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的鉴定有哪些方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古籍善本的鉴定有哪些方法?,第1张

古籍小常识:什么是古籍? 收藏界普遍的看法是,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而1949年之前的称为解放前旧书。在国际上,各大博物馆对中国古籍以清入关(1644年)为界限,在此前的古籍,无论官刻、私刻,均为善本。而国内收藏界则以1795年为界,在此前的均视为善本,因此古籍中又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之称。宋元时期的古籍很久以来就是藏家追捧的对象,拍卖会上,元以前的书往往是论残页卖;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 古籍的版本 据博物馆的张先生进一步介绍,古籍还有原刻本、翻刻本、写刻本、套色刻本等版本之分,其中古籍中的原刻本一直是藏家的首选。翻刻本比较多,在存世古籍中所占最大,收藏价值略逊原刻本一筹。但有几种翻刻本值得藏家关注: 一是原刻本已不在了,或只有孤本残卷存世,则其翻刻本的珍贵程度堪比原刻本。 第二,翻刻者是历史上著名的刻书机构,如官书局中比较有名的通志堂、汲古阁等。 第三是影刻本。影刻就是先在原刻本上进行影摹,然后再上版雕刻,如此印出的书能够完整地保留宋元版原刻本的形状。这些影刻本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普通的翻刻本。第四,写刻本,是指由擅长书法的人或作者自己书写上版印出的书,如宋代苏轼写刻的《陶诗》,清代郑板桥自书的《板桥集》等。 还有就是套色刻本,即在同一书页上,印上颜色不同的文字和图画。这种套色印刷技术最早出现在元代,至明万历年间发展成熟。套色刻本的价值往往高于同时期墨本数倍,历来是收藏界追逐的热点。 在古籍收藏中,有一个说法,即“善本时间早于乾隆”;同一时期的古籍中“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 (强燕 朱文婧) 古籍展讯 位于广州市北京路的广州古籍书店,是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专业古籍书店。店内主要经营古籍珍本、善本线装书、现代新印文史等。几十年来广州古籍书店曾经收购、抢救了相当数量的古代珍本,最具代表性的有:唐代的《唐人写经》、宋代的《活人事证药方》、清代愈樾批注的《水经注》等,使一批极具珍藏价值、参考价值和版本价值的古旧书得以保存下来,重现光彩。9月23日-10月2日,该书店将在文明路中山图书馆有古籍展,展出古籍以明清时期的居多,还包括碑帖和部分特价书。 据了解,广州目前只有市古籍书店一家(包括北京路和东山书城两家分店)在经营古旧书籍,其他的就是一些个体户。 (朱文婧) 风险提示:收藏古籍先辨真假 与字画相比,古籍作假的不多。北京路古籍书店的杜经理表示,旧书的伪造情况相对字画等其他收藏品来说已经少很多,因为伪造古旧书的成本太高,纸质、墨色都很容易辨认,要仿造真的需要很高的技术。所以古旧书市场上的赝品还不是太多,但也不排除有赝品的风险。 据了解,古籍常见的作假方式有三种:一是剜改,比如将书名由常见名改为罕见名,或改牌记(即版权说明),将很晚的牌记改为早期的;还有改藏书印的,将普通藏书印改为名家藏印;二是以残充全,即将残册通过改造冒充全册。另一种较常见的就是染纸,将现在市面上的新书用茶叶水泡后冒充古书。 因此,在收藏古籍时,一定要先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说要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什么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光有这些也不够,还需要多看细看。另外,还要多向行家请教,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以免“用买人参的价钱买了萝卜”。 并非所有古籍都有价值 虽然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但在所有的藏品种类中,古籍是存世量最多的一种,收藏者藏有上百本古书轻而易举。因此,杜经理表示,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当时发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细、存世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价值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收购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要高价买了便宜货。 一般而言,在皇宫内用过的内府本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历代查禁书目,著名学者的批、校、抄、稿本要特别注意。一经品题,身价百倍。这类书籍拍卖时比同类同版的要高出不少。另外,名人尺牍拍卖异军突起,屡创佳绩,现已在古籍收藏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目前,一封一般的清代名人书札价格都在千元以上,明代名人的则需数千元。 近年来,古籍收藏已将视野拓展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图书数量可观,内容丰富,且由于距今较近,损坏或流失者也较少,时下价格也相对偏低,许多私人藏家在经济上都能承受。近年,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在关注“旧善本”的同时,又提出了“新善本”说,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进步书刊和文献归于其中。1994年嘉德公司举行的首场古籍拍卖会上,孙中山的3封信札就分别拍出了7万元、92万元、17万元的高价。

