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牛肉干的西乡牛肉干的特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西乡牛肉干的西乡牛肉干的特点,第1张

颜色红润鲜嫩,呈红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红色,切面带光泽,香味芬芳,瘦而不柴,酥而不绵,咸淡适中,余味悠长,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久贮不坏。其含蛋白质高达65%~87%以上。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能补脾益气,益五脏,养精血,强筋骨,素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之说,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西乡牛肉干自古誉满三秦,是酒宴、款待宾客和旅游的方便佳肴,又是馈赠亲友的珍品。1981年以来,连续被评为陕西省优质食品。1983年中商部食品评比中,总分超过部颁标准。

西乡县位于北亚热带,地处汉中盆地东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及其支流牧马河横贯其境,有“有山不见山,水绕山间转”的特点,岗岭起伏,溪谷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清草嫩,林茂粮丰,牛群有鲜草饲育,精料喂养,养牛条件得天独厚。这里又是全国八大优种黄牛之一的“西镇牛”主要生产基地。

牛肉干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诗经》和《礼记》两部古籍中就有记载,不过古代牛肉干的制作简单。西乡牛肉干的制作、腌渍工艺远比古代讲究多了。西乡牛肉干选料讲究,操作严谨,制作精细。原料取之于当地特产的优种黄牛“西镇牛”的前后躯之主要肌肉群,即选择肌腱和精肉,剔出筋等结缔组织,切成条或块,经盐渍,加香料与名贵药材和成的调料,烘烤而成。西镇牛肉质鲜嫩,脂肪分布均匀,味美色鲜,内含水分较少。肌腱部分富有弹性,是省标“麓鳞牌”牛肉的惟一原料。制作方法

西乡牛肉传统制法共分三个阶段,16道工序,历时15天精制而成。

1、取皮整形

取当地特产的优种黄牛“西镇牛”的前后躯之主要肌肉群,即选择肌腱和精肉,取掉油皮,剔去筋等结缔组织,切成条或块。洗去血污,沥净水分。

2、腌制烘烤

将整形沥净后的牛肉加食盐,并用适当的调料,均匀撒抹在肉块上,放入溶器淹制。因季节不同,以腌透入味为准。夏季24小时,冬季2—3天。腌后肉块加压排水,上炉烘烤成半成品,烘烤时以树枝树叶,木碳或红外线烘箱烘制。炉温保持在70—80℃,3小时后将炉温降至多50℃取出,以温水刷洗, 肉干表面咖啡色。

3、配料煨煮

将半成品肉干放入留宿汁(百年老汤)锅中用文火煨煮。汤内加入各种佐料:桂皮、八角、生姜、花椒、葱段、食盐、草果、小茴香等。汤水以淹没肉干为度,先急火烧开,后小火文煮,到熟而不烂,香气四溢时(一般1.5—2小时)即可出锅凉干既为成品便可包装。

