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到底是怎样开疆扩土的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到底是怎样开疆扩土的呢?,第1张

在明朝末年,领土仅剩下350万平方公里左右,然而到了清朝鼎盛时期,领土面积却达到了1350万平方公里,那么清朝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1616年,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建立后金,也就是清朝的前身。清朝广袤的领土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打出来的。在清朝和沙俄都在努力开疆扩土的时候,大清帝国的西部地区崛起了一个实力强大的政权,这个地方政权就是清朝的劲敌,经历三代帝王才将其消灭了。

准噶尔汗国在元朝灭亡之后,蒙古人退居大漠,随后发生内乱,形成了多股势力。清朝对蒙古各部进行了威胁分解和拉拢的策略,内蒙古率先并入了清朝的领土。1688年,如日中天的准噶尔汗国进攻外蒙古,外蒙古喀尔喀布无奈向康熙皇帝求援,康熙皇帝果断出手,将准噶尔势力逐出了蒙古草原,这一战让隔壁的萨俄羡慕不已,外蒙古从属于内蒙古一样并入了清朝的版图,使得清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而大清帝国征战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准噶尔东进战略失败之后,迅速选择南下西藏,并策动西藏内部势力攻向了拉萨。此时大清也坐不住了,决定武力干涉。1721年,康熙皇帝与清军兵分三路攻入青藏高原,驱逐准噶尔势力,大获全胜。

随后康熙皇帝在西藏驻扎了4000军队,后来减少到了1000人。1728年雍正年间,西藏发生内乱,清军迅速平定叛乱,并取消当地一切的行政机构,并设置驻藏大臣,总揽的西藏地方人事、行政、财政、军事、司法、外交等一切权利,标志着西藏正式并入大清的版图。而在南部沿海唯一没有被收复的台湾省,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收复。在1721年清军进藏的时候,曾经接到过西宁,西宁正是当时青海政权的政治中心。青海曾长期受到准噶尔的控制,但也曾接受大清的拉拢,一时间左右逢源。在清军入藏驱逐准噶尔时,青海当地政权还主动帮助清军入藏。1723年,摇摆不定的青海政权突然帮助准噶尔对抗大清帝国,手握20万大军的青海政权并没有意识到清军的强大,仅仅半个月就被清军消灭,青海也随次并入大清帝国的版图。西域曾在西汉时期并入中国的版图,但在唐朝时期被吐蕃占据,随后与中原王朝中断联系长达上千年之久。

在清朝时期,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个被后清排挤到西域的瓦拉蒙古,他们的后裔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政权,这就是建立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皇帝花费70年在平定的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以说是清朝建立之后到当时遇到最强大最头疼的对手之11755年准噶尔发生那段,乾隆皇帝趁机派兵攻占伊犁,1757年,乾隆皇帝再次兵分两路进军准噶尔,由于准噶尔内讧,加上当地瘟疫流行,使得清军兵不血刃的攻下了准噶尔,这次准噶尔并入了大清帝国的版图,乾隆皇帝认为这片土地属于故土新规,因此取名为新疆。此时大清帝国的疆域面积达到了1350多万平方公里,国力也空间的强大,直到清朝灭亡,领土面积也依然高达1135万平方公里,清朝也可以说是奠定了现代中国世界大国版图的基础。

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满族也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汉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满族文化的知识。

《满族简史》阿桂等 《满洲源流考》爱新觉罗瀛生 《满语杂识》 稻叶君山; 但焘(译) 《清朝全史(上下)》 定宜庄 《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 定宜庄 《最后的记忆: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 鄂尔泰等 《八旗通志初集》 福格 《听雨丛谈》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中下)》 弘昼等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蒋良骐 《东华录》 金光平; 金启孮; 乌拉熙春 《爱新觉罗氏三代满学论集》 金启孮 《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 金启孮; 凯和 《中国摔跤史》 李林 《满族宗谱研究》 李民寏 《清初史料丛刊第八、九种:栅中日录校释、建州见闻录校释》李燕光; 关捷 《满族通史》 刘小萌 《清代八旗子弟》 满族简史编写组 《满族简史》孟森 《满洲开国史讲义》 孟子等 《四书五经》 溥仪 《我的前半生(全本)》 启功 《启功口述历史》 宋濂等 《元史》 孙进己; 孙泓 《女真民族史》 佟永功 《满语文与满文档案研究》 脱脱等 《金史》王云英 《清代满族服饰》 阎崇年 《明亡清兴六十年(彩图珍藏版)》 阎崇年 《努尔哈赤传》 杨锡春 《满族风俗考》 佚名 《竹书纪年校正(光绪五年刻本)》 曾慧 《满族服饰文化研究》 张佳生 《八旗十论》 张杰; 张丹卉 《清代东北边疆的满族》 昭梿 《啸亭杂录》 赵尔巽等 《清史稿》 赵翼; 姚元之 《檐曝杂记·竹叶亭杂记》震钧 《天咫偶闻》 郑天挺 《探微集》 郑天挺 《郑天挺元史讲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 《满文老档(译著)》 中华书局编 《清实录》

