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中记载的“蠁”是什么?
2000多年前《尔雅》一书中提到“蠁”,晋代郭璞在为《尔雅》作注时说,“蠁”还有一个名字叫“蛹虫”。蠁为什么又叫“蛹虫”呢?我们看一下宋代陆佃《埤雅》中的记载,就清楚了。《埤雅》:“蠁,旧说:蝇于蚕身乳子,既茧化而成蛆,俗呼蠁子,入土为蝇。”这是说,蠁这种寄生蝇在蚕身上产卵,等到蚕吐丝成茧时,蝇卵便生在蚕蛹中孵化为蝇蛆虫,俗称之为蠁子,这种蝇蛆钻进土中,不久就化为蝇。明代谭贞默亲身观察,不仅验证了前人记载的正确,而且指出这种寄生蝇是在蚕体背部产卵的,所有的卵都要化为蝇蛆,吮食蚕蛹体组织,最后钻出,入土化为成虫(蝇)。
现在我们知道,古代人所说的蠁虫,实际上就是多化性的蚕蛆蝇。它的幼虫寄生于蚕体,便造成了家蚕蝇蛆病害。谭贞默曾经正确地指出,受蚕蛆蝇寄生为害的主要是夏蚕。夏蚕中有十分之七的蚕蛹有蝇蛆寄生,所以不能正常发育,只有十分之三的蚕蛹能正常发育成熟。可见其对蚕业生产为害之烈。
由此可以看出,郭璞之所以又把蠁叫做“蛹虫”,是因为这种寄生蝇是蚕的主要虫害之一,而它的幼虫(蛆)在离开蚕体之前,多半是生活在家蚕生活史中的蛹期。所以蛹虫有蛹中之虫的意思。
蚕蛆蝇
用塑料保鲜膜裹起来,效果跟塑封差不多,包保鲜膜,放到箱子里或者书架上。这主要跟书籍用纸的酸性有关,也跟你的保管条件有关。你会发现,放在一起的书不是每本都泛黄的,就是这个道理。 用牛皮纸包书皮是个比较好的办法。实践告诉我,用牛皮纸包书皮至少可以使新闻纸的书籍封皮保持20年不泛黄,内页也相对洁白。另外就是避免放书的地方被阳光直晒,干燥、通风、少灰尘。南方的潮湿天气,是书籍存放的大敌,防潮很重要。香薰有帮助。每天拿鸡毛掸子掸掸灰,书柜和书籍之间的空隙我就用纸铺上一层,这样也可以防灰防晒,效果不错。还有就是经常翻动,给书本们搬搬家。书是拿来看的,所以不喜欢封箱。每天拿鸡毛掸子掸掸灰,书柜和书籍之间的空隙我就用纸铺上一层,这样也可以防灰防晒,效果不错。还有就是经常翻动,给书本们搬搬家。书是拿来看的,所以不喜欢封箱。隔段时间,拿出来晒太阳应该有适合你 你试下吧 应该行的
在吴邪从水里走到主殿之后,他将皮俑姐姐安置到一方,后来遭到粽子围攻,皮俑姐姐关键时刻出现,救了吴邪一命,随后吴邪将其带出了南海王墓。
后来,吴邪便带着皮俑姐姐待了好几天,吃睡都在一起。看似一切十分平静,皮俑姐姐也只是一直跟着吴邪,而实际上,皮俑姐姐十分危险。

到底危险在哪里呢?为现在皮俑姐姐不仅仅是一个皮俑,而是一种离奇的虫子。这种虫子名叫青蚨。古籍中曾对其有过记载,说这是一种蛊虫,分为子虫和母虫,母子不分离,所以不管离得多远也能相遇。
所以,古人就用这种方式来寻人。而子虫用的是男人的皮养,母虫则是用女人的皮养。这样一来可以解释,为什么皮俑姐姐一直跟着吴邪了。

因为吴邪的身上进了子虫,而皮俑姐姐则是用母虫来养的。所以,无论吴邪去什么地方,皮俑姐姐都会跟着他。
在正常情况下,子虫和母虫都属于沉睡的状态,除了会相互吸引外,没有其他的危险,但是这种虫有个致命的地方,那就是不能见血,一旦见血就会复活。

