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详细资料大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3收藏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详细资料大全,第1张

四川大学 古籍整理研究所 ,是国家教育部1983年批准成立的从事中国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专门机构,著名学者徐中舒、缪钺、杨明照、赵振铎、胡昭曦、曾枣庄、刘琳等曾先后担任古籍所学术带头人和行政负责人。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机构类别 :研究所 机构地点 :四川大学 成立时间 :1983年 基本简介,建校情况, 基本简介 目前有专职研究人员1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人。设有哲学文献、历史文献、文学文献、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室和文澜电子出版制作中心、宋代文化研究资料中心,学科包容中国儒学、古典文学、汉语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和计算机套用等专业。 建校情况 建所20年来,古籍所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九五”、“十五”规划项目、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等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10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20余项。该所同仁团结一心、协同攻关,先后完成目前规模最大的断代文章总集《全宋文》(180册)、珍稀善本丛书《宋集珍本丛刊》(108册),与哈佛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合作完成“电子版《宋会要辑稿》”等大型项目,形成了国内研究宋代文化及其文献的重镇。awj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目前,该所进一步整合力量,凝炼专业,秉承百年来由锦江书院及尊经书院开创的“通经致用、求实创新”精神,在川大儒学先贤廖季平、杨锐、吴之瑛、吴玉章、蒙文通等人所建树的丰厚的儒学研究基础上,集中精力进行广泛深入的儒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国内率先进行儒学文献大型丛书《儒藏》的编纂和研究。

一等奖 (1997~1998年 10种)

郭店楚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

尔雅诂林 湖北教育出版社

校雠广义 齐鲁书社

敦煌变文校注 中华书局

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 (集部)北京图书馆

尚书文字合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全宋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校译 天津古籍出版社

海国图志 岳麓书社

敦煌文献分类录校丛刊 江苏古籍出版社

· 一等奖 (1992~1996年,15种)

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 敦煌历史考索 上海古籍出版社

韩愈全集校注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三礼通论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耕织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古本小说集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

战国楚竹简汇编 齐鲁书社

吐鲁番出土文书 文物出版社

常熟翁氏世藏善本古籍丛书 文物出版社

甲骨文字诂林 中华书局

清国史 中华书局

全唐诗补编 中华书局

《类林》研究 宁夏人民出版社

唐人轶事汇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丛书集成续编 上海书店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等奖 (1997~1998年 21种)

中华古地图珍品选集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张之洞全集 河北人民出版社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 文物出版社

说文解字今释 岳麓书社

嘉定钱大昕全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黄山书社

尹湾汉墓简牍 中华书局

甲骨文农业资料选编与研究 吉林文史出版社

简帛药名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唐宋八大家文钞标注集评 三秦出版社

抱朴子外篇校笺 中华书局

全元曲 河北教育出版社

齐民要术校译 中国农业出版社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 商务印书馆

韦应物集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顾亭林诗笺释 中华书局

《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 辽海出版社

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目 上海书店

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合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医心方(校注研究本) 华夏出版社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齐鲁书社

· 二等奖 (1992~1996年 17种)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禹贡锥指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诗汇评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屈大均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离骚校诂 中州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三编 岳麓书社

帛书老子校注 中华书局

鲁迅辑校古籍手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晚明曲家年谱 浙江古籍出版社

校订五音集韵 中华书局

鸳鸯七志斋藏石 三秦出版社

袁枚全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

法藏敦煌书苑精华 广东人民出版社

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巴蜀书社

出三藏记集 中华书局

《五对照检字手册》(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386万字)

《古今同形异义词语汇释》两人合著,排名第一(江苏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29万字)《中古虚词语法例释》两人合著,排名第一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54万字)

《训诂类稿》(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万字)

《中古文献语言论集》 (巴蜀书社,2000年版,30万字)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40万字)

《坐禅如斯》(山西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共45万字,董志翘等三人译,排名第二)

《中古近代汉语探微》中华书局2007年版,ISBN:978-7-101-05840-6;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中古文献语言论集》巴蜀书社2000年版,ISBN:7-80659-071-4,获第四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译注》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ISBN:7-8-643-575-1,获第五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文献学词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董志翘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60馀篇,计120万字;翻译论文7篇,计75万字。现举其要目如下(未特别注明者,均独立完成):

