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周易,选择哪个版本的最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学习周易,选择哪个版本的最好?,第1张

《周易折中》清代康熙御命李光地主编,张廷玉等参与,易理精详。浅显的书你看了也不能有深刻体会的,所以易是天书!十年略有小成,三十年小成,到老时才能算是有所成,但是研究不完的!

研究得越深,越觉得易经的可怕!因为它无所不能,又深不可测,以人的智慧穷其一生只能理解很小的一部分,然后代代相传,几千年研究不断,但永远也研究不到尽头的。到最后你会怀疑是神化传授给祖先的,否则为什么易经这么玄妙!实在难以想象它会是凡人能发明的。

单单一个先天太极图就有无尽奥秘,将它印证与现代科学,每每感到祖先智慧无穷,实在是想不通古人怎么会有那么高明的世界观!回头再读《易传》(十翼)原文,字字玑珠,每个阶段读它会有不同领悟。西方人读圣经,中东人死读古兰经,中国人死读易经可矣,易经高出它们无数倍不止。

扩展资料:

高端的书看宋代邵康节的《皇极经世》,如果看不懂。那就找些现代人浅显的书吧,虽然离易的本质甚远,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倒是能让你思路开阔,随便看吧,无所谓了。如果想学算卦的话,直接看《增删卜易》目前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注释详尽,内容较多,但是有点贵。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周易》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摘要:主要以《周易》表现形式下的本质讨论为基点,辅以《周易》中的文本内容和其他各类科学的参考,从《周易》所带来的新内涵,《周易》内容的依据,和应当持有的《周易》观三方面简要讨论了《周易》与当前世界科学的关系。

《周易》以其博大精深的学问和玄奥神秘的形式闻名,《周易》与现代科技的关系无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自人类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后,科学成为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基础。随着我们对科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愈加发现这个世界的神奇与其运行规律的不可预测性,甚至有数据表明,当今40%的生物学家都是有神论者,因为随着他们研究的深入,会发现许多事情完全无法用(当前所认为的)科学做出合理的解释。暂且不论神的存在与否,至少这引发了许多人对科学的反思,而其中的一部分则转向了中国的古代著作《周易》,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启发与收获。在逻辑高度发展趋于完善的今天,《周易》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科学的存在,必定会给予科学以新的内涵与新的发展。

《周易》对传统科学的新诠释

要更“科学”(或者说更完善更全面)地看待科学,或者要比较《周易》与传统科学的世界观的不同之处,不得不从科学的起源来探究,这就无法避免对“经验”与“技术”的探究。西方哲学与科学的鼻祖亚里士多德曾对此如此定义:“就从事活动来说,经验似乎并不亚于技艺……然而,我们认为,知识与理解属于技艺更甚于属于经验,并且我们设想技艺家比有经验的人更有智慧。” 而且他认为“智慧是关于某种原理和原因的知识。” 而科学则是对于智慧本性的理解。显然,按照亚氏的观点,科学是和经验挂钩的,也就是说,科学是一种由经验而技艺,由技艺而智慧,由智慧而科学的螺旋上升结构,那么,西方所谓的“科学”的产生,是基于普遍的劳动经验而被概念化的产物。而概念化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必须符合逻辑的抽象过程。

对于经验的认知过程,维特根斯坦关于“看”(see)与“看作”(seeing as )的理论或许可以给予一些启发。维氏认为“看”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客观物质的反应,其二是对其的理解与解释。从语言学的角度,后者站在解释者而非实践者的层面,将物质化的存在转变为观念化的物质,即被维氏称作为“看作”的存在。约翰•希克则又将维氏的观点扩大为“经验”(experience)与“经验为”(experiencing as),并认为“和‘看作’一样,‘经验为’以解释的方式包含着思想,即根据体现在维特根斯坦有时所称的语言游戏中的概念系统,意识到我们的环境。……除了某些例外,全人类的经验都是‘经验为’。” 由此可知,西方的哲学与科学体系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是基于一种以人类本身的解释理解为基础的认知环境。从而无法避免受制于逻辑与语言本身的局限性。

