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哪些古镇值得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云南有哪些古镇值得去,第1张

云南一直都是非常热门的旅游城市,这里有很多景点一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往,那么在云南有哪些值得去游玩的古镇景点呢?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游玩,那么这几个地方一定要去试试。

沙溪古镇

沙溪曾是滇藏古道上的重镇,古镇一般指以四方街场为中心的寺登街和周边街巷。2001年,寺登街以“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的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帮助下,沙溪在古集市修复和古村落保护、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

由于交通周折,大丽香线旅游团一般会跳过沙溪。但进镇公路加宽后,旅游团客流和相关产业激增,甸南至沙溪段已计划建高速公路。据消息称,沙溪或将开始对旅游团征收古城维护费。不管未来这里会不会变成一个满街买手串的“中国标准古镇”,就目前来说,沙溪仍然安静文秀。

兴教寺和古戏台

沙溪古镇不大,主要看点都集中在四方街场。三教并祀的兴教寺和寺门对面的古戏台,是四方街场最重要的一组建筑,如此布局是因为要演给神佛看。寺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最里面大点外墙上部的16幅佛教题材壁画,是寺内最主要的文物,但因保护欠佳已经斑驳,第二进院里有临摹壁画展。第一进院里是大理白族密宗佛教阿吒力的展览,对民间宗教感兴趣的可以细细品味。

参观完兴教寺后,需请工作人员打开戏台边的小门才能继续参观茶马古道陈列馆。馆内有一些马帮器物和出土文物可以帮助你了解沙溪历史。最后别忘了走上顶楼魁星阁,俯瞰镇上老宅的屋顶(疫情期间可能不开放)。

玉津桥和黑_江

出东门往南到玉津桥,这座古石拱桥横跨黑_江,曾是茶马古道上牛街通往大理的必经之路。延河西道路北行,可到沙溪的本主庙。这里供奉的本主是托塔北方多闻天王,古代沙溪百姓希望他能帮助减少这里的水灾。

黑_江源出丽江罗凤山,是漾濞江的上游,最终注入澜沧江。沙溪古镇东面一段黑_江水势舒缓,与群山和村落共同构出山水画意境的风景。

集市和节日

如今处于建筑保护等原因,赶街场所从四方街场移到了镇外。想更贴近当地人生活,可在周五来赶集。除了常见小商品,集市上也贩卖中草药和当地土产,如看起来像虫子的地参。夏秋季节则有野菌新鲜上市,以松茸最为珍贵。

农历二月初八的太子会是沙溪的盛大节日,他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出家,活动中心也在四方街场。庆典从二月初一开始持续半个月,二月初八最热闹,人们抬着释迦牟尼佛像和佛作为太子时的塑像,绕着整个寺登街游行。

巍山古城

想看更慵懒古朴的古城,巍山是不二之选。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保持着六百多年前建城时的棋盘式格局,是中国保存比较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也是南诏古国的发祥地。2020年巍山开通了动车,从下关的大理站前往巍山最快仅需22分钟。

北街和南街

古城不大,大小两座鼓楼所在的北街和南街是城里最有古意的中轴街道。巨大的拱宸楼俗称大鼓楼,可惜2015年1月初的一场大火,将城楼上的木结构建筑尽数烧毁。如今的城楼经过修复,可登楼,但不一定常开,如果遇到旅游团登楼,跟上去就行。形似一颗印章的星拱楼又叫小鼓楼,是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过街楼。

拱宸楼往北到日升街和月升街,这里街坊气息浓厚。从南到北依次可看到徐家大院(旅游局)、地官坊、北社学(群力小学)和群力门。

南诏博物馆

院内最值得一看的太阳宫是经过修复的清代建筑。木柱石杵和房梁架基本保留了原貌,留意猫在梁上的两只木雕狮子。屋内收藏了两套木门,都是民间木雕杰作,来自文庙明伦堂的六扇彩色雕花木门精美绝伦。博物馆展厅内展品不多,以当地的青铜器、佛像、文房四宝和彝族服饰为主。

蒙阳公园

这里生活气氛浓郁,有众多老者提鸟笼会友,赏玩珍藏的画眉鸟。园内树林蓊郁,樱花点缀其中,还能找到几棵百年历史的古柏树。公园的一部分是在明代文庙旧址上建造的,也可从公园往南,去修复后的文庙逛逛。从北街转到大水沟街就能找到公园正门。

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五的彝族火把节,巍山县各彝族村镇多有打歌和竖火把等活动。农历二月初八是当地的彝族祭祖节,会场设在离县城不远的巍宝山南诏土主庙,其间有彝族打歌。近年来在祭祖节前后一周内会举办巍山美食节,会场就在后所街。

建水古城

在云南的古城名录中,建水不算太冷门,但它始终没有大红大紫。尽管《舌尖上的中国》等高收视率纪录片不止一次为它推波助澜,可它却没有大量“引进”文化。四座城门所拱筑的雄关内外,从庙堂(文庙)到市井(古井),从深居(古宅)到乡野(古桥、古村),无不是“滇南邹鲁”的气度物化。