《郭璞训释中的“轻重”“声转”“语转”》 (《中国语文》1980年6期)

《试论郭璞注释的成就》(《江苏师院学报》1980年4期)

《〈范文正公集〉读后》 (《书评》1980年4期)

《从“通感”谈到“歌台暖响,舞殿冷袖”》 (《教学与研究》1980年6期)

《也谈“旋其面目”》 (《学术研究》1981年3期)

《“君既若见录”考》 (《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9期)

《〈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一) (《江苏师院学报》1981年4期)

《〈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二) (《苏州大学学报》1982年1期)

《释“兮”》(《学术研究》1982年5期)

《“名词动用”今译时的对应规律》 (《中学语文教学》1982年6期)

《再说“很如羊”》(《语言文学》1983年4期)

《〈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三) (《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4期)

《“狗马病”辨》 (《学术研究》1984年1期)

《〈汉书〉拾诂》 (《活页文史丛刊》总171期)

《高师协编本〈古代汉语〉有关问题的商榷》 (《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2期)

《“然疑”释义》 (《中国语文》1984年4期)

《名词使动用法的两种情况》 (《中学语文》1984年1期)

《释“可得”“可得而”》 (《中学语文》1984年8期)

《略论古籍整理中训诂学知识的运用》 (《苏州大学学报》1985年3期)

《“脚”有“足”义始于何时》 (《中国语文》1985年5期)

《“叹惋”新解》 (《中学语文教学》1985年12期)

《“挥霍”释义》 (《学术研究》1986年6期)

《“舍皆取诸宫中而用之”别解》 (《语文知识》1986年4期)

《〈汉书〉旧注辨证》 (《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4期)

《借物表意--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修辞学习》1986年5期)

《中世汉语的三类特殊句式》 (《中国语文》1986年6期)

《训诂三题》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7年1期)

《也说“治”》 (《中国语文》1987年3期)

《读书琐记》 (《中学语文教学》1987年1期)

《从出土战国文字材料看“隶变”》 (《淮北煤师院学报》1987年4期)

《〈资治通鉴〉标点疑误》 (《古汉语研究》1988年1期)

《古文献中多音节同义复词》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1期)

《〈盐铁论〉诂训拾疑》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2期)

《〈史记〉校点疑误》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88年5期)

《训诂札记》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3期)

《〈汉书〉旧注辨证》(续)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8年2期)

《“〈庄子杂篇〉旧注辨证”之辨证》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8年3期)

《〈太平广记选〉语词训释商兑》 (《苏州大学学报》1988年3期)

《“而弃规矩”臆解》 (《文学遗产》1989年1期)

《中世汉语“被”字句的发展及衍变》 (《河南师大学报》1989年1期)

《校点本〈汉书〉标点举误》 (《古汉语研究》1989年3期)

《〈汉书〉校点疑误》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89年1期)

《魏晋南北朝词语溯源》 (《中国语文天地》1989年6期)

《“佝偻承蜩”与古人的食蝉习俗》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89年7期)

《〈五灯会元〉语词考释》 (《中国语文》1990年1期)

《〈汉书〉校点赘议》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2期)

《〈史记〉校点疑误》(续) (《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2期)

《〈辞源〉(修订本)书证刍议》 (《辞书研究》1990年4期)

《中华版古籍标点献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1期)

《中古汉语虚词选释》 (《古汉语研究》1992年1期)

《〈宋高僧传〉语词札记》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3年第35号)

《试论古汉语词汇与日本语词汇的比较研究》(日本《花园大学社会福利学部研究纪要》创刊号1993年)

《〈太平广记〉语词拾诂》 (日本《俗语言研究》创刊号,1993年)

《〈宋高僧传〉标点献疑》(日本《花园大学研究纪要》1993年第25号。全文收入日本《中国关系论说资料》第35号,1993年版)

《无著道忠的学术贡献》(译) (日本《俗语言研究》创刊号,1993年)

《中日友好千家诗》叙、后记(译) (学林出版社 1993年10月版)

《〈太平广记〉语词考释》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4年第36号)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の言语》(日本《佛教史研究》1994年第37卷第1号。全文收入《日本史学年次别论文集》1994年版)

