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的作品鉴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的作品鉴赏,第1张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思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此词通过寒食时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山枕”谓枕形如山。“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诧异。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缕。

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别见宋仲并《浮山集》卷三,从《永乐大典》辑出。清劳格《读书杂识》卷十二云:“仲并《浮山集·浣溪沙·春闺即事》,《乐府雅词》作李清照词。”曾慥与易安同时,以此首为易安作,必有所据。疑《永乐大典》误作仲并词,或清四库馆臣误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

徐培均《李清照》:李清照这首词写得不像晏殊那样轻松偷快,而是写一个少女在这春光淡荡的时刻,幽闺独处,甚感无聊,春梦初回,斜欹山枕,对着香炉里缕缕残烟在出神。下半阕是写江梅(一种未经人工培植的野梅)已谢,柳絮初生,燕子虽然还未从海上飞来,而那些天真的女伴,已经按捺不住青春的情怀,走出闺门,去做斗百草的游戏。而她自己直到天晚,还是足不出户,默默地看着疏疏落落的细雨打湿空挂着的秋千。词中既写了时令,也写了人物。从上半阙到下半阕,词中的天气由晴转阴,心情也由娇慵转入凄清。“黄昏疏雨湿秋千”是一个很富于意境的句子,前人评价说“可与‘丝雨湿流光’、‘波底夕阳红湿’‘湿’字争胜”(黄苏《蓼园词选》)。在这里,一位少女的伤春情怀,仅着一字,而神情毕现。其内心世界,令人可以想见。看来词人自己也快由天真无邪的少女走向多愁善感的盛年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2月出版)

陈邦炎:这首词为寒食日的即景之作。“沉水袅残烟”、“山枕隐花铀”两句,所摄的是户内的两个画面;“人斗草”、“柳生绵”、“疏雨湿秋千”三句,所摄取的是户外的三个画面;“淡荡春光”句,则总摄户内外,是这些画面的共同背景……就时间而言,词的上半阕是逆挽。按顺序,本应先写隐枕而寐,一梦醒来,然后写见到室内炉香烧残,再写感到四周春光骀荡;而词句却是倒过来叙说的。至于词的下半阕是否也是逆挽,抑或转为顺述?……从本句寻绎,既是花铀未卸,多半是昼寝;从上句推断,既是睡前注入炉内的沉香尚自残烟袅袅,则入睡还不到一炉香的时间,似也是昼寝。其情事近似晏殊在一首《踏莎行》中所写:“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似可断定,词中的“梦回”是午梦醒来。这一句是全词的分水岭。上阕写户内,是倒叙;下阕写户外,是顺述……就这首词的艺术结构而言,除了以“梦回”一句为中心,上阕逆挽。下阕顺写,使全词既见错综变化而又层次分明、脉络井然外,还有一些值得拈出之处。如前所述,全词六句,显示了六个画面。每个画面所描画的又不止一物一事,而是两三种事物的组合。如首句写了春光与寒食;次句写了玉炉、沉水、残烟;第三句写了春梦、山枕、花铀;第四句写了燕未来与人斗草;第五句写了梅已过与柳生绵;末句写了黄昏、疏雨、秋千。词人把这么多的事物收集入词,却使人读来并无拼凑庞杂之感,只觉事物与事物间、字句与字句间融合无间,构成了一幅完整而和谐的画卷。(《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

刘瑜《李清照词欣赏》:此词格调清新,用语浅俗,作者并非精心雕琢,刻意求工,似乎信手拈得。《填词杂说》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铲尽浮词,直抒本色,而浅人常以雕绘傲之。此等词极难作。”可见此词来之不易,孙麟趾云:“用意须出人意外,出句如在人口头,便是佳作。”说得很有道理。(民族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中国名胜古迹峨眉山 、青城山 、四姑娘山、二郎山(四川) 凤凰山 北固山 笔架山 八仙桌子山 巴颜喀拉山 大孤山

寒山 贺兰山 梁山 灵山 崂山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普陀山 栖霞山 莫干山 蒙山 钟山 金山 玉龙雪山 医巫闾山 雁荡山 西山 天平山 金佛山、缙云山、宝顶山、北山(重庆) 长白山(吉林)千佛山、泰山Mount Tai(山东)衡山(湖南) 云龙山、北固山、茅山(江苏)骊山、宝塔山、句容宝华山 华山(陕西) 龙王山 、龙泉山、天台山(浙江) 盘山(天津)

齐云山 、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Mount Huang黄山(安徽)鸡公山、嵩山(河南) 北武当山、灵空山、 五台山、恒山(山西)武当山(湖北) 香炉山(贵州)五指山(海南)庐山、井冈山(江西) 西湖 、 无锡蠡园、无锡梅园、 无锡吟园、无锡鼋头渚

蓬莱阁、“神山圣湖”(浙江)故宫the Palace Museum、天 坛 temple of heaven—an imperial sacreficial altar in Beijing、the Great Wall中国万里长城、Forbidden city in Beijing北京故宫 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Jiuzhaigou valley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the mountain resort in Chengde city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承德外八庙)summer palace in Beijing北京颐和园、人民广场、大观院、大观园、八大岭(北京)寄畅园 虎丘 黄龙寺 黄浦江 镇江白居寺 包公祠

趵突泉公园 北戴河

本溪水洞 冰峪风景区

采石矶 藏北草原 长岛 长江三峡---瞿塘峡、长江三峡---巫峡、长江三峡---西陵峡、

长江三峡---小三峡、(重庆) 常州天宁寺

巢湖 成吉思汗陵

大连圣亚海洋世界 大明湖

大昭寺 稻城

淀山湖风景区 东方明珠电视塔

东丽湖温泉度假区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都江堰 独乐寺 杜甫草堂 福陵(东陵)

