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那种古代的火漆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3收藏

哪里有那种古代的火漆卖,第1张

----北京市古玩艺术品市场巡礼----

北京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 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遗存,古物众多。《典藏艺术》杂志社拟编辑出版一部《台湾古董民艺市场指南》,总编辑郑功贤先生邀我写一篇“北京古董文物市场现况及发展潜力”。我想这是一件好事,能为华夏子孙和喜爱中华民族文物艺术的世界友人,作一次在北京购买古董民艺的“导引”,为大家节省时间和精力贡献绵薄之力,也是我们华夏传人应尽的情意。我和我的夫人侯宗彦(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前副主任),整整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北京市文物局流散文物处曲德龙副处长,考察了遍布于北京市的古玩艺术品市场,以及文物商店、拍卖公司等。当然,在考察过程中,自己不只是积累了资料,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开拓了眼界。更为北京市古玩市场蓬蓬勃勃的大好形势所鼓舞。

◆闻名遐迩的琉璃厂文化街

琉璃厂坐落于北京市宣武区和平门外,有东西两街,全长两公里,琉璃厂历史悠久,辽代为京东海王村,元代这里曾建琉璃厂,明永乐年间为营建宫殿又在此设厂制琉璃瓦件,故名。明末清初有古董、书商在此地经营,不少文人学士和书画家来此著书作画,采购文物古籍。清乾隆年间因修四库全书,学者文人群集京华,琉璃厂的古籍碑帖、文房四宝等店铺大盛,“图书充栋,宝玩添街”,而以书业为最。这与四库全书编纂和清代学术繁荣关系极大。从此,这里就以文化街闻名于世。名人书法家如何绍基、翁同龢、陆润庠、康有为,梁启超、沈尹默等,都曾为文化店铺题匾。民国年间因增辟南新华街,把琉璃厂分成东西两街,东街以古玩业为主,西街以旧书业为主。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专门出版碑帖字画的有政书局,都曾在此开设分店。

1949年解放以后,经过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店铺虽经合并,但仍保留其传统特点。1976年唐山大地震,琉璃厂的房屋受震毁坏。为了保持琉璃厂文化街的传统和特点,政府拨出巨款,用3年的时间,重新修建了琉璃厂文化街。从此,疏璃厂旧貌换新颜,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鳞次栉比,书肆、古玩店铺迤逦绵延东、西疏璃厂长街,如誉满中外的荣宝斋、宝古斋(历代书画)、墨缘阁(近代书画)、庆云堂(历代碑刻)、汲古阁(仿古陶器)、萃珍斋(金石瓷陶)、胡开文(徽墨)、戴月轩(湖笔)、一得阁(墨汁)、中国书店(古籍善本)、商务印书馆图书销售门市部、中华书局图书销售门市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图书销售门市部(朝花书店)、文物出版社图书销售门市部、古籍书店等。当代书法家也为萃文阁、悦雅堂、怡舫斋、振鬟阁、蕴玉斋、槐荫山房等商店题匾,更使之古朴清雅,富有文苑意境。改革开放以后,琉璃厂被列为重要旅游景点,云集北京的世界游客,亦把逛故宫、登长城、参观琉璃厂当作三个必到的地方。随着古玩市场的繁荣,这里又出现了荣兴艺廊古玩城、海王村古玩城、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北京荣宝艺术品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中邮大地邮票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海王村古籍拍卖有限责任公司等,使琉璃厂文化街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和辉煌。

◆国有企业仍是古玩市场的主渠道

在计划经济时期,文物商品只有政府文物行政部门领导的文物商店独家经营,别无分号。几十年来, 从事文物商业活动的业务人才,都集中在国营的文物商店门下,传世的民间文物也被收购进文物商店的库房。改革开放以后,虽有个体经营者兴起,但其经营规模、商品质量、人才队伍、可靠信誉等诸方面,国有企业仍具备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仍然起着古玩市场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是对于1949年以前的文物艺术品,国家规定,主要是北京市文物公司有经营权,其次还有荣宝斋经营书画和文房四宝,中国书店经营古旧书籍。

北京市文物公司,这是一个全国最大的文物公司,50年代,由几十个个体古董商店经过公私合营组成,门市部遍布琉璃厂、西单、地安门等地区。公司总部坐落在琉璃厂东街64号,隶属于北京市文物局。公司是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通过商业手段,搜集流散在社会上的传世文物,使之得到保护,为博物馆、科研单位提供藏品和资料,并有计划、有选择地将部分一般文物供应国内外市场,以满足文物爱好者的需要。全公司有300多名职工,鉴定队伍庞大,库存商品丰实,海内外信誉极高。他们对海外顾客经营销售文物商品的门市部,都是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备有特制的五联大发票,所经营的商品,又都经过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出口鉴定所鉴定,钤有火漆印章,顾客携带出口时,海关凭借火漆印和大发票放行。

分布在琉璃厂的门市部有:萃珍斋,坐落在琉璃厂西街17号,主要经营金石瓷陶,备有出口时海关验放的专用五联大发票和火漆印;庆云堂,坐落在琉璃厂西街20号,这是全国惟一一个经营历代碑刻的文物商店,还销售图章、砚台、毛笔、宣纸等文房四宝,备有出口时海关验放的专用五联大发票和火漆印章;北京市古钱币商店,坐落在琉璃厂西街20号楼上,是全国惟一一家经过政府部门批准的专门经营古钱币和钱币复制品的商店;虹光阁,坐落在琉璃厂东街61号,是全国惟一一家对大陆顾客销售历史久远文物的专门商店(亦称内销商店),经营的文物既有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汉唐时期的陶器唐三彩,又有宋、元、明、清的瓷器字画等;宝古斋,坐落在琉璃厂东街63号,专门经营历代书画、织物绣品,备有出口时海关验放的专用五联大发票和火漆印;敦华斋,坐落在琉璃厂东街66号,专门经营历代家具、地毯、杂项等,备有出口时海关验放的专用五联大发票和火漆印章;振鬟阁,坐落在琉璃厂东街70号,主要经营金石、珐琅、珠宝首饰,备有出口时海关验放的专用五联大发票和火漆印章;悦雅堂,坐落在琉璃厂东街90号。是全国惟一一家对海外游客能够经营特别许可出口文物的商店,特别许可文物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历代的文物,每一件文物都经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配有特别许可出口文物鉴定证书,证书标明文物的名称、时代、规格,贴有文物的彩色照片,钤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特别许可出口钢印,出口时,海关凭此证书和专用五联大发票放行;蕴玉斋,坐落在琉璃厂东街96号,主要经营清乾隆60年(1795 年)以后的瓷器,备有出口时海关验放的专用五联大发票和火漆印章;墨缘阁,坐落在琉璃厂东街108号,主要经营近现代书画、艺术品、文物复制品等,因为他们书画来源都是来自书画家本人之手,可靠性极强。