建水的旅游业态是成熟的,各种档次的住宿选择丰富,美食多且消费低。地下水质好,井水点卤制豆腐,土质成就了建水紫陶的名声,将紫陶做成汽锅还能用来蒸鸡。吃饱喝足后来一趟乡野骑行,满意而归后,保持默契别张扬,以独自偷着乐来成全建水的低调。昆明与建水之间每天都有列车互发,火车性价比完胜长途汽车。从建水坐火车前往蒙自、河口、大理同样方便。

朱家花园

这是清末建水富商朱氏兄弟所建的家宅,占地2万多平方米,经两代人精心营造近30年而成。纵四横三的布局,看平面图似田亩般工整,进入其中又发现玲珑透彻。

园林、宗祠、居室富丽华贵;木雕、砖雕斗拱精致而繁复。214间房屋、42个天井,处处都有讲究,“滇南大观园”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

位于宗祠后方的水上戏台是整个建筑的精华,古朴的三开间戏台虚悬于一汪碧池之上,两侧是高大又难掩秀气的植物,水池外有24幅石制精美的浮雕,可谓用心极致,又搭配得恰到好处。

文庙

建水文庙是继山东曲阜孔庙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文庙,始建于元朝,后历经50多次增修扩建。步人六进式院落,以“洙泗渊源”牌坊为分割线,南面是学海,北面是主建筑群。最重要的先师殿中,孔子居中,左右四配为颜回、孔子嫡孙、孟子、曾子,外围还有12位先贤。

文庙的活动很多,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那天,文庙都会举办声势浩大的祭孔活动,庄重的仪轨、悠扬的古乐让人沉浸于中华儒学的肃穆氛围中。

朝阳楼

东门大名迎晖门,连同其上三重檐歇山顶结构的朝阳楼,是建水古城的地标式建筑。朝阳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后历经7次重修,得以保存完整。清晨红日初升和夜晚流光溢彩时,东门呈现最上镜的景致。登楼可俯瞰建水古城,还能眺望到城外的文峰塔。

碗窑村

建水紫陶名列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碗窑便是建水紫陶的生产基地。紫陶乍看有点像紫砂,但比紫砂光亮,这是采用无釉磨光的效果。阴刻阳填是建水紫陶的另一特点,即工艺师在已画好的陶坯上,用足刀沿图案边缘将图案刻得凹于坯体,再用彩泥将凹下去的部分填平。建水紫陶壶身的书画大多具有豪放或繁复的风格。

碗窑村约1公里长的街道两侧紫陶店林立,各种类型和档次应有尽有。村口的园林式复古建筑群内也是销售紫陶的门店。如果想参观完整的紫陶制作步骤,可去位于村后段的绍康陶艺,主人陈绍康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可以观摩作坊里陶艺师傅的操作,很有意思。

黑井古镇

成昆铁路沿线的黑井古镇,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通公路,半个多世纪的没落与隔绝,让小镇保留了古朴纯真的面貌。小镇因盐兴起,在历史上也曾繁华一时,几千年来曾是云南盐业最为发达之地,明清时期,黑井盐更成为专供王室的贡盐。清朝开采鼎盛时期,黑井盐税曾占云南税收的大半。如今盐已停产,但仍是古镇最大的卖点,古盐井、古盐坊、明清民居都完整地保留下来。

来黑井最适合的方式,是搭着绿皮小火车,听着火车鸣笛声,缓慢地驶进站,更能体会古镇繁华蜕尽后脱俗与恬静的氛围。黑井火车站早晚都有列车返回昆明,从昆明发出的火车每天早上都会停靠黑井站,下车后,有私人营运面包车可以送你到龙沟河边或五马桥旁。

大龙祠在镇西边的山坡上,祠内悬挂了一块雍正皇帝题写的匾额“灵源普泽”,盛赞黑井卤水普泽天下。自古龙祠下山,就能望见著名的黑牛盐井,通往地下的坑道铁门紧锁,旧时是井下背运卤水上来的出口。

武家大院是本镇保存最完好也最精致的古民居,始建于清末,现存建筑多为民国所留,主人曾是本镇首富,也是黑井最大的灶户(制盐人家)。大院依山势而建,呈“王”字形,沿楼梯向上,一路可上探层层堆栈而错落有致的布局。

去镇北2公里处的古盐坊,若不想徒步,可以在镇北口的龙沟河坐马车或面包车前往。如果不请导游讲解,只能对着盐井、蓄卤池、灶房想象当时煮盐的情景。这里可以体验烤小锅盐,或者自选模子制作一块盐带走。

和顺古镇

这个云南边境上的汉族小镇兴于明洪武年间,清秀静谧,当年八大姓分街聚居的石板巷弄、街头上日常活动的半圆月台一一尚在。热腾腾的早市、野鸭湖上的肥鸭乃至因为缺少路灯而格外幽深的夜景都透着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很适合住上两三天慢慢逛。