古格王朝遗址

海宝塔 海螺沟风景区蓟县白塔 剑门蜀道

金石滩 景阳岗

净月潭 镜泊湖 九乡风景区 Mt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峨眉山—乐山大佛

灵谷寺 灵岩寺

刘家峡 六和塔

龙池风景区 龙华寺

龙门石窟 泸沽湖

路南石林风景区 旅顺口

米亚罗风景区

明孝陵漠河 内蒙古草原

南京长江大桥 南通狼山风景区

南温泉 怒江大峡谷 青岛栈桥

青海湖 秋霞圃

曲阜三孔 三门峡 沙坡头旅游区

少林寺 沈阳故宫

十里秦淮 石窟寺佛像

蜀南竹海 松花湖 松花江

松花江雾凇岛 塔尔寺 太平湖

太阳岛 腾冲火山地热风景区 天池桐城文庙

外滩 望江楼

微山湖 伪皇宫及八大部

卧龙自然保护区 乌苏里江

五大连池 武侯祠 西湖

西双版纳 西夏王陵风景区

锡惠公园 逍遥津

兴城海滨 兴凯湖

玄武湖 鸭绿江

雅鲁河桥 罨画池 燕子矶

扬州个园 扬州瘦西湖

杨村“小世界” 野象谷

阴山古刹 迎江寺

玉佛寺 豫园 扎龙自然保护区

扎什伦布寺 札兰屯

昭君墓 昭陵(北陵) 赵州桥

镇江南郊风景区 中山陵周庄 朱家角镇 珠穆朗玛峰the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orer秦始皇陵兵马俑坑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 Dynasties,Mogao caves敦煌莫高窟 Potala palace, Lhasa拉萨布达拉宫Lushan National Park庐山风景名胜区ancient city of Ping Yao平遥古城

意思是面对姻缘要随缘,不要过分的贪求,就能解开魔障,另奉劝28岁以后结婚,且不能在本命年。

1、峰顶数十米见方,形似香炉,唐白居易有"峰峭佛香炉"之诗句,每逢云雨天气,山顶雨雾迷朦,烟霭缭绕,有"炉峰烟雨"之称,为越中12胜景之一,故南宋状元王十朋又有"香炉自烟"的名句。

2、香炉峰四周景色十分壮观,山脊有半月岩、一片石、云门石、飞来石等奇峰异石。东侧有大老鼠塔,顶上有巨石。据古籍记载,峰下有罗汉潭,峰旁有千丈坑。

3、香炉峰旧有庵,倚岩而筑,名南天竺,现已重建,并在山上新建了三圣殿和观音宝殿。山脊线石壁上,有近现代题刻七处,摩崖中字数最多的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提起四十八香谱图解大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详解48香炉谱,对于给家敬香时的48种香谱,哪位高人给详解一下。另外,还有人想问四十八香谱出尘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四十八香谱,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详解48香炉谱,对于给家敬香时的48种香谱,哪位高人给详解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十八香谱图解大全

1、详解48香炉谱,对于给家敬香时的48种香谱,哪位高人给详解一下。

我建议不需要看香谱!,院里,就没有香谱!,学要按照的教导修学!四十八香谱图详解。

烧香礼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香谱四十八法图。

1、表示恭敬,以此示范接引。

2、表示传递信息于,。二十四香谱图解大图。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提醒门无私奉献。八十四香谱图解。

4、表示点燃了的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为宜

2、四十八香谱图解大全:四十八香谱出尘香是什么意思

烧香一般要看香谱的而不是其他24的很准48、72种的都是后人编写的

不准!一般都是三根为一柱可以以3为基数6、9根就是2柱!3柱!更多

3、四十八香谱图解大全:四十八香谱

四十八香谱图四十八香谱图解大全。

,盖香谱四十八法图解。

炉香乍爇蒙薰诸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七十二香谱图清晰图。

凡是的,当随时忆念所的,培养自己对的信敬心;从而展转地、深刻地对加深了解和体会,引生滋长自己善法之欲;从而发起精进之行。由忆念,生善法欲、起精进行故,行者也能如实学习断除一切过失、一切,是谓:发提心,行道。忆念,是纯洁、修学的基本。

礼时宜洗手漱口,至诚恭敬,缓缓而拜,不可急忙,宁可少拜,不可草率。几清洁,供香端直,供之物,以烹调精美人所能食者为宜。今多以食物之原料及罐头而供者殊为不敬。又供宜在午前,不宜过午也。供水果亦宜午前。供水宜捧奉式。供花,花瓶水宜常换。纸画之像,不可仅以绫裱,恐染蝇粪等也(少蝇者或可)。宜装入玻璃镜中。木石等雕塑者,小者应入玻璃龛中,大者应作宝盖罩之,并须常拂拭像上之尘土。凡大殿及供之室中,皆不宜踞坐笑谈。如对于国王大臣乃至宾客之前尚应恭敬,慎护威仪,何况对像耶!不可前晒衣服,宜偏侧。不得在殿前用夜壶水浇花。若卧室中供像者,眠时应以净布遮障。之时,必须洗手漱口拭几,衣服整齐,威仪严肃,与礼时无异。蕅益云:展卷如对活,收卷如在目前,千遍万遍,寤寐不忘,如是乃能获之实益也。对于经典应十分恭敬,万不可令其污损。又翻篇时宜以指腹轻轻翻之,不可以指爪划,又不应折角,若欲记志,以纸片夹入可也。若经典残缺者亦不可烧。卧室中几上置经典者,眠时应以净布盖之。

