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图书馆的机构设置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大连图书馆的机构设置,第1张

阅览室

大连图书馆是被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之一。自建馆以来历经百年的,收藏了各种珍贵的古旧籍文献五十五万册,特别是馆藏明清小说、满铁资料、清朝内务府档案、碑刻拓片、舆图和方志等饮誉海内外。然而,这些珍贵的图书和文献,由于漫长历史原因,霉烂蠹蚀、鼠啮、水浸、纸张酸化变质,修复人员的严重匮乏加之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的古籍保护科研环境,使之馆藏古籍损坏严重,以至于无法翻阅及利用。为保护古籍,使中华民族古老智慧为之传承,2005年在馆长张本义先生的极力推动下,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建立了古籍修复中心,本中心现有工作室面积达500平方米,工作环境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8名修复人员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并经过专业培训。本中心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最少干预,过程可逆”的修复理念。采用“金镶玉”,“单、双衬纸”,“书页除酸”等各种修复工艺,修复和抢救了一大批的古籍文献,仅2007年就修复古籍五十余种,百余册,各种碑刻拓本600余张。成绩突出。 今后,随着国家十一五期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全面顺利实施,大连图书馆做为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将立足本馆,面向社会,带头提高全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开拓视野,创新工作,形成一套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使古籍修复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开展起来。

白云书院 

白云书院以传承传统文化教育为主导,以培养少年儿童国学基础为重点。二零零五年,依明清书院风格改造装修七百平方米院舍,家具用明式书房家具样式,榆钱木精工制作。学子着蓝布国服,在立雪堂、博文堂、依仁堂、仰山堂、依礼斋中诵读国学经典,与窗外的竹影、青山,交相辉映。

古籍部 

在本馆300万册藏书中,古书籍为55万册。其中,古籍线装书35万册,国家级善本2150种,2万多册;日本文献及满铁资料17万册;西文书籍3万余册。除此之外,馆藏明清图5000余幅,历代碑刻拓本2000余件,清内府档案1700余件。

馆藏中的明清小说善本、孤本、稀见本为海内外所瞩目,在中国明清小说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们。被公认为明清小所研究资料中心。馆藏日本文献及满铁资料,具有重大史料价值,其中许多文献已成孤本。经权威专家认定,大连图书馆是国内外收藏满铁资料数量最多的图书馆。

该馆还收藏有用29种语言文字写成的各类图书:如十七世纪西文传教士的著作,介绍中国典籍的西文著作,1875年版莎士比亚全集,第九、十一、十三、十四版大英百科全书等,特别是关于犹太问题的藏书,资料极为珍贵,受到海内外许多学术机构的重视。 大连图书馆总服务台位于东区一楼大厅。是读者综合服务中心,负责读者还书、办证、存包及日常咨询。主要工作范围:

接受读者返还图书,并按有关规定处理图书污损、丢失、逾期等情况。

负责为读者办理借书证,建立读者档案,处理读者退、换证及发展读者等日常工作。

解答有关咨询,了解、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

为读者保管一般性物品。 鲁迅路分馆藏有中、日文文献资料十万多册,其中日文图书六万多册。2003年新增中文图书一万一千多册,中文期刊1500多种,中文报纸150多种,为读者提供阅览座席300多个。馆内配备现代化设备,拥有计算机50多台,并设有多媒体阅览室和音像观摩室,供读者网上漫游和音乐欣赏。为营造优雅的读书环境和良好的文化范围,分馆创办了读书沙龙、定期举办各种文化、系统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开展中外文化交流。

古籍的修复流程是非常复杂的,再拿到一本古籍之后,要先拍摄这本古籍的照片,因为这是古籍刚出土的样子,是需要拍照留念的,而且在修复的过程中也要记录破损的状况以及修复的档案。包括要记录这本古籍究竟有多少页,有多少个破损的地方以及破损的具体情况,针对这些来制定一个详细的修复方法。然后就要准备一些复复古籍的材料了,首先要选用一些比较适合修复古籍的纸张。

