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绘画的古籍有哪些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5收藏

中国古代关于绘画的古籍有哪些啊?,第1张

装潢志-明-周嘉胄

论画-东晋-顾恺之

画云台山记-东晋-顾恺之

魏晋胜流画赞-东晋-顾恺之

画山水叙-刘宋-宗炳

叙画-刘宋-王微

画品-南齐-谢赫

山水松石格-梁-萧绎

续画品-陈-姚最

贞观公私画史-唐-裴孝源

后画录-唐-释彦悰

续画品录-唐-李嗣真

山水论-唐-王维

辋川画诀-唐-王维

唐朝名画录-唐-朱景玄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笔法记-五代-荆浩

画山水赋-五代-荆浩

画山水诀-宋-李成

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

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五代名画补遗-宋-刘道醇

林泉高致-宋-郭熙郭思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

华光梅谱-宋-释仲仁

画史-宋-米芾

德隅斋画品-宋-李鹰

宣和画谱-宋-

山水纯全集-宋-韩拙

画继十卷-宋-邓椿

竹谱详录-元-李衍

写山水诀-元-黄公望

古今画鉴-元-汤垕

绘宗十二忌-元-饶自然

松斋梅谱-元-吴太素

临池管见-清- 周星莲

古画品录-南齐-谢赫

续画品-陈-吴兴

贞观公私画史-唐-裴孝源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唐朝名画录-唐-朱景元

画山水赋/笔法记-唐-荆浩

翰墨志/思陵翰墨志-宋-赵构

五代名画补遗-宋-刘道醇

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

画史-宋-米芾德隅斋画品-宋-李廌

宣和画谱-宋-佚名

广川画跋-宋-董逌

画继-宋-邓椿

书苑菁华-宋-陈思

画鉴-元-汤厚

衍极-元-郑枃

图绘宝鉴-元-夏文彦

图绘宝鉴续编-明-韩昂

书画跋跋/续-明-孙鑛

画史会要-明-朱谋垔

郁氏书画题跋记/续题跋记-明-郁逢庆

清河书画舫-明-张丑

法书名画见闻表-明-张丑

真迹日录/二集/三集-明-张丑

南阳名画表-明-张丑

清河书画表-明-张丑

珊瑚网-明-汪砢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清-孙岳颁

绘事备考-清-王毓贤

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卞永誉

南宋院画录-清-厉鹗

小山画谱-清-邹一桂

传神秘要-清-蒋骥

写像秘诀-元-王绎

我们现在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文字书写顺序:从左到右,先上后下,即横排向右行。这与古代汉字竖排向左行的顺序是有极大差别的。

其实,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各种文字的书写顺序各有不同,总体上有左行、右行、下行三种。如今世界各国仍保留这三种书写顺序。左行如英文等;右行如阿拉伯文、希伯莱文等;下行如传统蒙古文、中国古籍印刷、有时的日语等。

这三种书写方式,起源于不同的书写习惯。例如,从右到左写,据说是因为神的方位,以北极星为坐标,太阳起于东方(右),没于西方(左)。这一方式起源极早,并一直在闪族各语系中保留到现在。希腊字母传承自闪族字母(腓尼基),本来也是从右向左的,但后来却反了过来。原因大概是右手写字,从右向左写会挡眼。但这一变化有一个过渡期。希腊文字曾实行过一段“牛耕体”,即一行向右,一行向左,甚至行序还有过从下而上的!直到公元前500年左右,才改为现在最通行的右行向下的顺序。

汉字的古代书写,一向是直行向下的,极少例外。这一顺序的起源,与书写材料有着密切关系。如古代的竹木简,材料纹理多纵向。狭长的竹简通常是单行书写。人的习惯总是纵向持狭长的物体,这样单行书写,一路向下。又因为左手拿简,右手书写,写完便按顺序放在右手侧,左手再去拿新简开始写,由此变成先上后下,从左到右的习惯。

世界书局于1936年出版清阮元主编的《经籍籑诂》,是一部研究经籍的重要工具书。106卷,每卷后有补遗。书中采摘经、子、史诸书中唐以前的训诂注释于每字之下,按《佩文韵府》韵目归类。世界书局系拼版影印。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以此书的初刻本重新拼版缩印,并加了断句,又附有校勘记、笔画和四角号码索引,为迄今最佳的印本。

自费出书的流程:

① 写作、编辑书稿|购买稿件或版权;

② 向我司报送图书信息,我司进行初审并确定合作方案;

③ 签订代理出版合同并预付定金;

④ 向出版社报送选题、签署出版合同并交付相关费用;

⑤ 录入排版、设计封面、打印稿件送审;

⑥ 发放相关材料(书号、CIP、印刷委托书、发票等);

⑦ 重新编校、出菲林、印刷、装订;

⑧ 补齐相关代理费用,出书成功!

⑨ 发行、宣传推广……

费用是根据您书的字数,册数来算的,如需进一步核算费用,请告知书的大概信息,例如字数,册数,开本等。有问题联系。

资江陶氏云汀藏书 宋李焘撰 重刊许氏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十二卷 车玉刻本 2函12册 纸本 提要:是书开本阔大,七行楷书大字十四字,小字二十字,篆书大字七字,黑口四周双边。金镶玉装二函十二厚册,初刊初印,保存品相完好。清代中期著名学者陶澍曾藏。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历山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道光十五年(1835)入觐,赐御书“印心石屋”匾额。官至宫保尚书、太子少保,道光十九年(1839)卒,谥文毅。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经部小学类著录。 307×207cm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