前供香,一枝三枝皆可,法无定法,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望读者思之,以心诚礼拜为要,信愿行三资粮中首先是信,“信为道源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千烧香,无烧香,心无诚信空烧香”

上香时可念:自,当愿,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法,当愿,深入经,智慧如海;自僧,当愿,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善良香:

常常,

感受之善。

不受三,

常行十善道。香谱48图解大图。

忍耐香:

忍辱蜜,

坚忍求正觉。24香谱图解。

时刻要警惕,

莫逆心。

增功香:

勤精进,

一心专念,48种香谱图。

净业修三福,二十四香谱图解。

积功才累德。

刀兵香:

本来苦,

贪嗔痴横行。

三日刀兵起,

一心念。

增福香:

得清净,香谱清风香的解释。

行,的24香谱。

如,

福慧即临门。七十二香谱图解说含义。

出行香:香谱大全图48香。

见人人总好,

看事事皆圆。48香谱图。

恒顺者,

护行人。

抽:

恶因起,上香48香谱。

已标名。上香是小花香好不好。

前忏,

还令得清净。四十八愿香谱。

冰雹香:72香谱准确还是24香谱。

众业感,香谱图解大全。

非时风雨雹。

天灾时发难,

念得消除。

路香:四十八香谱意思。

有事急切,

起程心不怖。

有灵感,

念念平安路。

止行香:

有快止,四十八香火签详解。

有善行快行。

三途果,

全由你心成。

出尘香:84香谱图解含义。

身在尘中坐,

心恒住清凉。

尘劳本来苦,

念开心光。

天地香:

礼念天中天,

赞扬愿。

是否发,

警惕捣乱。

长生香:

寿相是非相,

无住相。

学出三界,

是为长生相。

归家香:

有人回家乡,

离去时迷忘。

回家知家好,

飘泊梦一场。

香:

四十八香谱

无始劫罪恶,

念得消除。

深信者,

转。

平安香:

诸常,

平安又吉祥。

众善当奉行,

精进坐道场。

增财香:

十日进财兆,得。

门求,

求财财就到。

丹香:

信愿常念。

圆成提果,

练成丹。

成材香:

学成材喜,

亲朋沾法益。

劝人都念,

共往去。

公正香:

待人公,

做事正。

分外莫做,

本分行事。

凶信香:

福祸唯人招,

前因有后果。

一声,

灭罪十亿劫。

明心香:

心性从不灭,

唯在净与污。

法,

心明不拔无。

疾病香:

有疾临身上,

宿业内外感。

念之。

敦伦尽本分

施舍香:

不住相,

一切人。

舍一得万报,上报四重恩。

供香:

礼拜要真诚,

如礼供。

行十愿,

是则为真供。

香:

施人食与药,

德。

燃灯并造幡,

当学。

增寿香:

信行行,

渴仰求提。

善得胜寿命,

无人及。

亲友香:

亲朋好友来,

喜笑又颜开。

不随俗务转,

尽分不挂怀。

超生香:

生命事,

唯有学道。

此刻不精进,

惹得愚人笑。

敬师香:

教导我,

永脱生死门。

做人不忘本,

常念报师恩。

大天真:

净念得三昧,

信愿感临。

带业即,

不负勇精勤。

小天真:

信愿念者,

神将护其人。

所皆得,

诸难远离门。

进喜香:

喜事临门了,

念得。

心善感善事,

学。

小花香:

吉人有天相,

善类同。

三日得亲近,

互相都欣慰。

超香:

一人,

得超拔。

我学王,

念救慈亲。

快乐香:

心作心是,

念才成。

蒙慈摄护,

喜悦心。

命香:

是谁定业来,

命欲丧天祸。

时刻告诫己,

修三福净业。

香:

除恶尽言功,

积善满曰德。

念得如意,

是为有。

减寿香:

何事亏心做,

神识已明记。

莫做减寿因,

对去!

吉祥香:

吉事之兆瑞,

世间汇。

唯愿众有情,

同。

恶事香:

恶事欲临门,

不迷念人。

真诚清净念,

随缘尽本分。

盗贼香:

夜深人静时,

慎防家门户。

看好身语意,

莫令染路。

口舌香:

警惕今一日,

是非口舌恶。

我劝世间人,

慎莫造口业。

清风香:

清风徐徐来,

吹散漫天云。

六根净念者,

妄想不纷纭。

降雨香:

七日有雨来,

万物得滋生。

闻妙法,

提种作成。

丰收香:

精勤加天佑,

谷稼满库仓。

为人尽本分。三福生乐邦。

大:

七日来财喜,

缘自己。

常念。

诸你。

献瑞香:

三日有吉兆,

吉凶相依靠。

愿解义,

速入提道。

偈:愿以此,庄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

所有见闻者,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国。

诸诞及日

诞正月初一日

出家二月初八日

慧能诞二月初九日

涅盘二月十五日

诞二月十九日

诞二月廿一日

诞四月初四日

诞四月初八日

韦驮诞六月初三日

六月十九日

大势至诞七月十三日

诞七月三十日

出家九月十九日

琉璃光诞九月三十日

诞十月初五日

诞十一月十七日

十二月初八日

烧香的规矩

为什么烧香?应该怎样烧?烧香代表什么意思?供,当然是用好香,《行愿品》讲到香,所谓:‘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我们就用这三类来加以说明:涂香:是香料调水,在世时,为了对的敬仰崇拜,把香涂在的身上和脚上。(2)烧香:就是我们供所烧的线香和盘香。(3)末香:就是檀香末,是燃点檀香的引子,在是洒在的身上。这种种香,都是表示对的崇敬。依照的三千威仪,我们烧香供,应该特别注意几件事:先将香炉中残余的香去除,而后点香,恭恭敬敬把香插好。(2)为表示对、的诚敬,应该亲香,不应让别人替你烧香,否则没有。(3)用香他人,让别有香供,这也很大。一般的,都是自己带香去,菲律滨各为了方便,中都设有香给善友供,所以都会自动放点香烛钱。至于香炉,更要注意三件事:香炉一定要干净。有些,认为应该把每天的香‘脚’存著,香炉堆满了香‘脚’,因此会发火,称为‘发炉’。有人说,这是、示警,将有不幸的发生,其实,香‘脚’堆满了,火星掉下去,当然会烧起来,怎可以疑神疑,害怕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每天插上去的香,晚上或明早,就要拿掉香‘脚’,不然日子久了,满炉都是香脚,一不小心,‘发炉’引起火灾,问题就大了。(2)香灰多了,应该取出。没烧完的香,不可以随便乱丢。(3)香火著起来时,不可用口吹灭。按照《夜问经》的说法,用口吹灭香火,会堕优钵罗。经又告诉我们:点香时,不可自己先嗅,不然供香不但没有,反而会遭感不能辨别香臭的。烧香时更要将口紧闭起来,否则,也会感到没有信用的。不管你说什么话,人家都不会相信你!烧香还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有了罪过,这两点,应紧紧记住,不可不慎!有些善友,认为烧香时,烧得越多越欢喜,就越大,于是每次都要烧一大把,这种观念实在是错误的,烧香,最多三支,尤其是跟团体一起供,几十个人一起,只要点一支就可以,代表‘一心诚敬’。如果非固执一定得点三支,就应该以的心愿,恳切默祷:支香,,第二支香,父母师长,第三支香,一切。上香也有一定的姿势,一般善友普通都是把香拿在胸前,那是不合威仪的,正确的方法是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香,用拇指顶著香脚,使它平衡,再恭恭敬敬的举起,放在两眉的中间,香不能翘上,也不能垂下来,要让它跟脸的角度成为九十度的比例。插香的次序:应先插中间一支,而后再顺序左、右各插一支我们所烧的香,是世间普通的香,不能称为‘上香’,唯有一种栴檀木香,最名贵,所以称为‘上香’。根据《经》中说:最上等的栴檀香,六铢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六铢等于一两的四分之一)值三千大千世界的代价。经中又说:此香一焚,四十里外,无处不闻,非常珍贵,是上乘之香。不管多贵重,这都是世香,不重物质,重视的是出世香!

花表供花庄严堂非常好。以花表,因为的都是从中慢慢出来的。我们天天修。有刺的花不能供,刺会刺人,玫瑰花有刺就不能供,刺表恨心,人要安定团结,亲切和气。心里有刺,自己也很痛苦,还会影响身体健康,结果身体里也会生刺,身体里的刺就叫骨刺。语言中也不能有刺,语言带刺,将来受盲聋喑哑的,这些都有的。桃花象征男女,不能供。门要清净,门里边不准谈男女的事情,一谈男女,这个门就不清净了。所以在咱们学苑里严格规定不准谈恋爱,因为男女恋爱是很不清净的,也是痛苦的根源,这就是门跟世俗生活的区别。

前供灯,灯表智慧。点蜡烛也可以,但如今蜡烛质量非常糟糕,成分很污浊,点了以后气味很大,对身体有危害。供电灯也很好,因为电灯比蜡烛还要亮,而且没有气味。

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清王朝的乾隆皇帝是不是血统还是满汉混合血统对于乾隆的身世有着多种说法想证实一种好点的说法

以上就是与详解48香炉谱,对于给家敬香时的48种香谱,哪位高人给详解一下。相关内容,是关于详解48香炉谱,对于给家敬香时的48种香谱,哪位高人给详解一下。的分享。看完四十八香谱图解大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译文:

总感觉西斋的风景是最幽静的,(会让我)不知道自己身居古代诸侯的官位。执一樽美酒,面对着风月美景,没有俗事烦心,千里的耕地有秋日丰收的年景。

云水醒心,鸟儿鸣唱。清澈寒冷的流水冲洗着洁白的砂粒。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古籍,这种美好的感觉好像在香炉峰的最上面。

原文: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出处:《凝香斋》——宋·曾巩

扩展资料

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都是“西斋景最幽”的具体说明。“不知官是古诸侯”,紧承首句,形容诗人自身的悠然自得,物我两忘。“诸侯”,指封建朝廷委派的州郡长官,类似于古代诸侯,故诗人幽默地自称为“古诸侯”。

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连自己地方长官的身份仿佛都忘记了,故说“不知”。这也正见出西斋景致“最幽”,使诗人俯仰其间,心神愉悦。

“不知官是古诸侯”,并不是曾巩忘记了地方官的职责,而是他善于治邑,游刃有余,能使地方政通人和,因而才有游逛湖山的余暇和雅兴。三、四句由第二句来,也是第二句的具体化。

齐州境内,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人心安定;故而官衙中政简讼息,诗人身闲无事,只消手持酒杯,临风赏月。诗中一句是就诗人个人生活说的,“一尊风月”,表示悠闲之趣;一句是就社会环境说的,“千里耕桑”,充满丰饶气氛。这一联表现出政简年丰,正是第二句的注脚。