荣宝斋。坐落在疏璃厂西街19号,这是一家自开创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现在是一个拥有300多名员工的国有企业,隶属于国家新闻出版署。传统业务是收售金石字画、文房四宝与古玩,自制木板水印以及书画装潢、揭裱等。他们经营的书画是来自书画家本人之手,可靠性极高。经营的宣纸,是由安徽省宣城地区泾县红星纸厂直接供应,质量最高。其毛笔直接来自浙江省的湖州,墨来自安徽省的徽州,砚台来自广东省高要端溪、安徽歙县、墨汁来自北京一得阁,颜料来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的颜料制造厂等,质量皆为全国一等,可以说货真价实,受到海内外书画家、艺术家、美术爱好者的欢迎和信赖。荣宝斋在日本东京西武百货公司设有分公司,经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和中国书画,并不定期在日本全国各地举办巡回展销。荣宝斋经营的部分旧的书画、印章及砚台等文房四宝,亦是经过国家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对海外顾客销售,并经过北京市文物局文物鉴定所鉴定,备有出口时海关验放的专用五联大发票和火漆印章。

中国书店。这是北京经营新旧出版的文史类、美术类、艺术类书籍的最大的书店,也是全市惟一一家收售古旧图书的书店,隶属于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书店总公司坐落在琉璃厂大街路口(琉璃厂东街115号),在北京市的海淀、西单、新街口、朝阳门、前门、灯市口等地区设有16个门市部,仅琉璃厂大街就设有6家门市部。因为这个书店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造就出一批优秀的鉴定古籍善本的人才,他们还坚持着装钉修补古籍善本和木板印刷的业务。

◆四大古玩市场各距一方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在北京陆续出现一批销售古玩的市场。这些市场经过几年自然发展,优胜劣汰,有的已经萎缩,诸如古楼市场、朝阳区朝外神路街朝外大棚市场、皇城根市场、朝阳区亮酒路59号亮马收藏市场、兆丰市场等。现在已经形成规模,经过工商部门批准,并由北京市文物局流散文物处监管的有古玩城、海王村、荣兴艺廊、红桥4个市场。

北京古玩城。这是一座目前亚洲最大的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也是中国首家实行文物监管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21号,华威立交桥西侧。市场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格局古补典雅,装修富丽堂皇,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经营区共有4层,传动电梯相连,有200多家国营、集体、个体经营户。经营项目有古陶瓷器、中国字画,珠宝玉器、骨雕、紫檀、景泰蓝、金银铜器、旧式家具、地毯、古旧钟表、绣品服饰、古董杂项等上千品种。这里还是集旅游、购物、食宿、会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局定点单位。有800平方米的专业拍卖厅,能同时容纳500人,辅有投影屏幕、电子显示屏、24路调音台、监视器、各类舞厅灯具、GBL音箱,集拍卖、事务、会议、娱乐于一体。古玩城宾馆有标准客房45间,大小餐厅KTV包间、会议室、美容美发厅等,并有停车场、步行街、免税商店,内有工商、税务、公安、银行、文物鉴定、旅游综合服务。除了日常经营业务外,还经常举办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民俗文化节,是中外收藏家、古玩爱好者的乐园,是中外旅游观光者领略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

海王村古玩市场。海王村历史悠久,早在辽代即已有京东的海王村之名,因之有先有海王村,后有琉璃厂之称。海王村地处琉璃厂路口,琉璃厂东街115号,位置优越, 1991年中国书店将其改造成1,100平方米的古玩市场,一共有集体、个体商位70多个,主要经营历代书画、古今陶瓷、金石玉器、竹木牙雕、古旧家具等。因为经营者一部分来自山西、陕西、河北、广西、贵州等地,商品更具地方性和多样性。市场经常举办古旧图书展销会、硬木家具展销会、书画展销会等。市场由于管理有方,秩序井然有绪,受到有关部门好评,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曾光临参观购物,使得海王村古玩市场名声在外。

荣兴艺廊旧货市场。位于琉璃厂西街19号,是一个综合工艺品、古董、古玩市场,由120多家摊位组成。经营品种有名人字画、金石篆刻、湖笔徽墨、端砚古陶、古钱古印、翠玉牙雕、古旧钟表、剪纸泥人、金银首饰、美术用品等3,000多个品种。由于市场的管理者以良好的信誉为宗旨,以优质服务为保障,广交国内外艺术品的爱好者,所以每日顾客盈门,在各个市场中是上客率最高的市场,也是惟一一个摊位满租的古玩市场。

红桥古玩市场。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东路,3年前这个市场曾经火爆京城,后来因为市容整顿,摊位迁人红桥商场三楼,顿时萧条下来。最近,天坛公园管理处,把天坛公园东北角,开辟成古玩、中国书画、油画、民间工艺、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旅游服装及纪念品、盆景花卉等综合商场。因为此处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又有餐饮、宾馆、停车场。娱乐等相互配套,摊位招商情况甚好,预计有1年的时间,这个古玩市场就会繁荣起来。