《明代拟话本小说〈型世言〉语词例释》 (《古汉语研究》1995年第4期)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语言研究》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2号,1995年)

《白居易诗的口语表达》(译)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4期)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一)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3号,1996年)

《关于近代汉语词语的几点思考》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6年第38号)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5期)

《评介两部研究〈往五天竺国传〉的新著》 (《学术集林》 总第9卷,1996年)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二)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4号,1997年)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下)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2期)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疑难词语考释》 (北京大学《唐研究》第3卷,1997年)

《近代汉语指代词札记》 (《中国语文》1997年第5期)

《敦煌文书词语考释》 (《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

《再论“进”对“入”的历时替换》 (《中国语文》1998年第2期)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三)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5号,1998年)

《评〈行历抄校注〉》 (《学术集林》总第13卷,1998年)

《也论中古汉语词汇的溯源问题》 (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一辑,1998年)

《〈洛阳伽蓝记〉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的语料价值》 (《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2期)

《〈汉语大词典〉阅读散记》 (《语言研究》1998年第2期)

《〈高僧传〉校点商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1期)

《试论〈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词汇特点 及其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地位》

(《中国语文》1999年第2期)

《〈切韵〉音系性质诸家说之我见》 (《川东学刊》1999年第1期)

《说“椅”、“椅子”》 (《语文建设》1999年第3期)

《“指的”“指适”“指实”“诣实”探义》 (《辞书研究》1999年第3期)

《读李维琦先生近作〈佛经续释词〉》(董志翘、陈文杰) (《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2期)

《〈唐五代语言词典〉读后》(张永言、董志翘) (《中国语文》1999年第3期)

《敦煌文书语词杂考》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9年第41号)

《〈高僧传〉语词通释》 (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二辑,1999年)

《敦煌文书词语琐记》 (《敦煌研究》1999年第4期)

《评〈宋语言词典〉》 (《辞书研究》2000年第1期)

《〈高僧传〉校点商榷(续)》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1期) 《太平广记》词汇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笺 国家教委古籍整理基金项目

《高僧传》校注 国家重点学科点211工程项目

中古汉语语料库 国家重点学科点211工程项目

中古汉语研究型语料库” (08BYY05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汉语史语料库建设研究”项目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图书质量管理机制,使图书出版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服务,努力实现图书出版从扩 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促进图书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依据中国《出版管理条例》和有关图书质量的政策、法规、标准,特制 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图书出版单位及其出版的图书。

第二章 图书质量的分级和标准

第三条 图书质量管理的范围,包括选题、内容、编辑加工、校对、装帧设计、印刷装订……方面。为了便于管理,本规定将有连带关系的选题和内 容,合并为内容项;将编辑加工和校对,合并为编校项。

第四条 图书内容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分为两级,即:合格、不合格;编校质量、印刷装订质量分为四级,即:优质、良好、合格、不合格。

第五条 图书内容的质量分级标准

1、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化积累价值或使用价值的,为合格。

2、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方面,没有价值,有严重问题,或违反国家有关政策禁止出版的,为不合格。

第六条 图书编校的质量分级标准

1、差错率低于025/10000的,为优质。

2、差错率超过025/0000,未超过05/10000的,为良好。

3、差错率超过05/10000,未超过1/10000的,为合格。

4、差错率超过1/10000的,为不合格。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见本规定附件。

第七条 图书装帧设计的质量分级标准

l、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插图……,能够恰当反映图书的内容,格调健康;全书版式设计统一, 字体、字号合理的,为合格。

2、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插图……,不能反映图书的内容,或格调不健康,或全书版式设计不统 一,字体、字号使用混乱的,为不合格。

第八条 图书印刷装订的质量分级标准

根据新闻出版署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行业标准《书刊印刷标准CY/1-3-91,CY/T4-6-91,CY/T7.1-7.9-9],CY/T12-17-95》的规 定:

