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我国首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是谁,第1张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屠呦呦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更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一生都致力于药学方面的研究,在1951年的时候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专业。毕业后屠呦呦也将自己投身于药学研究的事业当中,更是在2011年的时候发表了青蒿素 拯救了数以万计人们的生命。青蒿素的发明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研究,也为医药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屠呦呦在参加青蒿素研究治疗项目时就已经投入了全部的心血,没日没夜的住在研究所中进行实验。更是在青蒿素初步研究出来时,与其他两位研究人员共同以身试药。其实很多人可能还不了解青蒿素具体是治疗什么病症的,在60年代以前疟疾是非常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为了研究可以抵抗疟疾的药物,相关部门组织了“523”办公研究任务组。

屠呦呦也因为在药学方面有不错的成绩,被任命为此次抵抗疟疾研究组的组长。屠呦呦院士也在采访中表示,最开始的时候大家毫无头绪。只能不断的通过翻阅中医古籍,以及其他药理方面的书进行灵感寻找。终于在一本中医药古籍中发现了疟疾治疗方面的记载,屠呦呦立马认定了研究方向并组织实验小组进行多次尝试。

再检测药物安全性时,屠呦呦以自己是研究组长为理由向上级请求以身试药。毕竟疟疾 这个感染性疾病一刻也不能耽误,一旦错过了感染的季节很可能会再次造成人员大量的死亡。屠呦呦与另外两名研究人员在专业人士的监管下,使用了研发时期的青蒿素进行试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此次研究是成功的。屠呦呦院士也表示“祖国需要我,我便会义无反顾”。可以说是国家给她的勇气,也更是人民给屠呦呦的勇气。屠呦呦也曾在采访中表示病人一刻也等不了,需要研发出这种药物去救他们。

中国有句老话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屠呦呦团队发现并研究的青蒿素何止是救了千千万万个人,所以说她是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之一一点都不为过。

第一,从她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古今通晓的稀有人才。20世纪60年代,屠呦呦最初在翻阅中医药古籍时,发现了一段有关疟疾治疗的记载。在她的努力争取下,课题组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虽然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但是她坚定研究方向,从提高提取纯度等方向着,在不太好的工作环境中,领导团队交出了超凡的答卷。

第二,从她研究药物的过程中,看到了医学家的医者仁心。任何时候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勇士,而在屠呦呦团队在研究疟疾防治药物项目中,他们经过数百次失败后,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测青蒿素安全性,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以身试药。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科研人员亲身试药。正是因为屠呦呦和她的团队这样的牺牲精神,才会让青蒿素所制的药剂很快投入临床医疗,为全世界治疗疟疾提供优质药品。

第三,从屠呦呦的成就来看,她当得起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很多中国人也是因为这个奖项,而对他慢慢熟知起来。而大家其实早就享受到了她的研究成果所带来的好处。为她发现的青蒿素所研制的药物,已经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的纵说几,疾病治疗首选用药在全球30多个国家挽救了700多万重疾疟疾患者的生命。

第四,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以前,对现在,对以后都是有很大的益处的。因为有了青蒿素,所以中国的疟疾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现在仍有一些国家疟疾肆虐,所以,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对于帮助这些地区和国家解决疟疾是有持续性作用的。而且屠呦呦还把自己诺贝尔奖项中的200万元分别捐给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医科学院,成立了屠呦呦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年轻科研人员。而这些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也将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医学条件和成果。

伟大的人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绝对的优势,还可以改善别人的生活,更可以引领未来的前进。屠呦呦在这几方面都做得很好,所以她可以被称作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屠呦呦在发表诺贝尔奖感言的时候感谢了四个人,其中第二个是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她将自己的研究部分归功于中医,因此弘扬了中医思想。

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

  当年,每每遇到研究困境时,我就一遍又一遍温习中医古籍,正是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给了我灵感和启发,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并最终突破了科研瓶颈。

屠呦呦的科学贡献是发现青蒿素。她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的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青蒿素发现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得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并在全国“523”会议上作了报告,从此带动了全国对青蒿提取物的抗疟研究;她和她的团队最先从青蒿抗疟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一成分“青蒿素”;率先开展“醚中干”、青蒿素单体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其治疗疟疾的临床有效性;并与合作单位共同确定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为其衍生物开发提供了条件。她和她的团队按国家药品新规,将青蒿素开发为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第一个新药。

……

(三)临床观察无毒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前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临床应用青蒿浸膏片治疗疟疾590例,仅34%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用青蒿素各种制剂治疗患者2089例,均未见明显副作用。动物实验及人体试服观察表明:青蒿中提得的抗疟有效部分及其有效单体青蒿素对动物及人体主要脏器均无明显影响。水混悬剂肌肉注射时局部可有轻微疼痛,亦有报道,使用青蒿素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

(四)应用注意事项

苦寒之药对胃家不利,故胃虚者慎用。

凡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者忌用。

青蒿做法指导

青蒿常与藿香、佩兰、滑石等用于外感暑热;和黄芩、半夏、竹茹等用于温热病寒热往来及疟疾等症。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常和秦艽、鳖甲、地骨皮等同用。

