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檀古记的《桓檀古记》大震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桓檀古记的《桓檀古记》大震国,第1张

记载渤海国的历史。但书中只称大震国而无渤海国,也没有换国号为“渤海”的记载。其历代皇帝(?)的庙号、谥号、年号如下:

1、大仲象:世祖、振国烈皇帝、重光

2、高王:太祖、圣武高皇帝、天统

3、武王:光宗、武皇帝、仁安

4、文王:世宗、光圣文皇帝、大兴

5、大元瑜:无记录

6、成王:仁宗、成皇帝、中兴

7、康王:穆宗、康皇帝、正历

8、定王:毅宗、定皇帝、永德

9、僖王:康宗、僖皇帝、朱雀

10、简王:哲宗、简皇帝、太始

11、宣王:圣宗、宣皇帝、建兴

12、大彝震:庄宗、和皇帝、咸和

13、大虔晃:顺宗、安皇帝、大定

14、景王:明宗、景皇帝、天福

15、哀王:哀帝、无庙号、清泰

大玮瑎未记为皇帝。

根据朝鲜传说 召西奴本是扶余民族沸流族(비류)族长、卒本郡大郡长延陀勃(연타발)的女儿。有关她及她的儿子的身世有两种说法,皆收录于朝鲜半岛史书《三国史记》里。

其中一种说法指:召西奴是沸流族延陀勃的三个女儿的次女。当时朱蒙逃出东扶余来到卒本,因为延陀勃无子,所以把召西奴嫁与朱蒙之后,让朱蒙继承他的王位,而百济(백제)的两位开国君主沸流(비류)和温祚(온조)是他们的儿子(他们与高句丽琉璃明王是同父异母兄弟,他在朱蒙死前半年到高句丽被立为世子,二人恐为太子所不容,与召西奴南下汉江一带自别一部)。

另一种说法指:沸流和温祚两兄弟原为北扶余王解夫娄的庶孙,他们的父亲名叫优台。后来优台逝世,朱蒙来到卒本,并与召西奴成亲,把卒本变得非常强盛。

根据现今朝鲜官方说法,召西奴是存在于公元前15世纪中叶—公元前277的东北亚古国句丽国五部之一的桂娄部(沸流族)贵族延陀勃之女。公元前3世纪初,前夫为北扶余王解夫娄的庶孙优台。因优台早故,后来她嫁给了离开扶余来到句丽的卒本川一带的朱蒙。朱蒙在召西奴的帮助下后来于公元前277年建立了高句丽

近年来,关于韩国的历史起源问题引发了诸多的言论,尤其是在韩国本国的一些学者发出的声音引起了周边各国广泛的讨论。韩国曾痛心地称,韩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属于文化发源国,公元前2333年疆域辽阔,韩国的文化、医疗等才是周边国家文化的起源之地,甚至韩国的疆土也曾经囊括了日本、西藏、西伯利亚乃至中国大面积国土。也就是说,"就连中国一半领土都是我们的",这样的言论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诸多异议,我们也可以一起翻一翻"老底", 看看到底是不是如韩国学者所说呢?

韩国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叫做《桓檀古记》,书中提出韩国最早是在公元前3898年建立王朝的,王朝名字为倍达国,第一任国君为居发桓。

在经历1500余年的历史中更换了18个君主。书中还记载当时的中国的君主为榆罔,蚩尤乃是倍达国的诸侯之一,当时韩国的君王率军攻打榆罔国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后来轩辕国对当时的韩国发起了战争,诸侯蚩尤与轩辕在涿鹿大战后获得胜利,进而攻占了淮岱、冀兖之地。

关于中国的传说故事比如尧舜、大禹治水也被记录在书中,书中记载舜帝是倍达国的檀君派遣到中国接替尧帝的,而大禹之所以能够掌握治水的本领,也是因为倍达国的太子扶娄将治水的本领传授给大禹的。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设计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历史事件,人名,地点名称和人物的名字倒是可以在中国的古书中查询的到,但是关于事件的真实性却无迹可寻。