——凝香斋

分类: 文化/艺术 >> 民俗传统

解析:

佛教的香器

香器是指焚香用的器皿及用具,除了最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手炉、薰球、香囊、香盘,及在香粉的香篆、盛香的香盆,都是属于香器的范畴。

这些丰富的香器种类,主要是为了配合各种不同型态的香焚烧或蒸薰的方式而产生。除了实际上的用途之外,基于美观及装饰的考量,香炉的型制、炉身的造型、色彩,更是琳琅满目,配合袅袅香烟,及美好的香味,让用香的情境达到极致。

焚香的器具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

1、香炉:是指可燃点盘香、沈香木块、丸香及香粉的圆形香炉。

2、卧香炉:专门焚烧横式线香,即卧香所用之香炉。

3、香筒:长筒式香薰,为直式线香所用。

4、立香香炉:是指专门焚烧有竹枝为柱脚的立香所用的香炉,大多以金属或石材为炉身材质,用于祭礼时上香之用,避免香炉身温度过高。

5、手炉:即一般所说的柄香炉,以焚烧香丸、沈香木块为主,方便上堂时以手持之。

6、薰球:为镂空圆球,内放香品焚烧,无论球如何转动,球内香品皆能保持水平不会倾倒。

7、香囊:指将各种香料、香品置入囊中,放在身上散发香气的香具。

不同的香料,以不同的方式来散发香气,也会造成特别的效果。一般而言大致可以分为燃烧、薰炙及自然散发等三种方式,而有不同的香器来配合使用。如,香草、沈香木及作成香丸。线香、盘香和香粉的合香,就必须以燃烧的方式,而龙脑之类的树脂性香品,则必须用薰炙的方式;也就是将香品放在炙热的炭块上薰烤。而调和成香油的香品,就用自然挥发的方式来散发香气。此外,各式各样香气浓郁的香草、香花,也被装入花薰、香囊之内,让其自然散发香气。混合数种香的香粉,也常用薄纸包裹,装入香囊。

随着香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香器的样式也不断出奇翻新,从香器开始出现到现今,香器的演变,几乎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让人们无论是在用香或是供香时,在嗅觉及视觉的心灵意境上,都达到了美好的升华。

中国历代香器简介

在佛教传入中国用香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同时大量引进各种重要的香料,及用香的观念和方法,于是,香从生活中的附属用品,一跃而成为皇室贵族,文人雅士生活中的重要场景。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在室内薰香的习俗,焚烧的香料是以草本植物为主。其实薰香源自古人薰烟以趋灭蚊虫,并消除秽气。

在《周礼》中记载:“剪氏掌除蚕物,以攻攻之,以莽草薰之,凡庶虫之事。”古人燃香也可以说是清净环境,中国在尚未产生专用的香器之前,先使用一般的铜炭炉来薰香。

中国人在室内焚香自战国时代就已开始了,但是专门为焚香而设计的香具,却迟至汉代才出现。

中国香炉的形制始于战国时期铜炉,以后历代出现各种式样的香炉。材质有陶器、瓷器、铜器、鎏金银器、掐丝瑵珐琅、画珐琅、竹木器及玉石等,种类丰富。

在春秋时期,已出现专供室内取暖的铜炭的“王子婴次炉”。而这类铜炭炉后世仍然沿用。

汉代开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香炉——博山炉。博山,相传是东方海上的仙山。博山炉盖上雕镂的山峦之形,山上有人物、动物等图案。当香炉中飘出袅袅香烟,就宛如神山盘绕终年的云雾。博山炉盛行于神仙之说流行的两汉及魏晋时期。

在汉代,专为焚香而设计的香薰已经出现,大理的薰香器从各地的汉墓出土,可以知道当时薰香习俗已经很普遍。汉代薰香的风气,南方比北方更为盛行。广州地区四百余座汉墓中,共出薰炉一一二件。

在汉代蔡质所著的《汉官仪》中,就有关于香的文献记载:“女侍史絜被服,执香炉烧熏。”

在广州、长沙等地的西汉早期墓葬中已经出土了不少豆形薰炉,而中原地区出现得稍晚。从这种出土不少专为薰香而作的香薰看来,薰香的风气是自南向北逐步推广的,而许多高级香料也是从南海输入中国。根据《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西汉时龙脑香在广州已非罕见之物。

汉通西域后,还从陆路自西方输入苏合香。《班固与弟超书》:“窦侍中令载杂采七OO匹,白素三OO匹,欲以市月氏马、苏合香。”这是汉代以杂丝、白素等布料,要买月氏马及苏合香。《后汉书》“西传传”说大秦国“会合诸香,煎其汁以为苏合。”

汉朝时乐府诗中也说:“行胡从何方,列国持何来,氍毹、(外毛内答)(外毛内登)、五木香、迷迭、艾蒳及都梁。”其中都梁香为古代著名的香草。

汉代的香品中,有干燥的草木植物、树脂类的龙脑香、苏合香。草本植物的茅香干燥之后就是可燃物,为了能充分燃烧,通常在炉身的底下会有通气孔。有的设计炉身较浅,炉盖隆起,而且在炉盖上备有数层镂孔。这类炉具的容积也较大。同时为了容纳自进气孔落下的灰烬,通常也设有承盘。

龙脑及苏合香等树脂类香品,必须放在其他燃料上薰烧,因此这类炉身较深,以便置烧红的炭块,有时加银箔或云母片,再放上树脂之类的香品,使其徐徐薰烧。出土的汉代香薰中就曾留有炭料、香料。