牛肉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肉类食品,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营养分析:1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这个季节的补益佳品。2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3水牛肉能安胎补神,黄牛肉能安中益气、健脾养胃、强筋壮骨。4感染性疾并肝并肾病的人慎食;黄牛肉为发物,患疮疥湿疹、痘痧、瘙痒者慎用。5高胆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儿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制作指导:1烹饪时放一个山楂、一块橘皮或一点茶叶,牛肉易烂;清炖牛肉能较好地保存营养成分。2煮老牛肉的前一天晚上把牛肉涂上一层芥末,第二天用冷水冲洗干净后下锅煮,煮时再放点酒、醋,这样处理之后老牛肉容易煮烂,而且肉质变嫩,色佳味美,香气扑鼻。3红烧牛肉时,加少许雪里蕻,肉味鲜美。4牛肉的纤维组织较粗,结缔组织又较多,应横切,将长纤维切断,不能顺着纤维组织切,否则不仅不易入味,还嚼不烂。5牛肉受风吹后易变黑,进而变质,因此要注意保管。相关提示:1新鲜牛肉有光泽,红色均匀稍暗,脂肪为洁白或淡**,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弹性好,有鲜肉味。老牛肉色深红,质粗;嫩牛肉色浅红,质坚而细,富有弹性。2有人认为当牛肉开始腐烂时的味道最为鲜美。其实这是极为荒唐的说法。虽然屠宰后的肉熟成时期比其他肉类久,但却因为到店铺陈设之前,已经完全熟成,而可放在家中的日期只有三四天,整块肉则以一周为限。同时为了防止氧化而变质,应置于冰箱保存。3一周吃一次牛肉即可,不可食之太多,另外,牛脂肪更应少食为妙,否则会增加体内胆固醇和脂肪的积累量 当归牛肉汤 所需调料:盐、葱、料酒等制作方法:1、将牛肉切块,生姜切片。川芎在砂锅中用水煎15分钟,滤去泥沙,留汁备用。2、将牛肉块在沸水中焯一下,洗净(此水已不可再用,要倒掉)。3、将牛肉与当归、川芎连煎制的汁一起放入锅中,放入清水,同时加入葱、料酒及姜片等准备好的佐料。4、中火炖约一个小时至软烂后,加入盐,稍煮几分钟即可。点评:此汤具有活血醒气,驱风散寒等功效。特别适合在冬季调养畏寒、手脚冰凉的人食用。注意:如果上火感冒时则忌食。 阿胶牛肉汤 原料:阿胶15克,牛肉100克,米酒20毫升,生姜10克。做法:将牛肉去筋切片,与生姜、米酒一起放入砂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30分钟,加入阿胶及调料,溶解即可。吃法:每日1剂,吃肉喝汤。作用:滋阴养血,温中健脾。适用于月经不调、经期延后、头昏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萎黄者,或胎动不安者。点评:阿胶甘平、能补血止血、调经安胎。牛肉补脾生血,与阿胶配伍能温中补血,配伍生姜、米酒,更增健脾和胃之功。可用于脾虚,气血不足之一切症候。 党参牛肉汤 配方:党参100克,五花牛肉500克。制法:将党参用纱布袋装好扎紧,牛肉切块,同时放入锅中,加入姜、葱、料酒及适量水,大火烧沸,去浮沫,改小火炖3小时,至牛肉熟烂,取出党参,调味即成。功效:补中益气。用法:可佐餐,也可单独食肉喝汤。 圆参牛肉汤 所需材料:牛肉适量,桂圆肉15克,党参60克,生姜2片,甘草3克做法:1、牛(左月右展)肉、桂圆肉、党参、生姜(去皮)、甘草分别用清水洗净,牛(左月右展)肉切块,生姜用刀背拍碎。2、将备用料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3小时,调味供用。点评:此汤具有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虚劳,脾虚,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眩晕心悸,舌淡苔白等类人群食用。同时对于营养不良,神经衰弱,产后贫血等妇女滋补也有较好效果。 枣女贞牛肉汤 原料:牛肉500克,女贞子60克,黑枣4枚,生姜3片,食盐、味精、胡椒粉各少许。做法:1、女贞子、黑枣(去核)洗净;牛肉洗净,用开水焯过。2、把全部原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炖3小时,再加入胡椒粉、食盐、味精调味即可。点评:此汤具有补肝肾,益阴血,黑须发功效。适用于肝肾两虚而致黄发白发、头发干枯、目昏耳鸣或肌肤甲错等人群食用 党参蜜枣牛肉汤,是一道汤鲜味美的益气补肺汤。蜜枣有养脾、平胃气、润心肺、止咳嗽、补五脏的功效。党参入汤,能缓解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经常喝党参蜜枣牛肉汤,可以益气补肺、养心安神、强身健体,是非常好的家常滋补汤 主料:牛腩500克青萝卜或白萝卜500克 调料:小葱2克生姜3片八角1个花椒20粒(炖好牛肉后可以捞出来)盐根据口味放胡椒粉少许 葱花5克香菜末5克 做法:1将牛腩切一口的小块,然后放入热水中汆一下除掉血水 2将汆好的牛肉捞出在流水下冲去附着的血末放入汤锅中(或高压锅中) 3放入2棵葱八角生姜花椒小火炖至牛肉8分熟 4如果汤表面油太多,可以用勺子撇去一些,一定要多留一点,一放萝卜就大部分给吸进去了 5将切成和牛肉一样大的萝卜块放入到牛肉里加盐炖至萝卜软烂 6放入胡椒粉调味 7撒入葱花和香菜末搅匀即可关火 8再滴几滴香油,喜欢吃辣的可以放点辣子或辣椒油 炖汤原料:鲜山药、枸杞子、牛腱肉调料:盐山药小知识山药又名淮山,有"神仙之食"的美名。山药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有益的微量元素、糖类,它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人体免疫力。山药的模样貌不惊人,土褐色的外皮,外形呈较细的圆柱状,肉白而坚,咀嚼时口感微酸发粘。不过"药不可貌相",据古籍记载,多食山药有"聪耳明目"、"不饥延年"的功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民间也流传山药对于调理生理能力、病后虚弱体质、妇女产后调养,小孩强健体魄都有显著效果,因而被称为"食物药"。山药的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男人冬季进补 1、猪肾1对,剖开,将核桃仁10克,山萸肉9克,补骨脂8克纳入肾中,缝好切口,煮熟食用。 2、羊肉150克,淮山药120克,肉苁蓉100克,菟丝子150克,核桃仁150克,葱白10根,粳米适量做汤食。 3、羊肾1对,肉苁蓉12克,枸杞10克,巴戟8克,熟地10克,同炖熟,弃药渣,食肉饮汤,每日1次。 4、鹿肉50克,加枸杞子,何首乌适量共炖,弃药渣,食肉饮汤。 5、狗鞭10克,煎服,每晚1次 6、狗肉250克,黑豆50克,调以盐姜,五香粉及少量糖,共煮熟食用。 7、公鸡1只,去肠杂,切碎,加油,盐炒熟,盛碗内加糯米酒500克,隔水蒸熟食用。 8、麻雀2只,去毛及骨脏,加菟丝子,枸杞子各25克,共煮熟,弃药渣,食肉饮汤。 9、韭菜子,菟丝子,五味子,女贞子,覆盆子,枸杞子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10、猪肾1个,淮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萸肉12克,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煲汤,吃肉饮汤

