段时间没见好转,后来听信别人的偏方,吃雷公藤一段时间没见效。感觉病情加重,开始寻求中医专家治疗。

2014年5月来到北京求医。患者因腿肿行走困难,家人搀扶着到门诊,检查发现全身重度水肿,尿量减少,每日500~600ml。疲劳乏力头晕,腰酸腰痛,舌色黯红,舌苔白水滑,脉沉细弱。尿常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3g。

中医辨证认为患者气阴两虚、水湿内停,中医治疗既要益气养阴,又要利水消肿,在两个传统基础药方的基础上化裁组方,用《参芪地黄汤》益气养阴,用水陆二仙丹固肾涩精,减少蛋白尿。配合《黄芪鲤鱼汤》食疗,辅助提高血浆白蛋白,加强利水消肿效果。

服药一个月后复查,尿量增加,水肿明显消退,可以自由行走,身体乏力好转,尿常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612g,血浆白蛋白28g/L。继续以上方治疗1个月复查,水肿全消退,乏力腰酸症状消失,力气增加,尿常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g。继续服药半年复查,身体无不适,精神良好,尿蛋白转阴,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1g,血浆白蛋白42g/L。门诊随访7年病情稳定,定期复查尿常规,保持阴性,未再复发,生活正常。

两个传统药方合用化裁配制中药

《参芪地黄汤》出自《杂病犀烛》,具有益气养阴,滋肾健脾之功效,对于肾病出现乏力腰酸等症状的肾友有积极效果。主治脾肾不足,气阴两虚。症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低热倦怠,手足心热,短气易汗,舌偏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无力。

《水陆二仙丹》出自南宋医家洪遵所撰《洪氏集验方》,本方出自宋•苏颂《本草图经》,原名“水陆丹”,在《政和本草》卷二十三鸡头实(芡实)条曾予引载。方中由芡实、金樱子组成,二药有固精缩尿之效。主治肾虚遗精、滑精、白浊,小便频数,女子带下,舌淡苔白,脉沉弱。此方辨证治疗蛋白尿。

两个药方化裁后拟定药方组成:太子参、生黄芪、生地黄、山药、泽泻、山萸肉、茯苓、当归、冬瓜皮、牡丹皮、芡实、金樱子、黄精等,水煎服,日服药2次。

肾病综合征患者注意事项

1、充足休息。患者出现中度以上水肿、血尿、少尿或严重并发症时需要卧床休息。面部水肿时患者枕头应该稍高些;严重水肿者还应该经常变换体位;胸腔积液者半卧位。患者不能长期卧床不起,病情好转时,可以下床适当运动。但是不要做剧烈运动,可以做一些慢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运动量根据病情情况而定。患者不能劳累过度,否则会加重病情。

2、饮食合理。患者平时要以清淡食物为主,在服用大剂量激素期间,患者应该低盐饮食,摄入量大概为3—5g。如果明显出现水肿时,患者应该禁盐,禁盐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当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可以不必限盐,但还是不宜过多。蛋白质摄入量以维持机体需要以及加上尿中流失即可,用量为1g/kg,而且是以优势蛋白质为主,比如:牛奶、鸡蛋、鱼以及瘦肉类。

3、遵医嘱,科学治疗。患者必须定期检查尿常规与肾功能,减药或停药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尤其使用激素治疗时,不能改变用药方式,比如突然停药。患者可以用利尿剂来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尿量、体重、皮肤弹性等,出现呼吸道感染时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复发或加重。

4、心理治疗。肾病综合征病程长,患者往往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应该多给一些安慰和鼓励,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5、预防感染。因为疾病问题容易使代谢废物滞留在体内,容易出现口腔溃疡等症状,应该加强个人卫生护理,可以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肾病综合征患者如果待在房间内,应该尽量保持空气流通,尽可能多开窗,清洁卫生。部分患者可以家中安置紫外线灯帮助杀菌,进行消毒处理。外出的时候,尽量戴口罩,尽可能避免前往流感高、人多的场所。

尿内出现蛋白称为蛋白尿,也称尿蛋白。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里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但当肾脏发生病变时,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因为肾脏滤过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质“漏网”。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规检查可以测出即为蛋白尿。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常见表现,全身性疾病亦可出现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NS)是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为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原发性NS属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由多种病理类型构成。

大量蛋白尿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成人每天尿蛋白排出量大于35g即称为大量蛋白尿。早期一般不易发现,往往发展到水肿,患者才去就诊。也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可加重尿蛋白的症状。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凡有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水肿消失、一般情况好转后,可以起床活动。饮食应以优质蛋白为主,水肿时应低盐(<3g/d)饮食,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的饮食。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消肿、利尿、降低尿蛋白。中医用一些能健脾补肾的药物调理,同时也要消肿、利尿。