更可笑的是书中关于倍达国一切均无法在任何史籍中查证,毫无记载,仅存于此书中,耐人寻味。该书的后半部分主要宣扬高句丽王国的伟大,南征北战、战无不胜云云。

关于高句丽王国的记载最早要说到隋朝,当时朝鲜半岛"三国鼎立":高句丽、新罗、百济。公元前589年,隋朝统一了中国,高丽王国当时占据辽东半岛,当年隋炀帝三次对高句丽发动侵略战争,不但没有取胜还自伤国本,让唐朝取代了。

之后唐朝在645年由唐太宗亲征对高句丽发动过战争,然而由于新罗的干涉没有政府高丽,同时百济得以壮大国力。

在650年,新罗改穿唐衣,奉唐为"正朔",请求唐朝出兵灭百济,668年灭高丽,建都平壤。从676年开始,朝鲜半岛出现了难得的大统一时代,称为新罗时代。

在韩国的文化宣传中,曾经出现一部以高句丽王朝为背景的**,**中将唐朝形容为"罪恶的侵略者"。

唐太宗李世民率领百万大军入侵高句丽引发了双方的大战,唐太宗不但没有获胜反而被打得落花流水。

**中描绘的李世民不但战败还被对方射瞎一只眼睛,最终狼狈逃窜。李世民战败之后高句丽乘胜追击,后来居然占领了唐朝将近一半的领土!

这还不算,高句丽王朝之后经历了南征北战,最终竟然占领了亚洲多数领土。

韩国为了表明自己不是小国,就在国名前加上“大”字,曰“大韩民国”,又害怕空口无凭,不能令人信服,于是就在历史教科书上下功夫,称韩国古代地大物博,桓国、檀国就是历史见证。

根据其记述,亚欧大陆大多是韩国古时候的领土面积,东至日本,西达波斯湾,南到东南亚,北及北冰洋,可谓是巨无霸,难怪韩国自称“第一宇宙强国”,原来是有来头的。

只是这样的记载在众多国家的历史文献中,连蛛丝马迹都没有,韩国怎么就保存的如此翔实的呢?其实,这只不过是韩国的虚荣心在作祟,是盲目自大、不敢正视现实而已。

所谓的桓国、檀国古王朝,出自于1911年韩国人桂延寿所编的《桓檀古记》,该书以神话的形式将韩国的古代历史描述的天花乱坠,栩栩如生,而此前韩国人对此一无所知。

书中说,桓国的始祖源自神话人物帝释天,是地球之神,诸如古代的鲜卑族聚居区、小亚细亚及俄罗斯西伯利亚等都是其统治范围,即便前苏联也遥不可及。可惜这种夸大其词的神话传说,却被韩国人当着正史,津津乐道,难免对目前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愤愤不平,闷闷不乐。

其实,韩国的历史谁不清楚?一直以来不是做别人的藩属国,就是成为被奴役的对象,至今还在美国的控制下苟延残喘。

不过我们也不能妄自尊大,韩国也有可取之处,比方说韩国世界制造第一

或许很少有国家可以享有世界第一,世界之最,类似于此的称号。然而韩国制造无疑是世界第一的。根据韩国统计局数据显示,韩国商品出口至全球244个国家。

(相关数据链接:1995年,韩国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人均收入首次突破1万美元)下图选择将人均GDP和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可得出两个基本结论:

(1)GDP的增长对于钢铁的消费具有带动作用;

(2)人均粗钢表观消费在多数国家中都有峰值。

根据结论(2)可以看出,已经走完工业化进程的日本及美国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500KG左右就出现了回落趋势,而韩国是所有国家中的特例,人均粗钢消费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且持续处于增长过程中。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韩国钢材的直接出口及间接出口都非常大量,而这与韩国本土制造业密切相关。

1990年代后期韩国学者声称扶余是朝鲜民族族源之一,然牵强附会之处太多,不值为信。今天半岛之朝鲜、韩国皆来自于唐朝时代的新罗,新罗本居于半岛南端的滨海地带,称三韩部落,新罗是今天朝鲜民族(韩民族)的直系祖先。