修复古籍是非常严格的,在选用纸上的时候要根据古籍的颜色和材质去选择对应的。在选择修补的材质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比原书的纸张厚,而且还要为每一本古籍进行编码,并且用铅笔进行标注。最后要看一下书页的酸碱度,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对书页进行脱酸处理。修补之后还要进行喷水,等到古籍完全干透之后再把多余的部分给剪掉,最后放入压平机。

所以古籍的修复流程还是非常繁琐的,这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书籍对于人类文明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国家也是在世界上最早产生书籍的一个国家。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朝代,那些历史比较久远的朝代,虽然也有一些古籍流传下来,但是损伤都比较严重,所以在修补起来也比较复杂。保存比较完好的古籍一般都是明清时期的,因为明清时期无论是造纸术,印刷术还是装帧的方式都比较成熟,而且距离现在也不是特别遥远。

修复这些古籍也是为了保存人类文明,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是我这非常重大的意义的。修复古籍的工作是一个非常乏味而且枯燥的工作,这对于人的内心和毅力都是非常大的考验。同时也要求大家对于历史文化有一定的认知,所以我认为能够从事古籍修复这份工作的人一定都是非常伟大,非常热爱历史的。

撕破诗籍可以用糨糊修补。

传统的补书糨糊乃取面粉添加除虫菊、明矾等防蛀防腐的原料制作,现今补书则以市场购买的化学糨糊用清水稀释便可。将糨糊涂抹在撕破的书籍上,最后拼合粘连,晾干即可。

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

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跨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所以我们要爱护和修补书籍。

扩展资料:

民网北京6月12日电今日,由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主办,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复旦大学古籍保护学社承办的“我在复旦学修复”系列活动——“走进古籍修复”活动在光华楼一楼学生广场举办。

复旦大学2017级古籍保护与修复方向的13名研究生是这次活动的参赛者。他们每人分到一页破损的古籍书页,现场进行修复。一方木桌,一张书页,便构筑起了他们的“书籍医生”天地。这天地里有传统的棕刷,有自制的挑针,有小巧的镊子,更有他们灵巧且训练有素的双手。

比赛完成后,13名同学还向现场师生展示了修补书页、挖补印章、齐栏、线装书装订和“金镶玉”制作等古籍修复步骤。古籍修复是一个要求宁静与虔诚的“旧”事业,也是一个积极发展的“新”学科,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是这转型道路上的推动者和守护者

人民网-教育-原创 -复旦“书籍医生”带你走进古籍修复

-书籍

有一部分网友看到这样的新闻以后,觉得修复所谓的古籍是没有意义的,殊不知这样做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样做是延续了我们的文化,我们不仅可以从古籍中看到古人的智慧,也能够从古籍中看到人类的变迁和发展,如果修复古籍没有意义,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保护古代的画作、诗集和文物呢?我们又何必要去了解历史呢?一个不尊重历史的国家,绝对不会是一个优秀的国家。

首先,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位90后修复的是什么书,这本书是元代时期创作的《永类钤方》,《永类钤方》一共包含了二十二卷,每一卷都是详细记载了作者李仲南对医药的研究,以及对很多病症的治疗经验,虽然说我们现在的医疗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但是古代的很多医疗方案,其实也是很值得借鉴的,所以像《本草纲目》、《永类钤方》这一类医术古籍,是有非常重大的参考价值的。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还原文物其实也是还原作品,很多作品其实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历史价值就是最重大的意义,很多人不了解历史,觉得历史看不见摸不着,而且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何必要去纠结呢?殊不知历史最珍贵的地方,就是“已经过去了”,这些沉睡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文物,其中包含的价值实在是太高了,其中包含的研究意义也会万分重大的,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理解的话,恐怕这辈子都不会理解了。