镇子依山而建,南高北低,以大石巷为界,古镇东面开发较多,已经显露出客栈扎堆的热闹劲,而西面仍然清静,老民居和寺庙都集中在此。古镇周围五山(其中四座是火山)环抱,北面的老龟坡上有两个火山坑(大坑小山、小坑大洞),都尚未开发,花上半天就能走一遭。腾冲市区到和顺4公里,出租车或公交车都可到达,骑自行车或徒步也是可行的,但后者需翻越来凤山或走田间小路,最好有当地人带领。

弯楼子

弯楼子因顺应弯曲巷道修筑的外墙而得名。曾有顺口溜概括腾冲富商,称“东董、西董、弯楼子;南刘、北邓、金王张”,其中“弯楼子”指的便是昔日著名商号“永茂和”的李家,李家先人当年走夷方发了财,回来修起了这座大宅。精雕细刻的中式建筑里至今还保留着德国和美国的挂钟、美国烤炉和账房里巨大结实的保险柜,足见当年气派。

和顺图书馆

这座创办于1928年的乡村图书馆在当时为全国之冠,是和顺崇文重教传统的直接呈现,也是旅缅华侨资助的成果,至今仍对本地居民开放借书。馆舍中西合璧,悬挂着胡适提写的馆名,铁门仍是当年从英国运来的那扇,老式借书卡别有韵味。老馆后方的藏珍楼里存有不少地方文献和古籍。

旁边的文昌宫有神马(祭祀使用的雕版印刷品)、造纸和翡翠展。隔壁是只剩资料的滇缅抗战博物馆,曾经的6000件文物已经悉数转去市内的滇西抗战纪念馆。文昌宫外大照壁上的“和顺和谐”是旅行者留影的必拍点。

元龙阁

古镇东侧的元龙阁依山而建,是佛道合祀的道观,拾级而上可登高揽胜,也是拍照的好去处。坡脚龙潭边另有一条上坡路通往艾思奇故居。故居小园疏阔,室内为这位颇受毛泽东器重的哲学家的生平展。