李德懋《青庄馆全书》卷五四《盎叶记》则直接断言,解夫娄之迁迦叶原也,托之国相阿难弗之梦,迦叶、阿难皆是佛名,是时佛书犹未入中国,而犹云尔者,亦犹檀君之托桓雄也,是亦不足深究矣。《桓檀古记》记载,解慕漱出身朝鲜王室,23岁时成为檀君朝鲜的将军。檀君朝鲜末期解慕漱创建北扶余国。

朱蒙是沃沮王高慕漱的儿子, 解慕漱的二儿子高辰是高慕漱的爷爷。 他居然组织多勿军抵抗汉朝。《桓檀古记》认为,前238年,檀君朝鲜君主古列加弃位入山,修道登仙。宗室大解慕漱据故都白岳山,称为天王郞,建立北扶余。《三国史记》说解慕漱是“天帝”之子,他与柳花的儿子朱蒙是高句丽的创建者。《三国遗事》说解慕漱是天帝之子,北扶余国王,解夫娄和朱蒙之父。

韩国朝鲜朝鲜半岛的政权认为扶余人是今天韩国人/朝鲜人的先民之一。实际上从姓氏可知韩国人朝鲜人起源于新罗而不是中国的扶余。

美国一位人类学家贾德·戴蒙说,夫余就是布里亚特人与大和族祖先,公元前四、五世纪从贝加尔湖移居东北。但是未有任何考古学的证据证明其观点。

中国扶余一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名凫庾(Fúyú),是九夷之一。松嫩平原上有一种树,树上有种盐可食用,古代部分越人到了松嫩平原,他们把食用这种盐的人叫扶余。这是扶余名称的另一解释。朝鲜半岛的政权认为是今天韩国人/朝鲜人的先民之一,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代朝鲜人韩国人的祖先是三韩。扶余人聚居于今日中国东北,那里谷物丰盛,馀粮颇多。李德山等学者认为扶余是中国炎帝、殷商后裔,与韩民族毫无关系。有的学者把扶余源流弄成日种说东胡毫无根据。刘高潮、姚东玉《“日种”说与匈奴之族源──兼论夫余王族属东胡》 这显然和夫余“在国中衣尚白,出国乃尚缯绣锦罽,尤足为出于有殷之证也。”的历史记载不符合。但国中白衣,出国缯绣的习俗并不只有殷商,在日本、新罗一段时期也有此习俗。如李德山说,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夫余的起源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取得的成果亦蔚为可观,但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目前所得出的结论,尚不能取得学术界的共识。

为什么韩国总说自己有5000年历史?因为一个传说。

桓国是朝鲜半岛的传说中,有关檀君神话里所提及的一个神话传说国度。实际上并没有考古证据证明这个国家的存在。桓国在东亚古籍中都无记载,最早出现于朝鲜半岛的建国神话伪书《桓檀古记》(于公元1911年由韩国太白教的桂延寿编纂成书)中,有关帝释桓因(即帝释天,别名释提桓因,来源于佛教神话中的释迦提婆因提)的子孙檀君神话里所提及的一个神话传说国度。

《桓檀古记》把佛经中的传说国度当作朝鲜最古老的国度并取代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箕子朝鲜,并把桓国释意为“光明之国”。宣称桓国由虞娄国、养云国等12个小国构成,以贝加尔湖为中心,南北有4万里,东西有2万里。桓国的君主称为桓因,传有7代3300年。桓国当中的核心是于公元前3898年建立的倍达国。

倍达国,朝鲜半岛传说中的古国家,又名神市国。“神市”最早出现在《三国遗事》中:“云昔有日之神桓因谓[[帝释]]也庶子桓雄数意天下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视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间乃授天符印三个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于太伯山顶即太伯今妙香山神坛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雄天王也将风伯雨师云师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

神话故事还是真实历史?

