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古籍版本书目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如何撰写古籍版本书目,第1张

要写清古籍的时间,卷数,装订形式,是否有牌记,出版地,印刷人,纸张种类,行字(页多少行多少字),收藏单位,收藏章。这些是基本的。

另外用墨的颜色必要时也需要标明。

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1、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10 2、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3、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9 4、李 山《诗经的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 5、张树波《国风集说》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6、赵沛霖《兴的源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11

7、谭家健《先秦散文艺术新探》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8、王长华《孔子答客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版 9、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4

10、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11 11、杨 义《杨义文存》第七卷:《楚辞诗学》

12、许 洁《汉代文学思想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

13、于迎春《汉代文人与文学观念的演进》东方出版社1997版 14、韩兆琦《史记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9 15、张大可《史记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14、韩兆琦《史记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9 15、张大可《史记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16、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17、顾易生 蒋凡《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4 18、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6 19、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0、王 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1、葛晓音《八代诗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22、王锺陵《中国中古诗歌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23、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4、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5、詹福瑞《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 26、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7、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8、刘跃进《中古文学文献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29、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30、胡大雷《中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中华书局2003 31、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刘向编的《别录》是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

他死后,刘歆子承父业编辑《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分类法。

东汉的班固十分赞赏刘向目录思想,在《七略》基础上编著《汉书 艺文志》,开创史志目录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时,荀勖依刘向《别录》整理宫中图书,编著《中经新簿》,开创了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和史部在目录分类体系中的独立设置。

到南宋时,郑樵对目录学又有新的发展,他的学术思想为“会通”,“求是”和“创新”,其目录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通志》的《校仇略》,《艺文略》,《图谱略》中,提出“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形成详明图书类例。

清代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总目》,在目录体例、提要撰写、文献考订方面有独特成就,在文献分类方面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对后来的目录学以颇大影响,为今人查考古代文献提供方便,一些学者把阅读该书视为读书治学的门径。章学诚是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是“道不离器”,学术观点是“六经皆史”,他的《校仇通义》是目录学理论专著。章学诚继承和发扬刘向、刘歆、郑樵的目录学思想,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高度概括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精华,他提出撰写类叙和提要、编制索引、采用互著和别裁等方法,提高目录学的价值,推动了目录学的理论研究。

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目录学的影响,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图书分类体系,对所译西学书分类、编目,以崭新的近代学科类别作分类标准,打破传统著录法,在分类方面:分西学、西政、杂类三大类,打破“四分法”永制,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图书的雏型,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在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现代目录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当属姚名达,他提倡主题目录,精撰解题,排架目录与寻书目录分开,前者按分类,后者按主题。在其《中国目录学史》中批评现代目录学效西方之法,而把中国古代的目录学优点丢失,主张中西兼容,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开创发展中国目录学。余嘉锡在其《目录学发微》中发展了章学诚的观点,认为在目录体例中,篇目、小序、叙录等都是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录必须具备这些内容,才能发挥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杜定友等受国际影响,具有目录学的纲纪群籍,薄属甲乙之学,注重目录学的检索思想。中国现代早期目录学主要是对国外目录学的学习及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总结。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由《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编纂,该编委会任命顾廷龙先生为主编,冀淑英女士、潘天祯先生为副主编。此书的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丛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9年10月至1998年3月陆续出版齐全。作为一部大型工具书,该书正如冀淑英女士在此书《后记》中所说,是“一部当今国家现藏古籍善本书的总目录”,由此书的正文和所附录的《藏书单位代号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以下简称“检索表”)可将中国大陆现存的任何一种古籍的善本的馆藏、卷数、作者等细节情况很方便地检索出来。此书的出版为从事古籍整理和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任何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由于编纂时间仓促等原因,此书难免有不足之处。笔者考辨《吴越备史》一书的版本源流时,就发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对《吴越备史》一书的记载颇多井误和遗漏。其中的井误主要属于馆藏情况的记载,其次属于作者和序跋人的著录。现先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对《吴越备史》一书各版本的记载抄录如下,然后用按语对其中的井误予以纠正。最后,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漏收的《吴越备史》的版本予以补充,并仍以按语的形式将各图书馆目录卡误载或漏载的内容予以修正或补充。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收《吴越备史》的版本馆藏等情况的记载舛误和纠正:

1,《吴越备史》五卷,题(宋)范坰、林禹撰,《补遗》一卷,《杂考》一卷,(明)钱受徵辑,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钱达道刻本,编号二四一九。检索表云,现藏上海图书馆(以下简称“沪图”)。

按:藏地应为中国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沪图所藏为此本之清抄本,且沪图目录卡著录此本时将正卷五卷和补遗一卷合起来,称此本卷数为六卷。又按,此本共二册,国图书号:SB5783。此本有七人跋,依次为:王遴、赵握清、钱岱;钱达道、姜性、刘敕、谢肇淛。

2,《吴越备史》五卷,题(宋)范坰、林禹撰,《补遗》一卷,《杂考》一卷,(明)钱受徵辑,明抄本,(清)朱锡庚跋,编号二四二零。检索表云,现藏国图。

按,国图书号:13351。又按,此本有十人之序跋,依次为:朱锡庚、益津王遴、真宁赵挹清、二十五世孙钱岱;二十二世孙钱汝锡、二十五世孙钱达道、巴陵姜性、历下后学刘敕、晋安在杭谢肇淛 阙里门人孔贞祚。比原万历本多出朱锡庚、钱汝锡、孔贞祚三人之序跋。

上一篇:闻一多事迹下一篇:苏轼评价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