反观《周易》,同样是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概括,但其主要方式却不是逻辑与语言的精确表达,而是以象征手段做出宏观的诠释,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科学的认知模式。以《乾》卦为例做最简单的分析,其卦象以六个“-”爻相叠而成,象征天;六个爻位分别象征不同状态,符号“—”象征阳;其卦辞则以龙为喻,如下位为“潜龙勿用”,第五位为“飞龙在天”,上位为“亢龙有悔”, 又以“元亨利贞”统摄全卦。《乾》卦乃至周易中的所有卦并没有明确的意义指向,而仅仅以平实的叙述逐一阐释每一爻的意义以及物极必反的普遍规律。如果从六十四别卦回推至八经卦,则以阴阳二爻三叠而成,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象征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不难从中发现,其象征物都是自然界比较普遍的存在,而象征背后则是非常朴素的抽象概念——“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取自《说卦传》),分别指强健、温顺、奋动、潜入、险陷、附丽、静止、欣悦。不同于西方的“经验为”,《周易》中的象征是直观而具体的,真正的内涵则在于这些被抽象概念的引申后的组合、关系与作用,如“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煊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同上)《周易》中的世界观和思辨方法的着眼点,并不在于那些自然之物的物理关系,而是由它们所抽象出来的精神概念的作用与影响。异于西方体系的线性的追本溯源,《周易》的思想更倾向于一种不同事物间的映射,(尽管这种映射关系没有被严格地证明),但《周易》的哲学思想大大地开拓了科研者的视角,即不要仅仅拘泥于那些在“经验”上有“直接”的联系,而要普遍地联系看似没有“逻辑”关联的各方面事物,以求更完整地认识科学,尤其当原本的研究路径存在某些未知的错误时。

《周易》的不在场

那么《周易》对于世界认知的这种方式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原理呢?我们会发现《周易》中的象征方式对于叙述世界的客观规律是合理的,因为它的意义都是不在场的。

对于一个概念的内涵,我们可以引用弗雷格先生的理论来进一步理解——“当一个概念的外延增加时,它的内涵就减少;如果它的外延包罗万象,那么它的内涵必然完全消失”。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在场的概念,它的作用必定是有限的(或者说是收敛的),我们很难想象像这样的有限个表达有限内涵的概念能够相互作用组合,并以此推导出无限的规律。而《周易》大量地使用象征,从而为衍生无穷的概念提供了可能性。

《周易》中较为本质的概念包括无极、太极、阴阳、四象、八(经)卦,六十四(别)卦,无极而太极的概念并没有大范围地涉及或使用,仅仅是虚化地表示了“本源”的概念,而“阴阳”则成为了《周易》思想相当重要的基础。“阴阳爻象的形成,本于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直接观察,象征着广泛的相互对立的种种事物、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阴阳”也是“经验为”的一种反映形式,然而不同于其他传统的“经验为”,“阴阳”概念是纯化的结果,具有完整的统一性和概括性,是事物被高度抽象并内化的产物,主要因为世界本身的发展趋势乃是在矛盾中前进,因此矛盾的“二元”性质为“阴阳”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依据。而“阴阳”概念的形成过程则更是一个古人反复观察、实践与思索的过程,易道广大也必定包含了这一成分。

由于“阴阳”概念外延的广大,使得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的八卦的内涵也从原先的自然界存在(即天地雷风等)推广到了世界的运行规律。再进一步,《周易》最表象的六十四卦部分也就不单单是其符号意义上的内涵了,如井卦第四十八,上坎下巽,象征水井,但不再是单纯地叙述水井的特点,而是由水井“无丧无得”的德性与“往来井井”的功用,引申到汲水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体现了君子修身修性的意义和善始善终的意义。又如第二爻的爻辞“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以井口功用的错误使用和汲水方法不当,比喻才非所用,又喻指事物在某些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是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从而可以知道许多研究者不能过于苛刻地限定某些条件,以至于真正的情况反而得不到彰显……以此类推,《周易》中的哲理不仅是一种朴素的世界观,更是一种对于全面认识世界的全息的概念。