1、图书印刷装订的质量全面达到优质品标准的,为优质。

2、图书印刷装订的质量某一项或某两项存在细小疵点,其他各项均达到优质品标准的,为良好。

3、图书印刷装订的质量全面达到合格品标准的,为合格。

4、图书印刷装订的质量有严重缺陷,达不到合格品标准的,为不合格。

第九条 成品图书的质量标准分为四级,即:优质品、良好品、合格品、不合格品。

第十条 成品图书的质量标准

1、图书内容、装帧设计的质量达到合格标准,且编校、印刷装订的质量达到优质标准的,为优质品。

2、图书内容、装帧设计的质量达到合格标准,编校、印刷装订的质量达到良好标准(含其中一个项目达到优质标准)的,为良好品。

3、图书内容、装帧设计的质量达到合格标准,编校、印刷装订的质量均达到合格标准(含其中一个项目达到良好或优质标准)的,为合格品。

4、图书内容、编校、装帧设计、印刷装订四项中有一项不合格的,为不合格品。

第三章 图书质量的管理

第十一条 出版社须设立由社领导主持的图书质量管理机构,指导和督促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职工实施质量保证措施,对成品图书作出质量等 级评定,对不合格图书作出处理。

第十二条 出版社须制定图书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使保证图书质量的工作落实到出书的全过程和全体职工,在制定图书质 量管理制度时须体现保证图书质量的基本制度--选题的专项、专题报批制度;三级审稿制度;

发稿达到“齐、清、定”要求;三校一读校对责任制度;生产督印制度;样书检查和成品检查制度。

第十三条 出版社于每年1月31日前上报上一年度的图书质量检查结果和有关情况。上报的程序是:在京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所属出版社经主管 部门审批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出版社由各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设在地方的中央各部门的 出版社(军队出版社除外)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并征得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统一由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报新闻出版署;军队系 统出版社由解放军总政宣传部审批后,报新闻出版署。

第十四条 地方省级新闻出版局和出版社的主管单位须设立专门机构或有专人负责指导所属或所辖出版社的图书质量管理工作:审核选题计划;审核 批准重要稿件的出版;组织图书质量检查小组(或聘请图书质量审读员)对图书进行抽查;对不合格图书提出处理意见;对所属或所辖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在内容……方面发生的严重错误和其他重大问题,承担领导责任。

第十五条 新闻出版署根据全国图书质量的实际情况及读者的反映,每年选取部分出版社的图书,组织审读员进行质量抽查。

第十六条 地方省级新闻出版局或新闻出版署对图书质量进行检查后,须将检查结果和审读记录以书面形式通知出版社。出版社如有不同意见,可在 接到通知后的30日内提出申辩意见上报,请求复议。如有异议,报新闻出版署裁定。

第十七条 地方省级新闻出版局或新闻出版署对所检查图书质量的最终结果及处理决定,发出通报。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八条 对一贯注重图书质量工作的出版单位和个人,以及采取有力措施,在短期内提高了图书质量的出版单位和个人,新闻出版署、地方新闻出 版局可以结合图书质量检查工作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十九条 对于年新版图书品种有10%以上图书质量不合格的出版社,新闻出版署、地方省级新闻出版局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处罚。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对中央级出版社的处罚决定,由新闻出版署作出;对地方出版社的处罚决定, 由地方省级新闻出版局或新闻出版署作出,罚款上缴当地财政。

第二十条 经检查为质量不合格的图书,须采取技术处理或改正重印,方可继续在市场上销售。如发现已定为不合格的图书在该图书定为不合格品的 通报或处罚决定发布三个月后仍在市场上销售,由地方省级新闻出版局或新闻出版署对出版社进行经济处罚,除没收该书所得外,还要根据情节轻重处 以罚款,上缴当地财政。

第二十一条 连续两年造成图书不合格的责任者,其年终考核应定为不称职;不称职的人员,不能按正常晋升年限晋升其专业技术职务和工资;连续 三年检查为不合格品图书的责任者,不能继续从事该岗位的工作。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新闻出版署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生效。1992年发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试行)》停止执行。

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

一、图书差错率,是指以审读一本图书的总字数,去除审读

该书之后发现的总差错数,计算出来的“万分比”。如审读一本图书的总字数为10万,审读后发现两个差错,则该书的差错率为2/100000,即为 0.2/10000。

二、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一律以该书的版面字数为准,即:总字数:每面行数X每行字数X总面数。

