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书特别的多,中国各城市历史的书,人文,特产的书有哪些?
1、《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是根据中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要求,为全面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响力,由国家有关部门主导,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组织实施的“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
根据中央的有关要求,《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拟于“十三五”时期开始,通过2-3个五年计划,实现334个地级市的全覆盖。其中,“十三五”时期拟计划出版100个城市分卷。
2、《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本书系《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0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概况。主要内容包括民族与疆域、行政区划及其变迁、政治中心的分布与变化、人口分布与变迁、农业开发与地域特征、工矿业分布与发展、城市与交通、商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以及历史文化景观形成的地理与历史背景等。
3、《走遍中国》是一本实用的原生态自助旅行指南,书中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人文、风光、地理信息,精彩的大图附有原始的拍摄数据,让摄影爱好者获得更多有用的参考信息。
4、《读城记》,易中天在2003年首次出版的城市散文集,于2018年1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新版,记录了北京、上海、厦门、武汉、成都、广州六座城市 的城市面貌。
5、《中华文化史》是2005年12月1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作者冯天瑜、何晓明。本书从地理背景、经济土壤、社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成机制,以及自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内中华文化自发生到一统、多元、隆盛、内省、融合、陈暮开新、烂熟式微、蜕变新生的发展历程。
-走遍中国
-《中华文化史》
-《读城记》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沿革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汉”的由来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近代史上的武汉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重大事件概要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人物 作为"九省总汇之通衢"的武汉,可谓群贤毕至、才俊荟萃。 先古以来,孙权江夏筑城、岳飞屯兵武昌、崔颢黄鹤楼题诗等先贤足迹至今千古传诵。明末抗击后金统帅熊廷弼修江堤,造福人民。特别是进入近代史后,辛亥首义地武汉,产生了刘静庵、黄兴、孙武、蒋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张之洞治鄂兴办工厂,开创了中国乃至东亚领先的现代工业先河;特定的土壤,培育了大批文化名人,如: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闻一多、哲学家熊十力等等数不胜数。 本世纪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不止一次到过武汉,在史书上留下光辉篇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1894年、1912年两度来汉,对辛亥首义的武汉给予了"武汉一呼,天下响应","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高度评价。在他编制的《建国方略》等巨著中,曾为武汉专门作出建设规划。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在武昌农讲所、"八七"会址、东湖梅园等留下历史性脚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等诗词手迹,炳蔚江城;17次在汉畅游长江的实践更深深地激励着武汉人民奋勇前进。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巨轮加速前进,1992年初南巡首站抵达武汉,发表了"发展是硬道理"著名论断,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豪迈步伐,武汉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重镇、商品贸易中心、交通枢钮和教育、科研基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化名城更添活力。 在这跨世纪的交替中,武汉人正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创新者的勇气,锐意进取,再创辉煌。为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钢铁、汽车、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基地和金融、流通、运输、信息、科教五大聚散中心,塑造并充分展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奕奕风采而团结奋斗。 武汉的城市文明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 盘龙城位于现在黄陂县境内,是在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地区长期隶属楚国,楚文化也因此成为今日武汉文化的渊薮。武汉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水运,历来就是商贸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十八世纪的汉口,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1861年开埠后,汉口成为当时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1911年,武昌城上空响起辛亥革命第一枪,由此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你也没说你哪的 这是在网上给你找的