平望,地处吴江中心,京杭大运河、老运河、太浦河、頔塘河四河汇集,与虎丘塔、宝带桥、枫桥夜泊等构成苏州“运河十景”。

史书记载:隋唐以来,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天光水色,一望皆平,故名平望。它历来是江浙沪水陆交通枢纽,唐时便在平望设驿,北宋即有大商巨舶往来,物阜民丰,历为兵家纷争之地,故而镇上古建筑屡遭战火重创,所剩寥寥,其知名度逊于吴江境内未经战乱的同里、黎里。

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在我老家人眼里,平望的地位远胜县府所在地松陵。一是老家人得了重病,大都到平望地区医院治疗。那年我弟弟阑尾炎变成腹膜炎,到平望医院治疗才捡回小命。二是当时火葬场设在平望,“到平望去”成了“死”的一个代名词,比如老烟枪回怼老婆:“哼,要我戒烟?到平望去了再说吧!”。因此人们讳言“到平望去”,非说不可时必在“去”字后面加上“看毛病”“买渔罾”“做客人”“有事情”等后缀。

从小到大,我曾无数次坐在汽车里从它旁边的318国道和227省道经过,却从未到镇上好好走走,于我而言,它是一支塘中的莲——远观而已。

丹桂飘香,秋光正好,好友相约去平望走走,欣然规往。

早上十点许,我俩坐上748公交,一小时后,来到南临莺脰湖的负有盛名的小九华寺。

我爹年轻时曾率领鸭子大军在莺脰湖上驰骋,他多次说起过小九华寺,我一直以为它不过是座小庙。孰料站在破土重建的寺前,却见寺内建筑错落有致,飞檐庙宇轩昂,金光佛塔高耸。据资料记载,小九华寺又名九华禅院,原名东岳庙,始建于1685年,奉祀地藏王菩萨。

我们瞻看了濒临莺脰湖的照壁、牌坊及汉白玉水上观音。然后进入山门,拜过天王殿前的弥勒菩萨后向里走,在大雄宝殿前礼拜了地藏王菩萨,续续向前,经地藏阁到寺的最北面,右转至万佛塔。据说晚上此塔灯光熠熠,已成夜色中平望的一个地标。膜拜了佛塔,朝南回至山门。虽不曾一一礼佛,但在香气氤氲的寺内缓缓走一圈,肃穆静幽的禅意随梵音悄然入心。