最后,从视频中来看,这两位90后将《永类钤方》这本书,也是还原得非常好,也是他们让《永类钤方》这本书重获新生,或许这就是从医者所追求的传承吧。

对很多爱书的人来说,家中都有不少曾爱不释手的书,扔掉不舍得,但如何保存也让他们颇为困扰。下面来听听几位业内人士,他们对家庭如何藏书给读者的支招。

线装书比现代书更好保存

一直以为,线装的古籍善本是文物,颇为珍贵,也是比较难以保存的。但西安古旧书店的张鸣经理告诉记者,其实线装古籍善本相比现代书籍,还属于相对容易保存的一类:“线装书的寿命在千年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保存得宜,线装书至少能保存千年,相较之下,现代书籍的寿命只有三百年。因为古代线装书所用的纸张都是纯天然的材料制成的,而现代的造纸技术中会加入很多化学原料,如荧光剂等,所以现代书籍反而不如线装书容易保存。稍微有点年头的现代书籍就会出现书页泛黄,纸张脆弱的情况,所以说,现代书籍的保存也不能忽视。”这也是北京同雅文化印刷定制图书产品的特点,采用宣纸水墨为印刷材质,保存持久,更利于文化传承。

张鸣经理还说,除了放樟脑球等方法,也可在旧书中夹带晒干的灵香草。灵香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和天然香料,其干品是防虫防蛀的佳品。也可以用特制香樟木、楠木书柜保存旧书,此外还可用烟叶,将烟叶晒干后用纱布包好放在书柜、书箱的角落里。而一位名叫“小八娃娃”的网友在网上分享了她的存书之道,就是将晒干的薰衣草洒在书页中,“不但能防虫,还会给书页增添一种别样的香气。而在图书摆放时,精装书、平装书可直放,书脊朝外,便于查找。摆放时,如一层未装满,可放一个书档,以免书松散歪斜,造成书背弯曲、书页卷曲。线装书书体较轻,不宜直放。”

古老的晒书日是一个好传统

读者郑先生打来电话,说他从小就爱看小人书,并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大量小人书。但由于工作繁忙,他没时间仔细打理这些书籍,只能放在床底下。他告诉记者,他收藏了五百本小人书,有很多现在看来都非常珍贵,以前空闲时他会把小人书取出来翻看,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但近日由于工作繁忙,他花在小人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部分小人书受潮或损坏。郑先生希望自己能将小人书作为一项文化收藏继续下去,于是向记者咨询收藏和保存小人书的相关知识。

其实不光是郑先生,记者周围很多人都反映过类似情况,因为收藏于图书馆、档案馆中的图书,都有专人管理,存放条件也相对较好,而个人收藏的家庭图书如何保存呢?西安古旧书店的张鸣经理介绍说,藏书其实最重要的几点就是要防水、防火、防尘、防虫蛀、防鼠咬。而西大图书馆工作的商女士告诉记者,家庭里收藏图书的时候,在书柜里放些樟脑球可以防虫,樟脑球最好用纸包起来,以免挥发过快。书柜要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如果书籍受潮,可以把图书装在塑料袋里,放到冰箱冷冻室中冻上几个小时,然后把书拿出来,再搁到室内通风处吹干,这样就可使受潮的图书基本恢复原貌。

据悉,古代的农历六月初六,是传统的晒书日。每到这天,若天气好,读书人就要拿出自家的藏书放到太阳下晒晒。商女士告诉记者,现代人虽然忘记了晒书日,但对家庭图书而言,藏于箱底秘不示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家庭图书慢慢进行的潜在变化人们不能及时得知,等发现问题已为时太晚。所以,尽管没有晒书日,对家庭图书都要间隔地挂晾一段时间。挂晾的时候注意除尘,用鸡毛掸轻轻扫一下书面。或用开到低风档的吸尘器一边用软毛刷扫书面,一边用吸尘器吸尘。

拾一枚松针,夹在书页里,会提醒我们每天阅读的进度,是陪伴你学习的忠实粉丝。不仅用书签标注读书进度,还用它来记录读书心得,书写批注。

书签与图书搭配起来,呼应着中国传统美学的原则,就像穿西服要打领带,配了书签的书才是一部完整的书。宋朝以后,对书签越来越讲究,有时就会手写一些座右铭之类的句子在书签上。如今的书签上印有诗词警句、名人格言和装饰图画,就是缘于此。

意义作用

1、书签是一种纸质、电子、植物叶片、金属制作的读书用的标签。

2、用作题写书名,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及标记阅读到什么地方。

3、书签是指为记录阅读进度而夹在书里的小薄片儿。

4、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又衍生出电子书签等,以记录阅读进度和心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