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林主要经历
赵玉林
赵玉林(1917年7月—2017年11月26日),号佛子明璧,原籍浙江绍兴,1917年7月出生于福州。当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福建文史》副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福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福建省楹联学会名誉会长、福建省逸仙艺苑名誉理事长,福建省老年书画艺术协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理事,福建省诗词学会顾问,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2017年11月26日,赵玉林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中文名:赵玉林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福州
出生日期:1917年7月
逝世日期:2017年11月26日
职业:诗人书法家
代表作品:《福建文史》
字:恒一
人物生平
赵玉林,号佛子明璧,原籍浙江绍兴,1917年7月出生于福州。当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福建文史》副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福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福建省楹联学会名誉会长、福建省逸仙艺苑名誉理事长,福建省老年书画艺术协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理事,福建省诗词学会顾问,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收入《中国名人录》,《福州百科全书》载入《当代人物》栏。2010年获第三届华夏诗词奖荣誉奖。他曾主编《百年闽诗》《全闽诗录》等,出版有《赵玉林书法选集》、《玉林词选》、《秦豫行》等,及《灵响居诗文存》、《左海吟墨》等诗书著作。举办过《佛子明璧诗书展》、《佛子明璧百联展》等书法个展。赵玉林被公认为“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诗书大家”。虽已年迈,但从不满足于赋闲索居,颐养天年,娱乐晚景。因此在寿考之年,仍竭力将其历年积储和陆续新作的诗词楹联,重加整理,从中遴选出专咏福州府属十邑风光名胜、文物古迹之作,以“闽都纪胜”为题,重新书写展示。此次作品展共展出赵老百多幅诗词联文,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建馆六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由省文史研究馆、省文化厅主办,闽都文化研究会为支持单位。
末科状元
1946年赵玉林参加国民政府举办的全国高等文官考试,得经济系第二名。进入“国立政治大学”学习。翌年又参加选拔县长的考试,名列第一,以“八添纸,两状元”名重一时,因为这是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时期举行的最后一次考试,所以又有人戏称赵玉林为“末科状元”。
著作成就
《悼孟百歌》:
赵玉林先生在妻子(孟玉)生前曾答应为她写诗做为生日礼物,但一直没写。妻子去世时他正在在苏北农场,听闻噩耗悲痛欲绝,哀思难遣,便写了整整一百首诗词,追念他和孟玉从相识、相恋到结婚,以及婚后生活的种种情景,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悼念。他把这组血泪凝成的爱情杰作命名为《悼孟百歌》,在卷首写道:“九泉有知或将破颜一笑耶”,渗透着对妻子深深的追忆和当年未能及时兑现承诺的歉疚。这组诗一经问世,就好评如潮,不少人读过后都为之下泪。《悼孟百歌》全部采用旧体诗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其他:
他除了《悼孟百歌》和《莘野随录》,早在福州脍炙人口。1989年与黄寿祺教授合著《秦豫行》,1992年圣代词库丛书出版了《玉林词选》,1994年和潘主兰等七人合印《七发集》,同年12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玉林诗文集》,1998年福州市作家协会出版《玉林诗文续集》,同年香港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诗人书法家赵玉林(中国·福建)》,1997年在福州举办《佛子明壁诗书展》,1999年又举办《佛子明璧百联展》,并应邀到南平、莆田等地巡回展出,2003年出版《赵玉林自书七绝诗卷》,同年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灵响居诗文存》,2010年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左海吟墨》(全四册)。
