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大黄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40收藏

古籍中的大黄简介,第1张

大黄大黄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jfl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大黄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l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大黄饮片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中心有纹理,微显朱砂点,习称“锦纹”,质轻,气清香,味苦而微涩。酒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偶有焦斑,折断面呈浅棕色,质坚实,略有酒香气。酒熟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坚实,有特异芳香气,味微苦。大黄炭表面焦黑色,断面焦褐色,质轻而脆,有焦香气,味微苦。醋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断面浅棕色,略有醋香气。清宁片为圆形厚片,表面乌黑色。有香气,味微苦甘。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疗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大黄 [ 最后修订于2018/3/13 1:43:57 共2030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黄雪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黄雪 1 拼音

huáng xuě

2 处方

川朴消5斤,川大黄2两,黄芩3两,山栀2两,犀角屑1两,紫石英2两(细研),甘草3两(生用),竹茹3两,麝香半两(细研),朱砂1两(细研),羚羊角屑3两,郁金2两。

3 制法

除朴消、紫石英、朱砂、麝香外,上锉细,以水1斗2升,煎至5升,去滓澄清,以文火更煎之,下朴消,以柳木搅,勿住手,候稍稠,即下紫石英、朱砂末搅令匀,候欲凝结,后下麝香末搅令匀,倾于新盆中,经宿取出,为末。

4 功能主治

压丹石,安心神,止狂热。主风热,天行瘴毒。

5 黄雪的用法用量

每服12钱,以甘草汤调下。

6 摘录

《圣惠》卷九十五

古籍中的黄雪 《普济方》:[二百六十五服饵门]煎药

两细研)青黛(五两细研)川朴硝(七斤炼者)麝香青黄雪(出圣惠方)治风热。疗天行。瘴毒。压丹石。安心神

《松峰说疫》:[卷之二·论治瘟疫杂症简方]狂

(末,二钱)鸡子清(一个)白蜜(一匙)凉水化服。黄雪膏大黄不拘多少,炒黄为末。雪水熬如膏,冷水和服。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二]妇人

堪忍及治月事或多或少或前或后疼痛等疾当归芎熟干地黄雪白芍药(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九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五枸杞酒方]黄雪法

黄雪。治风热。疗天行瘴毒。压丹石。安心神。止狂热。神效方。川朴硝(五斤)川大黄(二两)黄芩(三两)山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