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风湿如何保养治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3收藏

产后风湿如何保养治疗,第1张

产后风湿如何保养治疗

 产后风湿如何保养治疗,很多孕妈妈在生完宝宝后身体会特别虚弱,所以要坐月子来调理身子,坐月子期间各方各面都需要特别注意,不然一不小心会染上一些终身疾病。比如产后风湿,那么产后风湿如何保养治疗?今天我为大家讲解一下。

产后风湿如何保养治疗1

  产后风湿如何保养治疗

 1、生活起居:产后风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避免自身的病情加重,所以女性在产后注意保暖,不能让冷风直接吹向产妇的身体,不要接触冷水;避免潮湿。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调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疾病的治疗,所以患者应该多吃易于消化且又富含高营养的食物,禁食寒凉食物和冷饮;禁食辛辣和肥腻食物,因此大家知道产后风湿怎么保养后,对这些问题要重视起来。

 3、适当运动:运动有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所以患者在平时应该多进行慢走、做操、打拳,增加机体抵抗力。在户外晒太阳,以防缺钙,同时还要身心愉悦,避免紧张、焦虑、烦躁、抑郁。

  产后风湿的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以全身肌肉关节的疼痛、怕风、怕冷、不耐劳累为主要表现,但受累关节和肌肉无红肿。

 1、手脚关节出现不适,伴或不伴腰部酸痛。

 2、全身无力:患产后风湿的`产妇经常有劳累感,故不要认为全身无力就是感冒。

 3、眼睛不适,怕风、流泪。

 4、头痛、头晕:切忌盲目服用止痛药物,以免对产妇和婴儿产生不利影响。

 产后风湿给女性朋友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不积极的进行治疗,可能会伴随女性的一生,因此需要加强调理才行,其实该疾病的发作与产妇的精神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生产后的女性,最好保持心情的愉快,每当心情不好时,要用科学的方式去缓解。

产后风湿如何保养治疗2

  产后风湿原因

 产后风湿病属中医学“产后痹证”范畴。因其病发于产后,故古籍中有“产后身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痛风”、“产后中风”、“产后筋脉拘急”等名称。产后风湿的原因有:

  1、没有保暖

 孕妇生产后,大汗淋漓未及时去汗,同时又没有及时保暖,从而使风寒等有机会趁虚而入。

  2、过早劳累

 孕妇生产后,身体需要好好地休养,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而过度操劳,可能给身体埋下很多隐患。孕妇在坐月子的时候用冷水洗衣服,很可能会手关节疼痛,患上严重的风湿病。

  3、房子阴潮

 如果居住环境有限,产妇的卧室阴暗潮湿,也有可能致使血脉不通。坐月子时期,门窗关不严使产妇受风也会导致产后风湿病。

  4、洗澡水凉

 孕妇在洗澡的时候,如果贪图凉爽,洗澡水比较凉的话,身体和凉水的亲密接触,让本来就非常虚弱的身体受到冰凉的刺激,身体不能抵抗凉水侵袭,很容易关节疼痛得风湿病。

  产后风湿的症状

  1、风犯血脉型

 临床表现为肌体肌肉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自汗恶风,后病症加重,伴有头痛、头晕、眉棱骨疼痛,且遇风加重。口不干、不喜饮水、舌淡苔薄白,脉多浮。

  2、湿滞血脉型

 临床表现肢体肌肉关节酸困重着麻木,但部位比较固定。舌质略胖,苔白腻,脉濡缓。

  3、寒凝血脉型

 临床表现肢体肌肉关节疼痛较剧并发凉、畏寒惧冷,遇寒症状加重,受热后症状减轻,舌淡苔白,脉弦紧。

  4、寒热错杂型

 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寒热疼痛,往来不定,或惧冷畏寒,但触之不凉,口干;喜饮水、心烦、失眠、大便干、小便黄、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数。此型的特点是外有假寒,内有真热。