古彝文是相对于四川“规范彝文”而言的,在1980年以后被凉山“规范彝文”取代,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现行的文字称为“新彝文”。而云南、贵州广大彝区使用的彝文是彝族千百年来使用至今仍通行的表意文字,是一种原生的古老文字,它不是借用和摹仿汉字的产物。彝文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之间,经历了文字发展的必经阶段,彝文典籍的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医学、算术、地形、地貌、生物、农牧等无所不泰,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生产与生活的技能智慧,是彝族人民开发利用所在地自然资源的经验总结和科学的结晶。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古彝文 产生时代 :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之间 套用领域 :天文、地理、政治等  定义 :是彝族至今仍通行的表意文字 简介,使用区域, 简介 目前发现的古彝文距今有8000年至1万年。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而且可以代表着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但由于多种原因,现在贵州能识别彝文的彝族老人越来越少,认识古彝文的彝族老人因为不认识汉文,对古老彝文典籍翻译不出来,古彝文研究队伍严重匮乏。有关专家呼吁国家和有关省市加大投入,加大古彝文研究队伍建设的力度,尽快抢救古彝文这一民族文化瑰宝。 毕节是古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发起方言区之一,毕节保护传承彝族文献遗产成果斐然,亮点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亮点一,贵州的彝文古籍文献抢救性保护整理,不仅数量多,而且很有特色。贵州彝族人口约占全国彝族人口的十分之一,有16个收藏单位藏有彝文古籍8000余册,占全国彝文献藏书总数15000册的一半以上; 亮点二,毕节地区蒐集整理翻译出版的《花文丛刻》、《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彝族源流》、《物始纪略》《彝文金石图录》等,属于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彝文古籍珍品,并出现了罗文笔三代人的彝文古籍翻译世家; 亮点三,毕节发现的彝文的金石铭文年代早,价值高且数量多; 亮点四,贵州威宁发现的李氏呗髦珍藏、青铜铸刻的夜郎人君神印,是毕摩极为重要的法器或法印,毕摩不看中官印,故名“神印”; 亮点五,大方县发现的镌刻于蜀汉建兴丙午年(226年)的《妥阿哲纪功碑》彝文刻石,是彝文广泛使用的重要物证; 亮点六,大方县征集到的罗甸水西铜钟的彝汉铭文年代为“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岁(1458年)四月十五日丙寅吉旦”,并且是钟鼎铭文,显示出重要的文物价值,比云南“镌字岩石碑”还早48年; 亮点七,贵州绘画插图的彝文古籍(如《那史彝文古籍插图》)特色浓厚,而在滇川桂三省区的彝文藏书中极难看到。 亮点八、贵州省教育厅和省民委早于1983年就联合发文决定在有关学校进行民族语文的教学实验,彝文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小,拉开了贵州省彝族聚居区的彝汉双语文教学序幕。在汉语文教学的同时开设彝语文课的“二类模式”双语教学,是贵州彝区推行的主要教学模式,试行过程中,彝族较为聚居的毕节地区效果尤为显著。 亮点九、早在1955年,贵州毕节地区就成立了全国最早的彝文翻译组,文革期间被迫解散,1977年10月恢复重建,取得系列重要成果。经过20多年的抢救, 全国收集不足2万册,贵州毕节收集的彝文古籍就高达8000多册。 亮点十、贵州毕节地区不仅加强了彝族文字文献收集、文字编译、双语套用等,而且将古彝文作为打造、传播彝族文化的重要元素,拟利用彝族文字图画之美、象形之美、厚实之美、灵变之美、多彩之美,在大方古彝文化胜地集中收集展示古彝文献,在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乌蒙山韭菜坪创建“天书石林,石头字典”古彝文化景观,毕节彝语歌《阿西里西》歌以统编教材走进全国中学音乐课堂,“阿西里西指数”同时被海内外专家机构作为山地避暑旅游与清凉人居评价指标体系的命名性代名词。古彝文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传承价值正被进一步激活。 毕节地委副书记安金黎向港台专家介绍说,彝文古籍涉及内容广泛,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当代适用价值,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宝,也是世界性的珍宝,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抢救和保护彝文古籍仍然任重道远。现在一是要救书,二是要救人。在毕节,虽然聚居区彝族人民还在进行双语教学、双语扫盲,但像王继超老师这样的精通彝文顶级专家已不多见,70-80岁掌握彝文古籍的“毕摩”也为数甚少,如不重视,彝文高级人才有出现断层的可能。民间现存彝文古籍大多在边远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条件有限,许多书籍正在遭受虫蛀、烟熏火燎和雨淋。存世的彝文古籍70%以上多属国内外孤本、珍本,一旦毁损或丢失,就意味着这份古籍在地球上彻底消失。因此,我们正加大力度做好“救书”、“救人”的工作。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彝族文字申请世界记忆遗产,会像东巴文字文献文化那样,得到最有利的保护与传承。 使用区域 截至2008年12月底,考古工作者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考古发现或陆续出土了大量刻画在陶、石、骨器、岩画、服饰上的古夷(彝)文字,即“刻画符号”。 据统计,目前,已经先后在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北京、上海、重庆、香港、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台湾、江西、内蒙古、宁夏等29个省、市、自治区和地区陆续出土或发现了大量的古夷(彝)文字。这些文字早期被考古发现时,都一直被认为是“难以解释的文字”,或被说成是“史前文明留下的文字”,甚至有国外考古专家称其为“外星人留给地球人的信息密码”。 根据目前的研究,古义大利、迈锡尼、印度等地都已经发现大量古彝文文,义大利古岩画文字,迈锡尼古文字、印度古河谷文字、克里特岛古文字等世界未解之文字均已经被古彝文破解。在《古代彝族文明史》一书中,有完整的破解过程,包括字形、字意、发音等,均可完美对接!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24)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长城 The Great Wall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 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 Mogao Caves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俗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历代相继凿建。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现存已编号洞窟492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宋木构建筑5座。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品5万余件。莫高窟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长约63公里。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能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Zhoukoudian Ruins of Peking Man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又陆续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in Chengde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03-1790年)。占地560余万平方米,建筑物达110余处,为清代帝王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周围环绕长10公里的石砌宫墙。宫殿区分正宫、东宫、松鹤斋、万壑松风等四组建筑。正宫的澹泊敬诚殿全为楠木结构,各种大典均在此举行。是我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孔府、孔庙、孔林Temple of Confucius,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孔庙为我国最早、最大的祭祀孔子的祠庙。占地约10万平方米,殿堂466间。主要建筑物有金、元两代的碑亭、明代建造的奎文阁和清代重修的大成殿。孔府与孔庙毗邻,为孔子后裔直系子孙衍圣公住宅。孔林为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立有历代颂扬孔子的碑刻。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藏布达拉宫 The Potala Palace in Lhasa

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传佛教名寺。海拔3000多米。为纪念唐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赞干布的婚事而兴建,已有1300多年历史。宏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建筑依山垒砌,宫殿高13层,达117米,全由花冈石砌成,飞檐金顶,雕梁画栋,气宇非凡,是西藏最珍贵的宗教、艺术和文化宝库。内有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灵塔殿、庭院等。全部建筑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融合的一些风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11月与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古建筑群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 in Wudangshan Mountain

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古称太和山。方圆400公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峰奇谷险,洞室幽邃。山上有属于道教的巨大古建筑群,主要有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峰顶建于明代的金殿,以铜铸鎏金著称,是我国现有的最大的铜质建筑的珍品之一。武当山为武当派拳术发源地。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 The Ancient City-Lijiang

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中叶),面积16平方公里,是纳西族聚居地。有黑龙潭、五凤楼等名胜古迹,建国后曾发现“漓江人”石。古城四周青山环绕,黑龙潭水分三条支流穿越古城而过,途中又分成条条细流入墙绕户,与散点状井泉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闻名遐尔的东巴象形文字、绘画、音乐、舞蹈、东巴经等,内涵丰富。是研究纳西族独特的居住环境、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的宝贵实物例证。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 The Ancient City-Pingyao