在这些文化气息浓厚的文化街和古玩市场,涌现出一批有才华的画廊经理,他们懂艺术善经营,与传统老店相比,更注意现代经营特色,举办画展、推出画家、强调突出艺术氛围。如位于琉璃厂南新华街23号的大千画廊的经理高洪地,本人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鉴定研究室的鉴定研究员,他经营的名人字画,备受顾客的信赖,为了方便顾客,还兼营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刻制图章、装裱字画等。位于荣兴艺廊内的文雅堂画廊经理杨广泰,除了经营名人字画,还经营美术书籍、名人画册、拍卖图录,经常举办画展,推出画家。位于琉璃厂东街69号的槐荫山房经理雷筱永,经营项目极其广泛,中国古代文房雅玩、竹木牙雕、铜饰摆件、古旧家具、玉器、瓷器、绣品、造像等。

◆跳蚤市场异常活跃

在北京一些偏僻或开阔的地区,形成一些非正规的地摊市场。市民群众把自家的旧钱币、陈设摆件、邮票、粮票、毛主席语录、纪念章、旧图书、连环画小人书、文房四宝、瓷器、书画等摆摊出售,其中亦有一些外地的商贩兜售叫卖,其局面异常红火。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潘家园、报国寺、官园等。

潘家园旧货古玩市场地处北京市城东南,位于东三环南路华威桥西侧潘家园,临近京津塘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占地50亩,是北京最大的旧货古玩市场,隶属于北京市朝阳区潘象园街道企业发展中心。市场开始于1992年,当时在一片荒芜闲置的土地上自发形成的“鬼市”。“鬼市”即夜间集市,至晓而散,故称“鬼市”。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载:“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京城清朝未年“鬼市”极盛,一些皇室贵族的纨绔子弟,将家藏古玩珍宝偷出换钱,亦有一些鸡鸣狗盗之徒,把窃来之物趁天黑卖出,古玩行家经常拣漏买些便宜。此种,“鬼市”1949年北京解放之后绝迹了,而今在此自发恢复,每到星期六下午就有北京、天津、河北、内蒙、东北等地的小商小贩驱车前来集聚,星期日凌晨挑灯叫卖,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趋之若骛。后经潘家园街道办事处妥善引导,投巨资改善经营和管理条件,建立管理、工商、文物(文化)监管、公安等部门,使市场逐步规范起来。现在共有摊位2,614个,其中民间工艺品摊位1,505个,书法字画摊位272个,旧书刊摊位65个,旧生活用品摊位750个,餐饮摊位22个。主要经营项目有瓷器、铜器、玉器、木器、紫砂、书画、旧书刊、旧家电、旧五金零件、旧生活用品等。每到周六、周日两天最为火爆,日客流量高达8至10万人之多。

报国寺古玩市场,坐落在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报国寺大院之内,既有大棚内的常设摊位,也有临时的地摊。出售有古旧钱币、毛主席像章、邮品、古旧图书、工艺品等。大殿内经常举办一些展览,周日举办小型书画工艺品拍卖会。

◆拍卖市场日趋正规

北京市自1992年举办第一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以后,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很快,目前已有艺术品拍卖公司30余家。但是,规模较大又比较正规的有北京翰海、中国嘉德、北京荣宝、中商盛佳四象公司,他们是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文物拍卖实行直管专营试点公司,经过几年的拍卖活动,他们的拍卖规则、操作程序、拍品价位等,都已经与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接轨。每年举办春秋两届大型拍卖会,还有每月三四次的周日小型拍卖会推出。

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坐落于北京市宣武区和平门外琉璃厂东街80号,是全国惟一一家经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批准的专业公司,为全民所有企业,隶属于北京市文物公司。从事综合文物艺术品拍卖,包括接受全国各地文物商店委托拍卖。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坐落于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二座603室,从事综合文物艺术品拍卖,侧重接受民间和境外收藏者委托拍卖。

北京荣宝艺术品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北京市宣武区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万源夹道1号,隶属于荣宝斋公司,从事荣宝斋经营的字画、文房四宝等文物艺术品拍卖。

中商盛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德里北街21号奥星大厦三层,从事接受境外收藏者委托文物艺术品拍卖。

此外,还有两家专业拍卖公司,一个是中邮大地邮票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北京市宣武门东大街2号西3楼,是邮电部领导下的全国性的邮票拍卖专业公司,主要经营邮品拍卖业务,兼营钱币、电话磁卡。另一个是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琉璃厂东街115号,隶属于中国书店,专门经营古籍善本拍卖业务。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喜与忧

2006年04月16日 21:15:11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记者仇琳)16日落下帷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再次印证了中国艺术市场的热度,卖得最好的大部分都是主营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画廊。主办方称,单件艺术品最高成交额已超过400万元人民币。

上周结束的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专场”,创下成交1亿3千万港元的新纪录,著名旅法中国画家常玉遗作《花中君子》当场拍出2812万港元“天价”,创中国油画世界拍卖最高纪录。

在早些时候的苏富比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当代艺术画家张晓刚的一幅人像作品以97.92万美元的天价成交。拍卖会总成交额高达1328万美元。

“全球兴起的‘中国热’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苏富比欧洲及亚洲区总裁胡凯说。

同时,在不断刷新的中国艺术品成交数额的背后,专家指出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市场泡沫。

曾经任职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法国著名策展人热罗姆·桑表示,市场过热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对待艺术市场,他建议要加倍小心。他说,市场要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要摆正位置。

“中国艺术品市场曾经很长时间被忽视,改革开放以后才有所发展。21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股票市场下滑,艺术品市场逐渐有所反弹,”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胡月明介绍说。

艺术品市场一般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的主要经营方式是艺术品经营者通过代理艺术品的所有权,将艺术品投入市场的营销方式。其主体是画廊。二级市场主要经营方式是艺术品经营者接受艺术品所有者的委托,将艺术品投入市场的销售方式。其主要的形式是拍卖。

“二级市场直接跳过一级市场,作品直接从画家的工作室出去,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混乱最突出的特点,”上海当代艺术馆创意总监陆蓉之说。

胡月明指出,拍卖公司希望拿到好作品拍卖,但由于好东西匮乏,国外大量艺术品回流,造成个别拍卖公司内拍假拍,甚至为创造业绩,有意抬高价格,相对造成市场上的泡沫,对市场长期经营是有危害的。

