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是什么级别的干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4收藏

大司马是什么级别的干部,第1张

大司马其实就是军政体系首脑。类似于秦汉时期的太尉、或者宋代枢密使,西方国家的国防部长或民国时期的军政部长,管理的是军队体系的政令发布,选晋考核。

大司马从职位名称来说应属武职,司马,管理兵马嘛,

但在各个朝代大司马的权力又是不一样的。例如在西周时期,文王拜姜子牙为大司马,军政皆交由大司马管理。秦朝在制度上与周朝是不同的,秦朝不设大司马。在楚汉争霸时期,楚设大司马,主管战事,属于武职;汉为了体现与楚的不同,不设大司马。后来汉武帝位后,为了区别自己的制度和汉初的制度不一样,又重设大司马一职,这时的大司马权力达到了巅峰,军政大事均决于大司马。

司马顾名思义就是管理马匹的官员,

古代的战争是由战车组成方阵进攻敌人的,而战车都是由马拉动的,马的地位极其重要,所以司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职。后来随着战争形式的推进,司马也逐渐转变为管理军事和战争方面的主要官员。汉武帝时大司马也作为大将军或者骠骑将军的加号,比如卫青就是大司马大将军。司马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和总装备部部长。

司空是掌管全国水利建设、土木工程建造和手工业制作的官员。古代自然灾害频繁,修筑和建造的任务非常繁重,司空的职位必须由掌握最先进的生产和制作技术的官员来担任,因此司空的职位也非常崇高。

西汉哀帝时期,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改为司徒,

后面几经变迁,司徒为三公之一,主要掌握行政民政财政事务,为首相。但两汉时期同时有大将军与宦官,司徒在被边缘化。所以司徒等于政务院总理。司马,经过多次调整,司马或与太尉并存或者被取代,实际主管军政,兵役,后勤,相当于大号的国防部长,或者国防委员会副主任。

司空,之前管水利,营建。汉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实际掌握司法监察,相当于今天的监察与最高检最高法主官。

司马,与汉朝的顶级官职“大司马”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司马,是一种佐官,位在长史之后,在各级官府中都有,品级地位也与其所在官府挂钩,相差很大。当年灭秦后,项羽封十八路诸侯王,其中有三个秦朝降将就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三员秦将都是巨鹿之战与项羽交手的,章邯是主帅,司马欣、董翳都是佐官,也就是章邯的副手,司马欣为长史,董翳为都尉。后来到了汉代以后,常常用司马取代都尉作为主官的第二副手。长史、司马是非常常见的组合。

马姓得姓祖源有多种:源流一,出自嬴姓,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奢的封地马服,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源流二,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马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马质,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专职掌管马匹的征收,并负责检验马匹的质量。在马质的后裔子孙中,把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马质氏,后来简化为单姓马氏,世世代代相传至今,也是历史久远古老的姓氏之一;源流三,源于官位,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巫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马,是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一种官位,专门负责给马匹治病。在巫马的后裔子孙中,把先祖官职称谓拿来作为为姓氏者,称巫马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巫氏,皆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源流四,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官吏廋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廋人,全称位马廋人,是春秋时期由鲁国开始设置的一种官位,后齐国、晋国、燕国、秦国等大国中亦设有该官职,专职掌管饲养、训练马匹,并负责教导军士、官吏们如何骑驭马匹,后位各诸侯国中军队中普遍拥有的官称。在马廋人的后裔子孙中,还有用先祖官职称谓来为姓氏者,称马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源流五,源于官位,出自两周至秦、汉时期官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马,传说是由远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氏所设置的官称,商王朝时期的马正之官职,在西周时期发展改良为司马,全称为“夏官司马”,俗称“大司马”,为王朝重臣六卿之一,主管王朝对外的诸多军事事务。在司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者,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源流六,源于改姓,出自汉朝大司徒马矢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改姓为氏。汉朝有个大司徒叫马宫,他本为复姓马矢氏,后马宫以仕学名扬,遂省文去“马矢”中的“矢”而改单姓马氏,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至今;源流七,源于少数民族改姓,源于回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姓,回族中马姓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古籍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这种译法对清代及后代影响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记》、魏源《海国图志》等均将人名中的首音“穆”译为“马”。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回族又不似汉族那么重视姓氏谱系,而是可以自由选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源流八,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后多改汉姓为马氏。