肃慎,亦称“息慎”、“稷慎”,其先为“玄夷”,夏、商时期生活在黑水(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一带一个古老部族。肃慎、濊貊、东胡被称为古东北三大民族。古籍中把“肃慎”部落领地称为“肃慎国”,与中国中原王朝有往来;历史学家多认为秦、汉和隋、唐时“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等部落均和“肃慎”有渊源。另一说法是舜的时代已经有他们,生活在山东一带,向舜朝贡,后受西周压力北迁。

战国秦汉时称真番,北齐恢复原名,汉四郡中的真番郡可能与他们有关。成为后来的女真人与诸申。满族的先人可追溯到先秦古籍所记载的肃慎(一说源于挹娄,与肃慎不同系)。他们发源于今长白山以北、东临大海的黑龙江流域,以精于弓箭制造而闻名。早在舜的时代,就曾向中原王朝进献“楛矢石砮”。周武王、成王、康王时期,肃慎也曾派使者朝贺。由于同中原王朝联系频繁,所以当时的人认为肃慎与燕、亳同为周王朝的北方领土。

到了汉代,肃慎在史书中多作挹娄,但有时仍作肃慎。当时挹娄诸部均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首领,一度受到扶余的支配。三国时期,挹娄摆脱了扶余的控制和阻隔,重新同中原王朝取得了联系。他们所贡献的除楛矢石砮外,又以“挹娄貂”而闻名。在晋朝之后,北朝史书又改称其为勿吉,隋唐之后以靺鞨为名。在这一时期,扶余因在常年遭受鲜卑攻击,国力渐至衰败,最终被靺鞨所灭。但此后,靺鞨又先后臣服于高句丽和唐朝。96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仿照唐制,建立了有“海东盛国”之称的渤海国。唐朝末年,契丹兴起于辽,渤海与之作战不力而遭到吞并。此时,附属于渤海国的黑水靺鞨趁机向南扩张,后归服契丹。因契丹人称其为女真而逐渐弃用黑水靺鞨之称。契丹及其后身辽国将女真人分为“熟女真”和“生女真”两类。熟女真数千户居住于辽阳,主要以耕种为生,受辽国直接管辖;而主要以渔猎为生的生女真各部仍然采取首领册封的方式接受辽国的统治。

1114年,生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因反抗辽国的压迫而起兵,建立金国,同时联合北宋成功灭辽。其弟金太宗吴乞买时期以灭辽之余威南下攻灭北宋,擒徽钦二帝,同南宋并立,后又一度迫使南宋称臣。金以燕京为中都,北至外兴安岭,南临淮河,东到日本海,西临蒙古。在王朝的初期,统治者参考汉字和契丹文字创制了女真文。随着金朝的势力逐渐延伸,大部分女真人也随之进入中原。金朝统治者虽然尽力提倡使用女真语言文字、维持猛安谋克军事制度。然而,终因与汉人杂处,到了金朝后期,中原女真人的民族特点已基本消失。1206年,蒙古成吉思汗崛起于大漠,开始向政局逐渐衰败的金国宣战。金国屡战屡败,尽失其北方领土,只得南迁汴京。末代君主金哀宗完颜守绪曾励精图治,但积重难返,始终无法扭转败局。1234年,成吉思汗之子、也是其汗位的继任者窝阔台灭金于蔡州。

1279年,已改国号为元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完成了对中国的征服。元朝统治者将其所属臣民依次划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当时,留居中原的女真人因民族特点的消失而被统治者归入汉人行列;而生长东北、不通汉语的女真人则被视同蒙古人。他们被编为诸多女真万户,由朝廷设置的辽阳行省管辖[参 33],并开始广泛受蒙古语言文化影响。

