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请帮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中医请帮忙!,第1张

清半夏 取半夏大小分开,先淘洗干净,然后置缸内加清水浸漂7-1O日,每日换水2-3次。如起白沫,每100公斤半夏加白矾粉2公斤,泡1日再换水,漂至规定天数,取出置锅内,加入白矾(半夏100公斤,用白矾12.5公斤)与水共煮,先武火后文火,不断搅拌,约2-3小时,至内无白心、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捞出晾至六成干,切成薄片,晾干。

法半夏 取半夏,按清半夏法浸泡,取出稍晾。另取甘草片煎汤,再将生石灰块投入汤中(半夏100公斤,用甘草16公斤,生石灰块20公斤)搅拌,略经沉淀,滤取上清液,将半夏投入其中,浸泡约4-5日,每日搅拌1-3次,至药材颜色变黄、内无白心、尝之微有麻辣感为度,捞出冲洗干净,阴干,用时捣碎。

生山楂 筛去灰屑,拣去杂质,功偏消食积,化瘀滞,降血脂。

炒山查 净山楂片或山楂饼,置锅内文火炒至深**,见有焦斑时取出凉透。若用武火炒至面呈焦褐色,内为黄褐色者,称焦山楂,焦楂肉。使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焦者更有收敛止泻之效,多用于脾胃饮食积滞,兼腹泻者。

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仙半夏等区别

常说的半夏为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辛温,有毒。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痰湿水饮、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痰多咳喘等病症,常用量3~9g。

生半夏,为原药材经拣净杂质,筛尽灰屑入药的生用饮片,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者,称半夏片。半夏生用辛烈毒甚,不宜内服,故处方中单写半夏者,都指的是经过炮制后的各种制半夏而言,如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等。若需用生半夏入药时,应特别注明。生半夏多供外用,旧时大多研末吹鼻,引涎以治晕厥、小儿惊风或喉痹肿痛;近来多外敷以消痈肿、除瘿瘤、疗癣痒等。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青盐半夏,又称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

竹沥半夏,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咳作用增强。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苏半夏,又称苏夏。为清半夏再经加生姜、朴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盐、党参、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和,夜卧不安,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

另外,还有醋制半夏、胆制半夏等多个品种。而水半夏和旱半夏是不同的两种中药,不能混为一谈。水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止痛、行瘀、消肿、解毒之功,用于治疗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乳痈、肿毒等,常用量03~06g。产量大,价格低。

这是一张用于肺失清宣,脾失健运,湿邪痰浊,阻滞气机的处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叫做二陈汤,是中医治痰气的名方藿香,佩兰,砂仁,功能芳香化浊,顺气畅中,贝母,,竹茹,神曲止嗽化痰,米仁利湿,大青叶消炎,桔梗,甘草,射干,利咽解毒散结据此可以推测,此方用于,咳嗽咽痛有痰,胸次脘宇痞闷,胃纳不香,溲赤便溏等情形不当之处希指正之

drsongchen 谨述13-5-10

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需要调理气机升降,以“降气”为主、“升气”为辅,标本同治,以达扶正祛邪之效。健脾益气,使脾健而清气得以上升;疏肝和胃降逆,使胆汁得以正常疏泄。

症状表现: 湿热内蕴肝胆,气机失常,引起胆汁反流

常用方剂: 半夏泻心汤加减

用药分析: 方中黄连、黄芩苦寒降泄除热治反流,法半夏、干姜辛温配合黄连、黄芩寒热并用,调和阴阳;党参、甘草、大枣等配伍攻补兼施,健脾补虚、升补清阳,反逆为顺,使中焦气机条达舒畅,虚得补、热得清、湿得除。诸药相配,可奏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气和中、化痰降逆之功效。

症状表现: 胃脘胀多于痛,有胀痛攻窜两胁、口苦、嗳气则轻及情绪波动诱发加重病情

中医治则: 疏肝利胆、降气和胃

中医用药: 青皮、陈皮、木香、柴胡

随症加减: 痛甚者还应酌情加川楝子、延胡索、荜茇以止痛;痛在右胁者加郁金、金钱草、虎杖引药入肝胆;肝气郁结化热者加栀子、蒲公英、芙蓉叶以清热解郁;久痛入络有瘀者加石见穿、九香虫、桃仁以通络化瘀。

症状表现: 胃脘灼热胀痛、食后胀甚、口苦、口干、溲赤等热象明显

中医治则: 疏肝利胆、清热和胃

中医用药: 柴胡、枳壳、郁金、法半夏、黄芩、栀子、蒲公英、紫苏梗、竹茹

随症加减: 胀甚者加素馨花、香橼以疏肝理气;湿性重浊者加豆蔻、砂仁、金钱草、茵陈利湿化浊;口干、舌红伤阴者用石斛、芦根、北沙参育阴以清热。

症状表现: 胃脘胀痛、疼痛隐隐、食后胀痛明显、劳甚逸减、嗳气频频、纳差、肢软无力的气虚患者

中医治则: 益气健脾、理气和胃

中医用药 :黄芪、党参、白术、法半夏、青皮、陈皮、木香、白芍、甘草、降香、枳壳

随症加减: 胀甚者加八月札、路路通;便溏者加山药、莲子;纳呆者加谷芽、麦芽、鸡内金;胃痛明显者加望江南、徐长卿、甘松;呕吐嗳气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玉蝴蝶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