正是由于《周易》以高度概括的概念——即阴阳——为基础,而其表现形式又是不在场的,因此使得《周易》的思想左右逢源,而其内涵与形式往往能够与许多科学中的重要基础所相对应,如阴阳概念所体现的矛盾性、互根性、对立统一性,和现代科学的诸多概念相吻合,如嘌呤与嘧啶的合抱,力的相互作用,离子的电性等等,而六十四卦方圆图中的“内方”部分的阴阳变化,则与二进制的进位特点完全符合;阴阳三叠的使用则与物质的层子三联体,碱基对三联体,三维坐标等表示基本信息的单位模型相呼应。而《周易》中另一涉及阴阳的重要概念就是“物极必反”,所谓阴盛则化阳,阳盛则化阴,它用一种朴素的形式描述了世界运行规律中极其重要的一条,即“负反馈”,体现的是一种制约与平衡的规则,而规则的实行就必须基于规则是可以制约其受体的。因此,大量的事实表明了《周易》的不在场对于几乎所有规律的普适性。

其实,如果回到《周易》这本著作本身的名字,就不难发现《周易》强调的是“易”,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这就很好地彰显了《周易》的本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叙述与论证,而是以无穷变化的不在场角度观察世界,模拟世界,理解世界。

正确的《周易》观

《周易》作为中华古代文明的一个特殊文化产物,有着不同于其它存在的历史性和变化性,我们很难去判断它究竟属于科学的范畴,还是文学、哲学等,抑或仅仅是一种迷信。况且去严格地划分《周易》的所属范畴对于认识研究《周易》也是不具有太大意义的,但也正是《周易》的不在场,导致了一个重要的认识障碍,即仅仅从《周易》是很难直接推导出“确切”的定律或规则。因为一切“确切”的定律与规则都是被范畴化,更准确地说是被有限范畴化的概念,即它们都必须有一个特定的条件和限定,这就直接造成了它们是在场的概念,因而直接由《周易》去推导是不合理的,或许更准确的方法应该是由《周易》来启迪、比较与验证。

其实《周易》本身也指示了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周易》——我们应当以变化的角度去看待它,而不要用范畴化的概念去束缚它,《周易》就是《周易》。在如今这个有着西方科技向中国古代《周易》思想靠拢的趋势的时代中,平衡好《周易》与科技的“阴阳关系”变得极其重要,我们不妨以《周易》中的“未济”卦来做一简单的阐释:“未济”卦象为“火在水上”,既不能烹饪,因此“未济”;其卦辞为“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象征着征事未成,就像小狐接近河的对岸,却被水沾湿尾巴,导致无所利益。因此,当我们探究这个世界的时候,无论是采用科学,还是《周易》,抑或二者皆取,抑或二者皆弃,必须要循序渐进,掌握方法,否则就会像小狐渡水,功亏一篑。即便是“既济”卦,也强调“初吉终乱”,必须长久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所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利无咎。”

总之,无论《周易》是否真的会成为未来科学的引导与借鉴,至少《周易》中以动看静,周而复始,始终交替的世界观与“天行健,君子以极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的。我们努力着,就是为了探求我们的价值,科学如是,《周易》亦如是。

引用及参考书目:

1.《周易译注》 黄寿祺、张善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7月第1版

2.《易经系统观》 牛实为 珠海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3.《四书五经》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1版

4.《诸子集成》 岳麓书社 1998年6月第1版

5.《形而上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上海世纪出版社 2005年5月第1版

6.《理性与信仰》 [英]约翰•希克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7.《算术基础》 [德]G•弗雷格 商务印书出版社 1998年8月第1版