武汉新华书店 武胜路、江汉路、中南路、司门口、青山建七等均有店面
1。湖北出版文化城
书城在南湖,武汉理工大对面,铺面大,外部还有两家银行(好像是交行和招商)方便你钱不够的时候不至于错过好书。一楼大厅左侧现有贝塔斯曼书友会,服务态度好,流行书的殿堂。一楼正厅主营管理、金融投资、市场营销、部分社科类书籍,中央有一休闲吧,可以喝茶休息。厕所也在一楼,比较豪华。
二楼主营计算机、文学艺术、社科类书籍,在美术类书籍陈列台后面还有一部分原版书出售。这一层人数最为集中,按照出版社和图书类别划分了许多区域,其中古籍书专门放在一间内室。这一层的书很丰富,唯一让人遗憾的是诗集太少。二楼厕所不能用,说是要上三楼,三楼比较冷清,建议去一楼。
三楼是卖办公用品和培训的地方,据广告宣传系全国第一个黑客培训基地所在地,没啥看头,有厕所,很隐晦。
优点:干净。服务尚可。小推车实用,书比较多。
缺点:不打折。图书查询系统的负责人员业务不太熟练。坐的地方少。
图书城后两百米的图书批发市场值得一转,都是小铺面,其中三联书店和一家社科书店(名字不大记得了)不错,还有一家小店面有全套的河北教育出的诗歌辑(共五辑),喜欢的不要错过。八折优惠。
行车:乘22、55、529、556、571、590、710、804路公交到图书城站下。(路线来自网上)
Update:鹤影:湖北出版文化城现在改为崇文广场。一楼全部清空,正在装修。以后就二楼买书了。
2。图书大世界
全部是两层铺面,多为小个体,新华书店在此设立了最大的书铺,书很丰富,比常规的新华书店耐看,八折。有几家特色书店诸如卖地图的等等。其他的书店,很久没去,不大记得了,请大家补充。
优点:八折封顶,批零兼营。
缺点:地点较远,杂而不精。
行车:207、519、561、601、47、69、527、604、605、621、705、803路到马场角。610、522、60、809路至长江日报路下车。
3。光谷书城
出版城是全国最大的书城,光谷书城则是全国最大的单层图书铺面,一万平米,主营科技类图书,号称全国最大的科技书城。就我的买书经历来看,它的文化类书籍也很不错,有些湖北图书城没有或者缺货的图书,这里都有。二者是很好的互补。
优点:互补性。环境舒适,厕所在店外。
缺点:会员制,买书的大多是穷鬼(如我),会员制虽然可以打折,但门槛太高,主要针对当地高校的老师及科研人员。
行车:15、18、25、54、59、510、518、521、536、540、583、591、593、702、703、709、728、733、739路车,鲁巷下车,对面那个概念型建筑即是。
4。三新书城
广部屯洪山商场五楼,人不多,前面主营社科人文法律财经,后面是计算机跟相关领域的科技书,计算机类图书八折,其余九折。人不多,书多,空气不大好,铺面大,很能晃一些时候,能找到一些好书。
行车:去广部屯的车都成。
连锁
1。新华书店
连锁黑老大。据我所闻,武汉最有名的几家分别是武胜路、江汉路、中南路、司门口、青山建七等,皆因地理优势好而做的挺大,其中江汉路新华书店里面的 集古斋卖古籍书,前天去转转,还不算太坏,楼梯上一溜坐满看书的娃娃,是道风景。另外,武大那边的新华书店多卖外文书。中南新华书店(外文书店)也设了贝塔斯曼,某日瞟见江汉路似乎也有,待求证,至今不是他们会员。
2 武汉书店地图 beta30——有待完善
2。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我在武汉寻到的有四家:司门口、洪山商场、武大、南湖。其中要算司门口三联应着地理优势,经营得最好。这里交通便利,可以方便地抵达其余三个三联书店(我是路盲,只有借司门口三联这个出发点,给各位指个小路):
司门口-洪山三联(商场内):521广部屯站
司门口-武大三联(学府店):515武汉大学站
司门口-南湖三联(书城后):529图书城站
3。席殊书屋
席殊书屋号称是全国第一图书连锁,武汉店我就遇上两家,有名的是武大席殊,埋名的是中南席殊。武大的不说了,说说中南那家,在中南商场六楼,从麦当劳(在商场的那部分)的电梯上去,六楼即是。书店不大,打折,有些老书按出版年份打折较多,低至三折。
Update:添加俩计算机书店
4。七环书店
主营计算机图书,目前在街道口,沿着新世界百货往里走。
5。北斗星书店
主营计算机图书,街道口车站附近。
个体
1。适之书屋
适之书屋的名字来历,我一直猜测是不是和胡适有关。书店目前在傅加坡附近的五月花大酒店(到底是几星级?)附近,教辅书、流行小说、文学艺术都卖,和类似的书店相比,文化味明显要浓重些,只要看看社科类书柜就知道了。老板三四十来岁,是个懂书人。不算教辅,一般八折。
2。舒然书局
此地我没去过,在常青花园,远。仅仅从报纸上读到,似乎不错,摘录如下:
对于网络、报纸等媒体上公布的新书排行榜,朱文玮(书局创办人)是不屑一顾的,他只卖他自己喜欢的书。历史、哲学、人文艺术以及一些能真正感动人心的小说,是朱文玮的重点选择目标。每周都有一天,朱文玮会开着自己的车,去武汉图书大世界淘宝。“当然我自己也会主动去找一些喜欢的书。”书吧里有一套10卷本的《石头记会真》,那是由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与其已故四兄积50年苦功研究而成,真正接近曹雪芹原本真笔的一部可以信赖的《石头记》。“这书800元一套,当时全武汉市的书店都没有卖,我实在喜欢,后来还是找了相熟的书商,请求他们帮忙进了七套。”另外有些时候,朱文玮也会全武汉市去淘书,那是因为受顾客之托———书吧实施会员制,对于会员想买的书,朱文玮总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他更愿意把这些真正的爱书人当作朋友。
Update:最近路过,藏的有些隐蔽,是在附近的一个学生公寓附近。(但愿没记错)。
3。三味书屋
武大附近,离三联不到一百米,有些书还是值得一看,楼上租书。
武汉做得不错的私营书店,相信不止这些,请大伙儿添加(;
4。不解风情书坊
呃,这个是我自己想的一个名字,因为上海有季风,北京有风入松,咱也想在咱武汉有个书坊,也要有个风字,于是就找到这么个名字,初步定于2025年开店,欢迎大家到时捧场啊!
其他
1。天卷图书
据称是全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商,四年前在武大落户,我购得刘震云的小说集两册,被人抢走装帧上佳的沈从文小说两卷,后来店面不见了,前两年的洪山广场书市曾见到他们的巨幅广告。
2。视觉书屋
在湖北美术学院旁,靠着大门两边开了两家店面,主营美术和设计类,老板毕业于湖美。隔壁的达芬奇艺术书店也可以转转,只是书贵。
Update:视觉书屋里有些好书,比如陈丹青的《纽约琐记》,还有?)《弗里达》(小说或者传记?看过这部**的应该不会错过这部书),他们的**书籍也比较多一些,另外店主似乎特别喜欢英格玛伯格曼的**,有相关的DVD卖,五一时也有书碟会,喜欢文艺片的诸位不妨看看。视觉书屋现在仅存一家,另外一家开始卖美术材料了。
3 武汉书店地图 beta30——有待完善
3。对山书屋
据说在黄鹤楼脚下,主营旅游类图书,我没去过。
4。七环书店
书店在街道口。主营计算机类图书,货比较全,服务也不错,且可以租书,常跟计算机打交道的大概都去过。现在搬迁到原来的铺面对面,店面比较小,要耐心寻找。
5。武大某漫画周边店面
店面就在三联那条街上,里面的漫画周边没什么值得看的,但是有漫画卖,发现了浦沢直树的《MONSTER》(怪物)的另一个版本,四册,做得很精致,不大像盗版,喜欢浦沢直树的,没听说过他的,都推荐收藏。
Update:好像最近没看到了???