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至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城为方形,墙高约12米,周长64公里,面积225平方公里,有瓮城、垛口、敌楼、角楼等城防设施,以及魁星楼、点将台、关帝庙等附属建筑。明、清两代均有补修,但基本上还保持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内街道、市楼、商店等仍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置的实物材料。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古典园林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园林以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环秀山庄等为代表,集中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精华,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苏州古典园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以及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造园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都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住环境。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11月苏州艺圃、藕园、沧浪亭、狮子林和退思园5座园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颐和园 The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位于北京城区西北郊。原为清代行宫花园。金代在此建金山行宫,明代改建为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建,名清漪园。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重建,改名颐和园。占地2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约占四分之三。园内有各种形式和类型的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3000余间,分为勤政、居住、游览三大活动区域。全园以万寿山为中心,山青水绿,阁耸廊回,金碧辉映,气魄宏伟,手法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地位。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天坛 The Temple of Heaven in Beijing

位于北京市城南。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曾重修改建,占地约270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和黄穹宇,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黄穹宇前有著名的回音壁和三音石。天坛为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 The Dazu Rock Carvings

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石窟中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窟内有石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多样的处理手法,并富于地方色彩。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清皇家陵寝Imperial Mausoleum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皇家陵寝是我国明、清两朝皇帝悉心规划营建的文物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丧葬制度和千百年封建社会的宇宙观、生死观、道德观和习俗,也体现了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规划思想和建筑艺术,陵寝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主要建筑保存完整,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寝原貌。现保存完好的是明皇家陵寝有:明皇陵、明孝陵、明祖陵、明十三陵 、明显陵 。清皇家陵寝有: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东陵和清西陵。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7月,明十三陵和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盛京三陵 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 Longmen Grottoes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为我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石窟造像开凿于北魏(386年至534年)。历经400余年的大规模营造,石窟全长1000米,有佛洞1352个,佛龛785个,造像约10万尊,题记和碑刻6300余品。其代表性洞窟有北魏时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和唐代的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看经寺等。奉先寺主佛卢舍那高达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成为唐代雕塑艺术中的代表作。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青城山-都江堰 Qingchengshan-Dujiangyan Irrigation Project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天师道的祖山庭之一,现为道教全真派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有道教宫观20余处,建筑风格具有中国道教文化和川西民居特色。都江堰 为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率先民于公元前256年所筑,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引岷江水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在其周围还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桥、离堆等文物古迹。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皖南古村落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Xidi and Hongcun

位于安徽省黟县东,以西递村、宏村为代表。西递村面积近13公顷,已有950多年的历史,现有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的祠堂3幢、牌楼1座,古民居224幢。西递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馆"之称。宏村始建于公元1131年,现存明、清古建筑137幢。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 Yungang Grottoes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1万余尊,是我国大的石窟群之一。始凿于北魏和平元年(460年),大部完成于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之前。佛像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以石雕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菩萨、力士和飞天等形象生动活泼,特别是平棋藻井上成群的飞天,凌空飞舞,姿态飘逸。其雕刻技艺,继承、发展了秦汉时代的艺术传统,吸收、融合了外来的艺术精华,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200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高句丽墓葬群包括63个墓葬,大多有2300多年历史。其中一些保存着生动的壁画。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以澳门的旧城为中心,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串连起逾20个历史建筑。作为2005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历史城区的范围东起东望洋山,西至新马路靠内港码头,南起妈阁山,北至白鸽巢公园。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筑共存的历史城区,是400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结晶。

安阳殷墟 中国安阳商代遗址又名殷墟,占地约24平方公里,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殷墟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2006年7月13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到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大量华侨回乡置业,开平碉楼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碉楼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33座。2007年6月,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

泰山 Mount Taishan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古称东岳,一称岱山、岱宗。绵延起伏长约200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从山脚到山顶,沿途古迹名胜30多处,中路有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西路有黑龙潭、扇子崖、长寿桥等。中西两路会合后为中天门,登天险十八盘,有南天门、碧霞祠、瞻鲁台、日观峰。登日观峰看日出,更为胜景。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黄山 Mount Huangshan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古称黟山,唐改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有三大主峰;莲花峰(1873米)、光明顶(1841米)、天都峰(1810米)。风景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名,并称“黄山四绝”。七十二峰各具特色。有玉屏楼、云谷寺、半山寺、慈光阁、始信峰、天都峰、莲花峰、仙人洞、白鹅岭、百丈瀑等名胜古迹,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199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乐山大佛 MtEmei and Leshan Giant Buddha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海拔3099米。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传为普贤菩萨说法道场。唐宋时期,佛教日趋兴盛,梵宇琳宫,遍及山峦,有佛龛百余,洞窟40个,又有万年寺、报国寺、洪椿坪(千佛禅院)、洗象池、金顶华藏寺等名胜。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南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至贞元十九年(803年)完成。大佛头与山齐,脚踏大江,通高71米,肩宽24米,故又名凌云大佛,为世界最大的石佛像。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武夷山 Mount Wuyi

