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翻盘的最后希望三十万蒙家军为何会败在自己人手中?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秦国翻盘的最后希望三十万蒙家军为何会败在自己人手中?,第1张

秦朝末年,苛政杂役,昏君无道,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六国残余势力也乘机自立,大秦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公元前208年,陈胜发难于野,携诸侯数十万大军逼近函谷关。时秦国虽有大军,但长城军团守北疆,岭南军团戍百越,来不及救援。仅凭关中守卫京畿的那数万秦军,怕是难以抵挡起义大军。时少府章邯,临危受命,率骊山数十万刑徒参战,一举击溃起义大军,解了关中之围。

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史记》

此后,章邯乘胜追击,先破陈胜,后灭项梁,以一己之力,差点将秦末起义的燎原大火扑灭。

正是由于章邯的亮眼表现,导致大家忽略了另一个人的发挥。他叫王离,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他的手里,掌控着秦朝最为精锐的野战军团——长城军团,也就是大家所常说的蒙家军。

当初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大将蒙恬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其后驻军上郡,修长城,拓北疆。这便是蒙家军的由来。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史记·蒙恬列传》

而后秦始皇驾崩,胡亥即位,赵高当权,其矫诏赐死扶苏,夺了蒙恬的兵权,长城军团群龙无首。于是,由当时在蒙恬麾下裨将王离暂代主帅之职。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长城军团作为秦军主力,自然是要回师救援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记载:“诸秦所徙适边者皆复去”。

这是必须的,古往今来,攘外必先安内,自己政权都不稳,哪有什么闲工夫去管外面的事儿?唐朝那么强大,安史之乱时,还不是一样弃车保帅,放弃西域,调大批安西军队回国平乱?

除非像南方的赵佗那样,封闭通道,自立为王。但是相对而言,长城军团没有这个条件。一来长城军团大都发于关中,是秦人,加上主帅王离等人,出身将门,对秦国忠心耿耿。而赵佗的南越大军,其兵卒大都就近征发,对于秦国的忠诚度不算高。

而且长城军团主要作用是戍边,抵御匈奴,补给皆来自内地。而南方军团更多的是屯驻开发,其完全可以实现自我补给,对于朝廷的依赖性没有那么高。

所以,长城军团,没有自立的条件。

总之,秦朝内乱爆发后,王离是率领着长城军团回来救援了的。只不过,他们没能赶得上在关西的大战,让章邯出了风头。而既然关中之围已解,长城军团也没有回师咸阳的必要。其从上郡直接向东,直击起义军,显然要近上许多。

于是我们看到王离和长城军团并没有参与到章邯灭张楚,破项梁的这些重大战役中来。

定陶之战中,长城军团虽然增援了章邯,但其只是担当一个侧面辅助作用。而且期间还被刘邦两度击败,实在是有损长城军团的名头。

长城军团作为主力登场较晚,已经是在巨鹿之战中了。其从太原至井陉,与出函谷关一路向东的章邯大军会合,共同围攻赵国。

而后面的结果大家也都比较熟悉,项羽破釜沉舟,一举击破了长城军团。主将王离被擒,大将涉间自焚,苏角被杀,曾经的代表着大秦荣耀的蒙家军全军覆没。

当然,关于长城军团的覆灭,其实也有几分悲情色彩。与其说长城军团是被项羽所击破,更不如说是输在了自己人手里。

当时秦朝就两大主力,一个是王离的长城军团,一个是章邯的关中军团。注意,此时的章邯大军,可不再是最初的刑徒军。而是由关中子弟组成的虎狼之师,当初定陶之战,章邯之所以能击破项梁,就是因为秦朝的大量增兵。

而换血之后的章邯军团,在战力上甚至于要强于王离军团。毕竟在巨鹿之战前,章邯几乎是屡战屡胜,而王离军团则是在在与刘备军队的遭遇中,两度被击败。但是,在巨鹿之战,担当主攻任务的却是王离军团,章邯的大军只是负责后勤。

因为此时的章邯已经开始动摇了,他虽然贵为秦军主将,又统率关中大军。但其出身并不算高,在领兵之前只是一个掌管皇帝内务的小官儿。如今战功卓越,早已经引起了权臣赵高的猜疑。其部下司马欣曾告诫章邯,无论胜败,他都是赵高诛杀的对象。