根据《三国遗事》和《帝王韵纪》的记载,太阳神桓因(即帝释,帝释天,别名释提桓因,雅利安神话中的释迦提婆因提,梵音sakra kevanamlndra,又曰“日之帝”)的儿子桓雄想下凡与人类一起生活。得到桓因的同意后,桓雄率领3000人降临到太白山,建立了“神市”。除了带来风伯、雨师、云师外,桓雄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则并教给人类各种各样的艺术,医学和农业技术。

据说,当时山洞中的一个虎和一个熊,求桓雄把他们变成为人。桓雄给了他们20片蒜和一把艾草,并告诉它们吃完之后百日之内不能见阳光。虎没能照办,因此没能变成人。熊在第21日时变成了女人。“熊女”因没有丈夫,于是在一棵神檀树下再次向桓雄祈祷,希望能有一个孩子。桓雄被熊女的祈祷打动,娶了熊女为妻。后来熊女生了个孩子,就是檀君王俭。

檀君降生于太白山顶(即妙香山),据说檀君前2333年,在阿斯达建立檀君朝鲜。僧人一然(12061289)在《三国遗事》自注中:“太白,今妙香山。”《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妙香山,在府东一百三十里,一名太伯山。”后世学者也多将太白山视为今妙香山。大约到18世纪末,朝鲜人开始将太白山造谣为长白山。安鼎福在《东史纲目太伯山考》中根据新罗文人崔志远《上太师侍中状》中关于“高句丽残孽类聚,北依太白山下,国号渤海”的说法,一改前人的解释,谓太白山即长白山。其后,附和者渐众。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袭其谬说,将今长白山同“檀君神话”中的太伯山联系起来,并进一步将中国东北地区视为所谓“古朝鲜”的疆域。

韩国真有5000年历史?

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所长、世界史研究所所长、原北大历史系副系主任,历史学家宋成有教授曾介绍,“韩国历史学家强调国史,认为朝鲜民族的历史有5000多年,可以追溯到古朝鲜的建国神话。”神话中,太阳神之子桓雄从天上下凡到太白山山顶的神坛树下,创立了一个神世界。而他与熊女所生的儿子檀君,则在人间创建了古朝鲜,成了朝鲜的始祖王。1910年日本入侵朝鲜半岛后,韩国一些历史学家流亡来到中国,为反抗侵略,唤起民族主义,这些历史学家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强调韩国的独立性,后来演变为韩国史学界中的民族史学流派。

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后,朝鲜民族史学成为韩国讲坛史学的三大流派之一。而被称为在野史学的非学者民间人士,喜欢将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评书演义与真实的历史混为一谈,在社会上也有较大的鼓动力量。

檀君降生于太白山顶,据说檀君前2333年,在平壤城建立檀君朝鲜国。又移都于阿斯达。檀君朝鲜是倍达国的继承国之一。韩国人自称为倍达民族,是第14代蚩尤天皇之后。而部分学者认为韩国人奉为祖先的蚩尤天皇与日神之子桓雄为同一人。

近几年,韩国起源论甚嚣尘上,什么端午、中医、甚至三皇五帝都是来自于他们,这些言论在国内引起热议。

其实最早的韩国起源论很可能来源这样两本书――《揆园史话》和《桓檀古记》,《桓檀古记》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至檀君王俭,与唐尧并世,尧德益衰,来与争地不休,天王乃命虞舜分土而治,遣兵而屯,约以共伐唐尧,尧乃力屈,依舜而保命以国让于是,舜之父子兄弟,复归同家,盖为国之道,孝悌为先,及九年洪水,害及万民,故檀君王俭,遣太子扶娄,约与虞舜,招会于涂山,舜遣司空禹,受我五行治水之法,而功乃成也于是。

大概就是韩国的檀君王俭,帮助瞬取代了尧,用五行治水之法指导了大禹治水。好吧,除了尧舜,大禹治水,连五行也变成韩国的了。

传说中的檀君王俭

那么,《揆园史话》《桓檀古记》这两本书是谁写的呢?