旧书摊
[ 武昌 ]
卖旧书的小店名字大多不显眼,我也记不得,所以只说说地点。先说武昌,阅马厂省图旁边有几家旧书摊,大约三户,我自己没在那里买多少书,因为品相大多不好,只买了一本《辛格短篇小说选》,几册苏联油画小册子。三户老板都不好说话,精明人。
Update:据说马上要拆迁。
粮道街武汉中学方向,岁月书坊,是去年开的一家小旧书店,老板二十多岁,似乎还是一对恋人。前期的书不错,文学艺术宗教都有,在那里买到一些不错的诗集和原版小说(企鹅版),现在则购进了更多的杂志和漫画书,上礼拜在那里买到日本漫画大师浦泽直树的《Happy!》四卷及科幻世界增刊四册,曾经在科幻世界论坛上引起侧目的《科幻世界画刊·创刊号》我也在那里找到了,市面上据说炒到了上百圆。
Update:好书已经不多了,搞来了很多盗版书和教材,没太大价值咯,可惜。
沿着岁月书坊往中华路方向走,留心的话还能看见一家旧书店,名字就叫 旧书店,买到《卓别林自传》,还看到了欧文斯通写的《起源》(达尔文传),甚至还有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
Update:该书店已经被发廊取代。
武大附近的旧书集成名气很大,铺面很大,书也不少,值得转转,价有点高,老板不好讲话。临近的还有两家,沿着进集成书店的院子外面走十米,又是个类似的巷子,进去就有两家,一家很大一家很小,很大的书店,文学书破败,大学生们倒是可以找到不少辅导书,小的一家里面社科类倒还有几本,也不妨转转。
司门口靠近实验中学附近的街道上,晚上有卖旧书的小摊,甚至有很老的书,现在不知道有没有摊位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旁的旧书城是典型的挂羊头。除了几本线装老书和几套集子之外,其余的没看头,广告让人恶心。
[ 汉阳 ]
归元寺附近的旧书店,名气很大,去了几次归元寺,都没来得及寻,前面武汉豆瓣有朋友提到,还请详细说下位置(;
Update:去拜访过了,好书不多,买到一本《聂鲁达诗选》,嘿嘿。
按:以下是小组里 安安晴明 & 睡浴缸的人 提供的线索:
1 归元寺的旧书店,在翠微路上。鹦鹉大道通归元寺正门的那条路走下去快到归元寺时,右边有条小路就是翠微路,走进去不远在左手边。店很小,呈竖着的长方形。顺着翠微路继续走出去就到汉阳大道,从那边搭车过去也很方便。
2 从汉阳大道走,在汉商和五里新村华联之间,有标志左拐进归元寺,但要在前一个路口左拐这条侧路有几家旧书店,路尽头对面有家国营的新华书店比较好找
[ 汉口 ]
大名鼎鼎的泰宁街,我现在还没找到,有知道的朋友,请以佳丽广场车站牌为起点,给说说路线(;
Update:昨日去了泰宁街,甚为失望,就剩一家旧书店,坐在里面的老爷子口齿不清地对我说,现在不让卖书了,这里就他一家了。没啥好书。附近更多的是卖古玩的,新修建了一座古玩大楼,还在装修中,继续往前走,一个类似回收站的地方散乱着摆着几摊书,瞧了瞧,也没甚好的,几本武汉地方志还不错,但是不全
一“中华诗祖”尹吉甫 生卒年不详。房陵(今房县)青峰人,兮氏,名甲(一作伯),字吉甫(一作吉父)。死后葬于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
一“中华诗祖”尹吉甫
生卒年不详。房陵(今房县)青峰人,兮氏,名甲(一作伯),字吉甫(一作吉父)。死后葬于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和代表性作者。被誉为“中华诗祖”。房县至今还保存着尹吉甫的墓葬、祠庙、碑刻等遗迹。
二屈(原)宋(玉)辞赋
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名平,字原,战国楚丹阳(今秭归)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泳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投汩罗江自尽。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
宋玉(前290-前223年)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三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据不完全统计,唐代诗人出自荆楚地区的诗篇达两千多首。唐代诗人中荆楚籍或寓居荆楚、游历荆楚的有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张说、陈子昂、王维、岑参、李商隐、元稹、柳宗元、杜牧、刘禹锡、韩愈、王建、钱起、温庭筠、皮日休等。他们为荆楚风物吸引,或被荆楚山河陶醉,自然也受到荆楚文化的熏陶,留下了许多永垂诗坛的瑰丽诗篇。
四茶圣陆羽
(70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陆羽多才多艺,除《茶经》外,其他著述亦颇丰,但传世者不多。
五袁宏道和公安派
袁宏道(1568-1610年)明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 “公安三袁”。
公安派为晚明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主要创始人是“三袁”,即袁宗道1560-1600年)、袁宏道(1568-1610年)、袁中道(1570-1623年)三兄弟,公安人,皆为万历朝进士。“公安派”反对复古派用拟古、摹古和八股文等种种清规戒律来束缚作者的个性,具有进步意义。
六钟惺和竟陵派
钟惺(1574-1624年) 明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天门)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竟陵派是与 “公安派”同时出现的文学流派,创始人是竟陵(今天门)人钟惺、谭元春。“竟陵派”的文学见解与“公安派”基本相同,反对摹古,主张抒写灵性,对当时散文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七 嘉鱼二李
明湖北嘉鱼出了一对颇具才名的兄弟,兄李承芳、弟李承箕文学上很有成就。时人称之为“嘉鱼二李”。
李承芳
生卒年均不详。字茂卿。约明孝宗弘治四年前后在世。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官大理寺评事。承芳撰有东峤集十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李承箕
(1452-1505年)字世卿,号大崖居士。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曾往五岭之南(今广州一带)拜新会学者陈献章为师,后隐居于嘉鱼黄公山中读书。又筑台于黄公山西麓,持竿垂钓以自适。著有《大崖集》二十卷行于世。
八吴伟和江夏派
吴伟(1459-1508)明画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江夏(今属湖北武汉)人。自小孤苦,却酷嗜绘画,十分出色。后来他到金陵,声名鹊起,名驰两京,被明宪宗召入宫廷作画,另授他锦衣卫镇抚。孝宗时授锦衣卫百户及赐“画状元”的图章。精山水,最长于白描人物。时与杜堇、沈周、郭翊齐名。吴伟画艺成熟后,逐渐摆脱前人的束缚,以“浙派”脱颖而出,成为“江夏派”的开创人。传其画法的有蒋嵩、张路、宋臣、蒋贵、宋澄春、王仪等,被称为“江夏派”。代表作品有:《采芝图》、《仙踪侣鹤图》、《芝仙图》、《溪山渔艇图》以及白描《人物图》、《神仙图》等。
九医圣李时珍