香港收藏家张永霖指出,一些收藏家、投资者用炒作股票的手法,短期内将一位艺术家的价格升高,获得巨大收益。

艺术品从生产到一级二级市场都存在的不诚信问题,主要原因是政府把艺术品市场当成市场行为看,没有法规政策管理。由于利润很高,而造假行为缺乏造假成本的制约,造假风气有蔓延之势。

针对这一问题,文化部为了规范市场已经从2004年开始推广中国诚信画廊,对各省推荐的诚信经营画廊授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领一级市场规范经营。同时,在中国文化市场网上建立画廊诚信档案。

“政府不能过多从价格经营方式上干涉业界经营,政府要规范市场秩序,就要用市场行为的方式引导企业往规范方向发展,”胡月明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短时间还会有很大发展。市场总体看是向健康化方向发展。”

艺术品市场火爆 理性投资还是“虚火上升”?

--------------------------------------------------------------------------------

http://artstomcom 2006年02月21日09时34分 来源:Tom 专稿  

中国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向艺术品投资和收藏时代挺进。据统计,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达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

媒体鉴宝、藏家憋宝、买家找宝……在股市降到冰点、楼市扑朔迷离的背景下,“全民参与”的收藏和投资艺术品热潮,究竟是买家的理性选择,还是走上了“虚高”、“炒作”的老路?

媒体鉴宝、藏家憋宝、买家找宝……“全民参与”掀起了收藏和投资艺术品的热潮。

收藏市场人潮汹涌,拍卖会上天价迭出

2005年,“再创新高”已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个屡见不鲜的词。各拍卖公司的成交额和成交率达到历史最高点,成交价比估价高数倍甚至数十倍的现象频频出现。

光论春拍,国内艺术品拍卖巨头们就拿出了漂亮的成交额:中国嘉德,超过6亿元;北京翰海,518亿元;北京荣宝,36亿多元;上海朵云轩,226亿元,据业内人士统计,2005年春拍,北京、上海、香港以及天津、南京、杭州、广州七地24家主要拍卖行,共推出中国书画作品19062件,总成交额为3298亿元。虽然推出的书画作品少于2004年的秋拍,但总成交额却高出50%以上。而这些数字到秋拍又多被刷新。

西泠印社2005年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场面火爆,当天上午即成交5000余万元。

火热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引来了众多加盟者。2005年7月,有“天下第一名社”美誉的西泠印社高调介入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举行了被誉为“江南第一槌”的首拍,并一举创下了约196亿元的总成交金额。主持本次拍卖的首席拍卖师刘新惠说,这创下了拍卖公司首场拍卖成交额的“全球之最”。

作为中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学术团体,西泠印社自1904年创立以来,迄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拥有吴昌硕、沙孟海、潘天寿、启功等众多重量级社员。借助在金石书画等艺术品领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背倚充裕的民资和旺盛的竞买热情,西泠印社在2005年度举办的两次拍卖会上兼得天时地利人和。12月18日晚在杭州结束的秋拍会上更是火爆:拍卖现场660个座位座无虚席,买家“席地竞买”,旺盛的人气首开世贸中心会议厅在冬季开启冷空调的先河。拍卖业绩自然再下一城,成交金额256亿元,再次创下中国长江以南艺术品拍卖的最好成绩。

火热的中国书画拍卖市场中,油画更如异军突起。一方面拍卖接连破纪录,另一方面各个拍卖公司的油画专场成绩都有跃升。

在11月举行的北京保利秋拍中,徐悲鸿的油画《珍妮**画像》以2200万元成交,创下了目前国内油画拍卖的单幅作品最高纪录。而在11月4日,嘉德的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总成交也达128亿元,成交比率达到了904%,刷新了国内油画专场拍卖的最高纪录。其中,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以1012万元成交,居国内油画拍卖纪录第二。

油画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国画。第八届西湖艺术博览会上,拍卖当天成交额最高的国画作品是傅抱石的《人物》,110万元。而旅法画家王衍成油画作品《灵山》的价格却超过了同场“竞技”的书画专场中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等大师的国画作品,成交额198万元,成为第八届西湖艺术博览会三场拍卖会上的“标王”。

拍卖公司为艺术品拍卖会举办预展,原意是为了让有意竞标者辨识作品真伪优劣,许多艺术爱好者也借此“一饱眼福”。

参考资料:

http://searchcnyahoocom/searchp=%D2%D5%CA%F5%C6%B7%CA%D0%B3%A1%B5%C4%C0%FA%CA%B7&source=toolbar_yassist_drag

古字画的鉴别

纸绢鉴别

书画所用的材料绢和纸对于书画的断代起着一定的作用。绢和纸的鉴别是鉴定书画又一途径。根据和国学者目前的研究,晚周帛画和战国楚墓帛画以及稍晚时候的马王礁汉墓帛画,均是画在较细密的单丝织成的,至今为止未见用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绢)。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较前代有了发展和变化。从表面来看,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这种双丝绢的经线是每两根丝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纬线是单丝。元代的绢总的说来比宋绢显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绢细密洁白,并且还呈现出稀松的状态。明代的绢总的看来也是比较粗糙。明代早中期有一种质量较低较稀薄的绢,由于这种绢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书画家往往先将其托上纸然后再进行书画创作。纸的质料是判断书画年代的又一标准。汉、晋古纸,所见都是用麻料,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鱼网等废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苎麻。它的特点是纤维较粗,所以也难以作得精细,它无光、无毛、纤维束成圆形,有时见木素。隋、唐、五代书画大都用麻纸,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唐摹《兰亭序》、杜牧书《张好好诗》,以及敦煌出洞的大批唐代经卷,无不如此。北宋以后则急剧减少,但北方辽金的经纸还用麻料。以后用麻纸作书画的则几乎没有。隋、唐之间,开始看到有用树皮造的纸,大都用楮或檀树皮,它们的特点是纤维较细,同时又随着手工业发展进步而产生的精细的佳作。此种质料亦发暗无光,仅比麻纸稍亮一些,纤维束成扁片形,微有纸毛。还有用桑树皮造的纸,其特点是纤维更细,发亮,纸面容易起长毛,纤维束为扁片形。北宋一开始,在书法墨迹中就出现大量的树皮造纸。以后,树皮纸产于全国。竹料的造纸用于书画始于北宋。竹料坚硬,最难制浆,前人无法处理它,所以不采用。竹料造纸其纤维最细,光亮无毛,纤维束或硬刺形,转角外也见棱角。北宋中期后,造书画纸的原料已无不具备,因而从此就不易以纸质来区别时代的前后了。