  如何治疗产后风湿

  1、适当运动

 慢走、做操、打拳,增加机体抵抗力。在户外晒太阳,以防缺钙。

  2、情志调养

 身心愉悦,避免紧张、焦虑、烦躁、抑郁。

  3、生活起居

 产后注意保暖,不能让冷风直接吹向产妇的身体,不要接触冷水;避免潮湿。避免过度劳累。

  4、饮食调养

 多吃易于消化且又富含高营养的类食物,禁食寒凉食物和冷饮;禁食辛辣和肥腻食物。

  5、服药护理

 哺乳者注意药物副作用,包括中药。部分中草药本身有毒;有些中草药剂量过大时产生一定毒性;一些中成药含有有毒性作用的成分,要特别注意。

  产后风湿能治好吗

 关于产后风湿,西医一般将其归为关节疼痛,对此,西医没有治疗药物和方法。

 中医治疗产后风湿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多在祛邪治痹之法外,重视益气养血,补益肝肾,认为用药当补益勿过壅滞,风药勿过辛散,祛湿勿过刚燥,用血肉有情勿过滋腻。常采用养血活血、温经散寒除湿的治法,同时则养血为主,稍参宣络,不可峻投风药。

 患者可需要同时针灸推拿、药膳等治疗,起协同作用。自身需通过锻炼提高身体体质,防止复发。

 产后风湿治疗得当,1-3个月可以基本缓解,可以治愈,但会复发,所以需要好好保养。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风湿腰痛的病因病机 5 风湿腰痛的症状 6 风湿腰痛的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 7 关于腰痛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风湿腰痛的方剂 2 治疗风湿腰痛的穴位 3 治疗风湿腰痛的中成药 4 风湿腰痛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风湿腰痛 1 拼音

fēng shī yāo tòng

2 英文参考

lumbago due to windwetness evi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umbago with winddamp syndrom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风湿腰痛为病证名[1]。见《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即腰痛·风湿证[2]。

腰痛·风湿证(lumbago with winddamp syndrome[3])为病证名[1]。又称风湿腰痛(见《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2]。是指感受风湿,以腰背重痛,转侧不利; 或发热恶寒,自汗身重; 或浮肿,脉浮涩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2]。多因风湿乘袭,留滞经络所致[1]。

风湿腰痛可见于西医的肌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类风湿性脊椎炎等病[1]。

4 风湿腰痛的病因病机

风湿腰痛多因风湿乘袭,留滞经络所致[1]。

5 风湿腰痛的症状

风湿腰痛患者腰背重痛,转侧不利; 或发热恶寒,自汗身重; 或浮肿,脉浮涩[2][1]。

6 风湿腰痛的治疗 61 治法

风湿腰痛治宜祛风化湿。

62 方药治疗

风湿腰痛可用羌活败毒散、独活秦艽汤、五加皮汤等方治疗[1]。

7 关于腰痛

腰痛(lumbago[3][4])为病证名。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又名腰脊痛(出《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3][4]。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5]。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6]。腰痛多由外感、外伤、劳累、肾虚等引起腰部经气阻滞或经脉失养所致[7]。可见于任何年龄,是很多病证的常见症状之一[5]。

腰痛一证,外感内伤皆可产生,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因此治疗时除散寒行湿,清利湿热,活血祛瘀,舒筋活络外,多配补肾强腰的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6]。据临床所见,上述各型单发的少,兼见的多,腰痛日久,虚实夹杂,用药尚需互参[6]。治疗本病,除内治外,尚可配合针灸、 、理疗、拔火罐、膏贴、药物熏洗等方法,取综合治疗,疗效较好[6]。针灸治疗本病证有较好疗效。因脊椎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西医的各种脊椎炎、腰椎间盘脱出、脊椎肿瘤、增生性脊柱炎纤维织炎、腰部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病变、肌肉风湿病及类风湿病及肾下垂、肾盂肾炎、肾周围组织炎、肾囊积水、肾结核、肾结石和盆腔疾病等,凡出现腰痛者,均属中医腰痛范畴[7][8][5]。

详见腰痛条。

8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即《内经》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分,它们的适应证也不相同。该类药大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解表剂。

本类方药主要用于六*外邪入浸所出现的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或用于疹透不畅或风湿痛有表证者。