男子肾病综合征西药治疗不佳,中医用经方治疗康复

患者xxx,男,35岁,河北人。因外出打工,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因素,2年前出现眼睑浮肿,到当地医院就医,检查发现尿蛋白,服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效果不理想。

2021年9月18日到某中医医院求医。入院后,症见:精神、睡眠一般,饮食正常,大便正常,小便量中,肉眼见泡沫尿。舌淡,苔白,脉滑。入院后检查:尿素氮67 mmol/L,肌酐110 umol/L,尿酸406umol/L,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42g,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

中医诊断:水肿-肾阳虚型。治法:补肾壮阳,利水消肿。用古代经方“六味地黄汤”加减,温补肾阳、利水消肿。首开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半个月后复查尿蛋白(+),其他指标在正常范围。表明原中药方有效,继续服药半个月复查,尿蛋白转阴,其他指标稳定。患者出院后继续服中药调理,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合理作息,定期复查,一年病情没见复发。

医生表示,患者因打工劳累过度,伤及肾阳,出现眼睑浮肿,检查发现尿蛋白,小便肉眼可见泡沫。舌淡,苔白,脉滑。治法:补肾壮阳,利水消肿。而古经方六味地黄汤,阴中求阳,加入温补肾阳、利水消肿之中药,肾主藏精,肾阳恢复,精气不泻,尿蛋白减少。

中医如何预防肾病综合征复发?

临床上,肾病综合征易复发。复发的诱导因素:有的患者过分考虑药物副反应,疗程不足便自行减药、甚至停药;有的则因为心理障碍较大,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睡眠质量也极差等;有的则生活不节制,过度疲劳,饮食不洁,三天两头腹泻、感冒;有的患者没有严格遵照医嘱用药,随意性较大;有的人觉得自己有病,“大补元气”,饮食中摄入过量的蛋白质。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肾病综合症患者阻止复发,要做好5点:

1、严格遵医嘱。肾脏的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坚持治疗。服药一定按剂量服用,服用周期达到医生所规定的疗程。定期门诊随访,遵照医生意见调整用药。特别是服用激素的患者,当强的松减量到每天20 25毫克时,病情反复的机会较多。复发后不要惊慌,赶紧就医,根据病情调整方案后,能重新缓解病情。

2、保持良好心态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心理状态和饮食对于肾病综合症患者住院治疗和预后养护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要给自己增加不良的心理暗示,不生气、易怒,要学会释然的对待事物。饮食上要遵医嘱合理搭配饮食,一定要克制原来的不利于疾病恢复的饮食习惯。

3、适当锻炼,增进体质。患者常常会从医生、家人或亲朋好友那里得到忠告:“一定要注意休息!”、“千万不要累着!”因而肾病患者休息多,不活动。更有甚者,卧床不起。专家认为,过分依赖休息的生活方式对于肾病综合症患者的康复弊多利少。走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锻炼方法,但要量力而行,体质差的可缓行,时间短些;体质强的可疾走,时间长些。持之以恒,定能获益。

4、要密切配合医生诊治,尽早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可作肾活检,从细胞结构水平确定疾病性质,然后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5、要积极预防感冒、感染。从统计复发的诱发因素来看,感冒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肾病综合症患者血液中的蛋白大量从尿液中流失,流失的物质中,包括了构成免疫防线的重要成分,如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同时体内白细胞功能下降、锌等微量元素也丢失。这些都严重削弱了机体对外界致病因子的抵御能力。

在西医治疗中,经常要用到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等免疫抑制剂,这对已经薄弱的免疫防线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肾病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腹膜炎、胸膜炎、皮下软组织感染等。如果发生了感染,应及时就医。尽量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药物,必要时可采用中西医方法治疗,效果好,不易反复。

看到过临床研究数据,说中国人里面,有肾脏疾病的人非常多,在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有肾脏疾病,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但是,这确实是医学数据,所以,我们需要提升对肾病的认知,并且学会保护肾脏。

那么,到底什么是肾病呢?

它距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首先,要向大家澄清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肾病,是肾脏实质出现了疾病,和中医讲的肾虚不是一个问题。

中医的肾,是一个系统,包括过滤尿液,包括生殖,包括藏精等等,是人身体的根本,肾虚之后,人体会生长缓慢,甚至衰退,会出现性功能异常,整个身体都会受到影响,当然,也包括过滤尿液的功能。

而西医讲的肾脏,是一个具体的器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腰子”,这个器官的主要功能,就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然后通过尿液将其代谢出体外。

我们现在所讲的肾病,就是西医讲的这个器官出了问题,无法正常过滤尿液,这个系列的病变,分为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代偿期)、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尿毒症)等疾病。

这个肾病,与中医讲的肾虚,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部分内容有相关性,但是本质完全不同,所以,不能混淆。

将两个问题搞混,是之前一些中医治疗肾病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我们今天主要谈的,就是危害人们最大的, 慢性肾小球肾炎,俗称慢性肾病 。

医学数据说的,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有肾病,主要指的就是这个病。

那么,这个病都有什么症状呢?