用于夏季感受暑热,常配银花、连翘同用;治疗多种虚热,如骨蒸劳热、盗汗、温病热入阴分,亦可治疗久热不退及小儿夏季热,本品治疗疟疾发热疗效颇佳,常配鲜荷叶、鲜竹叶、金银花、滑石甘草、西瓜翠衣等配伍;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疟之功,常与茵陈、栀子、黄连、黄柏、蛇床子、苦参等配伍。

青蒿适合人群:脾胃虚寒者慎服。

青蒿食物相克:青蒿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青蒿鳖甲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组成青蒿6克 鳖甲15克 细生地12克 知母6克 丹皮9克

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沮服。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热邪深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青蒿素

青蒿素是青蒿的精华,亦是当今世界上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之一。原产于我国的青蒿,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但青蒿素的含量随产地不同而差异极大。有人对我国野生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进行了测定:广西阳朔山区103%,四川酉阳087%,湖北宜昌03025%,重庆04575%,山东0055%,内蒙包头014%,北京01148%,其中,川、桂地区出产的青蒿青蒿素含量较高,有些地区超过1%。调查显示,青蒿素的含量与地理分布关系不大,但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生长于山石上的青蒿类型青蒿素含量高,而生长于平地、土坡、路边的青蒿素含量较低。种植实践还表明,开花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青蒿素含量最高,此后青蒿素含量迅速降低。普通野草从民间走进古籍,又从古籍走向世界,皆因其独特的芳香——为全球疟疾带来了健康的福音。    

真假青蒿

青蒿:又名香蒿。为菊科植物青蒿( Artemisia apiacea = Artemisia carvifolia)的全草。主产于安徽、河南、江苏、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不含青蒿素。

黄花蒿:又名臭蒿,苦蒿,香苦草。为菊科植物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的全草。商品均以色青绿、干燥、质嫩、未开花、气味浓郁者为佳。含青蒿素。

牡蒿 :为菊科植物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的全草。在江苏、上海、四川等地药材市场上作“青蒿”使用。

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的全草。东北地区常作“青蒿”入药。不含青蒿素。

小花蒿:菊科植物小花蒿(Artemisia parviflora)的全草。以青蒿收载入《滇南本草》,云南昆明亦称此为青蒿。

在以上提到的五种蒿草中,只有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含青蒿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版的中文版中药书籍中的药用“青蒿”只有一种,即青蒿( 香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在发现青蒿素以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版的中药书籍将入药“青蒿”改为:“包括青蒿( Artemisia apiacea Hance)和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两种均可入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 ( 1990年版)时将药用“青蒿”定为:“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不再提Artemisia apiacea Hance。从此中药的‘青蒿’ 变成了‘黄花蒿’。

但目前除提取青蒿素在使用黄花蒿外,中药依然沿用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入药。

上一页 1 2 3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屠呦呦与青蒿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命,虽说无处不在,但也十分珍贵,每个人一生都只有一次生命,有些人就是在默默守护者它,他们都是最神圣的人。自从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屠呦呦的成就后,颇有体会。

 从前,疟疾肆虐人们,屠呦呦所带领的团队,开始研究起对抗青蒿素的物质。屠呦呦疯狂的在古籍、以往的资料中想找到问题的原因,还走访了老医师,甚至连群众的邮件也一字不落的仔细阅读。没过多久,终于在古籍上找到答案,于是就开始了那废寝忘食的实验。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百九十次的失败,屠呦呦的团队终于换来了一次成功。

 看到屠呦呦的伟大事迹,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个从前的我。

 有一次,我回到家中,看见家里没人,就自言自语道:“咦!人呢?”刚走到卧室里,家里的'座机电话便响了起来,原来是妈妈,她说:“我今天就不回来了,你自己先睡觉吧。”我随口回答:“好吧!”说着便坐到床上。

 过了一会儿,就到睡觉的时间了。我开始整理被子,可是突然感觉被子很重,我试着拽了几下,被子还是纹丝不动。这让我感到非常烦躁!生气的我把被子踢开草草的睡下了,也不管待会儿会不会着凉。

 就这样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得把被子叠好,可被子还是和昨晚一样我无法拽动。一股无名火又在心中燃起,我索性就不管被子了。这时候,妈妈恰巧回来了,看到这一幕和我说:“你呀,太心急了!做一件事情要有方法和耐心。”只见妈妈先把被子放平,然后托着被子的一边往里对折又对折,几乎就在一瞬间被子就被毫不费力的叠好了。看着叠好的被子我不禁羞愧起来。

 我永远忘不了《屠呦呦与青蒿素》这本书上的一句话:“成功,在一百九十次之后。”然而如果在第一百九十次就放弃了,那还能成功吗?

是。药学家就是科学家。

屠呦呦是中国著名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屠呦呦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她的发现,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扩展资料: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人民网-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