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补中益气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补中益气汤简介,第1张

补中益气汤同名方剂约有二十首,其中《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黄芪20g、炙甘草6g、人参10g、当归身10g、橘皮6g、升麻3g、柴胡3g、白术10g,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及气虚发热证,本方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现代常用于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详见百科词条:补中益气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9 14:07:02 共1950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补中益气汤如下:

葛根黄芩黄连汤又称“葛根芩连汤”。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组成为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具有解表清里的功效。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表未解,喘而汗出者;近代也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属热证者。

葛根芩连汤是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方剂,其强大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内、外毒素作用,抗细菌耐药作用,以及对绝大多数肠道致病菌的抑杀作用,对肠道感染源是有力的控制;其抗炎、抗氧化损伤以及对胃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抑制肠黏膜分泌作用和解痉作用,可促使腹泻好转;其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又可进一步加强其抗病原微生物的力度,因此对肠道感染性疾病可以大胆应用。同时发现该方剂虽然用药简单但对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脏缺血性疾病有着明显的保护、修复作用,对血压、循环、血流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所有药味对肿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该方剂可以试用于心脑血管性疾病。

详见百科词条:葛根黄芩黄连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25 12:14:08 共692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出自《伤寒论》,其组成为麻黄9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18g,具有辛凉解表、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邪,肺热咳喘证。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合并肺炎等疾病,辨证属于表邪未尽,邪热壅肺者。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与麻黄汤组成只有石膏与桂枝之别,用于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而对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不宜应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尚无法解释;但临床实验研究证明麻杏石甘汤临床用于治疗哮喘、荨麻疹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哮喘和荨麻疹均属第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防治第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首先要控制其发生的几个主要环节,一是要防止过敏原进入机体;二要控制IgE的产生,阻断IgE与肥大细胞的嗜酸性粒细胞结合,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三是阻止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反应。该方剂确实具有上述作用,故能治疗第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同时该方剂具有强大的广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解热镇痛、止咳、平喘作用,这对支气管炎、上感、肺炎治疗尤为必要。同时该方剂对免疫功能有调节和促进作用,特别是能对抗Ⅰ型变态反应,因此不仅有利于哮喘治疗也有利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这对重症肺炎、支气管哮喘、心功能障碍和血黏度增高的治疗尤为重要。

详见百科词条: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24 17:21:25 共642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苓桂术甘汤记载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其组成为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之功效。主治痰饮病,为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特发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美尼尔病、心包积液、风湿性关节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属痰饮内停者。

苓桂术甘汤对免疫功能具有促进、调节作用,又有广谱抗过敏作用,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并对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抑杀作用,因而对慢性胃炎、支气管哮喘应有一定治疗作用。该方剂对胃肠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和利尿作用,同时对心脏血管功能、血液流变学均具有改善作用,因此对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水肿应当有一定治疗作用。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对肝胆功能及胃肠道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均有十分积极影响,这对保证上述适应证的疗效可起到辅助作用,同时还发现该方剂各味中药均具有抗肿瘤作用。因此应用范围可适当扩大。但是对上述适应证和并发水肿,从现代医学分析,大多已合并心力衰竭或其他心功能障碍,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还应配合现代医学解痉止喘、吸痰吸氧、强心利尿等治疗为宜。