临床上,表证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解表。此外,若表证兼气、血、阴、阳之不足,还须结合补益方药使用,以扶正祛邪,使正胜邪却。故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叁类。

详见百科词条:解表药 [ 最后修订于2009/12/30 11:51:54 共186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有汗为症状名。即有汗出,包括多种出汗表现。泛指疾病过程出汗的症状或治疗过程出汗的效应。参见汗、汗法:汗指汗液。五液之一。津液代谢的产物。《黄帝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汗为心液。《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心为汗。”因心血由津液所化,汗由津液所泄,放大汗不但散热过多而耗气,也会伤及津液而损于心血。汗法又称发汗法。治疗八法之一。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故又称解表法。《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根据。汗法有退热、透疹、消水肿、去风湿等作用。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及具有表证的痈肿、麻疹、水肿早期(上半身肿较显著)等。汗法分辛温发汗和辛凉发汗两大类。因于寒者用辛温发汗,因于热者宜辛凉发汗。发汗解表以汗出邪去为目的;如发汗太过能损伤津液,甚则大汗不止,导致虚脱。凡心力衰竭、吐泻失水、出血、津液亏损者均禁用。如果体质虚弱而确有需要发汗解表时,宜配合益气、滋阴等药同用。此外,使用蒸浴、针灸等疗法达到出汗的目的,亦属汗法范围。

详见百科词条:有汗 [ 最后修订于2016/2/24 15:52:20 共46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你好,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消炎痛,吲哚美辛等,慢性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手术疗法可同时配合服用中药或中医针灸按摩的方法治疗平时注意避免感受风寒,适当活动患处关节。

四关穴之主治功能在古代医籍中已有记述:《席弘赋》的“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杂病穴法歌》的“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等。之所以将合谷、太冲配伍作为四关穴, 是因为合谷、太冲分别为手阳明、足厥阴之原穴,原穴是本经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与三焦有密切关系,原气导源于肾间动气,乃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脏腑,为十二经脉之根本,故原穴是调整人体气化功能的要穴。《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人体活动离不开气血,在发生病变时,也不外乎气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针灸,指压按摩,拔罐等治病的主要机制就是通过经脉调节人体气血。

《标幽赋》曰:“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痹者,闭也,气血凝滞不行,多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壅闭经络所致。四关,是气血阴阳外内出入的要道,应畅通无阻,若外邪侵袭,则四关闭合,通道阻塞,气血运行出现障碍,痹阻不通而为痹。痹证又以疼痛、运动功能障碍为其主症,但因所挟外邪不同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临床上如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均可取四关穴以通经活络、消痹止痛。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注意 210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风湿宁片 风湿宁片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fēng shī níng pià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Fengshiling Pian

22 标准编号

WS3B051891

23 处方

制川乌 68g 制草乌 102g 防已 136g 防风 68g 续断 68g 牛膝 68g 桂枝 68g 威灵仙 68g 老鹳草 136g

24 制法

以上九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 2小时,合并煎液, 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淀粉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 1000 片,包糖 衣,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糖衣,除去糖衣后显灰褐色;味淡。

26 检查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

27 功能与主治

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痛疼,手足麻木,腰 腿酸痛。

2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片,一日 2次。

29 注意

孕妇忌服。

210 贮藏

密封。

古籍中的风湿宁片 《症因脉治》:[卷三痿症论]外感痿症

风湿痿软之症小筋弛长,手足瘫痪,痿弱不能举动,皮肤不仁,关节重痛,此风湿风湿痿软之因或居处卑

《时病论》:[卷之二春伤于风大意]风湿

宜加黄柏、车前;阳虚之体,脉内兼迟,宜入戟天、附片。医者总宜分其风胜湿胜,辨其阴虚阳虚,庶无贻误。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伤寒部太阳病]体痛续法

〔垣〕风湿相搏,一身尽痛者,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升麻、本、苍术治之。如病去勿再服,以诸风药损人元

《医宗金鉴》:[卷二痉湿病暍脉证并治第二]防己黄耆汤方

,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

《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四]治风湿腰痛诸方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