列子》是先秦时代一部很重要的著作,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但是,此书在近现代却颇遭厄运清朝姚际恒《古今伪书考》首先认定《列子》是伪书,继起者变本加厉现代学术界泰斗梁任公先生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说:“有一种书完全是假的,其毛病更大学术源流都给弄乱了譬如《列子》乃东晋时张湛——即《列子注》作者——采集道家之言凑合而成”“若不知其源,误以为真属列御寇所作,而且根据它来讲《庄》、《列》异同,说《列子》比《庄子》更精深,这个笑话可就大了”马叙伦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作《列子伪书考》,综合各家之说,提出《列子》是伪书的二十条证据于是,学术界绝大多数人同意马先生的意见,异口同声说《列子》是伪书而且近些年愈演愈烈,不少文学史、哲学史专著干脆只字不提《列子》,判了它的死刑,开除了它的古籍资格当然,读书必须首先辨别真伪,这早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但是,人们往往只注意“以伪乱真”之害,而忽视了“以真为伪”之害且拿法律上的定罪类比,如果不辨别伪书,就等于放纵了罪人;如果把真品当作伪书,就等于冤枉了无罪的好人,后果比前者更加严重再拿用人类比,如果错用了小人,那当然要坏事的;但是,如果把德才兼备的人认定为小人,那么就会失去人才,办不成大事对于把《列子》当作伪书而一棍子打死的后果,马达先生《列子真伪考辨》的分析,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1、在学术上颠倒了时间先后,抹杀了《列子》的在老子之后的承前启后作用,使先秦道家的发展脉络不清;2、把战国的贵虚学派,误认为是西晋的颓废派名士;3、抹杀了《列子》提出的最富有创见的宇宙生成四阶段说;4、抹杀了《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而这些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5、忽视了《列子》中所保存的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珍贵先秦史料;6、忽视了《列子》开创融寓言与哲理为一体的浪漫主义文风的首创之功这就是说,对我国哲学史、科技史、文学史、艺术史的研究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就是“以真为伪”的危害个人以为,疑古思潮的大胆怀疑的精神和注重考辨的学风,的确起过解放思想的作用,他们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促进了学术的繁荣和进步但是,决不可造成新的思想桎梏,特别是现代疑古派的“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的观点,似乎太偏颇了些

史书是不能全信的,所以研究历史的学者得参考很多史书,古人笔记,碑帖等,然后比较推测,才能得出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但史书的某些细节或许会作假,但大事件是没办法作假的

1: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主要由当朝史官记载,帝王将相,名人望族的言行都会被史官记录下来,除此之外,还会记录国家经济,人口,各种表,文等等

2:当然会,举个例子,明朝永乐帝是篡位,为了埋没这段历史,他把当时的史料都篡改,比如永乐帝的母亲,太组传位等等

但也不能以偏盖全,举个例子:

春秋时期,晋国宰相赵盾的族人刺杀了晋灵公(此君为昏君),这事跟赵盾并没关系,但晋国史官董狐依然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赵盾解释了很多遍,包括威逼,但董狐依然不畏权势、坚持直书这个故事记载在《左传·宣公二年》

3:焚书坑儒也是有见证人的,当时有一些儒生带了书籍避难,这些人后来著书都会提起此事,况且焚书坑儒也算件大事,难堵全天下人之口。

4:这么说吧,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是私人著史,之后的史书都是官方著史,而且都是后代王朝为前代王朝著史(比如宋灭后,元为宋著史)

虽然是后代为前代著史,但其依据还是前代的官方史料。史书在每个朝代,帝王都看的很重,这是评价帝王功过的一手凭证,所以只有帝王宰相一级才能指定史官的。

5:这不能这么说,你想想,如果帝王都能随意乱改史书,那中国历史还会有昏君吗?

中国的皇帝并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多数皇帝受到大臣的约束,国家大事,包括史书的记载,并不是一个人能说了算的,这不好说,也说不清楚

不管史书如何,我们看史书都得多思考,多参考,我们现在读的历史并不全来自史书,还经过了历史学家们通过N多历史古籍参考,考古观察,进行辨证而来的

山海经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待考证,经过考证,大部分地理位置都与书中记载吻合,当然也有不附原文之处。

山海经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不像一部神话故事。从没有哪部神话故事是以单纯记物为主的,这不符合常识。

凡写小说的,一般除了主人公,配角绝不会去强调他的属性,不会去写这么繁琐的细节,这样会影响全局的思路。所以从各种常识上来看,这绝对不是一本异想天开就能写出来的书,即使是四大名著都不会对毫无意义的事情进行祥述,也不会脱离现实社会背景进行创作。

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如水灾、火灾、虫蛀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属不易,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评判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二、各种古籍善本的市场价格    

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几种作伪手法。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将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二类是用“旧纸新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张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留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籍善本作伪的手法有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收藏者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籍,并可请专家一起鉴定,应注意去伪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购古籍物有所值。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