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红色砂岩构成的低山,海拔600米左右。为喀斯特地貌静观集中地。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九曲溪、桃源洞、流香涧、卧龙潭、龙啸岩等名胜和冲佑万年宫(武夷宫)、紫阳书院(武夷精舍)旧址及历代摩崖题刻。建阳、武夷山、光泽三市交界处建有武夷山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并被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199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6)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①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②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 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③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④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Jiuzhaigou Scenic Spot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是白水江上游白河南岸一条大支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森林面积占42%,沟内原有九个藏族村寨,故名九寨沟。原为林区,在崇山峻岭中,自然风光极其优美,分布有108个海子(湖泊),各湖之间多飞瀑,如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气势磅礴。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贵动物。是大熊猫、金丝猴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黄龙风景名胜区 Huanglong Scenic Spot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面积700平方公里,如同一条金色巨龙蜿蜒而下,以彩池、雪山、森林、峡谷、瀑布而著称。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等美誉。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Wulingyuan Scenic Spot

位于湖南省西部。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成。面积36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2645米。以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和喀斯特两种地貌融为一体,构成罕见的自然风光。有景点560个,著名胜迹有金鞭岩、黄狮寨、黄龙泉、鸳鸯瀑布、干溪沟、袁家界、仙女桥等。景区内有华南虎、猕猴、白鹳、大鲵(娃娃鱼)及珙桐、银杏、瑶山梭罗等珍稀动植物。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三江并流 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 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China's giant panda habitat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12个县。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全球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被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2006年7月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南方喀斯特 The Karsts in southern China

“中国南方喀斯特”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锥状喀斯特(峰林)、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坑群等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距今50万年至3亿年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很多景点享誉国内外。比如云南石林素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世界喀斯特的精华”;贵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处,曾入选“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十大森林”。2007年6月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景观——庐山风景名胜区(1)

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这样,世界遗产即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我国的泰山、黄山、蛾眉山——乐山大佛属此)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体现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现代化技术及保持或提高景观的自然价值,保护文化景现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

①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②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次类别: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③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还不多,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 此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查和审议,可列入《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概 况

庐山位于中国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O2平方公里,南北长、东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4米 。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云雾弥漫。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书呢?笔者在七、八年前就开始思考和探寻这个问题。在一年多前,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眉目。  一、源头 昆明大学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04年5月合并后,改称为昆明学院。

昆明大学建于1984年3月3日。2003年2月,昆明大学合并了原昆明市轻工业学校、昆明市城乡建设学校、昆明市立信会计学校三所中专学校。这三所中专学校都是建国以后才创办的。因此,合并以后的昆明大学图书馆有古籍的可能性不大。笔者在昆明大学图书馆工作时,几经查访,结论是:昆明大学图书馆没有古籍;昆明大学图书馆虽然有一部分线装书,但都是近二十多年来在普通书店购进的线装书,这些线装书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拍照制版后印刷的,因而不是古籍,更谈不上是善本。所以说,原昆明大学图书馆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像样的镇馆之宝。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于1981年4月。2001年1月5日,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了原昆明师范学校和原昆明幼儿师范学校。昆明幼儿师范学校始办于1978年,即建国以后才始办的,因而有古籍的可能性也不大。而昆明师范学校却始办于1905年,即始办于光绪三十一年。另外,笔者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查到:晚清时期全国各地的不少书院相继改建成师范学校;昆明地区在晚清时有三大书院。两年前,笔者亲眼目睹了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的古籍上钤有五华书院的印章。因此,昆明师范学校有可能是在1905年,由五华书院改建而成的。所以说,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有古籍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几年前,笔者曾听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的人说,他们图书馆大约有两千本古籍。

两年前,由于宣传工作上的原因,笔者与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一起到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即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在闲谈中谈到了古籍的话题。一位北校区图书馆曾经保管过“古书”的工作人员说:北校区图书馆的“古书”都是民国以后的,并且都被虫吃成了筛眼、一包灰,一碰就碎,没有什么价值。当时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也在场,但他对古籍的话题没说一句话。回来后,笔者越想越不对劲,就对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说,想去看看北校区图书馆到底有没有古籍;那些“古书”真的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吗?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同意了,说等他与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联系好后,一起去看看。

二、初见端倪

时隔不久,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就与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联系好了。笔者就与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一道专程去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看那些“古书”。那天,我们受得了北校区图书馆负责人的热情接待。