装潢鉴别

各个时代书画装潢有各自特色,可作为鉴别断代的辅助依据。如南宋宫廷收藏的书画有规定的装裱格式--绍兴御府装潢式,对不同等级的书画采用什么材料来装裱,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手卷用什么包首、什么绫子、什么轴心;立轴的用料的颜色、尺寸、轴头等都有一定的格式。元代宫廷藏画选择专人装裱。大德四年,"命裱工五芝以古玉象牙为轴,以鸾鹊木锦天碧绫为装裱,并精制漆匣藏于秘书库,计有画幅六百四十六件。"明代书画的装潢形式有进一步发展,书画卷增加了引首,并且有的被写上了字,有仿宣和装窄边的,也有用绫或绢挖厢宽边的;立轴则有宽边、窄边之分,有的还加了诗堂。清代宫廷收画的装裱,有其特殊的风格面貌。唐熙、乾隆时期,装裱的用料和技术、形式各方面都比较好,卷、轴的天头绫多为淡青色,副隔水多为牙色绫,临近画心那一部分多为米色绫(或绢),立轴有的有诗堂,有的则没有,但一般都有两条绶带。立轴天杆上的圆曲是定制的,与非宫廷有显著不同。嘉庆以后,宫廷装裱的质量逐渐低落,立轴的天杆逐渐变粗(晚期成为方形)一部分轴头不再用紫檀、红木了,而且显得比较笨拙。手卷比康乾时期也显得粗些。

印章鉴别

印章的时代特征与气息也是鉴别书画的佐证。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从其形状、篆文、刻法、质地、印色等方面出来。宋代的书画作品,钤盖上书画家本人的印章为数很少,大多数书画家在作品上并不钤盖本人的印章。宋代印章铜、玉居多,少量是其它质料的。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南宋未期出现了极少数油印),蜜印颜色红而厚,水印颜色淡而薄。元代印章的篆文、刻法都有变化,出现了圆朱文印。质料有木、象牙、铜、玉等,印色大都采用油印和水印。自元代王冕开始采用石料刻印以后,采用石料刻印的人逐渐多起来。明代初期,各种石料的印章已相当普遍,篆文刻法也有新的变化,篆文每个字的停笔处,都比原笔画略粗一点,但显得较淡,并略呈**,同元代的印色就有些不同了。明代中后期印章以石质居多,其它如水晶、玛瑙、铜、玉等均有。字体有古文篆体等到各种形式。这一时期印色大多是油制的,颜色也有浓淡之分,也还有少数画家使用水印。清初,书画家印章甩用的篆文变化并不大,但印章形状、字体字形都有多样化的趋势。清代中后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如浙派、皖派和其它各种流派,大都以《说文解字》为主体。印色从为油质,水印已不见使用。

题跋鉴别

题跋可分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代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某件书画的题跋虽然也有对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是少数。最多的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又或考证它的真、表扬它的美,于是人所共知的。但书画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有多种的作伪情况,因此书画鉴定不能不注意它的" 张变幻"。真古画而配以别人的伪跋,或伪古画而配以别人的真跋,都是常见之事。画上如有作者同时人的题跋,应当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情况从书画本身并不见得能知道,而须从一些题跋中去探索。后人的题跋对书画鉴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作伪在宋代已很盛行,米芾《书史》便记载他临写的王献之《鹅群帖》及虞世南书,被王晋卿染成古色,加上从别处移来的题跋,装在一起,还请当时的公卿来题这些字卷。如果传到现在,宋人题跋虽真,帖本身却是米芾临的。题跋对书画的鉴定是否可信还要看题跋者的水平。弘历收藏至富,题跋也很多,但鉴别能力都差,往往弄假成真。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他先得了赝本,叹为旷世无双。后来对真本他反说是假的。文征明的题跋就较为可信,因他工书善画,鉴别能力高。鉴别的人除了眼力有高低之分,还须看他对作品的负责态度如何。董其昌经眼过很多书画明迹,但在评真上极不严肃,因此不能对他的题跋完全相信。总的说来,前代的鉴赏家去古较近,见到的东西多,有比我们占便宜的地方。他们的题跋虽不克尽信,还是值得我们研究思考的。

其它一些证据

别字:历来把写别字看得很严重,书画作者等都不至于有此等错误。如书画上或题跋上,尤其是书画的题款等等出现了这种情况,都被认为是作伪者所露出的马脚。

避讳:在封建帝王时代,行文要避讳,就是当写到与本朝皇帝的名字相同的字,都要少写一笔,这就叫避讳,通称为缺笔。在书画上面,看到缺笔的字,是避的哪代皇帝的讳,就可以断定书画的创作时期,不能早于避讳的那代皇帝的时期,否则就是作伪的漏洞。这一问题,一向作为无可置疑的铁证。