两晋南朝的香具

东晋南朝士大夫中,以香沐浴,以香薰衣的风俗开始盛行。薰衣的风俗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在河北满城中靖王刘胜墓中,发掘的“铜薰炉”和“提笼”就是用来薰衣的器具,湖南长沙的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为了薰香衣、被特制的薰笼。

三国的荀□好薰香,文献中记载:“荀令至人家,坐幕三日,香气不竭。”由于荀或经常让自己的衣服薰上浓郁的香味,所以当他到别人家中之后,他坐过之处往往留下香气,经过三日还没有散去。在东晋时文人也以白旃檀的芬芳来比喻学养的渊博。

在两晋南朝流行的香薰式样之中,从三国吴到南朝晚期圆罐式及豆式有承盘的香炉式样大略可分为四期:

第一期:孙吴中期至西晋末年(公元二五四——三一六年)

第一期的香薰,造型简单,整体为罐形,侈口鼓腹、圈足,上腹镂刻三排圆形镂孔,没有承柱和底盘。

第二期:东晋前期“东晋立国至穆帝升平以前”(公元三一七——三五七年)第二期的香薰,薰体为短直口圆腹罐形,腹部有大三角形镂孔,承柱亦为上下小大的圆柱体,承盘则为平底钵形器。

第三期:东晋后期至南朝刘宋时期(公元三五七——四七九年)第三期的香薰,酱油,罐形薰体,小口鼓腹,腹部满布密集的长三角形镂孔,圆柱形承柱,粗短而直,承座则为宽沿盘形。

第四期:相当于南朝中晚期“齐、梁、陈”(公元四八O——五 )第四期并未发现见香薰等器具。

隋唐的香具

自东汉明帝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焚香礼忏在奉神明或祀天地祖的仪式中,几乎经常可见。甚至,有在行道上以香铺地,使香的需求量更大。在《文昌杂录》卷三中记载:“唐宫中每有行幸,即以龙脑、郁金布地。”

唐代的香具,也开始有新兴的式样。如:多足香薰、薰球、及长柄手炉,质地多为金属器或鎏金银器。唐代流行有提炼的金属香球、香薰。唐代的多足带盖铜香薰十分独特,也有附提炼者。

唐代帝室曾多次迎送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再送回法门寺。法门寺的文物中鎏金银香薰、鎏金银香球,是为皇室迎送舍利真身所专门制造的。

宋元明清的香器

宋人焚香,常同时使用香炉及香盒。这点从宋代绘画取香的动作中,可以看出来。添香者以食指、大拇指拈出香丸,放入堆满白灰的炉具内。宋代也流行将香料压成“香篆”,将粉末状的香料模子压出固定的形状,然后点燃。

宋代曾大量进口香料,北宋时香药是市舶司收入中最大宗的物品之一。真腊、渤泥、蒲端、安南等地其地盛产乳香、龙脑及栈香,朝贡品中也以香药为主。部分的香品如乳香等列入禁榷物品,由 专卖,民间不得私自交易。

宋代香药输入量虽大,但仍供不应求。宋人普遍用香,焚香用量大。祭祀庆典、官府的宴会、文武官考试及第后的同年宴、祝寿等场合,无不用香。

宋人还有所谓的“试香”,于幽室外焚香,有时在庭园内的“诗禅堂”试着燃点新制的合香,品评香的气味、香雾的形状和焚烟的久暂,是宋朝人生活情趣中重要的节目之一。

宋人对于合香的薰烧法特别讲究,香品点燃之后,并不投入火中,香炉内铺厚厚的有保温作用的炉灰,拣一小块烧红的炭块埋于正中央,再薄薄地盖一层,灰只露出一点。用薄银片隔火,香品放在薄银片上薰烤,于是香气自然舒发,没有烟燥气。讲究一点的,炭块就不只是用普通的木炭,而是精制的炭团。

此外,宋人也使用香篆。南宋杭州城的住宅区内的各种服务业中,就有专门为人“供香印盘”的服务业,他们包下固定的“铺席人家”,每天去压印香篆,按月收取香钱。

在宋代的香炉中,有许多特殊的造型,如现藏于芝加哥艺术馆,宋影青鸟形香炉(十一——十二世纪),炉盖有一只似鸳鸯的水鸟蹲伏著,炉身贴了两层莲瓣纹,也有承盘。盘底有如意云头花式足。香炉就从鸟嘴逸出,炉身挖有小气孔,而使香烟从上面的鸟嘴飘出。宋代另外流行一种豆形香炉,形如高足杯。

到了元、明、清代,则流行成套的香具,例如元代流行“一炉两瓶”的成套香具。明代十六世纪的绘画中就已出现“炉、瓶、盒”。这种组合式香具乃是为了方便作为储放香箸、香铲之用。

明朝嘉靖官窑也有所谓的“五供”,五供是一炉、两烛台、两花瓶的成套供器,使用于祭祀及太庙、寺观等正式场合。明代盛行铜制香炉,这与宣德时期大量精制宣德铜炉有关。宣德年间,曾使用泰国进贡的数万斤铜料,铸制三千三百余件的“宣德炉”。明晚期民间大量制作铜香炉,设计精良。铜香炉的盛行与当时盛行燃烧各种品级的沈香木块有关。