在理论研究方面,赵玉林撰写了大批论文,如《诗词写作刍言》(1992年)、《当代诗词创作应走道路的探讨》(1993年)、《略论诗中有我》(1993年)、《漫谈诗的艺术表现手法》(1994年)、《诗人的胆与识》(1997年)、《当代诗词大众化的探讨》(1998年)、《平淡与精深》(2001年)、《当代诗词美在何处》(2002年)等等,拨迷指误,探路燃灯。他还注意总结诗词创作中的古今经验,并力倡爱国主义,以为今人创作的借鉴,如《鸦片战争与爱国诗歌》、《福建诗人在抗日战争中的优秀篇章》、《爱国诗人张际亮》、《林庚白的爱国情怀》、《林锴诗艺初探》等。他先后编辑出版了《海峡诗声选集》等10部诗集,有力地弘扬了传统文化,壮大了诗词创作队伍,同时也向海外侨胞架起了心桥,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又参与编辑出版《福建丛书》、《福建文史》、《福建诗词》。福建历代人文荟萃,但百年来的诗作尚无人收集整理,2001年10月赵玉林向福建省文史馆提议编纂《百年闽诗》。并亲任执行主编。2004年5月,此书由海风出版社出版,全书选收20世纪100年中720位作者3000多首诗词,这是对八闽文化的一大贡献。
赵玉林的书法被中央统战部、中央电视台、福州市政府、武夷碑林、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刘少奇纪念馆、陶渊明博物馆、茅盾纪念馆、常德诗墙等几十个单位收藏,并流传到海外。如日本、马尼拉等地也请他书碑题字,可见其影响之广泛。(知艳斋根据刘泽宇等人文章整理)
人物逝世
2017年11月26日晚8时,赵玉林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前些日子的 中国十二铜兽!!妈的老子想灭了法 国人 敢买我们的国家宝物千万宝物散落世界各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
但自近代以来,承载中华厚重历史文化的文物却以惊人的速度流失海外。据国家文物局教授、高级工程师罗哲文先生介绍,从国宝流失的数量上讲,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而该数目充其量也中人相当于在世界所有私人手中收藏的中国文物的1/10。南京艺术学院林树中教授经过十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考后认为,中国仅流失海外的名画就达30000件以上。
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文物,或者在博物馆、美术馆、学校图书馆,或者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英国大英博物馆
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是欧洲,其中以英国所藏最多。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不列颠图书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剑桥的费茨威廉博物馆、剑桥大学博物馆,牛津的亚士摩兰博物馆,爱丁堡的皇家苏格兰博物馆,都有大量的中国文物。此外在布里斯托、格拉斯哥等地,也者有丰富的藏品。其中又以大英博物馆最为著名,其收藏中国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是首屈一指。号称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极高地位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开卷之图。大英博物馆的唐三彩、陶俑、雕刻藏品质美量丰。而敦煌文物的收藏,特别是唐代画幡、绢画、写经和文书的收藏,更是举世无双,玉器、瓷器、珐琅的收藏也很丰富。院中也有不少珍贵的青铜器,也曾经有殷墟甲骨,原为美国传教士方法敛搜刮的旧物,后转到不列颠图书馆。
在欧洲国家中,法国收藏的中国文物仅次于英国。卢浮宫博物馆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其分馆吉美博物馆是亚洲文物的专馆,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国的文物,达30000件以上,尤以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的收藏量达6000多件,多为精品,是除北京故宫以外的最大的中国瓷器收藏中心。巴黎市立东方博物馆所藏文物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敦煌文物达10000多件,其中敦煌书画的三种唐拓本是稀世珍宝。
在美国,有世所公认的七大收藏中国文物的中心: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收藏中,以亚洲艺术品最为丰富,而亚洲艺术品中又以中国的藏品最多,共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分为雕刻、绘画、铜器、陶瓷等。在古代绘画室中,有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历代帝王图》,宋徽宗赵佶临摹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和他签押的《五色鹦鹉图》,还有宋代擅长画墨龙的陈容的《九龙图》。
据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介绍,弗利尔美术馆以大宗的青铜器收藏而闻名。这些青铜器大多是从美术角度精选的,对于研究器物形制和纹饰有特殊价值。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也有不少珍贵的青铜器、铜镜等,玉器尤其精美,如一件有字的商代玉戈、有线刻纹的玉斧等。