至元朝末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辽东地区也陷入了一个不稳定的局面。由于元朝同高丽的特殊关系,当时有人口众多的高丽人定居辽东。随着元末朝廷统治权威的衰落,高丽还曾一度控制辽东[参 36]。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女真万户选择内附高丽,如努尔哈赤之先世、斡朵里万户猛哥帖木儿曾追随高丽大将、也就是后来的朝鲜太祖李成桂。李成桂代高丽自立后授猛哥帖木儿为万户,朝鲜太宗李芳远时期,又授上将军之职。除了高丽之外,当时辽东地区还有木华黎九世孙、元朝辽阳行省左丞相纳哈出拥兵数十万于海西。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攻占元大都,元顺帝北逃,蒙古人在中原的统治终结。

1583年,出身建州左卫指挥使世家的努尔哈赤因祖、父被明朝误杀,以先人所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开始了他之后建国称汗的道路。

1616年,努尔哈赤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建元天命。

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失利后不久去世,继任者皇太极恢复了部分汉人的原有待遇,同时开科取儒,使得汉人地位获得显著提高,缓和了后金内部女真同汉人之间的矛盾。皇太极还将后金所属汉人和蒙古人等也一同编入八旗制度,创建了汉军和蒙古八旗。他们同满洲一样,也被称作旗人。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诸申为满洲。次年,又改国号金为“大清”,去汗号而称帝,并改元“崇德”,追尊其父努尔哈赤为清太祖。

民国成立之后,满洲正式改称满族,成为中华民国“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成员之一。

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的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77%,、少数民族人口的928%。省级行政区中,辽宁与河北的满族人口超过百万。其中辽宁省有满族5,336,895人,占满族人口的5126%,占辽宁省人口的1220%,为满族人口的主要集中之地;河北省有满族2,118,711人,占满族人口的2035%,占河北省少数民族人口的7080%。吉林、黑龙江、内蒙和北京的满族人口超过十万;天津、河南等17个省级行政区各有数万;安徽、福建等7个省级行政区各有数千;西藏自治区的满族人口最少,为153人。在辽宁、河北、黑龙江和北京,满族为第一大少数民族。尤其在辽宁、河北、黑龙江三省,满族占当地少数民族的比例超过50%;在吉林、内蒙、天津、宁夏、陕西与山西,满族为第二大少数民族;在河南、山东与安徽则位列第三。

清朝都是满族的吗?

清朝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包括汉族、蒙古族、 尔族、满族等等。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满族人口总数为10682万人(2000年),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扩展资料

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清初,在汉族封建制度的影响下,满族在关外既有的奴隶制和农奴制加速向封建地主经济转化。这个转变过程,充满了激烈的阶级斗争,也包括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满、汉统治阶级逐步结合,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趋于缓和,社会经济也渐次恢复并走向繁荣。康乾盛世,国内安定,疆域空前辽阔,封建经济发展,人口激增,民族关系融洽。

参考资料:

-清朝

清朝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哪?

满族人在清朝前基本是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清军入关后定都北京从此统治中国的疆土。清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任用了大批的满族人去全国各地任职分散了满人。

目前满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三省及北京,内蒙古,新疆一带。居住在以上地区的满族人口占中国满族人口总数的9710%,居住在其他地区的仅占29%。分布面很广,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成都等11个省(市,自治区)。

清朝自从顺治帝迁都北京后,满人就开始逐渐地同化 同时也逐渐学习 文化,在宣统帝宣布退位时华北地区的满人基本上已经完全汉化。只有在辽宁北部和吉林南部有一些比较'纯'的满人,现在在华北的清朝的满人后代连满文都不认识。

扩展资料

满族,全称满洲族,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人口10,708,464人(2000年),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省的人口最多(550万)。历史上,除了奠定了全国的政治中心外,满族人民对祖国的贡献可谓不胜枚举。 

一、开拓了祖国的东北边疆。

满族人古称肃慎,女真,发祥于东北地区的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早在周朝时就以“楛矢石弩”向中原王朝纳贡,唐朝时就建立了北抵松花江下游,东滨大海,南接朝鲜半岛北部,西南边及开原至丹东一线的渤海国地方政权,宋朝时又建立了金代奴隶主政权。

二、使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公元1153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把远在黑龙江上京会宁府的都城迁到长城以里,定前朝辽国的陪都燕京为国都,改名叫中都。著名的卢沟桥,就是金代的建筑物,至今仍显示着当年金中都的科技文化水平。

参考资料:

-满族

为什么清朝时满族统治?