1、除环衬……空白面不计字数外,凡连续编排页码的正文、目录、辅文……,不论是否排字,均按一面满版计算字数,分栏排版的图书,各栏之间 的空白也计算版面字数。

2、书眉(或中缝)、单排的页码、边码也按正文行数,一并计算字数。

3、目录、索引、附录……字号有变化时,分别按版面计算字数。

4、用小号字排版的脚注文字超过5行不足10行,按该面正文字数加15%计算;超过半面,则该面按注文的满面计算字数。用小号字排版的夹注文 字,随正文版面计算字数。

5、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除空白面不计以外,每面按正文版面字数的50%计算;版权页、勒口 (有文字的)按正文的一个版面计算字数。

6、凡旁边串排正文的插图、表格,按正文的版面字数计算;插图占一面的,按正文版面字数的50%计算;表格占一面的,按正文版面计算字数。

7、凡有文字说明的画册、摄影集、乐谱,一律按正文的版面字数全额计算;无文字说明的,按正文版面的30%计算字数。

8、外文版图书、少数民族文字版图书的版面字数,以同样的中文版面字数加30%计算。

三、图书差错的计算方法

1、文字差错的计算标准

⑴凡正文、目录、出版说明、前言(或序)、后记(或跋)、注释、索引、图表、附录、参考文献中的一般性错字、多字、漏字、倒字,每处计1个差 错。前后颠倒字,以用一个校对符号可以改正的,每处计1个差错;书眉(或中缝)中的差错,无论有几个,1条计1个差错;行文中的数字错,每码计1个 差错;页码(包括边码)错,每处计1个差错。

一面内文字连续错、多、漏,5个字以下计2个差错,5个字(不含)以上计5个差错。

⑶封面(包括书脊)、封底、勒口、扉页、版权页上的文字错,每处计2个差错。

⑷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

⑸一般性的科学技术性、政治性差错,每处计3个差错。

⑹外文、少数民族拼音文字、国际音标、汉语拼音以一个单词或词组为单位,无论一个单词或词组中几个字母有错,均计1个差错。

⑺外文缩写词应大写(如DNA)却小写(如dna)的,不同文种的单词、缩写语混用(如把英文缩写N错为俄文缩写H)的,每处计1个差错。

⑻外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家和单位名称……专用名词,词首应该大写却错为小写的,每处计05个差错;同一差错在全书超过3处(含3处),计 15个差错。

⑼自造简化字、同音代替字,按错字计算;混用简化字、繁体字,每处计05个差错,全书最多计3个差错。

⑽量和单位的中文名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每处计05个差错;同一差错多次出现,每面只计0.5个差错。

⑾阿拉伯数字与汉语数字用法不规范,每处计025个差错,全书最多计3个差错。

2、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差错的计算标准

⑴标点符号的一般错用、漏用、多用,每处计0.5个差错。但成组的标点符号,如引号、括号、书名号……错用、漏用、多用一边的,按每组计 05个差错。

⑵小数点误为中圆点,或中圆点误为小数点的,每处计025个差错;名线、着重点的错位、多、漏,每处计025个差错。

⑶破折号误为一字线、半字线,每处计025个差错;标点符号误在行首、行末的,每处计025个差错;可用逗号也可用顿号,可用分号也可用句 号的,不计错。

⑷外文复合词、外文单词按音节转行,漏排连接号的,每处计01个差错;同样差错在每面超过3个(含3处),只计03个差错。

⑸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数理化……科技计量和符号、乐谱……符号的一般性差错,视情节轻重,计05-1个差错;同样差错,重复出现,每面只 计05-1个差错。

⑹图序、表序、公式序……序列性差错,每处计05个差错,全书超过3处(含3处),计15个差错。

3、格式差错的计算标准

⑴影响文意,不合版式要求的另页、另面、另段、另行、接排、空行,每处计0.25个差错。

⑵连续在一起的字体、字号错,每处计025个差错;字体和字号同时错,每处也计0.25个差错。

⑶在同一面上几个同级标题的位置、转行格式不统一的,计025个差错;肩题与正文之间未空格的,每处计025个差错。

⑷阿拉伯数字转行的,每处计01个差错。

⑸图、表的位置错,图、表的内容与说明文字不符,每处计2个差错。

⑹书眉单双页位置互错,每处计05个差错。

⑺脚注注码与正文注码配套,但不顺号;或有注码无注文,有注文无注码的,每处计025个差错。

四、图书的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版权页、前言(或序)、后记(或跋)、目录,都为必须审读、检 查的内容。