女史箴图(东晋)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在有计划地收藏中国文物。现在全日本共有1000多座博物馆、美术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的文物。其中,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最为丰富,该馆设有东洋陈列馆,共有五大展室,专门陈列中国的文物。大仓集古馆、静嘉堂、根津美术馆、出光美术馆、藤田美术馆、藤井齐成会有邻馆、东京五岛美术馆、白鹤美术馆、大原美术馆等也是各有特色的著名收藏馆。值得一提的是静嘉堂和藤井齐成会有邻馆。前者由三菱集团岩崎弥之助父子收集的藏品组成,中有古典汉籍12万册,这其中就有清末大藏书家陆心源的藏书,包括宋刻书200种、元刻本400种和15万卷善本书,均是在陆死后被他妻子卖给日本人的。后者是日本著名的私立美术馆,收藏中国珍宝非常丰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中国古印,总数达6000方以上,包括号称收藏甲海内的清代金石学家青岛人陈介祺的旧藏和清末大员吴大激、端方的藏品。而白鹤美术馆则以青铜器的收藏闻名,商周青铜器达1000余件,重要的收藏有1926年洛阳郊外唐墓中的所有出土文物和1928年殷墟出土的文物。
谈到日本收藏的中国文物,必须提一下甲骨。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流失海外的就约有26700片,遍及日、美、英等12国。其中日本最多,达12443片。这些甲骨大多藏在东洋文库、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以至于有人哀叹甲骨文在中国,甲骨学在日本。
俄罗斯、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和瑞士等其他国家也都有相当丰富的中国文物收藏。
宝物何时遗海外
如此众多的精美文物是如何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呢
除了其中很少一部分是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出去的以外,绝大多数是以非法途径流失的。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于l860年lO月闯进万园之园圆明园,大肆抢掠、砸毁,最后放火焚烧。无数珍宝被抢劫一空。据《石渠宝芨》记载,圆明园所藏历代名画有200多幅在此次浩劫中或被焚毁,或被劫掠。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唐人所摹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沈源所画《圆明园十景》,都出自圆明园。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公开洗劫三天,之后,军人的私下抢劫也没有停止。古观象台遭到德、法侵略者的劫掠;紫禁城被劫,有后来的《洋人拿去乾清宫等物品清单》为证;作为联军总部的中南海也被劫掠;圆明园又再次沦为被掠夺的目标,八旗兵丁和地痞也趁火打劫;英、德、法、意四国抢劫保定的古莲池,并纵火焚烧。《庚辛记事》说,经此浩劫,中国盖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1899年在安阳殷墟发现了甲骨。这些甲骨是中国殷商后期的王室档案,内容几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时期的方方面面。但自出土之日起,这些甲骨便惨遭流失。外国传教士库寿龄、方法敛、明义士等较早收集了众多甲骨。据较为确切的统计,安阳小屯出土近20万片甲骨。在海外收藏中,日本最多,加拿大次之,计共有十二个国家或地区收藏,约26700片。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西北是世界各国探险家的乐园。一些探险队在未经中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在此肆意盗窃文物,非法窃取中国文化遗址的物品,造成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敦煌藏经洞,拥有宝藏无数,美轮美奂的壁画和泥塑表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然而,自1900年被发现后,敦煌宝藏的灾难便降临了。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带着中国翻译蒋孝琬,跑到藏经洞来。他千方百计诱骗千佛洞主持王道士,拣选了24箱古写本,五箱古画和丝绣品,计一万余件,全部运抵伦敦大英博物馆。而他为这些稀世奇珍只付给王道士500两银子和交了130镑税金。1914年,斯坦因又从这里骗走五大箱手稿,计有600多卷佛经。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本《金刚经》,是印刷史上极为罕见的瑰宝。
接踵而来的是法国人伯希和。他从吐木休克和库车已经攫掠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有用库车早期文字所写的佛教经典。在敦煌密室里,伯希和翻阅了三个星期,将斯坦因遗漏未取的全部精品捆载而去,付出的代价仍然是区区500两白银。同时,他还逐洞摄影,编印出六大本《敦煌千佛洞壁画集》。几年后,千佛洞被白俄士兵严重破坏,竟使这批照片成了反映干佛洞壁画原貌的稀有资料!