因为是努尔哈赤开创的清朝。

明朝初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建立了后金,完成了女真的统一大业。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至此满洲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正式形成。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自满族入关统一全国后,作为第二个在全中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王朝的少数民族政权,满族也就和清代变得密不可分,至民国初年,由于满洲族大都定居于关内,于是满洲族就简称为了满族。

扩展资料:

满族统治阶级建立的清朝,代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持续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多年。其间,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都是很有历史贡献的杰出人物。

满族主要从事农业。散居城市的满族人大多从事工业和文化科学事业。满族重视教育,崇尚理学,善于学习,文人辈出。对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都有突出的贡献。

清朝灭亡后,在北京的和全国各地相当一部分满族人隐姓埋名,变成了 ,原因是怕革命对他们进行报复。没有改民族的满族人。他们和 百姓一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满族历史是什么?

满族的由来:满族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据文献记载,满族的祖先肃慎人于公元前一千余年即遣使向周天子进贡“楛矢石砮”。

到了汉代,肃慎被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代称为靺鞨。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受唐封为渤海郡王,建立渤海国,这是满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地方政权。

公元12世纪,黑水靺鞨的后人完颜部落兴起,公元1115年建立金国,这是满族先人建立的第二个地方政权。到公元16世纪后期,建州女真的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女真人为核心,吸收了其他族人,如鄂温克人、鄂伦春人、锡伯人、赫哲人、达斡尔人等,形成了一个以满族先人为主体的民族共同体。

早期八旗满洲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女真人在氏族制时期“凡出兵围猎……各随族党屯寨而行。”

这里说的族党就是血缘关系,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屯寨讲的就是地缘关系,说白了就是一个寨子、一个屯子、一个村子或更大一些范围的地方的族群。其基层组织叫牛录,管理人叫牛录章京,译成汉语就是佐领。女真人编入旗藉后,工作生活永远要归佐领管理。

族党、屯寨是自然形成的,而旗藉佐领是依 法令编制而成的,带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清代满族人严格固定在佐领之下。

住,则居于一处;行,则统一行动;打猎、出兵作战都由佐领管理,调到新地仍聚居一处。公家的事听佐领的,家庭的事婚丧嫁要听族长的,哪支、哪辈、老姓是什么都由族长管,生男育女都到族长处登记,不会近亲结婚,也不会 。

辛亥革命以后,废弃了八旗制度。佐领和族长(满语叫穆昆达)相继逝去,典籍记载大多丢失烧掉,所以现在许多满族人难以知道自己的老姓了。

努尔哈赤去世后,其第九子皇太极于1635年登基称帝,将农历10月13日定为颁金节,改后金为大清,把女真族改为满珠或满洲族,但满族一词仍未出现。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为号召推翻清朝。

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改定五族共和制:汉满蒙回藏,始有满族一说,但仍为较含糊的说法,社会大多称为旗族或旗人。人们聊天谈话,问您在旗吗回答在或不在,并不问是满、是蒙、是汉。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才开始正式称为满族。

清末民国初年时有过一次统计,北京作为满族的第二故乡有人口60余万人。张勋复辟时,一些上层亲贵到摄政王府,动员载沣支持复辟,再度出山。遭到载沣严辞拒绝,说复辟是不得民心的,其结果或是人头落地,或是60多万人被驱逐回东北老家。 清朝的满族人是现在哪个地方的人

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扩展资料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宋、金时代,女真人曾有过自己的文字,早期女真文字是从汉字脱胎出来的表词音节文字,但久已失传。16世纪末,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各部后,以蒙古字母拼写满语读音,形成一种新的文字,称为“老满文”。

到20世纪80年代,除了东北个别边远地区和新疆的锡伯族少数老人尚能使用满语外,满语已经消失了。但是,作为曾经广泛使用的语言,满语在许多地方的汉语方言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今天东北各地和北京等地的汉语中,还保留有大量的满语语音和词汇。

满族称姓氏为哈拉(hala),丰富而复杂,极富民族文化特色。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家族)。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家族分支与随任驻防调往别处,原来的穆昆又分化出数个新穆昆。一般一个穆昆只有一个哈拉,但也有数个穆昆属于同一哈拉的情况。

历史记载,满族姓氏有600多个,在中国各民族的姓氏中,仅次于汉族。与其他历史悠久的民族一样,满族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的图腾崇拜,但就后来的发展看,主要有以居住地为氏和以部族为氏两种。

满族食品也极富特色,历来有“满点汉菜”之说。最能代表满、汉族饮食文化交融的莫过于“满汉全席”。其菜肴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其中山珍如猴头菌、熊掌、人参、鹿茸等大都是来自东北地区。