《揆园史话》成书于1675年或1925年之前。没人知道到底是哪一年,成书时间有争议,在1925年出版的《檀典要义》中首次提及并引用。《揆园史话》的作者是“北崖子”或“北崖老人”,一般观点认为该书是伪书。

《桓檀古记》由太白教教徒桂延寿和李沂于日韩合并后第二年的1911年编写,1979年出版印刷,主要描述帝释桓因之子桓雄降临和檀君建立古朝鲜,有人认为此书是以《揆园史话》为基础写成的。

这两本书基本都成书于近代,而韩国人认为的祖先檀君王俭在这两本书中被提及,而檀君王俭是什么时候的人呢,公元前4000多年前的人,中日两国历代的史书文学作品中都从未提及此人,最早关于檀君王俭的记载的是朝鲜人私写的一本《三国遗事》(1200年左右),距离檀君王俭的时代也有3000多年。也就是说关于檀君王俭的记载有几千年的空白期,突然被几千年的后人发现了,而且一发现就变成他们的祖宗了。

《桓檀古记》还在后来确定了檀君王俭的详细谱系,编一个人不难,编一串人还是需要本事的。

王俭(纪元前2333年- 纪元前2240年)

扶娄(纪元前2240年- 纪元前2182年)

嘉勒(纪元前2182年- 纪元前2137年)

乌斯丘(纪元前2137年- 纪元前2099年)

丘乙(纪元前2099年- 纪元前2083年)

丘乙借鉴中原的天干地支开始纪元。

门(纪元前2083年- 纪元前2047年)

翰栗(纪元前2047年- 纪元前1993年)

于西翰(纪元前1993年- 纪元前1985年)

阿述(纪元前1985年- 纪元前1950年)

鲁乙(纪元前1950年- 纪元前1891年)

道奚(纪元前1891年- 纪元前1834年)

阿汉(纪元前1834年- 纪元前1782年)

屹(纪元前1782年- 纪元前1721年)

古弗(纪元前1721年- 纪元前1661年)

代音(一云后屹达)(纪元前1661年- 纪元前1610年)等等

这个里面的人物要么虚构,要么根本和朝鲜无关。

有意思的是据说朝鲜发现了檀君王俭的墓葬。

檀君王俭的陵墓

韩国也在教科书中以肯定的语气加入了不少檀君王俭的内容。

与旧教科书相比,新版历史教科书修改的内容有两点:一是将韩国青铜器的起始年代从现有的“公元前1000年”修改为“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韩国原历史教科书指出,“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朝鲜半岛在公元前10世纪前后进入了青铜器时代,满洲地区(指中国东北)在公元前1513世纪就进入了青铜器时代”。2006年版高中国史教科书的“古朝鲜和青铜器文化”篇章中有注释说“学界虽有异论,但韩国青铜器时代可以从公元前10世纪追溯到公元前2015世纪”。而新版教科书则以更肯定的语气将这一注释纳入正文,并修改为“新石器末的公元前2000年前后,由中国的辽宁、黑龙江阿穆尔河和沿海州地区传入的隆起纹陶器文化和此前的栉纹陶器文化共存了约500年,韩半岛于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正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二是对有关古朝鲜的叙述内容进行了修改,原教科书的叙述为“《三国遗事》和《东国通鉴》中记载,据称是檀君王俭建立了古朝鲜(公元前2333年)”。此次,将“据称”二字去掉,成为“檀君王俭建立了古朝鲜”,从而将以神话形式记录的古朝鲜建国变成了正式的历史。

其实从《桓檀古记》成书年代上来看,是在日朝合并后,这本伪书的最初目的有可能是为了提升朝鲜人的民族自尊心,掀起抗日复国运动。

历史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文物复兴时期为了打击旧势力也有不少疑似伪作出现,近代康有为为了变法,也写过《新学伪经考》托古改制,这些书都是有明确的政治目的的,所以后人也很少利用这些书。

檀君朝鲜

民族救亡图存绝对是正义的运动,但如果时过境迁,还抱着这些书中谬误观点不放,妄图创造什么檀君朝鲜,胡乱画地图,胡乱认祖宗,那就只能贻笑大方了。

上一篇:院子风水下一篇:晋晓童是哪里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