香品的类型

香炉

香炉是最常见的燃香薰物器皿,其主要目的不只使香燃后的灰烬能有固定收集的场所,也为供养与祭祀的过程增添了无限灵性美感。

在香炉制作的原料上,大约有陶磁、石头、金属等类。

陶瓷制的香炉,一般而言,由于土的塑性极强,所以造形特多变化,多以圆形为主;或雕镂花纹,或塑莲花衬为底座等,适于使用立香、盘香、香粉。也有陶瓷制卧香炉,造形与色泽变化较少。

此外也有石制香炉,在制作上比陶瓷制的香炉费功夫,由于其雕刻必须一体成形,否则一处刻坏之后,就有可能前功尽弃。而在石材的选择上,则有大理石、玛瑙石等。

香炉与花瓶、烛台一齐供养于佛前,称为三具足之一,其材质多为金属、鍮石、磁、陶、紫檀等,形状多样化,大约而言可以分为四类:

1、置于桌上的置香炉,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香印盘形等。

2、持于手上的炳香炉,如莲华形、狮子镇形、鹊尾形等。

3、坐禅时所用的钓香炉。

4、灌顶时,受者跨越而以净身之象炉。

古时,于佛前行礼拜供养之时,手擎香炉;后世的柄香炉,就是承袭此遗风而来。在新疆地方所发现的佛教遗迹,其中壁画,可推定为唐朝佛画,图中也有手持香炉,长跪礼拜者。而此香炉下部,附有稍高之台座。

此外,火舍也是香炉之一种,为密教用具之一,后世并列为佛前四具足之一。

焚香的材料和方式原与炉具的设计息息相关。自明朝晚期到清代,流行使用铜香炉,炉壁厚实不惧热焰,而且造型变化多端,有竹节、松干、古铜器及狮象等造型。所使用的香品为沈香木块。木块直接在烛火上引燃,然后插在炉内的炉灰中。炉灰的成分是烧过的香,灰其作用为保温和透气。

其他材质的香炉,也有炉底放置隔热砂如石英砂之类,作用是防热,以免炉壁过热而炸裂。而铜香炉,尤其是厚胎的铜香炉,则较少过热炸裂的顾虑,可以不断地添插点燃的沈香木块。现今所见的铜香炉,大多用来点直立的线香,在众人祈福祝祷,香火鼎盛的场面,铜香炉是较为安全的,而一般居家与书斋所用多为小香炉,一般的铜制香炉,大多作为大型祭祀之用。

博山炉

汉代由于受到神仙方士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博山炉,晋代出现了青瓷薰炉,是室内薰香除秽的器具。博山炉的炉盖装饰着神山、异兽、珍禽和仙人,代表汉代流行神仙思想。

这类博山炉炉顶多半站立了一只凤凰。博山炉中有的设计奇特,例如有设计成一骑异兽的胡人,手托着博山炉炉身,人与兽成为基座,炉身的盖面为仙山、四灵兽“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和其他异兽及仙人等。炉中的香炉就从镂空的孔洞飘逸出来。博出炉的盖面上,一般都有山峰禽兽和神仙故事。

像这种在炉盖上装饰连绵的山峦,异兽与仙人点缀其中的博山炉,逐渐设计成熟、定型,炉盖饰以仙山、飞鸟等,具有浓厚的神仙思想。

隋唐时代的博山炉,和晋代又有不同。

例如云岗第二洞的楼阁式浮图,七、八、九、十洞的龛楣,飞檐、博山炉,做为装饰花纹的蟠龙、饕餮、朱雀、白虎等等。在第十洞有北魏时期所雕的飞天,四天飞天捧一博山炉,炉式为有山峦起伏的盖子、高足豆式的器身,器身两侧有S形耳。

手炉

手炉是行者以手持之长柄香炉,用以供佛的香炉。

在《法苑珠林》中,有记载天人黄琼说迦叶佛香炉:“略云:前有十六师子白象,于二兽头上别起莲华台以为炉,后有师子蹭踞,顶上有九龙绕承金华,华内有金台宝子盛香,佛说法时常执此炉,此观今世手炉之制,小有仿法焉。”

在湖南长沙赤峰山二号唐墓曾出土一件铜香炉,底座作覆莲形,中有小柱与香斗通,柱柄柄头有一鎏金小兽。出土时香炉中满储香料余烬,为供佛之用。

同墓葬品中还有一件铜香薰,球形炉身,炉盖呈圆锥状,底座为喇叭形。出土时已残破。同样式的手炉在各处唐墓也曾出现,这说明了手炉在唐代相当流行。虽然唐代的焚香器中还有博山炉、香球及香薰,但是在佛窟壁画中所出现的焚香器以手炉和博山炉为主。

敦煌莫高窟画中,常可见到供养人像手持手炉的景象。例如大英博物馆的收藏中,就有敦煌之唐代设色绢本引路菩萨图,图中菩萨即手持铜手炉。

在古画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的罗汉画及礼佛图之中手持手炉方式。我们可以看出长柄的手炉与香盒搭配使用,而且所用的香品呈颗粒状或小丸状。也就是常被称为香丸的丸状的合香或是呈小块的龙脑。

在《清嘉录》卷八有“烧斗香”条中说:“香肆,以线香作斗,纳香作斗,纳香屑于中,僧俗咸买之,焚于月下,谓之烧斗香。”

尤崧镇斗诗香诗:拈将香线匀兼细,长短编成斗样同;只合灵檀和木屑,岂宜旨酒荐琼宫,佳人撤帐腰频折,处士占星柄自空,吴俗中秋传韵事,满庭馥杜桂正临风。

薰球

香器中有另一种造型特殊的薰球,非常特别。薰球的出现,始于唐代武则天到玄宗时期(公元六八四——七五五),大致流行于陕西西安地区。这种薰球多呈圆球状,有长链,球体镂空,并分成上下两半,上下两半球体以铆接的叶片状卡榫连接。球体内有小杯,以承轴悬挂于中央,小杯可随时保持水平。因此无论薰球如何转动,小杯始终保持水平,而杯内正在焚烧的香品则能随时保持平衡,不致于倾倒。