所以在整个巨鹿之战中,章邯实际上是一个消极作战的态度。

后来项羽决断章邯为王离大军运粮的甬道,导致王离陷入断粮的危机。“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

对于军队来说,断粮本就影响军心,甚至意味着败局,章邯作为一代名将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可他却作壁上观,不去救援。最终王离何他的长城军团在项羽大军和众诸侯的围攻中全军覆没。

若是当时,章邯能发挥昔日之豪勇,率大军救援王离。将门虎子与军界新星共同联手,巨鹿之战的结局可能就会被改写,历史上也就不会有那个楚霸王了。

目前没看见准确的记载,还需考证。

综合各种记载我越看越觉得矛盾,因为古籍目前已无准确记载了,可惜也无人对此考证。我只好假设一下:309年冉闵之父冉谵所在的乞活军被击溃,当时冉谵11岁(那就相当于出生于298年),冉谵逃掉继续游击战,然后311年被俘,因为石勒十分欣赏少年英雄,就认为义子,改名石谵(因为石勒还是会收买人心,对汉人相对温和)。也许他的儿子冉闵从小又被石虎认为干儿子(也许因为石虎是猛将。同样会欣赏猛将),冉谵327年同前赵打仗时战死,当时冉闵才12岁,极可能石勒命令石虎收其为养子或者石虎自己收其为养子,归于石虎门下。那么因此推算冉闵出生年为316年。

这样推算可以解释许多以前记载的特别矛盾,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比如石虎同冉谵年龄接近,怎么可能成为父子关系,如果石虎大冉谵十多岁,那冉闵称帝时可能不足30岁,很难想像他的二儿子351年会直接参加战斗且被俘身死。而且有的人说冉谵是石虎养子,有的人说冉闵是石勒养子。我看最大可能就是两人都做了养子,一个是石勒,一个是石虎,等到唐朝修晋史时已经不被人记清了,也就记糊涂了。

蒙恬的妻子

蒙恬的妻子叫卜香莲,她被人们亲切的称为“笔祖娘娘”。在浙江省善琏镇的蒙公祠里,有两尊雕像,一尊就是秦朝著名的大将军蒙恬,另一尊呢就是被人们称为“笔祖娘娘”的卜香莲,关于“笔祖娘娘”这个称号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呢。

蒙恬剧照

据传秦始皇为了搜刮钱财派蒙恬来到江南,一天傍晚,蒙恬的军队经过善琏时忽然听到有一个姑娘在河里大声呼救,于是不加思索的跳入河里救上了那位姑娘,这就是蒙恬未来的妻子卜秀莲,此时的卜秀莲父母双亡,已家徒四壁,还受官府的剥削,所以想要自杀,被救了上来,就这样他俩相遇了。蒙恬了解了当地农民的辛劳,于是把运送的饷银发给贫苦的乡亲们,解散了军队便弃军退隐田园了。

一次,蒙恬在去找卜香莲在路上捡了一撮羊毛,随手插在一枝竹管上拿到了卜香莲家,香莲听说蒙恬写字特别好,于是蒙恬用刚刚造的弗聿笔给香莲写了几个,虽然字好看但是羊毛太硬用起来很不顺手。

蒙恬把打算迎娶香莲并以做笔谋生的想法告诉了香莲,随手将笔放在窗台上了。可是笔不小心滚落到了窗下的石灰函被泡了一夜,第二天香莲找到了笔,用角梳把毛梳好,又用簪子把杂毛弄掉,爱惜如宝。等到蒙恬再次用笔时好用多了。卜秀莲辅助蒙恬做笔的消息传出来,得到大家一致好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建了一个蒙公祠,将两人的雕像立于此内,还把他们相遇时的那条河改名为蒙溪。

蒙恬蒙毅

蒙恬和蒙毅是亲兄弟,他们出生于将才世家,从他们的祖父起就开始为秦国效力,整个蒙氏家族的命运紧紧的跟秦王朝的兴衰联系在一起。蒙恬和蒙毅自幼习武,家中还遍请名师为他们兄弟两个讲授兵法策略律法典籍等。