它是满点与汉菜融合的精品,在清乾隆时期就已成型,流传了二百余年,乾隆间《扬州画舫录》所载,扬州地方的“满汉席”,已有菜点100余道了。日常生活中,满族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

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每逢过节时吃“哎吉格饽”(饺子)。每当阴历除夕,晚饭吃满族独有的风味食品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中至今犹存的“萨其玛”等。今天中国北方的饺子、火锅、酸菜、京味糕点等均与满族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满族

清朝满族的八旗中上三旗和下五旗各是什么

上三旗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

下五旗是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

一、上三旗

1、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是上三旗之一。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2、镶黄旗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3、正白旗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将其纳入皇帝亲统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二、下五旗

1、正红旗

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为下五旗之首。分为满洲、蒙古、汉军三部分,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

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也是正红旗人,由蒙古族组成,在清朝属于自治部落。

2、镶红旗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3、镶白旗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6万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4、正蓝旗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正蓝旗建于此时,因旗色纯蓝而得名。

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5、镶蓝旗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扩展资料

旗人是明万历十九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后建立八旗制度,八旗中的人对自己的简称。八旗打破了原来分裂的局面,使得努尔哈赤直接掌管八旗,当时的旗人拥有一定的地位。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创造的满族社会制度。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合起来称为八旗。

参考资料:

-旗人

清朝时满族人都是"旗人"吗?当时有不是“旗人”的满族人吗?

清朝时满族人不都是"旗人",有不是“旗人”的满族人。

旗人是明万历十九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后建立八旗制度,八旗中的人对自己的简称。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各旗当中因族源不同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满洲、蒙古、汉军同属一旗,旗色亦相同,惟从军、入仕待遇略有不同。八旗军人数最多时有27万人。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又称“旗人”。

扩展资料:

清代八旗子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除了满族、汉族和蒙古族外,还有鄂温克、达斡尔、锡伯等。

清兵入关以前,17世纪初,努尔哈赤(清太祖)把满洲军队分成了四旗,每一旗,起初是七千五百人(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少量汉、蒙等族人)。后因人数一天天增加,又由四旗扩充为八旗。

八旗旗色的分别,是除了原来的正黄、正红、正白、正蓝之外,再加上镶黄、镶红、镶白、镶蓝。这些旗的编制,是合军政、民政于一体的。

满洲的贵、贱,军、民,都编了进去,受旗制的约束。后来,随着军事的发展,又增编了“汉军旗”和“蒙古旗”。三类军旗各有八旗,实际上共为二十四旗。这三旗所属部众统称旗人,后来的满族。原来的本部,由于区别上的需要就专称“满洲旗”了。

-八旗子弟

宁古塔是清朝东北边疆的一个镇,而这个地方非常的落后,所以会让那些犯了重罪的大臣去宁古塔服刑。

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桥段,那就是如果有大臣犯了重罪没有被诸九族的话,那么就被发配边疆,而这里的发配边疆,实际上就是发配到东北边疆的宁古塔,这个地方实质上也是满族人所发展起来的地方,不过却让那些被流放的犯人闻风丧胆。

宁古塔虽然名字里面带有一个塔字,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一座塔。宁古塔地处东北的边境,自然环境方面不用说,肯定是相当的差,几乎荒凉的连野兽都不怎么常见,更不要说人了,那里随处可见的就是沼泽和森林,所以居住环境非常恶劣,曾经也有一些古书记载宁古塔就像是地狱,大多数流放到宁古塔的人都会被当地饥饿的野兽给吃掉,还有一些人因为太过于饥饿,所以就会将当地一些比较孱弱的人直接分解来吃,所以最后能够活着的人少之又少,即便是活着,他也已经精神失常。

而一般被流放到宁古塔的都是朝廷的大臣,大多数都是在宫廷里面和文人暗自斗争,也有一些是站错了党派而被流放的人,在康熙时期就有诗人用诗来记载被流放的人,大多数都是一些江南和中原地区有名的人物,甚至还有一些在后宫争宠而失败,被流放出来的美人。这些人被流放到宁古塔之后,都会被发配去给官员当奴隶。

而实际上当地并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这些努力去做,所以当这些人太过于多余了之后,男的就会被卖出去换成马,而女的大多数都会被卖给青楼,在庄园里面干苦力活,种田,这都是比较好的差事了,而人到了宁古塔就只能够像机器一般无休无止的劳动,如果停下来就会挨打,所以很多人到了那里之后挨不住就去世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