出小九华寺左拐后前行数步,便是南北向穿镇而过清水静流的古运河。在寺院的院墙与古运河之间是一条休闲步道,院墙因地制宜设计成文化碑廊,展示了平望史话史迹和屐痕及此的张籍、张志和、陆羽、颜真卿等先贤的史料。慢行览读,不由惊讶于平望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两百多米长的步道尽头即是闻名遐迩的安德桥。据说桥名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原来此处过河全靠渡船,某日一进京赶考但身上只有三文钱的穷书生,再三恳求船工刁华行便,但是一向苛收渡钱的刁华促狭:“乘我的船最起码六文钱,三文钱只能乘一半。”说完果真掉转船头。无奈的书生一头跳入冰冷的河水……若干年后,穷书生成了巡按,他捐了一百银两,又经各方解囊,造了石桥,百姓为纪念巡按功德,遂以其名“安德”名桥。

另一说中的安德是一渡工,他见人们靠渡船过河有诸多不便,尤其是风雨天气险况重重,故请求县官造桥,谁知昏官置之不理。一天狂风大作,安德载着渡人将船撑到河心时,一个猛浪,船翻人落水。他临危不乱,将渡客救起,得知此人竟是微服出行的巡按后,恳请他嘱当地官府造桥。巡按即命县官造桥并斥责其不作为。县官后来借机捏造罪名,将安德发配充军,使安德受尽折磨客死他乡。后百姓便以“安德”作为桥名。

两个传说情节虽殊,但主题一致:施惠百姓的美德永垂不朽。

桥头资料显示,它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南宋庆元三年重建,明清两代多次修建,清同治十一年又重建。这重建复重建的史实,彰显着它在通运史上的重要作用。

南北走向的安德桥跨坐在古运河和頔塘交汇处,高可十米,全长50多米,桥面宽四米有余,单孔石拱倒映水中,形影相接,颇得景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曾游平望,作《登平望桥下作》五言诗中有“望极与天平”之句,南宋诗人杨万里《过平望》一诗中有“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这足以证明安德桥的形制壮观。水乡吴江桥梁数千,而安德桥是境内桥梁之最!

拾级而上,登桥向南眺望,烟波浩渺的莺脰湖和香烟缭绕的小九华寺尽收眼底;转首北瞰,镇上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一览无遗。虽是多云天气,抬头无碧空可见,但微微秋风挟着缕缕桂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肺腑间纯净如洗,物我两忘。

过桥左转,走入司前巷。曾听说这条宽不足三米长仅百米的巷子,古时是平望镇上最繁华的一条街,更令人吃惊的是冯梦龙三言二拍中《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的钱秀才就住在此巷之中。

但眼前的司前巷平实无奇,唯有巷口写有“司前巷”的拱门和屋檐下的一盏盏红灯笼预示着它的不凡过往。

向巷西走,一座三楼三底的石库门引起我们的注意,驻足细看,门框上贴着“司前街徐宅”的门牌,并标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点”几字。后从朋友处了解到,钱秀才旧址即在此处。上世纪40年代,中共青昆嘉中心原青东区中队长徐友基,化名李复生入住此宅,在平望开展地下工作,指导抗日武装斗争。原来这条看似平凡的小巷里竟隐藏着传奇色彩和红色记忆。

前行出巷右拐,一股油煎香气袅袅飘来,食欲马上激情高涨。前趋,小店名曰“徐家糕点”。那么此“徐家”与彼“徐家”是一家么?

且不探究。环顾店内,案几上摆放着一盒盒冰雪糕和麦芽饼,靠墙的货架上陈放着平望酱菜和辣油辣酱,这是我从小就知道的平望特产,但最吸引我俩的是店门口锅里煎着的海棠糕。十元三只,来一份。

店主是个三十五六的帅哥,蓄着短须,戴着眼镜,有几分文艺范。他告诉我们,他太公那时候就开始做糕点生意,隔壁的友间食铺也是他家的。本已到饭点,又出于对“徐家”的好奇,加之我俩出游的宗旨本是逛吃。于是进店入坐,两人各要了一碗“爱马仕”粉丝煲,这是他家的招牌吃食。曾吃过苏州裕兴记的爱马仕面——三虾面,虾籽虾黄虾仁做浇头,用苏州话来讲“真格眉毛都要鲜掉的”。这“爱马仕”粉丝褒的味道果然也不一般,虾仁、牛肉、香肠、白菜、青菜、菌菇、鹌鹑蛋、油面筋……配料丰富,洒以少许胡椒粉,鲜香醇浓,一碗下肚,享用美食的愉悦感满足感像春水一样涨起来。