(1518-1593)字东璧,晚号濒湖老人。蕲州(今蕲春)人。明医学家。幼习儒,后从医。曾精研古籍及医典,并亲自上山采药,收集民间的经验。有感于历代本草谬说多,历27年撰成《本草纲目》52卷,约190万字。对脉学、经络也有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流传于世;而《五脏图论》、《命门考》等医著已佚。除医药学的成就外,他还是一位很优秀的诗人兼画家。他一生写了许多诗,都收在其《艹+过所馆诗集》里,并写过一些诗话。但遗憾的是,这些诗文著作都已佚失,现仅存《吴明卿自河南大参归里》《题雪湖画梅》两首诗。此外,李时珍还是一位画画好手。他的《本草纲目》也是一本颇有特色的画谱,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227幅。
十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
(1839—1915年)字惺吾、晚年自号邻苏老人。宜都市人,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藏书家,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同治元年(1862年)中举,1874年考取国史馆誊录。1880年至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勤成(后更为存古)学堂总教长。1909年被举为礼部顾问官,次年兼聘为湖北通志局纂修。1915年1月9日逝于北京。编纂有《历代舆地图》、《水经注疏》等83种著作传世。
此外,还有:
1刘表和“荆州学派”
东汉末年,刘表在治理荆州期间(196一208年),在襄阳建立学校,设置学官。竭力网罗天下英才,一时间名士云集,“荆州学派”横空出世,声名远扬。刘表命宋忠组织儒生撰写《五经章句后定》,这是古文经学第一次列于官学。由于当时宋忠、司马徽、颍容、谢该等荆州学派代表人物的学术活动,使古文经学在荆州盛行,并且与黄河流域的郑(玄)学相抗衡。湖北第一次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学术文化圣殿。
2王圆箓和敦煌学 (1849——1931)湖北麻城人(一说陕西省汉中人)。本名圆箓,一作元录,又作圆禄。家贫,为衣食计,逃生四方。清光绪初,入肃州巡防营为兵勇。奉道教、后离军、受戒为道士,道号法真,远游新疆。约光 2王圆箓和敦煌学
(1849——1931)湖北麻城人(一说陕西省汉中人)。本名圆箓,一作元录,又作圆禄。家贫,为衣食计,逃生四方。清光绪初,入肃州巡防营为兵勇。奉道教、后离军、受戒为道士,道号法真,远游新疆。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至敦煌莫高窟。当时,莫高窟一带有三座寺庙,即上、中、下寺。上、中两寺为藏传佛教的喇嘛常住,以千佛洞为主体的下寺久已荒废,无人看管。于是,王圆箓就在下寺住下,逐步整修破损的洞窟,并将一小部分改造成道观,并在第16号窟中发现了震惊中外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1931年,
王圆箓80岁高龄死去。即葬于莫高窟窟前大泉河东岸,同年七月三日,其弟子就其墓起塔立碑,塔碑上记载了他发现藏经洞的过程。
3黄冈杰出人才
黄冈人杰地灵,在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遍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宗教各个领域。出生在这里的著名学者、科学家、作家数不甚数。有创造“新唯识论”的哲学家熊十力、“现代大儒”徐复观、“中国冰川之父”李四光、著名诗人、教授、民主斗士闻一多、文艺理论家胡风、国学大师黄侃、历史文献与方志学家王葆心、贯通中西印的学术大师汤用彤等。
更耐人寻味的是,透过喧嚣与纷纭,人们或许会发现一个奇特的文化密码:中华民族极力推崇的忠义和智慧的化身——关羽和诸葛亮,其祖籍虽说与湖北无涉,但其品行砥砺于湖北,才识升华于荆楚,是湖北造就了“武圣”关公和“智圣”孔明。
关羽(-220)字云长,号美髯公。并州河东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建安二十四年冬,退守当阳麦城遇害。谥曰“壮缪侯”。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家。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襄阳茅庐,诸葛亮提出《隆中对》出山成名。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
米芾(1051—约1108)字元章,号襄阳漫土、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米芾及其长子米友仁的书画堪称一绝。父子俩都擅长山水画和书法。米芾自号襄阳漫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著述有《书史》、《画史》、《砚史》、《海岳名言》等。
评一“中华诗祖”尹吉甫
生卒年不详。房陵(今房县)青峰人,兮氏,名甲(一作伯),字吉甫(一作吉父)。死后葬于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和代表性作者。被誉为“中华诗祖”。房县至今还保存着尹吉甫的墓葬、祠庙、碑刻等遗迹。
二屈(原)宋(玉)辞赋
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名平,字原,战国楚丹阳(今秭归)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泳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投汩罗江自尽。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
宋玉(前290-前223年)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三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据不完全统计,唐代诗人出自荆楚地区的诗篇达两千多首。唐代诗人中荆楚籍或寓居荆楚、游历荆楚的有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张说、陈子昂、王维、岑参、李商隐、元稹、柳宗元、杜牧、刘禹锡、韩愈、王建、钱起、温庭筠、皮日休等。他们为荆楚风物吸引,或被荆楚山河陶醉,自然也受到荆楚文化的熏陶,留下了许多永垂诗坛的瑰丽诗篇。
四茶圣陆羽
(70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陆羽多才多艺,除《茶经》外,其他著述亦颇丰,但传世者不多。
五袁宏道和公安派
袁宏道(1568-1610年)明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 “公安三袁”。
公安派为晚明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主要创始人是“三袁”,即袁宗道1560-1600年)、袁宏道(1568-1610年)、袁中道(1570-1623年)三兄弟,公安人,皆为万历朝进士。“公安派”反对复古派用拟古、摹古和八股文等种种清规戒律来束缚作者的个性,具有进步意义。
六钟惺和竟陵派