吴邪并不知道这一点,一不小心便让母虫复活,危险也就来了。复活的皮俑姐姐十分可怕,张开皮就把吴邪给包裹了进去,要不是白昊天及时赶到将吴邪给救了出来,想必吴邪就真的没了。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吴邪身上有子虫,那么会是什么时候被寄生的呢?其实从已播出的剧情中大致可以找到答案。

在剧中有一段情节,那就是吴邪的眼睛呈现很明显的红色,而一直跟他在一起的胖子却没有,虽然两人曾经一块中毒、出现幻觉,但是眼睛变红的情况却只有吴邪有。
由此可以推测出,就是这个时候吴邪被子虫寄生的。

所以说,现在看着皮俑姐姐如此可爱,而且身份尊贵,还是哑巴公主,再加上在水道中皮俑姐姐溜吴邪找出路,真的有意思。
紫胶是紫胶虫的分泌物,在我国古书上称为“紫铆”、“紫梗”或“赤胶”,是由紫胶虫的雌虫分泌的。紫胶虫又叫“紫梗虫”,古代曾称为“轲虫”,在国外称为“胶虫”或者“鳞片虫”。
胶虫也是一种资源昆虫。紫胶首先是用作药材,其次用作染料。
许多古籍有用作染料的记载,《吴录》说紫胶可以染絮物即丝织品;苏恭说可以染麖皮和宝钿,苏颂著《本草图经》说今医方也罕用,唯染家所需,说明到了宋代紫胶用作染料,已超过药用了。
我国古代所用紫胶,可能多从国外进口,古籍所载产地有越南中部的清化省、真腊、波斯、昆仑、海南、交州、南番等。虽然都提到了我国也出产紫胶,但可能由于陆上交通不便,不如海路来得方便而从国外进口。
《徐霞客游记》第一个明确云南省是我国紫胶的产地,一直以来云南省是我国紫胶的主要产区。云南省所产的紫胶都以低价作为原料输出国外,在国际市场上占相当数量。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云南考察时,第一次指出云南是我国紫胶产地,同时记述了紫胶虫的寄生植物紫梗树的形态。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大怪虫分别是怪哉、蜮、青蚨和酒虫。这四种虫子都是出现在古书古籍中的,后来被人们统称为四大怪虫,但是实际上这四种怪虫是否真实存在还有待考量。
怪哉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是与汉武帝有关的。秦朝时期,统治者暴虐,让很多无辜百姓深感恐惧,但是他们又无可奈何,只能仰天长叹:“怪哉!怪哉!”是为了质问上天“这是为什么!”后来便有了这个怪哉虫,一直存留到了汉朝,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发现了这种虫,便问身边的人怎么办,有人说酒可以解愁,也可以用来对付此虫,于是汉武帝就用美酒浇灌这只虫,虫子果然就消失了。
蜮的传说就更加古老了,最早是出现在《诗经》里。传说这种虫子的嘴十分尖锐,而且可以存放沙子然后反弹出来,它们会躲藏在浅水处,发现有人就用沙子弹射他们,而它们的口水是有毒的,被射中的人都会生病或者死亡。后来的成语鬼蜮伎俩也是因此虫而来的,用来形容那些卑鄙下作的手段。
青蚨是被记录在《鬼谷子》中的一种虫子,据说能将花出去的钱还回来。用法是将青蚨的血分别涂抹在两颗钱币上,一颗为母,一颗为子,如果你只花其中一颗,把另一颗留在身边,那么花出去那颗钱币就会悄悄飞回来,因为这个典故,青蚨还成为了古时候钱的别称。
酒虫则是出现在《聊斋志异》中的一种虫子,长在人的身体里,能够吸收掉人喝进去的所有酒精。因此,体内长了酒虫的人,就能做到千杯不醉了,古时候人们喝酒的时候遇到酒量好的人,就会指着人家的肚子说:“你的肚子里长了酒虫!”
本文2023-08-03 20:13: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