与店主的闲聊中得知,此“徐家”与彼“徐家”五百年前是一家。

从“徐家糕点”出来,俩人虽已饱腹,仍想去传说中的平望美食街——北大街走走。沿南大街向北来到北大街,不知是时已过午,还是这条街也成了空巢老人,石板铺就的街面上恰似李清照的《声声慢》。

几年前亲戚告诉我:平望北大街上有一家网红面店,主打浇头只是现炒肉丝和鳝丝,只有干挑面,店内只放两张桌子,最多只能坐16人,营业时间只在早晨,这一组“只”字排比句,听得我口水直往肚里咽,但此行之前亲戚告诉我这家面店关了,原因不明!我们寻寻觅觅,果然不见其影。

想起某年高考前,一位家在平望的同事到北大街来订制红糖方糕分发给学生,我们尝后一致认为这糕软糯香甜,于是纷纷托她代为订制,然后每人一块地发给学生吃,一则讨“糕(高)”的好口彩,二则让学生在嘻嘻哈哈吃“糕(高)”的氛围中缓解紧张心理。之后,这几乎成了我校的一个惯例,一种高考文化。

我想试试能不能找到这家店。脚步停在凤美糕团店前,一对两鬓斑白的夫妻正在包着或青或白的团子,团子馅料十足个头很大,土灶上升腾着热气。

我问:“你们不做红糖方糕吗?”

“做呀。”

“是不是有学校到你们店里来定过红糖方糕?”

“定货的人家很多,学校倒是没有来过。”老板娘凤美的财商不低,她马上说,“等等,我给你张名片,你以后需要定糕可以打电话来。”

我接过名片,告别她后继续往北走,见一家“查氏糕团店”,店内一50开外的男子正在收拾器具。

我问:“老板,还有糕卖吗?”

“老早卖完了。”

“你只做一上午生意吗?”

“是的,忙了一上午,下午白相啦。”

继续和他聊,才知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凌晨起来到店铺,碾米、揉粉、捏制、上屉……原来平望人做生意并不像我看到的那么闲散自得。他说他家的糕点相当一部分销路靠定制,而我们发给学生的“糕(高)”正是从他这里定制的,央视“远方的家”节目曾采访过他——他的店早就成了一家网红店了。

继续往北右拐来到安民桥。东西走向的安民桥,俗称北渡桥,又名北大桥。它拱形单孔,桥形与安德桥相似。安民、安德是不是“哥俩”?表示怀疑。度娘说: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僧圆真初建,崇祯二年(1629年)里人钮明达、孙谏臣重建,原来安德长于安民近800岁,哈哈,恐怕只有彭祖才能亲历两桥建成。

从北大街出来,绕至南前街。巷口的一面墙上贴着大片砖雕,上书“南前街”三个大字及范成大的《过平望》、颜真卿的《登平望桥下作》。

范成大的这首诗,我高中时在恩师编的《太湖诗词选》中读到过:

诗中流露着作者的羁旅之愁,但不难看出当年平望的富庶与乡民们诗画般的悠然生活。生于苏州石湖的南宋名臣范成大,在曲折从政的生涯中,他的行船必定无数次从这片水系上欸乃而过。

我又想起了姜虁,他从湖州去看望退隐石湖的范成大时,一定也走了这条水路。当他带着友人相赠的歌伎在“小红低唱我吹箫”的回程中,必也是从这里回湖州的。

这条古运河里究竟响起过多少古代名人的吱呀橹声?恐怕只有时空知道了。

南前街向南,远远望见一段四五米高散发着古意的青砖老城墙。近前才知,这便是城隍庙,据说原为纪念李世民第十四子李明而建。沿墙而走出巷口,又回到安德桥边。

这时我俩想一探城隍庙内景,便走进面向頔塘的大门。入内,发现此中别有洞天——曾经的老粮仓现已被打造成"京杭大集"的展览空间,呈现着平望文化 、江南文化 、运河文化⋯⋯