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从这里骗走了约600份经卷,俄国的鄂登堡不仅盗走许多彩色塑像,还盗走了200多份手稿。
美国人来到敦煌时,这里易于携带的文物已经不多了,因此他们把注意力转向大型壁画和雕塑。1924年,兰登·华尔纳用树胶粘走36方唐代壁画,还盗走一尊精美的盛唐彩塑菩萨像,又在泾州下王母庙石窟盗走七个菩萨头像、一段唐代菩萨残躯,在居延海黑城子盗走一尊彩塑佛像、几方壁画。由于增加了这些文物,
四羊方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古人形容治国的最高境界是“德如羔羊”。
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一致
四羊方尊确实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青铜器。
其做工之精细,雕刻之复杂,已经登峰造极。
而且是1938年从我们长沙的宁乡出土的。 后面的是我复制的 楼主见谅
朱玉麒
朱玉麒,男,1965年4月生,江苏宜兴人。曾任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西域研究中心主任,《西域文史》主编,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作品有《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喜雨”别解》等
中文名:朱玉麒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1965年4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代表作品:《中国文学与地域风情》
性别:男
人物经历
学历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士学位。
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
任职
1985年8月至2010年8月,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院教师。
1988、1992、2000、2002年依次晋升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0年7月至2002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
2010年9月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博士生导师、新疆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吐鲁番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龟兹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
《西域文史》主编,《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吐鲁番学研究》编委
著作论文
著作
《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荣新江、朱玉麒辑注,中华书局,2002年4月。
《西域水道记(外二种)》,徐松著,朱玉麒整理,中华书局,2005年7月。
《中国文学与地域风情》,薛天纬、朱玉麒主编,学苑出版社,2005年
《西域文史》第一~四辑,朱玉麒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2009年
论文
《“喜雨”别解》,《文教资料》1992年第2期
《道藏所见唐刺史考》,《南京师大学报》1992年第4期
《登科记考补遗、订正》,《文献》1994年第3期
《唐代道教人物三考》,《中国道教》1995年第2期
《西方新史学观照中的史记范型》,《南京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
《元代党项羌作家余阙生平及创作初探》,《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
《道藏所见李白资料汇辑考辨》,《文教资料》1997年第1、2期
《李白贞义女碑考辨》,《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
《张说诗文重出误收考》,《文教资料》2000年第3期
《小说前史时期的叙事因素:以桃花源记为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论南宋后期词人的布衣化倾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唐两京城坊考增补质疑》,《书品》2000年第6期
《脱靴的高力士:一个文学配角的形成史》,《唐研究》第七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宋蜀刻本张说之文集流传考》,《文献》2002年第2期
《戏曲作品中的李白形象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李白题材的小说作品叙论》,《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3期
《张燕公集的阁本与殿本》,《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七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唐代长安建筑园林及其文学表现》,《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隋唐文学人物与长安坊里空间》,《唐研究》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西域水道记:稿本、刻本、校补本》,《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科学出版社2004年
《西域水道记稿本研究》,《文献》2004年第1期
《徐松及其西域著作研究述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汉唐西域纪功碑考述》,《文史》2005年第4辑
《唐宋都城小说的地理空间变迁》,《唐研究》第十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徐松遣戍伊犁时期的生活考述》,《西域研究》2006年第1期
《唐代诗人的南贬与屈贾偶像的树立》,《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窥园图记题跋》,《文献》2006年第2期
《春山秋恨有谁知》,《读书》2006年第5期
《清代西域地理文献中的吐鲁番:以西域水道记为中心》,《吐鲁番学新论》,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
《新疆识略成书考论》,《西域文史》第一辑,科学出版社,2006年
《新出吐鲁番文献中的古诗习字残片研究》,《文物》2007年第2期(与李肖合作)
《新出吐鲁番文书论语古注与孝经义写本研究》,《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第十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行程日记作者及相关人事考》,《文献》2008年第4期
《长安都市空间与唐人小说的场景还原》,《光明日报》2009年4月21日第12版
《徐松手札辑笺》,《文献》2009年第3期(与魏春艳合作)
《吐鲁番文书中的汉文文学资料叙录》,《吐鲁番学研究》2009年第2期
《徐松与道光朝京师学坛的西北史地研究》,《西域文史》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09年