钟惺(1574-1624年) 明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天门)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竟陵派是与 “公安派”同时出现的文学流派,创始人是竟陵(今天门)人钟惺、谭元春。“竟陵派”的文学见解与“公安派”基本相同,反对摹古,主张抒写灵性,对当时散文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七 嘉鱼二李
明湖北嘉鱼出了一对颇具才名的兄弟,兄李承芳、弟李承箕文学上很有成就。时人称之为“嘉鱼二李”。
李承芳
生卒年均不详。字茂卿。约明孝宗弘治四年前后在世。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官大理寺评事。承芳撰有东峤集十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李承箕
(1452-1505年)字世卿,号大崖居士。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曾往五岭之南(今广州一带)拜新会学者陈献章为师,后隐居于嘉鱼黄公山中读书。又筑台于黄公山西麓,持竿垂钓以自适。著有《大崖集》二十卷行于世。
八吴伟和江夏派
吴伟(1459-1508)明画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江夏(今属湖北武汉)人。自小孤苦,却酷嗜绘画,十分出色。后来他到金陵,声名鹊起,名驰两京,被明宪宗召入宫廷作画,另授他锦衣卫镇抚。孝宗时授锦衣卫百户及赐“画状元”的图章。精山水,最长于白描人物。时与杜堇、沈周、郭翊齐名。吴伟画艺成熟后,逐渐摆脱前人的束缚,以“浙派”脱颖而出,成为“江夏派”的开创人。传其画法的有蒋嵩、张路、宋臣、蒋贵、宋澄春、王仪等,被称为“江夏派”。代表作品有:《采芝图》、《仙踪侣鹤图》、《芝仙图》、《溪山渔艇图》以及白描《人物图》、《神仙图》等。
九医圣李时珍
(1518-1593)字东璧,晚号濒湖老人。蕲州(今蕲春)人。明医学家。幼习儒,后从医。曾精研古籍及医典,并亲自上山采药,收集民间的经验。有感于历代本草谬说多,历27年撰成《本草纲目》52卷,约190万字。对脉学、经络也有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流传于世;而《五脏图论》、《命门考》等医著已佚。除医药学的成就外,他还是一位很优秀的诗人兼画家。他一生写了许多诗,都收在其《艹+过所馆诗集》里,并写过一些诗话。但遗憾的是,这些诗文著作都已佚失,现仅存《吴明卿自河南大参归里》《题雪湖画梅》两首诗。此外,李时珍还是一位画画好手。他的《本草纲目》也是一本颇有特色的画谱,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227幅。
十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
(1839—1915年)字惺吾、晚年自号邻苏老人。宜都市人,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藏书家,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同治元年(1862年)中举,1874年考取国史馆誊录。1880年至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勤成(后更为存古)学堂总教长。1909年被举为礼部顾问官,次年兼聘为湖北通志局纂修。1915年1月9日逝于北京。编纂有《历代舆地图》、《水经注疏》等83种著作传世。
此外,还有:
1刘表和“荆州学派”
东汉末年,刘表在治理荆州期间(196一208年),在襄阳建立学校,设置学官。竭力网罗天下英才,一时间名士云集,“荆州学派”横空出世,声名远扬。刘表命宋忠组织儒生撰写《五经章句后定》,这是古文经学第一次列于官学。由于当时宋忠、司马徽、颍容、谢该等荆州学派代表人物的学术活动,使古文经学在荆州盛行,并且与黄河流域的郑(玄)学相抗衡。湖北第一次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学术文化圣殿。
2王圆箓和敦煌学
(1849——1931)湖北麻城人(一说陕西省汉中人)。本名圆箓,一作元录,又作圆禄。家贫,为衣食计,逃生四方。清光绪初,入肃州巡防营为兵勇。奉道教、后离军、受戒为道士,道号法真,远游新疆。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至敦煌莫高窟。当时,莫高窟一带有三座寺庙,即上、中、下寺。上、中两寺为藏传佛教的喇嘛常住,以千佛洞为主体的下寺久已荒废,无人看管。于是,王圆箓就在下寺住下,逐步整修破损的洞窟,并将一小部分改造成道观,并在第16号窟中发现了震惊中外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1931年,
王圆箓80岁高龄死去。即葬于莫高窟窟前大泉河东岸,同年七月三日,其弟子就其墓起塔立碑,塔碑上记载了他发现藏经洞的过程。
3黄冈杰出人才
黄冈人杰地灵,在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遍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宗教各个领域。出生在这里的著名学者、科学家、作家数不甚数。有创造“新唯识论”的哲学家熊十力、“现代大儒”徐复观、“中国冰川之父”李四光、著名诗人、教授、民主斗士闻一多、文艺理论家胡风、国学大师黄侃、历史文献与方志学家王葆心、贯通中西印的学术大师汤用彤等。
1、著名爱国诗人屈原
2、伍子胥
3、三国著名谋士庞统、马良
4、三国名将文聘
5、茶圣陆羽
6、唐代诗人孟浩然
武汉图书即武汉市图书馆,始建于1946年10月,其前身是"汉口市立图书馆",1953年正式更名为武汉图书馆,2000年12月搬迁至现址(建设大道861号)并对外开放。
武汉图书馆新馆面积32975平面方米,读者阅览座席2157个,设有14个阅览室及教育培训、报告厅、学术活动室、展览厅等功能服务区,拥有2146个阅览座席,并配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安全监控设备系统,设有无障碍通道供残疾读者使用。截至2006年,武汉图书馆拥有各类馆藏文献194万册(件),其中古籍21万册,地方文献万余册,电子文献及视听文献2万余件、**2500余部、音乐曲库3089首、多媒体教学软件80多部。拥有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国研网、万方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Apabi电子书等大型商业数据库资源,以及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数据库、湖北地区历代人名数据库、武汉地区抗日战争史研究文献资料库、武汉图典等特色数据库。
武汉图书馆始终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采取多种措施,方便读者,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外借、阅览、多媒体视听、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定题服务、课题查新、读者教育、文献传递、文献复制等多类型、多层次图书馆服务,举办各类讲座、展览等读者活动,树立了“名家论坛”、“阳光电子阅览室”等服务品牌,定期开展“科技服务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等。通过汽车图书馆,建有馆外书刊服务点45个,形成了以武汉图书馆为中心、流动车为纽带、以服务点为终端,覆盖市、区、街道、社区的武汉市流动图书服务网络。