动漫中的蒙恬

蒙恬的兴致在于习武,他身上秉承了蒙氏家族英勇善战的气质,一心想着为国浴血杀敌。蒙毅志不在此,他比较喜欢研究国家的律法典籍,认为国家管理的根本在于统治秩序的维护。家族长辈见兄弟两个都是可塑之才,便由着他们的志向兴趣自由发展。蒙恬在跟随大将军王卉对战齐国时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开始在秦国政界崭露头角。秦始皇非常看重蒙恬,经常与他共商国是。机缘巧合之下,蒙恬向秦始皇推荐了自己的弟弟蒙毅。秦始皇在见过蒙毅以后对他的文学才华非常满意,大大封赏了蒙毅,赐官职上卿,让他主管朝廷律法。

这兄弟二人一个武功盖世一个熟读律法,一文一武相互搭配,在朝中的地位无人能及。蒙氏家族家教甚严,虽然家族荣耀光辉万丈,但是仍然教导蒙恬蒙毅兄弟要恪守人臣本分,不能持宠而骄。蒙恬跟蒙毅两个人对秦始皇忠心耿耿,追随在秦始皇左右不敢有丝毫怠慢。

可是秦始皇突然暴毙,蒙恬和蒙毅的命运也就发生了大逆转,最终被阴谋篡位的胡亥送上了断头台。作为臣子,是该对君主效忠还是对皇权效忠?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蒙恬和项羽

蒙恬和项羽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他们能够洞察人性,对兵法研究透彻,武艺高强,在彼此时代里无人能够与之匹敌。蒙恬是秦始皇手下爱将,深得秦始皇信任,将秦王朝的八十万大军交付蒙恬之手,让他挥师北上,与匈奴决一死战。项羽是楚国霸王,做为后起之秀登上历史舞台,金戈铁马,意气风发。

蒙恬剧照

蒙恬带领秦国大军踏伐六国土地时,项羽还是楚国没落贵族家的小公子。等到项羽称霸之时,蒙恬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虽然都是盖世英雄,但两个人并没有交过手。不过论起雄才伟略,蒙恬和项羽还真是有的一拼。

蒙恬的卓著功勋在于帮助秦始皇平定六国,等到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又派了蒙恬前去镇守边关。蒙恬统兵之道在于顺应皇帝旨意,在忠心报国的前提下施展才能。有的时候与秦始皇意见不统一,他也不敢违抗圣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蒙恬的思想和军事主张。而项羽则不一样了,混世魔王,起兵打仗之时只遵从内心的想法,誓于天下英雄分出胜负。从这一点上来看,项羽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有句话叫做生不逢时,如果蒙恬晚生个几十年,与项羽同处一个时代,那么蒙恬就不会惨死在奸佞之臣手里。在项羽踏平秦二世的统治之后两位豪杰很有可能对酒当歌,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蒙恬怎么读

最初认识蒙恬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那时候我还处在和多音字作斗争的时期,所以“蒙恬”两个字的读音对我来说是个难题。“恬”字还好,只有一个读音,可是“蒙”字却有三个读音,每一个读上去都好像很顺口。

蒙恬剧照

想来很多人都会有和我一样的困惑,这里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

“蒙(meng)”字有三个音调,分别是一声、二声、三声。读三声的时候不用多说,是蒙古族的“蒙”;“蒙”只有读二声的时候可以作为姓氏。蒙恬,姬姓,蒙氏,恬名。从这点来看,蒙恬的“蒙”读二声,毋庸置疑。蒙姓的渊源有三个,分别是源于山名,以官名为氏;源于高阳氏,以地名为姓;从其他姓氏改过来。高阳氏是远古时代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所以在许多姓氏古籍的记载中,蒙姓中国人是黄帝的直系后裔。李文郑撰写的蒙姓宗祠通用联有云:“功高秦国,威震匈奴。”这里“威震匈奴”说的就是秦代名将蒙恬,率三十万蒙家军击退匈奴,收复河套区域,并修筑长城,守卫数年。

撇开这些来说,二声“蒙”还有继承,承继的意思。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有云:“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恬”从心,从舌,甜声。曹丕有云:“恬淡寡欲”,即淡泊名利,清静无为之意。出生于世代名将之家的蒙恬,从小接受祖父,父亲的熏陶,淡泊名利,一心卫国,忠心耿耿。这就是他从祖辈父辈那里继承来的恬淡寡欲知心。

蒙恬和王翦

在秦王统一六国建立秦始皇政权的过程中,秦国出现了几个有名的将领。他们在灭六国的战役里功不可没,嬴政能够最后称霸天下,可以说就是因为他善于重用这些将才。蒙恬是秦国的大将,尤其是在蒙恬的统领下,秦始皇驱赶匈奴解除边境之患的策略成功。蒙恬似乎就是天生的匈奴克星,神威勇武用兵神算,匈奴后代看了蒙恬都畏惧三分。