《西域水道记版刻年代再考》,《西域研究》2010年第3期
《西北史地学背景下的徐松与邓廷桢、林则徐交谊》,《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清代西域流人与早期敦煌学研究:以徐松与西域水道记为中心》,《敦煌研究》2010年第5期
《伊犁将军松筠研究二题》,《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编辑委员会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10年9月。
《思想与思想史的资源:魏源致徐松三札考论》,《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
《张说诗集明代版本传承考》,《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三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343—365页。
《徐松诗文辑佚》,《汉学研究学刊》创刊号,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中文系,2010年10月。
《中古时期吐鲁番地区汉文文学的传播与接受: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主要荣誉
2005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西域水道记》整理)
2006年度“自治区师德先进个人”称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工会)
2006年度“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2009年度“自治区优秀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在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刊物中的任职情况:
获得成就
12001年1月至今从事的国际国内项目
2004年,独立承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项目“西域文献叙录”,2007年结项。
2006年,独立承担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徐松与清代西北历史地理学”,2008年结项。
2009年,承担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缪荃孙全集》整理”(与张廷银共同主持)
2009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新疆通史》基础工程子项目“英国内地会在新疆传教士胡进洁和马慕杰传记”翻译与研究
22001年1月以来参加的主要学术会议
“古代中外关系史:新史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北京大学,2002年11月),宣读论文《西域水道记:稿本、刻本、校补本》
“第六届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国文化大学,2003年11月),宣读论文《张说研究述评》
“第二届吐鲁番国际学术研讨会”(吐鲁番,吐鲁番学研究院,2005年8月),宣读论文《清代西域地理文献中的吐鲁番》
“西安碑林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西安碑林博物馆,2007年10月),宣读论文《乾隆平定准噶尔立碑全国考》
“出土文献与巴蜀文献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9届年会”(重庆,西南大学,2008年10月),宣读论文《吐鲁番文献的新收获》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8年10月),宣读论文《张说诗集明代版本传承考》
“2009年中国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吉隆坡,马来亚大学,2009年8月),宣读论文《中古时期吐鲁番地区汉文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敦煌学:第二个百年的研究视角与论题国际学术会议”(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2009年9月),宣读论文《清代西域流人与早期敦煌研究》
“中国古文献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2009年11月),宣读论文《思想与思想史的资源:魏源致徐松三札考论》
“敦煌文献、考古、艺术综合研究:纪念向达教授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6月,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宣读论文《王树楠与敦煌文献的收藏和研究》
“汉唐文明下的龟兹文化学术研讨会”(2010年8月,库车:龟兹研究院、龟兹研究会),宣读论文《清代文献对龟兹汉唐文物的记载与研究》
2010年10月17—18日,应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南开大学文学院邀请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日本宫内厅藏《张说之文集》研究”
2010年11月13—14日,参加“国际汉学与汉籍流传学术研讨会暨《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编辑委员会”(北京,北京大学),宣读论文“汉学家古斯塔夫·哈隆与剑桥大学的汉籍收藏”。
3国外进修与讲学
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英国剑桥大学东方系访问学者
按西方文明标准来算中华文明确实是不到5000年,只有4000年左右。因为有文字明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的商代,出现与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朝之前的夏朝只出土有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铜和玉制礼器,没有发现像商时期带有甲骨文的卜甲,所以按西方标准来算不能算文明时期,甲骨文出土以前,商朝也是不被西方承认的。
如果按中国的标准来算,公元前5400年,仰韶文化遗址已经发掘出了完整的古城遗址,阶级分明,分内外城,拥有城防和排水设施(现代排水系统搞不过古代也是无语)。出土了大量陶器玉器。命名为早期文明时期。全国发掘有二十几个大型城市遗址的,分散在黄河淮河和长江沿岸地区,分布与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3800年之间,但2018年“探源工程”把它们分别列为不同的文明。在夏朝以前中国是存在过很多文明的。只能说夏商文明统一并消灭了这些文明。
中华文明主要是没有断代,如果算上断代前的历史,古埃及文明比中华文明还要早将近一千年。但现在古埃及文字除了考古学家没有人认识。土耳其地区的,公元前2500年就有铁器出现,中国的铁器出现在公元前1500-公元前1400年之间。但公元前800年赫梯文明被亚述文明彻底灭亡。
西方的种族优越论在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西方人接受以后开始盛行,所以很多西方人认为对东方文化圈的侵略是优等民族对劣等民族的征服。参考日本的种族优越论,日本认为中国人是低等民族应该被征服就是受西方文化影响。东方文明历史悠久这一点是西方支持侵略的那一批既得利益者不愿听到的。因为侵略者总是不停地美化自己的侵略。比如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