武汉图书馆还承担武汉市图书馆学会工作,负责对全市13个区县图书馆进行业务指导,促进了武汉市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发展。2000年6月武汉图书馆成为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的机构成员,在图书馆专业的国际舞台上从此有了武汉图书馆的声音。
武汉图书馆以其丰富的文献资源和良好的服务成为武汉市民博览群书、涉猎各科知识、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场所,为武汉地区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4年武汉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08年列入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并先后获得“2000-2004”年度全国先进图书馆学会、2005年全市“双十佳”先进集体及“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湖北省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武汉市文明单位、2007年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武汉图书馆团委荣获“2008年度局系统五四红旗团委”;荣获“2007-2008年度区级最佳文明单位”;馆藏明嘉靖十六年(1537)白坪刻本《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一书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09年度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荣获2009至2010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荣获2011年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2011年我馆选送的“千书万卷送基层阅读推广惠城乡”案例荣获“社区乡镇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推广奖”;喜获“2011-2012年度武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馆名家论坛荣获2014年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品牌”100强称号;我馆汽车图书馆荣获武汉市2015年“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称号。
站在初秋的九月里,回忆八月的照相馆。
照相馆里有很多关于夏天的记忆。武汉,收藏一本书店人的故事薄和一叶舟的汉江掠影,东湖之滨的蓝色调盘,汉口火车站的霞光披衣。
八月风情,与谁诉。在提灯而来的归程,扫去风尘满衣,与你一一道来。
这一次去武汉,真的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暑假实习的出版社在武汉书店举办沙龙,自己特别想去武汉参加沙龙,待征求得上司的同意,头一晚手忙脚乱地用智行抢到了第二天上午去武汉的高铁,简直是欣喜若狂。
坐了五个多小时的高铁,终于到达武汉,赶往青旅已然是葛优瘫。
第二天去蔡林记吃了早餐,可能是第一次是热干面的缘故,觉得挺不习惯的,没吃完。= =
之后就和上司一起去活动承办方的书店拜访书店老师啦(毕竟因公出差,工作没结束不能太浪)。
在这里强烈推荐武汉一家非常隐蔽的特色书店——境自在书店,隐藏在江汉区解放大道中山广场1925号。书店不大,环境非常优雅,没有大书店的喧嚣和嘈杂。这里和书店外面的世界隔绝了,恰似“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是真正适合读书的地方。书店里有很多书,里面的“温馨提示”“书单介绍”皆是由老板大石头一个人手写的,字很漂亮。
大石头老师是一位非常儒雅的书店店长,皆店长、店员、厨师为一体。我们一出电梯,就看到他早早在电梯外等候我们,实在是好贴心,超感动。(腹黑的上司之前还说我想多了,人家才不会来接我们2333)
董桥说过:“书店再小还是书店,是网络时代一座风雨长亭,凝望疲敝的人文古道,难舍劫后的万卷斜阳。”
到现在为止,我仍然觉得自己去过的书店太少,以至于没有什么给我印象深刻的书店。
也许很多人不论是旅行还是逛街,都会倾向于去小清新的景点或者吃喝玩的地方吧。而实体书店的存在,就像润物细无声,滋润一座城市的文化养分,洗涤一座城市的喧嚣嘈杂。在互联网冲击的今天,实在不敢想象,如果一座城市没有一家书店,那该是怎样的可怕。
卓尔书店,武汉一家24小时书店。如果没有这场书店沙龙活动,也许我不会来到这里,更不会知道书店背后的故事。
商业发展迅速的今天,为什么仍有一批人坚守着连年亏损的书店?我猜不出他们的信仰,直到来到这场“重新认识书店”沙龙,让我零距离地倾听书店人的故事。
沙龙的嘉宾很多,有来自新华系的光谷书城书店经理,也有来自小清新德芭与彩虹书店的创始人;有专业的古籍书店创始人,也有经历几经搬家的百草园书店掌柜。在台下听他们的故事,有的中途离职开书店,有的坚守书店20年……会突然发现,原来真的有人在做这样的事业。
沙龙现场的读者非常热情,提问互动环节思想碰撞火花,看到仍有许多人关心书店,走进书店,觉得特别地感动。
我仍记得境自在书店的大石头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走进书店看书,就像在武汉吃一碗热干面一样自然,那么书店的发展将会好很多。
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再回首,活动结束已有一个月的光景,书店的故事仍在路上……
“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它是“小香港”,是老一带武汉人的记忆,它是江汉路。
夜晚的江汉路步行街已是人声鼎沸,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洋风格建筑屹立在街道两旁,如果不是琳琅满目的商铺,我会误以为闯入了民国时代的武汉。
孩子在街头吹着泡泡,钟摆在顶楼无意义地摇摆,仿佛时间悄无声息过了百年。
当年明月照着今年人,吹起凉风的夜,不知是捎给哪个异乡人的音信?
每座城市有它的歌曲,它的故事,它的悲欢离合。未到武汉,对武汉的定义是火炉般的夏天,热情火爆的武汉人,长江大桥的雄伟,永远分不清哪个区在哪里的广阔地域。而来到这里,凉风入耳,江汉路迎来送往,江上渡轮不息,长江暗涌翻滚,霓虹五光十色。
她从民国走来,融入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展现她独特的美。
从江汉路出来,就坐渡船过长江啦。第一次看到这么壮观的场面,摩托车骑上渡船,人流如织。才知道原来这些渡船就是武汉市民日常的交通工具,大开眼界!