蒙恬剧照

嬴政时代还有一名大将,王翦也是辅佐秦王成就大业的得力助手。王翦是军事天才,从小聪明好学,喜爱研究兵法,擅长武艺,年纪轻轻就学会了一身本领。

秦国在攻打赵国的时候,虽然秦将白起用计折损赵国四十万兵力,但之后却被赵国年少的士兵和救援的魏国韩国援兵逼退撤离,还损失了十万兵力。这时候王翦主动请战,他向嬴政陈述当前的军事形势认为这时候攻打赵国反而是秦王灭六国完成大一统的好时机。果然王翦统兵围困赵国,六国无人来救,最后赵国被迫投降。

荆轲刺秦失败后王翦和李信一同灭了燕国,

在攻打楚国之时,由于李信居功自傲,轻视楚国,没有听信王翦的建议,结果前往楚国攻占时兵败楚军。这时候嬴政亲自诚恳的向王翦表示诚意希望王翦能够带兵攻打楚国。最终王翦和蒙恬的父亲蒙武一同出兵打败了楚国,王翦担心秦王疑心王翦的忠诚,急忙向秦王讨要封地打消秦王顾虑。

蒙恬是蒙武的儿子,在嬴政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王翦是最大的功臣,他的军事才能卓越过人,蒙恬年少只在攻打齐国时出了力,蒙恬年少于王翦,主要的成就还是秦统一以后瓦解匈奴国势力解除边患。

蒙恬的父亲

秦昭王时,齐国的蒙骜到秦国谋仕,为官一直到上卿。秦昭王去世,秦庄襄王在位,任命蒙骜为率秦军攻打韩国,夺取了韩国土地,建立二川郡。第二年,蒙骜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连着攻下了韩国的几十座城池。秦始皇继位的时候,蒙骜先后攻打了韩国,魏国,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前240年蒙骜去世。

动漫中的蒙恬

蒙骜在秦国得到秦王信任,一代名将,威震中原,蒙氏后代的将领才能也在他的名望下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和赏识。蒙骜的儿子去名武,也就是蒙恬的父亲。公元前225年,秦王攻打楚国,以李信为将,蒙武为副将,统领二十万兵力。两人分开进攻楚国,打败楚军。之后李信攻乘胜追击,反而被楚军打败了。第二年,蒙武再次攻打楚军,追杀到楚地蕲南,灭了楚国大将项燕,凯旋而归。第三年,蒙武再次领兵出击,攻打楚国,直接俘虏了楚国国王,至此楚国覆灭。第四年,蒙武南下征伐越国一带,越王投降,秦国因此得以设立了会稽郡。

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历史进程里少不了蒙骜和蒙武的功劳。蒙骜主要是攻打韩国,魏国立了大功,蒙武帮助秦王攻下了强敌楚国,平定了长江的吴越地区。因此秦始皇对蒙氏家族非常器重。蒙家向来出良将。到了蒙恬时代,秦始皇只差齐国没有攻克,因此蒙恬捡起了蒙氏家族的接力棒,亲率大军攻打齐国都城,果然不负蒙家猛将之风,名门之后的声望,成功征服齐国。

至此,秦始皇实现了统一六国的梦想。蒙氏家族世代为将,蒙恬征讨匈奴时期达到了权力的顶峰。蒙家成为历代帝王眼里的忠臣良将,虽然蒙家三代都手握军权,但是从来没有过秦王怀疑蒙家,蒙家叛乱的传言,可见蒙氏家族是一个人品信得过,值得托付,耿直厚重至忠至诚的优秀军事家族。

蒙恬将军

蒙恬出身名门,家族以武学传世,将才辈出。到了蒙恬这一代,家族命运达到鼎峰,特别是蒙恬,官拜大将军,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蒙恬自幼就对武学有浓厚的兴趣,拜访名师传授自己武功,他本人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未及成年就练就了绝世武功。蒙恬不光习武,对兵法也有着很深的研究。他习惯将排兵布阵与兵法精髓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独特的蒙氏兵法图。