中国的历史完整呈现在河南博物院看看。你可以看到公元前5500年的陶器,骨器和公元前2000年也就是夏朝时期的青铜。很惊艳的。
《迷信与暴力》([美] 亨利·查尔斯·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t4yu
书名:迷信与暴力
作者:[美] 亨利·查尔斯·李
译者:X Li
豆瓣评分:8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7-1
页数:707
内容简介:
为撰写《迷信与暴力》一书,亨利•查尔斯•李从欧洲购买了数量惊人的古籍、文献和手稿等资料,现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的“亨利•查尔斯•李”分馆作为特殊藏品(special collection)珍藏。
作者旁征博引,记述了西欧各主要民族和国家的法律中对宣誓断讼、决斗断讼、神 判断讼、刑讯逼供等各种古老司法程序的规定,并介绍了相关著名案例,同时对西方法学充斥着迷信和暴力的、不为人知的黑暗过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比以往更加清晰地阐明一些渐趋消亡的旧俗和迷信的来源。
尽管作者已逝世一百多年,但作为历史和法学的重要参考书,《迷信与暴力》依然不断被再版和重印,其学术和文化价值可见一斑。
◎ 编辑推荐
◆ 梅特兰:我们彻底地信任亨利•查尔斯•李及他的作品;
◆ 轰动一时的宏篇巨作,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亨利•查尔斯•李代表作,百年来不断再版和重印;
◆ 诠释人类从原始野蛮向文明开化迈进的过程,揭示人类思想中某些最离奇的迷思;
◆ 中文首译本,文辞典雅风趣,底本为1878年表达更清晰、内容更丰富的英文第三版。
◎ 名家推荐
李博士的荣誉就在于,他是少有的勇于挑战欧洲大陆的法律及法律文献的非英国学者之一。他用肉眼直视它们而不是透过眼镜来评判它们,后者是一种更为简单的工作。我们彻底地信任他,是因为他仅把视角固定在中世纪,而且他也从不引用那些带有冲突和争议的观点。我们不能把这种研究方法推荐给一般人而只能推荐给意志坚定者,而李博士正是一个拥有坚定信念、冷静客观、谨慎细心的人。
——费雷德里克•威廉•梅特兰(剑桥大学教授)
他在美国最有名的著作是《迷信与暴力》。大部分律师都熟知这本书,因为受到职业的影响,他们对这本书比那些执法者有更多的兴趣。这本书已经再版四次并仍在继续再版。
——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哈佛大学教授,中世纪史权威)
◎ 译者推荐
恐怕在那个时代,对宗教、神明、权威者等等的任何质疑,哪怕有理、有据、有节,都还是有风险、有争议的。然而,作者的先进性正在于此,我们在今天,仍可看到,这本写于百年前的书,几乎没有任何屈从于“时代局限性”的错误评论,甚至哪怕用今人的眼光看,都依然有点未卜先知的意思。——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历史学者的样态。
——X Li(《迷信与暴力》译者)
作者简介:
亨利•查尔斯•李(Henry Charles Lea,1825—1909),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历史学会主席(President of AHA,1903)。他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个欧洲中世纪历史方面的专家,尤其精通社会制度、法律和宗教史。哈佛大学,曾接受他女儿的捐赠,设立中世纪史方面的亨利•查尔斯•李教授职位来纪念他。其代表作有《迷信与暴力》(Superstition and Force)、《中世纪宗教裁判史》(History of the Inquisition of the Middle Ages)以及《西班牙宗教裁判史》(History of the Inquisition of Spain)等。
亨利•查尔斯•李雕像之基座:
亨利•查尔斯•李(1825—1909),费城最重要的公民之一。
年轻时,他是自然科学的钻研者和文学作品的评论者;
成年后,他是商业及金融领域的勤勉有成者和内战时期的爱国者;
那之后,他是公民事务与慈善事业的领导者和拥有世界声誉的史学家。
其著作,尤以措辞之精准、判断之公允以及对真理之热爱见长。
他殚精竭虑,他无负光阴。
校训,是大学的精神。它不仅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也深深砥砺着一代代学子的人格品行——
大学校训各有千秋
中 国 大 学 校 训 集 锦
1北京大学校训: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北京大学精神: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2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3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4东南大学校训:止於至善
5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复旦大学校风:文明 团结 健康 奋发
复旦大学校学风:刻苦 严谨 求实 创新
6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创新
7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8天津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9武汉大学校训: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10中山大学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11暨南大学校训:忠信笃敬
12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13同济大学校训:严谨 求实 团结 创新
同济大学精神:同舟共济 自强不息
14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15四川大学校训: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16吉林大学校训: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
17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18华东师范大学校训:求实创造 为人师表
19东北师范大学校训:勤奋创新 为人师表
20华南师范大学校训:艰苦奋斗 严谨治学 求实创新 为人师表
21东北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知行合一
东北大学校风:献身 求实 团结 创新
22西北大学校训:公诚勤朴
23上海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24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25中国海洋大学校训:海纳百川 至人至德
26国防科技大学校训:奉献 求实
27东北财经大学校训:博学济世
28山东大学校训: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29云南大学校训:立一等品格 求一等学识 成一等事业
云南大学精神:会泽百家 至公天下
云南大学校风:高远 务实 勤勉 卓越
30青岛大学校训:博学笃志 明德求真 守正出
本文2023-08-03 23:22: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