展龙

展龙,男,汉族,1976年11月生,甘肃靖远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史、历史文献学研究。在《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清华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2008年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5年任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2016年始任河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2019年任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河南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开封市历史学会秘书长等。出版专著4部,参撰著作3部,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等10多项。

中文名:展龙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甘肃靖远

出生日期:1976年11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代表作品:《明史辞典》、《明清史料考论》等

性别:男

主要研究方向

明清史、历史文献学

科研成果

著作

1《元明之际士大夫政治生态研究》(独著,60万字),人民出版社2013年

2《张居正改革时期民族政策研究》(独著,25万字),人民出版社2013年

3《明清史料考论》(独著,42万),科学出版社2016年

4《宪章录》校注(第一,73万字),凤凰出版社2014年

5《盛世下的潜藏危机:张居正改革研究》(合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6《中国史学史》(合著),大象出版社2012年

7《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官德》(合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

论文

1《焦_编纂义例探微》,《史学史研究》2016年第2期(B类)

2《乞留:明代舆论的清官期盼与官员调留》,《中国史研究》2015年第1期(B类),《新华文摘》2015/14论点汇编

3《焦_的史料价值》,《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1期(B类)

4《万斯同序、论的史学价值》,《史学史研究》2013年第2期(B类)

5《“四库”馆臣论明代笔记史料》,《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第6期(B类)

6《中国传统社会转型的深层诠释》,《中国出版》2009年第12期(B类)

7《传统士人群体心态的深层次解读》,《中国出版》2007年第1期(B类)

8《教育者与社会人:明代塾师群体的真实描述》,《中国出版》2011年第8期(B类)

9《“四库总目学”的大胆提出与深层诠释》,《中国出版》2009年第1期(B类)

10《洪武时期征荐制度考论》,《史学月刊》2009年第4期(C类)

11《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C类),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文摘报》2013年7月30日论点短辑

12《略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1期(C类)

13《论张居正改革时期南方民族政策》,《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2期(C类)

14《寓论于考,纠谬钩沉》,《光明日报》(读书版)2007年4月7日

15简评《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年8月29日

16《元明之际士大夫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第1期(C类)

17《元明之际士大夫的心路历程与人格嬗变》,《河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C类),《新华文摘》2013年第15期篇目辑览

18《元末士大夫组织“义兵”探究》,《河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C类)

19《纵逸与迂怪:元末士人的狂狷精神及其现实动因》,《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C类),《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4期学术卡片《中国社会科学报》(文摘)2013年7月29日摘录

20《试论元末士大夫的民族认同意识》,《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C类)

21《论元末士大夫的忠义观念与国家意识》,《北方论丛》2012年第1期(C类)

22《元末士大夫雅集交游述论》,《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C类)

23《元顺帝时期士人政策述论》,《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C类),《新华文摘》2010年第4期篇目辑览

24《元末士大夫的舆论批评及其蕴涵的时代意义》《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C类)

25《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华夏文化论坛》2013年第4辑(C类)

26《张居正主政时期水利事业的运营与管理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第2期(C类)

27《明代廪生考辩》,《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第2期(C类)

28《明代诣阙上诉与国家政治研究》,《求是学刊》2015年第3期(C类),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5年第4期

29《论张居正改革时期的西南民族政策》,《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C类)

30《明初江南遗民的政治生态与命运沉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C类)

31《试论张居正改革时期明蒙贡市关系》,《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第5期(C类)

32《吴晗治史精神论略》,《天府新论》2009年第5期(C类)

33《试论王重民目录学研究之特点》《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年第3期(C类)

34《焦_的编纂及版本流传》,《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年第3期(C类)

35《版本流传考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年1期(C类)

36《焦_征引文献考》,《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3期(C类)

37《高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5期(C类)

38《明清文化特点刍议》,《兰州学刊》2006年12期(C类)

39《“制度化”史学与“政治化”史学》《兰州学刊》2010年第5期(C类)

