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年到1949流失海外多少文物?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诱惑中国文物流失的数量非常惊人。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同胞对这一现象追踪关注,并使一些流失的文物回归祖国。
文物流失逾千万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则是另一个数字: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这两个统计都反映了一个接近的数据: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当然,这不全是流失文物。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锋认为:“准确地讲,应称为海外藏中国文物。流失文物应该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因战争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为盗掘、盗凿、不正当贸易等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方式流散国外的文物。具体数量难以统计。”
涵盖书法、绘画、青铜器、陶瓷、甲骨、典籍等所有种类
据了解,这1000多万件海外藏文物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 法、绘画、青铜器、陶瓷、雕塑、甲骨、典籍等各类珍品,主要分布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仅在大英博物馆就馆藏中国文物2.3万多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和绝品,青铜器中就有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稀世珍品。
——绘画,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中国绘画近500幅。而以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其中,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引人注目。
——瓷器,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
——地方志和古籍,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甲骨片,日本收藏最多。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敦煌宝藏,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七成流失国外。其中,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其中敦煌书画的三种唐拓本是稀世珍宝。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文物追回主要靠回购、讨还、捐赠三种形式
中国自2003年7月开始启动国宝工程,宗旨是抢救流失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据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主任张永年介绍,就目前而言,面对非正常手段流失的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种形式:回购、讨还和捐赠。
回购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市场手段。圆明园猪首铜像的捐款回购便是一成功案例。猪首铜像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时流失海外的。2003年春天,文物专家从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处寻访到铜像,经过艰苦的谈判,收藏人最终同意转让给中方。澳门富商何鸿燊先生得知此消息后,2003年9月,他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款人民币近700万元购回圆明园猪首铜像。
回购也有很多困难。虽然文物在市场的自由流通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机会更多,但由于文物的天价和回购的资金不成比例,往往使回购半途夭折。另外,专项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靠社会募捐和企业捐款,而企业往往希望把通过其捐助回归的文物藏于其企业内,这又成为一个新的矛盾。
讨还是目前最难以成行的文物回流方式。因为一旦要求他国归还所藏中国文物,可能就会牵涉到很多遗留的历史问题和历史事实。牛宪锋说,讨还的对象应主要针对战争中被抢掠的文物,尤其是壁画、佛造像这类不可移动文物。比如,《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就是讨还的目标。该作品由乾隆年间的两位宫廷画师依据圆明园最美的40处实景绘制而成,是现存唯一能够全面反映圆明园原貌的诗歌绘画作品,在圆明园大劫中,被法国的杜潘上校抢走,后来在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馆保存至今。
以捐赠的方式回流的文物也不乏先例,但捐赠首先需要的是文物持有者在思想上达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境界,毕竟任何一件文物都价格不菲。在现阶段,真正有此善举的有识之士依然为数鲜少,但也不是没有。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西侧铜亭宝云阁流失的10扇铜窗,就是美国国际集团友邦保险公司创办人斯达先生的基金会于1993年从法国收藏家手中购得,并无偿送还中国的,可谓功德无量的义举。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特长库包括特殊文献、学术期刊、数据库、艺术文献、古籍、学术论文。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特长库,是指数字图书馆与国际数字资源中心、高校等机构之间进行合作,进行数字化古籍、特殊文献等以及各种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转化和共享。这些资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特殊文献
特殊文献是指那些不易取得,或因为古老而需经过专业鉴定才能确定价值的文献。如百科全书、字典、地图,报纸、杂志等,指数量不多而内容丰富,有着较高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的资料。
2、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是指针对某一学科领域,定期刊登论文、综述、专论等学术成果的学术出版物。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特长库主要收录国外学术期刊的电子版,为研究员和学生提供全球学术前沿的信息素材。
3、数据库
数据库是指将大量相关的数据经过结构化处理,再进行高效管理、存储和检索的程序系统。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特长库会收录一些国际知名的学术数据库,如EBSCO、ProQuest、JSTOR等,以此让读者获取到大量信息的同时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4、艺术文献
艺术文献是指文化艺术领域的专业性文献,包括绘画、音乐、戏剧、**、设计艺术等各个方面,提供艺术爱好者们在研究、欣赏、鉴赏方面的支持。
5、古籍
古籍是传承多年的文化、历史和人文内涵的载体,对了解人类文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特长库收录了一些国外重要的古籍文献,如《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之“四库全书”》等有参考价值的珍贵古籍资源和翻译版本。
6、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国内外高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性论文,在学术界有着较高的价值。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特长库会收录一些国外知名大学的学位论文。
意义
增进了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更通过共享数字资源,促进了国际学术合作、推动了学术全球化发展。同时,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也对数字化学习和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未来数字化学习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本文2023-08-04 03:38:1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