其实,这个病特别不容易识别的,很多人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就直接发现已经是肾功能衰竭了。

1肾病早期,可能会出现腰酸,腰无力的感觉,劳累后更加严重,所以,大家会觉得这是“肾虚”了,其实,多数是湿热为患,也可能是虚实夹杂。

2尿液改变,比如,尿里面泡沫变多,尿液浑浊(不一定都出现的),尿的颜色变红等等,但是,因为肾病的证型不一,所以,尿液的改变也不一。

但是在有些阶段,会出现血尿,所以,出现血尿的时候,要更加重视。

3尿的频次改变,比如尿频,尿量变多或者变得非常少,夜尿增加。

4会出现血压升高的表现。这是因为肾病导致肾脏血脉不通,身体要维持正常运行就要加压,因此,当肾脏的瘀血清除后,血压才会恢复。

5出现全身的疲劳症状,经常疲乏无力。

而最重要的,是尿液检查的改变,可以去医院,挂内科的号,然后开个尿常规的检验单,做个尿常规检查,只要其中的指标改变,就要引起重视。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尿液中的红细胞升高,尿蛋白升高,和白细胞升高。其中尿蛋白和红细胞,最有诊断价值。

如果真的确认患了慢性肾病,还要验血检查,检查血液中的肌酐和尿素氮,如果都高,说明已经到了肾功能衰竭的地步了。

但是,肾脏的代偿能力太强,即使一般的肾功能损失了,剩下的肾脏,还是能把工作都给做完的,所以,当肌酐和尿素氮检查异常的时候,说明肾脏已经丧失一半以上的功能了。

这就是肾病可怕的地方,有隐藏性。所以,很多人发现自己有症状的时候,就已经是终末期了。

那么,为何会出现肾病呢?

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预防吗?

肾病的原因大致有这么几个:

1遗传性。肾病具有家族聚集的特征,如果长辈有肾病的,很有可能,后代患病的比率就高,研究显示,这种遗传具有基因性的改变。

2外邪入侵。很抱歉我这篇文章用中西医的表述同时进行。外邪包括各种感染,比如感冒,引起的咽喉发炎,其中细菌和其代谢产物,会沿着血液巡行,最终抵达肾脏,引起肾小球基底膜的免疫反应,就出现了肾病。中医讲,这是外邪直入肾经为患。

这个原因是肾病的最重要的原因,遗传的因素只是一小部分,而很多没有任何遗传因素的人,也会因为感冒的感染,导致肾病。

所以,普通感冒不可怕,比如刚刚受寒,打喷嚏等不可怕,可是如果外邪继续深入,引起了咽喉发炎,则一个后果是引起肾病,另外还可能引起心肌炎。所以,我一直强调把感冒消灭在第一个阶段,外寒阶段。

多数肾病,也就是我们说的慢性肾炎,就是一场感冒过后,出现的问题。而其中很多人,从来没有进行过尿液检查,也从来不知道自己患了肾病。

3服用药物。有很多药物会损害肾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肾脏损害。比如关木通,汉防己,马兜铃等。因为认识到这些问题,这些中药,现在中医已经很少开了,坦诚地讲,我觉得这是中医要感谢现代药理研究的地方,否则继续使用,后果严重。

但是,现在导致肾病的药物,中药其实已经不多了,基本上没有哪个医生开方子还有关木通的了。而对肾脏危害最大的,更多的是西药,比如很多抗生素,就有肾毒性,会直接伤害肾脏。所以,控制对药物的滥用,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肾病的发生,还有一些中医角度的原因:

1肾虚。肾虚之人,更容易感受外邪,使得外邪深入,直入肾经。西医可以发现肾病是感冒的感染导致的,但是,为何有人出现肾病,有人感冒就没有出现肾病呢?这个西医是解释不清的。我们中医认为,肾虚之人,外邪更容易直接深入。

2着凉。这也是一个西医不清楚的原因。而中医认为,人体最怕受寒,尤其是下焦,因为肾经循行于身体的下部,所以,下肢很忌讳着凉。我就见过这样的患者,小伙子,在东北的冬天,穿着单皮鞋,去冻冰的湖面上去玩,结果回来就患了肾炎,这是我的一位亲属,所以印象深刻。

还有一位朋友,去深山里冰冷刺骨的溪水中玩,回来也患了肾炎。

今天,我们因为篇幅的关系,讲了肾炎的来龙去脉,并没有讲到治疗,其实谈到治疗,西医的手段就有限了,西医是在检查肾病方面非常先进,但是治疗,只有激素冲击这个手段,而我见到的很多西医医院的肾内科,开的也都是中成药,而西医认为,所有的慢性肾炎,最终都要发展成肾功能衰竭,这个过程不可终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