40《论忽必烈政权“汉化”进程中的士人政策》,《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09年第5期(中文核心)

41《张居正改革时期构筑北边防御体系述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中文核心)

42《张居正改革前周边民族形势之透视》,《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03期(中文核心)

43《精雕细琢实事求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14年12月1日

44《明代宝应地区水利事业研究》,《江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45《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学界对历史学性质的论辩》,《燕山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46《张居正改革时期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历史透视》,《民族论坛》2013年第6期

47《张居正改革时期民族政策得失论》,《民族论坛》2013年第1期

48《明代灵州盐业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明史研究》2013年

49《明代回族政治意识与国家认同研究》,《明史研究》2016年

50《元末乱世中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及其价值抉择》《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51《明代邸报出版与社会舆情传播》,《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52《元末士人拯世情怀与经世意识述论》,《石河子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53《元末士人谋营生计的多途选择及其时代意蕴》,《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54《元末士大夫视野中的农民战争及其思想意义》,《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55《论张居正的史学贡献》,《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3期

56《薛应_史料来源考》,《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年第1期

57《薛应_史料价值初探》,《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

58《焦_著述提要补正》,《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年第1期

59《纂修考》,《图书馆界》2011年第6期

60《论朱元璋教化思想及其实践》,《教育与考试》2011年第5期

61《论朱元璋的人才观及其实践》,《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62《朱元璋礼敬孔裔刍议》,《沧桑》2009年第3期

63《明清以来焦_研究述论》,《历史典籍和传统文化研究》,方志出版社2004年

64《赵纪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开拓者》,《河南日报》2012-07-06

65《试论张居正的历史思想》,《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66《张居正史学思想初探》,《第十届明史国际讨论会论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

67《明洪武专制统治下的士林学风及其嬗变》,《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68《明洪武时期祭孔仪制考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69《明洪武时期文官群体来源及结构考论》,《明长陵营建600周年纪念论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

70《明清以来天津古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城市史研究》第24辑,天津社科院出版2007

71《张居正史学活动及其成就初探》,《历史典籍和正统文化研究》,方志出版社2004年

72《明代孝道文化的社会普及与极端化趋势》,载《孝道文化与社会和谐》,大象出版社2011年

73《“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现代价值》,《百年名校,世纪辉煌》,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74《明代吏治的历史透视及启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75《论宋初学与儒学复兴》,载《盛世儒学与中原文化》,大象出版社2010年

76《求真务实,论从史出》(合著),《教育与考试》2014年第6期

77《评介》,《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7年第3期

78《明代回族史研究的学术反思:历史、现状与趋势》,《第十五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黄山书社2015年

79《精雕细琢,事实求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80《2012年河南省史学研究综述》,《河南社会科学年鉴》,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

81《高校中国古代史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82《试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新疆石油教育学院》2005年2期

83《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年第2期

84《高校历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85《高校历史专业特色专业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社会舆论与政治秩序研究”

2主持国家重大出版规划项目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子项目“《明史》后期人物列传”修订

3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明代社会舆论与政治秩序变迁”

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明代回回族群研究”

5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明代回族史》

6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明代社会舆论与国家政治研究”

7主持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宪章录》校注”

8主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全日制学科教学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研究”

9主持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明代社会舆论史”

10主持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元明之际士大夫政治生态研究”

11主持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改项目“历史学科教学专业硕士双导师制调查与研究”

12主持河南大学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新时期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13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张居正改革时期社会危机探研”

14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人宋史撰述的文献价值与理论意义”

15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水利文献研究”

16参加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古代史(上)(第二)

获奖情况

荣誉

12015年,入选“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

22015年,入选“河南省优秀教师”

32015年,入选“第七届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

42015年,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

52012年,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62014年,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72014年,入选“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

82014年,入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92014年,入选“河南大学杰出科研人才资助计划(长江学者)”

102014年,获“河南省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

112013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22013年,获“开封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132012年,获“开封市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42014年,获“开封市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52015年,获“开封市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整理出版是古籍善本保护的有效手段。

2、古籍善本保护工作意义重大,无需赘言。而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更多情况下,需要以整理出版作为有效手段。

3、比如成书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永乐大典》,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4、《永乐大典》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其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