年月:书画上或题跋上所题的年月或作者的年龄、生卒不符,或与事实有出入,也将被认为是作伪的佐征。如张大千藏《湘江风雨图》与卷,曾影印于《大风堂名迹》第一集中。纸本,长幅。画墨笔水石风雨竹。自识;风林顾有终,志行昆季,求予写《湘江风雨》已三年矣,而予倥偬未能酬之。今年予上京师,与友携酒追而送别于鹿城之南,乘兴一挥而就,但愧用笔不精而情谊则蔼然也,时正统丙寅岁(十一年,1446年)秋七月望后一日,东吴夏昶仲昭识。钤朱文"东吴夏昶仲照图书印"、 "太常卿图书"等印。另北京文物研究所存一卷,画法款题印记,和张氏藏本完全一样。画在生纸,而末尾题识处纸色拖浆煮熟。细看两卷画笔均欠沉着,款字略有文微明法派,完全是一手之作。再拿夏画真迹中题记印亲校勘,乃知正统十一年丙寅(1446年)夏氏还在吏部考功习,而他官太常卿,则要到天顺至成化五年已丑(约1457年--1469年)间,所以不可能正统中已用"太常卿图书"的印章,因此肯定这两卷多是明代中期人凭空仿造的伪本。作伪者对夏氏的生平事迹,没有仔细调查研究过,所以露出了这样的破绽来,下述几例书法伪品也是以此判断鉴别的。唐代颜真卿《裴将军诗卷》(这本身是假的,姑不论),后面有宋初以"蔬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闻名的诗人林通的题跋,系伪造,因为该跋的字体是学黄庭坚的,考林通死后17年黄庭坚才出生,不可能学到黄的字体。唐代欧阳询书小楷《般若婆罗蜜心经》本署书写年月是贞观九年十月四日。而《心经》乃玄奘法师从西域诸经中的一种,玄奘于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才奉敕开始译经,欧阳旬岂能预书此经?由此可以断定此帖非欧阳询所书。唐代李邕书《少林寺戒坛铭》末署"杭州刺史李邕书,开元三年正月十五日建"。查《新唐书》本传,李邕书开元甘三年始为杭州刺史,史事不合,可知其伪。潜惠堂刻《灵飞经》后有赵孟俯二跋,其中一跋作于泰定四年(1327年),赵氏时年应74岁,而赵孟俯卒于至治二年(1322年),享年69岁。可见此跋不可能为赵书。明代馆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沈度有一帖,款云"成化十四年秋七月望后一日"。考沈度卒于宣德九年(1434年),至成化于十四年(1478年)已死去45年了,凭此即可断定它是伪作。

将“十三经”看作是周文化的结晶,这种观感不准确。

要知道“十三经”的意义,就要先知道“十三经”的发展源流以及增改过程,还有这些作品中哪部分内容才是最为丰富的。

“十三经”的确立以及几部石经

现在所说的“十三经”其实是在南宋才得以确立,在此之前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先来说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秦始皇“焚书”之后,很多如《诗》、《书》类的典籍就失传了。

其实秦始皇只是不允许民间私藏“诗书”,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也就是说,所烧的只是非国家正规出版的书籍,并不是将这些作品全都焚毁,所以这些儒家经典在官方和民间自然都是有流传的,项羽幼时就曾学过诗书,便是证明。

到了汉代,人们把很多他们认为内容高深的作品称为经,虽然当时人主观上都认为这些是儒家典籍,但客观来讲,作品却不限于此,比如《离骚》就曾经叫做《离骚经》。

而这个时候儒家经典中还只有五经,即:

《诗》、《书》、《易》、《仪礼》、《春秋》。

直到唐代,先是“五经”拓展为“九经”。

此时将《春秋》分出了三个版本,也就是后来的“春秋三传”,即《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其中《左传》偏重记人和事,《公羊传》偏重“微言大义”,《谷梁传》偏重思想流变。

又将《周礼》、《礼记》加入“经典”行列,与《仪礼》并称“三礼”。

这样一来就凑成了九部经典,合称“九经”。

同样是唐朝,开成年间要将这些经典刻成石碑,此过程中又添加了三部作品:

《孝经》、《论语》、《尔雅》。

这样就凑成了“十二经”。

唐朝到宋朝之间有一个小插曲,后蜀刻石经的时候,将《孝经》、《尔雅》排除,第一次增加了《孟子》,这时只有“十一经”。

直到南宋,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独立出来,和《论语》、《孟子》凑成四书,官方才正式认可了《孟子》“儒家经典”的地位。

直到此时,儒家“十三经”才正式确立。

那么,古代没有先进的印刷技术,如何来保障读书人读的是正版经典呢?

这就出现了“石经”的雕刻。以国家的名义,将这些经典刻成石碑,立于太学门口,供天下士子抄录、拓印。

这件事情有文字可考的,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七次,其中三次形成了所谓的“三大石经”。

“熹平石经”:刻于汉灵帝熹平四年,立于洛阳太学,后来在董卓焚烧洛阳时损毁。“正始石经”:刻于曹魏正始二年,立于洛阳。“开成石经”:刻于唐大和七年,立于长安。因为使用了“古文”、“篆书”、“隶书”三种文体,所以又被称为“三体石经”。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石经”。

除此之外,后蜀刻的“十一经”被称作“蜀石经”,比较独特的是它将“注”一并雕刻。

两宋分别在汴梁、临安都刻了石经,清代乾隆年间在北京也刻了一次石经。

“十三经”中地位不同,后人的注解更值得关注

“十三经”内部的重要程度也有分化,像《诗》、《书》、《周礼》、《仪礼》、《春秋》、《易》这几本叫做“经”;而《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春秋》的注解,叫做“传”;《礼记》、《论语》、《孟子》、《孝经》是“记”;《尔雅》是训诂学的著作。

所以,经高于传、记,传、记又高于《尔雅》。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十三部作品流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损毁、改动,比如《尚书》在汉代还算可信,但晋代时候就失传了,后来出现的《尚书》已经确定为后人伪造,是一部伪书,其内容和原来已经有了不同。

这时候将其认定为周代结晶,就不足信了。

但需要分清一个概念,“伪书”和“假书”。

“假书”往往是本来没有这本书,后来人为了让其流传,就假托古人所作,是完全的造假。这样的书籍如果内容精良还有些价值,但大部分都属于为博眼球而作的劣质品。

“伪书”不是“假书”,它虽然也是后人伪造,但之前肯定是有这样一本著作存在,只不过伪造的作品是依据其精神来写就,内容可能有些许偏差,但依然有很高的价值。

《尚书》就是伪书,同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更值得注意的是,“十三经”的功用不是为了研究先秦文化,而是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来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更注重实际功用。