夜晚的江风吹得人欲醉,对岸流光溢彩,再远处就是长江大桥了。
24小时永不停歇的车流,彰显着大都市的繁华。
好梦,武汉。
来到武汉的第三天,活动结束,趁着无事和青旅的姑娘一起去武汉大学玩。
武大,这个记忆可真遥远啊。初中的向往,如今一晃眼就大四了,武大也只能成为收在心里的故梦。
燥热的上午,太阳毒辣得晃眼,坐了一个小时的公交,拿着手机地图导航,费了老大劲和妹子找到武大的正门。
天蓝、云白,慢慢流淌的时间的水。
跟着导航和妹子一路走走停停,路过荷塘、邂逅彼岸花、买下纪念书签。
晃荡了将近两个小时,我们两人就如同沙漠里行走了三天三夜的旅人,终于发现了绿洲。过了凌波门,映入眼前的就是一望无际的东湖了。
我深深震撼了,因这浑然天成的蓝调,挥洒丹青般泼上蓝色笔墨,形成东湖。
其实很想去东湖生态景区完整的转转,可惜当晚要赶到南京,便只有遥望着一片碧波感叹了。
突然想起师父很早以前的一句诗: 千倾湖水碧映天,山色风月倦。
形容东湖,再好不过了。湖波拍岸声,夹杂风声,哔啵响,呼呼响,奏成一曲天然的乐章。只有临在湖边侧耳倾听的人,才能感受这大自然的馈赠。
在艳阳下沿着东湖行走,听浪声,很想时间就此定格。可是美好的事物总是流逝得飞快,相遇的人也终要道别分开。
一杯浊酒青山外,听取江南风雨声。
呆了两个小时,和妹子一起回程。赶到青旅收拾行李,踏上去往南京的高铁站。
她送给我一个红苹果,把我送下楼,和她道别,有些感慨。
一个人的旅程就是这样,不知名的上路,途中遇到素不相识的人,投缘便一起聊天,一起游玩。她来武汉找到了工作,我也要踏上远方,匆匆的交汇点,让我遇见可爱的人儿。也许以后还会相见,也许以后不会再见,谁说得准呢?
离开武汉的动车上,蓦然看到窗外已是一片霞光,美得让人震撼。
目送远方,悄声告别。
耳边放着的歌曲是李行亮的《武汉爱情故事》,声线动听,倾诉别离。武汉这座城市于我,有的是邂逅的友情,投缘的相遇,我会心怀感激,带着这些美好回忆在路上。
霞光披衣,伴我闯天涯。
武汉,再见。
总结武汉有什么特产
一、湖北武汉特产?
湖北武汉的特产有热干面、鸭脖、面窝等。
1热干面
它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热干面,湖北武汉最著名的小吃之一。做这件事有许多方法。通常以油、盐、芝麻酱、色拉油、芝麻油、香葱、大蒜籽、萝卜丁、卤水汁、酱油为辅料。其色黄油润,味道鲜美。由于热量高,还可以作为主食,营养早餐,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
2面部窝
面条,武汉的小吃之一,也是武汉特有的。通常只在早餐时间供应。因为四周厚中间薄,所以干脆就变成了一个小洞,是凹进去的。武汉人不习惯称之为脸凹,但是面窝。棉窝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还有一些小酒窝,用的铁勺里面比较小。
3鸭脖
武汉鸭脖享誉全球,最著名的品牌有两个,分别是吴京鸭脖和周黑鸭。吴京鸭脖是武汉最有名的小吃。它以起源于汉口的吴京路命名。吴京鸭脖是在川味卤鸭脖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具有川味麻辣、清香、刺激、美味的特点。1997年,周福宇开发了周黑鸭他自己,很快周黑鸭以其独特的入口微甜微辣,食后回味悠长。
4武昌鱼
武昌鱼肉质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因为毛泽东的短语只喝长江水,吃武昌鱼,武昌鱼比较有名。烹饪方法多种多样,最著名的是清蒸武昌鱼。一般以一公斤左右的鲜樊口鲭鱼为主料,辅以火腿、香菇、冬笋、鸡汤等十余种食材。它们被放在笼子里蒸,温度被严格控制以使其恰到好处。蒸好后,用红、绿、黄三色的菜丝点缀鱼肉,使之变得五彩缤纷,香、嫩、美。除了清蒸,还有油煎、红烧、花酿等30多种鱼料理。
5豆皮
豆皮是黄陂s地方风味小吃,它是将绿豆和大米混合,磨成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填充熟糯米和肉丁,在油里炸制而成。桐城香喷喷的豆皮,皮脆糯糯,令人垂涎三尺。老桐城创建于1931年,被称为豆皮大王并接待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众多中外政要。生产各种小吃,其中以三鲜豆皮最为著名。外皮金黄,糯米香软,馅料丰富。
6蔡甸莲藕
蔡甸莲藕是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的特产,品质独特。它不仅外表长而肥,质细而嫩,藕长,而且味甜、脆、营养丰富。药食两用。
二、除了周黑鸭,武汉还有什么比较好带的特产啊?
,武汉特色小吃有热干面、三县豆皮、面窝、年糕、豆丝、欢喜坨、鸭脖、武昌鱼、排骨莲藕汤、洪山花菜炒腊肉、巴赞等
其他:武汉木雕船、绿松石、黑木耳、银耳、胡莎咸蛋、荆州糖醋蒜、毛坝漆、淡水贝雕、宜红茶、砖茶、咸宁竹器、咸宁桂花露、江陵仿古漆器、洪湖羽扇和纸折扇、孝感麻糖、芝麻烧饼等
武汉特产热干面鸭脖面窝武昌鱼豆皮蔡甸莲藕年糕欢喜坨豆丝红山菜梗炒腊肉麻饼武汉木雕船梁子湖河蟹黄陂京密黄鹤楼酒江夏明茶绿松石银耳武汉木雕船黑木耳胡莎咸蛋荆州糖醋蒜毛坝漆淡水贝雕咸宁桂花露咸宁竹砖茶江陵仿古漆器洪湖羽扇孝感麻糖以上为部分特产,仅供参考。
三、去武汉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来?