8.《论意义》 [法]AJ格雷马斯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年6月第1版

9.《影像论》 [法]让-保罗•萨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年11月第1版

10.《哥德尔》 [美]王浩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

易经周易入门书籍指引介绍

从易二十多年,期间可谓异常曲折。因此以下是肺腑之言,希望对后学者有用。

1市面上很多书都是乱套的,说起来好听,但是实践却是不对。

2周易的入门以实践才能出真知。

周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结构,里面有各种技术,比如预测,算命,风水等等。 入门

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老先生的书跟讲故事似的,一些基础知识谈笑中就掌握了。

南怀瑾《易经杂说》——南怀谨做学文严谨,谦躬,这一点让人敬佩。他对易经的理解非常深刻,所言切中肯綮,唯一遗憾的是南先生没有就易经做深入的研究——以他个人的意思,易经学会一点能指导为人处世就行了,学深了会着魔的。我同意他的这个想法。他确实做到了适可而止。

紫钦天《太极博弈原理》——这本书相当特别,特别在不用易经而做到能诠释易经的思想,紫老师对周易的高端梅花易数应该领悟深刻,看了后终于明白“善易者不卜”的道理,一个词相见恨晚!在易经以及各大术数里面,包含两个体系点,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心法变通。基础知识是很容易记忆和找到,唯独心法难得。所以建议入门者看一下紫钦天老师的《太极博弈原理》,这本书是你入门,进阶,到自我领悟提高的必备书。

徐芹庭《白话易经》——徐是南的学生,有人认为他并没有超越师傅、他的书随便翻翻即可,也有初学者十分喜欢、强力推荐的,意见不一,大家自己看着办吧。

张延生的《图解易经入门与应用》——应该说,这是真正接触易经的第一本书,自己感觉受益匪浅。后来才知道,张延生的易经理论来自于邵康节的《梅花易数》。《梅花易数》是进一步学习易经不可不读之书。

邵伟华的相关易学著作。邵伟华对易经的研究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入。只是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对他的著作做全面的研究,但以后肯定会。

3进阶

入门的书看完了以后,才可以看:

刘大钧的《周易概论》本书并非是周易的概论,倒像是刘大钧先生个人的论文集了。书中也见不到刘先生对于易经自己的见解,这应该也是最大的失望。 《纳甲筮法》不错

4加深

再然后读尚秉河的著述-尚秉和《周易尙氏学》

几位非主流杂家的书,例如谢宝笙,黄道芳(没有书,看的话在网上搜索)和黄凡等,他们虽非主流,但是很有启发的

几位主流的书,例如:金景芳,廖鸣春,李镜池,张其成,李学勤等等。(有网友认为可以粗略看看,“但感觉这些书意义不大,而且有寻章摘句老雕虫的嫌疑,同时义理一派阐述的易理早就深深地根植在我们的民间了,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你可能都懂,只是没有对号入座而已„”一家之言,仅作参考);

另有人认为如果还要做研究的话-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和《周易大传今注》是最重

要的现代人注本之一,相当于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还要看王弼、韩伯康的《周易注》,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清代李光地的《周易折中》也即《御纂周易折中》,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清焦循《雕菰楼易学三书》(《易章句》十二卷、《易图略》八卷,《易通释》二十卷)。如果算命,看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和邵雍的《梅花易数》)

最初的易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分成了三股溪流,一股为八字,八字的代表人物当为徐子平,其著作为《渊海子平》,另一股则是在易经的基础上加入了五行与天干地支,形成了新的点卜方式,代表人物为邵康节。这一股虽仍叫易经,并自认为是易经的一部分,但与最初的易经占卜之法已经有较大的不同。另一股就是直接由易经一脉相承而下,正统的易经。但这一支在流传中却因为政治及人为的因素,失去了易经本来之貌,到现在几乎全变了味了。在这个过程中起重要影响的是孔子,孔子写的《易传》对后世影响太大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