所以,相比于“十三经”原文来说,对这些作品的“注”、“疏”更值得关注。

“十三经”原文只不过是某一个时代的思想体现而已,但对它的解读却是两千多年里无数学者的集思广益。这才是这些作品的精华部分。

比如《诗经》,《毛诗序》就特别喜欢做政治解读,《关雎》被认为是“美后妃之德”,而方玉润等人又认为就是在描述君子、淑女间的爱情。

再比如有人认为“风雅颂”中,“变风”、“变雅”的存在是为了影射政事的荒*,但也有人提出,“变风、变雅”其实是变化了“风诗”、“雅诗”的体例而已,本身没有什么深意,就像词派当中,本来有《浣溪沙》,但有人稍作修改,就出现了《摊破浣溪沙》一样。

这些争论包含了作品的内涵、形式、主旨等等方面,百家争鸣,畅所欲言,对其内容的思考就汇集成了极盛极多的新思想,这是“十三经”原文不曾表露的。

所以,认为“十三经”只是周代文化的结晶,这是不准确的。

《史记》里有记载那是扯淡王羲之吃墨水可以肯定是假的。吃墨水典故出自戴清泉《戴东原先生轶事》:(戴震)年二十六,娶朱氏,尝读书至午夜,送粽糖以充饥。及毕,始知糖乃蘸墨而食,其专心致志,有若此者!

因为这些人都是后世春秋战国为了托古改制编造出来的,人多嘴杂,造假时间长度又至少数百年,破绽百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诗三百中大禹就是最古老的人物了,《长发》“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洪水淹没了大地,禹从天而降,基本是一个天神而不是人,后来华夏文明发展,宗教渐渐让位于政权,就成了人王了。到了论语时期,孔子开始讲尧舜了,但也只是泛泛而谈,到墨子和孟子大嘴巴连具体事迹都出来了,战国末期开始出现什么黄帝,所谓的人王系统差不多完成了

西汉《淮南子》中有了女娲,具体是代替了神话时天神大禹的地位再加上什么补天事迹,不多久就有了盘古

所以时代越后,古史越详细,而且自相矛盾处越多,舜帝应该是不存在的

另外,帝在上古只用于天帝,不是人王之号,这也是受了战国影响的一个证据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籍拍卖会场场火爆,且价格越拍越高。书价大幅提升是否等于所有古籍都能升值?王令策认为,善本古籍和版画古籍的增值潜能较大。

善本古籍

善本古籍主要指具有历史文物、学术资料和版本艺术价值的版本书。它包括内府刊刻的殿版书,海内外绝无仅有的孤本,内容好、书法精的明清抄本,以及清初以前的精美刻本。年代越久远,书品就越珍贵。往往衡量私人藏书是否达到藏书家水平,也经常以收藏多少善本书为标准。

宋版书一向被认为善本书之佼佼者,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由于宋版书弥足珍贵,有宋版书的人大都不愿意轻易出手,特别是收藏家手里的宋版书,别说让他出让,甚至从不示人。所以,一旦有缘与宋版书相遇,只要财力允许,下决心买下定是一条增值财路。元版书虽不能同宋版书相提并论,但收藏界一向认为,宋元本同属珍稀善本,爱好者值得关注。现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年代较近的古书便自然升华,明版乃至清初版本,凡是具有文献价值和刻印精美的古籍,也已步入善本行列。王令策说,目前明清善本尚不难寻,价格也不算太高,但增值潜力颇大,收藏者值得关注。

王令策告诉记者,善本的古籍有以下9种代表性:

①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②明刻本和明抄本(刻印模糊和流传较多的除外);

③清代乾隆以前的流传较少的刻本和抄本;④太平天国及历年农民政权所刻印的图书;⑤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⑥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⑦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⑧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⑨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

版画古籍

在收藏者关注善本古籍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版画古籍的收藏了。王令策说,从历次书刊拍卖会的图录看,无不将漂亮的版画画面精印拍卖图册中,哪怕书中只有一幅也从不放弃。我国版画古籍很多,诸如《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传》、《晚笑堂画传》、《百孝图说》、《红楼图咏》、《唐诗画谱》、《鸿雪因缘图记》、《三才图绘》、《孔子圣迹图》、《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诗》以及《耕织图》、《棉花图》和《蝴蝶秋斋所藏画册》等。最为精美的要属明末画家胡正言的版画力作《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这两套版画古籍不仅在于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而且还开创了木版水印先河,解放初年,一部明版装裱成册的《十竹斋书画谱》仅售10元,如今它的价值已经超过10万,可见版本好,刻印精美,书品完整的版画古籍,都值得投资收藏。

藏古籍辨版本

我国的古籍图书总体上是以雕版印刷形式为主,多种形式(活字、石印、影印)并存的局面。所谓雕版印刷就是把文字刻在木板上,然后用来印书的印刷工艺。先在木板上刻出阳文反字,再在板上涂墨,蒙上纸张刷印出书页。古人称用这种方法印出的书叫刻本或者刊本,现代人把它称为木刻本。木刻本又根据不同情况分成原刻本、翻刻本,写刻本、套色刻本几种不同的版本系列。周海鹰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原刻本,亦称祖本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第一版,是一部书的原貌和“灵魂”。作者、出版者往往十分重视原刻本,所以大都是精工细刻,同时对纸墨也很讲究,印出的书版面整洁、字迹清朗。一般来说,原刻本印刷的数量不大,所以古籍中的原刻本一直是藏家的首选。

判断一部古籍是否是原刻本,通常要从资料记载、出版者署名、书中的序言、跋语中的叙述去综合判断,有多个序言的古籍,要重视最后的序言是否被抽毁。此外,由于古籍雕版一经刻竣,便不会变动,所以还可用原刻本雕版的尺寸、字数去比对。周海鹰说,清康熙年间编纂出版的《康熙字典》,其中的武英殿内府原刻本是清初的著名善本,但《康熙字典》在清中期、清末,直至民国,翻刻、翻印已不知其许,原刻本与后印本价值差距甚远。从博物馆所藏康熙内府宫装本得知,原刻雕版板框19.5×14厘米,8行12字,小字按双行计。根据这个尺寸与实物一比对,是否原刻本便一目了然了。