武汉有很多特产,但是很多都可以不会被带回来。可以带的有:小武鸭脖,黄石港饼,青山麻烧饼,武昌鱼,也是真空包装的。不过味道太差,不新鲜,建议不要买。还有黄鹤楼和红金龙香烟(如果你不我没有。如果你住的地方不远,你仍然可以拥有它们。红山紫苔是常见的蔬菜,就像青菜一样。如果路程要一天,那就噎死了~其他的东西不好带~这些东西在钟白各大超市都有卖~或者去家乐福,那里有专门的特产货架~
:四、武汉水果特产?
1蔡甸西瓜
蔡甸区西瓜产业发展至今已有14年。全区西瓜栽培面积48万亩,占武汉早瓜市场的70%。蔡甸西甜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瓜是超甜小西瓜和厚皮甜瓜的统称。当时蔡甸区从日本和韩国引进了这两个品种。为了便于传播,在全国率先称之为西甜瓜,成为武汉的特色品种。
2拜泉柑橘
拜泉柑橘种植于1963年,由华中农业大学精心培育。主要生长在拜泉玉屏山独特的土壤气候环境中,色泽金黄,皮薄无籽,酸甜适中,口味独特。拜泉柑橘面积1500亩,年产量320万斤。
五、武汉的特产是什么
蔡甸莲藕,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特产,品质独特。它不仅外表长而肥,质细而嫩,而且有一根长长的莲藕。口感甜脆,营养丰富,药食两用。
蔡甸城镇建于金代,莲花湖环绕古镇。湖水清澈,湖泥肥沃。因为汉江多次改道,洪水泛滥和矿物质沉积为蔡甸莲藕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蔡甸莲藕历史悠久。隋唐时期,莲藕作为栽培传播开来,传入蔡甸,开始了人工栽培。良种和沃土相得益彰,越长越好,宋朝在京都名声大噪。蔡甸莲花湖的藕每年进贡北京,夏冬两季水陆定期进京。明清时期,莲藕被大规模种植。清代诗人乔大洪在他的诗夜渡南湖那当造币厂在十英里内耗尽时,南湖消失了,人们在哪里,他们停下来问打鱼的老人。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蔡甸莲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3月5日起对蔡甸莲藕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43号)。
保护域
蔡甸莲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蔡甸区人民提出的范围为准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蔡甸莲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汉〔2006〕21号),为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所辖行政区域。
武汉梁子湖河蟹,全生态养殖,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原产地标志之一。
武汉梁子湖的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他陆生和水生动物,维生素B2比肉高5-6倍,比鱼高6-10倍,比蛋高2-3倍。维生素B1和磷的含量比普通鱼高6-10倍。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钙126毫克,铁28毫克。蟹壳富含钙,还含有蟹红素、蟹**素等。
江夏古往今来都有诗,梁紫湖畔的螃蟹越来越肥。前年,于在文化节开幕式上即兴创作了一首诗,使湖蟹一举成名。亮子湖是我省第二大湖泊,江夏区有三分之二的水面。湖水清澈,水质达到
梁子湖每100g蟹肉含蛋白质1809%,脂肪971%,还含有丰富的多维钙、磷、铁及多种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最为突出。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河蟹上的百家菜淡而无味。此外,蟹鱼头和鱼胸中还含有大量营养价值极高的蟹黄,味道鲜美,清香开胃,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水产。它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已成为中国的主要水产品之一s出口。
地域范围
梁子湖中华绒螯蟹养殖范围为:湖北省武汉市所辖的舒安街、山坡街、五龙泉街、梁紫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五里界街、法思街、鞍山街、金口街、郑店街、庙山办事处、大乔新区办事处、潜龙岛办事处,养殖面积1386667公顷,年产中华绒螯蟹1500吨。它的地理位置是:东经30到336北纬11412到11548
产品质量特性
1外部感官特征:梁子湖河蟹是我国著名的中华绒螯蟹。其个别规格为:男200g左右,女150g左右。中华绒螯蟹有四个特点:一是背绿,梁子湖蟹青灰色,光滑有光泽;第二种是白肚,泥草细腻的肚子晶莹洁白;三为黄白色,梁子湖河蟹的一对蟹脚呈钳形,四对行走脚前后边缘有金**绒毛;四只金爪子。梁子湖四对螃蟹前端金黄,强壮有力。当放在玻璃上时,它们可以用八条腿直立起来,它们的双爪在空中。成熟爪的乳房微微隆起,个体肥胖,奶油饱满。2内在品质指数:梁子湖河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含量非常丰富,天冬氨酸1%,精氨酸05%,谷氨酸11%。总体来看,平均氨基酸含量93%。所以梁子湖河蟹营养丰富,口感好,是淡水河蟹的精品。3质量安全要求:梁子湖河蟹产品质量为《无公害食品》NY5073-2001。
洪山菜苔只产于武汉农场洪山寺。它的茎是红色的,比一般的菜苔粗。油炒酥嫩香软,微甜,是最好的蔬菜。
产于湖北武昌。又名红菜苔,俗称油菜苔,简称菜苔。红山,地处丘陵地带,九脊十八洼。它的土壤是红壤和黄壤土,避风向阳,泉水浇灌。冬春季气候温和,最适合紫甘蓝苔的生长。755-79000年记载芸苔是世界上唯一的蔬菜,这里的芸苔是紫甘蓝。早在三国时期,紫甘蓝苔就是一种广为食用的蔬菜。在《名医别录》、《齐
本文2023-08-03 20:18: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