春夏秋冬天地六官的命名源于古代的《周礼》。书中所列六官为: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冦。在这六个大的框架之下还进行了分类,六官涵盖了国家机构的各种职能部门及职位。《周礼》中的“官”,其实指的是部门。北周时期,随着三省六部制度的形成,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分别与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相对应。武则天时曾一度恢复六部为六官之称。

天官冢宰。他是六卿之首,辅佐君王掌管全国大事。冢是坟墓的意思,宰是宰杀的意思,因为祭祀要杀生,而祭祀又是古代家国最重要的事,所以当时天子、诸侯及一切贵族公卿的管家都称宰。发展到后来,家变成了国,于是家里的家宰,也就变成了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冢宰。秦汉时期称宰相,相是在外的管家。所以宰相不仅要管外朝的事情还要管皇族的事。之后的天官与六部中的吏部相对应,掌管人事和考核,仍然是六部之首。

地官司徒。司是管理的意思,徒指同一宗派的人,泛指人民,顾名思义,司徒就是管理人民的官。《周礼》记载:

地官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主要掌管土地与人民,其长为司徒。后世地官与六部中的户部相对应,秦朝叫治粟内史,两汉称大农令和尚书民曹,三国至唐称度支,唐永徽年初因避讳太宗皇帝世民名讳改称户部,管理财经户籍。

春官宗伯。五帝时期就设置的官职,主要掌管祭祀礼乐,长官为大宗伯,副官为小宗伯。春官与后世的礼部相对应。

夏官司马。马指代打仗用的一切器具,因此司马主要掌管军事,长官为大司马,副官为小司马,与后世的兵部相对应。《周礼·夏官》记载:

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

秋官司寇。古代的冦有暴乱、盗贼、危害的意思,所以司寇主要掌管刑罚,长官为大司冦。大司寇相当于司法与外交部长。与后世的刑部相对应。

冬官司空。主要掌管建筑营造,管理各类工匠,长官为大司空,与后世的工部相对应。六官的设置体现了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宇宙万物的管理和包罗,随着朝代更替,六官的称呼各有不同,但是管理的职责大体相同。

它们设置的时间不同,在每个朝代的职能也不一样。

司马: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大司马,古代官名,职责是掌邦政。《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 西汉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东汉初为三公之一,后改太尉,东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南北朝或置或不置,北朝魏、齐的大司马与大将军并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空,西周始置,司空掌水利、营建之事,春秋、战国时沿置,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管军政与军赋,为朝廷大臣,常统率六师或八师出征。诸侯国与卿大夫也都设有“三有司”,春秋战国时诸侯也设置。

大司空。相传少昊时所置, 周为六卿之一,即冬官大司空,掌管工程。到了汉成帝在位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汉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马、大司徒并列为三公,此时的大司空主要行使的监督的职责,也即和西周时期的司空存在明显的区别。汉光武刘秀建立东汉后,改大司空为司空。汉献帝刘协在位时,撤销司空,改为御史大夫。三国时期的魏国,又设立了司空这一官职。此外,在明清时期,大司空还成为工部尚书的别称,对于三省六部制中的工部,掌管营造工程事项。

词语:司马

注音:sī mǎ

释义: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汉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后汉因之,旋又改名太尉,南北朝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隋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汉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魏晋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隋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唐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 3王宫外门。 4指汉文学家司马相如。 5指唐大诗人白居易。白尝贬江州司马,故称。 6复姓。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