薰球又名香毬,可以放在被中薰香,而香烟不会熄灭,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香毬”条中说:“今镀金香毬,如浑天仪然,其中三层关,轻重适均,圆转不已,置之被中,而火不复灭,其外花卉玲珑,而篆烟四出。”正仓院所藏唐代薰球即是被中香炉。

宋代的皇家仪队就有执香球者。根据文献记载,淳熙十三年,太上皇八十大寿,孝宗至德寿宫问安,文武百官服朝服随行,除了法驾五百三十四人之外,另有大乐四十八人,架乐正乐工一百八十八人,还有仪仗鼓吹,仪仗有二人各执一香球。香云自香球中逸出。而宋代妇女乘车出行时,也有丫鬟手持香球,贵妇袖中自持小香球,于是车过驾经之处香烟如云,尘土皆香。

甚至南宋杭城人迎亲的队伍也有用至香毬,即薰球。首先由男家选定时辰,令“行郎”各持花瓶、香球、花烛,沙罗洗漱、妆合、照台、裙箱、衣匣、百结、清凉伞、交椅及花轿(花檐子)、鼓吹等,前往女家迎娶。

香囊

将各种香料、香品置入囊中,可以放在身上,随身携带,散发香气的香具。佩带用的香囊在宋代记载中处处可见。南宋于端午佳节,后妃诸合、大璫近侍获赐翠叶、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涎佩带,及紫练、白葛、红蕉之类。道宫法院多送佩带符篆。一般市民在家门口“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上挂五色纸袋,排飣果粽。虽至贫者亦然。”六月六日显应观崔府君诞辰,热闹的庙会也有“关扑”,即掷钱赌胜而赢得奖品或彩金奖品有香囊、画扇、珠佩等。

香筒

香筒是一种燃点直式线香的香具,又称为“香笼”,以便与插香的小筒有所分别。明清两代所流行的香筒,其造型为长直筒,上有平顶盖,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饰镂空花样。通常在筒内有一枚小插管,这样就很容易插稳线香。这种线香是不含竹木签心的。

明清时代的香筒,其质材有竹、玉及象牙。故宫展出的明清香筒有明雕竹人物香筒、明白玉龙凤镂空香筒、清象牙雕梅雀香筒及作为插香用的清青花小香筒。在江西南城明益定王朱由木墓中也曾发现一件镂空蟋螭玉香筒。明益定王墓中的玉香筒,质地为白,玉圆筒外壁镂空梅花、螭纹,盖面镂刻盘螭。

香篆

一般的香粉,为了便于香粉燃点,合香粉末可以用模子压印成固定字型或花样,然后点然,循序燃尽,这种方式称之为“香篆”。印香篆的模子称为“香篆模”,多以木头制成。《百川学海》“香谱”条中说:“镂木之为范,香为篆文。”这是说香篆模子是用木头雕成,香粉被压印成有形有款的花纹。

古时禅寺中常烧香篆以测知时间。也有烧香篆以修密法者,在《观自在菩萨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众生薰真如法》,并有将香印作成种子字、纥利字之香印,并将香炉观想为法界,纥利字妙香印代表大悲拔苦,当香印依次焚烧时,则显现真实之理,当烧尽时,则代表万法归空之理。以此观法修持者,能获观世安称、无有障碍之福报,如同微妙莲花一般众人爱敬。

香篆又称香印,在焚香用香炉内铺上一层砂,将干燥的香粉压印成篆文形状,字形或图形绵延不断,一端点燃后循线燃尽。由于取用的香是呈松散的粉状,点燃之前才以模造成绵延不断的图形,而且移动模子时很容易碰坏图形,因此使用时并不方便。

在宋人的笔记中有印香的记载。“印香”很可能就是压印香篆。《萝梁录》卷十三,“诸色杂货”条云:“且如供香印盘者,各管定铺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请香钱而已。”可见北宋末有雇请专人印香焚香的习俗。

为了使香粉的使用更为顺利,宋人又制香饼,有作成心字形的“心字香”香饼、环形及指形的“冰环玉指”香饼。宋人李居仁“天香词”中有“几度试拈心字”的句子,说明心字香饼是可用手指拈起的,类似现代使用的盘香。

香盒

香盒是指盛香之容器。又作香筥、香合、香函、香箱。通常为木制加漆,亦有陶制与金属制。常见的形状为扁平圆形。香筥有大香筥、小香筥之别。原来是供佛的法器之一,后世则用于茶席等之用,其造形也和以往不同。

除了香盒之外,还有香盘也经常可见。香盘是指焚香之盘,又作香台、常香盘。以木或金属作成之方形台,盘中盛香作梵字形,常点火焚之。

此外,元、明、清时,流行成套的香具,大多为“炉、瓶、盒”的组合,即香炉配上香盒,而瓶则是为了放置在香粉的香铲及持香的香箸用的。

1、世古之宝铜香炉出现在明朝,宣德三年利用这批红铜开炉共铸造出了三千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能知其名而未见其形。

2、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责成宫廷御匠参照皇府内藏的定、汝、官、哥、均等名窑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实在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宣德三年利用这批红铜开炉共铸造出了三千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能知其名而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