翻刻本,也称重刻本或复刻本目前存世的古籍中绝大多数都属此类。翻刻本与原刻本相比,虽然基本相同,但往往因为政治、人为或技术的原因而有所变化,有时还产生一些差错。而且翻刻次数越多,错讹的地方也就越多。因此收藏价值相对于原刻本有一段距离。

翻刻本一般从牌记、序言中可以看出,但不排除少数不良书商为获得暴利,有挖补书牌、抽毁后序、后印改前印的做法。这就需要藏家从书品、纸张、不同时代的刻本特征去综合判断。周海鹰说,尽管如此,但有几种翻刻本倒是值得藏家关注。其一,原刻本已佚失不存,或只有孤本残卷存世或流失。那翻刻本也就成了存世的惟一,其珍贵程度不亚于原刻本。其二翻刻者是历史上著名的刻书机构。如历代的官书局,声名显赫的通志堂、汲古阁等等,这些机构往往集中了一批著名的工匠,刻工精湛,校勘仔细,纸墨上乘,其刊本以其印刷工艺上精美而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价值。三是影刻本。由于古籍中的宋元善本,书写多出名手,并非匠人所为,故字均肥细有则,佳者有欧柳笔法,墨色清润,印刷皓朗。影刻就是先在原刻本上进行影摹,然后再上版雕刻,如此印出的书与宋元版原刻本不仅内容相同,细节也相符,连版心中刻工的名字,所作的记号均原样保留。此种影摹宋刻的称“复宋本”,影摹元刻的叫“复元本”。古时影刻宋元版古籍最多也最精的是明末毛子晋的“汲古阁”。这些影刻本的价值要大大高于一般的翻刻后印本。

写刻本,是指由擅长书法的人书写上版,有时也有作者自己书写上版的这类刻本数量很少,属木刻本中的精刻精印本,也是古籍收藏中的上乘佳品。由于此类刻本多出于名书家之手,常常一页书就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甚为难得。比较著名的有宋代苏轼写刻的《陶诗》,明代夫容馆本《楚辞章句》,清代郑板桥自书的《板桥集》。另外,清代扬州诗局也出版了不少这类写刻本。

套色刻本,又称套印本这类刻本是在同一书页上,分次印上颜色不同的文字和图画。这种套色印刷技术最早出现在元代,至明万历年间发展成熟。当时刊刻了不少朱墨套印、三色、五色的套印本。这些套印本的价值,往往高于同时期墨本价值的数倍,历来是收藏界追逐的热点。其经典作品有《程氏墨苑》、《春秋左传》、《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等。

活字本,即用活字排印出来的书最早使用活字印书的是北宋庆历年间的平民毕升。当时他用的是泥活字。此后陆续出现多种材质的活字本古籍。元代首先用木活字印出《大德旌德县志》;明弘治嘉靖中,无锡华燧、安国先后创立铜活字,清代又出现了磁活字版的《周易说略》,咸丰七年上海出现最早的铅活字本《六合丛谈》,开近现代铅字印刷之先河。活字本在古籍中所占份额极小,有记载说,流传至今的古籍总共有数万种,但其中有书目可稽考的活字本仅220种,明以前的活字本基本无实物存世。

目前藏家所想收藏的基本围绕着清武英殿木活字“聚珍版”和清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

石印本是由一种特殊的药墨把文字写在纸上,待其微干将它移到石面上,再施油墨印书。这种方法在清末由欧洲传入,由于它省去了繁琐的雕版工艺,所以很快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并逐步替代了雕版印刷术。

石印本存世量极多,早先收藏古籍的人对其不屑一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用此法影印的前代古籍佚失后,这类石印本也成了珍品。因此,收藏石印本,要关注那些用宋元善本、明清版画为底本的影印本,一般的石印写本无大的收藏投资价值。

周海鹰说,在古籍收藏时,我们只要认清古籍的版本情况,把握住“善本时间早于乾隆;同一时期的古籍中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的原则,就一定能提高鉴赏能力,淘到更多有价值的古籍。

古籍辨伪

采访时,王令策向记者推荐了四本收藏古籍的入门书籍,一本是毛春翔先生撰写的《古书版本常谈》,一本是《古籍基础知识问答》,再者就是李致忠的《古书版本学概论》和陈国庆先生的《古籍版本浅说》。王令策说,收藏古籍除了要掌握古籍方面的知识外,还应该了解伪造古书的一些伎俩。历来各种藏品都有造假者,古籍也不例外。不法书商任意剜改书名、著者之名,伪造珍罕书者防不胜防。其手段之狡猾,竟使行家也常常陷入真假难辨的窘境。

根据历来古籍书版的作伪现象,王令策认为主要有一下一些方式:

杜撰书名、著者如果某一部书,前代公私书目都不曾记载过,在以后某一时期突然出现,这部书可能是伪书。如明代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不法书商竟将其篡改为《游记名山》,骗人上当。

增删刻书牌记刻书牌记是考证此书的出版人、出版地点和年代的重要依据。版本异同,价差很大。故增删刻书牌记之事,在明清时期时有发生,如今虽未曾出现,但也要多个心眼。

割改序跋肆意割改序跋中的内容,撤换序跋,冒充古刻旧刻而从中牟利。

版本杂拼利用一本经多次传写或印刷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本子,杂拼成一书。古籍《唐诗品汇拾遗》十卷,不法书商硬把三种版式行款各不相同的书瞎拼一气,冒充明成化间刻本。

剜改目录、卷数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作、出版、内容的纲目。不法书商常利用同种书由于刊刻者、刊刻时间不同,目录卷数产生差异的情况,篡改卷数,删割目录,伪加编造,以残本冒充全书。

染纸造蛀,以充古籍采用染纸和伪造虫蛀的办法作伪。染纸作旧,明代有之,而近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