当笔者看了四册一套的《温飞卿解集》后,眼睛一亮。它的字的结构匀称;字距和行距合适;墨色浓黑;字迹都清晰;版本是木雕本;纸质比较厚实;纸的老化和氧化程度自然;纸的暗帘较宽;版式大小和装帧形式都与康熙时期的相符;把它靠近鼻子闻一闻,闻到了古籍的那种特殊的香味;只有一个序,序的落款的年代是康熙,序的附近连撕去一页的痕迹都没有,仔细查看装订线,装订线是原装的,没有被拆开后抽去年代较晚的序的情况;从目录查到,这套书共有四册九卷,除其中的两册的前几页有一两个被虫蛀成的小洞外,四册都没有油污和水渍等,四册都基本保存完好;《温飞卿解集》的内容是诗集;这套书是齐全的、成套的。笔者凭收藏古籍十多年的经验,当时就认为《温飞卿解集》是康熙时期的刻本,并且应该是善本。

十多年前,云南省成立省文物收藏协会时,笔者成为了云南省省收藏协会的第一批会员。2010年11月,笔者参加了第二十五期全国古籍普查培训班,在培训班学习期间,笔者有幸跟李致忠老先生、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徐忆农、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罗琳先生等全国知名的古籍专家学习古籍知识。应学员们的请求,李老先生讲授了古籍的鉴定。笔者从多年收藏的古籍中,挑选了十几册(种)请李老先生鉴定。李老先生的鉴定结果是:十几册(种)都是古籍,没有赝品;其中有三册(种)还是明代的古籍。

另外,笔者还在北校区图书馆看到了二十来个装满古籍和民国时期的图书的书柜。其中古籍大约有两千册左右。在古籍中,除《温飞卿解集》和同治、光绪时期的几套古籍成套外,其余的古籍都不成套,不齐全。在这些古籍中没有发现活字本,也没有发现套印本。在其中的几本古籍上钤有五华书院的印章。

这二十来个书柜,每个书柜都有两扇用茶色玻璃做成的梭门(滑动门)。对这些书所采取的防虫蛀的措施,只是放了一些旱烟叶。并且这些旱烟叶是几年前购买的,已经闻不到旱烟味,也就几乎没有防虫蛀的效果。这些古籍中有一小部分被虫蛀成了筛眼,但字还是能够辨认出来的。有几册古籍的卷首和卷尾已成了碎片,但卷中可能还是可以修复的。其余大部分古籍都基本保存完好。此外,那些民国时期的图书也都基本保存完好。笔者看完这二十来柜书后,觉得:除《温飞卿解集》是康熙时期以外,其它两千册左右的古籍都是清中晚期的;其余的都是民国时期的图书。这二十来柜的书的价值不小,其中《温飞卿解集》最为珍贵。

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说,这批书有一万本。但只有数字,没有书的花名册,更没有具体年代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说明。

从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回来后,笔者及时向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做了汇报。同时还向图书馆领导提出三个建议:

1.目前对那些古籍和民国时期的图书的防虫蛀的措施不得力,可以先买一些樟脑精或樟脑丸之类的防虫物品防虫蛀。等向院领导汇报后,批到经费,再采取更为有力的防虫蛀等的保护古籍的措施。

2.由于云南大学图书馆有十几万册古籍,其中有一套还是宋元刻本,还有明代的一些孤本。他们馆的古籍专家鉴定古籍的水平是比较高的。而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与云南大学图书馆的馆长比较熟悉。因此建议:由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出面,请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到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鉴定那些古籍。

3.目前对那些古籍和民国时期的图书的管理比较混乱,应加强管理。

三、有了眉目

事隔不久,即在一年多前,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叫笔者与本馆的党委书记一道,陪同云南大学图书馆的一位古籍专家到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鉴定那一万册左右的书。这位古籍专家是古籍方面的硕士。

陪同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到了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之后,笔者欣慰地看到了那二十来个书柜里,已放进了一些樟脑丸。尽管进屋后闻到的樟脑味还不够浓,但多少还是起了一些防虫蛀的作用。

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把这一万册左右的书仔细地看了一遍。并且同时做了一些记录。然后回到云南大学图书馆查找资料和上网考证。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最后的鉴定结果是:

1.《温飞卿解集》是康熙时期的刻本,并且是善本。

2.其余古籍是清代中晚期的刻本,且多半不成套,不齐全。

3.这一万册左右的书中,有两千册左右是古籍,其余是民国时期的图书。

4.这一万册左右的书的价值不小,比较珍贵。

5.这一万册左右的书中,《温飞卿解集》的价值最高,最为珍贵。

综上所述,《温飞卿解集》是笔者到目前为止,所能看到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昆明学院图书馆目前总建筑面积达40075平方米,现在藏有印刷型(纸质)图书135万册,电子图书123万册(种),现有阅览座位总计3300余个,每周开馆时间可达100余小时。现有在校学生1万5千人左右。如此规模的高校图书馆,如今总算有了比较像样的镇馆之宝。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这一镇馆之宝!