详见百科词条:苓桂术甘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9 15:21:36 共695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处方人参3克,蜜炙白术3克,茯苓3克,蜜炙黄芪3克,熟地黄3克,当归3克,陈皮3克,白芍6克,肉桂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3片,大枣2枚。功能主治补气益血,养营调经。主脏腑虚损。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竹林女科证始》卷一《观聚方》卷六引《示儿仙方》方名养营汤组成人参、茯苓、甘草、当归、芍药、酸枣、附子、柏子仁、紫石英、川芎、黄耆、官桂、木香、远志各等分。功效滋补营卫,收敛心气。主治汗过多,不语。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成,取雄鸡冠滴血,旋入竹沥及童便,同妙香散服。《不知医必要》卷四方名养营汤组成党参(去芦,米炒)1钱5分,枸杞1钱5分,山药(炒)2钱,熟地3钱,当归3钱,炙草1钱,生姜2片。功效养营血。主治因血崩、小产去血过多,心无所养而作痛。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如有热,去生姜,加酒炒白芍2钱。《竹林女科》卷一方名养营汤组成人参1钱,白术(蜜炙)1钱,茯苓1钱,黄耆(蜜炙)1钱,熟地黄1钱,当归1钱,陈皮1钱,白芍2钱,肉桂5分,炙甘草5分,生姜3片,大枣2枚。主治妇人3233岁经证,赋禀衰弱,或素有失血之证,或生育过多,血海干枯,或房室纵肆过伤阴血,或子多乳众,伤其血液,以致经团失血过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详见百科词条:养营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4:49:41 共53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金匮要略》卷中:泽泻汤处方泽泻15克白术6克功能主治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目昏眩。现用于耳源性眩晕。用法用量上药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温再服。摘录《金匮要略》卷中《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泽泻汤处方泽泻升麻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决明子(微炒)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甘草(炙)枳实(去瓤,麸炒)芍药各30克栀子仁人参赤茯苓(去黑皮)黄柏(去粗皮)细辛(去苗叶)白术各15克柴胡(去苗)120克桑根白皮(锉,炙)60克青葙子30克制法上药十八味,粗捣筛。功能主治治肝热目赤,视物不清,积年青盲,视不见物。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4克(拍破),同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芒消1克,食后、临卧温服,一日二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二王乐善方:泽泻汤处方泽泻40克,白术20克。功能主治蠲饮利湿。主素有痰饮内停,清阳不得上升所致。(美尼尔氏综合症)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王乐善方《普济方》卷一九三方名泽泻汤组成泽鸡3两(炒),知母2两,海藻2两,丹参3两,秦艽2两,木防己2两,猪苓2两(去皮),大黄3两,通草2两,青木香2两。主治寒热当风,饮多暴肿,身如裂,脉浮数。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制备方法上切。用药禁忌忌酢物。《圣济总录》卷六十七方名泽泻汤组成泽泻1两,细辛(去苗叶)1两,续断1两,秦艽(去苗土)1两,山芋1两,黄耆(锉)1两,防风(去叉)1两半,五味子1两半,生姜(切,焙)1两半。主治气虚,手足厥逆,三焦不顺。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1枚(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临卧各1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圣济总录》卷八十五方名泽泻汤别名肾著散组成泽泻半两,桂(去粗皮)3分,白术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干姜(炮)半两,杜仲(去粗皮,锉,炒)

详见百科词条:泽泻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3:18:40 共403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普济方》卷九十六:承气汤处方厚朴4两(去皮),姜2两(同捣烂,焙干),大黄2两,枳实半两(麸炒去瓤),芒消1两半。制法上除芒消外,并为粗末。功能主治刚痉,大便不通10数日。用法用量每服10钱,水2盏,煎1盏半,去滓,入芒消半钱匕,搅匀,再煎23沸,微热服。摘录《普济方》卷九十六《摄生众妙方》卷四:承气汤处方大黄、朴消、豆豉、枳实、厚朴各等分。功能主治发汗,泻下,去脏毒。主用法用量上用水2钟,煎至8分,空心温服。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四《圣惠》卷三十九:承气汤处方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青竹茹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中毒吐却恶毒物后,觉胸心安稳。宜服此。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次。注意三二日内宜食粥。摘录《圣惠》卷三十九《痘科类编释意》卷三:承气汤处方大黄1钱,厚朴1钱,枳实1钱,甘草5分,芒消1钱。功能主治痘疮发热腹痛,大渴烦躁,大便闭,狂妄者;痘疮焦黑,烦渴顿闷,喘促而厥逆,大便不通者。胃腑实效,口噤胸满,卧不著席,脚挛急,大便闭结不通。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食前服。各家论述此开滞下利之方也。厚朴苦温以去痞,枳实苦寒以泻满,芒消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苦寒以泻实去热,甘草甘平调诸药,稍缓其峻急之性。摘录《痘科类编释意》卷三《千金》卷九方名承气汤组成枳实5枚,大黄4两,芒消半升,甘草2两。主治少阴病得之23日,口燥咽干者。少阴病得之67日,腹满不大便者。下血。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3升,适寒温分3服,如人行5里1服。取下利为度,若不得利尽服之。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变大承气为调胃承气,专取甘草通调之力以缓消、黄之急也。更加枳实于调胃承气方中,较大承气中厚朴,虽辛温、辛苦不同,而泄满之功则一。《千金》卷十六方名承气汤组成前胡1两,枳实1两,桂心1两,大黄1两,寒水石1两,知母1两,甘

详见百科词条:承气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2:29:59 共110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缓肝理脾汤处方广桂枝人参白茯苓白芍药(炒)白术(土炒)陈皮山药(炒)扁豆(炒,研)甘草(炙)功能主治健脾缓肝。治慢惊风,发时缓缓搐搦,时作时上,面色淡黄,或青白相兼,身必温和,昏睡眼合,或睡卧露睛,脉来迟缓,大便青色,属脾虚肝旺者。用法用量上药加煨姜、大枣为引,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一《金鉴》卷五十七方名缓肝理脾汤组成广桂枝、人参、白茯苓、白芍药(炒)、白术(土炒)、陈皮、山药(炒)、扁豆(炒、研)、甘草(炙)。主治慢惊风。用法用量煨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详见百科词条:缓肝理脾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1:58:29 共24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