我俩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地流连在展厅之中,老式邮筒、青灰色人造革旅行包、蜜蜂牌缝纫机、红双喜乒乓球、红灯牌收音机、粮囤、船舵、草包⋯⋯一件件老物什,让沉淀在记忆河床里的孩提时代的事一一泛起⋯⋯

走出京杭大集,过安德桥,原路返至小九华寺前,我们打算再到莺湖公园走一圈。

沿莺脰湖路西行,遥见湖中一小岛,古称平波台。其西其北各有跨度数十米的联孔桥与岸地相通。其北与莺脰湖路相接的那座名"望波"。在桥上极目而眺,平波台尽收眼底,难怪古人有“湖光十里碧粼粼,蟹舍渔庄自在身,细雨斜风归亦好,平波台上问仙人”的吟咏。岛上建有四星标准的新世纪大酒店,倘或入住其中,朝看莺湖日出,晚赏莺湖夜月,别有意趣。

继续向西走百余米,便是通向莺湖公园的揽胜桥,它与另两桥构成"铁三角"。立于桥上放眼,唯遗憾诗情如湖水汤汤,而诗才只让我望洋兴叹。还是借用清人钮应斗的诗吧:“积水明于镜,中流峙此台,云从湖岸落,浪涌寺门回,柳外千帆去,沙边一鸟来,昔日题咏处,古壁满莓苔。”

过揽胜桥,向浓阴深处走去,百步便到莺湖公园。它北濒頔塘,南邻开发区,西临227省道,向东隔水而望平波台和望波桥。宋人孙锐有《頔塘柳影》诗:“日出烟销春画迟,柳条无力万丝垂,韶光新染鹅**,偏爱东风款款吹。” 写的就是园址一带的春景。游走在园中,果见随处杨柳依依。想来大约中秋之夜或阳春三月游园最合时,而公园里那一池秋荷又让我觉得这是夏日赏荷佳处。春有柳、夏有荷、秋有月,那么冬呢?或许也可以来个湖心亭看雪吧。

游至三点半,两人决定打道回府。

平望不大,我俩感觉已经踏遍小镇,但后来读罢几篇有关平望的美文后方知,原来我们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

有人说:“平望是一部读不完的古籍。”看来值得再读!子曰:“温故而知新。”

 用料:牛腱子肉1块(约1000g),黄酱100克,料酒3汤匙(45毫升),花椒1茶匙(5克),桂皮1小块,酱油1汤匙(15毫升),盐2茶匙(10克),白砂糖1汤匙(15克),老姜1小块,八角2粒,大葱白1根。

  做法:

  1、用流水洗净牛腱肉表面污物,整块放入凉水锅中大火煮,煮沸后将水面的血沫撇去,边煮边撇,约15分钟左右,内中的血水就清除干净了。捞出肉块沥干水分。

  2、将牛腱肉放入汤锅中,加入热水至完全没过肉面,放入酱油、黄酱、盐、糖、料酒、葱段、姜片和状入纱布袋的花椒、大料、桂皮,盖盖大火煮半小时,然后调小火炖2小时以上,最后揭起锅盖再用大火炖15分钟,使肉块均匀入味。

  3、捞出牛腱肉,在大碗上架一双筷子,将肉放在上面沥水晾凉。

  4、牛肉彻底放凉后表面发紧,就可以切片了。切时应逆着肉丝纤维的方向,且承薄片装盘即可。

酱牛肉做法如下:

1、将牛肉洗净,沿筋络纹路切成大块后备用。

2、取干净纱布一块,将丁香、花椒、八角、陈皮、小茴香、桂皮、香叶、甘草包在其中制成香料包备用。

3、葱切大点的段、姜拍破备用。

4、锅中做清水,80度时入牛肉煮开后再大火煮1分半钟左右。

5、将牛肉从开水锅中捞出后放入凉水中备用。

6、锅中再做清水,开锅后下入香料包、糖、葱、姜、酱油和五香粉。

7、重新开锅之后入牛肉大火做开。

8、变小火将牛肉烧熟后将香料包取出后关火。

9、将牛肉和剩余的肉汤一起倒入容器中放至完全凉透。

10、将牛肉取出切成薄片即可食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