蒙恬剧照

蒙恬出身世家,成年之后就跟随家族长辈出兵打仗。起初,他只是大将军王卉手下的一员普通将领,但是在行军途中他提出的意见建议往往带有新的视角,受到王卉的赏识。在攻打齐国的时候,蒙恬总是先使出障眼法迷惑敌人再给他们出其不意的致命打击,他本人在战场上表现突出,骁勇善战,将个人才华施展无余。王卉亲自上书奏请蒙恬的战功,秦始皇很是高兴,封蒙恬为内史,掌管一方军马。

秦始皇文治武功非一般人所能比拟,他觉得自己有能力一统六国平定天下。蒙恬深知秦始皇用意,主动请缨,在攻打其他诸侯国时不遗余力,带领全体将士浴血奋战,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扫清了诸多障碍。

秦始皇非常信任和信赖蒙恬,出巡时都让蒙恬跟他坐在同一辆马车上。两个人惺惺相惜,速写出一段君臣相互欣赏的佳话。所以说,伯乐与千里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才能的人需要领导慧眼识人,而领导的眼光决定了他的事业高度。

神话蒙恬

蒙恬出身于名将世家,是秦朝著名的将领。历史上的蒙恬,在祖父和父亲这样名将的熏陶下,从小便胸怀大志。他和其弟蒙毅同时效力于秦国朝廷,并深得秦始皇的重用,尽忠尽责、威武一生,最后为奸人所害,吞药自杀。不过,历史书上的蒙恬再怎么精忠报国,也不如《神话》剧里蒙恬角色鲜活。

蒙恬剧照

最初看电视剧《神话》时吸引我注意力的是胡歌饰演的主角蒙毅,后来才开始慢慢发现蒙恬的好。他就像一片绿叶总是默默地映衬出花儿的红,花儿的美。低调如他,需仔细品味才能体会到他的情和义,忠和勇。国比家重要,他这样想着也这样做着。决定把一生献给国家的蒙恬,将儿女情长抛之脑后,统领千军万马经历无数战场厮杀。这是他的忠。“忠肝义胆,勇武传魂”,三十万蒙家军齐声呼喊,口号响亮,气势磅礴,震撼着大秦疆土的每一寸土地。

看透生死的蒙恬立于万军之前,泰然有之的面孔上写满了坚决。这是他的忠。初见时,他就对玉漱暗生情愫,却缄默不语,满腔深情都赋与“不敢爱”三字。**《后会无期》里有这样一句话“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不敢爱”,这个三字里饱含了多少爱和理性的克制。这是他的情。重义气,信兄弟,临死之际,托付兵权,这是他的义。

“虽是一片绿叶,我已知青山”,蒙恬不仅是神话里的大将军,更是秦国的大将军,一身正气,凛然迎敌,誓死卫国。

神话蒙恬谁演的

电视剧神话里蒙恬的扮演者叫丁子竣,他在里面扮演的蒙恬这个人物至今都让人印象深刻,生动地再现了那个生活在秦始皇时期英勇威武而又德才兼备的大将军形象,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蒙恬剧照

丁子竣在神话里扮演蒙恬,完全突破了平常的形象,将一个大将军演绎的淋漓尽致,在里面他并没有非常文艺而又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温柔令少女倾心的脾气,甚至有一个并不是非常出众的面孔,却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这个伟大的将军必定戎马一生,然而这坚强的外表下也有些一刻深情的心,他对玉漱有着超乎对一般女子的特殊的感情,这份倾心虽单纯而又真实却一直被隐藏在蒙恬的内心深处。因为他的身上肩负这不可推脱的责任,保家卫国,在国事上他坚定威武,胸有成竹,沉着稳重,他的脑袋永远都是有条不紊。可是这个有责任心爱国守职的大英雄最终却遭奸人所害,我还记得他临死前的那个画面,那么泰然,那么宁静,他的无所畏惧,赤胆忠心留在了所有观众的心里。

虽然神话的主角是蒙毅,但是主角的哥哥蒙恬的光芒一点也不逊色于蒙毅,蒙恬这个人物不仅在《神话》这部剧中,而且在真实的历史里,都是一个伟大而又传奇的人物,他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及后来带领人们修建的长城,改良的毛笔,给国人带来很大的福利。

蒙恬怎么读

最初认识蒙恬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那时候我还处在和多音字作斗争的时期,所以“蒙恬”两个字的读音对我来说是个难题。“恬”字还好,只有一个读音,可是“蒙”字却有三个读音,每一个读上去都好像很顺口。