基金项目: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8YNSKNO059)阶段成果之一。该课题的负责人是昆明学院图书馆的祁跃林研究馆员,本文作者是该课题组的成员之一。

(责任编辑 刘 新)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阿普笃慕是各地彝族同胞普遍认同共同尊奉的彝族人文祖先。

关于彝族的起源,有“北来说”、“土著说”、“南来说”等等,但人类学界、民族学界和考古学界的观点是基本统一的,认为彝族是以西南土著民族昆明族为主体,在与其他部族相互交往、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而来的。

昆明族是生活在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与氐羌民族同为游牧民族,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夏处高山、冬入深谷”,昆明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换牧场;而氐羌民族则“依随水草”、“毋常处”,不分季节,哪里水草丰美就到哪里去。

据罗平、宣威、峨山、禄劝、武定、双柏等彝文古籍《指路经》所载,阿普笃慕及部族最早繁衍生息活动在滇池为中心的周围地域。

彝学界一致认为阿普笃慕生活于距今2800多年前的蜀洪水泛滥时代。

《西南彝志》、《洪水泛滥》、《祭祖经》等彝文古籍都对阿普笃慕历经洪水泛滥有记述。

据彝族南部方言区彝族古籍记载,彝族父系社会从细德依始,历三十六世至阿普笃慕,遭遇滔天洪水,因阿普笃慕善良诚实而幸免于难。

洪水后,阿普笃慕娶三妻生六子,即慕雅切、慕雅考、慕雅热、慕雅卧、慕克克、慕齐齐。

后来,阿普笃慕的六个儿子发展成古代彝族武、乍、糯、恒、布、默六大部落,原居住地逐步向滇、川、黔、桂、渝五省市区分迁,开辟各自新的领地,史称“六祖分支”。

阿普笃慕与他的六儿子被尊奉为各地彝族的祖先。

武、乍二部从原居住地分移出来后,主要向云南各地迁徙,成为今天居住在云南各地彝族的祖先。

糯部从慕雅热传七代至额阿糯时,从原居住地迁至今昭通与曲靖接壤地带,后辗转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凉山州境内,成为凉山彝族“曲涅部”。

恒部(慕雅卧)后来分为二支,一支迁徙并定居于今昭通,发展成为“乌蒙部”;一支经贵州西北部的毕节地区迁至四川南部的永宁(今叙永)、古蔺一带,发展成为“扯勒部”。

一支从云南昭通渡过金沙江后沿美姑河北上到达凉山腹地,发展成为“古侯部”。

布、默二部向东北、东路发展到今贵州普安、威宁,其后裔发展成为乌撒土司。

成为今居住在贵州大部分地区彝族的祖先。

滇中地区的彝族主体为武(慕雅切)部之后裔,主要居住谷窝(今昆明)、龙朵嘿(即滇池)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慕雅切后裔实阿武的第十世孙皮武古,娶妻耿叩娄益,生下八个儿子,分住四方,征服周围各部落并建立了滇国。

滇国强盛时期,其辖地东至云南沾益、陆良、华宁、蒙自,西到今保山县,北至今云南剑川、姚安、禄劝,南抵红河北岸,即汉武帝时设置的益州郡范围内的各彝族部落。

公元前339~329年,楚威王派大将军庄乔带兵从湖南沿清水江进入贵州境内,并从贵州西部进入云南滇池地区。

后因秦国控制了黔中地区,阻断庄乔归楚之路,庄乔及其所率士兵只得变服易俗,融入当地彝族之中。

这就是古代史上首次彝、汉民族的大融合。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派巴蜀兵击灭滇王同姓部落劳浸、靡莫,迫使滇王归附,建益州郡。

但摄于地方政权的传统势力,仍授滇王王印,由其仍旧统辖当地彝族各部落。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的一员,据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彝族人口有830多万,居住在北起大渡河流域,南到云南国境线,东自乌江,西抵澜沧江的西南地区,约50余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

彝族支系繁多,自称有诺苏、纳苏、聂苏、罗武、倮倮、撒尼、尼泼、阿哲、勒苏等30多种,他称有黑彝、白彝、红彝、彝家、甘彝、罗武、花腰、撒尼、撒梅、阿西、阿哲、山苏、车苏等40多种称谓,全国共有21个彝族自治地方。

自古以来,茶被誉为“万病之药”,虽有一点夸张,但反映了茶具有保健效果的能力。营养学家于若木对茶的赞赏,说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天然的最佳中药配方。从古至今在茶的运用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普洱茶作为云南一类特色茶,已传承了千年历史。

对普洱茶功效的论述,早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记载。中医认为普洱茶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去油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又由于普洱茶经历了生茶到熟茶的转变过程,其生茶具有祛风解表、清头目等功效,而熟茶又有下气、利水、通便等沉降功效。故普洱茶一直被誉为一种攻补兼备的良药。

时至今日,普洱茶已进入千千万万个家庭,受到无数国际友人和国民的青睐与欢迎。现代科技的进步,不仅揭开了普洱茶的神秘面纱,更科学证实了普洱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为普洱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古至今茶由于奇特的功效,在历代茶、医、药3类文献中多有述及。林乾良教授将茶的功效归纳为24种,即: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解毒、消暑、去油腻、消食、下气、利尿、通便、去痰、祛风解表、固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及其他。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