蒙恬剧照

想来很多人都会有和我一样的困惑,这里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

“蒙(meng)”字有三个音调,分别是一声、二声、三声。读三声的时候不用多说,是蒙古族的“蒙”;“蒙”只有读二声的时候可以作为姓氏。蒙恬,姬姓,蒙氏,恬名。从这点来看,蒙恬的“蒙”读二声,毋庸置疑。蒙姓的渊源有三个,分别是源于山名,以官名为氏;源于高阳氏,以地名为姓;从其他姓氏改过来。高阳氏是远古时代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所以在许多姓氏古籍的记载中,蒙姓中国人是黄帝的直系后裔。李文郑撰写的蒙姓宗祠通用联有云:“功高秦国,威震匈奴。”这里“威震匈奴”说的就是秦代名将蒙恬,率三十万蒙家军击退匈奴,收复河套区域,并修筑长城,守卫数年。

撇开这些来说,二声“蒙”还有继承,承继的意思。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有云:“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恬”从心,从舌,甜声。曹丕有云:“恬淡寡欲”,即淡泊名利,清静无为之意。出生于世代名将之家的蒙恬,从小接受祖父,父亲的熏陶,淡泊名利,一心卫国,忠心耿耿。这就是他从祖辈父辈那里继承来的恬淡寡欲知心。

白起和蒙恬谁厉害

白起与蒙恬都是秦国武将,但是这俩人并没有见过面,他们生活的朝代不同。白起是战国时期人物,效忠于秦昭襄王,为秦国一统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是秦始皇时期的平远大将军,为秦朝驱除外敌侵犯立下赫赫战功。两个人都是武将,在军事领域都取得过不菲的成绩。

蒙恬剧照

白起和蒙恬比较的话,在军事素养上白起要高过蒙恬一头。战国时期诸侯国混战,白起采取强硬的军事手段打击对手,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乘胜追击,以防止对手东山再起。他被人们称为杀神,从称谓当中就能看出他杀伐决断的稳、准、狠。战国时期各国战死的士兵百姓加起来人数有两百多万,其中约有一百万人丧命于白起的指挥棒下。特别是在长平之战当中,白起就活埋了赵国四十万人,把赵国彻底灭了。蒙恬的卓越功勋在于击退匈奴,他指挥的大战与白起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白起虽然在军事才能上高蒙恬一筹,但是在朝堂争斗中,两个人是半斤对八两。白起和蒙恬的骨子里流淌着忠君报国的血液,但是此等忠诚只能够在刀刃相见的战场上有用武之地,在人心争斗的内朝就丝毫派不上用场了。白起与蒙恬的结局是一样的,君王听信谗言,将一代有功之臣送上了西天。

从白起和蒙恬身上可以知道,个人能力很重要,但是千万别让自己过于显露才能,凡事多请示领导,否则到头来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蒙恬和项羽

蒙恬和项羽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他们能够洞察人性,对兵法研究透彻,武艺高强,在彼此时代里无人能够与之匹敌。蒙恬是秦始皇手下爱将,深得秦始皇信任,将秦王朝的八十万大军交付蒙恬之手,让他挥师北上,与匈奴决一死战。项羽是楚国霸王,做为后起之秀登上历史舞台,金戈铁马,意气风发。

蒙恬剧照

蒙恬带领秦国大军踏伐六国土地时,项羽还是楚国没落贵族家的小公子。等到项羽称霸之时,蒙恬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虽然都是盖世英雄,但两个人并没有交过手。不过论起雄才伟略,蒙恬和项羽还真是有的一拼。

蒙恬的卓著功勋在于帮助秦始皇平定六国,等到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又派了蒙恬前去镇守边关。蒙恬统兵之道在于顺应皇帝旨意,在忠心报国的前提下施展才能。有的时候与秦始皇意见不统一,他也不敢违抗圣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蒙恬的思想和军事主张。而项羽则不一样了,混世魔王,起兵打仗之时只遵从内心的想法,誓于天下英雄分出胜负。从这一点上来看,项羽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有句话叫做生不逢时,如果蒙恬晚生个几十年,与项羽同处一个时代,那么蒙恬就不会惨死在奸佞之臣手里。在项羽踏平秦二世的统治之后两位豪杰很有可能对酒当歌,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